-
1 # 魚豬
-
2 # 網囉天下
孩子這階段屬於正常行為,如果長時間沒有改過來就得家長人為糾正了。多轉移孩子注意力,陪孩子玩兒,讓他拿著手抓球,顧不上吃手指。爭取每天吃手指的次數頻率慢慢降低就好了。
-
3 # 崔玉濤育學園
與成人咬指甲不同,寶寶的指甲都被修理得較短,所以咬指甲常與吃手一起發生,不容易被爸爸媽媽發現。這時期的寶寶咬指甲大多會直接咬甲床,導致出現甲床受傷、出血、倒刺的情況較多一些。
寶寶愛咬指甲的原因很多,好奇、無聊、焦慮、寂寞、安全感不強等都可能誘使寶寶愛咬指甲。
對於大部分13-14個月寶寶出現的咬指甲行為,爸爸媽媽可以透過“讓小手忙起來”來減少這一行為的發生。平常與寶寶相處時,可以多給寶寶準備一些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玩具,例如繞珠、積木、敲琴、多面體、圖形鑲嵌等。
同時,爸爸媽媽要有效陪伴寶寶,和寶寶一起玩玩具,為他講解這個玩具是否有其他玩法,讓寶寶在遊戲中感到快樂,從而緩解因無聊、寂寞、焦慮、安全感不強導致的啃咬指甲的習慣。
對於因為感到好奇而出現的啃咬指甲的行為,爸爸媽媽不妨順其自然,當寶寶感到厭倦或對其他事物產生新的好奇時,自然會忘記咬指甲這件事。不過,如果寶寶咬指甲的次數過於頻繁,指甲及手指受傷較重,寶寶性格過於內向膽怯的話,就需要爸爸媽媽加以注意了。家長應及時反思平日的育兒習慣,更加關注寶寶的內心活動及心理需求,如果出現自己不能理解或分辨不清的情況,應帶寶寶就醫。
-
4 # 果姨媽育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吸拇指、咬指甲的行為是不是需要糾正,首先要看孩子的年齡是多大。
1、孩子一歲半之前
建議:不需要糾正
孩子的口欲期也許還沒有過,所以吸吮手指是很正常的。父母只需要和寶寶多玩耍,把小手洗乾淨,不用幹涉孩子這個行為,也無需提醒孩子改正,孩子這個行為很快會過去。
2、孩子六歲以前
建議:需要透過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來糾正
孩子如果依舊是不斷的吸吮手指,或者是咬指甲,甚至用嘴巴撕指甲邊緣的肉刺,或者用筆或尖利的東西刻指甲的邊緣。很可能是孩子有焦慮情緒,孩子潛意識裡有很多不安,不知如何排解,所以就會出現類似這樣的問題。
幫助孩子改善,首先可以增加孩子在家庭中的快樂時光,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人的情緒要平和,不要隨意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發火。快樂、溫馨的親子時光是孩子的最佳良方。同時讓孩子多一些動手的時間,不要讓孩子的生活太無聊,這個行為就會慢慢減少。
3、孩子六歲以後
建議:改善孩子的成長環境+改善孩子的心理環境
如果孩子從小時候一直持續吃手、啃指甲,六歲後也不見改善,尤其是伴隨著孩子的自卑、抑鬱、焦慮的心理狀態時父母就需要反思孩子的成長環境:比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否和諧?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否過於壓抑或單調?孩子的學校環境是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查詢到原因,可以幫助孩子改善成長環境。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尋求諮詢師的幫助。
-
5 # 熊孩子的熊老師
訓練題目:戒除小學生“吮指頭、咬指甲”行為的心理訓練方案 訓練物件:有吮指頭、咬指甲行為,並且習慣成癮的學生 訓練目的:嬌正、戒除吮手指、咬指頭的不良嗜好,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及健康的心理素質 訓練形式:團體訓練 訓練時間:2節課 訓練方法:厭惡療法、負性活動練習等 訓練要求:①環境要求:對物質環境無特別要求,更側重於情感,使學生體驗到被愛或被關注的氛圍; ②裝置要求:為兒童提供適宜的玩具和遊戲場所; ③教具要求:供兒童遊戲的手工材料等。 訓練要素:①重點難點:重點是透過厭惡療法、負性活動練習等訓練方法使對吮手指、咬指甲習慣成癮的學生體驗到苦痛,從而抵制並逐步戒除這一頑癮。難點在於學校特別是家庭,應為兒童的心理健康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使之得到心理的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②關鍵環節:對吮手指、咬指甲成癮的學生多一些關愛,多為之提供適宜的遊戲,使之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 ③注意事項:在進行負性活動練習時,應要求兒童洗手,避免病從口入,以保證衛生。 為了培養和教育不良行為成癮的學生,幫助他們擺脫和消除吮手指、咬指甲行為帶來的消極影響,並養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制定了心理訓練實施方案,實施訓練的過程如下: (一)認識吮手指、咬指頭的特點: 吮手指、咬指甲行為成癮的學生,幾乎是整天將手指放在嘴裡(只要手裡或口裡沒有東西)吮,上課吮,睡覺也吮(有的不吮睡不著覺)。一般來說,是固定吸吮咬啃某一個手指,以至手指水腫、變細、變尖和長繭,另一方面可使面頜變形、牙列不齊或牙閉合不良。 我們知道,吸吮是一種原始反射,凡接觸到嬰兒口唇的任何物體,都會引起吸吮反射。在嬰兒時期吸吮自己的手指頭很常見。到2~3歲後,此現象一般會逐漸減少。但在嬰兒飢餓時,吸吮自己的手指頭有得到如吸吮母親乳頭般的滿足;在寂寞無聊、焦慮不安、身體有疼痛或其他不舒服表現時,吸吮指頭可以聊以自慰、減輕焦慮、轉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現這些行為或持續時間不長,不應視為病態。隨著兒童年歲的增長及與外界接觸的增多,一般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但是,若諸如飢餓、疾病、孤獨無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不復存在時,吮手指的行為仍然存在,並形成一種癖好,以至難以革除,這就是一種心理問題。至於咬指甲的,心理學家認為與吮手指頭一樣,一般發生在其情緒緊張或抑鬱的時候,並往往伴有睡眠障礙、磨牙齒、吮手指頭等症狀。有的人咬指甲行為是孩提時代對他人咬指甲行為的模仿,一般獲得了快感,逐漸形成了頑固性習慣。 (二)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吮手指、咬指甲是一種不良嗜好。心理學家認為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兒童期一種發病率較高的行為障礙或是偏差行為。 由於吮手指、咬指甲行為在兒童期即小學階段的學生中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和損害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據問卷調查資料表明:在6-11歲的兒童中“經常”吸吮手指的兒童發病率為12%,而咬指甲的兒童其發病率則高達34%。吮指頭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過了兒童期應該的年齡,更反映出相關兒童的心理不健康。 我們對高年級(五、六年級)吮手指、咬指頭成癮的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心理輔導訓練,透過調查瞭解造成這些學生吮手指、咬指頭習慣成癮的原因,得出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愛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父母工作太忙,對孩子要求過嚴、家庭成員關係緊張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愛撫和關注,尤其是缺乏母愛。 ⑵缺少同齡夥伴:當感到孤獨時,便不知不覺地吮指頭、咬指甲。 ⑶適應困難:當兒童適應新環境感到困難時,或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吮手指、咬指甲。 ⑷模仿:在幼兒園、學校裡從同伴那兒模仿而學會吮手指、咬指甲。 ⑸教育不及時:當兒童從吮指、咬指甲的過程中得到快感後,未及時教育制止,任其發展,使其成為習慣行為。 ⑹其他原因:患者在學齡前即嬰兒期,由於餵養不當,不能按時給嬰兒提供足夠的食物,以及嬰兒缺乏環境刺激和社會交往,而導致吮指作為抑制飢餓或自我娛樂,習慣成癮。 兒童咬指甲是內心緊張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強烈的心理壓力或高度焦慮的情況下咬指甲習慣成癮。 弄清原因後,我們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對兒童,如屬於餵養方式不正確,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食定量、飢飽有節;如屬於孤獨、寂寞等原因,則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遊戲,培養其對環境、遊戲的興趣,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 (三)正確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即使是到了小學高年級,甚至是初中、高中階段,還保持吮手指、咬手指甲,並習慣成癮,我們對這類人群也不應簡單地禁止,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只有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遊戲等,而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會解除其困惑,而不會使這些不良嗜好得以繼續產生。因此,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嘲笑、譏諷、恐嚇、打罵更是不妥,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四)滿足孩子被愛和被關注的需求:多與孩子交流感情,進行體膚接觸,如陪其遊戲,家長在睡前給其以溫情,使其愉快安祥入睡,從而孩子得到一種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五)為孩子提供適宜的玩具和遊戲場所:以此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一起遊戲,安排一些手工活動,使孩子的手不空閒著。 (六)定期為孩子修剪指甲:使孩子無法咬到指甲,同時使其手部的衛生得以保持,防止手部感染。 (七)厭惡療法:在童年時期,兒童養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我們可以採用厭惡療法進行治療和嬌正。如在兒童手指上塗上黃連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從而中斷該行為。 (八)負性活動練習:規定患兒在一段時間裡反覆不停地吮、咬手指,直到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使其慢慢改悼這一頑癖。(注意進行時,應要求患兒洗手) 經過心理訓練,較好地嬌正了吮手指、咬指甲成癮學生的偏差行為,培養了他們健康的心理素養和良好的行為品質。大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更活潑了、更開朗了、更能悅納他人、與他人相處了,並養成了良好的怡情養性的方式,如書畫、琴藝等,這與過去學生有空無空均沉溺於吮手指、咬指甲以緩解心理緊張或是空虛等影響的表現,簡直是叛若兩人。班主任老師也反應,這些學生上課不再“沉醉”於吮指,學習能更專心、更認真聽講,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習成績也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
6 # 天天小店
孩子吸手指帶有一定的先天性。原因在於孩子把指頭當成媽媽的乳頭來吸,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有這種現象,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沒有了。
孩子咬指甲,有兩方面的問題,一種也是把它當做媽媽的乳頭來吃,另一種來自孩子有緊張或者無聊或者餓了,這幾種情況。
孩子的這兩個習慣都可以矯正好,做父母的尤為重要。下面我提供幾個方法僅供參考。
1,可以用厭惡法,具體首先選擇一樣孩子厭惡的東西,把它和吸手指咬指甲聯絡到一起,使之一吸手指或咬指甲就想起厭惡的東西,慢慢就好了。比如,孩子小的話,可以把手指上放一點辣椒。孩子大的話,孩子一吸手指或咬指甲,就要懲罰他等。
2,可以用替代法。孩子有這方面一定的先天性,孩子小的話,可以給他買個奶嘴放在嘴裡,大的話,可以用其他東西來代替,比如吃的等。
3,年齡比較大的,如十幾歲,可以找專業心理諮詢師來治療。
-
7 # 快孕媽媽的小助手
合格的護士回答的問題,包你滿意!正常嬰兒一般都有吸吮手指的行為,特別是在長牙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等兒童到了2~3歲以後,這種吸吮手指的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過了這一年齡段,孩子仍然經常吸吮手指,則屬於不良習慣。
6大原因導致兒童經常吸吮手指①愛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父母工作太忙,或對孩子要求過於嚴厲,家庭成員關係緊張等,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愛撫和關注,尤其會使孩子缺乏母愛。
②缺少同齡夥伴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住在單元式的房子裡,和同齡夥伴交往的機會少,經常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玩玩具。感到孤獨、寂寞、無聊時,孩子就不自覺地吸吮手指,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習慣。
不適應新環境,或長期處在緊張焦慮的狀態下,孩子也易產生吸吮手指的行為。
④模仿
有的兒童是在模仿其他小夥伴吸吮手指的動作。
⑤教育不當
當孩子出現吸吮手指的毛病時,家長沒有及時採取合適的教育方式
⑥其他原因
兒童在飢餓、疼痛、身體不適時,透過吸吮手指來分散注意力,獲得快感。如果飢餓、疾病等不良情境經常出現,就會使吸吮手指成為習慣性動作。
一些兒童幾乎整天把手指放在嘴裡吸吮睡覺時也吸吮手指,甚至不吸吮手指就睡不著。通常固定吸吮某一個手指,使該手指水腫、變細、變尖長期吸吮手指,可使牙列不整齊、牙齒閉合不良等並易感染疾病。吸吮手指不僅影響兒童身體健康,同時也是兒童內心緊張、壓抑、憂慮、自卑的情緒表現。因此,必須及早預防和矯治吸吮手指的行為。
糾正孩子吸吮手指行為的5大方法①滿足孩子對愛的需求
家長經常與孩子進行肌膚接觸、情感交流,與孩子一起遊戲、玩耍,睡前給孩子講故事、親吻孩子,使孩子平靜地入睡給孩子安全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②增加與同伴的交往機會
讓孩子有機會與同伴一起玩樂,給孩子一些有趣的玩具,培養孩子對遊戲的興趣。
讓孩子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孩子感到不舒服,促使其改掉這一頑習。
④採用厭惡療法
在孩子常吸吮的指頭上塗些味道苦澀、無毒性的藥物,使孩子在吸吮時感到苦澀而將手指縮回,從而減少或消除這種不良習慣。
⑤進行正確的教育與強化
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矯正時,家長切忌呵斥、打罵孩子。當孩子在矯正過程中取得進步時,家長要及時表揚、鼓勵孩子。
孩子咬指甲,家長應該怎麼辦?咬指甲是指兒童反覆啃指甲或甲周面板。男女均可發生這一行為。咬指甲一般與吮吸手指同時存在,但二者有區別。孩子吮吸手指時一般不慌不忙從容不迫,而咬手指甲時動作較快,顯得有些神經質。另外,吮吸手指一般在睡前、寂寞無聊時發生而咬指甲則是在十分緊張,比如遭到嚴厲訓斥或在眾人面前不安時出現。因為咬指甲有緩和情緒的作用,所以這種行為會經常反覆出現,久而久之便形成習慣。
兒童咬指甲的2大重要原因1.缺乏愛撫或受到心理創傷
兒童不被人關注,缺乏情感交流、肌膚接觸,或在寂寞、無聊、飢餓、焦慮不安、身體疼痛時,會透過咬指甲來得到一定的滿足。兒童經常咬指甲,便養成了頑固性習慣
2.存在不適當的教育因素或環境因素
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經常打罵、責備孩子,或父母雙方教育觀念不一致,使孩子無所適從;糾正不及時,使咬指甲的行為形成習慣;一些孩子模仿別人的行為。
幫助孩子矯正這種行為的6個小妙招①找到並消除讓孩子緊張的因素
調節好孩子的情緒,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樂趣的環境。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有趣的遊戲以及和諧的親子關係是根治不良行為的重要措施
②用語言誘導
告訴孩子,咬指甲會使手指變得很難看,手指會發炎,會把細菌或蟲卵吃到肚子裡,造成腸炎或腸道寄生蟲病。當孩子咬指甲時家長要及時提醒、督促
如果孩子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出現咬指甲的行為或出現的次數有所減少,那麼家長應及時表揚、獎勵孩子;反之,則適當處罰
④轉移注意力
讓孩子多動手,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使孩子有事可做
⑤採用厭惡療法
在兒童手指上塗苦味劑,如黃連水等
⑥求助心理醫生
如果孩子經過上述方法矯正依然無效時,家長需要求助心理醫生。
-
8 # 薯片話梅
首先很重要的,是瞭解讓孩子做出壞習慣的背後的衝動。如果他老是在餐桌上咂嘴,他可能只需要改善一下禮儀。但是,有些無法控制、不斷重複的動作——比方說吸拇指、咬指甲、彈指節、絞頭髮,是不自覺抒發壓力的動作。來自新罕布什爾州的心理學家、《當壞習慣控制孩子怎麼辦》一書作者妲恩•修布納(Dawn Huebner)博士說:「它們可以緩和孩子的強烈感受——例如無聊、焦慮、興奮過度。」
「溫和改正」是最好的。波士頓南角小區健康中心小兒科主任傑克•梅波爾(Jack Maypole)醫師說:「羞辱或處罰孩子只會加重壓力,讓孩子更迫切需用這些壞習慣來抒壓。」取而代之的,他說,溫和的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改掉這些習慣。
修布納指出,許多「壞習慣」都反映出孩子的某些感官需求,因此可以尋求替代方案,慢慢幫孩子改掉這些習慣。她同時提醒父母要有耐心,改掉一個壞習慣,至少需要3到4周時間。
咬指甲咬指甲可能是因為緊張,也可能有別的原因。你的孩子可能只是單純的想咬掉太長的指甲,可能是咬指甲的痠痛感有助他轉移注意力;也可能是基因影響的關係。
替代方案:咬瓜子或乾果等硬物都能滿足孩子「咬」的衝動。你也可以給孩子一個金剛砂板,讓他輕輕磨掉太長的指甲,減少咬指甲的衝動。
絞頭髮頭髮是天生的「安全毯」,摸起來柔軟又舒服。有些絞頭髮的孩子可能是為了讓自己鎮靜下來、集中注意力。
替代方案:如果孩子在特定的課堂上(例如數學課)拼命絞頭髮,給他一束橡皮筋或繩子,可以綁在手腕或手指上。或者讓他玩一串有珠子的項鍊。
彈指關節彈指關節發出的噪音是把空氣擠進指關節中間的聲音。對某些孩子來說,發出這些噪音很有滿足感。
替代方案:彈指關節並沒有實質的害處,但是噪音擾人,可能變成人際問題。給孩子一些泡沫包裝紙,告訴他們只能在自己房間(或是家中的某一個特定區域)玩。
吸手指美國小兒牙醫學會主席喬爾•伯格(Joel Berg)醫師說:「非營養性的吸吮—例如吸奶嘴或吸手指—在嬰幼兒是正常的。」一開始,這是本能。然後,這是安慰。多數孩子在3歲以後就會自動停止。4歲以後還在吸奶嘴或手指,則可能產生暴牙、咬合不正等問題。
替代方案:讓孩子擠壓柔軟的減壓球來代替吸手指。
再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驗吧,我家寶寶兩歲半的時候我就已經教他去認識簡單的漢字,但是自己教的又有點含糊,畢竟不是當老師的,之後我就在網上買了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
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還有把漢字變成有趣的動畫和圖形,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 。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所以極力推薦你去試試。
回覆列表
這是孩子成長的正常階段,如果孩子一直元法改正,我試過一種教較土的方法,黃蓮泡水抹在孩子的手指上,孩子嚐到苦味就不會咬了,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