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唐探寶

    不晚,如果想持證上崗,考證可能會麻煩一些。但中醫講“上工治未病”,你不一定非要開處方去治病,不妨以上工的理念來完成你的中醫夢,上工講未病先防,那就做這塊,中醫除處方外,還有很多方式方法,那就學好中醫基礎理論,診斷學,推拿學,兒科學等,也可以利用中醫理論做很多工作呀!

  • 2 # 飛fei487

    想學的東西就去學,哪有什麼晚不晚!

    如果現在想學卻顧忌這顧忌那沒學,再過五年、十年 你會還是現在這個心態,而且那時你會想:要是五年(十年)前我就開始學,說不定現在已經小有成就了……

  • 3 # ein30922902

    不會呀。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尤其適用當今社會。

    中醫是經過千年沉澱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醫學。

    有志者事競成,只要自己有這個興趣,再把興趣變成愛好,用時間去檢驗一切,你在某天就成功了。

    有夢想就去追吧,萬一實玩的了呢!誰說不是呢!加油!

  • 4 # 中醫李宇奇

    我師父的一個徒弟,70多歲拜師學中醫,活到老學到老,什麼時候都不晚。關鍵一定要找個好師父,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 5 # 青山綠水150429031

    可能很多人對中醫的看待還停留在傳統中醫層面上,事實上學習中醫作為職業46歲才開始學習已晚了,因為現代中醫已不在是傳統中醫了現代中醫知識非常多而且設定的標準也很多,如果你把中醫作為興趣愛好自學自用完全可以。

    如果作為職業最好還是不要去選擇學習,因為現代中醫標準非常多,46歲才開始學習會讓人很難成功的,如果你過了理論課學習,實踐課需要到醫院去學習,行醫首先要取得行醫醫師資格,如果不透過學校正規學習,進醫院學習臨床實踐課會特別難。

    現代中醫與傳統中醫很不一樣,假如你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或更早的時代跟隨老中醫學習兩三年傳統中醫知識和老中醫實踐技能之後自己能獨立出診,你會很容易學會,沒有行醫標準和職業限制,只要你能為病人治好病就可以把中醫作為自己的職業。

    但是現在再按傳統方式學習中醫走中醫之路已經走不通了,因為傳統學習是以實踐課為主,而現代中醫理論課增加到非常龐大,針對臨床實踐很多知識設定都是無用的,對於46歲的中年人來說學會龐大的中醫理論知識遠沒有青少年時期學習容易。

    現代中醫學完理論知識需要3~4年時間,臨床實踐課也會需要2~3年時間,取得行醫醫師資格需要到50歲以後,單從時間上來說人可能會付不起,另外學醫是一種高成本投入,和上大學一樣,需要十幾萬到幾十萬資金。

  • 6 # 大象愛養生

    中醫無論任何時候學,都可以說不晚。早點學的話,有可能走上專業道路,甚至有希望成為一代名醫。晚點學的話,哪怕只學一點皮毛,也能對你和家人的日常保健有著很好的指導意義。

    對於學習來說,任何時候都不晚。最恰當的學習時間就是現在。只要你能從現在開始學習,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不過一定要定一個合理的目標,不要妄想一嘴吃個胖子。尤其是中醫學習,內容很多,理論基礎必須紮實,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悟性和推理能力,所以要客觀設定預期值。46歲的人,生活閱歷豐富,對於中醫的理解肯定會比10來歲的孩童要強的多,所以年齡大的人有年齡大的優勢,不用太過擔心,一點一滴積累,沉下心來學習,就一定會有收穫。

    祝賀你開始關注中醫,學習中醫。願我們都能身體健康。

  • 7 # 相約在健康直播間

    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應該學點中醫知識。

    46歲學中醫不晚。

    為了我們自己身體健康,為了家人的身體健康,凡是熱愛中醫的中國人都應該學點中醫知識。

    一、為了妻子的健康,把自己逼上梁山一一我學習中醫的經歷。

    妻子50歲的時候患上左心衰,花175元買5付中藥,用後效果很好,後來開步長腦心通,每天費用10元,當時我的工資才350元,去了她吃藥連生活費都沒有。

    自己的想法:妻子的病必須自己親自動手,而且還有效果,用針灸,是"陽春白雪",現學不趕趟,按摩是"下里巴人",手指比銀針不知道大多少倍,既不離穴也不會離經。

    上書店花50元買4本按摩書,按圖索驥,先從她高血壓開始,用按壓內關穴的方法,控制住高血壓,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原來上四樓要歇8氣,到歇4氣,最後一口氣上四樓。半年以後可以騎腳踏車。

    她的見效,堅定自己學習中醫的信心,上書店買了《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等書籍,沒事看看。

    二、我的體會:

    1、急用先學。根據地身體的疾病,主要是風溼性心臟病,是在她來月經期裡去黑龍江裡洗澡,因為立夏到立秋之間著涼是心臟受寒,所以她得的是風溼性心臟病。

    翻按摩書,調理心臟要在心經上下功夫,買三張經絡掛圖,從通裡穴開始,沿著心經順時針按揉,每天早晚各一次,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舌尖開始發涼,前胸後背冒涼風,真的把她心臟裡的寒排出來。

    2、帶著問題學。

    她患有外陰瘙癢和白斑,看到《針灸甲乙經》裡介紹是肝經上的蠢溝穴氣虛引起的外陰瘙癢和白斑,按摩蠡溝穴,虛則補之,用補法,順時針按摩,當時就有效果,她覺得瘙癢緩解,很快外陰瘙癢和白斑自愈。

    3、三人同行必有吾師。

    向周圍的人學習。單位裡有一個姓劉的同事,他說孔最穴對治療肛門疾病效果很好。聽完了記在本子上,回家找到孔最穴在哪裡,老父親肛門囊腫,總是覺得有屎沒有拉完,經常用手指扣,弄得廁所哪都是血。我按摩孔最穴46次,父親的肛門囊腫自愈。

    4、活學活用。

    和老伴住院的王玉琴半夜三更不睡覺,覺得上不來氣,入院時丈夫說節扎手術以後不能喝水喝粥喝湯,喝一口水就上不來氣。

    當時看《黃帝內經》有一句叫"三焦經水道之焉。"想到這就過去按摩肘關節後的三焦經一個穴位,按摩沒有幾下,只聽到她肚子裡嘩嘩譁流水聲,水道開了,人不憋的慌才始入睡。

    第二天早上給她振腹,水道通,人覺得餓了,讓她吃飯買碗小米粥,我涼一杯水,她回來了讓她把水喝下去,什麼事沒有,告訴她:"你的病好了,可以出院了。"

    她丈夫說:"這幾年一直在治,從鶴崗市治到哈爾濱,每年2-3000元花著,就是沒效果。"

    三、自己受益。

    2000年3月份去北京考高階按摩師證,藏福科教授講一堂振腹課,晚上自己開始自我振腹,用他的抖動法不行,自己改良一下,似拍球又似揉麵,結果腳趾縫冒風,那天晚上按了4個小時,終於把自己的寒趕出體外。

    為了自己身體健康,為了家人的身體健康,學習中醫知識還是很有用的。

  • 8 # 遠端健康管理

    我56歲的退休人員,開始接觸中醫,學習針灸,效果非常好,為家人及朋友扎針,調理多人均有效,只是相關的學習班太多了。

  • 9 # 九源地本草精選

    學中醫什麼時候都不晚,小可以自己養生,治療個頭疼發燒什麼的。中可以給家人朋友看看小毛病。大的可以給外人看病啥的。另外可以打發餘生的無聊,只有中醫博大精深,還能有驗證學的好不好的治療手段。只要是願意學,48歲起到九十多歲,就是不吃不睡也讀不完的醫書醫案。

    還可以當做學術研究和同行交流啥的。豈不樂哉?

  • 10 # 壹水堂紅木紫砂茶文化

    我覺得不但不晚,而且這麼早就找對了路,方向正確,其他都好說。

    多少人活一輩子也稀裡糊塗的,況且,

    聞道有先後,不要擔心。

  • 11 # 執業中醫李

    不晚,一點不晚!

    歷來名醫大家四十歲以後才開始學醫的比比皆是,人生閱歷加上身體感受,會讓你對醫理有更深的領悟;周邊人的疾苦,會使你更有前進的動力。

    學醫靠好的悟性,有的人學三年,比別人三十年還歷害!這樣的人多了。

    難得有興趣,貴在堅持!

  • 12 # 情小拽

    中醫任何時候學習都不晚,仲景也是年齡很大才學習。越有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越有對自然土地老天的敬畏,學的越快,越容易獲得中醫真諦!

  • 13 # 鳴謙堂健康調養

    學習中醫,重要的是身體調養和治未病的道理,多看《皇帝內經》,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調整好,情志上樂觀開朗,透過自己的體證影響身邊的人,什麼年齡學習都不晚。

  • 14 # 德善堂

    學習中醫什麼時候都不遲,但是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一天看多少病人了,能把身邊的朋友親人照顧好就很不錯了!有悟性三五年可以出道,沒有悟性記憶力各方面跟不上就要多努力啦!

  • 15 # 手機使用者讀文天下

    不晚。閱歷與學識漸豐,又有空閒來閱讀,剛開始可能難度大,但只要興趣終濃,那堅持下來,收穫漸漸會積累得大一些。

  • 16 # 秋後雀不飛

    不晚,你這年齡正好,學幾年出來年齡上正好算老中醫,中間不要刮鬍子,到時長長的鬍鬚如虎添翼,沒事再讀點口才心理之類的書,不愁不發財

  • 17 # 祁連論劍

    中醫不是靠學的,主要靠悟,關鍵是信,信了三天學懂,不信八十年也學不懂,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文化信仰,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 18 # 見證真我

    這有什麼晚的,學點中醫給自己看病,省錢省力還療效好,有經驗了可以給親戚朋友治療,也是人生一大美事。再能提升可以找當地中醫推薦一下,自己開門診拯救更多患者。最起碼學點中醫知識有百利而無一害。祝你成功。

  • 19 # 擇善尚卓

    學習永遠不晚!同時,學習中醫不是一蹴而就,必須要有耐心、恆心、毅力和仁心!學習中醫不是一勞永逸,而是活到老學到老,精益求精!

  • 20 # 使用者6309424621679

    不晚,我也是46歲才學的,首先學經絡,打通自已經絡增加體質記憶力與悟性,再學黃帝內經,易經,藥理,越學越有興趣,能邦到別人我快樂,我學了十年了,自己從不感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卉肥黃和缺肥發黃怎麼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