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更好的幫助對一本書的理解、記憶,從而達到不是看過一本書,而是真正讀過?可以說說自己的經驗,比如: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6
回覆列表
  • 1 # 老七87008081

    1.按章節來畫,讀過一章馬上畫下來。讀完整本再畫一張

    2.畫的時候主要畫大綱,要點,同時加入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

    3.我一般都是用電腦打草稿,然後手繪加深印象。手繪是最重要的。

    4.單獨設計一個資料夾,在該資料夾裡單獨設計每本書的資料夾,手繪的按章節順序裝訂好。

    5.複習的時候會拿出以前畫過的思維導圖,基本上能夠回憶起這張導圖內容的80%,有些遺忘的再翻翻書略讀即可。用的軟體是iMindMap9。

    6.思維導圖是很好的學習工具,重點在於每天的練習,不用糾結於畫的是否好看。

  • 2 # 夢歸秦淮

    讀書一般的步驟是看封面、封底、摘要、序言,目錄等,先了解這本書的寫作重點。

    如果書本身比較理論性較強或比較晦澀,我會先用一個小時略讀全書,對重點地方認真看,以此瞭解書的主要內容。如果書的內容相對比較熟悉,仔細看目錄,然後直接從正文開始閱讀。

    問題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如果想真正細讀一本書,建議從頭到尾畫多張,節mini導圖+章mini導圖+全文導圖,看似複雜,其實一點也不浪費時間。小節mini 導圖一般繪製3-5分鐘。是小節筆記的邏輯加工,章mini導圖是小節mini導圖的整合,一般耗時10-20分鐘。全文導圖需要繪製中心圖,考慮佈局,修正提煉的關鍵詞,繪製圖標等,一般1—2個小時。

    問題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在什麼階段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因書而異,建議讀一節或一章做一張導圖。小節mini 導圖相對簡單,用時較少,就是把原來我們看書在書上畫的橫線,重點符號等線性筆記變成了帶分支的小導圖。重點內容旁邊畫小圖示提示,如:重點人物旁可畫火柴人,重點書籍名言前可畫書的圖示,以此標註重點。

    繪製的比較多以後可跳過第一步小節mini導圖,直接做章mini思維導圖。

    問題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根據目的不同思維導圖側重不同,初學者多采用紀錄大綱的方式,繪製要點是大綱式的進階,自用的話比較隨意,可採用記錄自己的想法,做頭腦風暴或者記錄靈感。

    根據目錄和重點直接畫導圖的草稿(列出主幹、分支、提煉關鍵詞),根據草稿加工成全文式導圖。

    每一小結的mini 導圖合併,就是章節導圖。一般章節導圖要根據小結導圖的內在邏輯合併,而不是直接根據目錄合併,這裡就需要假如你自己的想法和邏輯。美章的思維導圖結合目錄中的關係,合併加工成全文導圖。

  • 3 # 漆恩瑤職場思維導圖

    回答以上3個問題:

    1,一種是通讀全文之後把筆記提取出來再做成思維導圖。

    第二種是一邊看書一邊做思維導圖,最後再對零散的導圖內容做好整理。

    我一般做讀書筆記的順序是:邊讀邊在書上標註重點,邊提煉關鍵字畫思維導圖,讀完就畫完了,也可以每個章節畫一張導圖,然後彙總在一起畫一張大的。

    2,我是一邊讀一邊在書上標記重點,一邊畫導圖,當然第一次畫的導圖是草稿,後面整理的時候會對草稿上的關鍵詞進行不斷地修改。書也不止讀一遍,會快速的讀很多遍,邊看邊對導圖進行修整。

    3,看你做讀書筆記的用途,如果只是是想記住書的知識,那就記錄要點,如果是想做寫作用途就要加入自己的想法了。

    整理完後,儘量用自己的語言,按照導圖的結構順序,寫文字版的筆記。(其實我自己看導圖就夠用了,整理文字是為了讓別人也能夠看清楚)

    具體做法:

    先在書上標出關鍵詞,接著運用分類技巧,從所劃的關鍵詞當中找出大分類,再依次將相關的內容分類整理,接著在每一個大分類之下,最後在最重要的資訊旁邊,畫上插畫突顯重要性。

    關鍵詞是一個字詞,大部分是名詞和動詞,而且是有強烈的聯想掛鉤。只寫關鍵詞的這種筆記形式,可以降低資訊量,節省時間,也讓重點更突出。用放射狀的方式把關鍵詞依照邏輯分類進行整理,色彩可以刺激人腦的注意力和記憶力,插圖所包含的資訊也可以提示記憶。

    做整本書的導圖時,可以先將書本的重點,依照大類去分章節,再將分的章節的重點整理成迷你思維導圖,完成後再彙總成思維導圖的總圖,這麼做的好處是每次處理的資訊減量,既容易上手,也容易找到零碎的時間,分次整理完。

    在看第一遍書的時候,畫的圖是個草圖,後期需要不斷的去補充,修改和完善,畫第一遍導圖的時候可以不用看書,你閱讀完一個章節後,稍微休息一會兒,嘗試著畫一個初步的導圖草稿,看看你掌握了,記住了多少內容,是不是這個解決的方案烙印在你的心裡了。畫完後再快速的翻下書,查漏補缺,再做整理,這樣可以作為你的鞏固和學習。

    關於畫導圖的內容,你可以是對書的知識點的梳理,也可以是畫自己的一些感悟,行動計劃等,這個要看你個人的用途了。

    這裡分享兩種形式,可供你做一個參考:

    對於運用型導圖,就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模組,第一個塊,就是你看到的知識要點,或者是能夠幫助你解決問題,或者是感興趣的知識要點。第二塊是”經驗“,你挑出來的這些知識要點哪些是跟你自身經驗相關的?第三塊內容就是“我怎麼做?”,把自身的經驗和書裡面的知識要點結合起來,在未來怎麼來運用?制定一個改善計劃,有時候畫導圖的目的,特別是致用類導圖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梳理所有的知識點,複製下來而做,而是為了輸出行動方案。

  • 4 # 女神鵬鵬

    你也可以利用手機軟體app下載(思維導圖)來完成讀書筆記,裡面可以插入圖片,文字。

    可以把自己認為較好的文欄位落用手機拍下來,然後簡單製作一下,把重點利用軟體框出來插入,同時利用文字描述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一個章節利用一個分支整體就很美觀的。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手動在紙上繪圖也非常好可以激發我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 5 # 曲曉書影苑

    我幾乎每本書都會做思維導圖,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我一般是一本書畫一張,這麼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畫在一張裡可以看清楚整本書的整體框架,對於全書會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容易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邏輯結構是怎樣的;二是這麼做有利於你提取書中的精華要點,你必須考慮哪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而不是事無鉅細的都畫到思維導圖裡。

    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我讀書的順序是這樣的,先粗略的翻一翻這本書,作者介紹、目錄、序、後記等,大概知道這本書是講什麼的,然後快速的把書的內容過一遍,期間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放過,爭取最快的時間把一本書翻過一遍。在這之後我就開始做思維導圖,因為看過一遍對整本書有個印象,在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會把書中某幾個章節的內容整合到一塊,形成一個主題。比如《道歉的力量》這本書,關於如何道歉,作者分了2章來說,我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就整成一張。

    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其實我個人覺得畫一張思維導圖,可以把這些都融入進去。你在梳理大綱的同時其實也就是在記錄要點,思維導圖就像一棵大樹,大綱就像樹幹,要點就像樹枝,二者是分不開的,至於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就像花朵,並不一定要有,但是如果你看到某個內容很有想法的時候,也是可以記錄到思維導圖裡的,我畫的《道歉的力量》就把這3點都融入了進去。

  • 6 # 金算珠

    前面幾個回答的不錯,我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我是如何做思維導圖筆記的。

    首先,需要精讀的書才會去做思維導圖。

    研究型讀書,或自己打算深研某個領域的核心書籍,那是必須要做的,尤其是基礎性的理論或入門性的系統介紹。這是打下這個領域基礎的核心知識,因此需要精讀。

    比如前一段看《如何高效記憶》這本書,我就做了思維導圖讀書筆記,做下來後,就會發現對書籍的脈絡就比較清楚了,部分章節導圖如下:

    其次,做導圖,一般是做電子版的,這樣方便修改,也可以做特別大的一附圖。

    因為紙質的一般限於篇幅,不能夠把一本書的內容合併到一章上,也不方便修改,因此我基本都是做的電子版的。軟體是Xmind,是用的免費版。自己做自己看功能足夠了。

    最後,做導圖主要為了掌握書籍要點和脈絡。

    我覺得導圖更多的是對書籍章節內容、系統脈絡或人物關係等的總結,如果自己讀完有新的想法或感悟,我一般會單獨寫讀書筆記或讀後感之類的純文字形式進行。畢竟,思維導圖更多的是要點,不容易記錄詳細的思考和大篇幅的感悟。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每個人的讀書習慣,做思維導圖的目的和方法肯定有不同,因此,做好思維導圖的方法就是多去嘗試。

    就算自己不喜歡做思維導圖,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重要的是讀書後有收穫,無論哪種方法,只要對自己有收穫,就足夠了。

  • 7 # 小超同學

    這個問題真是問對人了,理論不如時間,實踐前主要看例子。

    之前新世相時間非常火熱,所以買了課程,現在就從思維導圖做筆記給你呈現課程內容。

    為什麼做營銷必須具備製造流行的能力。分為以下四個板塊。新世相案例 如何獲得製造流行的能力

    上面是我用思維導圖整理出來的筆記,那麼原文是怎樣的呢,下午給你原文看看,你就知道是如何做這個思維導圖了。用下圖舉個栗子:

    培養決斷力

    即預先判斷力,也就是說,在事件發生前,在創意執行前,能夠從基本想法,快速推演出它在人群裡引起的效果,它戳到人的力度,它傳播的基本情況,以及它可能引起的結果。

    培養執行力

    把事情做出來,更重要的是把每一個細節做到位,並且準確完成。微觀操作一定要好,戳準人們心底的某一個地方。

    培養創意力

    即怎麼樣從你對人群的理解,到你能產生基本的執行方案。在張偉看來,這是最不重要的。因為搭配一個機制,一個團隊結構才能篩選出那些優秀的創意,並且讓它們變成現實。

  • 8 # Fuany

    每本書都有它的一個使命,它想告訴我們什麼。清楚目標後,再大致的看一遍目錄,理清楚一本書的脈絡。這樣就把目標和整體框架給訂好了,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二級目標。

    這邊插句題外話:我建議看一本書的時候不要只盯著一本書堅決看完,我一般是看兩本書。不要帶著好像一定要看完一本書,好像是不尊重的感覺,兩本書可以給你一個轉換思維和角度的方式,我是收穫頗多。

    隨身有想法隨時記下來。

    我不太提倡“快速閱讀”,現在我們好像都陷入了一種“知識焦慮”的情況,讀書變成了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這也是可笑至極。慢慢讀,放慢腳步。有了一些想法和感受的時候記下來,再想想能不能與自己以前的一些經驗相結合或者馬上就可以運用起來等等。有想更多瞭解的話可以關注我深聊

  • 9 # 玖葉茶

    我個人就比較喜更好的歡用思維導圖做筆記,因為思維導圖可以更好的幫助我理解書籍裡,而且可以解決紙張不夠大的問題,下面我來給你說說我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的經驗。

    首先做思維導圖筆記我只會畫一張就夠了。

    因為,思維導圖思電子版的,想要多大都沒有問題,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做筆記也會用類似思維導圖的方法做總結,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紙張大小不夠,很多東西沒有辦法細緻的畫出來,現在有條件了,都是用電子版思維導圖軟體XMind,這款軟體我用的很順手,裡面也有許多免費模板可供選擇。

    其次說說我做筆記是什麼時候開始做筆記。

    我個人的行為習慣是這樣的,一般情況下我會先讀一遍,如果判定這本書值得我做筆記,那麼我就會重新讀第二遍,在第二遍的時候開始記筆記,這個過程我會一邊看書一遍在書上做筆記(電子書就直接在手機上記錄想法,紙質書就貼上便利貼),第三遍的時候就直接看第二遍時的想法然後繪製思維導圖,最後完善思維導圖就可以了。

    最後說一下我做思維導圖的習慣。

    一般情況下值得我做思維導圖的書都是工具書居多,比如說《如何有效整理資訊》,我會把把書籍裡的大綱簡單記錄下來,然後把書籍裡說到的各種方法記錄下來,然後把我想到的記錄在旁邊,比如說為什麼這個方法可以這樣用,我的生活中有沒有相似的案例可以應用,如果我應用了之後生活會有什麼改變,這個方法是否有侷限性,是不是面對所有人群等,這就是我在思維導圖裡要記錄的東西。

  • 10 # 創新炎黃

    《利用導思圖工具vym進行書法“讀帖”,書法學習臨帖事半功倍》

    導思圖是一種清理思維邏輯的最好辦法,今天筆者就談一點導思圖在書法練習中的應用經驗。

    一、利用導思圖來分析書法讀帖的方法;

    與其它學科相比,書法有一其理集結性的一面,同時又有技能性的一面。

    書法學習少不了六個基本環藝的訓練,但是如果能做到在讀帖欣賞書法理論上下足功夫,也許你的書法訓練就能快速長進。

    圖:使用linux系統下導思圖工具“vym”(觀祭你的思想)輕鬆做出的書法結構圖

    二、利用導思圖工具來構建讀帖的的分析層次;

    一幅書法作品的好與壞,其實無非最終都由書法作品的技法與形態來體現。能過兩個總體要素不斷分解,我們就容易找到書法技能技巧的關鍵因素,更主要的是,我們從此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書法的知識結構,這就是我們讀帖的基本邏輯層次。

    三、書法讀帖應掌握的6個讀帖層次;

    透過簡單分析,我們容易找到書法讀帖中最關鍵的6 個層次:筆法、結構、章法、形態、位置、呼應關係。

    總結:對於書法而言,導思圖是一種工具罷了。種用這種導思圖工具來整理書法中需要掌握的技能技法。在整理過程中,我們自然自己來分析頭腦之中儲備書法知識,進行條理化層次化,最後一兩次整理後,頭腦中的書法理論體也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 11 # 四毛5四毛5

    第一思維導圖是幫我們梳理思緒的一種工具

    思維導圖並不是零散的讀書筆記,它更偏向於幫助我們鞏固大腦裡已有的知識。畫思維導圖的過程就像整理房間,將雜亂的思緒理順,方便你以後使用。

    第二什麼時候畫?畫幾張?

    我建議在讀完一本書後,關上書畫。確認自己讀完書了,就可以開始畫思維導圖。為什麼要關上書呢?一來是幫你檢查是否真正讀進去了,二來可以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這是我在閱讀《溝通聖經》時畫的,這種大綱式的思維導圖能幫我理清書中邏輯思維。

    至於畫幾張,那是你自己決定的事情。你覺得這本書的細節很多很雜,那就可以多畫幾張,要是一本書沒那麼多內容,畫一張也就足夠了。

    在閱讀《溝通聖經》時,我發現除了主題邏輯之外,書裡還有很多可取之處,於是還畫了這張細節的思維導圖。如果你覺得分開畫不方便,甚至可以把它們畫在同一張紙上,由於我是用的app,一張圖上畫的太多就顯得雜亂,失去了思維導圖本身的意義。

    第三思維導圖是工具,怎麼支配你說了算

    關於記什麼,我個人覺得這不是問題,就像你糾結今天晚上吃什麼一樣,問題本身就是答案,你在糾結吃什麼,說明你還是想吃的,那肯定就能找到你最想吃的東西啊。

    你開始思考思維導圖寫什麼,說明你想透過這種方式創造點什麼,這種時候就應該放手去做。不管寫什麼,寫了總比沒寫好。

    就個人經驗而言,我更傾向用思維導圖寫大綱。筆記、聯想這種東西放在讀書筆記裡更好,乾淨的衣服放衣櫃,穿過的衣服放髒衣籃,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 12 # 不屑金陵雨

    有的人就像你說的,嗜書如命,而且理解能力強,速度自然快,也有人讀讀閒書,不求甚解的,自然慢。重點是閱讀的行為,不是讀的速度,更不要去攀比速度什麼的,因為讀書真正的意義在於你獲得了多少,而不是其他。

  • 13 # 若見Smile

    我覺得思維導圖和筆記一樣,都輔助我們讀書,更好理解、記憶的一種方式。思維導圖比單純的文字筆記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現了書的脈絡層次、核心內容,以及自己的想法。推薦看下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裡面除了講述閱讀方法、記憶方法、付諸行動的方法以外,還重點介紹如何製作思維導圖。

    在這本書中,大巖俊之進了兩種有關一本書的思維導圖。

    一種是根據書的目錄、每章的標題、小標題、黑體字,來作成的思維導圖,作這種思維導圖的好處是可以一眼就看到整本書的結構部署和核心內容。

    另一種是根據自己對中核心內容的分析、想法為主來作的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導圖的好處是既有書中最核心的內容,又自己的想法,能夠調動自己積極思考。兩者比較下,第一種對書中內容記錄的特別詳細,對於之後脫離原書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包含自己閱讀想法;第二種有對書中核心內容的分析,可以把閱讀時的疑問和答案寫進去,再加上自己的想法、觀點,促成了一次自己與書作者的思想交流,是一種深層次的閱讀。缺點是沒有第一種對書中內容記錄的那麼詳細。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我是作兩張,就是上面所說那兩種思維導圖都作出來,但都是對整本書的。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第一種以書中內容為主的思維導圖,可以邊讀邊做。然後第二種我習慣讀完整本書後再做,但閱讀目錄前言階段時就提出問題並記錄在筆記中,後面再做到思維導圖裡。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第一種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也包含要點,比如標題、小標題和黑體字。第二種就是以自己的想法、觀點,以及對書中核心內容的分析為主的。我建議有時間就兩種都作,時間不夠或者動力不足時,建議做第二種,畢竟有自己的思考、想法在內,這個對閱讀來說很重要。

    讀書就要有你自己的思考才行,不然就會讀的比較淺顯,比較表面了。

  • 14 # Snownan

    就我自己的使用體驗來說,思維導圖確實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學習工具。但首先你得會用,才能對學習工作有幫助,這裡的會用不只是單純的畫著好看,如果過於在意外觀,搞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不僅不會對學習有幫助,反而會因此浪費時間,流於形式。

    思維導圖的分叉就像人的大腦,它的關鍵是一種聯絡。人大腦的神經元資訊傳遞並不是線性的,而是跳躍式的,這也是為什麼單純透過文字背一篇文章比較難,但結合圖片等其他元素會更快。

    在使用思維導圖時的關鍵在於,你能夠透過它的分叉聯想起其他資訊的關鍵字、關鍵影象等資訊,這些資訊在你的思維導圖中是最重要的。在工作演示的時候,幾個關鍵字就可以串聯起前後的內容,還可以突出重點,控制流程。在背誦的時候,這些關鍵資訊就是你打通整個知識結構的鑰匙,你最先想起的內容也是這些關鍵資訊。所以要學會提取知識中的關鍵資訊構建的分支,形成知識網。

    思維導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這一點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學習一門新學科的時候非常重要。思維導圖從章到節再到每一節的小塊基礎知識,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可以幫助你更好的掌握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就像開頭所言,如果本末倒置,過於注重形式外觀,反而會影響學習,發揮不出思維導圖應有的作用。這體現在為了做思維導圖而做思維導圖,圖畫的確實很漂亮,內容事無鉅細,但真正對你並沒有什麼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老年代步車會不會被法律規範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