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京陳皮

    清朝宮廷內設有管理太監的機構稱“敬事房”,又謂“宮殿監辦事處”。規定在督領侍下面,有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複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如此層層節制,一級管一級.一級壓一級,統治得非常嚴密。 據我所知安德海、李蓮英、張蘭德這三個太監是比較有名的,而其他的都沒文獻記載。

  • 2 # 圖文繪歷史

    明朝的太監最龐大,到後期達到10萬人,由二十四衙門管理,清朝入關後雖然沿用太監,但人數大為減少,順治一朝不足1萬人,設立太監管理機構十三衙門,但清初宮內還是有很多明朝遺留的太監,康熙為防止太監壞事,又廢除十三衙門,改由內務府總管,並從康熙16年開始,在內務府設定敬事房,專門管理太監事務。

    敬事房在南書房邊上,匾額由康熙題字。

    所以清朝內務府下面的敬事房就是太監管理的最高機構,下面是各宮的宮監和總管了,這個數量比較龐大,乾隆時有100多處,太監不足3000人,到光緒時只有60多處,太監不足2000人。康熙時規定敬事房太監總管最高只能5品,雍正時提升為4品,乾隆時規定太監最高等級不能超過4品。

    圖為晚清當差的太監。

    所以敬事房大總管級別最高,4品,下面有副總管從4品,隨侍的首領太監是正侍太監、執事太監、侍監太監,級別分別有6,7,8品;各宮的,比如乾清宮、昭仁殿、坤寧宮、交泰殿等首領太監是8品,只是到了晚清,慈禧老媽子隨意封賞,打破制度,比如封李蓮英二品,後來溥儀在小朝廷裡面也封身邊的幾個太監為二品。

    圖為晚清瑾妃和太監。

    在穿戴上有區別,職位不同的太監帽子衣服各不同,四品為藍頂帽和孔雀服,五品和亮白頂帽和鷺鷥服,六品和鎳白枯帽和黃鸝,七品為金色頂帽和鵪鶉,八品為金壽頂帽和鵪鶉,無品的穿蟠龍花。另外總管太監穿馬褂、長筒靴,下面的太監穿坎肩和角靴。

  • 3 # 任馳贏天下

    清朝太監在順治年間是沒有等級劃分的,直到康熙六十一年才逐漸有了品級劃分。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太監的等級完善到了八級制。

    也就是說宮中的太監一共有八個等級,級別大小不同分管的事物也就不一樣。比如說清朝的大內總管太監,敬事房總管太監,乾清宮總管太監等等各大太監總管,一般都是二品銜,例如:李蓮英,安德海,小德張等。二品官銜在當時就是最大級別。依次就是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銜。

    故宮裡的各大房,宮的副總管均為三品 或者四品銜。在下來就是按照太監的職位大小排列等級,一般的普通太監是沒有品級的。

    太監的職位品級不同著裝也不一樣,等級最高的二品銜,帽子上面有紅頂戴花翎,身穿黃馬褂。蟒袍上面繡的是仙鶴圖案。三品官銜帽子是藍頂,蟒袍圖案是鳳凰。四品官銜帽子是鎳藍頂,蟒袍圖案是孔雀。五品官銜帽子是亮白頂,蟒袍圖案是鷺鷥。六品官銜帽子是鎳白頂,蟒袍圖案是黃鸝。七品官銜帽子是金頂,蟒袍圖案是鴛鴦。八品官銜帽子是金頂壽字,蟒袍圖案也是鴛鴦。普通的太監是沒有這些的,他們一般都穿藍色布袍和紫色布袍。

    宮中還規定除了大總管,大首領可以穿馬褂外,其餘人員一律穿坎肩。另外對太監們腳上穿的靴子也有規定,總管首領級別的都穿長筒靴,其他太監無論品級大小職位高低都穿角靴。

    所以我們從清朝的太監服裝鞋帽上面就能分出等級,官位大小。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像李蓮英這樣的總管大太監,大概就是清朝最大的太監頭子啦!

  • 4 # a從零開始lc

    一共十層:

    葵花寶典第一層,

    葵花寶典第二盡,

    ……

    以此類推

  • 5 # 小浩伏虎520Cheng

    清朝太監歸內務府管,共分以下等級: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太監、御前太監、殿前太監、小太監。並且有的還有品級

  • 6 # 全球鷹yy

    清代禮制中,太監品級最高為四品,其等次為總管太監四品,為宮殿監督領侍,晚清時改為五品,共九人,每月是銀8兩,米8斛,公費制錢1貫300文。副總管太監為宮殿監,六品。各處首領太監為執守侍,七品,副首領太監為侍監,八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專門待候帝、後、妃、嬪,另一類則專門負責處理宮中各種事務。他們等級森嚴,大致分為總管、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和一般太監。待候帝、後、太后的是總管、首領,妃、嬪身邊只是首領。宦官官職最高的為三品,低層宦官沒有官職。像安德海、李蓮英、張蘭德這三個太監是比較有名的,而其他的都沒文獻記載。

  • 7 # 史古今

    清朝太監品級制度在康熙末年雍正初年定製。

    太監隸屬內務府。清朝的內務府的直屬機構有七司三院,即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慶豐司、慎刑司,上駟院、武備院、奉宸院。

    廣儲司,掌管皇宮庫藏以及進出流水。從金銀珠寶銅鐵象牙盔甲到衣服鞋帽,能用的到的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廣儲司下面又設下屬單位,叫六庫。分別是銀庫、皮庫、瓷庫、緞庫、衣庫、茶庫。

    六庫下面又設下屬單位, 叫九房,分別是銀房、銅房、染房、衣房、繡房、花房、皮房、帽房、針線房。

    廣儲司還有三個附屬原材料供應單位,叫三莊,分別是棉莊,顏料莊,鹽莊。

    廣儲司設總管大臣1個,總辦郎中4個,郎中4個,主事若干人。

    六庫太監若干人。

    九房太監若干人。

    三莊太監若干人。

    都虞司,是管理內務府武職官員、兵丁和漁獵採捕等事的機構。

    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等。

    另外在吉林松花江烏拉地方,設有打獵烏拉處,掌管採捕屯莊等事。

    設總管、翼長、委署翼長、驍騎校、委署驍騎校、委署章京、委官、筆貼式等員,

    下轄“打獵隊”,30個人為一隊,一共65隊,共1950人。

    掌儀司,掌內廷禮樂及太監之品級、升調諸事。

    設郎中2個人,員外郎8個人,主事1個人、委署主事1個人,以及贊禮郎、司俎、司祝、司香、司碓、司爨、筆帖式、書吏各官若干人。又設首領太監、副首領太監、太監等設郎中二人,員外郎八人,主事、委署主事各一人,以及贊禮郎、司俎、司祝、司香、司碓、司爨、筆帖式、書吏各官。又設首領太監、副首領太監、太監等,掌傳達內廷交辦事項及內務府與敬事房往來文移。所屬有中和樂處及果房,分掌奏樂和供備果品。

    此外,南苑、京畿、直隸、盛京等處所設果園之額徵亦由司查核,掌傳達內廷交辦事項及內務府與敬事房往來文移。所屬有中和樂處及果房,分掌奏樂和供備果品。此外,南苑、京畿、直隸、盛京等處所設果園之額徵亦由司查核。

    會計司主管內府帑頂出納及莊園地畝等項事務。

    會計司下屬單位是2處構成,分別是三旗莊頭處和掌關防處,三旗也是包括正黃,鑲黃,正白三旗,主管三旗莊園的賦稅,主管莊園有781個,菜園35個,主要分部在北京周邊的53個州縣內,年徵收白銀5萬多,並徵穀草、蘆葦等物品。

    三旗莊頭處設郎中1個人,員外郎6個人,委署主事1個人,以下有催長、副催長、領催、副領催等若干名。

    會計司又掌關防處,所以又叫關防衙門,也叫“掌關防管理內管領事務處”和“內管領處”。

    掌供內廷食用、賞賜、祭祀所需點心、餑餑、瓜果菜蔬、酒醴醬醋及玉泉山水、冰塊和各種器物。

    辦好后妃等內廷主子下派差事,承辦宮室裱糊、灑水掃地,紫禁城內拔草,修治皇宮房屋、下水道,宮外朝房的維護打掃、皇帝辦公場所,以及管理皇宮內需要用的車輛等事物。同時還需要預備採買糧、鹽、水、糖、餅餌、菜蔬等物品。

    掌關防處設內務府郎中1個人、員外郎1個人兼管。下設內管領30人,副內管領30人,筆帖式若干人。役使蘇拉(蒙古語音意詞,內廷中的雜役人員稱呼,非太監,可娶親)近五千人。所屬有官三倉、恩豐倉、內外餑餑房、酒醋房、菜庫、車庫等。

    營造司掌宮廷繕修。下設7庫3作坊,分別是木、鐵、房、器、薪、炭、圓明園薪炭七庫與鐵、漆、炮三作。

    每年派總管大臣一人長期管理。

    營造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等人員若干人。

    慶豐司掌牛頭羊畜牧事務。

    內務府每年派總管大臣輪值管理。

    慶豐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等若干人。

    在皇城內及南苑、豐臺、張家口外、盛亦、打獵烏拉等處,設有牛羊圈、牧廠等,均有專人負責。

    慎刑司掌上三旗(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刑罰名錄。但凡審擬罪案,都是依刑部律例。太監刑罰,以慎刑司處斷為主。

    慎刑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筆帖式、書吏若干人。

    所轄有管轄番役處(緝捕內務府三旗案犯及逃亡太監等事情。)。以內務府人員兼充司員,設番役40人,正副頭目各4人,擔任緝捕案犯之事。

    奉宸院掌管園庭的總機構,例如皇帝的御花園。

    下設官職有總領大臣,不確定人數。下面有卿2人,郎中1人,員外郎4人。主事1人,委署主事1人,苑丞14人,苑副17人,委署苑副15人,筆貼式14人,書吏2人,分掌各園庭的管理、修繕等事。掌徵收南範之地賦及管理行宮、寺廟等事。南苑另設官員掌徵收南範之地賦及管理行宮、寺廟等事。並設防禦、驍騎校門及門軍、馬甲等,掌南苑之門禁。

    此外,天壇的齋宮,也由奉宸苑管理。

    武備院掌修造器械,陳設兵仗等事物

    掌陳設御用兵仗、修造器械及本院官員獎懲、俸餉諸事。置兼管事務大臣,無定員。另設卿2人,郎中1人,主事2人。下設南鞍、北鞍、甲、氈四庫,各署員外郎2人,庫掌2人。

  • 8 # 一臉正經碎碎念

    皇帝身邊那個第一等,然後是皇后身邊的,再然後是妃子的,灑掃太監最低等。多少級不好說的,俸祿估計都那樣,有的有外快。

  • 9 # 秋爽書齋

    說起清朝的太監,又叫清朝宦官,早在清太祖時期和太宗時期就出現了供內府差遣的人員,這種人員也叫“宮閹人員”,也就是去除生殖器官的男性,尤其是內廷的男性。當時並沒有建立起制度,真正建立制度是在清世祖入關以後,接收了一些明朝的太監,由內務府管理,擔當灑掃、傳膳等雜役。世祖皇帝鑑於明朝宦官專政的教訓,對清朝的太監管理非常嚴格,並且有清一代能夠始終保持,太監與清朝政權相始終。下面簡單說一下清朝太監的等級:

    清朝太監共分五品,即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和八品,總共五個等級(其中慈禧時期的李蓮英賞二品頂戴除外,屬個例)。康熙六十一年(1722)太監開始授職,雍正時期確定形成制度。

    四品太監,為總管太監,領“宮殿監督領侍”銜。敬事房總管太監。

    五品太監,為總管太監,領"宮殿監正侍"銜。(也有七品執守侍充任的)

    六品太監,為副總管太監,領“宮殿監副侍”銜。(也有七品執守侍充任的)

    七品太監,為隨侍首領太監,領“執守侍”銜。

    八品太監,為首領太監,領“侍監”銜。副首領和筆貼式太監。

    還有無品級的太監(未入流),是最下級的太監,從事雜役工作。

    由內務府管理並確定,移諮吏部備案。

    順治元年(1644),按十三衙門給太監品級。順治帝下諭:“朕稽考官制,唐、虞、夏、商未用寺人。周始具其職。秦、漢以後,典兵干政,流禍無窮。”順治在交泰殿鑄鐵牌“以後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屬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凌遲處死 。”由此形成祖制,從順治朝開始對太監管理極嚴,太監犯法最重是凌遲處死,清朝皇帝也有將違規太監杖斃的。順治十八年(1661)改為內務府大臣管理太監。

    康熙十六年(1677),設敬事房,設定總管、副總管太監。康熙十六年(1677)設定太和、中和、保和、文華殿太監,八品。康熙四十七年(1708)取消三大殿太監,乾隆二十六年(1761)取消文華殿太監。康熙六十一年(1722)定五品太監一人,五品太監三人,六品太監二人,太監授職官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雍正四年(1726)定品級,雍正八年(1730)再次完善,乾隆七年(1742)形成內監受爵制不可逾越。

  • 10 # 澳古說歷史

    清朝太監的由來

    清朝的太監最初來自後金的努爾哈赤時期,這段時間開始出現了供內宮使用的宦官,但數量卻不多近有不到百人,且並沒有真正的制度化。直到順治年間,滿清入關後在繼承明朝的制度後,同時留下了一批明朝舊宦,清朝才開始完整的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太監製度。

    最開始清朝是在明朝的二十四衙門基礎上,根據宦官吳良輔的建議建立起了以十三衙門為核心的皇宮太監機構,即司禮監、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尚衣監、尚膳監、尚寶監、司設監、尚方監、惜薪司、鐘鼓司、兵杖局和織染局。但是在康熙元年,因宦官首領吳良輔牽扯進了官員腐敗的案件當中,又在加上明朝宦官干政是前朝滅亡的重要原因,滿清開始吸取教訓,於是徹底的廢除了十三衙門,其權利全部交由滿清獨有的由上三旗的包衣奴才們所構成的內務府負責。

    之後清朝的所有皇宮事務,除了內宮的雜役、服侍等事務交由太監負責,其餘的全部有滿清上三旗的包衣奴才們負責。而此時清朝所有的太監全部都有內務府旗下的敬事房負責,自此滿清的太監們並不在具備如同明朝那樣的權利,他們的“權利”就只是服侍皇宮中的帝后、妃嬪、皇子和公主們。

    清朝太監最高級別

    清朝規定太監的品級不得超過四品,也就是說清朝太監最高的級別就是正四品。而在清朝就只有一位太監是正四品,那就是敬事房的總管太監,他負責辦理宮內一切事務,包括傳達及辦理內務府各司的行文,取討外庫錢糧,安排及選用宮內太監,察視皇宮各門的安全和宮內消防等事。

    而在總管太監之下,敬事房還有二位五品的總管太監、六位六品副總管太監。同時滿清時期在皇帝的辦公地即養心殿,還額外設定了一位五品總管太監和一位六品副總管太監;在御膳房設定了一位七品總管太監;在皇太后寢宮設定了二名六品副總管太監;在太妃、太嬪等居住的壽康宮設定了一名七品總管太監;在圓明園設定了一名六品總管太監和四名七品副總管太監;在南府設定了一名七品總管太監。

    清朝宦官的管理

    可以說清朝的宦官地位是十分的低下,他們的地位遠非明朝時期可比。在滿清時期,順治帝入關後不久,在總結了明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後就先後立下“宦官不得干政,違者殺”和“宦官不得私自出宮,違者殺” 兩條祖訓,而後代的帝王也都大多遵循,幾乎不會違背。比如在慈禧時期,清朝少有的幾個有權利的宦官之一安德海,就被山東巡撫以“宦官不得私自出宮”的藉口斬首,此時原本想保住安德海的慈禧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被殺,而不能說出半點怨言。

    之後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也對太監的行為做出了嚴格的管理。先是皇宮的太監嚴禁與宮外的王公貴族和大臣們私自交流,違者殺。後是宦官們不得有喝酒賭博、當差偷懶、口出怨言、四處亂走和言語高聲等行為,違者重處。而到了嘉慶時期對宦官的管理則更為嚴格,由於當時皇宮中有宦官加入到了天理教的叛亂中,所以嘉慶帝更是規定凡入宮為宦官者不得再回私宅,更不得私自與外面有任何聯絡,違者必嚴懲不貸,幾乎一經發現立刻杖斃。可以說此時的滿清太監地位幾乎已然全無。

    特殊的時期-慈禧到宣統

    當然以上所講的都是慈禧之前的滿清時期。在慈禧之後,清朝對於太監的管理都被慈禧毀的是一乾二淨,滿清二百餘年中幾乎所有的權宦都是出現在慈禧當政時期,比如安德海、李蓮英和小德張等人。在這一時期先是太監的品級被慈禧硬生生的從四品提到了二品,比如李蓮英就被慈禧晉升為二品的總管太監。同時慈禧時期,權宦不僅在宮外有住處,甚至還可以明目張膽的接受外臣的賄賂。而到了宣統,滿清不但太監的制度崩潰,甚至連官制都開始出現了崩壞,太監的等級宣統小朝堂可以說亂加冊封,毫無禮法可言。

  • 11 # 一貳一橙

    據末代皇帝溥儀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來說:宮中太監按系統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太后、帝、後、妃身邊的太監;一類是其他各處的太監,負責宮內陳設、打掃、守衛,傳奉諭旨,辦理與內務府各衙門的往來檔案等事。

    各等級太監的品級

    按清律規定來說,敬事房大總管等級最高,品級最大,但絕不能超過四品涅藍頂戴,每月能得到銀八兩,米八斛(清制一斛為五斗),制錢一貫三百。比七品知縣每月四兩月銀要高出一倍。

    接下來是宮中各處的首領太監,由五品開始至九品都有,也有一些無品級的。再下面的負責實際事務的一般太監,正常來說都是無品級的,每月月銀也有二兩,米一斤半,制錢六百。大抵相當於現在的月薪兩三千左右(應該會有出入,可以探討一下)。當然啦,這些月銀等固定收入只是名義上的,對於大多數太監來說,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外快”,尤其是皇帝、太后、皇后等貴人身邊的侍候太監,更是有著各種“孝敬”。隆裕太后身邊的總管太監小德張,號稱是“貴敵王侯,富埒天子”。

    至於溥儀身邊的二總管朊進壽,隨便一件皮褂就夠一個小京官吃上一輩子的了(出自溥儀《我的前半生》)。

  • 12 # 老照片

    在未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宮中都沒有宦官,史料載:“祖宗創業,未嘗任用中官。”入關以後,清人入住紫禁城,此時宮廷中仍留有大量的明代宦官,而為了更好的管理龐大紫禁城,清人沿襲明代宦官制度,在皇宮中有數千名的太監,歸內務府管理。

    根據清宮制度,額定太監數量為二千四百人,但通常情況下會達到三千餘人;這些太監共分四等:總管太監,六品,八人;首領太監,七品,八十九人;副首領太監,八品,四十三人;筆帖式,有八品敬事房。其餘雜役、守護之太監,均為無品的普通太監。

    品級最高的就是總管太監,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慈禧太后所寵幸的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等人,都是總管太監。他們依仗慈禧老佛爺的恩寵,作威作福,甚至於外廷的文武大臣都要敬他們三分。

  • 13 # 本草百曉生

    1654年,長至節(冬至後的次日),順治皇帝過得很不開心:本來他打算趁著佳節之際,好好犒勞下朝中大臣,順便來個“爐邊談話”鼓舞士氣。誰知,宴會才開始,就被眼前這群不男不女的閹人攪得心神不寧。

    自1644年,滿人入主中原,除定都北京外,皇宮裡頭的規矩幾乎是照搬明朝,順治廢除了內廷的“廠衛”制度,改內監官職為“內務府十三衙門”,其它太監名稱、人選、皆按明代舊制,俸祿、官服、品級與廷官相同。

    令順治沒想到的是:這些公公同樣繼承了明朝太監的飛揚跋扈,清初向全國頒佈剃髮令,京城內的漢人,不願傷及“身體髮膚”,紛紛逃亡城外,太監見有利可圖,與滿人旗丁勾結,狼狽為奸。

    在長至節的這天,公公們個個竟自稱“老臣”,在大堂之上,紛紛排在親王和大臣前頭,不懂收斂。大臣郝傑看到了皇上臉上的不滿:他上前一步,歷數各朝太監之禍,建議聖上採取防範措施。隨即順治下了一道手諭:往後朝賀大典,一律不許太監入班行禮。次年也就是1655年,順治在宮裡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若太監干政,即行凌遲處死,決不姑息!

    後歷經康熙、雍正的改革,到1730年滿清內監製度正式確定下來,此後一直到宣統亡國,宮裡的太監製度就一直沒有變過。按規定:太監品級,只有正品,沒有從品,品及銜共分20級,其中最高者為內廷總管太監,加“宮殿監都領侍”,領正四品,這個位置即便是慈禧最為寵愛的李蓮英,在李風頭正盛的時候也還只是個“宮殿監銜寧壽宮五品大總管”。這個“敬事房掌印四品總管太監”,慈禧自授予安德海後,就沒有再賜予任何人!

  • 14 # V字周

    按等級分為: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複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 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

    清末的太監都是命苦的貧民,指望著入宮能吃飽飯,能接濟家裡過上好日子。清朝宮廷電視劇《蒼穹之昴》就描述了清末的太監生活,餘少群就在其中飾演男一號小太監,“揮刀自宮”入宮廷,從此步步為營,最後成為慈禧太后眼前的大紅人。

    有名的太監有:

    1、安德海,晚清有名的太監之一,幫慈禧太后登上晚清權利的最高峰,深受慈禧太后的寵愛,因為太過囂張,藉著為同治皇帝置辦婚裝的名義,出去搜刮民脂民膏,被當時的山東巡撫丁寶楨抓獲,斬首於濟南。

    2、李蓮英,提起李蓮英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慈禧時期的太監總管,權傾朝野,死因成謎至今未解。

    3、小德張,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總管,也是李蓮英死後,服侍慈禧太后的最後一位太監,1912年清朝滅亡後,小德張也就下崗了,小德張下崗後生活奢靡,新中國成立後參加社會主義改造,活到81歲。

    4、孫耀庭,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你就該知道他的名氣了,他不止是清朝最後一個太監,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他的淨身時間也有點不可思議,居然是1916年,很明顯,孫耀庭沒當幾天太監,文革後。住進廣化寺,直到1996年。

    清代,太監成為宦官的專稱,設總管太監等為首領,隸屬於內務府。

    鑑於明朝宦官為害之烈,清朝統治者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清初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具體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稱宮殿監辦處,設總管、副總管等職。康熙時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

    裁明代“二十四衙門”為“十三衙門”,人數大幅度縮減。順治時設定宦官千餘人,乾隆年間增至3000人,直至清末未過此數。宦官升遷降調由內務府移文吏部決定。宦官犯法,內務府可先拿後奏。

    尤禁其干政。順治帝仿朱元璋舊制,鑄鐵碑立於交泰殿,明文規定凡有不法行為,均凌遲處死。這些措施得到較好貫徹。雖在清末有慈禧太后寵宦安德海、李蓮英等屢犯例禁,朝臣為之側目,終未出現漢、唐、明宦官的專權現象。

  • 15 # 御史中丞

    按等級分為:大總管(正四品)、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複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 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日系車質量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