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錄家庭的攝影師

    常想為什麼家長都那麼熱衷於給孩子拍照呢?

    圖片均為工作室自主拍攝作品

    或許真正為人父母的人才知道,從孩子的出生到抬頭、翻身、坐起、走路、說話,每一刻父母都不想錯過。

    圖片均為工作室自主拍攝作品

    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更是厭煩了曾帶孩子去影樓穿著不屬於自己的衣服、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一個需要被逗笑的“商品”;拍攝當時覺得時髦現在不堪回首的“藝術照”;

    那麼你需要一位家庭攝影師,用影像為你的孩子與家人留住最珍貴、最真實鮮活的記憶。

    攝影的本質就是記錄,如果有愛,就一定會自然地流淌在鏡頭裡,不必刻意。

    我喜歡抓拍生活裡的細節,沒有擺拍,沒有做作。一切都是生活的本來的樣子。

    對於照片來說,就是真實記錄孩子成長的故事,讓照片承載更多的愛和感動,而不僅僅是一張漂亮的照片。

    我的宗旨就是為你記錄真實,有溫度、有故事、有意義的照片到每個家庭。

    透過定製化的“家庭日記式”攝影形式,堅持自然、真實,減少拍攝家庭刻意的鏡頭感,不對照片進行過多後期修飾。

    “家庭日記式”的拍攝需要對家庭裡的每位成員都要有所瞭解,而且還要把自己儘量當做空氣一樣一直偷偷的抓拍,才能讓家人的狀態達到最真實和自然,所以攝影師會提前跟家庭進行接觸,先了解這個家庭的成員,以及生活方式,和在意的細節。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在拍攝中。

    拍攝之前,跟攝影師溝通自己孩子喜歡的生活角落,確定家庭拍攝的場景。拍攝的重心是哪裡?所謂的道具,可以是孩子的玩具、家裡的傢俱電器、日常生活中的一角。拍攝生活中的瑣碎事件。

    拍攝完成後,攝影師會提供一份設計好的樣板,讓家庭有一個概念,從而選取自己家庭中需要製作成冊的照片,跟他其他兒童攝影不同的是,家庭日記冊裡的照片下面可以編輯文字,寫一下照片背後的小故事,或者一些記錄的話語都是由父母親自參與填寫,由我們工作室完成編輯和成冊的。

    一個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家庭攝影師

  • 2 # 攝影師怪大叔

    我認為,一張打動人的照片首先要讓人有認同感,然後讓人產生共鳴,這是主體情感的思路。

    然後才是攝影的構圖、用光等技巧,最後是關於後期效果的突出。

  • 3 # 滿庭芳

    一張圖在畫面中定格,成形了、有靈氣了才有後期跟進的價值。拍友們一定有那樣一種時刻,為了拍一張好的照片,會在一個地方蹲守很久,哪怕那裡有蚊蟲叮咬。

    你也一定走過許多的村莊、地頭,就為那一朵靈氣的小花、一樹熟透的果子、一個孩童的天真無邪的笑容、一、二隻生動有趣的雞、鴨、鵝們,偶爾會有俏皮又可愛的狗兒,悄悄地跟在身後輕吠、等你轉過臉又會跑開一段距離的喜悅。

    有時候,你會走近一方池塘,那鳥在水中亭亭的立著,仙似的身影,這時候,你屏住呼吸,心情激動的無法自抑,你把腳步放的很輕,可是那隻機敏的鳥從蘆葦叢中驚起,在湖面上只悄然劃過一道波紋轉眼飛走了,獨留下沮喪的你呆在原地。

    但是不要失望,雨後的鄉間小路上一汪汪的雨水,小樹和雲天的倒影,如同夢幻又會讓人驚喜!

    愛拍的人,就醉在一個痴字,一個執著、一個創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精神層面要求高了,拍攝出好的風景,即能娛樂自己也給別人帶來美的享受,這才是我們的最好的選擇方式!

  • 4 # 行者之自在

    故事就在路上,攝影講故事當然就是紀錄,能夠充分表達拍攝者的意圖。實現紀實攝影的第一步當然得有紀錄工具(至少是手機吧);第二步就是好奇心,這個好奇心就是對視野裡的人與物的關注,當某個畫面或構圖使你產生了想法,那麼果斷拍下來;另外,也可根據自己每天的活動路線,有意”創作“出紀實攝影故事。比如,坐公交時你對面人物的神態,同一個地點的人物動態等等。總之,有觀察有想法有行動,堅持下來會發現故事已在鏡頭中。 下面就是徒步路上不同時機手機所拍,一個小主題:北京@門之系列的幾張。

  • 5 # 晨歌攝影

    看到這條問答,不僅使我聯想到我曾經獲獎的一些作品,紀實攝影是最能打動人,啟迪人的一種最佳表現手法。紀實攝影必須真實記錄,親臨現場,使用新聞手法去創作,去拍照,去表現,採用新聞的5個W即: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人,客觀的,如實的予以報道,絕對不可以弄虛作假。

    《小亞遠丟失後的40個日日夜夜》(題圖)曾經刊登在1995年11月3日《河南日報》第一版的主要位置(三幅組照),並榮獲河南省第二屆新聞攝影展覽二等獎。記得當時我得知這個題材以後,採取跟蹤報道的方法進行了報道,第一幅照片是小亞遠丟失後被商丘市東風居委會主任王淑秀暫時領養,和孩子在一起親密的照片;第二幅照片是王淑秀和當地派出所的民警及其他人員和孩子在一起歡快的場面;第三幅照片是孩子的父母在丟失孩子後的第40天,見到失而復得的兒子激動人心的場面,三幅照片都是採取抓怕,如實報道。

    今年七月,我得知以前的一個老領導在退休以後和他愛人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去距離他家兩公里以外的“愛心早餐點”做義工的事情,他們有著30多年黨齡,本應該享受天倫之樂,而卻去甘當義工?這不僅使我產生了創作慾望。

    我想辦法找到了他們的聯絡方式,馬上去他家進行了第一次採訪和預約,在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以後,我立即制定了拍攝方案。

    第一場景:“愛心早餐點”,他們幾點鐘到達?來這裡做了什麼工作?第二場景:拍攝免費就餐人員(環衛工人)及其對他們對夫妻倆的評價;第三場景:夫妻倆的家庭,幾點起床?怎麼去“愛心早餐點”?最近獲得過什麼榮譽?

    我連續3天早起五點鐘起床,跟蹤他們拍攝,拍攝出一組(八幅)新聞攝影組照,取得了較好的拍攝效果、展覽效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紀實攝影究竟怎麼拍攝?一、儘量使用單反相機拍攝,帶上廣角、中焦和閃光燈,儘量不要使用閃光燈(手機拍攝很難達到預期效果);二、拍攝時要選擇好場地、利用好場地,找準角度,使用抓怕,抓取人物的瞬間;三、如實拍攝,實景實地,切忌擺拍;四、在後期上簡單調整一下即可;

    總之,人物紀實攝影,必須抓住“紀實”二字,必須具有新聞敏感性,無論在文字上,拍攝上追求紀實、真實,絕對不能弄虛作假,儘可能的不去幹擾、影響被拍攝者。

    這是我拍攝人物紀實攝影的感想和經過,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可以起到借鑑的作用。

     

  • 6 # 夜行無忌旅行攝影師

    對生活保持足夠的好奇心。今年國慶節期間,我自駕去了獨龍江,這個封閉了兩年,今年國慶節才免費開放,但每天只允許500人進入。眾所周知,獨龍族是華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從建國之初的1500左右發展到如今也不過區區5000人左右,這是一個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少數民族,從原姑社會直接過渡到如今,他們真實生活狀態究竟怎麼樣?我就是帶著這樣的好奇心進入了這個地方。

    我在獨龍族的一個自然村,就被路邊這個藍胖子吸引了,猜想它的主人會是什麼樣的?

    這時,偶然過路的一村民好心告訴我,房子裡面住著一位紋面女,這是獨龍族僅存十幾位紋面女之一。

    拍到紋面奶奶之後,我並沒有發現房子裡面有誰像是哆啦A夢的主人,由於趕時間到下一個景點,我帶著遺憾離開,但心裡還是掛著。

    返程的時候,路上有兩個孩子在打羽毛球,由於道路很窄,我停下車,突然發現就在紋面奶奶的家門口,就好奇地張望,這時,兩個孩子很有禮貌地停下運動,坐到自家門口為我們讓行,我終於找到哆啦A夢的主人了。從紋面女到最新一代的獨龍族少年,似乎闡述了這個民族生活的側影。

    下面的圖就不需要解釋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什麼時候要聽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