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臉的小包
-
2 # 37度暖爸
題主提供資訊太少,不好回答。
孩子多大?您是怎麼認為孩子倔強?怎麼理解難被滿足?
單從倔強和難以滿足這兩個詞來看,我認為孩子陷入一個想要又迴避的陷阱中。資訊太少啊,不好判斷,不好亂講。
-
3 # 小宇宙心理健康009
嗯,這種情況有點為難家長了。
記得一位育兒老人分享過一個故事給您分享。故事大體如此:小女孩要吃冰淇淋,老人帶著孫女去買,走到半路,奶奶一摸錢包說“呀,奶奶忘帶錢包了”,跟孩子商量下次再買。小孫女同意了。
第二次奶奶裝著錢包了,半路上發現錢不夠,跟小孫女說下次奶奶一定帶夠。
第三次,奶奶拿著錢包了,錢也裝夠了,走到半路,奶奶突然肚子疼起來了(當然是裝的),考驗小女孩的慈悲心,結果孩子真的做到了,扶著奶奶回家了。
第四次,奶奶果斷給孩子買了冰淇淋。
延遲滿足 培養孩子的一道坎孩子之所以倔強,除了天性外,家人的寵愛或者孩子在一次次的倔強後得到了獎賞,他會一次又一次地“得寸進尺”,進而自然也很難被瞞足,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聽下李玫瑾老師的課,很實用。
孩子還小 早糾偏早受益這孩子的成長,跟小樹苗一樣,如果長到成木了,就難糾正了,那樣自己可能要湊合一輩子,說得嚴重點。
還是趁早,透過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慢慢把孩子的這一情況調節下,不是這樣的孩子不好,是如此下去可能會對未來不好。
孩子的成長,看似是孩子的事,這裡面其實夾雜著家長的成長,可能家長變了,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下更換了和你相處的程式,重新編了一個。
-
4 # Mr鄉村小剛
你是否見到個脾氣倔強的孩子?有許多這的案例:小孩子和媽媽在逛街時,看上了某一物品,死抱著不鬆手,無論父母怎麼打罵,他都不管。還一直在大哭大叫,坐在地上撒潑起來,直到父母給他們買了這個東西為止。
像這種現象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是比較常見的,孩子一味倔強抵抗家長耐心消磨,就容易採用暴力教育的方式或者是直接向孩子投降,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倔強”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孩子是天生就倔強嗎?
有的孩子確實天生比別的孩子更加傾向於堅持自己意見不容易妥協,但是孩子表現得像上述事例中的孩子一樣,這絕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因為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而形成的。
1.家長慣出來的
有的家長非常愛孩子,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百依百順,覺得孩子這麼小,應該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後來孩子漸漸長大就有了不合理的要求,這個時候父母拒絕他的要求,他就會不停哭鬧。因為在他看來只要他哭鬧得夠厲害,父母就會因為愛他而妥協的。
2.家長"暗示"出來的
《兒童心理學》一書就提到過,孩子會關注大人所不能關注的細節,若父母的行為在某個細節被忽視而體現出反向的行為,那麼孩子可能就會關注這個細節,並模仿學習這個細節。
孩子有時候耍耍小性子,發個小脾氣之類的,家長會給孩子貼上“脾氣倔”的標籤,人前人後的重複這一“標籤”,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性格的養成,在日常的點滴灌輸浸潤中無聲的走進了孩子的習慣當中,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變成了固執。
另外有的家長在家裡完全沒有原則,這件事今天是可以的,明天又不可以了,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情。所以孩子在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他會覺得家長的拒絕是不堅定的,或許我哭鬧一番家長就會答應了,所以才有倔強的表現。
孩子倔強的表現
一、不相信大人的話,總是強行找大人話中的漏洞進行反駁。聽到大人的批評就反應激烈,怒氣衝衝。
二、不聽從家長的要求。
三、對於家長反覆的告誡反應很大,特別厭煩。
四、對學校很抗拒,不願意學習,成績退步。
五、經常和別的孩子產生矛盾,非常情緒化。
恩諾教育認為,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們就要注意教育方式了,平常教育孩子的方式已經不適合教育倔強的孩子了,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來教育這樣倔強的小孩子。
-
5 # 煩煩媽媽往前衝
其實這還是家長的一部分性格影響的,還有就是大家平時對他都太過寵愛了,幹啥都是滿足孩子了,養成了孩子要啥就必須要有,做啥事都是很倔強必須的去做的性格
-
6 # 大漠紅柳
孩子又倔強又難被滿足的傾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家長的性格影響小孩,為什麼說小孩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小孩;2、家長的意志不堅定,有些家長認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都是對的,高興時,小孩做什麼事都可以;不高興時,小孩做什麼事都不行,完全在於心情;所以小孩在提出無理要求時,哭一會就會答應;3、家長慣出來的,現在小孩都是寶貝,認為孩子小,要什麼給什麼,從不拒絕,造成了小孩倔強又難被滿足傾向
-
7 # 雲飛讀書
不應該問孩子倔強又難被滿足怎麼辦,你應該問,是怎麼把孩子變得倔強又難以滿足,孩子的倔強大多是因為你總是批評他,糾正他,你想象要是有個人每天批評你,糾正你,你會變得比你的孩子更倔強。你要誇獎他,誇獎他的優點,而不是指出他的缺點。滿足的問題很簡單,孩子難以滿足只能是因為你給的東西不對,孩子要的是愛與關懷,你給的卻是物質,你一味地給他物質,他就用物質來衡量愛,這不是他想要的東西,就會向你要更貴的物質,以證明你是愛他的,他的需求就是證明你是愛他的,因為他最愛的是你。
-
8 # 陪伴孩子度過叛逆期
孩子為什麼會任性和不聽話?這常常與成人的教育與態度有很大關係。
若成人對孩子的情緒化沒有做好規範和應對或視若無睹、束手無策,甚至因害怕孩子哭鬧,而採取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孩子就會逐漸養成用哭喊、撒嬌、頑皮、鬧情緒的方法達到願望。這種壞習慣不知不覺成了習性,也成為孩子慣用的手法,任性的行為就這樣造成了。
回覆列表
孩子一味倔強抵抗家長耐心消磨,就容易採用暴力教育的方式或者是直接向孩子投降,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倔強”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孩子是天生就倔強嗎?
有的孩子確實天生比別的孩子更加傾向於堅持自己意見不容易妥協,但是孩子表現得像上述事例中的孩子一樣,這絕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因為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而形成的。
1.家長慣出來的
有的家長非常愛孩子,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百依百順,覺得孩子這麼小,應該儘量滿足他的要求,後來孩子漸漸長大就有了不合理的要求,這個時候父母拒絕他的要求,他就會不停哭鬧。因為在他看來只要他哭鬧得夠厲害,父母就會因為愛他而妥協的。
2.家長""暗示""出來的
《兒童心理學》一書就提到過,孩子會關注大人所不能關注的細節,若父母的行為在某個細節被忽視而體現出反向的行為,那麼孩子可能就會關注這個細節,並模仿學習這個細節。
孩子有時候耍耍小性子,發個小脾氣之類的,家長會給孩子貼上“脾氣倔”的標籤,人前人後的重複這一“標籤”,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性格的養成,在日常的點滴灌輸浸潤中無聲的走進了孩子的習慣當中,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變成了固執。
另外有的家長在家裡完全沒有原則,這件事今天是可以的,明天又不可以了,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情。所以孩子在提出無理要求的時候,他會覺得家長的拒絕是不堅定的,或許我哭鬧一番家長就會答應了,所以才有倔強的表現。
孩子倔強的表現
通常情況下孩子倔強的表現如下:
一、不相信大人的話,總是強行找大人話中的漏洞進行反駁。聽到大人的批評就反應激烈,怒氣衝衝。
二、不聽從家長的要求。
三、對於家長反覆的告誡反應很大,特別厭煩。
四、對學校很抗拒,不願意學習,成績退步。
五、經常和別的孩子產生矛盾,非常情緒化。
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家長們就要注意教育方式了,平常教育孩子的方式已經不適合教育倔強的孩子了,我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對付這樣倔強的小孩子。
避免教育誤區,不能暴力教育
孩子在有這些倔強表現的時候,父母肯定也很生氣。很多父母就覺得說不服你,就不和你說,就給孩子下強制命令,強迫孩子去做。如果孩子還是不聽指揮,可能就採取棍棒教育,將孩子打服。可能孩子暫時屈從了,但是心中的不滿和怒氣就會一天天地壯大,會導致孩子個性扭曲,和父母的關係急速惡化。
如果和孩子的意見不同,哪怕孩子的想法是明顯錯誤的,也不要急著說服孩子,讓孩子將他的想法做一遍,孩子失敗了就會來尋求家長的幫助。而且孩子會學會聽從家長的建議,以後也不會那麼倔強了。
倔強的孩子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平常生活中這種個性可能會讓人感到很棘手,但是倔強的孩子也有優點,比如他們不容易放棄,遇到問題一定會將它解決,總是能夠堅決地執行自己的想法,他們在工作中更容易做出成就。所以父母在被孩子的倔強困擾的時候,記得想想孩子的優點,再心平氣和地教育孩子。
不能強迫孩子
家長們可以強迫孩子躺在床上,卻不能強迫孩子睡著。父母的強迫是無用的,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激勵孩子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做。
有的父母一見孩子不聽指令,就威脅孩子打罵孩子,這些方法也許對某些孩子是有用的,但是對倔強的孩子來說只會起來反作用。
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
有的孩子有倔強的表現,可能是因為他覺得說了爸爸媽媽也不會聽,乾脆用哭鬧的方式來讓爸媽聽自己的要求。所以在平時相處時父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讓孩子知道,只要他開口爸爸媽媽就願意聽,他的意見是重要的,孩子就不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
性格倔強的孩子特別討厭獨裁者,如果父母在家裡做個獨裁者,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受尊重,沒有權利,從而表現得更加倔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家長也不要表現得太軟弱,這樣孩子就會不尊重家長,認為自己才是有話語權的那個,完全不會聽從家長的意見。
讓孩子自己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有些倔強的孩子怎麼教育都不肯聽,媽媽讓去打掃房間就是不去。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讓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可以不打掃房間,明天的零花錢就沒有了。
不要用威脅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否則孩子會有情緒就更加不願意去打掃房間了。用商量的語氣和孩子說,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選擇的,自己可以選擇打掃房間還是不要明天的零花錢。如果孩子選擇不要零花錢,家長也不要生氣,每天都這麼問孩子一遍,總有一天孩子會選擇打掃房間的。
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除了上面的辦法以外,“心理暗示教育”才是關鍵
美國總統老布什小時候被懲罰要刷完一整面牆,正當老布什刷牆的時候有一個男孩在旁邊踢球,男孩問老布什在幹什麼,老布什說自己正在刷牆玩,他求媽媽,媽媽才答應他讓他刷牆的。老布什做出刷牆非常好玩的樣子,於是男孩提出讓他來刷牆,老布什一開始並不答應,表現得很猶豫,男孩見此就說老布什可以玩他的球,最後老布什逃脫了懲罰,還有球踢。
老布什使用的辦法就是心理暗示,讓男孩覺得刷牆是比踢球更好玩的事,讓男孩主動提出與自己交換,達到自己的目的。在教育中這一招也十分管用。
想要讓孩子打掃房間,家長可以在打掃房間的時候做出很開心的樣心,表達出非常好玩的意思,可以在孩子面前說“我今天打掃房間了,房間變得和電視上的房子一樣呢,超級漂亮呢”,然後展示給孩子,如果孩子表現出很羨慕的樣子,就趁熱打鐵,對孩子說“你想要這樣的房間嗎,我們一起來打掃你的房間吧”。
這種積極方面的暗示可以用在多方面,家長只要掌握了使用方法,就會發現原來教育孩子也沒那麼難。
給孩子“家中有規則”的心理暗示
有的孩子有倔強的表現是因為家中沒有規則。在一檔美國綜藝《超級保姆》中有一家人的孩子都非常倔強,三個孩子沒有一個聽父母的話,還隨便叫父母的外號,對父母一點也不尊重。超級保姆到來後,指出家中的問題是因為家裡沒有規則。
於是保姆給家裡制定了規則,和每個孩子談話,確保他們聽懂了規則,制定獎懲措施,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執行。一個星期過去,孩子們變得有規矩,不再因為一點小事大喊大鬧,也願意聽父母的話了。
規則在家裡是很重要的,有了規則孩子才能知道什麼行為是好的,什麼行為是壞的,有的孩子堅持做一件很惱人的事是因為他不知道這件事是壞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建立規則,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