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明是發達國家?
138
回覆列表
  • 1 # 語焉可詳

    英國菜難吃,不僅在歐洲,在世界上都很出名。記得七年前英國申辦2012年奧運成功的時候,法國總統希拉剋就曾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搞不明白國際奧運會為什麼要把奧運交個一個烹調如此差的國家舉辦”,還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外交風波。

    坊間流傳的有關英國菜難吃的段子更是俯拾皆是,比如:“英國的食物有著最可悲的命運,因為英國人要殺死它們兩次。第一次是奪走它們的性命,第二次是奪走它們的味道。”“英國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國菜”。

    素有美食傳統的法國人更是調侃英國人說:“我們是為了吃而活著,而你們是為了活著而吃。”把“康橋的柔波”描寫得美若仙境的大詩人徐志摩,也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批評英國菜難以下嚥。

    英國人也承認自己的廚藝不佳,對此並不申辯。為在倫敦迎接世界各地的奧運客人,英國人做了大量的努力。

    英國向世界承諾:“放心來倫敦吧,這裡有的是美食。”

    不得不承認,倫敦的外國餐館確實發達,在這裡你能輕鬆找到世界各地的菜餚。舉世聞名的中國菜自不必說,法國、義大利、印度、土耳其餐館遍佈倫敦大街小巷。

    尤感驚訝的是:這裡的中國菜居然還能細分出不同的菜系來。

    中國城裡的各種中國美食讓你恍惚間覺得這裡根本不是異國他鄉,市中心大英博物館附近,居然有一家地道的川菜館和一家正宗的湘菜館。

    繁忙的工作之餘,隔三差五必須要抽時間去中餐館犒勞犒勞自己備受委屈的胃。美食,對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俗話說,“三代學穿衣,四代學吃飯”。富裕了幾百年的英國人確實很懂穿衣之道,在服裝上的講究程度遠高於美國人。

    別說在街頭上看見的時尚女郎各個打扮得優雅得體,怎麼看怎麼是風景;英國男士的穿著也十分講究,尤其是早高峰時在市中心的大街上,行色匆匆的英國紳士或西裝革履、或休閒時尚,各個都穿得精緻考究。

  • 2 # 迷失在耶路撒冷

    英國是第一個實行工業化的國家,也是截至1851年第一個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多的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普通勞動者和他們所吃的食物脫節,吃到的通常是摻了假或者不新鮮的食物。19世紀末開始流行罐頭和冷凍食品,這是個巨大的進步,但意味著普通英國人比法國人等身處農村經濟體的居民更加依賴罐頭和冷凍食品。工業革命之前,英國在當地美食、乳酪、火腿、釀酒、麵包等方面與歐洲國家一樣可圈可點。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英國的食物開始有所改善。但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來,導致英國實行了十多年的食物配給,催生了許多一點都不好吃的食物。

    當然了,過去四十多年來,城市中產階級對好食物和烹飪的興趣與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餐館恢復了以往的繁榮,區域農產品和新鮮食品市場也在復甦。

    然而,城市貧民和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農村地區仍然在吃很多不健康的加工食品,或者確實需要依賴食物銀行,這對英國來說還真是一種恥辱。

  • 3 # 英倫攻略UCNEST

    英國的一些正餐可能不是特別符合國人的口味,但是甜點真是好吃到無話可說呀,真的就是那種出國前是個瘦子,然後現在是個超級圓潤的胖子。

  • 4 # 詩安

    《舌尖上的中國》在世界各地大熱的時候,網友們惡搞了《舌尖上的英國》,擺了張炸魚薯條的圖,然後全劇終。

    第二季《舌尖上的英國》只有2分鐘,不可或缺的食材是土豆,英國人尋找靈感就去挖土豆。總之,土豆是英國人餐桌的靈魂食物。

    可是隻要你看過英劇《唐頓莊園》,就會被裡面的晚宴場景所誘惑:華麗典雅的窗簾帷幔、燭光璀璨的餐桌以及精緻閃亮的各式餐具。身姿筆挺的僕人們手託銀盤,穿梭在廚房和餐廳之間,送上一道又一道精緻的餐點和葡萄酒,從開胃菜,黃油麵包,肉湯到主菜的鹹豬肉、烤乳豬、燉兔子,再到最後的甜點及水果,讓就餐具有賞心悅目的儀式感。

    《唐頓莊園》的故事發生在一戰前後,一戰前的英國餐桌確實如《唐頓莊園》所描述,許多優秀的、“有野心的”英國廚師甚至能不用冰箱,做出精美的天鵝、鴿子等形狀的冰激凌來。但是一戰改變了這一切。

    貴族之家有很多僕人和優秀的廚師,美食的製作方法都集中掌握在這些人手裡。可是,一戰爆發了,這些資深廚師們也趕赴前線參戰,很多人都沒有活著回來。

    失去了了技藝精湛的廚師,許多複雜的菜式從此從選單上撤下來了。原本很多依賴進口的食材也因為戰爭的原因海運暫停,無法運進英國了,這讓英國人只能進一步簡化餐桌食品。

    再有,戰後工業化的發展,很多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工廠,從此工業化生產的食物取代了新鮮的農產品。

    一戰後又是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衰退,衰退過後又迎來二戰……可憐的英國直到1954年才算恢復元氣,可是經過這麼長達幾十年的簡化,簡化,再簡化,英國的食物已經被深深地打上了“乏味,難吃”的烙印。

    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曾經路過一個一元店(Pound food),被裡面排長隊的情形深深吸引了,進去花了1鎊買了盒意麵螺螄粉芝士沙拉,要求店家給加熱一下,被無情拒絕。捧著這盒冰涼的沙拉一路走到學校附近,找了個向陽的地方邊曬太陽邊吃,吃到一半差點哭了——風大、寒冷、食物冰冷酸澀,邊吃邊對英國的美食感到深深的絕望。

  • 5 # 武漢壹周

    比起大不列顛帝國輝煌的歷史,這個被”Fish and Chips"寵愛了上千年的王國,似乎早已經與美食絕緣了!

    雖然我很想說“知識改變命運“,可是牛B的英國人,依舊是會用非常複雜的方法,做出非常難吃的菜!

    即便是廣受好評的英式甜點和英式下午茶,也改變不了全世界對英國菜難吃的調侃,最著名的那句:“每一隻英國家禽都無法擺脫被殺死兩次的命運。第一次是被奪去性命,第二次是被奪走味道。”

    你知道為什麼英國人愛喝下午茶嗎?不是紳士般的小憩,而是因為下午餓了呀!

    看看下面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全套英式午餐,你就知道答案了。兩個煎雞蛋、兩片培根、幾個小香菇,一堆焗豆子、兩片炸西紅柿和兩片烤麵包。

    所以你也知道為什麼英國人胖子多吧,因為中午沒吃飽,所以下午要喝下午茶,因為需要下午茶充飢,所以英式下午茶變得越來越甜。越來越甜的下午茶,糖分排擠了更有營養的東西,所以英國人越來越胖!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些奇葩的英國美食吧:

    上圖被稱作“仰望星空”。一群死不瞑目的小魚,仰望著那美麗的星空。

    英式大餐海蝸牛,不予評價了!

    紫菜麵包,紫菜+麵包,所見即所得,果然誠不欺人!

    英國魚煮蛋,咋一看有點恐怖,不是嗎?

    英國的“國菜”,胖子們最愛!

    巧克力茄子,這個擺盤方式很抽象

  • 6 # 新鮮影視小觀察

    【英國群眾更瞭解全球飲食文化】曾有一家廣式弟dim sum店,在倫敦非常火爆,週末的上午,都要排隊才能吃到。之前還以為是那家店經營有方,傳遞了港式文化。然而,是因為英國人民對於本國的食物毫無興趣,導致十分樂意接受並嘗試外來美食文化。反觀當地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地域,例如我國的廣州,對待外來飲食習慣的接納,多少需要一些時間做緩衝~

    【沒有孕育美食家的搖籃】我們知道,想要學習高階甜點,可以去法國巴黎;想要學習壽司文化,可以去日本;想研究最好的咖哩,可以考慮去印度…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因為地理、歷史、政治、氣候、文化等多種元素與衝突,已經逐漸形成了具有辨識度的美食氛圍,以及讓人民引以為傲的美食標籤。但在英國,似乎只剩下來自世界人民的群嘲,在這種背景和環境下,外出學習深造,那麼學回來的也不是本土成果,如果閉門鑽研,也很難有動力…長此以往,熱愛美食的人們,也就放棄了“為國爭光”的想法。

  • 7 # 大不留小富美食之旅

    這個世界上最悲催的事是什麼?有人打趣道,拿著中國的工資,住進日本的房子,娶了德國的老婆,吃著英國的食物!雖然是一句玩笑,但不難看出,英國菜難吃,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

    從英國留學回來的朋友,沒有一個對英國食物豎大拇指的。簡單粗暴的烹飪方式,毫不講究的調味搭配,最重要的是英國人似乎都是一根筋,認定一樣食物,就一定要把它吃到吐,那就是土豆!

    在英國,家家戶戶幾乎每頓都離不開土豆。

    香腸土豆泥是英國的一道大眾菜,豬雜、羊雜製成的香腸烤熟,土豆搗成泥,水煮一下,就裝盤了,製作過程簡單到令人髮指!

    土豆煎餅也是英國流行的一道家常菜。將土豆打成泥,配以麵粉,小蘇打,乳酪等,直接放油鍋上煎制,嘗過的朋友普遍表示,膩得不行!

    土豆捲心菜泥有點類似我們的疙瘩湯,土豆泥配上亂七八糟的蔬菜亂燉,英國人,你們還敢再隨意點嗎?

    這道菜叫仰望星空,很詩意的名字,發明者也加入了巨大的創意,然而,不得不說,英國朋友,你們的創造力真的不在烹飪上。將沙丁魚的魚頭和魚尾露出,再用由土豆,雞蛋,麵粉、黃油調製的餡兒料蓋在上面直接進烤箱燒烤……

  • 8 #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

    英國的食物,用兩個詞來說,就是“簡單”、 “有營養” 。其他沒什麼特別了。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曾說: “ We eat to live not live to eat. ” 這也許就是英國人對飲食的態度了。

    英國人建立了現代人類文明的鋼架結構。唯獨在飲食方面,毫無建樹。

    但是如今英國,各種風味口味的餐館林立,英國人想吃什麼,也不是那麼難了。

  • 9 # 毛二兩看世界

    英國菜難吃的傳聞,最早就是從法國起頭傳出去的,法國跟英國是死對頭也不是一兩天的事。

    法國人的晚餐時間很長,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在說閒話,與朋友和家人共度時光, 除了要暢飲紅酒,調侃其他國家也是法國人的重要配菜之一,他們最常說:美國人很蠢,德國人太嚴肅,義大利人永遠是媽媽的孩子,英國人不懂吃,尤其在餐桌上講到英國,或許是一種對法國美食文化的愛國心表現。

    前法國總統席哈克俄羅斯總統普金、德國前總理施若德交談時,私下批評「英國對歐洲農業的惟一貢獻就是狂牛病」;接著又取笑說「英國菜是僅次於芬蘭,是世界上第二難吃的食物,你不能信任煮這麼難吃食物的國家,「美國的漢堡都比英國菜好吃」。

    不要說法國人老以此為題大力嘲笑英國人,英國人在電影中也偶爾自我嘲解一番。老美有時也乘機湊熱鬧嘲笑一下英國佬,不過以中國人眼光看來,不過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英國菜真的很難吃嗎?舉例來說,中國雖以美食文化為傲,但中華料理大部分都是重口味(高階食材就會用清蒸),整體也偏油膩,如果習慣吃中國菜,吃到英國菜一定會覺得淡然無味,聽過最誇張形容是水煮蔬菜就像在嚼報紙。

    典型英國料理,肉類,炸薯條加上水煮蔬菜,看起來或許沒那麼糟,中國一直以多元的美食文化自豪,照道理說中國人應該對各國料理有很好的適應力,而到過英國觀光過的中國人或留學生,對英國菜似乎也是一面倒的惡評,以下是鄉民對英國料理的的經典評語:

    英國人要殺死食材兩次第一次取走性命第二次取走味道

    真的超難吃所以以英國人才要一直殖民亞洲國家因為他們自己食物簡直她媽難吃必了

    英國的食物是法國不用靠戰爭就能贏的專案

    在倫敦最好吃"英國風味"餐點的是咖哩,不騙你XD

    之前跟個老英聊天他們好像真的很以炸魚和薯條為榮

    如果沒有布丁,那麼英國人對聖誕節就一點貢獻也沒有了

    好處就是可以在英國嚐到各國料理,因為沒人想吃英國菜

    或許這是民族性的原因,英國人不像法國人那樣要求醬汁與食材混合的完美,也不像中國人那樣追求精湛的廚藝和火侯,可以說烹飪並不是英國人注重的文化,考慮到以前英國的基督信仰鼓勵簡樸和節約,這也表現在他們的飲食文化上,食材直接以火烤,水煮,油炸的方式煮熟,再以最簡單的調味即上桌。

    簡單,就是英國料理的特色

    是的,英國的庶民確實食不講究,有時候看他們一顆蘋果、一份三明治,甚至一包洋芋片,就打發一頓午餐,這樣的東西確實不是像樣餐點。但同時,英國的庶民也不是隻吃這些,他們喝紅茶,也喝義式咖啡;他們吃炸魚薯條,也吃土耳其烤肉,他們吃下午茶點,也吃港式飲茶點心;他們吃帶皮烤馬鈴薯,也吃印度咖哩。去到PUB要叫個簡餐,最像英食的排餐類,最貴的綜合燒烤(多種肉類滿滿一盤)通常在十五鎊左右,同時,你還能在選單上看到各國的料理:基輔雞、義大利麵、泰式綠咖哩,以不到十鎊的價格,供你選擇,更別說中型以上都市,早已不乏西班牙、葡萄牙、日式、中式、泰式、義式、美式各色餐廳。英國的庶民早已雜食,什麼是英國的食物?

    英國的飲食文化是由該國的溫帶氣候,島嶼地理位置和它的歷史脈絡。後者包括與其他歐洲國家,與進口的原料和經常往來的地方,如大英帝國在北美、中國和印度的殖民期間,以及戰後的外來移民。英國食品歷來強調其簡單的烹調方式,誠實的風味和高質量的自然食材。導致了傳統菜餚往往偏離強烈風味,如大蒜。英國菜避免複雜的醬汁,與其宗教和大陸政治的背景有關。古老傳統膳食有面包和乳酪、烤和燉的肉,肉製品和餡餅,以及淡水和鹹水的魚類。其他傳統美食,包括炸魚、薯條、餡餅、香腸、土豆泥,蔥和肉汁。現在流行的咖哩來自印度和孟加拉,薯條來自於於中國和泰國料理。法國菜和義大利菜,一度曾經被視為有問題的,以及缺乏男子氣概的,而現在也得到普遍的讚美和調整。至於好不好吃,你要吃了才知道。

  • 10 # 笑語千年

    有這樣一句諺語∶"能忍受英國的冬天和英國飲食的人,就什麼都能忍受。"英國飯菜的難吃是全世界都有名的,不管怎樣袒護英國的人,在這一點上也無法為之辯護。

    英國是典型的高熱量、高蛋白質、高脂肪西方膳食模式的代表,動物產品供能比均比較高,造成了肥胖、慢性病等人群增多的諸多社會問題。據歐盟統計局調查,1/4 的英國女性肥胖,是女性肥胖率最高的歐洲國家,男性肥胖率僅次於馬耳他,居歐洲第二。

    一位日本人曾經把他在旅英期間對英國人飲食的親身體驗寫了一本書,叫《英國食物好吃》。很顯然,這本書從書名開始,就對英國的食物進行了諷刺。書上說,英國人好像對食物的味道並不關心,只要是蔬菜,不管是吃葉子的,還是吃莖的,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放進鍋裡煮。英國人除了知道煮,好像再也不會別的做法。菜煮爛了就端上餐桌,什麼色、香、味,一概不管。

    《英國食物好吃》中,寫得很有意思。書上說:"英國人的土豆要煮,胡蘿蔔要煮,菠菜、捲心菜要煮,黃瓜、蕪青、青豌豆、青豆角全煮,嫩的老的統統一塊兒煮,綠葉菜也要煮到變色為止。撈出來後放在燒好的肉旁邊,撒上鹽和作料就開始吃。

    英國人還熱愛薯片、雞塊這些垃圾食品,這些東西在英國被叫作“超加工食品”。這些垃圾食品加上香腸、麵包和乳酪,基本上就構成了英國人餐桌的全部。

    這些“超加工”食品看起來很有吸引力,它們要麼很甜,要麼很鹹,但沒有任何營養,其成本也非常的低。

    Mr Kipling是一個起源於1967年的英國品牌,銷售蛋糕、餡餅、烘焙等產品。它佔據了英國80%的市場份額,是英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但不客氣的說,除了甜到發膩之外,它並沒有什麼別的味道。如果你不是那麼愛吃甜食的話,可能會讓你難以下嚥。

    英國的香腸在國內很受歡迎,其實如果你不是英國人,你很難接受它的味道。英國的香腸就是將豬肉或牛肉絞碎,摻上大量麵包粉揣一揣,然後灌入腸子肉,這樣的香腸能好吃嗎?我有個朋友在第一次吃的時候,非常驚奇,就問服務員:"香腸裡面為什麼要摻上面粉?"那服務員回答道∶"什麼摻進麵粉,你的話錯了。英國的灌腸裡除了麵包粉,再沒別的呀!"

    寒冷的氣候使英國人比其他人的胃有更大的熱量,所以英國人認為“肉食優於素食,更有利於健康”。而對於蔬菜,英國人並不熱愛。很多英國人認為油菜根的食用應該適量,若過量食用會造成胃痛;韭蔥吃多了會增加人體不良血液;馬齒莧會影響人的性慾。。。。這麼多好吃的蔬菜都被棄用,能做出什麼好吃的來?

  • 11 # 靜曉曉的生活賬單

    英國菜到底是不是難吃呢?首先講一個故事。大家自己體會。

    大約3年前,我接待過一個英國大姐,當時朋友的兒子在英國讀書,放假的時候回北京,這位大姐是孩子的語言私教,因為之前從來沒有來過中國,就跟著一起來了,朋友正好有事,讓我陪同一下。那大姐有一米七的個子,目測 將近300斤。

    到中午的時候,一起去吃飯,找了一個不錯的飯店,點了幾個菜,吃飯的過程中,那位英國大姐一直稱讚:delicious。總之,醬牛肉好吃、烤鴨好吃、松鼠鱖魚好吃,上湯西藍花都好吃,還有酸梅湯味道也好極了......開始我以為是客氣,最後吃完了,一些吃不了的就打包了,但是一些剩的也不多的,覺得沒必要就不要了,結果那位大姐微笑著把松鼠鱖魚轉到面前,堅持再吃幾口,一邊一說:好吃好吃太好吃了。隨即她可能覺得我不懂,就吧唧吧唧嘴說:好吃極了。我只好用蹩腳的英文回了一句:中國菜都很好吃。

    之後又陪她轉了兩天,每天對中國美食讚不絕口,那大姐在英國絕對不是窮人,來趟北京就像開啟新世界的大門一樣。看到這大姐,你 說英國食物不難吃,我可能不信。

    英國食物為什麼難吃呢?有人說,好像英國人不太琢磨吃這方面。食物非常單一,就是炸魚、炸土豆還有面包啥的,長此以往就習慣了。

  • 12 # 圓—豆

    這命題就有問題,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並不瞭解英國食物。

    對不瞭解的人說難吃且問為什麼?是先命題定論了。

    我覺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由當地的氣侯和食物品種所決定的,每一個地區的食物都是當地人的最愛,就是因為愛自己所在地的美食去貶低其它地域的口味,也是常見的事。

    尊重對方才能尊重自己,別笑說粵菜淡,川菜辣,別笑說英國菜難吃,中歺好吃,任何地域的菜品,都是當地人的最愛。

    所以這個題目是;為什麼英國食物這麼難吃?

    我覺得不對。

  • 13 # augustman

    可能英國人認為不必要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於烹調,諂媚討好於腸胃所愛是很Low的人才乾的無益的事。

    英國民眾若真的這樣想,也錯不到那去。

    確實,對食物的最大要求應是富於營養做到乾淨衛生,其他如味道口感形式美雖不能忽視,至少也不至於喧賓奪主。

    與其被味蕾食慾這些底層慾念控制佔領成為酒囊飯袋,不如花些心思到更有價值的體驗中去。比如唱歌、舞蹈、運動鍛鍊、種花弄草,更高階者如練習書法、閱讀思考、與子女互動等,就比以吃喝為樂趣之首更有意義。

    凡是以吃吃喝喝為最大快樂的人群都成不了最強最大最精明智慧的一族。對比一下南歐拉丁語系這些享受型民眾與美英德白人主體即知,前者懶散食不厭精貪圖口腹,後者食物口感不敢恭維但百姓嚴謹自律國強民富。

  • 14 # 無人相識燕歸來

    前年送女兒到蘇格蘭去參加了一次夏令營,住在一個寡婦家中,每天晚上在家裡吃飯,只有兩種:水煮土豆不放鹽、糖煮鮮黃豆,原因就是所謂健康。中午在外面吃一次漢堡是唯一有鹽的食品。健康和味道有時確實難以兼得!

  • 15 # 貓大呀

    第一次去英國玩的時候,看坑比的旅遊指南說英倫名菜fish&chips,到了酒店就問附近哪裡有吃fish&chips的,當時前臺大嬸就像看白痴一樣看著我。後來才知道,要想吃不到fish&chips才是更難的,就像外國人到中國問哪兒有吃包子似的。也難為英國人了,除了靠材料的海鮮,牛排羊排外,真沒啥好吃的,fish&chips難怪會被列入指南。

  • 16 # 彭彭是HR

    主要是食材種類單一。但是好廚子好館子依然能把簡單食材做的好吃。西方廚子主張保持食材原始味道,也有點讓我們吃不慣。

  • 17 # 旅行指數

    7年生活在英國,對於英國的食物我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我願意嘗試各國的美食,從來還沒有一個地方的食物讓我完全不能下嚥的。英國的食物雖然多年來一直有各種惡名,不過說實在的,實際吃起來遠沒有那麼難吃。

    (Toad in the hole)

    就跟國內一樣,有的餐館的菜就好吃,有的就不好吃,我曾經在當地一家很高檔的餐廳吃到煎成黑炭的牛扒,原因只是我跟他說要well-done(全熟),後來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後,要到raw-to-medium就好了,而且味道還不錯。

    這些年如果給英國的食物做個比較恰當的定位應該是,實惠上接近東北菜,怪異上不亞於廣東菜。

    在英華人心目中,會做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做廚師應該是個技術含量相當高的工種。所以在國外廚師是非常受尊重,而且很有前途的職業。

    愛吃是全世界人的共同愛好,英華人也不例外。

    首先,英式早餐是每個外華人認識英國的一道菜。

    (Full English Breakfast)

    其次,我覺得英國的咖哩也是不錯的。在英國的這麼多年兩樣東西完全吃不膩,Pizza和咖哩。除了印度人的咖哩,英華人改良後的咖哩既保留了印度咖哩的80%的味道,又摒棄了一些印度咖哩裡比較怪異的味道。所以去英國的同學可以去超市買幾瓶包裝好的咖哩,Rogen Josh和Wendelu都不錯,不過前者屬於醬香,後者比較辣罷了。

    再有,英國有各種美味的Pie和怪味Pie,怪味但是不代表不好吃,英華人的用料還是蠻實在的,這點跟大家印象中的東北菜一樣。

    (Shepherd’s pie)

    最後,就是英國的各種布丁Pudding,哈哈,我只能說也分好吃和不那麼好吃兩種。

    (Bread and butter pudding)

    中國飲食文化講究烹飪,英華人更像是把東西cook熟了就好了。所以自然沒法比,不過公道的說一句,試過才知道,而且試過以後,有可能你還會愛上它的。這麼多年沒回英國,還是挺想那邊的食物的。啊哈哈哈!

  • 18 # 學者張蓓

    個人感覺英國的食物並不難吃

    英國與很多歐洲國家一樣,飲食吸收了各國的美食精髓。走在倫敦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賣披薩和壽司的店,所以像倫敦、曼徹斯特等大城市能夠找到各國的美食。

    個人最喜歡的英國美食並不是一道菜,而是英式早餐。如果在訂酒店的時候讓你選擇英式早餐還是Continental早餐,一定要選擇英式早餐。因為Continental早餐只有烤麵包、黃油和果醬。而英式早餐則豐盛得讓人難以想象,包含炸培根、炸香腸、煎雞蛋、薯餅、番茄焗豆、兩片黃油烤麵包,配上英式紅茶或者咖啡簡直是美味極了。

    個人還想推薦一道傳說中的黑暗料理而非常好吃。其實並不是英國的,而是蘇格蘭的特色食物哈吉斯(Haggis)。這道食物其實是燕麥混合了很多動物內臟,很符合亞洲人的口味。

    英國還有很多可口的點心,比如司康餅、約克夏布丁,味道樸實濃厚。

    大家去英國旅行可以嘗試下本人推薦的哦!現在網上有很多菜譜,也可以自己嘗試著做這些英國美食!

  • 19 # 大阪超哥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只要一提起英國,英國的暗黑料理就會映入人們的腦海,像什麼blood pudding (血布丁),tinned tomato (煮西紅柿),baked beans (煮豆子)還有大名鼎鼎的fish & chips (炸魚和薯條),反正不管是什麼食物,看起來都是不明形狀的樣子。

    

    

    

    英國的食物真的那麼難吃嗎?

    其實,英華人自己偶爾都會調侃一下自己的邋遢食物。相比中國珍饈美食的精美和繁富種類,英國的食物確實比較單一。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英國大叔聊天,問英國有哪些最本土的食物?這大叔嘿嘿一下回答到土豆呀!這麼回想來,土豆的確在英國的桌上扮演著不可代替的角色。比如,英國的食物大概分類為幾種:燉菜,烤肉,還有烤肉派,也就有了燉土豆,烤土豆,和土豆餡。

    但是公平而言,儘管英國的食物種類單一且賣相不好,口味卻也因人而異。就像傳統的英式早餐,對英華人來說就像我們火鍋的存在一樣,幾天不吃還會嘴饞!對於我來說,第一次在小鎮上早餐店我心中忍不住地吐糟:這都是什麼玩意?麵包片都泡在豆子湯裡面,這西紅柿就是扒了皮煮了一下,這一盤子稀稀拉拉的東西能好吃麼?不過抱著嘗試的心態試了一口發現口感其實還真的不錯,麵包片上面黃油的香味混著烤豆子的酸甜味道竟然別有一番風味。

    

    可是相比於中國美食,英國的食物確實枯燥又乏味。其主要原因是英國烹飪方法的單一,除了燉煮就是烤,大體上將食材和調料同時放進鍋中、烤盤中加熱。炒菜對於英華人來說是非常繁複的烹飪方法,更別說中華料理中的鍋氣一說。在英國時,好友父母在嘗過我的手藝後一直追著問食譜,但是得到食譜之後只問了一句話,這麼多步驟能不能寫下來,以便之後參考。

    

    不過英華人提到自己的食物,他們一定會滿臉驕傲的提一提傳統的英式下午茶。

    

    這精緻的點心和三明治還有一杯傳統的英式紅茶已經不再是貴族們的專屬了。

    悄悄透露一下,英華人在找伴侶時,如果泡了一手好茶可是一個加分項喲!

  • 20 # 講食堂

    英國菜是“黑暗料理”更多算是一個無傷大雅的梗,其實大家也並不在意英國菜是否真的那麼難吃,吐槽一下,哈哈一笑,也就是了。就好比都說英國是腐國,但人家總不見得全民都是gay吧?

    真要說英國菜是什麼水平,我會這麼概括:肯定稱不上多博大精深的菜系,但也絕對輪不到全世界最差。烹飪技法簡單,缺乏精緻度,但在特定的類別(烤肉、派、燉肉、野味)有較高水準;農林漁牧業發達,不少食材品質都很出色,所以只要簡單烹飪就很好吃。

    英國有什麼好吃的?我首先會推薦肉類。法華人管英華人叫“烤牛肉”(Rosbif),大仲馬也在《美食詞典》裡承認法國的牛肉比不上英國。英國雖是海島,卻以肉食為主,牛羊肉品質都很出色,尤其安格斯牛是全球頂級的牛肉品種。英國牛肉不像日本和牛有那麼豐富的雪花型油脂,但肉味鮮濃,尤其適合熟成。

    用整塊牛肉做的烤牛肉,搭配肉汁( gravy)與約克郡布丁,是英華人在週末專享的國民美食。而且英華人無論做烤肉還是牛排,對火候的把控都首屈一指,最驕傲的法華人也不得不服氣。

    國內平時最常見的“大白豬”就是英國品種,其實是相對另外兩個品種“中白豬”、“小白豬”而言的,據說小白豬已滅絕,我有幸吃過中白豬,非常肥美。英國的豬肉製品品類繁多,香腸、培根、熟火腿都能躋身全球最優秀的行列。

    在聞名遐邇的“英式早餐”(Full-English breakfast)裡,也加入了英華人引以為傲的香腸、培根和黑布丁(血腸)。英國菜總受鄙視,但英國的早餐卻能傲視歐洲,是肉食動物的饗宴。

    英國中北部有廣袤的林地與私家莊園,每年秋季都是法定的狩獵季,可以品嚐到鹿肉、狍子、野兔、松雞、雉雞、林鴿等野味。無論是烤制還是燉制,都非常美味。

    英國是派的國家,有各種各樣的甜派與鹹派。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烹飪方式,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中世紀宮廷料理甚至有把飛鳥等包進派裡,再在宴席上放飛的表演。個人最愛的是在每個火車站都能買到的康沃爾餡餅(Cornish pasty),咬開酥脆的派皮,內餡是啤酒燉牛肉。用土豆泥代替派皮的牧羊人派與農舍派也很美味。

    英華人很愛吃內臟,但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幾乎不去羶,所以華人未必吃得慣。內臟菜裡我最愛蘇格蘭的國菜哈吉斯(Haggis),是用各種羊雜切碎後拌以燕麥,填入羊肚裡煮熟的,雖然賣相很噁心,但非常香濃——當然,怕內臟與羊羶味的食客還是不要嘗試了。

    英國的海鮮很美味。炸魚薯條總被吐槽,但其實挺好吃的,鱈魚炸到外脆裡嫩,肯定算不上黑暗料理。英國的生蠔、蛤蜊、鱒魚、三文魚品質都很好,只要簡單烹調就很好吃。最頂級的魚是多佛爾鰨魚(Dover sole),是全歐洲都追逐的珍貴食材。

    英國也是乳酪大國,切打乳酪(Cheddar cheese)是全球產量最大的乳酪品種。此外,萊斯特郡乳酪、柴郡乳酪、斯蒂爾頓乳酪、卡爾菲利乳酪等都是我很喜愛的品種。

    英國的甜點也很有特色。司康餅是最有名的,美味的精髓是康沃爾產的凝結奶油,有冰淇淋般的質感和黃油的香味。尤其,英國的草莓算得上世界第一,蘸奶油吃,根本停不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基層員工,有人“撤離”也有人“堅守”,為什麼?不是都說銀行員工年薪20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