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抱抱and寶寶
-
2 # 686獵潛艇
這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不管你承認與不承認,歷史前進的車輪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停止滾滾向前的腳步。不是那個行業可以能夠一層不變,享受著優厚的物質待遇而又沒有任何壓力。
銀行業曾被社會稱之為金飯碗,不是局內人,不知其心酸。不可否認,金融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比一般企業和普通的工薪階層肯定是要優厚些。但金融業的競爭已經是白熱化了,現在我們全面放開金融業管理,未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不管是任何企業,都應該是有進有出,唯有源頭活水來,就必須保持一個正常的人員流動比率。有些人走出去也是很正常的選擇,天高任鳥飛,海闊競魚躍。正常的人員流動,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必然。
-
3 # 企業個人融資顧問
銀行工作說白了就是和女生在臉上摸粉一個道理,表面風光無限晚上回來卸妝,一下回到素顏朝天的時候,外人看的滿嘴流油,裡面人已經飽飽的了,基礎工資也就個45千塊錢,這哪一扣就沒有了,所以你說的20萬可能是支行行長的工資!
-
4 # 洋波的快樂
五大行和商業銀行是有一定的工資差異的我個人覺得商業銀行要比五大行工資高一些,20萬差不多吧,但是銀行一線員工壓力山大,各項指標考核!業務差錯考核都是一線員工的!收入最低!20萬的話,對一線員工還是有些困難
-
5 # 袁玉州
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無論任何行業,包括銀行在內,能夠拿到20萬年薪的崗位和人,都是屬於鳳毛鏻角,據說,小網點的行長,年薪也就20萬左右,更別說銀行的基層員工了。
銀行高收入的觀點,在人們的觀念當中根深蒂固,其實這都是誤解,道聽途說而已,因為銀行的工作氛圍和環境較好,又是和錢打交道,掌握著人們的財政大權,就被誤以為銀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高薪酬。
還是要分開來看待這種情況,銀行和社會其它行業一樣,有高薪的崗位,也有普通薪酬的崗位,隨著時代的發展,銀行也在與市場接軌,相關薪酬變化還是很大的,具體分析:
拿高薪酬的都是哪些人?能拿高薪酬的銀行工作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如主任行長以上級別的領導,和業務能力強的信貸部門業務員工,和手握優質存貸資源的員工。
拿普通薪酬的人佔大部分。包括一線櫃檯操作崗位的員工,其它部門工作能力較差的員工,特別是櫃檯員工,即辛苦又勞累,工作強度還高,一不小心還容易出錯,就會被罰款處罰等,薪酬在銀行工資體系中卻是最低的。
這樣情況,就造成了銀行一線員工的大量流失,當然也有大量的人堅守,畢竟,在人們的心目中,銀行是一個高大上的行業,工作看起來也是特別的體面,那麼撤離和堅守兩種選擇,其中的原因又有什麼不同呢?
撤離的原因,無非是錢沒給夠,和受委屈了工資實在太低,無法養家餬口和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只能選擇撤離。上升空間有限,不想在這浪費光陰和時間,另謀出路,重新選擇職業生涯。有了更好的去處,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有了比銀行更好的發展機會,當然不能錯過。受了莫大的委屈,卻不被上司理解和公司尊重,實在是無法再堅持下去,主動選擇離開。堅守的原因,無非是沒有辦法,對未來還抱有希望自己對物質要求不高,工資還可以,基本能滿足自己的正常生活和需求。工資確實有點低,但是自己目前還沒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和辦法,只能繼續堅守待變。對於自己在銀行的未來發展還是充滿期待的,願意堅持打拼,極力爭取上升的空間和發展機會。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銀行這樣的工作,對其它行業的工作沒興趣。近些年,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入,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迅猛發展對銀行業的衝擊,金融領域競爭越來越大,銀行利潤不斷下降,基層員工的收入都是呈現普遍下降的走勢,銀行為了轉型和保證正常利潤,就不得有意減少基層操作崗位,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主動離開的。
-
6 # 金融觀點Y
大城市的銀行員工年薪20萬還比較可信,中小城市的銀行員工年薪10萬還差不多,銀行基層員工待遇沒有傳說的這麼好。
銀行基層員工是佔銀行員工的大多數,高管或者行長相對來說都是少部分,高薪大部分也都在一些重要崗位上,大多數基層員工沒有這麼誇張。現在銀行壓力比以前大多了,各種績效考核,營銷任務壓的基層員工喘不過氣來,所有好多人堅持不住了就辭職了,還有一些沒有更好的選擇或者一些中年員工只能繼續"混日子"。
其實,都說銀行不好乾了,待遇下來了,但是整體水平還是要高於其他行業,在我生活的城市,算是三線城市把,銀行基層員工,櫃員一年也能掙個八九萬,而其他行業的工資一年也就五六萬,差的還是比較多的,而且在小城市工作崗位並不是很多,銀行也算是個鐵飯碗,最起碼薪酬待遇可以讓我們穩定生活。
我覺得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崗位都會有辭職的和長期堅守的,以前的一些老牌國企經營不好,待遇非常低,也就是城市的平均水平,不照樣有好多人長期堅守嗎?當然,進來的好多年輕人選擇了離職,每個人選擇不一樣,也不能完全看待遇問題。銀行也一樣,有的人覺得還行,有的人覺得是煎熬,有的人能頂住壓力乾的很好,有的人頂不住壓力選擇撤離,正常!
-
7 # 東小店店長001
年薪20萬?你是說平均年薪吧。確實是,比如領導一年的年薪1000萬,再加上80個平均8萬的員工,這81個銀行員工平均年薪20萬。
這裡,領導沒有更高收入的情況下不會離職,那些被平均的員工呢?表面上他們也是在一個人均20萬的單位工作。
其實銀行員工雖然看起來挺光鮮,而且人均收入確實很高,但內部收入不均也是很明顯的,即使是同樣工作年限的員工,收入差距也可能是天壤之別,不同部門員工之間,同一個部門不同員工之間差距都很大,正常來說,能夠把業務做好的市場人員是收入最高的群體,其次是那些中後臺員工,然後是一些櫃麵人員,有的銀行還有些外包人員(外包人員就是那些編制上不是銀行的員工,但在銀行工作,給他們發工資的是一些勞務公司,他們其實不算是銀行的正式工作人員)。
所以呢,銀行跟其他公司一樣,不好的公司也有人收入很可觀,好的公司也有人混得特別差,這個主要看每個人的情況了,跟著一個好領導,業務做得比較突出,在單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這種人一般都會得到不錯的工資和職位回報,相反,自己本來就各方面比較普通,業績又不好,只能眼看著別人天天拿著高工資,快速升職,自己卻天天苦逼,這種反差估計很多人都受不了,那只有走人了。
-
8 # MrHe72138843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我是在本地農商銀行。也遇到過剛進來沒兩年的大學生離職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薪酬太低。銀行的工資是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基本工資大家都懂,然而銀行的績效工資是指什麼呢。打個比方,年初的時候每個支行都會有一年的經營目標,比如存款比年初上升8000萬,貸款餘額比年初上升6000萬。這些目標分攤到每個月,然後每個月這個資料,你超過了,就會有很豐厚的績效工資。但是這個和你銀行所在的區域和地方會有很大的差別。我所在的縣城,有些支行員工一年可以領到15萬左右,但是也有一些經營的不好的支行就只能領到6萬左右。所以並不是你所說的年薪有20萬。
-
9 # 閒話多說123
銀行基層員工都要參與市場競爭,沒業務薪水少,當薪水少於“撤離”人員時,當然選擇“撤離”了。有些人是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比如70以前的人。現在銀行業務大多是在手機上弄的,像70前的人同輩人大都不會搞這個。但也不是絕對的,要人脈廣,人緣好,身心正直(信貸人員應有此道德修養),業務多,會現代金融工具,“堅守”也是很不錯的。
-
10 # 財經文化評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銀行真的成了一個吐槽的集散地,有多少人愛他,就有多少人吐槽他。而對於銀行的員工來說,有多少人不喜歡他,就有多少人喜歡他。
有朋友說,不是都說銀行員工年薪20萬嗎?為什麼銀行的基層員工有人“堅守”也有人“撤離”?這裡有三大原因:
第一,銀行基層工作人員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其社會地位和工作性質已經大不如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一些銀行員工撤離也屬於正常。
很多人都在說,銀行的工作已經不香了,甚至各種自媒體上關於銀行員工是否要離職的文章比比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唱衰銀行呢?為什麼在銀行有那麼多的人要撤離銀行呢?
根本的原因是,現在的銀行業工作確實與以前相比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這也是銀行人必須面臨的挑戰,更是人們對銀行未來比較悲觀的原因。
銀行面臨巨大的客觀環境變化,銀行存款越來越難了,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等待客戶上門給存款的時代早已經結束了;銀行的優質資產更難了,銀行存款難,銀行做貸款也難,銀行的優質資產貸款更是讓很多人包括銀行的員工難以想象;銀行的利潤更不容易了,銀行面臨存款利率市場化、貸款利率市場化、銀行利差縮小、優質資產減少的利潤增長越來越難的難題;銀行工作的壓力更大了,風險壓力、業績發展壓力、市場競爭壓力、合規操作壓力越來越大,監管處罰越來越重,甚至一不小心還可能面臨被取消任職資格的處罰。也就是說,一不小心銀行的飯碗就幹不成了。
銀行還面臨嚴重的機構關停潮,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就有1318家分支機構關停,今年以來,銀行營業網點退出明顯加快,今年1月1日至5月4日,退出的支行達到683家之多,退出的分理處為118家,合計共有至少801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面對銀行機構的關停潮,讓很多人驚呼:銀行幾百萬員工怎麼辦?確實,銀行的裁員潮實際上比營業網點的關停潮來得更早。從中國的現實看,曾經2017年五大銀行裁員3萬人的訊息曾經轟動輿論界和銀行界,2018年不完全統計,工、農、建、中四大銀行總計裁員2.9萬人,加上其他15家有裁員計劃的銀行,裁員員工合計減少3.4萬人。從而引發人們的驚呼:銀行人員的鐵飯碗不保了。
面對銀行壓力越來越大、銀行地位越來越低、銀行裁員越來越多的現實,一些人撤離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銀行業的收入畢竟仍然是比較高的收入的行業之一,對於大多數銀行基層員工來說,要再找到這樣高收入的工作並非易事。
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眾生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仍然是謀生的手段和方式。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銀行基層員工撤離的同時,仍然有那麼多的銀行基層員工在銀行堅守?當然仍然是收入因素。
整體而言主,大金融的收入雖然在近幾年有越來越不穩定、隨著利潤壓力的加大有越來越減弱的趨勢,但是在各行業收入排名中金融機構的收入仍然靠前,在前十大收入排行榜中,有三個行業位列其中,其中第一位是基金、證券、期貨和投資服務,人均收入10358元;信託擔保拍賣典當排第五位,人均收入9111元;銀行排在第10位人均月收入8584元。大金融行業的整體收入明顯在各大行業比較中靠前。
根據年報資料,2017年多家銀行的人均薪酬超過40萬,從2017年上半年的情況看,銀行業的人均薪資明顯不如券商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資料。2018年和2019年金融業年平均工資位列最高的行業第三位。前十大高薪行業的年度平均年薪水平為90501元,金融業的年度平均年薪水平為131405元。金融業平均薪酬比前十大高薪行業高45.19%。因此,人們認為銀行業的整體收入偏高也並不為過。
不可否認,一些人離開銀行仍然會得到較好的工作崗位、職位和收入,但是對於大多數銀行基層員工來說,只是因為各種偶然因素進入了銀行業,離開銀行業要找到同樣的工資收入工作並非易事,只能選擇堅守。
對於大多數銀行基層員工來說,堅守與其說是一種信仰,更多地是因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第三,銀行的基層員工到底是“堅守”還是“撤離”取決於對自身的認識和對社會的適應程度。
有的人離開了銀行,有的人選擇堅守,哪個上對?哪個錯。實際上,沒有對,也沒有錯。因為無論是到銀行工作,還是離開銀行,都是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本身就無關對錯。
銀行的基層員工到底是“堅守”還是選擇“撤離”?主要取決於對自身的認識和對社會的適應程度。
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無論是對工作性質的認同還是職場的認同,如果你有比銀行更好的選擇,離開也許是你應該的選擇。
如果你沒有正好的選擇,或者綜合考慮新的選擇不如現在的銀行工作,那麼,就應該選擇堅守。
過去人們經常講,“幹一行,愛一行。”說明選擇堅守是有多麼難,也說明現實經常是“幹一行,煩一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銀行子女一開始都特別不喜歡銀行工作的原因。
如果你選擇堅守銀行的工作,你就要選擇和接受銀行的員工應該承受壓力:各種考核、各項指標、到處求人、還不能出差錯,更不能出不良資產,否則你就完了。想做好一筆業務、想出點成績:對外要求客戶,陪客戶吃喝玩樂、打麻將,甚至要負責接送客戶的孩子放學、看病找大夫;對內要說服你的支行長、分行的所有業務部門,甚至還要向總行的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請客、送禮,一筆業務下來,你都覺得自己不如孫子。
目前銀行業的競爭激烈,各種壓力越來越大,一部分人離開很正常,一部分人堅守也是理所當然,這就是銀行的職場。(麒鑑)
-
11 # 羅泉
這幾年到銀行辦事滿意的不多罵娘得不少,一個銀行營業點一般5-6個視窗,不管人再多也只開一兩個視窗、一個視窗半小時辦理一個客戶都算快的,還有一個多小時辦理一個!到銀行辦個事的恐怕都有這種感受!不曉得是銀行工作程式是這樣安排的還是基層員工故意磨洋工!哎,都不曉得怎麼說?嫌工資低?算了還是不說!
-
12 # 職擊人心
作為銀行員工的家屬,可以明確告訴你年薪20萬大部分人是拿不到的,尤其是基層員工更加難得能有20萬的收入。
銀行員工收入的構成銀行職員收入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基本工資,二是績效工資。
基本工資就是根據個人的入行時間,所在崗位,有個固定的職級標準,工資就和職級掛鉤,可以說是死工資,除非級別提升那麼基本工資也就隨之增加,但是這部分工資每一級的跨度並不大。
績效工資就是和個人的營銷任務掛鉤,現在銀行的各類營銷業務指標非常多,對於基層員工來說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銷售業務上,網點的業務基本被自助智慧終端替代,一線員工主要承擔營銷業務,完成當月的指標才能獲得相應的產品計價,如果沒有完成就沒有績效工資。
銀行基層員工的真實收入以家屬所在的宇宙第一大行來說,在國內三線城市的收入情況如下:
支行櫃員,大堂經理基本工資每月除去五險一金,到手2000左右,完成績效考核任務年收入在4到5萬左右。
對公客戶經理除了基本工資,績效工資主要靠做公司專案計算,根據專案的金額,中收的金額來決定獎金,8到10萬左右。
支行副行長,分行部室副職相當於副科級別,基本工資到手2500上下,完成績效考核任務年收入10到12萬左右。
支行行長,分行部室負責人相當於正科級別,基本工資到手3000左右,完成考核任務年收入20萬左右。
至少要做到支行行長以上級別才有20萬的年收入,當然在一線城市裡不用到行長級別也能有較高的收入水平,但是全國一線城市就那麼幾個,絕大部分地區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
基層員工在銀行的比例作為基層員工在銀行中佔據主要部分,根據各行公開的人員結構來看,工商銀行個人銀行業務和公司銀行業務員工比例相加佔到總數54%,管理層所佔比例5.9%。
建設銀行網點和綜合櫃員比例佔52%,管理層只有3.4%。農行櫃麵人員和營銷人員隊伍相加也接近50%,中國銀行綜合營銷服務與櫃員加上個人公司業務人員比例佔到近7成。
各大銀行大部分員工屬於一線崗位職工,並沒有很高的職級,收入主要依靠營銷任務的完成率是否達標。除非有較強的業務營銷能力和足夠的資源,否則要獲得20萬的年收入不太容易。
基層員工工作壓力山大一線員工光靠完成指標別說20萬,就是10萬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各行之間的競爭激烈,挖掘有限的客戶資源,優質的客戶資源更加成為各行的重點爭奪物件。
一線員工的營銷任務繁重,為了完成考核指標被迫放棄週末的休息時間投入到業務中,幾乎是5+2,白加黑的工作節奏,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我們經常看到銀行員工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擺攤設點開展宣傳,現在的銀行不再是過去等待客戶上門的時代,只有主動出門才會贏得市場。
上級佈置的任務透過各級管理部門層層加碼,全部壓到基層員工身上,導致員工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約有60%的銀行員工處於心理亞健康的狀態。
銀行不是想象中那麼回事,大部分人只是被平均的物件,和其他行業一樣,能夠獲得高收入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那一小部分人。
-
13 # 財貓貓097
哪有永遠的雞鴨魚肉,只有曾經的輝煌罷了。
如果你懂中國的發展,你會明白銀行黃金10年是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這10年銀行真的是在上升通道躺著都能賺到錢。從2011年12年開始,銀行就一天不如一天。現在最普遍的看法就是把銀行員工叫做金融民工。每天工作超辛苦,工資也就普通,工人的工資沒多少錢,一個月3000 4000都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首先作為老百姓來說,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現在去銀行存錢的都是大爺大媽,六七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年輕的人誰會去銀行存錢,基本上都放在餘額寶裡面了,銀行的銀行卡也只是過個賬而已,存到銀行卡里再把錢提到餘額寶,那銀行靠什麼掙錢的銀行,不就是靠你存進去的錢貸出去的款產生的收益掙錢嗎?都沒有人往銀行存錢了,銀行能好嗎?所以銀行一直在衰退。銀行的利潤在逐年減少,這是不爭的事實。
現在銀行存活很大程度上第一靠賣基金賣理財賣保險來為止,第2個就是靠大爺大媽的部分存款啊,來維持生活,非常苦的,第3個就是靠當地政府啊的一些行為,比如說低保發放呀等等這些來幫銀行解決一部分的困難。
金融系統一直在改革,銀行只不過是金融系統中的二道販子,它主要的作用是根據資訊的不對稱性來爭取人們的錢。銀行最大的優勢是國家做背書
銀行主要靠替大企業做背書發放,在給老百姓爭取中間的利息。
總之現在銀行真的非常苦,如果你沒有好的背景和關係,建議不要來銀行工作。
-
14 # cwbcwb1111
他們不是銀行職工,他們都是勞動派遣公司的員工,被勞動派遣公司派到銀行工作的,銀行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銀行正式員工。
-
15 # 古靈精怪42
銀行是一個和金錢打交道的地方,以金錢相交就很現實很赤裸,少了文化少了真情,不免三觀不合,走的人可能因錢可能因情!
-
16 # 浮生如夢999
“堅守”很正常,為了生活,愛崗敬業嘛;至於所謂“撤離”,撤離的去向是哪裡?是不幹轉行成自由職業者了?還是同行業間、或是體制內有更好的選擇?我想,“撤離”者大多屬於後者。
-
17 # 雪天驚雷
職場上,人員的流動本來就是正常現象,有的人留下是因為基本認可這份工作,有的人離開是因為有更好的去處,所以,無論是銀行的基層員工,還是薪酬待遇都被稱道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會有人辭職離去。這是職場的客觀規律,不得什麼好奇怪的。
至於你說的銀行員工年薪20萬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分析就要多層面來進行了。雷哥一一給你梳理解析:
第一,銀行業現在的薪酬待遇要比以前差。
不可否認,銀行業在過去10多年中,薪酬待遇一直都很不錯,很多銀行的基層員工,薪資也逐年持續上漲。不過,銀行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得益於銀行主業的快速擴張,一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量興起,基礎建設專案的信貸實現快速增長,為銀行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收益,二是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突破,同樣也透過房開商的貸款和購房者的貸款,給銀行業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第二,銀行的薪酬也是要分具體單位的。
說實話,銀行員工20萬元年薪的這個說法,基本上是以訛傳訛。對於大多數的銀行從業人員而言,其薪資待遇遠沒有20萬元這麼高,大多數的基層員工,薪水也就是普通工薪階層水平。
不過,銀行的薪酬待遇也要看具體的銀行。一般而言,工商、農業、交通、建設、中國銀行以及最新晉級的郵政儲蓄銀行等六大行的普通員工待遇,要差於地方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而一些民營銀行的薪酬水平還要更好。有一些不顯山不露水的地方銀行(例如:農村信用聯社),薪酬待遇那叫一個好,普通櫃員也可以達到年薪10幾萬以上。
所以,不同的銀行,薪酬待遇差別不小,並不能一言概之。
第三,銀行內部不同職位的員工薪酬差距較大。
這一點,就不詳細說了,銀行的員工可能更能感同身受。職位高的薪酬水平就好,職位低的基層員工,薪酬水平也就是平均水平。
只不過,在銀行這個行業來說,差距更加明顯,兩級分化更加突出。
總體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銀行業也將進行較大的結構調整和經營發展變革,未來的銀行業也許會比現在更好,待遇也會有提升,不過人人都能達到20萬的年薪,那是不可能的!
-
18 # 2020庚子風雲
最基本的一線員工,年薪10萬,你的忍得了罪犯一樣管制和看守,首先當你是賊的,每天的經得住傳銷組織一樣的洗腦,否則你隨時會喪失底線,由小姐姐蛻變為小姐,留住人性是你堅守成功。
-
19 # 手機使用者5795246818
銀行一線員工壓力山大,各項指標考核!業務差錯考核都是一線員工的!收入最低!20萬對一線基層員工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
20 # 財富公元
首先要宣告銀行員工的範圍不止是基層員工,也包括高管人員、中層領導都是員工,但是銀行基層員工達到年薪20萬的確實存在,但是僅限於一線城市的銀行當中,想在三線以外的城市拿到年薪20萬,需要有非凡的業績支撐, 否則10萬也拿不到的。收入差、工作累已經成為了銀行員工離職的兩大原因,有人堅守是因為沒有更好的去處而已。
第一,基層員工的收入現狀。自己作為一名最最基層的銀行業員工,對基層的銀行員工工資還是非常瞭解的,年薪20萬的有,但是95%的員工達不到這個年薪,反正我們單位年薪20萬的員工一般會完成2000萬的年日均存款、放出1個億左右的貸款才可以拿到20萬以上的年薪,否則就像我一樣,只能一個月拿個兩三千塊錢都是奢望,平平常常月薪1000+元都不足為奇,偶爾發個三千多,樂的屁顛屁顛的。不管國有四大行,還是地方性銀行,在基層銀行中年收入5萬元屬於正常收入水平。
第二,一線員工工作量大與收益不成比例。倘若輕輕鬆鬆的混個閒差事,光等著退休養老,工資少點也就罷了,關鍵是一線基層員工都是客戶經理和櫃員兩大基礎性崗位,擔負著為整個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兩個風險最大的工作。客戶經理發放貸款的話,發放多了出了不良貸款自己承擔很大一部分,甚至百分之百自擔,如果不放款或者少放款那就在收入上有所體現了,工資肯定不會高,現在都按績效發工資,不放款拿來的績效;櫃員也是按業務量給提成,一筆提成1塊錢,日均工作量平均1000筆以上,特別是過年期間基本上早晨坐下就起不來的狀態,機器人的話也發熱歇菜了。拼了老命,到頭來,累得腰間盤突出,頸椎增生,工資兩三千還不夠治病的,你說這樣的情況下,不辭職還有什麼幻想留戀的?
第三,撤離需要萬事俱備,不俱備的只能堅守。沒幹過銀行的,都覺得銀行員工待遇好、工作環境優雅,但是誰幹誰知道,工資低不說,還有風險,天天工作量那麼大,還有面對各種檢查罰款,一線員工只要有更好的出路,不會選擇繼續堅持的。一般銀行員工跳槽,大多數去了其它銀行,幹著相同的工作,只不過求得心理安慰罷了;還有一部分學霸,透過努力考上了老師、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直接棄銀行業而去,這個恐怕是最理想的選擇了吧;也有部分家境不錯的員工,選擇自己創業,自己當老闆辛苦一點但是不用再受制於人了。最後就剩下了大量的員工沒有能力跳槽,只能選擇堅守。
選擇堅守的員工,原因有很多:一是工資尚可,有的銀行工資確實很高,或者個人完成各項任務輕輕鬆鬆,工資自然沒的說,這部分員工不會跳槽,繼續堅守;二是年齡問題,有的員工堅持個十年八年就退休了,沒必要跳槽,再說年齡大了也沒有其它銀行願意接收;三是能力問題,既沒有能力讓其它銀行欣賞,也沒有能力考上事業編或者公務員的人。
【總結】銀行員工不易,也不是早些年只有四大銀行壟斷的時代,員工都是躺著賺錢,都是要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崗位工作之外還需要完成各方面的營銷任務,逼迫優勝劣汰,沒有能力的員工可以離職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研究生又來了,鐵打的銀行流水的員工,就這樣迴圈往復。
回覆列表
哎,銀行工作19年,剛辭了,身體受不了。6年前病了,差點死了那種。長病假了三年後,被要求上班,說是照顧我,做貸款中臺,說只需要打合同就可以。一上班,那合同哦,要瘋了,領導還給你算10分鐘打一套,一天能打多少套。[暈]我是機器的。過段時間又說你最空,走流程也歸你。去人行也歸你,檔案歸檔很容易,你做吧!返過來又說,你這合同打得太慢了。所以我不行了,小命要緊,一個月三四千元錢,小命要沒了。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