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說清代十二朝

    隆科多,皇四子胤禛養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親弟弟;年羹堯,皇四子胤禛側福晉年氏的親哥哥。

    相較於滿洲勳貴出身的隆科多,年羹堯在諸如《甄嬛傳》等影視作品的演繹中,擁有了更高的知名度。除了年羹堯,他的妹妹年貴妃仗著哥哥年羹堯的軍功卓著、權傾朝野更是囂張跋扈、不可一世。

    歷史上的年貴妃,曾經被雍正皇帝評價為“秉性溫柔,持躬淑慎,實可謂能助內政”,絕非影視劇中囂張任性、霸凌後宮的所在。雍正皇帝對其的恩寵也絕非鑑於忌憚年羹堯的原因所致。早在“九子奪嫡”最關鍵的末期,貴為側福晉的年氏就已經為當時的雍親王胤禛,接連孕育4胎,誕育三位皇子、一位公主。

    年羹堯對年氏的積極影響

    出身於明朝官宦之家的年羹堯曾祖、祖父在松錦大戰中被俘,年氏族人被收編入漢軍包衣佐領下,含垢忍辱,成為滿人奴隸。順治年間,祖父年仲隆高中進士,鑑於“科舉及第之人,免除奴籍,獲得人身自由被授予官職”的規定而脫離賤籍,歸屬鑲白旗漢軍,直到雍正元年再次被抬入鑲黃旗漢軍。

    改變賤籍身份以後,年氏家族開始於仕途飛躍,除了年羹堯父親年遐齡官至兩廣總督兼領尚書銜;年羹堯兄長官至左都御史外;年羹堯僅在康熙朝便重新整理了年氏家族在仕途上的高度。

    康熙五十年,時任四川巡撫的年羹堯,在西北戰場後勤保障工作中表現出色,被康熙皇帝數次嘉獎。或許是為了保障年羹堯的特殊貢獻,或許是為皇四子胤禛鋪設一條平坦的繼位道路,康熙皇帝將年羹堯的妹妹年氏指給了皇四子胤禛為側福晉。

    成為皇親國戚的年羹堯,在仕途上進一步展現了自己的才幹,從四川巡撫升為四川總督管巡撫事,再轉任川陝總督。成為一方封疆大吏的同時,在戰場上的數次完美表現也讓年羹堯成為康熙朝晚期炙手可熱的一員悍將。

    隨著年羹堯的步步高昇,尤其是康熙五十三年,皇十四子胤禵成為大將軍王,遠赴西北領兵,一度成為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子以後,時為雍親王的胤禛開始了對年氏的特殊恩寵。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生育一女;康熙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也就是說,在“九子奪嫡”最為緊張、最為關鍵的最後時期,忙於奪嫡的雍親王胤禛,在百忙之際用對年氏的獨寵,將年羹堯牢牢綁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年氏對年羹堯的積極影響

    在康雍皇權更迭的關鍵時刻,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有效鉗制了西北大軍的糧草供應,絕對程度上降低乃至斷絕了時任大將軍王胤禵擁兵自重甚至起兵造反的可能。念於年羹堯的特殊貢獻,鑑於年氏接連生育三子一女,雍正元年,年氏獲封貴妃,成為僅次於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後宮二把手,地位尊崇。

    進入雍正朝的年氏,並沒有因為年羹堯的功勳卓著、聖眷優渥而滋生驕縱,反而較之從前更加的謹慎小心,寬厚和平。尤其在康熙皇帝和皇太后烏雅氏的喪儀中,年氏“俱盡心,負病以行諸禮”,贏得了雍正皇帝的高度認可和讚許。更重要的是,兩子一女接連夭亡後,雍正皇帝之前對年氏帶有政治目的的恩寵逐漸發生變化,並最終成為單純的恩寵、疼惜。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而此時的年羹堯也早已經失去聖寵,被押解回京受審。唯恐影響年氏病情發展的雍正皇帝,刻意放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理決定,並在謁祭景陵、祭天大典等重大事件處理之餘,接連數次前往年氏寢宮“視疾”。

    隨後,雍正皇帝加封年氏為皇貴妃,並在加封諭旨中,將自己對年氏的愧對心情詳盡表述:

    此三年以來,朕料理政事,每日無暇,醫治事未加留心詳查,飲藥俱交大夫,以致耽擱。今漸至病重,朕甚軫念,貴妃著封為皇貴妃,倘事出,一切禮儀俱照皇貴妃行。

    雍正皇帝對於年氏皇貴妃位分的加封,絕非僅僅作“沖喜”之用,更不是簡單的臨死安慰,單就年氏喪儀照皇貴妃禮儀辦理,就足以證明雍正皇帝對年氏的真心恩寵和虧欠彌補。

    在對年貴妃的評價中,雍正皇帝毫不吝嗇讚美之詞,稱年氏對自己“能盡敬誠”;對皇后“小心恭謹”;對下人“寬厚平和”;在皇考、皇妣喪禮中,“俱盡心,負病以行諸禮”。此時,年氏的受寵再無年羹堯的影響,甚至並未受到年羹壓獲罪的牽連。

    雖然,雍正皇帝並沒有看在年貴妃的面子上,饒過年羹堯;但畢竟因為年貴妃的影響,年羹堯被多留了三個月;年羹堯諸子也多得雍正皇帝寬宥。

    從康熙朝晚期,皇四子胤禛對年氏帶有政治目的的恩寵;到雍正朝初期,雍正皇帝僅因年貴妃“小心恭謹、寬厚平和、敬誠有加”而給予了超越之前的在乎程度;就足以證明歷史上的年氏到底何種形象存在。

    或許,如果年羹堯懂得年氏的生存之道、為人處世之道,也會像皇十三子胤祥一樣,落得善終。

    參考文獻:《清史稿·年羹堯傳》、《清史稿·列傳一·后妃》、《清實錄·世宗實錄》、《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

  • 2 # 平安讀歷史

    大家看過甄嬛傳這部電視連續劇,估計對裡面飛揚跋扈的華妃可謂是印象深刻。當時的華妃的確是太猖狂了一些,如果不知道的人可能以為她才是真正的皇后,而皇后反而各方面表現的非常的內斂。

    不過華妃這麼猖狂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她的哥哥年羹堯可謂是權傾朝野,是當時雍正皇帝的最倚重的大臣。不過歷史上真正的年妃並不是這種形象,歷史上的年妃還是溫柔賢淑,賢良淑德,在後宮中深得其他人的讚譽,即使是雍正皇帝對她也是比較寵幸的。

    在歷史上年妃事實上一路高升,最後升到室貴妃,僅次於皇后,和華妃在甄嬛傳中的後宮地位是差不多的,不過甄嬛傳中華妃一直沒能夠升到皇貴妃。歷史上的年妃很得雍正皇帝的寵愛,生下了很多子嗣,據歷史上記載,生下過三子一女,可謂是雍正皇帝后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嬪妃,只不過其中都沒能夠長大,也就是說都夭折了。

    在歷史上,由於太后非常喜歡自己的親自養大的十四阿哥,所以對雍正當上皇帝相當的不滿。而且由於年羹堯行事非常猖狂,所以太后就把這口氣撒到年妃身上。所以年妃在後宮事實上過得小心翼翼,相當的憋屈。並且由於年羹堯在西北飛揚跋扈,年妃事實上在後宮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她所生的兒子夭折,所以受到很大的打擊,最終一病不起鬱鬱而終了。

    而雍正皇帝對年妃還是很有感情的,處理年羹堯的時候,還一直非常看年妃的面子,並沒有擴大株連無辜。

  • 3 # 時尚屠夫

      年世蘭是《甄嬛傳》中華妃的名諱,劇中她陰險毒辣,恃寵而驕,在後宮中飛揚跋扈,為了爭奪雍正的寵愛,不知做了多少壞事,不過這只是戲說。真實的年氏,是怎樣的呢?

      

      (華妃劇照)

      年氏雖出身於官宦世家,但隸屬於漢軍鑲白旗陳繼範佐領,在八旗之中,出身不算高貴。為什麼這樣說呢?

      原來,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就建立了八旗制度。當時被俘的奴才稱為“包衣“,亦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別。其中“上三旗”的包衣歸屬內務府管理,“下五旗”的包衣則分別隸屬於親王治下。

      年氏所在的漢軍鑲白旗正是“下五旗”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同時領鑲白旗領主。年家所有的佐領都劃歸於胤禛的屬下,這就意味著,年氏一房要奉胤禛為主子,而他們則必須自稱奴才。

      在年氏一族中,年羹堯是個能文能武的人,他21歲就考中進士,由於他才能突出,深得康熙信任,多次被康熙指派在四川和廣東擔任考官,後被提拔為內閣學士。

      康熙四十八年,由於四川吏治腐敗,康熙封年羹堯為四川巡撫,讓他處理地方弊政。

      年羹堯上任後,果然沒辜負康熙重望,對地方官吏進行了大力整頓,使得四川吏政清明瞭許多。

      隨後,年羹堯在平定四川叛亂的戰爭中,屢出奇計,很快掃平了叛賊。

      因此,康熙五十年,由康熙親自作主,把年羹堯的親妹子年氏指婚給雍親王胤禛為側福晉。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徹底被康熙遺棄了,因此太子之位再度懸空。

      

      (康熙劇照)

      比起爭奪儲位的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等人,胤禛卻顯得對儲位頗不上心。他談佛論道,習文作詩,對康熙一如既往地孝順,對皇兄弟們亦是一團和氣。同時,對剛娶進門的年氏也是相當看重,百般寵愛。

      不過,胤禛藉著娶了年氏這層關係,和年羹堯的往來密切了不少。

      當時,胤禛並未在朝中與眾臣拉幫結派。和他親近的一個是他平日裡喚作舅舅的隆科多,另一個就是大舅子年羹堯。

      偏偏這兩個人都是康熙最為倚重的大臣,因此胤禛得這二人相助,爭奪儲位便有了希望。

      為了拉攏年羹堯,雍正對年氏的寵愛,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為何這樣說呢?這個可以從年氏的生育情況看出端倪。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生下雍正第四女。

      康熙五十九年,年氏生下雍正第六子福宜。

      康熙六十年,年氏生下雍正第七子福惠。

      雍正元年,年氏生下雍正八子福沛。

      從年氏生第一個孩子開始,直到她去世,在這11年中,後宮中只有她一個人育有子嗣,

      不光年氏得寵,年家亦很得胤禛照顧。年家有什麼事,胤禛都會親自過問,甚至還會去看望他們。

      

      (年羹堯劇照)

      一方面是胤禛的親情攻勢,另一方面年羹堯亦明白,自己若助胤禛爭儲成功,那必是大功一件,以後權勢顯赫只會更甚。所以,他死心塌地支援胤禛爭儲。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於暢春園,胤禛如願以償地遵繼承了帝位,是為雍正。

      雍正元年,雍正將年氏冊封為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的貴妃,並命她輔助皇后協力東西六宮。

      同時,由於西北叛亂未了,被倚為心腹的年羹堯亦被封為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坐鎮西寧。

      不光如此,雍正還給年家一百多口人抬旗,把他們抬進了上三旗之一的鑲黃旗。

      一時之間,年氏一家,不論在後宮還是前朝,都榮耀顯赫無比。

      可惜花無百日紅。

      年羹堯自恃有擁立之功,漸漸驕縱跋扈,在朝中盛氣凌人、對官員多有不屑,甚至“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這使雍正不能忍。

      除此外,年羹堯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種種惡行,招致彈劾他的奏疏在雍正案前堆積如山。

      此時,雍正亦鞏固了皇權,西北叛亂亦平定多時,因此他在雍正三年3月,找了個藉口,把年羹堯調任為杭州將軍,同時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

      朝臣們見風使舵,平日裡本就對年羹堯積怨深重,於是紛紛揭發他的罪行。

      9月,雍正便削除了年羹堯的職務,並將他拘捕入獄,等待會審。

      

      (雍正劇照)

      年羹堯倒黴了,年氏呢?

      年氏的處境亦不好,她本就體弱,又接連生下一女三子,其中除了七子福惠存活下來,其他孩子都在百日裡夭折了。因此,一連串的打擊,使她的身體更為羸弱。

      自年羹堯被拘捕後,年氏便病倒在床,以至11月拜遏景陵她都無法成行。

      雍正遏陵歸來後,頗為惦記年氏的病情。見她病體愈發沉重,為了寬慰她,便下詔冊封她為皇貴妃。

      然而雍正對年氏的彌補,亦不能使她病情好轉,年氏又在病榻上纏綿了數日,便在驚懼中病逝了。

      年氏病逝後,雍正輟朝5日,為她舉辦了隆重的皇貴妃葬禮,並在皇貴妃冊書中稱讚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年妃去世一個月後,雍正降旨,賜年羹堯獄中自裁。

      不過,年氏並未受到年羹堯牽連,她在雍正去世後,和孝敬皇后的梓宮隨雍正一同葬入泰陵地宮,得到了從葬泰陵的榮耀。

  • 4 # 憶史官

    提到雍正的年妃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不僅僅因為她是川陝總督年羹堯的妹妹,更是因為清宮劇的熱播。不過,不管是《甄嬛傳》中囂張跋扈的華妃,還是《雍正王朝》中紅顏薄命的年秋月,與歷史上年妃的出生、愛情、命運都相距甚遠。那麼,正史中年妃的命運到底如何?

    一、 大家閨秀

    年妃雖然不是旗人,和皇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也是個官二代,其父是從二品的湖廣巡撫,長兄年希堯是廣東巡撫。年妃出生並生活在這樣的高官家庭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備頗高的文化素養。1709年,康熙帝指定年氏為胤禛的側福晉,相比胤禛的其他福晉,顯然年氏的文化素養最高,因此她與胤禛有著更多共同的語言,能夠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神交流。

    年妃與年羹堯雖然是同胞兄妹,但是性格卻截然不同,年羹堯恃寵而驕、居功自傲,而年妃卻性情溫柔、知禮守節。雍正也給予她很高的評價: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二、 專寵年氏

    電視劇《甄嬛傳》中,華妃可謂成也年羹堯,敗也年羹堯。但是,歷史上的年妃得到雍正的寵愛,跟年羹堯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首先,這一點,從年氏的生育情況可以看出。康熙五十四年,年妃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下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第八子福慧。也就是說,當羹堯並未發跡,胤禛還沒有掌握實權的時候,年妃就深得雍正喜愛。另外,年氏嫁給胤禛十一年期間,其他妻妾並無所生,年妃包攬了雍正所有的子嗣。

    其次,雍正愛屋及烏,對年妃所生的孩子也是特別疼愛。

    其一、眾所周知,嫡福晉和其他側福晉所生的兒子的名字,都是取“弘”字輩,然而年妃所生的兒子卻是“福”字輩,年妃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福宜的名字,取自《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其中蘊含著夫妻恩愛和美之意。

    其二、皇八子福慧的名字也是大有寓意,“福慧”來自代表禪宗修行裡福德和智慧都達到了最高境界的“福慧雙修”,並且福慧出生後,由年妃親自撫養,按照清朝祖制,生母一般不能養育親生子,到後來年妃病逝,雍正更是把皇八子留在身邊,親自撫養,精心栽培。

    雍正六年,福慧病逝,雍正痛苦不已,並下令 “照親王例殯葬”。當時,18歲的弘曆和弘晝連個貝子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為懷親王時,就說過:“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

    三、 死後殊榮

    由於年妃所生的孩子接二連三地夭折,以及生皇九子福沛時元氣大傷,雍正三年,年妃終於臥病不起。當時,雍正雖然忙於謁祭景陵、祭天大典等國家大事,但是心裡還是惦記年妃的病情。為了讓年氏的病情好轉,雍正下旨封年氏為皇貴妃。然而,年妃還沒來得及行冊封大典就病逝於圓明園。後來,雍正冊諡她為敦肅皇貴妃,因此,年氏成為雍正朝唯一冊封的貴妃。

    對於年妃的死,雍正很內疚,覺得自己忙碌照顧不周,如今能做的就是為她辦一個豪華的葬禮,力求盡善盡美。因此,從親王到四品京官,以及公主、王妃、命婦朝夕三次齊集舉喪,並且步行十幾裡護送皇貴妃靈柩由圓明園前往阜成門殯宮暫安。

    另外,從皇帝到宗室全部素服十日,當時禮部從尚書到侍郎數人還因為“儀仗草率”被降兩級。在年貴妃去世後五年,和碩誠親王胤祉還因曾藉故缺席皇貴妃喪禮,被雍正治為“惡逆之罪”。根據史料記載:“雍正八年五月,辛卯,從前皇貴妃喪事,允祉當齊集之期俱詭稱有另交事件,推諉不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於平時,此其惡逆之罪也。——《清實錄》”

    由此可見,雍正對年貴妃的喪禮是十分上心的。

    另外,年貴妃也是清朝唯一祭告太廟和奉先殿的皇貴妃,這可是冊諡皇后和皇太后的待遇。

  • 5 # 青史匯

    電視劇中的年妃飛揚跋扈,是仗著他哥哥是年羹堯,對雍正有從龍之功。年羹堯位高權重,作為年羹堯的妹妹年妃自然有驕傲的資本。

    歷史上的年氏,是確確實實的受寵,非常得雍正的喜愛,即使年羹堯囂張跋扈,結黨營私,也是在年貴妃死了之後才查辦了年羹堯,可見年氏在雍正的心裡地位還是頗高。

    年氏生前是貴妃,在雍正登基的第三年,年貴妃因病重被晉封為皇貴妃,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死後追封諡號“敦肅皇貴妃”。

    這個也是破例追封的,在我國古代26史中,“敦”字的諡號只被使用過五次,敦”字為至美之諡,兩帝之諡皆取其“溫仁忠厚”意,以標榜君主才是天下最仁愛慈厚之人。這個敦字是皇帝才能夠享有的諡號,年氏是第一個以後妃的身份追封“敦”的諡號,也是我國古代女子中唯一個獲得這個諡號的人。

    這樣破例的追封也是說明雍正確實把年氏放在了心裡,死後給賜予極高的哀榮。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年氏和雍正的感情確實很深厚。

    年氏一生看著榮耀光芒

    歷史上的年貴妃,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表面受寵,而真實的年貴妃是實實在在的受寵。

    雍正還沒登基的時候,兄弟多,眾多兄弟都盯著他老爹康熙屁股底下那把椅子,雍正也不例外,年羹堯作為雍正的左膀右臂,在奪嫡中功不可沒。為了更好的拉攏年羹堯,年貴妃成了雍正的側福晉。由於雍正本身比較忙,也不太好女色,府中的女子相對來說並不多,年貴妃從進入雍正的潛邸開始,一直受雍正寵愛長達11年。

    年貴妃受寵固然有一部分是年羹堯的原因,但和自身的本領和優秀也分不開關係。

    背地裡全是獨飲滄桑淚

    年貴妃自從進入雍正的潛邸,在受寵的這11年裡,雍正的孩子都是年貴妃所生。生下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康熙54年生下了雍正的四女兒,早殤

    康熙59年生皇兒子福宜,不到一歲早殤。

    康熙60年生下兒子福惠,八歲早殤。

    雍正元年生下兒子福沛。七個月早產生下既殤。

    看著年貴妃受寵是個有福氣的女子,可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生下來都沒有活的成年,在年貴妃死的時候,活著的孩子只有八阿哥福惠。四個孩子有三個沒活過一歲,這裡邊有沒有陰謀,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年貴妃死的這麼早,估計和這幾個孩子的早殤有很大關係,傷心傷了心肺,這種痛徹心扉的痛苦,年貴妃嚐了不止一次,整整三次,雍正再多的寵愛撫慰不了失子之痛。

    年貴妃受盡雍正寵愛的女子,終於香消玉損

    年貴妃之前幾次失去孩子,傷了心肺,再加上雍正,當時一心想辦了年羹堯,年貴妃無疑是個聰慧的女子,肯定知道自己的哥哥沒有什麼好下場,這種擔憂也會加重年貴妃的病。在雍正登基的第三年正月,就開始對年羹堯的行為感到不滿,貪汙斂財,驕傲自大,結黨營私,別的都好說,這個結黨營私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雍正也不可能放過年羹,這一點年貴妃也是心裡明白的。

    在同年的11月23年貴妃去世,年貴妃的喪事辦完不久,不到一個月,在12月11號雍正就查辦了年羹堯。可見之前雍正還是顧念著年貴妃身體不好,沒有直接辦了年羹堯,而是等年貴妃死了之後才查辦年羹堯。

    雖然雍正不能容忍年羹堯,但並沒有牽連到年貴妃,這一點從年貴妃的死後追封諡號就能看的出來。所以年貴妃是憑自己的能力和聰慧獲得雍正的寵和愛。

  • 6 # 木子

    雍正在冊書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稱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並且因為她暫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置,在她死後才處置了年羹堯。她留下的兒子福慧深得雍正寵愛時常帶在身邊,但是福慧身體不好在雍正六年去世了,以親王禮葬。乾隆曾說過福慧深得皇考寵愛。

    而且年羹堯雖然獲罪,但皇貴妃卻依舊祔葬泰陵。她的父親年遐齡去世後因雍正特諭依一等公禮下葬並致祭,長兄年希堯於雍正四年起更升任內務府總管加管理淮安板閘關稅務等要職,後官至從一品左都御史。可以說年家除年羹堯這一脈獲罪外,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

  • 7 # 不吃魚的大臉貓

    敦肅皇貴妃,年氏,巡撫遐齡女。事世宗潛邸,為側福晉。雍正元年封貴妃。三年十一月,病重,晉皇貴妃。並諭妃病如不起,禮儀視皇貴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堯得罪死。諡曰敦肅皇貴妃。乾隆初,從葬泰陵。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殤。女一,亦殤。

    --《清史稿敦肅皇貴妃傳》

    電視劇裡的華妃位高權重,張揚跋扈,殘害妃嬪,不可一世,身強體壯,浪費鋪張,可歷史上的年妃卻是一代賢妃。

    從側福晉到年妃,到年貴妃,再到死前封的皇貴妃,年妃一直恪守本分,性格和順。

    雍正皇帝稱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可見她擔得起這敦肅二字。

    甄嬛傳中,年妃受寵是因為年羹堯的緣故,但事實並不是如此,甚至可能相反。

    年妃受盛寵之時,年羹堯還沒有為皇帝出多大的力。年妃生的四個孩子,三個是在雍正當上皇帝之前生的。也就是說,在雍正還是親王,還不確定能當上皇帝的時候,年羹堯還沒有赫赫戰功的加持的時候,在母家還沒有能成為肱骨之臣的背景下的時候,年妃就是盛寵。

    歷史上,年妃為雍正生了四個孩子,可惜都沒有長大成人。

    年氏於康熙五十年由康熙指婚為雍正側福晉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

    雍正對這三個孩子可以說是非常的寵愛,可惜福慧早亡,要不然皇位應該都不會傳給弘曆。

    從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攬雍正帝所有子嗣,而其他后妃妻妾無人所出。

    由此可見,年妃是雍正最寵愛的妃子,沒有之一。

    電視劇中華妃過去的事情敗露,年羹堯被殺,害莞嬪不成被賜死,後得知自己被心愛的皇上背叛之後,絕望之下心灰意冷而自殺身亡。

    事實上,年妃是死於病重,而且是死在了年羹堯之前。在懷皇九子福沛時,正好是康熙的大喪。這時候舉哀磕頭行禮之事,數不勝數,以她懷孕之身,動了胎氣導致難產。福沛生下來就死了,這給她很大的打擊。此後年妃的身體狀況一落千丈。雍正三年,年妃病重,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妃便因病香消玉殞。

    雖然年妃死後一個月,年羮堯就被降罪,但年家除年羹堯這一脈獲罪外,其餘親族並未受到任何牽連,可見雍正對她的寵愛。

    年氏死後哀榮也是空前絕後的,胤禛為年氏治喪的金帛牛羊靡費之巨令人乍舌,僅金銀錠一項,五日內就用了九萬七千五百個。因為沒有先例可循,禮部大小官員手忙腳亂地一番辛苦勞碌之後,雍正仍然大為不滿,指責喪事“儀仗草率”,禮部從尚書到侍郎四人“俱降二級”。

    而在雍正皇帝與畫師共同創作的,《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裡畫有12位女子身著漢服的宮苑女子,她們在品茶、觀書、沉吟、賞蝶時的清娛情形,後經歷史學家探討,畫裡的美人,就是以年妃的形象創作的。

    據說,年氏離世的時間恰好和“十二美人圖”的成畫時間相近,這也成就了有關雍正與年氏的傳奇故事:傳說年氏病世後,雍正突發“睹物思人”之念,下旨命畫工照著年氏生前的畫像作“十二美人圖”,而12個月正好是一年,即“憶年”。正是這套“十二美人圖”傳世之作的問世,才讓後人領略到清朝版“長恨歌”式愛情那種難以言傳的滋味。

  • 8 # 經典守望者

    雍正帝敦肅皇貴妃可以說是近幾年被黑的最慘的歷史人物之一。她的真實形象和電視劇中的形象可以說是判若兩人。

    敦肅皇貴妃年氏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出身漢軍鑲白旗的貴妃。她和雍正帝非常恩愛,先後共生育三子一女,孩子是婚姻幸福的結晶,高生育率足以證明雍正皇帝和年氏的感情。據史書記載她“賦質溫良,持恭端肅”,非常的溫婉賢淑。據雍正帝自己的評價是:“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年氏在當時的福晉後來的皇后烏拉那拉氏跟前,表現的也是非常恭順,盡心盡禮,寬厚平和。

    年氏雖然出身將門,但是身體卻非常不好。也可能是生育過後不注意調理,年氏所生的子女大多夭折。她自己也拖著病體盡一個妃嬪應盡的義務,甚至過於操勞康熙帝大喪,導致一個成型的胎兒流產,大傷元氣。自此,便久病不起,雍正三年病逝。

    雍正帝對於年氏的死亡非常傷悼,不僅悲極哀榮,還以“依仗草率”為由重責了負責喪禮的禮部尚書及侍郎。

    從歷史的本質看來,年氏作為漢軍旗下五旗出身的妃嬪,雖然進入潛邸的時間較早,但是身份依舊不高。所以,溫婉賢良,處事寬厚也是她能夠安穩度日的法則。而且,從雍正帝的性格分析,他剛直不阿,處事果斷,雷厲風行,尖銳得好像是一把刀。故而,他不可能會喜歡上一個驕橫跋扈的世蘭,反而會青睞一個溫柔敦厚的年妃。

  • 9 # 猴格大人

    嬛嬛傳裡的年妃飛揚跋扈,真實歷史中的年妃剛好相反,是一個寬厚溫婉的女人,一點都沒有仗著寵愛囂張。

    年妃是大將軍年羹堯的妹妹,雍正沒有繼位的時候就進入雍親王府做了側福晉,雍正繼位後,就封為貴妃,連著生育三子一女,但很不幸,都夭折了。

    從她的生育史看,很得雍正寵愛,並不都是因為兄長年羹堯的緣故,她對兄長的驕奢淫逸並不贊成,年羹堯其實還要靠妹妹的恩寵才延遲了皇帝對他的清算時間。年妃病重的時候,雍正晉封她為皇貴妃,二十餘天后,年皇貴妃就薨了,諡號敦肅皇貴妃。隨即,雍正就對年羹堯展開了清算。

    就是這樣。

  • 10 # 歷史課課代表

    電視劇《甄嬛傳》中由演員蔣欣飾演的華妃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時也讓歷史上的雍正帝的貴妃年氏聲名大噪,蔣欣飾演的華妃的歷史原型就是年妃,劇中的華妃雖然沒有子嗣,但是卻深受皇帝寵愛,年妃手段毒辣,經常挑釁中宮皇后,排擠嬪妃、謀害皇嗣更是家常便飯。這實際上與歷史上的年妃相距甚遠,雍正皇帝的年妃在歷史上雖然深受皇帝寵愛,但是並沒有恃寵而驕,反倒是非常小心謹慎,終日如履薄冰。劇中的年妃因為雍正皇帝的猜忌和算計始終無法生下皇子,而歷史上的年妃卻接連為雍正皇帝生下了三子一女。其中的皇八子福慧還曾深受雍正皇帝喜愛。

    漢旗出身,進入潛邸:

    年妃是漢人出身,但是卻不是一般的漢人,而是擁有旗籍的漢軍旗出身,清朝時不許滿漢通婚,實際上是不許旗人和漢人通婚,漢軍旗是旗人,自然就不算是普通的漢人了。但是出身於漢軍旗下五旗的年貴妃卻並不高貴。康熙四十八年,皇四子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兩年後,年氏被康熙皇帝指給雍親王為側福晉,年氏因此得以進入雍親王府,在府中,除了福晉烏拉那拉氏外還有一位早於年氏入府的側福晉李氏(後來的齊妃),年氏雖然與李氏同為雍親王側福晉,但是李氏年紀和資歷遠勝於年氏。從進入雍親王府時的身份來看,年氏最初的起點還是很高的。

    獲封貴妃,位同副後:

    康熙六十一年,69歲的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雍親王繼位,次年改元雍正元年,雍正元年的大封六宮之中,福晉烏拉那拉氏被封為皇后,年氏則被封為貴妃,而之前資歷和地位高於其的李氏則指被封為了齊妃。年氏是雍正朝第一位貴妃,也是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的雍正帝的高階嬪妃,當時宮中尚無皇貴妃,協理六宮的年貴妃實際上位同副後。由此可見,年貴妃是深受雍正皇帝寵愛的,年貴妃受寵,即有其自身的原因外,其實也有著她的兄長年羹堯的原因,年羹堯在雍正皇帝繼位時有擁立之功,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有曾多次立下戰功,尤其是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更讓雍正帝對其青睞有加。母家深受皇帝重用,年貴妃自然聖寵優渥。

    三子一女,全部夭折:

    年貴妃獲寵的最有力佐證便是其生於子嗣的數量,從康熙五十年進入雍親王府到雍正元年最後一次生育,年氏在十一年間先後替雍正皇帝生下了三子一女,平均兩年半就生下一個孩子,這樣的高產在雍正一朝是絕無僅有的,雍正皇帝這個人並不太好女色,他一生嬪妃不多,子嗣也很少,尤其是繼位後更是整日忙於朝政事務,很少有閒暇時間能進入後宮。年貴妃能在這樣的實際情況下如此密集的生育子嗣,唯一的解釋就是她深受皇帝寵幸。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由於年貴妃身體素來羸弱,所以她生下的三子一女全都沒有長大成人,並且先後的夭折了。

    體弱多病,死後哀榮:

    接二連三的失子之痛讓本就虛弱的年貴妃的身體雪上加霜,雍正三年十一月是康熙皇帝升遐倏週三載的時節,按例雍正皇帝是要攜后妃宗室前往康熙皇帝的景陵祭拜的,但是此時的年貴妃已經病的起不來床了,因此也便未能同行。半個月後,年貴妃病重,經過太醫多方診治仍無效果,此時年貴妃的死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雍正皇帝甚至如此,但是仍對年貴妃的康復抱有一絲幻想,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雍正皇帝將病榻之上的年貴妃晉為皇貴妃,年氏也因此成為了雍正朝的首位皇貴妃,但是這個皇貴妃的象徵意義已經遠遠大於實際意義了,實際上是雍正皇帝為年氏沖喜而採取的恩賞賜。八日之後,年皇貴妃病逝於圓明園,雍正皇帝非常悲痛,親諡其為敦肅皇貴妃。

    雍正皇帝在敦肅皇貴妃的祭文中充分肯定了她的一生。並稱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這樣的評價對於一位嬪妃來說已經是很高了。劇中年妃因為其兄年羹堯獲罪而遭牽連不同的是,歷史上年妃不僅沒有遭受年羹堯的牽連反而因為她的病重和去世使得雍正皇帝暫時緩和了對年羹堯的處分。而雍正皇帝處死年羹堯這也是在年費去世之後的事情。

    從康熙四十八年進入雍親王府到雍正三年因病去世,年氏陪伴雍正皇帝的時間實際上僅有16年,這樣的伴君時間實際上並不算漫長,但是就是這短暫的十六年時間,卻讓雍正皇帝對這位貴妃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年氏去世後,被葬入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宮之中,十年之後,雍正皇帝去世,敦肅皇貴妃年氏最終於雍正皇帝泉下相見。

  • 11 # 澹奕

    《甄嬛傳》中,蔣欣塑造了一個明豔動人卻又囂張跋扈的華妃娘娘形象,然而華妃原型即歷史上的雍正帝敦肅皇貴妃年氏,卻與劇中的華妃幾乎截然相反。

    劇中的華妃橫行無忌,真正的年妃寬厚恭順;劇中的華妃到處找茬,真正的年妃體弱多病;劇中的華妃終生無子,真正的年妃生育不少;劇裡的華妃從開始因年羹堯而得勢,也因年羹堯而被連累;而真實的年妃不僅沒被年羹堯連累,反而挽救了整個年氏一族。用一丈紅打殘夏冬春、時常挑釁中宮皇后、對新晉嬪妃各種找茬,劇中的年氏寵冠六宮卻不把皇后放在眼裡,儀仗兄長的威勢與皇帝的恩寵在後宮從來就是橫著走。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年氏,卻基本與此完全相反。

    敦肅皇貴妃年氏,潛邸時期乃胤禛的側福晉,正史中並沒有留下年氏的姓名。雍正登基後年氏也並沒有封號,稱作“年貴妃”。根據雍正帝冊封年氏的詔書描述,年氏在潛邸時就克盡敬慎,無論對胤禛還是皇后烏拉那拉氏都非常恭順勤勉,對於下人,年氏也向來寬厚平和從無苛刻的時候。雍正元年,胤禛直接冊封年氏為貴妃,其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而王府之中同樣是側福晉的李氏,只冊封了齊妃,與格格出身的鈕鈷祿氏同在妃位。

    年氏出身漢軍旗,也是清朝第一位出身漢軍下五旗的貴妃與皇貴妃。雍正元年,由於胤禛對年氏的寵愛,加上年羹堯對胤禛奪嫡成功有功,整個年氏一族被抬旗入鑲黃旗,胤禛寵愛年氏的程度可見一斑。在清史記載中,年氏向來體弱多病,常年纏綿於病榻,壓根不可能像影視劇中那樣中氣十足成天在後宮找麻煩。劇中胤禛為了防範年羹堯,而指使端妃去了華妃的胎,並賜歡宜香使得華妃一生都未有生子。而歷史上年氏不僅有孩子,而且還不少。雍正帝14個孩子中有4個是年氏所生,包括三位皇子與一位公主。從康熙五十四年年氏首次生育到雍正元年年氏生下第四個孩子福沛,期間雍正帝其他姬妾均未生產,唯年氏接連生育。不過可惜的是,年氏所生育的子嗣均是幼時夭折,都沒能活到成年。

    劇中,華妃儀仗年羹堯的威勢在後宮中目中無人,連皇后也不放在眼裡,而隨著年羹堯被擊垮,皇帝對華妃的恩寵也隨之消散。可歷史上,年氏非但沒有被年羹堯連累,反而因年氏的緣故,年氏一族大多都得以保全。

    年氏家門顯赫,其父年遐齡、長兄年希堯與年羹堯都身居高位,然而深知帝王忌諱的年氏向來少事,從不與前朝沾染。對柔順恭謹的年氏,胤禛寵愛有加,即便年氏病重面容憔悴美貌不再,恩寵也有增無減。雍正三年,一直都體弱多病的年氏病情急劇惡化,出巡在外的胤禛匆匆結束了郊祭,並且免去百官朝賀而去看望年氏,冊封其為皇貴妃。可即便如此,年氏仍舊在當年香消玉殞。胤禛為其輟朝五日,讓親王之下奉恩將軍以上的王公宗室,侯伯以下四品以上百官為其舉哀。其喪儀已經相當隆重,甚至已經超過了順治帝當年盛寵的董鄂皇貴妃,可即便如此,雍正帝還是以“儀仗草率”問罪了主持喪儀的禮部。

    為了年氏的情分,雍正帝暫緩了對年羹堯的處置,對年氏留下的福沛也是極盡寵愛,以至於李氏北韓在《北韓王朝實錄》記載,當時李朝使臣都以為福沛會是儲君。年羹堯垮下以後,年氏一族均被問罪,然而大部分年氏族人很快就恢復了榮耀。除了年羹堯這一脈,年氏的父親年遐齡、長兄年希堯等在雍正朝依舊受盡恩寵,並未受到任何牽連。當年全族人抬旗的恩寵也並沒有被取消。

    可以說,歷史上的年氏是個安守本分卻又命運坎坷的人,受盡雍正帝恩寵,從未有離心的時候,與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大出入。

  • 12 # 元來大

    年貴妃,出生年不詳,漢軍鑲黃旗人,父親是湖廣巡撫年遐齡;大哥是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內務府總管年希堯;二哥是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

    年貴妃是由康熙皇帝親自指婚給當時的雍親王愛新覺羅·胤禛為側福晉的。年貴妃在1715年生下皇四女(1717年夭折),1720年生下皇七子福宜(1721年夭折),1721年生下皇八子福惠(1728年夭折),1723年生下皇九子福沛(出生之日卒)。年貴妃生皇九子時難產,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

    1723年被冊封為貴妃,1725年病重期間晉封為皇貴妃,同年薨於圓明園,諡號為敦肅皇貴妃。雍正皇帝輟朝五日舉行皇貴妃喪禮。1737年年貴妃金棺隨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宮同時葬入泰陵地宮。

    雍正在冊封她為皇貴妃時評價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疾盡禮,實能贊襄內政。”

  • 13 # 一點點歷史

    電視劇《甄嬛傳》中的華妃,其原型就是雍正皇帝的貴妃敦肅皇貴妃年氏,與劇中蔣欣飾演的驕橫跋扈的華妃不同,年妃還是得到了雍正皇帝較高的評價“朕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和平,實能贊儴內政。”標準的賢妻良母。

    和一些影視劇中對於年氏包衣出身的說法不同,年家世代為官,年妃的父親年遐齡早在康熙三十一年就官居湖北巡撫成為封疆大曆,年妃的兩位兄弟都是當朝重臣,尤其是次兄年羹堯更是顯赫一時的人物。

    歷史上對於年妃的記載並不多,但是從她的生平中可以看出雖然貴為皇妃,但卻是個苦命的女人。

    在康熙五十年時,年氏嫁給雍親王為側福晉,雖然十餘年間共為雍正生育三子一女,但是大多早夭等到雍正三年年妃病逝時僅有次子福慧尚存,十餘年連續“白髮人送黑髮人”對於一個母親是莫大的打擊。

    雍正三年年妃重病,此時獄中的年羹堯已經時日無多,但是為了“沖喜”雍正還是封年氏為皇貴妃,可見年羹堯的獲罪並未影響雍正對於年妃的感情。

    可惜皇貴妃的封號無法挽救年氏的姓名,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妃薨於圓明園《清史稿》也記載了其盛大的葬禮,一向勤政的雍正皇帝也為此綴朝五日。

    從多種資料中來看,雍正對於年妃是有真正感情的,以至於年妃病逝後雍正將他和年妃僅存的兒子福惠悉心照料,可惜福惠無福,八歲便夭折,雍正下令以親王禮葬之,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談及福慧:“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鍾愛,當曰曾以親王殯葬。今朕眷念手足之誼,著追封親王。”年妃和中國歷史上大多數后妃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初始,收藏領域中大洋依然略有升值,現在買入是追高,還是正當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