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御前帶刀侍衛

    咸豐同治年間(1854—1867)廣東土客大械鬥,也就是廣府人與客家人之間的大械鬥。

    這場械鬥起於粵中粵東部之鶴山,延及開平、恩平、高明、新興、新寧、陽春等17縣,綿延13載,屠殺過百萬。其規模之大、死傷之眾、影響之深,在中國歷史上是僅見的。

    清代廣州土著,一般就是被稱為廣府人,其由來與客家也相似,也是由中原南遷,只不過是南遷的比較早。惡劣的生存環境也造就了廣東民風的“強悍”,械鬥成為常態。而歷史上客家人的“尚氣爭勝”的性格,決定了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存在時,不可能長期向土著低頭。

    所以道光、咸豐時期南遷至廣東中西部一帶的客家,已經不像之前他們清初初來時候那樣忍氣吞聲,僅僅安於窮山僻壤之地,而是一旦有機會就會“反客為主”,出現了強買強佔土著田地等現象,這就最終爆發了廣東的土客大械鬥。

    械鬥根本原因:人口增長,生存競爭

    如果說珠璣巷是廣府人的中轉站的話,那麼嘉應州也就是現在的梅州是客家人主要中轉站之一。

    嘉慶二十五年,嘉應州以及所屬的四縣的原有人口是5.2萬人,而滋生丁口為131.4萬,加上屯民丁口近2萬人,總人口為138.5萬,這個時候的嘉應州已經不是宋元時期的地曠人稀,而是典型的人多地少。

    人口增長使人均土地佔有比率降低到了危險的地步,促使眾多的家庭族群轉而尋找新的生存策略,其中包括棄農從商和移民。移民方式之一就是男性的喬遷——離家外出打工賺錢,另一種方式就是全家全族甚至整個鄉遷往外地,尋求新的可供耕種的土地。

    在福建和廣東,後面這種情況有時是與暴力相伴隨的。客家人因為人口膨脹而進入廣東東部、並進而進入廣州西部地區。引發這些地區的新的緊張關係。

    當然遷徙的外部原因是康熙的“遷海”和“復界”政策,一直鼓勵招民墾荒政策,使得“惠潮嘉”客民一波接一波的向南也就是廣東的中西部遷移,這個遷徙過程中,大部分又是遷徙到廣州府和肇慶府地區。

    不過清代前期、中期。客民從粵北南遷到廣州府和肇慶府二地時,所居之地,要麼是人煙稀少的窮鄉僻壤,要麼就是土著剩下不用的山谷。

    客家先民遷移過程中,為了對付遷移途中強盜,土匪及不歡迎他們的土著,客家人的家族均是半軍事化的組織。女的均是大腳婆,包攬家務活和農活,男的都是半軍事化的戰士,具有極具強略的攻擊性。同時,客家人十分善於修鞏防禦工事,土樓和圍龍屋就是明證。而且客家人的家族之間,也存在著極端殘忍的鄉族械鬥,這些地鍛鍊了“客家戰士們”。

    當然廣東的廣府人也不是省油的燈,歷史上都是出了名的“強悍好鬥”、“奸滑好訟”,其家族間,大族欺負小族,大房欺負小房,強房欺負弱房,令客家人也相形見拙。廣府人也有很強的防禦軍事堡壘——圍村。

    土客戰爭之導火索

    由於種種原因,清末廣東經濟破產,清朝咸豐年間的廣東天地會總暴動——洪兵暴動曾經席捲粵西,粵南,粵北,起義士兵以頭帶紅巾為記號,故也叫紅巾軍暴動,由於適逢太平天國等國內叛亂如麻,清政府沒有兵及錢糧鎮壓洪兵起義,於是廣東地方政府鼓勵各地方政府發展民團對付洪兵。

    雖然當時土人、客人都有參加了洪兵起義的,土客也有參加民團的。但是天地會暴動的軍隊以土人為主,客人不多。而鎮壓的民團則以客勇為主,民團中的土勇戰鬥力差,客勇是圍剿洪兵的主力。

    由於官府的支援,客勇在圍剿洪兵中發展壯大,一時“持功氣驕”、“盛氣凌人”。某些客勇以為,他們的美日子來臨了,從此可以一洗當年被歧視,被奴役的恥辱,並且過上土人那樣的‘美日子’。於是,在部分地方,出現了客勇搶掠土人財產、霸佔國產及殘殺土人的事件。

    面對客人的突然“崛起”,土人感到萬分的驚恐,忙組織反抗。土人中的“有識之士”也出現了“客人要反客為主”、“鏟絕土人”之說,於是綿延十幾載、屠殺過百萬的舉世罕見的廣東土客大械鬥從此拉開了序幕。

    慘烈大械鬥

    一提起肇慶和江門,風景秀麗。誰能想到一個半世紀前,這裡曾經是廣府人和客家人的血腥戰場呢?這場“鬥禍”的主戰場是在當時肇慶府,而“鬥禍”的核心地點就是現在的江門五邑地區。

    由於“鬥禍”的歷史內容太繁冗,這裡僅僅選取“鬥禍”的起始點——鶴山的幾個片段來展示一下當時大械鬥的慘烈場景。

    鶴山的客民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先後遷入到這裡的,惠州、潮州客家人遷到新寧即現在的台山、開平墾殖以後,於是出現了所謂的“鶴山十七村”和“五子下鶴山”的說法。其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土人與客家人和平相處,達百餘年之久。

    咸豐四年,廣東洪兵起義打破了這種平靜。這時,鶴山縣許多農民參加紅巾軍,無分土客,同心戮力打擊階級敵人。他們很快就攻下鶴山城。

    現在的鶴山有一個“五子園”(下圖)是不是和“五子下鶴山”有關係呢?

    當時,客家地主高三的幼子被殺,他不惜傾家洩憤,與客籍秀才張寶銘推出武舉馬從龍為領袖,募集客家壯丁與紅巾軍為敵。這支地主武裝,後來協助清兵收復了縣城,並在江門、長沙等戰鬥中得勝,擒殺了鶴山洪兵領袖大鯉魚、何困仔等。於是省清政府嘉獎客勇勇敢,並令鶴山知縣統率客勇清除紅巾軍餘黨。

    當時,清兵和客勇進入各村搜捕紅巾軍。但是慢慢的出現了客勇乘機洗劫財物、傷害無辜土人的利益,且勢頭越來越猛。因此,鶴山土人中的地主階級揚言“客民挾官剷土”,發動土人起來報復。械鬥於是開始。

    大械鬥場景

    客家圍樓就是代表了客家人的生存環境狀況。

    械鬥重災區:鶴山、開平、恩平、新寧(台山)、新興、陽春、陽江、高要、高明

    起於咸豐四年(1854)、止於同治六年(1867)的大械鬥,起始鶴山,然後蔓延到開平、恩平、高明、新興、新寧、陽春等17縣。

    官府之態度

    在“鬥禍”中,廣東政府是什麼態度呢?清廷對於廣東鬥禍的態度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是從咸豐四年起始,先是地方當局不把鬥禍當回事,後來清廷得知後也未予特別重視。

    二是從咸豐十一年至同治元年,官方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促使土客雙方聯和的措施,但收效不明顯。

    三是從同治二年開始,到六年鬥禍被基本平息,官方採取以剿(客)為主、剿撫兼施的策略,基本平息了這場蔓延13年的鬥禍。

    械鬥三階段

    廣府人之間種姓之間也經常發生械鬥,如1922年關於廣州北郊外王聖堂和瑤臺二鄉的械鬥。

    械鬥整個過程中,政府偏向土民,其根本原因是客家人在廣東的政治影響力遠遜於廣府人。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廣東政府因為客勇們剿匪有功,而有點放任客家人,但後期,受到廣府人的壓力,包括廣府官員的上訟,廣府人不斷地上訟,而因為客人不近省府,影響省府的力量弱很多,上訟者也較少,廣府豪強的經濟壓力及賄力,官兵的天平終於偏向土人。

    所以整個械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客勇們攻寨掠地,在廣東各地到處進攻;

    第二階段:土人和客人開始呈膠著狀態,互有攻守;在這個階段,土客雙方聚集武裝,摧毀對方的村莊,互相殘殺,搶掠婦女財物,放火燒物,叫做“鏟村”。被害的一方再聚集力量進行報復。造成死的死,逃的逃,田園荒廢,村落化為丘墟。

    第三階段:廣府人憑藉人口多,經濟雄厚(可以僱傭湘兵,甚至英法軍隊),加上官兵的助攻下,客人全線敗退,死的死、逃的逃,遷的遷。也就是客家人歷史上的“第五次大遷徙”。

    至此,土客之間在鶴山的“鬥禍”才徹底結束。

    客民失敗後去向何方?畢竟廣府人憑藉人口多,經濟雄厚,甚至可以僱傭湘兵,甚至英法軍隊,加上官兵的助攻,最後的結果就是客人全線敗退。

    多數土人死於屠殺,多數客人死於飢餓

    一般來說土民大多死於兵刃,而客民於兵刃而外,兼多有死於疾疫者,原因在於土眾而客寡。

    這些流寓客民因人多地狹,多無村居,只能支帳露宿,因此導致很多人水土不服,疾疫流行,所以戰爭中,大多數土人是死於屠殺中,而大多數客人死於飢餓。

    凡土村遭客民攻陷,其土民可以避入內地,依靠族屬,託居無恙。反之,如客村遭土民攻陷,逃出客民多無族屬依靠,頻年轉徙,支帳野居,因而風露感冒,蒸溼侵犯,以至染疫而歿者,所在多有。

    另一個後果是,客民由於村居失陷,無依無靠,只好分結隊伍剽掠土民,殺滅山谷,以圖洩忿,所以,史料記載中,多有指客民為盜為匪者,官兵固然以剿為事,土民更是借剿為名。

    土客戰爭之影響

    持續13年的“土客之爭”給廣東帶來什麼影響呢?

    客屬千百村居淪亡。至此,號稱富庶、人口繁多的西路,“客屬千百村居,全數淪亡”,而客田千餘頃也全數被土民佔據。

    走上“豬仔”之旅。這場慘烈的大規模衝突導致五邑(新會、新寧、開平、恩平、鶴山)等地的廣府人與客家人向海外大規模移民。

    面對人口的大量死亡、經濟一蹶不振的情形,成千上萬的廣府人與客家人開始踏上前往東南亞、夏威夷、舊金山的路途。在今天的北美西部各州、東南亞各地華人隨處可見,追源溯流,在很大成程度上是這場可怕的大械鬥促使當地的農民冒險走上“豬仔”之旅。

    客民於行路中勢孤力單,多有為土人所擄獲者,於殺戮外,則擇其年輕男子,悉載出溴門,賣往南美洲秘魯、古巴等埠作苦工,名日“賣豬仔”。

    此時也有不少客民因流離無依,自願到澳門賣身前往外埠,試圖透過這途徑,“作工得資以周給親族”。這期間被土民擄賣及自賣往南美洲的客民,為數約二到三萬。

    客家人第五次遷徙。最終清廷為了解決土客械鬥問題,將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客家原鄉或安插到人跡較稀地方乃至外省,今天贛南地區的客家人不少祖先就是土客械鬥以後從廣東遷入江西的。這一遷變也被一些學者看作是客家人的第五次遷徙。

    客家話失去了進一步擴張的可能。這一系列變故導致珠江三角洲地區客家人口銳減,如四邑土客械鬥前客家人可佔當地總人口約五分之一,而械鬥塵埃落定後只為百分之三。

    客家在珠江三角洲的勢力大大縮減,客家話因此也失去了在珠江三角洲進一步擴張的可能。

    粵語成為交際語言。自從土客械鬥塵埃落定後,珠江三角洲的粵語在和客家話的競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散居的客家人逐漸被粵語同化、土客之間也互相通婚。根據近年的研究,在粵客雜居的村落中,只要說粵語的人數比重達到百分之十以上,則整村都會漸漸選擇以粵語為交際

  • 2 # 3D地理視覺

    廣東省,以嶺南東道、廣南東路得名,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廣東在語言風俗、傳統、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通行粵語、客家語和閩語,而且粵、客兩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廣東。廣東省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社會、文化最開放的省份。

    廣東是56個民族成分齊全的省份。其中漢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97%。漢族民系又主要有廣府民系、客家民系和潮汕民系 。

    廣府人是廣東省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其人口所佔比例近60%。同時。廣府人在廣東三大民系中分佈範圍最廣,是廣東風俗文化的主要代表。

    廣府民系文化特徵以珠江三角洲最為突出,既有古南越遺傳,更受中原漢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經濟因素影響,具有多元的層次和構成因素。廣府民系分佈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廣東是封建文化最早開發的地區。廣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與古越族融合而成,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進攻百越國, 當地百姓就逃到東南亞,秦軍與部分百越人結合,成了廣府人。

    潮汕人,即明清時期所稱的河洛人,近代所指的潮州人,系歷代從中原南下福建後遷入粵東地區的早期漢人後裔,他們起源於中原、繁衍於潮汕、成名於海外,當代絕大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常住潮汕本土的潮人約一千萬,常住國內其他地區的潮人超一千萬,遷居海外的則有一千多萬,故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之說,該群體在海內外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近代以來享有盛譽,為各國元首所重視。

    (潮汕文化:英歌舞)

    客家人是嶺南三大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而最終形成於嶺南大地。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客家民系比廣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時間要晚,但客家人並不比其他兩個民系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南移的客家人。

    如今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廣東東部、北部和粵西部分片區。在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應州(今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梅州被全世界客家人尊稱為世界客都。客家人以此為軸心向中國南方逐漸擴充套件並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系--客家民系。

    客家人遷入嶺南的時間比廣府人和潮汕人都要晚。當時廣東各地肥沃的平原地區已經基本開發完畢,所以客家人往往聚居在開發不易的山區,如興寧、梅州等地。客家人口的逐漸增加使得山區承載人口能力低下的劣勢開始凸顯。明清時期,客家人向珠江三角洲遷徙,但是隨著客家人的逐漸進入廣府人區域,廣府人和客家人的矛盾也日益加大。土客之間因生存競爭而產生的對立情緒也不斷滋生,加之清廷從中挑撥,最終引發了大規模械鬥。

    清末廣東經濟破產,1854年,清朝咸豐年間的廣東天地會,舉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史稱紅兵起義,由於適逢太平天國等國內叛亂如麻,清政府沒有兵及錢糧鎮壓洪兵起義,於是廣東地方政府鼓勵各地方政府發展民團對付洪兵。洪兵起義的軍隊以廣府人為主,而鎮壓的民團則以客家人為主,圍剿洪兵的主力。

    由於官府開始支援鎮壓民團,客家人在圍剿洪兵中發展壯大,一時間盛氣凌人。在部分地方,出現了客家人搶掠廣府人財產及殘殺廣府人的事件。

    面對客家人的突然崛起,廣府人感到萬分的驚恐,忙組織反抗。廣府人也在造謠客家人要反客為主,要鏟絕廣府人,綿延十幾載,屠殺過百萬的舉世罕見的廣東土客大械鬥從此拉開了序幕。

    一開始,是客家人攻寨掠地,在廣東各地到處進攻,然後是程膠著狀態,互有攻守,但廣府人憑藉人口多,經濟雄厚,械鬥到最後面,客家人全線敗退,逃的逃,遷的遷,大多數都被殺或餓死。廣府人因為有大後方,所以土寨被破之後,能逃的人都可以得到其族人的蔭佑。客家人的寨子如果被破,能逃離的人,因為沒有後方,餓死者眾。戰爭中,大多數廣府人是死於屠殺中,而大多數客家人死於飢餓。

    當時客家人在廣東的政治影響力遠遜於廣府人。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廣東政府因為客家人剿匪有功,而有點放任客家人當地主,但後期,受到廣府人的壓力,以及廣府官員的上訟和廣府豪強的經濟壓力及賄力,官兵的天平終於偏向廣府人。

    最終這場慘烈的大規模衝突導致五邑(新會、新寧、開平、恩平、鶴山)等地的廣府人與客家人向海外大規模移民。面對人口的大量死亡、經濟一蹶不振的情形,成千上萬的廣府人與客家人開始踏上前往東南亞、夏威夷、舊金山的路途。在今天的北美西部各州、東南亞各地華人隨處可見,追源溯流,在很大成程度上是這場可怕的大械鬥促使當地的農民冒險走上“豬仔”之旅。

    清政府為了解決土客械鬥問題,將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客家原鄉或安插到人跡較稀地方乃至外省,今天贛南地區的客家人不少祖先就是土客械鬥以後從廣東遷入江西的。這一遷變也被一些學者看作是客家人的第五次遷徙。這一系列變故導致珠江三角洲地區客家人口銳減,如四邑土客械鬥前客家人可佔當地總人口約五分之一,而械鬥塵埃落定後只為百分之三。客家在珠江三角洲的勢力銳減。

    在這場持續數年的大規模械鬥期間,處在粵東的潮汕人則兩耳不聞窗外事,繼續經營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並日益發展壯大,就這樣,廣東三大民系終於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各佔一方的格局正式形成。

  • 3 # 鐘意睇戲

    題主搞錯了吧?

    如果你是說當初土客大械鬥事件的話。

    那場戰爭之中是廣府人贏了,客家人失敗了。

    客家人失敗之後,為了躲避廣府人的追殺,很多家族進行遷移,再加上跟其他地區經過一代一代的通婚,所以現在很多地區都有客家人。

    那場戰爭是由兩個原因引起的,第1個是清朝政府的挑動,第2個是資源的爭奪。

    那場戰爭死的真tm慘烈啊,廣府人和客家人死傷無數。

    其實從血脈和基因上而言,在廣東範圍內。純種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會越來越少。這三大族群在廣東不知道生活了多久,早就不知道相互通婚了多少次了。很多人至少有兩種血脈和基因,不過這也是好事,大家都團結,也沒啥紛爭,是吧!

  • 4 # 趣史筆談

    首先客家人並沒有打敗廣府人,客家人只是取得了暫時的勝利,而笑到最後的依然是廣府人。

    廣府與客家為什麼起爭鬥?

    其實從古至今,大多數鬥爭的起因都可以歸結於對資源的爭奪,當年的客家人與廣府人之爭也是如此。

    廣東總共有三大民系,分別是:廣府、潮汕、客家。其中廣府人是最早到達廣東的,所以廣府人聚居在珠江三角洲平原這一片肥沃的土地。而最後到達廣東的客家人只能夠生活在山區地帶,隨著客家的人口日益增多,山區的物產已經養活不了那麼多客家人了。

    所以客家人只能夠向珠江三角洲地帶遷移,這就造成大量客家人開始湧入珠江三角洲。而客家人與廣府人在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方面還是差異比較大的,再加上珠江三角洲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兩個民系的矛盾也就越來越突出,以至於後來爆發了大規模鬥爭。

    鬥爭的最後結果

    咸豐年間,清朝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在外,西方國家虎視眈眈;在內,起義軍的勢力日益強大。所以清政府不得不借用民間力量去鎮壓起義,而在廣東,客家人就是這股民間力量的主要構成。得到清政府支援的客家人在前期是所向披靡,廣府人受到了一定的打壓。

    但是珠江三角洲畢竟是肥沃之地,廣府人的各種物資儲備是不容小覷的,這也就是所謂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加上當時有謠言說廣府人會亡族,所以廣府人很快就開始了絕地反擊。廣府人利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向清政府施壓,所以後來政府也是偏向廣府人這一邊。綜合各種因素之下,廣府人取得了這場鬥爭最後的勝利。

    其實無論是廣府人、客家人還是潮汕人,大家都是一家人。大家齊心協力建設好廣東這個大家庭,然後廣東帶領著全國其他的兄弟姐妹共同致富,這樣才是最好的結果!

  • 5 # 評說1

    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廣東就住在山區裡,有山頭樹木也有土地,都以耕山耕田為主業,練就一身結實體力和力氣,傳統客家人就喜歡習武,十個客家人八個會練武術,對於手腳防身不在話下,如果要佔廣府人土地地盤,在當時可以說容易拿下,說客家人打敗廣府人,但客家人自始至㚵一直在貧困山區落後土地高低不平謀生,交通不方便地方住,直到今時今日客家人一直住在山區裡也沒有怨言,默默地耕耘著,只有現代改革開放,客家人大量人員外出到大城市打工或經商有部份人有錢了,才在珠三角廣府地方一帶買樓房,商鋪。客家人還是老實本份,不是自己東西不會去搶,如果當時真的有去搶奪地盤,那麼搶到了肯定保守地盤,怎麼撕殺也要做,怎麼現在珠江三角州廣府富裕一帶就沒有客家人群集中一起住的村莊。同地盤。何以見得?

  • 6 # 蓮燈仔仔

    我們有好多假冒廣府人是很自卑的,你看得的自信是網上面用鍵盤敲出來偽裝內心的自卑而已,客家人也是這樣的……。

  • 7 # 中國廣東廣府人

    瞭解廣東廣府人即廣東粵語地區人即廣東人,都知道廣東廣府人商政文人物都有哪些且多而厲害且低調,如香港三大家族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及霍英東呂志和胡應湘楊國強何享健王衛等等,孫中山樑啟超康有為葉問李小龍鄭觀應蔡元培等等,周潤發劉德華古天樂梁家輝梁朝偉劉青雲郭富城張家輝吳君如吳鎮宇吳宇森黃百鳴黃霑許冠傑許冠文黃家駒陳百強陳慧嫻周慧敏朱茵米雪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鍋蒸的饅頭上層鬆軟下層卻是硬的麵疙瘩,有相同經歷的朋友嗎,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