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森特229

    戰爭到了後期就是拼資源,各種各樣的資源。德國帶著屈指可數的小弟對抗後面站著山姆大叔的英國還有野蠻的北極熊。當然打不過。

  • 2 # 賓王后裔大慧

    主要原因是:

    1.德國對外多線作戰,尤其是全面發動對蘇作戰,戰線拉的太長,導致運輸跟不上,彈藥、油料耗損厲害,不能及時補充。

    2.戰地指揮官很優秀但希特勒作為最高領袖沒有充分賦予戰地指揮官應急處置權,中央集團軍群突進順利,而兩翼集團軍群沒有及時跟進。

    3.而希特勒最為最高領袖卻在瞎指揮,隨意改變幾大集團軍的攻擊方向,沒有堅守既定攻擊主方向。

    4.由於當時德國最高決策機構過於迷戀閃電戰的效果,自我感覺太好,導致估計不足,準備不充分,沒有考慮到氣候因素(認為解決蘇聯問題用閃電戰推進,幾個月就可以解決的;雖然初期進攻蘇聯的德軍滿員滿編的,士兵也為精壯幹練,裝備也為先進,所以進攻極為順利,閃電戰用的極為順手,士氣極為高漲,那時是夏季,等攻入蘇聯東部縱深近六百多公里時,已是冬季,由於蘇聯領土遼闊,東西縱深幾千公里,等打到近莫斯科或斯大林格勒等地時已是冬日,氣溫劇降,將士們連薄薄的冬衣也沒有,被冷的夠嗆,食物也缺乏,彈藥也已用盡,凍死計程車兵不計其數,故可用的兵員日漸減少,戰鬥力劇減)。

    5.因為多線作戰,軍工物資的生產嚴重不足,兵員損傷數量巨大,需要補充,但已乏力,可徵兵員已到極限,掏空了國力,導致最終戰敗。

  • 3 # 超級大紅花

    德國戰敗原因是綜合的,我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主要原因之一,戰爭打的是後勤保障,德國在戰爭後期,後勤保障跟不上。

  • 4 # 蛋蛋卷

    德國在二戰期間憑藉著先進的武器優良的裝備可以說當時世界任何國家無人能敵,戰敗主要原因戰線拉的太長,物資供給不上沒子彈沒燃油沒糧食不戰自敗。

  • 5 # 小樓聽雨71514

    主要原因在日本身上,如不惹美國,美國的軍隊就不會出現在德國的對立陣營。美國的軍援就不會出現在蘇聯,如沒有美國軍援,就是兩個蘇聯人口,也是必敗無疑!

  • 6 # 卡拉莫夫

    1.德國戰敗的原因是它發動了反人類的非正義戰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殺人放火,屠殺生靈,蔑視正義的軍事將領只能稱之為殺人魔王,所以德國無名將。

    3.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1年以前的性質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勢力範圍不均衡而延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沒有熄滅的戰火。

    4.1941年德國入侵社會主義蘇聯。由於蘇聯的衛國戰爭改變了戰爭的性質,即由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瓜分勢力範圍的不義戰爭轉變為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正義戰爭。最終使世界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因此,德國戰敗是必然的,所謂名將也是不存在的!

  • 7 # 行吟詩詞

    德國戰敗主要原因如下:

    1.希特勒個人狂妄自大。希特勒獨斷專行好功喜大,關鍵節點上錯誤的決策。敦刻爾克突然停止了攻擊,致使33萬人得以突逃。在攻打莫斯科最後勝利的關頭,卻分兵南路,垂涎高加索的石油和斯大林格勒,造成兵力分散,失去了佔領蘇聯首都的機會。

    2.天時不利。在三路大軍攻擊蘇聯,前期閃電戰戰績輝煌,而在後期由於天氣寒冷,後勤供應不上,造成大量人員凍死凍傷,武器裝備用不上,失去了攻勢的力量。

    3.後勤保障不到位。隆美爾縱橫北非,兵力有限還能打得同盟國人仰馬翻,可是兵員和後勤供給補充不上,從而使攻擊效果大打折扣,造成阿拉曼戰役的失敗。攻打蘇聯漫長後勤保障線和惡劣天氣,使前線部隊僅靠有限空投,其保障是杯水車薪難以維繼。

    4.豬一樣的隊友。義大利的部隊不堪一擊難以重任,德國不得不抽出兵力來維持墨索里尼的統治和南翼的安全。日本戰鬥力較強,珍珠港偷襲,過早的把美國引入了戰爭,從來失去東西夾擊蘇聯會師伊朗的戰略目標。

  • 8 # 中國美6220

    德國明知打不敗英國,還去打。英國有海峽保護,更有強大海軍。德國明知去拯救,挽救義大利軍隊,會打亂德國進攻蘇聯的戰略部署和計劃,這是德國最大的戰略錯誤和失敗,為德國進攻蘇聯埋下隱患,災難,失敗的伏筆,敗筆。德國明知打不贏蘇聯,還是硬著頭皮,不顧生死,不顧代價和損失去打,去作戰,去打戰。德國遠離本土作戰,跑千萬裡和蘇聯打仗,勞命傷財,哪有不失敗的道理。蘇聯打痛打怕日軍,日軍死也不配合德軍打蘇聯,這讓德軍孤立,孤軍深入,深陷蘇聯重重包圍和十面埋伏。德軍陷入兩線作戰,西邊打英國,東邊打蘇聯,顧東不顧西,顧頭不顧尾,顧此失彼,疲於奔命,東奔西走,不戰死,也會累死,不累死,也會冷死,餓死。德軍大兵團作戰,後勤不足,嚴重跟不上。蘇聯得到英美大力支援和援助,如虎添翼,越打越多,越打越有勁。屋漏偏逢連夜雨。日本偷襲珍珠港,讓美國找到參戰的理由和藉口,抓住戰機,時機,要給德日沉重一擊,好成世界救世主,好為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積極努力和偉大貢獻。這時,德軍深陷蘇聯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天佑蘇聯,歷史上最寒冷天氣冷死,凍死大量德軍。德軍一敗,日本接著敗。至此,德軍就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戰勇敢也是徒勞無功,徒增加傷亡。就算德軍有天大的本事,也迴天無術,無力,只好眼睜睜地看著等死,被消滅,滅亡,別無他法。一句話,打仗要憑實力和軍事能力,還得有錢。打軍事仗,是打經濟仗,也是打後勤仗。德軍國小人少力量小,怎能打敗蘇軍國大人多力量大。何況,德國好戰必亡,日本好戰必亡。這應證了人民,正義,和平必勝的偉大真理,是十分科學合法,還十分正確。

  • 9 # 青夜星空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決定戰爭勝利的不單單是名將,軍隊,裝備。最重要的還是資源。戰爭後期德戰區不管從人口,資源轉換都比上同盟國,戰敗是唯一的選擇。

  • 10 # 閒雲野鶴XYYH

    二戰德國有名將、有紀律嚴明的軍隊、而且舉國上下對希特勒的統治可以說是達到了盲目的崇拜。

    眾說周知,德國是開創了閃電戰先河的國家。德國的閃電戰術極大的挫敗了其它國家的意志,完全沒有反應的餘地。

    這種依靠現代化軍事裝備而挑起的戰爭,激起了德國人強大的膨脹心理。佔領一個國家只需要區區幾個小時的時間,勝利的喜悅完全可以讓一個國家忽略掉一些細節問題。

    德國對蘇聯的戰爭計劃是多久我記不大清楚了,反正作戰計劃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打到莫斯科,佔領整個蘇聯。開戰後德國依靠先進的軍事力量打的蘇聯節節敗退,離勝利的曙光越來越近。

    在這種勝利的模式下,沒想到蘇聯採取了棄城戰術。留下一座座孤城給德國軍隊,吃的、喝的、用的能拿走的全都拿走,拿不走的全部毀掉。反正一點可利用的資源都不留下,讓你德國即使佔領了也絲毫沒有意義。

    蘇聯地大物博任你德國機動性再強,蘇聯放棄城市選擇游擊戰,你連個人影也找不到。慢慢的冬天來臨,不用我打你這種極寒天氣你也受不了。再加上戰線太長、戰略資源跟不上到了冬天德國士兵還穿單衣作戰。這些困境哪一項都是足以致命的,當時的希特勒求勝心切,完全不考慮前方部隊作戰環境的主觀因素,從而給蘇聯帶來反擊的機會,將德國主力部隊消滅殆盡,沒有了休整的機會,導致德國一敗塗地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希望不要見笑。

  • 11 # 紅雪饅頭

    德國的軍隊確實優秀,但是德國的體量不足以支撐德國人的目標。戰爭進行到最後已經進入消耗階段,德國軍隊都沒有人了。所以戰敗是必然的。

  • 12 # 南極公民

    德國和日本一樣,一流的軍隊,一流的裝備,舉國體制,為何戰敗?1.國土面積太小,沒有縱深。2.工業儲備太少,打爛廠礦,難以恢復。3.人口儲備太少,優秀士兵死亡,接替者都是沒經驗的或者娃娃兵。4.兩線作戰,德國西線和美英法作戰,東線對付龐大的蘇聯。5.綜合講,他們只能打閃電戰,持久戰必敗。國力人力資源不足。最後還要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戰爭的合法性也很重要,已一己之私妄動刀兵,視天下生靈與不顧,必敗無疑!

  • 13 # 烽火雷電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歷史的規律。掠奪者遲早也會變成被掠奪者,強者也會終變成弱者,所謂的實力強或者盛世,也只是某個時期。三國演義開始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誰都莫要逞一時強,謙虛謹慎才是為人之道。

  • 14 # 使用者67724358697

    事實並非如此。

    德國裝備前期好,後期並不好。

    以德軍坦克為例。

    由於明火可以點燃汽油,卻不能點燃柴油。因此柴油相比汽油,具有極高的安全性。

    蘇聯坦克t34很早就更換了柴油發動機。戰場上被擊中油箱後不會起火,成員可以從容逃生;蘇聯人回頭把破了的油箱修修補補,又拉上了戰場。

    而德國直到後期虎式、豹式坦克出現,依然在使用汽油發動機。一旦被擊中油箱,即使不發生爆炸,火焰也會吞噬整個坦克,讓所有成員葬身火海;而且整個坦克也宣告報廢。

    因此德國坦克越打越少,由於無法逃生,有經驗的成員也越打越少。

    而蘇聯坦克越打越多,由於可以逃生,有經驗的成員也越打越多。

  • 15 # 帆視界

    德國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說到根本,就是戰略上的失敗。

    克勞塞維茨說過,戰役上可以失敗很多次,但戰略上不能失敗一次。

    根本原因:

    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德國國土面積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時應對多個強大的敵人。歷史上菲特烈大帝時期普魯士因為四面受敵差點亡國,後來的一戰也是因為未能徹底擊潰東西線的任意一線而失敗。二戰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失誤上。1.未消滅英國而攻打蘇聯。 2.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二戰均勢迅速打破,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方面發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國冬天比任何時候都寒冷。德國大批精銳凍死凍傷。感覺俄羅斯每次面臨亡國的關頭天氣總是向著他們,比如拿破崙侵俄時期。

    2. 俄國人勇於犧牲的精神。儘管我不喜歡俄羅斯,但這真是個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殘酷的民族政策將蘇聯群眾推向了斯大林一邊(其實當時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深淵。

    4. 大西洋戰場和北非戰場牽制了大量德國人力物力資源。

    5.美英的戰略大轟炸。44年後。德國武器產量嚴重不足,這是非常致命的。後來在空戰中,儘管德國空軍非常優秀,但面對美國的閃電戰機仍然無所適從。自己的噴氣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國當時只有約7000萬人口。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

    7. 盟友的無能。特別是義大利,要不是義大利不斷拖累德國,說不定德國還能堅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個德國兵的說法“一觸即潰”。

    8.指揮失誤。在郭克爾克撤退和庫爾斯克戰役(本來是勝的,卻要主動撤退)表現得特別明顯。

    9. 武器生產思路錯誤。德國偏愛威力大質量高且很貴的武器。雖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創造性。如導彈,虎王,噴氣式戰機。但新研製的東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無法在戰場上立即顯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懾作用。(很多美國人看到德國在牆上畫的虎王,掉頭就跑)。說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魯莽。聽說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曾大發雷霆,把身邊的人都嚇壞了。美國參戰,其效果是無法想象的。二戰後期,美國的閃電戰機就消滅5000架德國飛機。

  • 16 # 楓林瀟瀟1968

    主要是希特勒在敦刻爾克徹底打敗英法聯軍後野心極度膨脹,過分迷信自己閃擊戰的威力。於是在1941年6月22日還沒有全面徹底的掌握蘇聯的綜合國力的情況下就狂妄地對蘇發動戰爭。希特勒於是犯了這個戰略大錯,又在莫斯科戰役中犯了輕視蘇聯惡劣寒冬的錯,導致德軍穿著單薄的夏季軍服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中大量的非戰鬥減員,更導致德軍所有的技術裝備在嚴冬之下技術變形而不能正常發揮,最後被蘇軍乘機打了一個大反擊,損失了近五十萬有豐富二戰經驗的有生力量和大量的技術裝備,打破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鼓舞了蘇聯軍民跟納粹戰鬥到底的決心。1942年底又在遙遠的斯大林格勒犯下血拼了200天消耗戰和巷戰的錯,包括保盧斯第六集團軍在內近200萬德軍精銳被拼光,又一次極大的消耗整個德軍的綜合實力,英雄的斯大林格勒也成二戰的戰略轉折點,1943年夏季希特勒又在庫爾斯克戰役情報提前幾個月洩露,蘇聯有針對性地動用了130萬軍隊並構築大量的反坦克工事的情況下犯了大錯,導致90萬德軍裝甲精銳在這場突出部戰役之中折戟沉沙,據說希特勒從此不再有每天必聽交響樂緩解精神壓力的習慣了。德軍裝甲集團閃擊戰在蘇聯落後的基礎設施(泥濘不堪的道路),惡劣的氣候條件(鬼天氣),強大的戰略縱深(遼闊的幅員)面前變得相形見絀。加上蘇聯有朱可夫崔可夫這種天才般的戰神,讓納粹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之後一敗再敗,更雪上加霜的是在1944年6月6日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從此德國不得不面臨東西兩線作戰,讓德軍兵力和裝備調配更加捉襟見肘,1943年開始盟軍對德國境內所有的工業區,城市實行無差別轟炸,導致德軍的裝備生產徹底停滯,壓垮駱駝的一根根稻草讓自詡種族優越的日耳曼人徹底崩潰,多行不義必自斃,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最終在1945年4月30日(元首絕望的自殺了)轟然坍塌了。

    戰後總結:1.希特勒自《鐮刀閃擊》戰役打敗法國之後,後面的戰略決策基本都是草率的錯誤的狂妄自大的。比如:1940年的對英作戰的海獅計劃因戈林指揮的空軍作戰失誤而半途而廢,又在義大利這個豬隊友的拖累以下陷進了北非戰爭,又因為義大利在希臘失敗於1941年5月出兵相救,導致進攻蘇聯的日期整整推遲了一個月,以至德軍沒有趕在1941年的嚴寒到來之前攻下莫斯科,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2.老希交友不慎。先是結交一個志大才疏的墨索里尼,其義大利軍隊是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攪屎棍子。又結交一個盟國有難見死不救的小日本,希特勒幾次催促日本關東軍從東亞出兵進攻西伯利亞對蘇實施東西兩線夾擊,可日本的高層出於諾門罕失敗的陰影以及東條愚蠢的戰略思維(石原莞爾平生最瞧不起這個陸軍大學的校友)一直按兵不動,還愚蠢地南下招惹強大的美國,導致二戰的全面爆發,並形成了強大的反法西斯聯盟,逼得德國礙於軸心國的協議咬牙對美宣戰,將自己拖進更深的戰爭泥塘。

    3.對蘇戰爭從戰略戰役和思想上都準備不足。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參謀本部對蘇戰前評估太膚淺,沒有充分地估計到整個蘇聯綜合國力,蘇聯全國總動員的軟實力的可怕,蘇聯糟糕的公路和糟糕的設施,遼闊的疆域,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嚴重地遲滯了閃擊戰的快,讓蘇軍以空間換時間從容地阻滯德軍的閃擊。

    4.失天時,輕視蘇聯惡劣的天氣,讓身著單衣的德軍將領在莫斯科零下40度的嚴寒中哀嘆:上帝加入了蘇聯國籍。丟地利,讓近200萬的重兵集團在遠離德國本土軍需給養的情況下打了一場(200天)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拼光了德軍的精銳之師。失人和。軸心國只是一個鬆散的協議聯盟,關鍵時沒鳥用,日軍侵華時,德國為了中國的鋅礦和鎢礦偷偷向國民政府提供大量的武器裝備,並裝備了好幾個德械師,在日本多次抗議之下才斷供。義大利更絕,從二戰開始就不斷的拖希特勒的後腿,要不是義大利非洲軍團的無能,讓隆美爾這種天才級的戰術大師參加對蘇首戰的話,絕對能讓所有蘇軍將領暈頭轉向肝膽俱裂。

    可惜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必須尊重歷史,正視歷史,銘記過去,加強國防,提高警惕,防備美國這個戰爭販子的狼子野心。

  • 17 # 歷史神秘人

    二戰中德國納粹橫掃歐洲夢想橫掃全世界,卻沒想到碰上了兩線作戰,碰上了兩個極強的對手蘇聯和美國,蘇聯用人海洪流消耗了德國的有生力量,美國用充足的後勤和裝備壓垮德國,蘇聯和美國兩邊夾擊德國,把德國拖入到過度消耗的持久戰中,最後德國實在沒有多餘的力量消耗了,也就完蛋了,最終還是實力決定了勝負。

    德國的失敗歸根到底是總體實力比不上同盟國,雖說德國有很多名將,可別人也有名將啊,只要大家智商差不多,最後就要靠誰實力更強,誰就勝利了,而在戰爭的裝備和後勤供應上,顯然德國比同盟國的蘇聯和美國就差許多了,所以失敗了。德國橫掃歐洲的鋼鐵洪流確實厲害啊,可是這麼多坦克是需要狂燒石油啊,沒有石油坦克就是廢銅爛鐵沒用的廢物!當時德國橫掃歐洲,威名赫赫,可是風光的背後,卻是石油儲備快用完了,希特勒為什麼進攻蘇聯,就是想得到高加索地區的石油產區和烏克蘭的糧食生產基地,畢竟戰爭太消耗物資了。在進攻蘇聯的初期很順利,蘇聯沒有適應閃電戰,和蘇聯的五年重工業計劃還沒有完成,所以德國才那麼順利。而這時由於德國儲備的物資過度消耗,導致戰略上就犯了一個錯誤。希特勒既想要攻下莫斯科,也想要烏克蘭的糧食和物資基地,兩者只能選一樣,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希特勒選擇先吃下烏克蘭,有了充足物資保證拿下莫斯科就不成問題了!

    可現實是等希特勒拿下烏克蘭,時間已經來到了冬季,而且給了蘇聯喘息之機,利用時間去調兵遣將,等德國去打莫斯科時,一切都晚了,蘇聯冬季到來,寒冷的氣候壓垮了德國士兵的勇氣,蘇聯打了回來,最要命的是美國參戰了,還源源不斷的資助蘇聯,蘇聯得到了美國的裝備和物資供應,動員上千萬國民參戰,德國自己計程車兵數量也就幾百萬而已,蘇聯上千萬人員,我用數量就可以消耗你大量的精銳力量!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美國的產能比德國強太多了,美國在西邊攻打德國,坦克,飛機,槍炮,士兵吃的罐頭等等戰爭物資一樣不缺還有富餘,德國是用了一樣少一樣,美國將軍只要不犯什麼致命錯誤,用強大的後勤怎麼都推死德國啦,你飛機坦克炮彈沒有我這麼多,你人也沒有蘇聯多,你怎麼打的贏的,打仗靠的是後勤和人的智慧,你德國有名將,別人也有,可你德國的後勤遠比不上同盟國啊,這二戰已經註定了結果了!

    有人說德國正是犯了很多戰略上的錯誤才輸的,這原因就是你的後勤戰爭物資供應不上,所以影響你的判斷,實力就這麼多,難免會有錯誤,有什麼實力就有什麼戰略,明明實力不夠,卻戰略提的很高,肯定會犯錯誤!德國輸的真不冤,碰上個不缺人口的蘇聯和富的流油武器隨便花的超級土豪美國,關鍵這兩國還是德國的敵人,不失敗才怪啊,德國能扛了這麼久已經很不錯了,德國的失敗告訴我們,戰爭要不犯錯誤,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制定合適的戰略,有什麼本事就做到什麼事,好高騖遠最後導致的就是眼高手低,結果就是一事無成!

  • 18 # 陶式防務評論

    主要兩個原因,首先德軍裝備其實並不好,所謂“德軍擁有先進武器”是一個錯覺。

    德國在二戰期間的先進武器,其實多數都是在中後期才出現的,這時候往往已經過了戰爭的轉折點。比如虎式坦克、噴氣式戰鬥機、高速潛水艇、制導武器、夜視武器、突擊步槍等等,很多都是納粹德國快滅亡時才開始上戰場。

    坦克就是最典型的,1942年以前德軍坦克可謂是非常差的。1941年入侵蘇聯時,德國勉強算的上先進的3號、4號坦克不過1500多輛,和T-34、KV-1數量差不多,多數坦克還是老式的2號和38t輕型坦克。而且,3號坦克只有短管50炮,4號只有短管75炮,根本威脅不到蘇聯新式的T-34坦克。

    即使是入侵波蘭、入侵法國期間,德國坦克也算不上領先。1號、2號和38t這些輕型坦克,一直是閃電戰的主力,3號和4號坦克數量都不多。

    另外就是第二個原因,德國軍工產量在1943年前是一塌糊塗。德國在1942年的坦克和戰鬥機的產量,不僅少於蘇聯和美國,甚至還不如英國。原因就是希特勒盲目自大,遲遲不肯對德國進行全民動員,嚴重製約了武器的生產規模。

    直到1943年,德國的坦克、自行火炮和戰鬥機數量才勉強提升上去,但時間已經晚了。再加上盟軍的大轟炸,德國的武器生產更是無法搶到優勢。

    事實上,德軍在1942年以前的戰爭勝利,基本都是靠先進的戰術和突然的襲擊,以及敵方軍事思想上的保守。德軍這時候的既沒有足夠先進的裝備,也沒有足夠的武器數量,冒險和賭博成分很大。(陶慕劍)

  • 19 # 島主說事

    二戰德國有名將、有高素質軍隊、有好裝備但卻敗了,德國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對這個問題要客觀地評價,就二戰德軍的作戰要素構成來講,其軍官指揮能力和單兵素質確實值得稱道,但其武器裝備並不足以與英美蘇同盟國力量抗衡,其戰敗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二戰德國名將輩出,單兵素質佔有一定優勢。

    從二戰歷史看出,無論是蘇軍的朱可夫還是德軍的曼施坦因,他們都經歷過一戰的洗禮,從作戰經驗和指揮水平來講都是當時頂尖人物。無獨有偶,在同期戰場脫穎而出的,還有德軍一大批高階將領,諸如古德里安、隆美爾、龍德施奈特、博克等。

    人們之所以對二戰德軍失敗感到惋惜,很大程度都是從同情和置身事外的茶餘飯後閒談,主觀上認為憑德軍有那麼多能征善戰的指揮將領,又有那麼多訓練精良的高素質單兵,就一定應該打贏二戰。實際上,二戰德軍的指揮確實無懈可擊,即使那些在戰鬥中打敗的德軍將領,個個都是有勇有謀的打仗人才,這與德國當時的戰爭背景和歐洲戰局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一戰後英法強加給德國戰敗國的條款中,還包括了高額戰爭賠款和只允許保留十萬陸軍的限額,對德軍來說,這既是屈辱也是自我加壓。所以,在隨後的不到二十年時間內,即使希特勒沒有上臺,這些十萬德軍中,大部分保留了德軍的精英和有實戰經驗的優秀軍官,這為德軍發動二戰留下了一筆寶貴的人才財富。

    另一方面,德國雖然在一戰打敗,但在德國民眾和基層軍官心裡,卻對《凡爾賽條約》的苛刻條件持有非常大的意見,同時更對重振德國抱有莫大的期望。希特勒正是利用了這部分人的心理,在英法綏靖政策慫恿下,一步步走向擴張道路的。

    所以,從這個層面講,二戰德軍的確有一批指揮有方的將領,他們帶來的是德軍的重新崛起和閃擊戰理論的創新和發展,從純軍事角度來講,二戰德軍確實是一支會打仗能打仗的軍隊,因為他的基礎牢靠。

    其次,二戰德國武器裝備看似厲害,實則以點帶面後繼乏力。

    人們只知道二戰德軍的閃擊戰厲害,卻不知道閃擊戰是需要強大的國防潛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支撐。在影視作品裡,德軍的軍服好看,他們的裝甲坦克更是跑得快也打得準。可是,如果仔細分析下德軍裝甲坦克在戰爭期間的表現就會發現,閃擊戰所向披靡也只是曇花一現,到莫斯科戰役時,其影響力就在逐漸下降。

    有人肯定對這個說法提出質疑,認為德軍的裝甲部隊在二戰當中就是首屈一指,除了蘇軍的T34有一定威脅外,其它坦克都不是德軍的對手。其實,從德軍的裝甲作戰史就能看出,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任何先進的武器裝備都要受客觀條件和戰場環境制約,德軍的裝甲坦克也不例外。

    在這方面,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一戰時作戰雙方都有投入坦克作戰的先例,當時坦克僅僅作為後勤保障和對重要目標進行重點防禦,是古德里安將裝甲坦克獨立作戰概念提到戰爭級別,其閃擊戰理論也是基於各國對裝甲坦克的運用集合而來,當德國大量使用坦克對周邊鄰國展開閃擊戰時,英美蘇同盟國同樣也組建了自己的裝甲部隊,不同的是,德軍對裝甲坦克的使用更成熟和更大膽、超前一些罷了。

    但古德里安建立的閃擊戰理論,在當時是不是就無懈可擊了呢?起碼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古德里安自己都是在把閃擊波蘭和佔領法國作為試驗之戰,即使希特勒要發動蘇德戰爭找他商量時,古德里安仍然心裡沒底,因為人類作戰史上還沒有哪支部隊一次性就投入3200輛坦克同時進攻的先例。

    正因為德軍的閃擊戰在二戰中邊打邊總結,也是邊總結邊提高的過程。所以,巴巴羅薩計劃展開時,德國的裝甲坦克數量並不夠,是用繳獲的英法坦克湊數。而在蘇德戰爭打響後,裝甲坦克不足的矛盾逐漸顯露出來,到莫斯科戰役時,東線坦克就損失過半,而到1943年初時,東線僅剩495輛坦克可投入作戰。

    所以,從這個層面講,德軍初期的閃擊戰勝利並不在裝甲坦克有優勢上面,而在於閃擊戰快速進攻和突然襲擊上面,這是戰術問題而不是裝備問題。也正如此,在莫斯科戰役以後,蘇軍迅速組建了多支坦克集團軍,用持久戰和消耗戰拖垮了德軍的閃擊戰。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德軍面臨兩線作戰和裝甲坦克東挪西移的困境,造成戰鬥力持續下降。

    第三,既然德軍有高素質的軍隊和指揮隊伍,為什麼還能打敗呢?

    拿蘇德戰爭來講,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是用三個集團軍群同時進攻,而這三個戰鬥群又是同時使用4支裝甲叢集作為進攻主力,客觀上講,閃擊戰過多強調了裝甲坦克的快速機動能力,卻忽視了德軍補給困難和戰線太長給運輸帶來的重大影響。

    因此,人們會發現,即使德軍在某場戰役打敗了,一些人也會拿一些客觀原因來搪塞,如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是因為希特勒暫停了一個月進攻去圍攻基輔造成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是因為希特勒錯誤將第4裝甲集團軍派到高加索造成的。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上面兩個原因都是戰略戰術調整的問題,而在戰場上裝甲坦克缺油少糧的現象頻繁出現,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一方面,德軍的閃擊戰上馬太匆忙,戰爭潛力跟不上趟。閃擊戰的精髓就是快速機動和突然襲擊,但裝甲坦克跑得快需要鋼鐵和強大的保障補給,德國的戰爭潛力本來就薄弱,從希特勒上臺到發動戰爭就那麼幾年時間,綜合國力再強大也經不起持續地擴張戰爭折騰,這才是前線經常出現裝甲部隊青黃不接的原因。

    另一方面,德軍素質雖高,但持續使用同一戰術並不利於打贏戰爭。人們常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是指打仗要使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可德軍在二戰當中幾乎離了裝甲坦克就打不了仗,說明德軍對閃擊戰的依賴程度太高了。相反的,從莫斯科戰役開始,蘇軍就改變了前期與德軍硬碰硬的打法,採取了多種作戰樣式,用持久戰和消耗戰拖垮了閃擊戰,這不得不說是德軍的一個重大失誤。

    再一方面,德軍的戰敗體現在軍事力量不平衡上。對二戰德國的失敗有人不服氣,拿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其開脫,可輸了就是輸了,沒什麼不服氣的。人家蘇聯付出了2700多萬人的代價,英美盟國為了打敗德軍也是做了許多努力和犧牲,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力量都彙集在歐洲戰場,德國憑什麼能打贏?所以,就憑美國的遠端打擊武器,蘇軍的T34和喀秋莎火箭炮,英國的情報和雷達預警系統,德國就無法抗衡。

    透過上面分析看出,二戰德國雖然有一批指揮有方的名將,也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卻缺乏支撐戰爭的綜合國力,裝備再好也是由戰爭潛力決定的。所以,德國的失敗並不是輸在戰場指揮上,而是輸在自身能力不濟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私企上班的人35歲後都去幹嘛了啊,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