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斯坦因

    巷戰不容易打,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重型裝備難以施展

    城市中建築物密集,高樓林立,街道交錯縱橫。坦克和裝甲車等重武器由於自身結構的限制, 無法將炮管抬到足夠的高度,往往不能擊中建築物上部或地面平行方向的敵人,使用效果受到較大制約。而且狹窄的街道還使坦克等大型戰車無法掉頭,從而使其側面 及尾部極易遭受攻擊。

    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企圖用屢試不爽的裝甲閃電戰碾平這座象徵蘇聯最高統帥的城市,結果卻陷入了死亡泥潭。

    2.火力支援兵器使用受限

    此外,現代戰爭,不能再像古代那樣,動則毀城屠城。像民用設施、人文古蹟等非軍事目標和平民百姓都受到國際法的保護。這極大的限制了軍隊的火力使用。對面目標實施攻擊時,火炮和轟炸機的火力支援兵器往往要慎用。不然很容易造成“誤傷”,而受到輿論的攻擊。

    如,1956年,匈牙利爆發的十月事件,匈牙利反蘇武裝與蘇聯軍隊在布達佩斯激戰。蘇聯由於估計政治影響,不敢過於的狂轟濫炸,使得蘇聯軍隊在對付匈牙利反蘇武裝時多費了不少力氣。

    3.難以獲取準確偵察情報

    城市巷戰情報不好獲取。

    一是,由於城市高大建築的阻攔,偵察衛星、偵察飛機和地 面偵察裝備往往難以獲得較好的偵察效果。

    二是,藏匿在建築物內部或者地下管網的敵人更是無法偵察。

    無法快速有效的找到敵人,這增加了巷戰這種軍事行動所具有的難度和風險,以及一線戰鬥人員的心理壓力。“在別人向你射擊前,你根本不知道敵人是誰”,子彈來自何處。”

    4.機動難

    狹隘的街巷、破壞的道路、設定的障礙、埋藏的地雷、倒塌的房屋、出其不意的伏擊、防不勝 防的狙擊等都為地面部隊的機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而機動速度受限,則會導致部隊彼此間支援不夠及時,被敵方有機可乘;也會導致,進攻一方在進攻時,花費更多的精力,延緩城市進攻作戰的速度。

    如,在摩加迪沙街頭,由於狹 窄的街道被路障堵死,美軍支援部隊無法及時趕至增援。

    5.防護難

    城市巷戰沒有一條清晰的戰線,敵我混雜、敵與平民混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膠著狀態。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中,部隊可能遭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敵方火力攻擊,武器裝備和人員被擊受損的情況會大幅增加。(你不知道哪個角落裡正陰著一個狙擊手,準備打黑槍)

    特別是進攻一方,本來就在明處,再加之又不熟悉地形,很容易會被躲在暗處的防守給方陰了。

    如,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攻入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恍若進了迷宮,摸不著北,而車臣武 裝的狙擊手卻可以憑藉熟悉的地 形,藏在暗處像練習射擊一樣,逐 一射殺目標。

    美俄關於巷戰的應對差異

    從2004年的費盧傑戰役來看,美軍的城市巷戰呈現出了三大特點,打擊手段高科技化、打擊方位立體化、打擊目標精確化。

    再看俄羅斯,從第二次車臣戰爭和其主導的敘利亞東古塔戰役來看,俄羅斯的巷戰作戰相對美國來說更加“傳統”一些。主要還是靠著,士兵去與敵人進行短兵相接式的搏殺(人員和裝備損失較大)。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主要原因有兩點。

    1.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軍事科技作為支撐,而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元氣大傷,在科學技術方面已與美國有了不小的差距;

    2.俄羅斯的軍事傳統就是不在乎士兵的生命。沙俄時期,俄國普通士兵被稱為“灰色牲口”,在貴族軍官眼中“灰色牲口”就是消耗品,用他們的話來說“灰色牲口”是死不光的;二戰中,朱可夫、羅科索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等名將眼中士兵依舊是消耗品,他們每次指揮作戰不管勝負,戰死的己方士兵總要比敵人還多。而美國軍隊一向奉行“零傷亡”作戰理論。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2 # 米洛指揮官

    城市戰三個字,我們都很熟悉。城市戰包含了巷戰。巷戰是城市戰最主要的戰鬥形式。城市戰敵我雙方的攻防實力趨於接近,而且作戰資訊不透明,敵人極為遮蔽。城市樓房林立,視野受阻,不便於大部隊展開戰鬥隊形。制高點多,容易形成交叉火力和多方位打擊,所以如何打城市戰一直是美俄這些軍事強國都在研究的主題。我們都知道城市戰的難點其實一點也不少。

    現代城市易守難攻,城市戰對防守方更有利。對攻方則不利。首先城市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小到巷子,大到主幹道,小到公用廁所,大到摩天大樓,上到電視塔臺,下到排汙下水道,都屬於可以進行遮蔽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透過這些大大小小的遮蔽建築,防守方可以預先佈置地雷、炸藥等阻攔進攻方。還可以佔領各種制高點,各個方向的陣位,對進攻方進行突然襲擊或者精確打擊。所以城市戰中,防守方基本上處在戰鬥有利位置,進攻方需要有非常強的作戰能力和合適戰術才能扭轉攻防局面。

    著名的城市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圍困蘇軍,在城市中需要跟蘇軍逐一爭奪街道、樓房等陣地,慘烈無比。二戰後俄軍在格羅茨尼兩次和車臣叛亂分子巷戰,俄軍一個作戰團幾天時間只剩11人活著離開,被車臣叛亂分子在城市中圍困打擊,殘酷無比。最終俄軍指派2000名特種兵分成多個小組在格羅茨尼鏖戰,付出1700人陣亡代價才最終獲勝。可以說城市戰利於防守不利於進攻的特點一直被各國研究。

    城市戰聯絡困難,軍隊士兵不容易協同作戰。城市大量的基站和通訊設施,會對其中的軍隊通訊聯絡產生影響。各種建築組成一個個區域,很多聯絡方式是受阻的。即使是傳統的聯絡形式,都不一定能聯絡得上。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諾大的城市中,可能一牆之外就是敵人。這棟樓的敵我雙方在交火,那棟樓的敵我雙方可能還在吃著麵包補給。大規模叢集行動基本上不能真正展開,更合適幾個人為一組的小組單位來戰鬥。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現代城市的特殊地形,不利於重灌部隊戰鬥,更利於輕裝部隊上陣。這個我們也很好理解。各種建築組成的戰場,相互靠得近,全在目視範圍內,行動很隱蔽。在街道上放汽車雜物就可以輕易阻斷街道,坦克開進來不一定過得橋,戰鬥機直升機在城市上空未必就發現得了敵人,炮兵要打擊未必得到準確的座標。同時重灌部隊的裝甲車輛,比如坦克,射擊仰角太小,而敵方很容易用反坦克武器近距離埋伏打擊我方裝甲力量。1994年的格羅茨尼巷戰,俄軍大量裝甲力量被輕易近距離埋伏打擊,81摩步團120輛裝甲車被擊毀102輛,全團幾乎全軍覆沒。因此城市作戰是基本在近距離內交火的,這是一個難點,非常考驗基層部隊軍官的臨場指揮能力。同時城市戰對武器裝備優勢的抵消,也是美俄等國關注的重點。

    美俄都是世界上很早研究城市戰及其理論的國家,中國近年的“朱日和”演習也有非常大量的城市戰模擬。但要說世界上城市戰經驗最豐富的國家,還是要數美俄。蘇聯則是最早研究建立城市戰理論的國家。

    美國對於城市作戰的應對方法重點是,掌握資訊優勢和精確打擊。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建立有全球最好的資訊情報網路系統,所以美國更傾向於非接觸式的作戰方式,利用空中力量對城市內敵人進行襲擊。這樣的好處是避免了地面戰鬥部隊的損失,避免重蹈1993年黑鷹墜落的覆轍。同時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持續不斷的打擊敵人,但是這樣的花費代價巨大,除非財大氣粗,否則這不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項。同時還可能出現越打敵人越多,進展緩慢的反效果。

    俄軍自全新軍事改革後,已經不再是以前那隻老舊的俄軍。俄軍的城市作戰則更多是人員前線滲透作戰加空地火力打擊。一方面俄軍沒有美軍這般強大的資訊網路系統,所以特種部隊經常在戰場滲透活動。在敘利亞阿勒頗戰役、伊德利卜戰役,都到處可以見到俄羅斯格魯烏和SSO特種部隊的作戰身影。另一方面,俄軍財力有限,不可能像美國使用那麼多的精確武器,強調傳統火力的打擊下可以儘可能減少城市攻堅帶來的傷亡。但是代價則是,前線傷亡略高。好處則是透過近距離接觸可以更多掌握敵我雙方的實際優劣資訊。用俄軍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格拉西莫夫戰術”,即美俄中等各國都在研究的混合戰爭。

    美俄的城市戰應對方法既有很多相同點,也有各自的很大不同。前面我們也大體瞭解了城市戰的難點了。總的來說,美俄應對城市戰,都是建立在能最大化取得成效的設想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體系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哪些傳送簡訊的軟體,才能隱藏自己的手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