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暈者
-
2 # 知憶讀書
魯鎮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可以到咸亨酒店要一碗酒,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上酒錢的四分之一,便可要盤素菜做下酒物了。酒、煮鹽筍、茴香豆,在這裡都不是奢侈品。咸亨酒店是提供包間的,在包間裡,可以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但能享受此待遇的,都是長衫主顧。
在魯鎮,人大概分為兩個階層:短衣幫和長衫。短衣幫站著喝酒,長衫到包間慢慢地坐喝;短衣幫只能吃煮鹽筍茴香豆這樣的素菜,長衫是可以要比煮鹽筍茴香豆貴上十幾倍的葷菜的。我們還可以從小說的字裡行間讀出,短衣幫是窮人,長衫是富人;短衣幫是體力勞動者,長衫是腦力勞動者,即讀書人。從這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魯鎮,讀書人即是富人。從而也印證了前面提到的,孔乙己偷書是一種“劫富濟貧”的行為。
但是在魯鎮,有這樣一個人,我們無法劃分他的階層,他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孔乙己讀過書,寫得一手好字,可惜沒有進學,屬於腦力勞動者,應該穿長衫;但他只能站著喝酒,只能吃茴香豆,是窮人,應當跟短衣幫化到一個階層。
為何本該穿長衫的孔乙己只能站著喝酒?因為他的家境並不殷實,他又沒進學,又不會營生,所以越過越窮,最後只能站著喝酒了。
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為什麼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
按理說,偌大個魯鎮,跟孔乙己同樣境遇的,恐怕不在少數,但為什麼只有孔乙己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相信每一箇中學老師在講到《孔乙己》的時候都會講過,“因為他不肯脫去長衫”。但為什麼他不肯脫去長衫呢?相信也有很多老師講過“因為長衫是身份的象徵”,這樣說無不可,但我以為尚不夠深入。孔乙己的長衫似乎又髒又破,似乎十幾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孔乙己應該失意很多年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令他始終不肯脫去長衫呢?難道十幾年的困窘的現實仍然不能改變他分毫嗎?有個詞叫“矢志不移”,這個世界上,能讓人永不放棄的,只有志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我們知道,孔乙己心中有一個夢想,所有讀書人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不肯脫去長衫,其實是在告誡自己同時也在告訴這個世界,他孔乙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記得我中學的老師還講過,孔乙己不肯脫去長衫是因為不願與短衣幫為伍,這一點我實在不敢苟同,倘若他真的不願意與短衣幫為伍,卻又為何主動教小夥計識字,分茴香豆給短衣幫的孩子?還有人說,孔乙己不脫去長衫是因為不肯幹短衣幫的活計,這我倒是贊同,但以往,對孔乙己這點多是
-
3 # nie達俠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獨特的人物形象,他是站著喝酒卻穿著長衫的唯一者。
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一類人是穿長衫的,到店內慢慢的坐喝;一類是短衣幫打工者在店動外站喝;而孔乙己是另類。
孔乙己穿長衫,僅此一件,“似乎十多年沒有洗也沒有補”,他要擺出一副讀書人的姿態,在眾人面前顯示有知識有文化,可是連一個秀才也沒撈著,窮困潦倒,沒有錢只能在店外站喝。
魯迅用獨特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成功刻畫了孔乙己這個科舉制度下沒有爬上去的下層知識分子可悲可嘆,可憎可惜的形象,揭露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無情鞭韃了封建制度世態炎涼,人心冷漠,腐朽黑暗。因此,孔乙己是閃耀著魯迅偉筆光輝的典型人物形象。
-
4 # 楊老師和他的學生們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塑造的人物,這篇小說出現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孔乙己是經常到咸亨酒店去喝酒的。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穿長衫到店後要幾個小菜一壺酒然後踱到裡間慢慢的坐下來喝酒的人(這種人或者是有錢起碼不窮,或者是有一定地位起碼不是靠出苦力掙錢)。另一種是“短衣幫”靠出苦力賺錢餬口的人,他們是沒有錢的所以只能站在酒店櫃檯旁邊溫一兩碗酒喝了就走的人(當然是沒有菜了)。
而孔乙己不屬於這兩種人。孔乙己自己穿長衫(孔乙己勉強穿一件很久很舊的長衫)就是向別人表明自己是讀過書的人,是與那些“短衣幫”不同的人。但是孔乙己又沒有錢所以只能和“短衣幫”們一樣溫兩碗酒站喝,孔乙己為了與那些站喝的“短衣幫”有區別於是又要一碟茴香豆(當然經濟條件允許時),於是在咸亨酒店就有了這麼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
5 # 千川匯海
淺說孔乙已
長衫雖髒顯文酸
座喝閒酒身無錢
空讀泛文究可哀
自古英才靠實幹
-
6 # 一憶一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的創作背景。
《孔乙己》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那麼這篇文章的創作時期應該是新文化運動正進行的時候創作的,在文章中,魯迅塑造了一個迂腐、清高、麻木、潦倒的舊式知識分子形象——孔乙己,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考中,在內心深處,他放不下讀書人自命清高的架子,鄙視勞動,因為沒有正常收入,所以,日子越過越窮。孔乙己生活在新舊社會的過渡時期,其性格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樸實,另一方面他迂腐頑固,在舊社會,穿長衫的要麼是有錢人,要麼就是秀才(也就是所謂的讀書人),古人有個思想叫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長衫也可以說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吧!也正是這件長衫成為他迂腐和死要面子的最強證據。
那麼孔乙己為什麼要站著喝酒呢!一般穿長衫的都是有錢人,出手一般都大方,喝酒一般都在那坐著喝,有時候點個下酒的小菜,茴香豆什麼的,豈不快哉,吃著品著酒。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長衫還有短衫。短衫一般情況下,都站在店外喝酒。不要問什麼原因,社會地位低。而孔乙己放不下自己的地位,但是有沒錢。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仍舊穿著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站著喝酒。努力的把自己與那些短衫的人區分開來。由於沒有收入,經常還會欠賬。正是因為這情況,才有了: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不可謂不悲劇。
-
7 # 洪祺1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寫的的一部短篇小說,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創作的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成功塑造了孔乙己這一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的雙重毒害下,精神上自命清高,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好喝懶做,窮困潦倒,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小說中的孔乙己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出場,又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死去,其悲慘遭遇讓人感到窒息,悲冷心涼。作者正是透過這一形象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也是魯迅反封建思想的體現。
孔乙己的悲慘遭遇就在魯鎮的咸亨酒店裡上演。咸亨酒店這個狹小的人物活動環境其實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因為來這個酒店的人其實是有等級區分的。短衣幫是一個階層,是窮人,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他們來咸亨酒店,是“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長衫顧客是另一個階層,是富人,處於社會的上層,有身份也有地位,他們可以“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那麼,孔乙己身穿長衫,可以“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嗎?不可以。他可以像短衣幫一樣嗎?不可以。他是比較特殊的一個階層,是與前兩者都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因此成了“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恰恰反映出他在這個世界是毫無地位可言的。
在作者的筆下,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既不屬於長衫主顧,也不屬於短衣幫。因為在孔乙己的心裡,自己雖然窮困潦倒,卻是有知識的人,雖然不能與長衫主顧為伍,卻也不能也不屑於與短衣幫為伍,自己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然而事實不是他想的那樣,也不是人們認可的那樣。長衫客拿他肆意欺壓,短衣幫拿他任性取樂;長衫客是冷的,掌櫃的是冷的,短衣幫也是冷的;穿長衫的打斷了他的腿,穿短衣的蠶食了他的心,掌櫃的在他喪失生存能力之後只記得那幾個錢。在那個冷酷的社會里,他哪有生存的權力!他只有在冷漠裡慢慢死去!
“穿長衫”是他不想失去一生追求的地位、身份,“站著喝酒”是他不想失去自己作為讀書人僅有的尊嚴,而這一切他都無法擁有!
-
8 # 蘇打餅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封建舊社會,思想頑固落魄讀書人的經典代表人物。表達了對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批判,流露了對勞苦大眾麻木不仁精神面貌的痛苦情感,站著喝酒的孔乙己突顯了與百姓格格不入。
孔乙己是受封建舊社會思想影響最深刻的一類人。他們有著相似的著裝,以長服為代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舊社會的統治階級被打倒了,可是封建舊社會的思想枷鎖卻依舊套舊讀書人的頭上。
破舊的長衫是落魄士紳階級的外衣,處境艱難。長衫是士紳階級的身份代表,士紳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固化階級統治的根鬚,也是勾連封建官僚和地主階級的鏈條,是舊社會勞苦大眾命運改變的標誌。破舊的長衫即是對舊封建統治社會推翻的代指,又是對孔乙己落魄形象的刻畫。
咸亨酒館是舊社會的代指,穿短衫的是勞苦大眾,穿破舊長衫的孔乙己,兩者處在同一時空。破舊的長衫,意味著社會的地位陡降,士紳階級受到致命的打擊。酒館裡卻依然有階級統治存在,依舊是有包間開放,客戶不缺,生意不錯。
兩者命運相連,孔乙己卻站著喝酒,意味著封建官僚思想的枷鎖依舊存在,身分社會地位相等,但是知識分子還沒有覺悟,看不清現實。
孔乙己站著喝酒也就強烈的諷刺了舊社會的知識分子,思想頑固不化,也為後面寫孔乙己被打殘了雙腿埋下了伏筆,暗示了不能與時俱進的人,終將被淘汰。
-
9 # 九都影音
民國時期,穿長衫其實是文人墨客的形象和裝扮,他們三五相聚,觥籌交錯,飲酒品茶,吟詩作賦,風雅彈唱。這是自古以來文人的共同嗜好。你可否瞭解書聖王羲之之《蘭亭序》嗎,這篇創世之作不就是一群文人相聚,斗酒鬥舞墨之餘的興致之作嗎?
然而孔乙己則是站著喝酒,說明他沒有座位,也就是那個時空和空間裡沒有了他的位置,因為他是個落魄的文人,別人不會接納他。所以別人是坐著飲,坐著唱,坐著樂,他只能站著喝。他又不願意脫去長衫,則揭示他的迂腐,放不下文人的面子,還想透過這套長衫贏得一點別人的尊重和體面。
-
10 # 由他笑
穿 長衫,有別於短衣幫,顯示讀書人身份,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社會,長衫雖破,是個標籤,精神上高人一等。
-
11 # 小羊說劇影
體現了孔乙己的經濟地位低下,但思想的意識很高,不屑與短衣幫為伍而兜裡錢少,只得穿長衫同他們劃清界限,體現了他自命清高又虛榮的特點。這句話表明了孔乙己生活窮苦,社會地位低下,但思想意識陳舊,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
按作者的話來說,孔乙己意在表明一般社會對苦人的涼薄。但似乎同在小說中的魯鎮酒店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孔乙己本人固然是可悲的,魯迅對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當然除了封建文化與科舉制度對孔乙己肉體和精神的毒害之外,造成孔乙己悲劇的根本原因還是他自己。 從孔乙己身上,還折射著更多病態的現象,諸如“短衣幫”的冷漠,“長衫幫”的欺壓,整個社會都在冷眼旁觀。
-
12 # 水刃木聊文史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著長衫的唯一的人
以上是魯迅先生對其進行的肖像描寫。此時的孔乙己經濟狀況不好,社會地位自然也就不高,但他又虛榮心爆棚,說明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也是孔乙己一生的寫照,他身材高大,眾人矚目,他原是讀過書的人,後來卻連個秀才都撈不到,因此才窮困潦倒,最後甚至偷東西被人打斷腿。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雖然新思想不斷湧入,但是封建殘餘思想在中國廣大公民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孔乙己不願意順勢而為、做出改變,依然想靠著自己是讀書人的身份而獲得尊重,因此才做出了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來。
服飾與地位的關係說道孔乙己的長衫歷來飽受詬病,是他死要面子的最有力證據。說起其打扮,就不得不先講講中國漫長的服飾歷史和其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古代從事體力勞動的階層穿短衫,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現代漢語還有“衣裳”一詞,不過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下身改穿褲子了。有錢有地位不從事體力勞動的讀書人,一般穿長衫,也就是上下連在一起的袍服。這種袍服從漢代起就被用於官員上朝用的朝服。可見中國服飾史裡已經將長衫和人的社會地位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短衣幫社會地位低,喝酒的時候只能站在店外。而穿長衫的人生活闊綽,能夠踱進店裡要酒要菜坐下慢慢喝。人們的思維是這個樣子的——孔乙己已經混的這麼慘了,就不要在穿長衫了。換個角度想,穿也行,之少你也得花錢做到屋子裡坐著喝酒。你要是隻能站著喝酒,長衫穿的又破又舊,就該換成短衣。看吧,我們已經把衣服與身份畫上了等號,我們對於服飾穿著根深蒂固的思想正如孔乙己那件破舊的長衫一般。
讀書人獲得功名後可以“一飛沖天”
說起當時普羅大眾對讀書人功名的看法,就不得不談一下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諷刺小說《范進中舉》。我們先來看一段原文中范進中舉後表現。
正要擁著他說話,范進三兩步走進屋裡來,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高中廣東鄉試第七民亞元。京報連登黃甲。”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王后一跤跌倒,牙關緊咬,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裡,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從上面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和廣大民眾的桎梏,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後喜極而瘋,他的岳丈在他中舉前後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判若兩人。范進中舉後鄰居開始對他前呼後擁,趨炎附勢的鄉紳也開始贈送房屋,展現了一副好官名利祿,世態且炎涼的可恥社會。孔乙己雖然窮困潦倒但是依然還保留著自己的長衫打扮,說明他還對自己日後能獲得功名抱有幻想。
[結語]
在探討孔乙己行為舉止時,我們可以深挖其根源,這跟其特定歷史時期社會文化氛圍有關係。但是話又說來,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應該以貌取人,更不應該以服裝穿著來判定一個人物。穿什麼,站著還是坐著都是一個人的自由,也並不能代表什麼。
-
13 # 王育發書法
站著喝酒說明他生活貧困,地位與“短衣幫沒什麼不同”,穿長衫說明他死要面子。唯一寫出了孔乙己身份和地位的特殊。穿長衫的人,要麼是地主階層,要麼是讀書人,在當時都屬於社會地位高大上的有錢人。
孔乙己的虛榮心極強,心高氣傲,不願正視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己明明是窮苦人,卻非常好面子,不願脫下象徵文化人的長衫,即使長衫已經破爛不堪,他還是把它穿在身上,不願跟穿短衫的窮苦人為伍,融進他們的生活。
在孔乙己骨子裡,有一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優越感和滿足感,他看不起那些下苦人,老是把自己看成是文化人,如果讓他跟那些下里巴人套近乎,豈不是有辱他的斯文?
孔乙己常常“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極力把自己裝成有錢人的樣子,無奈的是,他實在太窮了,連一碗四文錢的酒在大多數情況下他也買不起,只能賒賬。偶爾,他還會賒一碟茴香豆,吃著茴香豆喝著小酒,過一把“有錢人”的癮。
孔乙己雖然活著,實際上他的精神和靈魂早已死去了。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他這類人沒有存活的餘地。事實上,孔乙己後來很長時間沒有出現,暗示他被“吃人的社會”吃掉了。這是他們這個群體的最終歸宿。
如果認為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了孔乙己的窮困潦倒,顯然是不全面的。
孔乙己的性格是造成他悲慘命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孔乙己身上既有勞動人命的樸實善良,又有舊式知識分子的頑固、清高、迂腐,不懂得變通的一面,這樣的性格,已經無法適應當時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他註定要被淘汰。
-
14 # 觀象齋主人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筆下一個著名的人物。總體上迂腐、清高、善良、懦弱、無能的一個封建落魄文人形象。魯迅先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
孔乙己是穿著長衫站著喝酒這個細節鮮明的刻畫了人物形象。
咸亨酒店的酒客,有兩個不同的等級:以下層勞動人民為主的“短衣幫”和以上層地主階級、有錢人和讀書人為主的“長衫客”。
“短衣幫”們因為生活貧困、社會地位低下,在酒店裡只能站著吃喝,“長衫客”們卻可以走進酒店的專屬包間坐著,慢慢享受酒肉佳餚。
孔乙己初次出現在酒店裡,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他是站著喝酒卻穿著長衫的惟一的人。既是穿長衫的,就應慢慢走進屋裡,愉快地坐著吃喝。但是孔乙己卻不能,他只能跟短衣幫一樣,在櫃檯外站著喝酒,不倫不類。
他讀過書,但是沒有考上秀才,不能依靠認識的字、讀過的書來生活,那就必須用勞動來謀生。但是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就在於它不但使人與勞動脫離,而且還教育人輕視勞動階層,灌輸唯有讀書是最高尚的思想。
不勞動,不能生活,自然越過越窮,可是孔乙己還是死要面子,覺得讀書人無論如何都應該比普遍人高一等,處處要顯示出自己的身份,賣弄學問。站著喝酒這個細節顯示他不是地主階級,不是有錢人,理應把那件又髒又破的長衫脫下來,融入短衣幫的人群裡。可是孔乙己又不願承認自己的窮困潦倒,相反還覺得自己比他們都要清高,處處擺讀書人的架子。
他既不屬於貧窮人士也不屬於上層地主階級,與這兩個社會主流階層都存在著距離。生活貧窮的孔乙己和當時社會的下層人民沒有什麼兩樣,但他時刻穿著在他看來是身份象徵的“長衫”。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內心輕視廣大勞苦眾生,同時又渴望融入在他看來高大上的上層地主階級和讀書人、有錢人的世界,這種意識使他處在一種尷尬的社會地位當中,不但不被這兩個階層認可,反而成為他們譏諷的笑柄。
孔乙己窮苦、懶散,身上的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年多沒有補,也沒有洗”;反覆被人欺負、毆打,臉上經常掛著新痕舊傷,偏偏他又自恃清高,滿口“之乎者也”,“孔乙己”稱號由此而來。
魯迅透過對孔乙己的社會地位、肖像、穿衣、話語及稱號的刻畫,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社會地位與思想意識的矛盾所在。孔乙己熱衷功名利祿,思想上羨慕上層階級,輕視勞動人民,時刻不願脫下標誌自己讀書人身份的長衫。
-
15 # 阿海東
我們還應該多讀一些經典大師的作品,也就是說,當然光吃快餐這些“零吃”不行,要重視“主食”,人才能茁壯成長。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編入《吶喊》,主人公是魯迅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寫的是封建社會沒落知識分子孔乙因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淪落到了與廣大勞動群眾同等悲慘地位的下層知識分子。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的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把他打造出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的“百無一用”的書生,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在《孔乙己》文章中,魯迅塑造了一個迂腐、清高、麻木、潦倒的舊式知識分子形象——孔乙己,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連一個秀才也沒有考中,同時對國民的麻木及對苦難者的漠視都進行了譴責,同時對孔乙己的內心不覺醒進行嘲諷,讀書不行還學會其它的生活技能,最後也不會淪落到最悲慘的命運;文章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我們常常說環境影響人生,那麼孔乙己所處的封建時代科舉制度盛行,成為了生活在底層文人唯一能夠巔峰的道路。就如同吳敬梓《儒林外史》筆下的范進一樣。魯迅寫這篇文章主要魯迅是藉著孔乙己這個人物對封建科舉制度進行深刻的剖析與徹底的否定,引進西方的科學教育,讓讀書人有出路,並有光明的前景。
魯迅用獨特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很成功刻畫了孔乙己這個科舉制度下沒有爬上去的下層知識分子可悲的境況和可憎可惜的形象,揭露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無情鞭韃了封建制度下世態炎涼:人心的冷漠,腐朽社會的黑暗。
魯迅在描寫孔乙己時,用了一句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句話,每一個詞都恰到好處,沒有一個廢字。
“站著喝酒”,說明孔乙己賺錢能力不行,除了讀書和寫一手好字外就一無所長了。他是個沒錢的下層讀書人,窮得靠替人抄書度日,因好酒經常到咸亨酒店賒酒喝,偶然掙點小錢還是要來一杯酒喝,不能象有錢人那樣要酒要菜。所以,他如同打工短衣幫一樣只好站著喝酒,只能花點小錢,買一點酒,高興時買一碟茴香豆下酒。孔乙己沒有能力買下葷菜,自然也沒有辦法慢慢踱到隔壁坐著慢慢品嚐美酒。同樣是酒,喝的方式不同,味道便會截然不同。坐著喝酒,是品嚐,意在享樂;站著喝酒,是無奈,意在解愁。喝酒方式便意味著一個人的身份,暗示了他的社會地位。
“穿長衫”是孔乙己的堅守,短短三個字,魯迅的目的不在於描寫孔乙己的穿著,而在於點出孔乙己的執著:自己是讀書人,地位比窮下農民高。但他只會讀書,其它本領沒有呀,所以,孔乙己在經濟來源上來說,雖然與短衣幫並無二致,但是他堅守讀書人的身份,自視清高,不願脫下身上的長衫,與下層安窮苦人為伍。因為,那件長衫代表著他的身份,即使這一身份只有他自己是很在意的。
“唯一的人”,說明孔乙己是獨特的存在,也說明孔乙己不被任何群體接納,他是一個“邊緣人”。在咸亨酒店,站著喝酒的人不少,穿長衫的人也不少,但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卻只有孔乙己一人。
孔乙己是自負而又自卑的一類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仕則優。受過正統教育的人讀書人自然不同了,但到了民國,科舉入士的路徑已不復存在。在眾人面前顯示有知識有文化,可是他連一個秀才也沒撈著,一生窮困潦倒,沒有錢只能在店外站喝。但孔乙己的長衫僅此一件,“似乎十多年沒有洗也沒有補”,但他還要擺出一副讀書人的姿態,他穿著長衫卻又會紅著臉和別人爭辯。他會欠酒賬,人品又比別人好,雖然吃了上頓就沒下頓,但有錢就還。
孔乙己又是一個特別孤獨的人!沒有人關注他,連那些短衣幫都在嘲笑他,他只好教孩子們,與孩子搭話,排遣內心的煩燥、苦悶。
孔乙己放在今天,就是沒有學歷的一類人了。
當然,今天沒有學歷倒也不是很要緊,如果你肯吃苦,還是會有一份工作能維持生活,養家餬口肯定是沒問題的。
我們不覺記得還是會記得那句:你可知道回字有幾種寫法嗎?是不是覺得有點像往日或是現在的自己?
讀書十二年,從幼兒園到大學,渾渾噩噩,文不成,武不就,連打遊戲都笨手笨腳,沒別人厲害。想調皮一下卻又沒勇氣,沒有資格早戀,從不曠課,老師說上一句批評的話要臉紅好幾天,不敢遲到早退。想想,這些年活得還真是中規中矩,像個聽話的“好學生”啊!那苦日子熬過來了,上了大學,然後,終於混得一紙文憑。發誓老子一定要混出點人樣來,卻又被現實一點點的打碎了兒時的夢想。算了,隨便找個工作混日子算了。朝九晚五,也好像不錯。上了年紀,娶妻生子,這輩子也就這樣過去了,平淡得像白開水一樣。環顧四周,我們開始憤怒別人混得很好,每天到大酒家吃香喝辣,開始豔慕別人出入都有人前呼後擁,我自己只能騎著破爛的腳踏車上下班。看看自己?嘆自己生不逢時,沒有有錢有勢的老爸,恨老天有眼無珠。
說徹底一點,以前人們想有出路就靠讀書謀取一官半職,科舉就是他們的命,科舉取消了,他們別無所長,於是就沒了出路,他們成為社會遺棄的人,他們只能得過且過,過著讀書人沒有任何收入的貧困生活,為了生活中的自己不怕被嘲笑,為了過去活著的時候曾經有過的尊嚴,他們還是喜歡保持原有的樣子,處處強調他們的高人一等,以此提示人們他們還是社會地位中的主體。
可笑的是早已經沒有人承認他們的地位,然而現代中的他們依然不思進取,依舊活在舊時代的教條框框中,走不出來!保持著他們慣有的生活習性,和社會現實已經脫鉤,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社會的前進也沒法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因而他們成了時代的犧牲品!
“魯迅”這個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科舉制度雖然不在了,但教育制度還是不行,落後不堪,雖孔乙己化身為教授,不再“竊書”,而是“抄書”,職位是騙來的。
在當下,我們有三怕,怕文言文、怕寫作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心有慼慼焉;對於後者,我先前是怕,後來喜歡上魯迅的作品。
雖然我讀魯迅的文章不多,但他所寫的人和事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吶喊華人來個思想覺醒,希望讀書人有一個好的結果,並時時提醒我反思自己的言行。
毛澤東稱魯迅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當之無愧的。進入21世紀的今天,同80年前魯迅所處的時代相比,國民今日的文明、道德、科學技術水平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魯迅在文章中所揭露的國民的麻木和愚昧,在今天的生活中也常耳聞目睹,並不罕見。
但讀書能改變命運。魯迅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反思,為了中國崛起而讀書,為了我們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和未來。
“樹人”需要魯迅。
如果中學生被奧數統治頭腦,只為分數而學,而奮鬥,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毀掉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
-
16 # 十三哥喂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的一個人,據說進過學,但也有人說他連個秀才都沒有撈到,但是從他一筆好字來看,此人還是有些才華的,當年也在讀書上下過苦工,只是被八股文害了,不但沒有求生之技,思想也被腐蝕了。
而能穿長衫,這在過去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因為穿長衫意味著行動不便,而行動不便也就意味著可以不從事體力勞動,於是穿長衫還是做短衣幫,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不過從魯迅的筆鋒來看,只要是太平時節,短衣幫的生活還算是愜意,一天的勞作之後,還可以在回家前先喝上一碗溫熱的黃酒,然後才回家吃飯休息。不用問,家裡有老婆的,一定也已經是把飯做好了的。
但是他們是站在櫃檯前喝的,這其實到有點類似國外的酒吧了,而喝酒的時候,既可以和同是短衣幫的人說說閒話,或者嘲笑一下孔乙己,這就算是有喝的,也有娛樂了。
至於穿長衫的,肯定是三五成群,越好了走到裡間甚至雅間,有酒有菜的喝酒。畢竟,大家身份不一樣嘛。
而孔乙己雖然有讀書人的身份,卻沒有讀書人謀生的本事,但是身價又不能跌,長衫再舊也是長衫,即便是不能有下酒菜,茴香豆起碼還是要有一碟的。
不過雖然孔乙己還儘可能的維繫著自己的身份和讀書人的尊嚴,但是他一來沒錢走到裡間去有酒有菜,就算是有,估計也會被轟出來,畢竟他已經被那個圈子淘汰了。
所以孔乙己只能淪落到短衣幫一樣站著喝酒了,但是一身破舊的長衫,兩碗酒,一碟茴香豆,以及之前排出的九枚大錢,成了他最後的尊嚴。
回覆列表
小說裡前邊有形容詞“唯一的”,那時的鄉農,穿長衫的和穿短檔的屬於二個階層,到酒店喝酒,進店堂坐下來要幾碟菜慢慢喝的都屬於鎮上的上層人,而幹活穿短衣衫褲的拿幾個子兒站在尺櫃旁買一勺酒站著喝,幾大口喝完就走了。孔乙己讀書人,破落了,比干粗活的下人還沒錢,所以他賒酒吃,站著匆匆解一下酒癮,穿件破舊長衫,被作者一下子點明瞭作品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