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幫兄愛唱歌

    年輕人和一群中年人做同事,有什麼感觸?其實我可能要恭喜你,因為你今後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晉升的機會可能更多了,因為大家都40到50歲,唯獨你才25歲左右,總比天天和那些25歲左右的人在一起工作機會更多。

    人都是會老的,可能你每天面對一群中年人,感覺可能有點壓抑,有點難受,甚至沒有共同語言,無法和他們溝通交流,但這都是次要的。畢竟人的經驗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師長就比我們大很多,但是我們從師長的身上學到了知識,學到了融入社會的本領。但在職場中即使你再聰明,如果沒有抱著向老同事家學習,向前輩請教的態度,可能就會多走很多彎路,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注意觀察這些中年人的做法,技巧,虛心向他們學習,可能就會有很多捷徑可走,慢慢的你就會覺得這群中年人就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就是為自己開啟職場大門的鑰匙,就是照亮自己今後發展道路的明燈。

    在職場中,最值錢不是學歷有多高,不是從哪所學校畢業,而是人生的閱歷和經驗,學歷再高,技能再高,但是悟性不高,可能對自己今後發展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你能在這些中年人中有一兩個老師,自己心甘情願做他們的弟子,做他們的益友,那麼你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由於他們年紀越來越大,需要年輕人來當棟樑、當骨幹的時候,這時你可能比和一群20多歲的年輕在一起工作,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更有利的晉升空間,這就是人才的梯隊建設。目前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都比較看重人才的梯隊建設。即在一個團隊中,既有40歲到50歲的中年骨幹,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一個梯隊接著一個梯隊的成長,才能保障本單位事業的後繼有人,保障本單位事業的興旺和發達。

    我當初從大學畢業分配到縣委辦公室工作時,秘書科的正副科長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下面還有打字員、收發員,機要員等,科裡的大事,大文章都是科長親自操刀,平時比較重要的檔案科長也會召集我們討論,提意見,其實我當初也是亹的,也提不出什麼好建議,但是科裡的雜事一般都是我承包了,比如清潔衛生,開啟水、倒菸頭等事情,我都是看在眼裡,用心去做。這樣慢慢的不斷得到了科長的信任,於是科長讓我從寫簡報開始,從資訊快報收集、編輯開始練習,逐步過渡到縣委領導一般性的講話,調研報告等,在科長的指點下,逐步成熟起來,慢慢受到了辦公室領導、縣委領導的重視,第二年科長提升為辦公室副主任,我也水到渠成等接任了副科長的位置。

    現在我管理的部門,其實大家都比我小很多,有30多歲的,也有20多歲的,但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首先是鼓勵和支援他們的工作,欣賞他們的能力和學識,這樣儘管部門人員年齡不同,但大家都能形成工作合力,隨著時間的一天天過去,他們的才幹也逐漸凸顯出來,以前我是既要動手也要動口,現在我在很多事情上只動口而不用動手,只要教給他們方法,講清楚意圖,他們都能按照自己意圖去認真執行,執行的過程就是他們提升的過程。現在我快退休了,離崗了,但是年輕人也成長起來了,他們也有了顯山露水的機會。

    綜上所述,年輕人如果能和中年人很好地搭配,能虛心地聽取中年人的建議,學習他們的經驗,這對年輕人的成長進步是非常有益的。由於今天的中年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和一群中年人共事,也許你會更加事半功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bf和fgo哪個更肝?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