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香雲外飄

    個人觀點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周伯通平生習武只是為了玩兒!然後,

    一,周伯通其實是一直都生活在師兄王重陽的影子裡的。按《射鵰英雄傳》小說的描述,王重陽是終南山全真教的掌門人。然後從表面上看周伯通和王重陽二人之間是師兄弟的關係。但是實際上王重陽之與周伯通是亦師亦父的關係的。當初王重陽去大理國把先天功作為交換傳授給段皇爺的時候,王重陽都要把周伯通帶在身邊寸步不離的。周伯通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對師兄王重陽非常地尊敬和崇拜。因此可以說,其實周伯通是一直生活在王重陽的影子裡的,而且周伯通本人對此也很享受以至於不能自拔……

    二,周伯通對許多事情包括武功,都缺乏一份自信。當初的時候,因為《九陰真經》武功秘籍以及自己打不過黃藥師的緣故,周伯通就被東邪黃藥師囚禁桃花島一十五年的時間了。後來周伯通在百無聊賴之餘周伯通獨創成了空明拳和左右互搏術武功。此時的周伯通明明可以憑藉自身的武功打贏黃藥師,之後光明正大地離開桃花島了。但是一直在各方面都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的周伯通,還是老老實實地在桃花島上呆夠15年時間!

    三,周伯通和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缺乏一份擔當。比如說按相關小說描述的內容來看,王重陽的本意應該是想培養周伯通來擔任全真教的掌門人的。但是周伯通一切都只是為了玩樂和逃避而已。導致王重陽仙逝之後全真教迅速衰落了。再比如說周伯通和劉瑛姑二人都已經有孩子了(可惜的是被裘千仞打死了),可是周伯通躲避劉瑛姑從射鵰時期一直躲到了神鵰時期……

    因此,周伯通武功再厲害也成不了像王重陽一樣的大家。

  • 2 # 宸亮說歷史

    周伯通很厲害,但是好像還沒有達到他師兄王重陽的級別。當年華山論劍,王重陽以一挑四,最後還佔據了上風,實力之強無法比擬。而周伯通沒有參加華山論劍,與四絕的武動也差不多,如果四絕聯手,周伯通使用九陰真經也不一定能贏。

    王重陽不僅自己武功高強,而且還開立門派——全真教。雖然王重陽的徒弟水平不行,但是這一個教卻將王重陽的名氣傳播了出去。周伯通,懂得武動,武動也很強,但是沒有開創學派,也沒有啥徒弟。這就好比,我很厲害,很牛逼,但是就沒是沒有粉絲,也沒法出名一樣。

    除此之外,王重陽性格沉穩,不像周伯通那麼瘋瘋癲癲,這主要由於周伯通性格灑脫,整天嘻嘻哈哈,也就導致人們對此人的行為表示難以接受。在武學上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

    最後,周伯通武動高強,並沒有爭第一,什麼第二,第三他也不爭,既然與世無爭,即使武功高強,又有誰認同呢?這就好比,你說你自己是天才,但是人家讓你比試一下,你說我不想贏,這樣即使你很強,別人也不信,影響力自然也就低了。

  • 3 # 會奔跑的金絲魚

    周伯通武功非常強,但性情貪玩大事不可成,他師哥王重陽武功蓋世,性情溫和,重情重義,愛憎分明,不虧為一代宗師。周伯通貪玩成性,沒有定力,不可能成大事,所以周伯通武功再強也成不了像王重陽那樣的大家。

  • 4 # 酷的讀書世界

    其實金庸武俠小說的武功體系是跟著人物性格走的。什麼樣的人練什麼樣的武功。楊過再怎麼聰明也學不會,學不精降龍十八掌。這也是洪七公能看下郭靖,樂於傳授郭靖武功的原因。周伯通也是這樣,雖然聰明,卻童心未泯,心無旁騖,所以就能左右互搏。

    王重陽雖然在書中沒有直接露面,但華山論劍,王重陽能贏得中神通的稱謂,折服另外四個人,側面論證此人除了武功之外,性格也是豪放,狂熱。這同樣在與林朝英的曖昧關係,以及描述的抗金起義(不符合歷史,歷史上的王重陽沒有幹過這個事),都是能看王重陽的重情重義。所以王重陽因為性格原因決定的高度,是周伯通達不到的。這裡不單單是武功。

    求贊!

  • 5 #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射鵰英雄傳》確實非常好看!

    第一次華山論劍的武林幸事,讓當時的五絕天下皆知。

    第一次華山論劍天下第一的封號讓王重陽囊入懷中,也是實至名歸!

    作為師弟周伯通武功也高,之所以沒有像師兄王重陽那樣成就斐然,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I沒有師兄王重陽遠大的志向。

    其實,在《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是一個特設人物的存在。

    武功雖高,但是沒有什麼建樹,幾乎是自娛自樂而已。

    這樣的心態,跟讀書一樣。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或者是目標,怎麼會有追求呢?

    周伯通就是如此。

    不可否認,周伯通非常的崇拜師兄王重陽,幾乎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或許是他認為,師兄去實現遠大的目標了,自己何苦那麼辛苦去奔波?!

    2缺乏成大事者的擔當。

    既然是人稱老頑童,自然是小孩子心性。

    周伯通如果面對強敵,第一時間就會想溜!

    這一招屢試不爽!

    包括面對瑛姑的情感。

    其實,在《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一直充當一個逃兵的角色,也就是沒有擔當。

    如果想成就大事,沒有擔當能成嗎?

    像王重陽,力創全真教,既是人生的目標,更多的是擔當。

    就是本質的區別!

    總結:由於缺乏這兩點,周伯通人生的格局大打折扣!就是武功再高,又如何?

  • 6 # 大王龍8855

    感謝提問,大家可能都看過射鵰英雄三部曲,包括倚天屠龍記,很少有人知道射鵰英雄傳之前還有一部小說叫(神劍金雕),其中主要描寫的就是王重陽,王重陽之所以能成為天下第一,刻苦的修煉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天賦。周伯通依仗王重陽成名,生性活潑好動,不能專一修煉,在文治武功上所以無法超越王重陽,所以也成不了王重陽那樣的人。

  • 7 # 李加呆

    根據《射鵰英雄傳》觀之,周伯通生性好動不好靜,因此,他感覺悟不出人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的道理,在處事方面有的都是童心童趣,沒有一個大家處事的風格,在武功方面有點象武痴,思想太單純,好象做事情有些偏差,就好似一件事情,別人能理解九成,他只能理解三成,原則概念模糊,似是而非的形象。

    他能發明72路空明拳和互搏之術,說明大腦很聰明,只是單一的武功方面,但是,他的聰明能夠貫徹到跟師兄王重陽,認真學習養生養性,做人的原則方面,可能在武林界的影響不是個小範圍,因此,命運弄人,這一點在他一生中始終沒有體現出來,也是短板,造成終生天大的遺憾。

    在他傳授瑛姑武功時,就產生了不可逾越的界線,象孩子過家家一樣,有了自已的孩子,這一方面說明他的原則性不強,瑛姑在不怎麼樣,也是段皇爺的女人,臥龍床的罪名再所難當,段皇爺賜給他的時候又跑掉了,搞的瑛姑為情所困,師兄王重陽面子難看,段皇爺裡外不是人,大家各自不歡,最後孩子被裘千仞所傷,導致悲劇發生。

    在傳授郭靖《九陰真經》的時候,不知不覺自已也學會了,這說明他對武功有獨到的理解,置使傳教中無形的武裝了自已,學會了《九陰真經》,明明可以打敗黃藥師離開桃花島,他確不用,直到被囚禁15年,說他沒有原則,實際上他還存在一部分,歲數比郭靖大哪麼多,偏又向孩子似的拜成了八兄弟,這說明大原則沒有一點點,小原則還又做到了。

    他沒有一個與社會接軌的思想和大腦,確有一棵童心童趣的思想心裡,智商決定了命運,即使武功再高,打破天擂破地,也是一個無知的小孩思維,永遠沒有太多太大的感想和影響力,王重陽在世的時候,他能學到一知半解的人生和做人的思想原則,可能哪時的周伯通,決定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因此種種原因,他永遠做不到他大師兄王重陽的水平和影響力。

  • 8 # 紅蛋皮

    看了大家的回答,林林總總。好像各有千秋。

    總結就是一個字:錯!

    可能大家比較喜歡看電視劇電影吧。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書裡已經給了答案。具體在哪一章節我忘了。兩師兄弟的區別就在於思想境界的不同。

    《射鵰》有一段文字專門描述這種區別,一個人的見識,思想,會影響一個人的武學成就。在《碧血劍》中也提到過,好像是借華山派兩位老道長論圍棋時提此。《倚天》中,在光明頂上,也寫過張無忌與其他武林人士的武學見識的高低之別。筆者也不願搜尋複製了。有心者可以去讀讀原著。

    金大俠在小說中也提到過武林人士的道德高下。王重陽詐死與歐陽鋒搶經。以及後來歐陽鋒瘋癲後的下場。歐陽克的死。這也是金大俠對做人的含蓄表態。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表達了金大俠的高度。

    張無忌得到《乾坤大挪移》,是恪守禮儀,在陽頂天坐前磕頭磕出來的。虛竹酒色殺戒都破了,可是善良純質的佛道仍然在心中。白道的嶽不群左冷禪,黑道的東方不敗任我行,權欲熾盛,一個好下場也沒有。

    境界與道德,金大俠的書中千姿百態。假如把練武比作是工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武林中人。你的思想,見識,胸懷,格局,道德,每一處都可以影響你的成就。相信有閱歷的朋友已經有切身體會了。

  • 9 # 流光言己

    作為在金書射鵰三部曲中兩部書中都出現的人物之一,周伯通成為很多故事高潮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而他最被為人記住的其實並不主要是他的武功,而正是他的天性如孩童的性格。

    在我認為,周伯通的另一個江湖綽號老頑童,反而更勝於他的本名的知名度。

    而他之所以成不了如他的師兄王重陽一樣,成為被世人敬仰以及江湖門派尊重的一代奇人,也基本上就是他的這個性格代表的他的本人內涵。

    即便周伯通天生聰慧,也改變不他生活如兒戲的經歷認知,這正是成不了一代大家的最基本問題

    周伯通的武學智慧在於在武學之道上幾乎僅次於其師兄,而且對於武學一路的鑽研極為刻苦,堪稱武痴,而不論金庸先生描述的武功一路真假,中國傳統武術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而周伯通顯然是尊重這文化標準的人。

    這其實也是他在《射鵰英雄傳》中被困桃花島十來年也能生存下來的基本要素之一。試想,如果不是一個對於武學一路鑽研極為刻苦的,又對於勝負結果的確定的尊重,以他之能,雖然不一定能勝過黃藥師,但逃出桃花島,並非難事。不過,以書中描述他不逃出桃花島的理由到是更讓人可笑。

    郭靖聽他述說這番恩怨,心頭思潮起伏,問道:“大哥,今後你待怎樣?”周伯通笑道:“我跟他耗下去啊,瞧黃老邪長壽呢還是我多活幾年。剛才我跟你說過黃裳的故事,他壽命長過所有的敵人,那便贏了。 ---《射鵰英雄傳 》第十七回 雙手互博

    這段描寫雖然是凸顯了老頑童天性如孩童般兒戲的性格,但一方面正是說明他從內心裡對於武學勝負的標準的尊重,武學之上贏不了黃藥師,只能用比壽命的方式,雖然兒戲,但絕不卑劣。但可想而知,在大多數的認知上,卻只能成為笑談。

    但實際,在另一個角度上,也說明了他對於武學的最深領悟確是超乎常人。即是任你武功縱橫天下,但人力終究難勝天數壽命這一自然規律。武學之道,並非要求極致。

    周伯通天性純良,情感猶如白紙,雖然當年失足瑛姑,兩人各有其罪。但終歸不如其師兄之決斷性格,而其師兄的愛國情懷也非他所及,這也是阻礙了他成為一代大家的原因。

    王重陽之所以能成一代大家被眾人敬仰,其依靠的可不僅僅是武功一路,書中說王重陽也是一位心繫天下民族之事的熱血之人,也曾專心起義抗金大事 ,而這件事情就不是一般江湖武林之人做到的。

    王重陽更重要的一點對於也曾各自心懷愛戀的林朝英,確能強行壓抑住內心的情思,或許是因為本人好勝之心太強,也或者是彼時王重陽的功利之心太重,不想因為情緣之事耽誤了他的大事。這才誤了一段姻緣,一個做了道人,一個鬱鬱而終。但王重陽的知進退,懂取捨,統率力,大局觀,決斷力顯然是他成為一代大家重要能力。

    王重陽先前尚因專心起義抗金大事,無暇顧及兒女私情,但義師毀敗、枯居石墓,林朝英前來相慰,柔情高義,感人實深,其時已無好事不諧之理,卻仍落得情天長恨,一個出家做了黃冠,一個在石墓中鬱郁以終。

    至於周伯通,而他雖然武功在其師兄之後,堪可稱江湖第一。但以上兩點,可都做不到,其內心裡實際只醉心武學,對於國家民族並無什麼概念。周伯通其實不傻,對瑛姑也並非全無愛意,但他對於瑛姑的情事,顯然只是如犯錯的小孩子一樣一味躲藏。

    結語

    周伯通成不了大家,並不是壞事,對於這樣生性純良的人,而他的最大快樂也就是少了世俗的牽絆,沒有名利之累,可以無憂無慮。

    實際上,周伯通智商的能力並不差,他極為尊重規則,雖然說有時候僅僅是遊戲規則而已。他選擇了最簡單最輕鬆,選擇了沒有爾虞我詐的生活方式,成為家喻戶曉的老頑童。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多有情路坎坷之人,而周伯通,既沒有郭襄誤了終身的鬱悶遺憾,也沒有楊龍二人生死絕戀的苦難,唯他似乎是兩書中最快樂的人,經歷了幾十年,受的苦難或許最少,但也是有了善果。

    這或許也是人生一幸呢。

  • 10 # 孤島Stars

    一個為了自己,一個為了天下

    一個小愛,一個大愛

    人人都可以是周伯通,卻不是人人都是王重陽

  • 11 # 陳參

    曾經也看過金大俠的《射鵰英雄傳》三部曲,算得上是個金粉吧?就簡單說幾句

    竊以為:無論何時,在《射鵰》系列的人物排名中,中神通王重陽都毫無爭議的第一!

    能夠成為天下五絕之首,王重陽的武功當然是天下第一!至於問題中所說的成為大家,我覺得這個評價還不夠份量,應該說王重陽稱得上是宗師級的始祖人物!能創宗立派建成全真教,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武功,還有頭腦,謀略,胸襟以為堅強的信念,毫無疑問,這些王重陽都是俱備且做到了,所以才有了全真教。另外在感情方面,王重陽也做到了無可挑剔。雖然和古墓派林朝英有過感情糾葛,但是王重陽把握的極有分寸。那就是雖愛而不及於亂!在全真教的後山之中,為林朝英提供了住所,也用自己的名氣保護了林朝英不受外界騷擾。從小說中可以看出,林朝英對王重陽只有愛,而沒有恨。這足以說明王重陽對於感情的處理是正確的。

    作為天下五絕之首,王重陽還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在他活著的時候,西毒不敢涉足中原興風作浪,東邪甘心靜居世外桃源,南帝不理人間煙火,北丐得以為國為民鋤強扶弱。可以說天下武林,當時是各司其位井然有序的。這一切靠的啥?靠的就是中神通王重陽的一正壓百邪!

    如果天下五絕是一個人內心的寫照,那麼東邪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個性,注重自我,不管其他。

    南帝代表一個人心中的佛,處世以佛性至上。

    北丐代表一個人內心的俠義,嫉惡如仇匡扶正義。

    西毒則代表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惡,在名利之前,西毒會蠢蠢欲動不擇手段。

    而中神通,則是壓制西毒,調和東邪,支援北丐,常念南帝,控制全域性的主要領導者。有了他的存在,一個人說話做事才能合乎禮儀,不致做出違法亂紀的事來。

    再說周伯通,必須承認周伯通的武功,後來也和王重陽相差無幾,但是他童心不泯玩心太盛,除了武學,對其他所有事,都是博而不專玩心至上,所以除了武學,周在其他方面未有成就。如此怎麼可能成為王重陽那樣的祖師級人物呢?

  • 12 # 投筆鴻毛

    重陽祖師不摻假

    金大師的小說人物設定歷來都是有參照的 ,王重陽和周伯通就是根據歷史背景設定的人物,從歷史背景上看,王重陽此人是當之無愧的道教全真派始祖。當代流傳的道教大部分都跟全真道有關,大名鼎鼎的武當派也是全真道的一支。

    從這個角度看,王重陽甚至比張三丰更具影響力。金大師的作品整體上是尊重歷史的,歷史上的王重陽本來就是道教宗師級人物,開宗立派的大家,因此這個設定本來就是正常的。

    鋼鐵煉成,歷經磨難

    大師級的人物沒有一帆風順的,沒有苦難的淬鍊難成大器。這是金大師關於大俠的設定,郭靖的俠義大者為國為民是金大師杜撰的,王重陽的磨礪則是真實的。

    王重陽出身富貴之家,他生活的時代,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他曾寄希望於朝廷,得過朝廷的文舉人,武狀元,後來領導抗金義軍,以圖拯救民族危難,可惜朝廷不給力,不被重用,抗金也遭遇失敗。

    王業偏安讓他心灰意冷,後來遇到道家高人點化,轉而向道。(道家傳聞是呂洞賓和鍾離權 ),不管真假,王重陽走的內丹派一道和鍾呂二人是一脈相承的。

    此後,王重陽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悟道七年,東出傳道,期間收下七位弟子,即道家的全真七子。

    區別體現

    從小說對於人物的描寫來看,王重陽和周伯通二人是有明顯的區別的,王重陽走的是“信仰”的道路,周伯通走的是 “興趣”的道路。

    興趣固然是良師益友 ,但信仰可以讓人為之獻出生命 。

    王重陽做事有明確的目的 ,既然做了這件事就要使出全力,從軍報國能達到武狀元的程度 ,轉而修道就能開宗立派,自成一體。沒有大毅力,大追求是做不到這些的。

    反觀周伯通,興趣是他做事的原則 ,做事追求的是“有意思,好玩兒”。這一點上,可謂高下立判,不是說興趣不好,意思是興趣產生的動力,沒有信仰來的蓬勃有力。這是一個挺直接的原因。

    信仰主導一個人時,他的行為就顯得有人格魅力,全真七子對王重陽的崇拜不言而喻,周伯通本人也對王重陽崇拜的厲害 。他簡直就是一個小迷弟,凡是自己打不過的人,張口就來,“若是我師兄王重陽來了,你就如何如何”,對於王重陽的遺言也是極盡所能的遵守,哪怕被黃老邪打的吐血,也不用九陰真經的功夫。

    對於一個老頑童而言,這應該也是受了王重陽對於承諾的影響,否則一個孩子脾氣的人,有一百種方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小孩子的定力向來不高。

    王重陽是正經的道士,對於全真道家武功有著成體系有根源的理解,周伯通不是正經的道士,王重陽代師收徒,周伯通才成了他師弟,周伯通主要學得是武功,對於道家思想理解不多。

    周伯通有很高的武學天賦,學武很有成效,這樣的人能成為絕代高手,卻不容易成為宗師大師。宗師一般有著成體系的武學理論,能夠深入淺出的理解武學。

    對於武俠小說中武功秘籍的設定可以做這樣一個類比,武功秘籍就像數學公式,掌握了這個公式就可以做一些題,但能推匯出公式的人,需要更全面紮實的基礎,無疑具有更高的水平。

    這樣看來,周伯通沒有王重陽的境界也是理所當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嬰兒用品是寶寶需要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