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諾生

    用了尼康Z50一段時間,感覺很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帶著無壓力,效能不用多說,一直青睞尼康設計,雖然投資大(xqd卡都懂的,還有最好是索尼讀卡器,不然會有不能識別的可能這都是真金白銀啊)。

    最不滿意:還沒有發現。

    其它描述:滿足需求,用的舒服,防抖影片都完美,唯一就是沒有無裁切的120幀1080p;三大競爭優勢:影象畫質、操控以及輕量化;還入手了一個weebills,拿來拍影片,美滋滋,自動對焦+電子跟焦,又買了2塊綠聯的電池,竟然也可以機身充電,爽歪歪。

  • 2 # 萬手先生

    尼康現在的微單機身效能都不錯,就是鏡頭跟不上,而且價格也很貴,但透過轉接也有豐富的鏡頭群,但是加上轉接環體積又上去了。可以先買個套機玩玩,等鏡頭群慢慢跟上。

  • 3 # 熱血剪輯師

    尼康從2018年8月釋出Z系統相機開始,就正式拉開了Z系統的序幕,隨後尼康相繼釋出了大量Z卡口的鏡頭,使得Z系統使用者有了豐富的原生卡口鏡頭的選擇,就在我們期許著尼康Z系統的下一款全畫幅微單時,尼康在2019年10月10日突然釋出了Z50,只不過這款相機並非是一臺全畫幅相機,而是一臺APS-C畫幅的產品。這款相機也是尼康首次推出APS-C畫幅的微單,雖然微單的誕生已經過去了十一年,但對於尼康來說,APS-C畫幅的微單仍然屬於首次推出,同期釋出的還有兩支DX格式的Z卡口鏡頭: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鏡頭與Nikkor Z DX 50-250mm f/4.5-6.3 VR鏡頭。

    尼康Z50搭載了一塊約2100萬畫素的APS-C畫幅感測器以及EXPEED 6影像處理器,ISO範圍為100-51200,可擴充套件至204800。此外,該機器搭載了209點複合對焦系統(搭載了相位自動對焦和對比自動對焦),可在低至-4EV的低光照環境下進行對焦,同時也支援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而憑藉約11幅/秒的拍攝速度,能有更多機會在關鍵時刻捕捉精彩的鏡頭。在靜音影片模式下尼康Z50可以以30張/秒的速度拍攝800萬畫素的影象。此外尼康Z50能夠錄製4K/30p或是1080P/120p影片。

    其實在尼康Z50釋出之後,我曾寫過一篇關於Z50的分析文章《簡評 | APS-C畫幅微單四國群雄時代來臨 尼康Z50釋出後的一點感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檢視,這篇文章內簡單說明了當前APS-C畫幅微單市場的現狀以及其他品牌APS-C畫幅微單的對尼康的壓力。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各抒己見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我們的評測還是先從外觀說起。

    尼康Z50外觀細節介紹

    尼康Z50雖然是一款APS-C畫幅的微單產品,但是其仍然是擁有Z系統基因的產品,所以在機身外觀設計上仍然延續了Z6/Z7的設計,特別是正面碩大的Z卡口非常的搶眼,不過整體機身的體積要比Z6/Z7小巧了很多,機身整體尺寸僅為約126.5x93.5x60mm,而機身重量也僅僅只有395g(不包含電池儲存卡以及機身蓋)。所以尼康Z50是一款非常便攜小巧的產品。

    尼康標誌性的“紅褲衩”在尼康Z50機身上也有所保留,此外尼康Z50的型號標識被設計在了機身正面右側下方的位置,和此前尼康Z6以及Z7一樣。雖然其實一塊APS-C畫幅的微單,但是尼康Z50仍然保留了電子取景器的設計,而且尼康Z50還內建了機頂閃光燈,可以幫助我們在光線不足的時候進行補光。

    尼康Z50模式轉盤以及按鍵佈局

    在機頂設計上由於其產品定位,所以和之前的全畫幅微單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尼康Z50取消了肩部螢幕,而機身頂部的按鍵都被設計在了機身的左肩,同時為了更好的讓新手上手這款機器,尼康Z50在模式轉盤上還提供了SCN場景模式,並在攝影/攝像模式切換上增加了一個撥杆,曝光補償以及感光度設定仍然被獨立成實體按鍵,以便使用者可以更好的操控。

    尼康Z50的螢幕可以實現向下180°的翻轉

    尼康Z50的背部螢幕支援觸控操作,所以背部的實體按鍵數量較少;此外尼康Z50的螢幕可以實現向下180°的翻轉,這樣當我們進行自拍以及Vlog影片錄製的時候,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尼康Z50和尼康Z6大小對比

    機身介面方面,尼康Z50擁有麥克風、USB以及mini HDMI介面,沒有搭載主流的Type-C資料介面。電池方面,尼康Z50搭載了一塊EN-EL25型鋰電池,容量為1120mAh,雖然容量不大,但是續航能力表現還不錯,並且還支援USB充電,但比較遺憾的充電時並不顯示拍攝。

  • 4 # 沁心茶舍

    完全是不輸專業的單反相機

    最滿意:尼康Z 6全畫幅微單相機最大的亮點毫無疑問絕對是全新的Z卡口,不僅具備55mm的超大口徑,並且也只有16mm的超短法蘭距,不僅完全擺脫了單反相機F卡口在光學、電子以及鏡頭方面的限制,並且能夠更好發揮新卡口的優勢,大口徑卡口可讓光線入射以垂直角度照顧到整個感測器,更好提升畫面邊緣的畫質表現,同時16mm的法蘭距縮短光線到達感光元件的行程,直接減少色散等像差問題,尤其是對於鏡頭的設計能獲得更高素質至於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不滿意:連拍速度差點,不過已經很完美了。

    外觀造型:在外形和操控方面,可以說尼康Z 6基本上Z 7共用同一個機身模具,因此無論是機身外觀還是機身轉盤、按鍵的佈局設計都是一模一樣,如果不仔細看機身右下側的型號LOGO,單憑機身外觀幾乎分辨???出到底是哪款相機。

    機身操作:在外觀操控這一塊,可以說這款Z 6完全是不輸專業的單反相機,再加上小巧的體積更適合長時間手持拍攝。新入門的使用者基本上也能快速山手,而對於打算入Z卡口的尼康老使用者來說在操控方面就更不用擔心能不能適應了,因為無論是按鍵佈局還是操作邏輯都有F卡口機型的影子在,可以很好的過渡。

  • 5 # 從耗子胖成豬

    尼康Z50的優點是什麼?

    1、沿用D500的那款2088萬畫素的感測器,雖然在APS-C畫幅裡面,這款感測器的畫素是最低的,但它的高感效能卻是目前APS-C感測器中的NO.1!(耗子哥也認為目前的APS-C畫幅產品畫素太高了,色彩表現弱雞,比較認可尼康這種“較低畫素數”的設計。)

    2、尼康Z50採用“前途光明”的尼康Z卡口,這個系統是尼康未來發展的主力。我們可以相信尼康日後會不斷的豐富Z卡口的鏡頭系統,而且Z卡口的鏡頭群品質絕對會是日系135系統的頂級水平。

    但尼康Z50的缺點也很明顯:

    目前尼康Z50僅有兩款變焦套頭可用,其他的鏡頭要麼是昂貴的全畫幅,要麼就得轉接尼康的老式單反鏡頭。(微單相機轉接單反鏡頭,造型不倫不類,而且重心偏前,體驗並不好)

    那麼怎麼看待尼康Z50呢?

    首先,按照尼康的釋出價5880元與目前(2020年3月14號)的價格5800元而言,耗子哥認為這玩意根本不值得買。添一點就可以買佳能的EOS RP全畫幅相機了,何必買個半畫幅的玩意?

    其次,就算是你喜歡輕便小巧,願意在半畫幅相機上投入,但你再看看富士X-T30、索尼a6400、佳能M6 II,哪個機器比它差?而且富士、佳能、索尼的半畫幅相機可是有遠遠超過Z50的鏡頭體系。(例如適馬的1.4“三劍客”之類)

    所以,在5800元左右的價格上,耗子哥是不會推薦尼康Z50的。除非你是尼康Z6、Z7的使用者,已經解決了鏡頭群的問題,買個Z50就是當個“二奶機”。反之,如果尼康Z50日後價格大幅度下降,例如打到4500元左右的價格位, 那麼它就有可能成為半畫幅微單相機中的“網紅級產品”。

    總而言之,耗子哥的觀點就是:

    1、尼康Z50不值5800元的價格位。

    2、尼康Z50如果能儘快掉價到4500元左右,才有價效比可言。(採用相同感測器的尼康D7500已經不足5000元)

  • 6 # Zhan建源

    尼康這兩年,是相機廠商裡最不著急的。這幾年都是一年才發一次相機新品,而Z50和Z6/Z7的釋出時間,整整隔了14個月。

    先說Z50定位,這臺相機定位為中端APS-C微單,可以大概理解為D7500的微單版本。

    Z50機身海外定價859美元,國內定價5880元,國內價格要更低一些。至於套機價格,搭配16-50mm f/3.5-6.3鏡頭售價為6980元,海外售價為999美元,摺合7100元;搭配16-50mm和50-250mm鏡頭雙套機售價為8580元,而海外售價為1349美元,摺合9594元,顯然國內價格更便宜。

    價位看,尼康Z50對應的是佳能EOS M6 II(現在套機價格6849元),索尼A6100(現在套機價格6399元),以及索尼A6400(定位稍高於A6100,現在套機價格6999元)。

    對於尼康Z50,這是一臺便攜性相當出眾、主打高感畫質和動態捕捉效能的相機,適合大部分攝影初學者,或者VLog影片拍攝。相機的缺點是2090萬畫素,在2019年看畫素水平略顯不足。

    看下相機的機身配置:2090萬畫素的APS-C畫幅感測器,209點對焦系統覆蓋面積為90%,最高連拍速度11fps,感光度範圍100-51200並且可擴充套件至204800,4K 30p影片,1920×1080 120p慢動作,機身重量為450g,搭配套機頭為585g,重量控制相當可觀。

    尼康是鐵了心走低畫素、強控噪、高速度的路線了。從技術角度來看,2000萬畫素完全夠用,高感畫質的確可以有較為明顯提升,這方面看Z50的確是很走心的產品。但是作為一臺中端APS-C相機,廣大消費者買單嗎?

    看一下現在的APS-C競品,佳能90D/M6 II都是3250萬畫素,90D的追焦連拍速度可以到10fps,而且是用的45點全十字對焦系統,而M6 II雖然對焦弱了點,連拍速度可以到14fps。再看索尼,索尼A6100/A6400,雖然都還是2420萬畫素,但是不僅相位對焦點多達425個,對焦速度號稱0.02秒,而且連拍速度同樣都是11fps。

    新的中端相機連拍速度都很快,M6 II的3250萬畫素+14fps應該是最搶眼的

    對於尼康Z50來說,11fps的連拍速度,並且支援追焦與測光,資料表現上與最近釋出的其他相機基本打成平手。Z50相機具有30fps的800萬畫素連拍功能,這個功能說白了就是4K連拍功能,如今不少相機都在用。相比之下,佳能M6 II 的1800萬畫素RAW連拍,依然是速度更快一些。

    相機的連拍速度為11fps,支援追焦

    也就是說,尼康Z50拼速度,其實各家都差不多,那麼對焦效能就變得很重要了。

    在對焦系統上,尼康Z50採用的是混合對焦,相位對焦點數量為209個,覆蓋水平約87%、垂直約85%的影像區域,對焦點規格還是比較高的。相機支援眼部對焦,而且弱光對焦效能為-4EV,這在APS-C級別微單中是比較高的。不過很神奇的是,官方並沒有為我們帶來209點對焦點的分佈圖,官方介紹重點介紹的是眼部對焦功能。

    在畫素方面,尼康Z50的2090萬畫素APS-C畫幅感測器,應該是從D500上一路傳承下來的,高感控噪肯定是有保證的,實際上看D500控噪也比之前的幾個2400萬畫素感測器要好不少。而且機身原生感光度為ISO 100-51200,可以擴充套件到204800,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感光度了,所以這臺相機在夜晚的拍照效能應該是很不錯的。

    不過問題是,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高感表現其實不如高畫素來的實際,高畫素的細節提升是實實在在的,而高感的提升,其實只是一個主觀感受,沒有對比,是體會不到的。從這一點來說,佳能新機器是現在最佔優勢的,3250萬畫素,顯而易見比上一代多了800萬畫素。

    尼康Z50對於一些已經入門的使用者,或者專業使用者,很容易體會到這塊感測器的高感優勢,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看,光看畫素數值,並不能展現出相機的優勢。

    尼康Z50作為中端單反相機,雖然沒有用高畫素,但是在機身的功能性上還是有了不少改進。相機加入了20種創意最佳化校準和10種特殊效果,具有多重曝光功能和靜音模式,而且保留了機內閃光燈,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這提升了相機的可玩性。

    相機具有4K 30P影片錄製能力,而且沒有視角裁切,並且搭載了全高畫質下的120fps的慢動作,不過機身並沒有上N-Log,所以沒有什麼太多的擴充套件性。所以這是一個正常的影片配置,作為日常VLog影片相機使用,由於相機本身重量很輕,搭上鏡頭重量更輕,所以是相當不錯的影片拍攝裝備。

    作為APS-C畫幅的中端微單相機,尼康Z50的機身硬體配置比較全面。全功能的104萬畫素點翻轉觸控螢幕、236萬畫素點的電子取景器、機身具備藍芽和Wi-F、單SD卡槽。值得一說的是,機身的按鍵雖然不多,但是還保留了兩個FN鍵,也算是對操控性的一種堅持吧。

    另外,機身是半金屬機身,在這個級別的相機裡,也是比較難得的。相機的防護效能還是比較出眾的,能夠應對各種拍攝環境。

    尼康Z系列的手感,目前看在全畫幅微單中是綜合性比較好的,操控相對較好,而且比較輕。Z50主打的輕便性,相信實際的操作體驗應該不錯。不過Z50由於機身卡口尺寸很大,總覺得機身的比例有些失衡。

    續航方面,Z50使用的是全新發布的EN-EL25電池,續航能力為320張,相機的資料介面為USB 2.0介面,而非Type-C,雖然支援機身USB充電,但是USB 2.0充電效率肯定要比Type-C差一點。

    這一次的新品釋出,其實還有個槽點。兩枚新鏡頭分別是DX 16-50mm f/3.5-6.3和DX 50-250mm f/4.5-6.3,兩枚鏡頭小巧又便宜,這一點問題沒有。但是兩個鏡頭最大光圈都是f/6.3,這一點著實不厚道。說白了,長焦下兩枚不僅虛化能力不強,而且弱光下對焦速度值得懷疑。很顯然,在光線不好的時候,這倆鏡頭對高感光度也有著很高的依賴性。

    尼康Z50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使用Z卡口的鏡頭,或者透過轉接環使用F卡口鏡頭。尼康Z系列到今天為止,釋出了5枚定焦鏡頭、5枚變焦鏡頭,其中兩枚為今日釋出的DX格式變焦鏡頭,鏡頭質量還是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是尼康還更新了新的鏡頭路線圖,我們看到除了已經知道的50mm f/1.2、14-24mm f/2.8之外,60mm/105mm兩枚微距頭、24-200mm、100-400mm、200-600mm鏡頭也赫然在列。

    從定位來看,尼康Z50還是想要走高階路線,整體效能算是具有較高的水準,特別是動態捕捉力和畫面純淨度,都應該有不錯的表現。只不過相機的畫素只有2090萬,雖然很夠用,但是在高畫素大行其道的年代,這樣的畫素水準不知道能不能讓廣大消費者滿意。

  • 7 # 鎏老師很芒

    配置合格,中規中矩,沒有明顯亮點或說沒有眼前一亮的東西,目前看沒有太多槽點,z50的優缺點z6也有,z卡口,取景器,螢幕好,互動好,cmos基於d500 算尼康APSC比較拿的出手的底子,如果非得跟6400 比,單兵效能能打,但是綜合能力不如對手,舉個例子,美國有f35 500架,中國有10架殲二零,j20單兵肯定吊打f35. 重型機肯定吊打多用途。但是哪國的空軍更強,咱們不比自知。目前z50的鏡頭群,外設配套,實戰經驗都不如a6400 。

  • 8 # 順其自然LCD

    用了尼康Z50一段時間,感覺很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帶著無壓力,效能不用多說,一直青睞尼康設計,雖然投資大(xqd卡都懂的,還有最好是索尼讀卡器,不然會有不能識別的可能這都是真金白銀啊)。

    滿足需求,用的舒服,防抖影片都完美,唯一就是沒有無裁切的120幀1080p;三大競爭優勢:影象畫質、操控以及輕量化;還入手了一個weebills,拿來拍影片,美滋滋,自動對焦+電子跟焦,又買了2塊綠聯的電池,竟然也可以機身充電,爽歪歪。

  • 9 # 安眠藥

    用了尼康Z50一段時間,感覺很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帶著無壓力,效能不用多說,一直青睞尼康設計,雖然投資大xqd卡都懂的,還有最好是索尼讀卡器,不然會有不能識別的可能這都是真金白銀啊!

  • 10 # 航拍蚌埠

    體驗感受:

    一:手感。輕巧,真是太輕巧了,旁邊放著倆Z6,感覺Z50套機拎起來比Z6的機身還輕。查了查資料,Z6機身重量585克,Z50機身重量397克,16-50鏡頭135克,加一起532克,居然是真的比Z6單機還輕。便攜性上很不錯了。持握感也很好,尤其機背突出一塊放大拇指的那個設計棒極了。轉接大一些,重一些的鏡頭,抓取應該不費力。一直不明白其他好些微單為啥都弄個小把手,復古感和實用性都想要,又都沒徹底實現,不倫不類的,不好看,也不好使。尤其用大和重的鏡頭的時候,簡直太費勁了。

    二:16-50的套頭。看影片介紹裡用這個鏡頭要先擰出來才能用,就對這個操作感到比較擔心,嫌麻煩。實際擰起來感受還好,沒擰出來的時候相機會提示要擰出鏡頭才能使用,剛擰的時候稍微有一點輕輕的阻力,輕輕擰一下就出來了,還行,阻尼感順滑,可以接受。輕薄,塑膠屁股,但做工精良,尼康的套頭都還算得上良心頭,講求便攜的同時也就別太要求畫質了。

    三:50-250的套頭。長,尤其是擰出來的時候,差點我都想笑,好像機身上抻出來一大蘿蔔。同樣也很輕,持握感不錯,防抖功能也好,手持250端拍了幾張,在相機螢幕上看看都沒虛。不知道放到電腦上放大看啥情況。

    四:遮光罩。圖片介紹裡看這個鏡頭是可以上遮光罩的,但沒想明白這個禿頭這麼上遮光罩,拿在手裡看看發現在鏡頭內圈有螺紋,可以擰46的保護鏡(網上看了看,保谷46mm HD,359,又是一個搶錢貨,可以美亞直購,會便宜很多),想來遮光罩也是可以擰上去的,和35/2D的遮光罩用法一樣。

    五:取景。EVF和LV都試了試,感覺更喜歡LV取景,看著畫面加減曝光看畫面的效果變化很直觀,很方便。而且觸控對焦,點一下同時實現對焦和觸發快門,比用手機取景的時候,點一下對焦然後還要再點一下觸發快門方便多了。

    六:對焦速度。店裡光線不算強,對著幾處暗的地方對焦,快而且準,不錯。

    七:觸控式螢幕。反應比較靈敏,但可能是還不太習慣,尤其是在設定選單的時候,很自然的又開始用物理鍵了。

    八:翻轉屏。拉出和向下翻轉都很輕便,不知道抗造不抗造。

    九:連拍,有H和H+。用H+的時候跟個小機關槍似的,噠噠噠...噠噠噠噠噠.....,挺過癮的。

    十:本來想和旁邊Z6比比畫質的,但看左邊Z6上裝的是14-30,右邊Z6用轉接環裝的35 1.4,嗯,還是算了吧。但拎了拎Z6+35 1.4,也大概就知道用Z50轉接24-120那個持握感了,但肯定會輕不少。轉16-85肯定會舒服的多。

    十一:電池倉用黑膠布封起來了,沒開啟看。

    十二:能用普通SD卡還是不錯的,手頭一堆SD卡都可以用了。

    總之,作為尼康器材使用者,在考慮進一個輕巧的微單當備機或者日常隨身攜帶的話,Z50還是值得出手的。等開售過一段時間,質量穩定了入一套,到時候轉接手頭的幾個大眾尼康頭看看效果如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廉租房質量問題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