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再言春秋
-
2 # 職謀縱橫
個人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1.秦晉之地,本就是戎狄部落之所
春秋早期,人口稀少,群體結構為鬆散的部落模式。想當年周武王伐紂,也是聯合大大小小很多部落,組成的聯合軍打敗的商紂。
當年,周文王分封天下,很多諸侯國的封地都是在少數民族地盤,比如,齊國與魯谷國在東夷之地,秦國與晉國在西戎和北狄的地方。
2.春秋早期,秦晉控制區域有限
早期封國,只是畫個地盤,需要國君去自己開發建設,剛開始只有國都之城,周邊有一些村落,秦國與晉國實際控制區域有限。
在秦晉周圍廣闊的土地上,還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很多部落,而且,這些部落人口也不少,作戰能力也不俗,只是在禮儀文化方面差了一些。
秦穆公時先後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大後方以後,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
3.周王室的地理位置
周王室建立之後,建都的所在地,離這些戎狄部落不是很遠,經常受到戎狄部落的騷擾。
平王東遷就和戎狄有關,公元前771年,申後之父申侯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平王繼位,覺得這位置不好,故遷都於洛邑,避免再次受害。
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即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平王東遷,秦襄公護駕有功,周王把秦國封在周的故地,一方面獎賞有功,另一方面就是讓秦國在那邊牽制戎狄等部落,拱衛周王室安全。
4.戎狄民族特性,奔襲作戰,燒殺搶掠
戎狄等少數民族,由於其遊牧民族特性,擅長奔襲作戰,在當時可以避開秦晉的城池,快速奔襲到周王室大本營。
-
3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春秋時期是東周的前期,是周平王東遷以後到商鞅變法的這段時間,西周從周幽王死了,周平王東遷以後就結束了。西周和東周雖然都是周朝,但各諸侯國的分佈圖有很大的變化。西周時期,秦國還是一個附庸國,國土面積非常小。春秋時秦國的國土面積包涵歧、豐之地。
西周為什麼會被犬戎打到,因為犬戎原本緊鄰秦國、申國和西周歧、豐之地。西周的國都鎬京位於現在的西安西北。
周幽王時期,申國和犬戎接壤,申侯聯合犬戎叛亂。申侯本來想打敗周幽王,放出申後,讓周幽王重新立宜臼為太子以後,就撤軍,沒想到犬戎主不滿足於得到申侯的金銀財寶的酬謝,霸著鎬京不走,在鎬京劫掠放火。
所以申侯一面在鎬京救火,一面暗中聯合晉侯姬仇、衛侯姬和、秦君贏開,三路諸侯和申侯、鄭伯共五路諸侯攻打犬戎主軍馬。因為鄭伯姬友在保護周幽王的時候戰死,鄭伯姬友的兒子姬掘突為了給父親報仇,也率兵攻打霸佔鎬京不走的犬戎主,在五路諸侯兵馬的強攻之下,犬戎兵敗,犬戎主在大將滿也速的保護下逃離鎬京。
平定叛亂以後,太子宜臼登基,為周平王,五路諸侯都有升遷,秦國原來是附庸國,因為這次平叛有功,周平王加封秦君為秦伯,列於諸侯。
周平王東遷以後,犬戎主雖然退出鎬京,但他自恃有功,認為自己勞而無功,因此心懷怨恨,又熟悉了中國的道路,所以犬戎經常發兵侵佔周朝的邊疆,歧、豐之地一大半被犬戎佔領,漸漸逼近鎬京,連月烽火不絕,形勢非常緊迫。周平王為了徹底平定犬戎,命令秦伯贏開帶兵驅逐犬戎,許諾所得土地賜給秦國,永為西番。不到三年,秦國打敗犬戎,犬戎的大將孛丁、滿也速全部戰死,犬戎主遠逃西荒,歧、豐之地全部歸秦國所有。這時候的秦國闢地千里,成為大國。歧、豐之地是周朝的發祥地,秦國擁有這片千里沃野之後,也逐漸強大。
所以,春秋時期的秦國和西周時期的秦國是不一樣的,犬戎和西周、東周的地理分佈也是不一樣的。
-
4 # 李飛熊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西周立國態勢、西周貴族內部的分裂這2個方面具體闡述。
西周立國態勢西周歷經了好幾代人的努力,最終才在周武王時期,實現了“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目標。在周武王、周成王時期,西周的最高統治者,是戰戰兢兢的,一直擔心無力統治這麼大的疆域。尤其是西周建立後不久,周武王駕崩,年幼的周成王即位,更加劇了周人的擔憂。
(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周公等西周最高統治者,吸取了夏朝、商朝滅亡的教訓,勝利之後便趕緊分封諸侯,“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這種分封,主要是根據血緣親疏,把同姓諸侯分封在王畿周圍和戰略要地,以此來拱衛周室,這便是周朝的立國態勢。
莫如親親,故以親屏周。為後人之迷敗傾覆而溺入於難,則賑救之。周公時期的分封,主要以血緣親疏為主,當初分封的71國,其中53個都是姬姓諸侯國。因此,姬姓諸侯多分封在原殷商王畿以及戰略要地,比如魯、衛、燕、晉等。投降周的殷商貴族,置於周朝貴族的封地之間,以便於監視。至於其他的殷商勢力或者依附勢力,則被安排到周人勢力外圍,置於戎狄蠻夷時常侵略的地帶,比如鄂國和淮夷接近,秦人接近戎狄,是抵禦外族侵略的第一道防線。
西周分封的重點,是疆域的北方和東方,南方和西方雖然也有分封,但大多是小國。因為周人的勢力偏於西方,立國之初迫切需要加強的便是東方和北方,因為戎狄、東夷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
這種立國態勢,在周王室實力強大的時候,自然沒有問題。但一旦周王室實力衰落,則西方和南方便會出現實力真空。等到平王東遷,西周在西方的權力真空被秦朝取代,西周在南方的權力真空被楚國取代,這就是西周立國態勢的深遠影響。
因此,到了西周末年,王室的力量已經衰落,而原先分封在西部、南部的一些小諸侯國,許多也已經被滅掉,因此,原先用來藩屏周室的諸侯國,已經起不到原來的作用。比如分封在西部的密國、鄭井、散國、矢國等,而到了西周晚期,鄭井已經消失在歷史舞臺,西周在西部的防禦線出現了裂隙。
而等到昏庸的周幽王即位,周室貴族內部又發生分裂,使得原本脆弱的西部防線門戶大開,所以戎狄才能順利打進來。
西周貴族內部的分裂周幽王寵愛褒姒,甚至為了她而“烽火戲諸侯”。廢申後、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這種王室內部權力的爭鬥,更加削弱了西周的實力。而更要命的是,原本負責防守周室西大門的鄭國、虢國,直接把封國遷到了中原內地。
鄭桓公(周宣王弟弟,周幽王叔叔)預見了大廈將傾,因此謀劃脫身之策。在接受了太史伯的建議後,鄭桓公把原來位於汧水、涇水之間的鄭國,遷到了洛邑附近。而虢國(位於今陝西寶雞縣附近)國君虢石父,藉口滅掉焦國(今河南三門峽市和山西平陸縣),虢國也遷到了東方。
而鄭國、虢國原來所處的地域,是鎬京通往漢中、隴南和隴東的重要交通道路,也是西方的犬戎、獫狁入侵的必經之地。鄭國、虢國東遷,等於撤除了西周在王畿西部的防禦陣地,使得犬戎、獫狁可以自由進出。而昏庸的周幽王,當初對鄭桓公、虢石父東遷的請求,卻是一口答應了!
綜上所述,西周之所以隔著秦國、晉國仍舊能被戎狄打到,是因為西周的立國態勢,使得西部、南部從來沒有分封過強大的諸侯,這固然是害怕威脅王畿,但也埋下了戎狄攻擊鎬京的隱患。
等到西周末年,王室衰落,控制交通要道的鄭國、虢國東遷,周王室發生權力爭鬥,周貴族高層分化,西部的防線門戶大開,戎狄能攻進鎬京便不足為奇了。
因此,在周平王即位後,鎬京已經無法作為王畿所在,許多地方都被戎狄佔據,只能東遷到洛邑。而周王的一句空頭支票,最終使得秦國可以名正言順地佔據原先西周的地盤,最終一統天下,不能不說是天意如此了。
-
5 # 歌舞三國
謝謝邀請回答,春秋時期,隔著秦國和晉國,西周為什麼會被戎狄打到?
估計提問者所看的是其一,而不知其二,西周時期有兩個國都。西周的最開始國都的鎬京,現在西安附近,西邊是秦國,現在的位置在甘肅,天水一代,周的北邊是就是犬戎。現在的青海、寧夏一代。
西周建立之初,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建都在鎬京,把中原其他領土分別封給其他功臣,子女和親戚。自己守著西北。因為實力強大其他的羌、犬戎也不敢有什麼非份之想,基本上相安無事。
由於周武王姬發建立周王朝後僅僅兩年就生病死了。武王的兒子姬誦即位,這就是就是周成王。因為周成王只有13歲,不能處理政務。於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行使天子的職權。歷史上稱為“周公”。
被滅掉的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不滿足於周朝封給他的殷侯地位,想重新恢復殷商的王位。武庚一聽說周朝內部也是動盪不安,就和管叔、蔡叔串通起來,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起兵叛亂。東方也有幾個部落都與武庚串通一氣,蠢蠢欲動。周公授權給太公望: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東方,周公自己全力討伐武庚。
周公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殺了武庚,把管叔也革了職,將蔡叔充軍。而管叔覺得自己沒有臉面去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便上吊自殺了。
周公東征結束時,同時抓獲了一大批商朝的貴族。因為他們反抗周朝,所以叫他們“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容易滋生事端;同時,又覺得鎬京遠離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控制起來很不方便,他就在東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陽市),把殷朝的“頑民”都遷到那裡,並派兵監視他們。
從此,周朝就有了兩座都城。西都是鎬京,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地方在成周到了周幽王時期,周王室的實力開始下降,為了防止犬戎來攻打自己,用烽火進行報警,周王朝在驪山上建有二十多座烽火臺,每隔幾里便有一座,專門用來防備西戎的進攻。一旦犬戎來犯,烽火臺上的烽火會像接力棒一樣點燃,一個地點一個地點傳下去,附近的諸侯遠遠見了就會發兵來救援。
周幽王幹了一件最蠢的事,就是用“烽火戲諸侯”的玩笑來博取褒姒一笑。這一天幽王興致勃勃攜愛妃褒姒上了驪山,他們白天在驪山吃喝玩樂,到了晚上,讓士兵把烽火臺的烽火點了起來。附近的諸侯一見黑煙滾滾的烽火狼煙,以為西戎兵打來了,立即率兵來援。趕到時,卻不見西戎兵的影子,只聽見山上絲竹管絃之聲。這時虢石父從山上下來說,大家辛苦了,這裡沒有什麼事,大王和王妃放煙火不過想取個樂,你們回去吧!
諸侯們從老遠跑來,卻被幽王耍樂一番,一個個氣得肺都要炸了,掉轉馬頭就走。褒姒在山上,藉著火光看到諸侯們氣憤、狼狽的樣子,真的笑了一下。幽王瞧見了她這一笑,不由得心花怒放。
幽王自寵幸褒姒以後,被她迷得顛三倒四。竟然廢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
後來申侯勾結犬戎兵來犯,幽王下令點起烽火求援,結果各路諸侯對上次的羞辱記憶猶新,加上對幽王昏庸亂政的不滿,連一個救兵也沒有派。
西戎兵很快攻破周都鎬京,把逃到驪山腳下的幽王和伯服殺了,又把美貌的褒姒搶走了。
所以,犬戎攻擊的是鎬京,至於洛邑, 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即位,為了躲避犬戎再次攻擊,公元前770年,東遷至洛邑。歷史上把周朝定都鎬京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之後,稱為東周。
-
6 # Ilove343
封國是零散的,也跟戎狄之地交錯,一出城邑,就是戎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戎狄是於東周時期,分別被秦晉兩國征服及吸收的。
-
7 # 歪史
關於周幽王之死,目前有兩份記載,一份是比較流行的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另一個版本是公元前771年,西周周幽王率軍攻打申國,希望他們送回逃回申國的廢后和廢太子,申侯拒絕之後,隨即聯合犬戎,鄫侯組成聯軍擊敗周幽王,並在驪山腳下殺死周幽王。
這兩個版本的故事雖然過程不一樣,起因不一樣,但是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周幽王死於犬戎之手,這個是可以確定的。這也是有記載的第一次華夏族政權因為夷狄的功績而滅亡的。當時的犬戎活躍在關中陝北一帶,和周天子的宗周沒有多遠的距離。
在周王朝建立之後,制定了內華夏外四夷的制度,這個攻殺周幽王的犬戎就是被劃為西戎的一部,他們的活動範圍是在現在甘肅東部,寧夏、陝西北部的廣大區域,實際上長期的和周人、以及諸多的華夏族混居,除了固定封國之外,大部分的區域當時是沒有開發的無人區,這就給遊牧為主的部落提供了客觀條件。打了就跑的習慣使得農耕定居民族苦不堪言。
在周王朝強大時候,天子可以動用宗周八師以及諸侯國的軍隊征討驅趕,但是週中期以來周王朝的實力大幅度下滑,天子威信隨著封國的增多逐漸減少。因為他的直屬土地慢慢減少,於是少了財力和兵員。
一直受到擠壓的犬戎這個時候慢慢發展起來,侵凌周王朝的諸侯國。周天子無力維護,到周幽王時期,犬戎已經成為關中地區一個重要的威脅,對此,周王不圖進取,只顧享樂,在晚年時候寵愛褒姒,最後導致了西周的滅亡,不管那個版本的故事,都因為褒姒的原因。
當初周天子分封諸侯,就為了拱衛宗周,成為天子屏障。但是在犬戎這次事件中各國顯然沒有發生有效作用。譬如在春秋時期的各個大國秦國、晉國、齊國、等國家都沒有援手。因為當時犬戎的勢力和周人的勢力錯綜複雜,關中平原的北部是犬戎和北狄的勢力範圍,
在當時最近的兩個國家當時就是甘肅東南部的秦國和陝西中部的晉國。他們離宗周鎬京有不少的距離,秦人還在天水一帶和西戎爭奪地盤,晉人正在晉文侯的帶領下和北狄打的昏天黑地。也就是說他們這個時候沒有緊急情況是抽不出多少力量來關中鎬京的。
但是後來戰事緊急,他們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如果是周幽王親征,先勝後敗,諸侯救援不及。而另外一種犬戎圍攻鎬京,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給諸侯的軍隊時間,進京勤王。很顯然他們時間不夠。
最後的結果就是西周滅亡,周平王在秦國和晉國的協助之下東遷成周洛邑。因為秦人護送有功,周平王正式冊封秦襄公為諸侯建立秦國,將周人起源地岐山以西的地區封給秦國。
-
8 # 使用者67724358697
事實並非如此。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
9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那是的秦國還沒列入諸侯,力量十分弱小,晉國雖大,卻不願擔當。再說也有周幽王破壞了當時的繼位規則,引起諸侯們的不滿。
-
10 # 先秦史
首先糾正問題兩處錯誤。第一,犬戎亡周當在西周晚期,平王東遷後,建立東周以後,才逐漸進入春秋時期。第二,犬戎與周鎬京並無秦、晉阻隔,這時候秦國尚在汧渭之間養馬,大本營更是遠在西犬丘一帶(以今天水市為主)。當時晉國更是和犬戎八竿子打不著,主要在今天的臨汾盆地。而犬戎則位於涇水、(北)洛水中上游之間,大致在今天寧夏以東的甘肅省境內。
以犬戎所處的地位,順涇水而下就是攻打鎬京的可行方案。況且在西周末年,西周本身的統治力已經大不如前,鎬京周圍可謂戎狄環伺。西北的戎狄也確實曾打到過鎬京的北面。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戎狄的勢力非常強,犬戎就是其中的重要勢力。
西周晚期,周幽王寵幸褒姒,漸漸冷落了申後和太子宜臼,最後乾脆廢了宜臼的太子身份,改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這引起了申侯的極大不滿。
申國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北,是周宣王時期分封的大國,主要是為了控制楚國的擴張。在當時的南方,申國的勢力可能是僅次於楚國的存在。鄭桓公曾向太史伯何處為所,太史伯就提到申國力量的強大。另外,申國還佔有一條通往關中的戰略通道,就是後來的武關道。這為他們北上攻打鎬京提供了便捷。
於是,申國就聯合曾國(時亦位於南陽北方城縣一帶,後遷往信陽大別山光山縣一帶)、犬戎一起從南北兩地攻打鎬京,結果鎬京終於被攻陷,周幽王也被殺死。
本來申侯聯合犬戎,只是想替宜臼奪回太子位。哪知犬戎攻入鎬京以後,申侯根本控制不住局勢,不僅殺死了周幽王,而且在鎬京燒殺搶掠,更為要命的是,還賴在鎬京不走,這可急壞了申侯。於是申侯、曾侯和許文公只得在申國立宜臼為天子。與此同時,虢國也在攜地立宜臼的弟弟無餘位天子,周朝一時出現了“兩王並立”的局面。
虢國位於今天的河南省三門峽一代,就在晉國的南面,時晉文侯有心立平王,於是就殺了攜王。此後又聯合衛武公、秦襄公等國一起到鎬京驅趕犬戎,最終把才犬戎趕走。
周平王從申國回來鎬京,鎬京已是殘垣破瓦,狼藉一片,於是萌生了遷都洛邑的想法。後來在衛武公、秦襄公和晉文侯的護送下,才輾轉來到洛邑,建立東周。
周平王為了感謝衛武公、秦襄公、晉文侯等諸侯驅趕犬戎和護送東遷之功。就對他們進行封賞,衛武公由伯爵升為公爵,秦襄公則由周附庸變為正式諸侯,並讓他們繼續驅趕和討伐犬戎,佔有的土地可以據為己有。而晉文侯則獲得了征伐不享之臣和戎狄的大權。
綜上所述,鎬京之所以淪陷,是因為周王室衰落,犬戎和申國、鄫國聯合,實力強大,並且都控制有的通往鎬京的戰略通道。但是申侯的想法和犬戎的想法不太一樣,所以後來也只能靠衛國、晉國、秦國等諸侯協助才把犬戎趕走。由此平王才可以繼承大統,東周才得以建立。
回覆列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點。春秋時候東周的都城已經和西周時候不一樣了。在周幽王被殺後,周平王將宗室遷都到了洛陽,而在此之前西周的國都在鎬京。鎬京在哪裡呢?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西安一代。
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地圖就可以發現,在西周的時候周朝的都城並不像東周有秦國、晉國作為阻隔,而是直接面對著犬戎。從地裡圖上看,周朝的都城與犬戎之間的距離和秦國與犬戎之間的距離幾乎是一樣的。所以,秦國與晉國在西周的時候根本不是犬戎攻打鎬京的必經之路。
這個時候我們再來說說秦國,秦國的先祖秦非子在周孝王時代因為養馬有功而被封附屬國,這個時候秦國的國都是在甘肅天水一代。後來因為秦莊公與西戎作戰有功而被封為西垂大夫,而後一直是周王朝用來抵擋西戎的重要軍事力量。但秦國當時的國力,只能做到以一直機動部隊為周天子抵擋犬戎,而根本無法形成抵擋犬戎的一條防線。
然後咱們再看看犬戎,犬戎是活躍在中國陝西、甘肅一帶的少數民族部落。西周的時候隨著周王室的沒落,犬戎卻開始興盛起來。
根據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部落距離周朝的鎬京非常近,加之少數民族部落一直以騎兵見長,所以只要速度夠快,即便秦國想為周王朝抵擋也很難來的及。
我們都知道,周幽王時代,申侯聯絡了繒國和犬戎兩方勢力,進攻周王室的都城鎬京,自此西周覆亡。這個繒國的封地是在今天的河南一代(也有一說是山東棗莊一代,那個繒國是商朝時代封的周國,跟這個繒國不是一個,從地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從山東如果要進攻鎬京也不現實。),而申國的封地是在今天的陝西一代。可以這麼說,西周的覆亡是內部聯合外部共同為之的。從上圖中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申國聯合犬戎與繒國共同對西周國都鎬京發起攻擊,從地理位置上相當的便捷。其餘的諸侯勢力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可週幽王時代,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國家腐敗,百姓怨聲載道。不僅如此,大家所熟知的故事“烽火戲諸侯”就是發生在周幽王身上的。為了能夠得到褒姒的歡心,周幽王不惜以國家的信用來戲耍各諸侯國。多次之後,周王室的公信力徹底喪失,各諸侯國看到烽火點起都習以為常,沒人會想到是周王室收到了威脅。所以當申侯聯絡犬戎、繒國共同攻打鎬京的時候,根本沒有諸侯國前來救援,這也是周幽王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