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牛媽是任寶寶

    孩子的教育,其他人最好不要插手,父母達成共識後,和老人溝通好畢竟子女教育不好,父母是最苦的,再大的成功都不如有一個省心的孩子有成就感做為父母立場一定要堅定,其他地方可以得過且過,畢竟是老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但是孩子的教育不可以退讓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三觀,讓孩子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可以獨立面對生活,才是真正的愛孩子,我們畢竟不會陪伴孩子一生孩子不會分辨是非,那就很大程度上會遇人不淑,孩子心理不夠堅強,那遇事肯定也會不夠冷靜就拿今年的疫情來說,真的是沒法確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讓孩子早點學會獨立面對生活,也是給孩子最大的保護因為有些錯誤等孩子大了,我們再去糾正就晚了,就和樹一樣,已經長大了,再想掰個那個彎來,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們就得在把所以不好的苗頭都掐死在搖籃裡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幸福快樂的長大,一生無憂

  • 2 # 許來超護欄加工

    隔代親,大部分家庭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我們農村更是這樣,原來父母對我們非常嚴格,打罵都家常便飯,現在你還沒準備說他們孫子,就拉著出去玩了,讓你無能為力,這種情況我們教育孩子要避開自己父母,跟父母溝通。

  • 3 # 食之味小葉

    2-3歲小兒大腦相當於成人的三分之二的重量,活動範圍擴大了,社交能力增強了,心理發展也產生了新的飛躍,真正建立了人類特有的心理和意識。已經會吃喝拉撒,會走路,會說話了,經常會跟爸爸媽媽鬧彆扭,不要穿衣服啊,不吃飯啊等等。建議:1、首先應該受教育的反而是家長。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一定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做這個或者不許做那個,最好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學著去選擇。2、不要一味的滿足孩子各種要求,這樣只會從小就培養他不付出就得到的壞毛病。3、學會放手。讓她自己去做,去選擇,哪怕碰壁。4、學會接受孩子的一切,即使是不好的。只要寶寶身體健康,就給予她最夠的空間去嘗試,不要事事都打斷。5、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

  • 4 # 使用者王培25096256151

    你們兩歲半的時候受到什麼教育,說來我聽聽,我想知道你們的爸媽,是否在你們兩歲半時,怕你們輸在所謂的起線上,而對你們進行過那些教育,你們兩歲半時的收穫有那些,說出來分享一下。謝謝,哦,忘了忘了,提醒一句,你們可以儘量盡情的跟你們爸爸,也就是你們孩子的爺爺理論到底,別怕他,反正他老了,打不過你們,爭不過你們。兩歲半的孩子更不用擔心,盡情教育,千萬不要用言行規範,淺移默化,細雨潤物等方法去做,直接教育就可以了。敢不聽,你們就高聲喝斥,巴掌跟上,我看他兩歲半的娃娃還能把天哭翻了?就這樣反覆教育之後,必然他必定會成為你們手中心愛的手機,電腦一樣,一舉一動都按你們教育的意思行動了,而且還不會提反對意見,多好呀!多美妙呀,你們就努力教育兩歲半的孩子去吧。我走囉……

  • 5 # 阿爸幫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大家庭要做的事,這是一個氛圍問題。

    再次要提前與長輩溝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長輩不要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產生任何爭議,因為一旦出現父母教育孩子,爺爺奶奶當面指責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時候,無形間就把父母的權威不可挑戰性降級,孩子會利用爺爺奶奶的憐愛心來不斷挑釁父母的權威,這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是相當可怕的。

    一旦多次溝通無效,就應當對爺爺奶奶的指責進行排斥,以此暗示孩子自己教育的權威性。很多父母不願意這麼做,怕因為孩子得罪了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但是,這個是可以分開說的,也不是非A即B的一個單選問題,在孩子面前,就一定要表明出自己的權威性,但揹著孩子,在父母面前,就要多吐苦水多溝通。

    2歲半的孩子,得在孩子潛移默化中豎立起父母教育的不可挑戰性。這是父母雙方都應達成的共識。

  • 6 # 西安新農民

    一個人腦袋裡面裝的東西,決定了行為,行為造就結果!

    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個空瓶子,裝美酒?裝毒藥?裝自來水?裝什麼就會成為什麼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悟到做到才會產生結果

    人活著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幸福快樂!如果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一家人能不能幸福?

    讓孩子學鋼琴,學舞蹈,學書法,學啥都不如學孝道文化,學啥都不如學習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等

  • 7 # 小荷風采

    當然你們做得對,老人做的不對了。你們和老人溝通,給他告訴: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干涉。以我的經驗:孩子現在正是養成教育的時候,如果0到六歲養不成好習慣,你到小學非勁去吧,也不一定養好!如果小學養不好,孩子基本上就定型了!我們在教育中發現:在許多有問題的學生中,有許多是和老人長大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老人溺愛孩子,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的慾望,他們認為這是疼愛孩子,結果養的孩子自私任性,不聽話!沒有規矩!也不愛學習!但是,並不是說老人帶孩子一定會有問題!在我校,以前也有一位和老人長大的孩子,這孩子很好!我們納悶,都說和老人長大了孩子有問題,怎麼這孩子這麼好呢?我們一問,結果,這位孩子的姥爺是位老師。不知你家老人是當著孩子的面說你們呢,還是不當孩子的面說你們?如果當孩子面說你們,你們一定要和他溝通,告訴他不要當孩子面說你們。否則孩子不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更有恃無恐!孩子小,儘量自己帶,這樣有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囉嗦一些,不知對你是否有幫助!

  • 8 # 沙漠駱駝耕耘者

    要溝通好,孩子教育的大方向,為人處事原則性的問題,思想要一致,不然孩子分不清對錯,再大一點,就不容易管理了!

  • 9 # 嵐說情感

    沒有冷冰冰的對錯,有得只是觀點的不同而已

    隔代親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就是太常見了,大家都不願意理解它背後的原因。

    1.看待孩子的層次不同

    父母看孩子,很多時候只會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或者學習成績之類,是比較實在的。但祖輩看待孩子,會不自覺的提升到生命的層次。

    隨著自己的老去,看著一個小孩子,他們感受到的是對新生命的喜悅。不算恰當的比喻,我們總是感嘆青春,是因為我們的青春已經失去。如果青春重現,相信你一定會倍加珍惜。同理,人生的暮年,每個小生命給他們帶來喜悅和開心,正值年富力強的父母們,不會有太深感受。

    他們看著孩子,既是家族的傳承,也是自己血脈的延續。隔代親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2.既是玩伴,也是精神寄託

    都說老小孩,老小孩,與其說是老人照顧小孩,還不如說是彼此是玩伴。人年齡大了,童心再起,小孩的童真和單純,兩者一拍即合。隔代親就順理成章。

    再者,很多老人家為了讓兒輩能更好的工作,都會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照顧孫子。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孩子就變成他們的伴,他們的精神寄託。這樣的情況下,隔代能不親嗎?

    3.老人的性格和學識也是重要的因素

    很多老人,因為歷史的原因,讀書機會不多。他們對於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不會太重視。他們總認為孩子還少,沒必要過多幹涉他們,任其自由生長即可。觀念的不同,有衝突也是常事。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這種現象呢?

    1.與祖輩心平氣和溝通

    老人家有時難免固執,所以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要一言不合,就像點燃了火藥桶。其次,不要總想著畢其功於一役,這是需要有個轉變的過程,堅持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

    而自己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在老人家面前教育得過於激烈。可以把孩子帶離他們,一是避免老人家看到心痛,出來阻止。二是斷了孩子求援之路,讓他們乖乖受訓。

    2.請多點時間陪陪孩子

    孩子天然會對父母更親切的,而父母也天然是孩子的第一權威。但是這種關係,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時間陪護孩子,才能得以鞏固。條件允許的,就請緩一緩你的工作,放下你的手機,多陪陪孩子玩耍,讓他們對你們更依賴,更信任。即使老人家如何疼他們,矯正他們錯誤也會更容易。

    一家人相處,沒必要分出個對錯。吵贏了架,輸的是感情。有事平心靜氣溝通,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關鍵是要對家人有更多的愛與寬容。

  • 10 # 語文萍

    父母教育兩歲半不聽話的孩子,孩子爺爺還說我們,……怎麼辦?

    孩子三歲前最好跟媽媽在一起,媽媽單獨教育

    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要給他最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跟媽媽的時間最長,媽媽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給孩子一些知識。給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1.教給孩子東西從哪裡拿的,再整整齊齊放回原處

    2.教給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他做不好也要這樣做,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品質。特別是男孩子。

    3.教給孩子有禮貌,要尊重長輩。

    4.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哪怕孩子在玩泥巴,他在捏一些槍啊炮啊你最不喜歡的東西,你也很欣賞地看著他。不要指責:”你看你把手弄髒了,我打死你!”回家再告訴孩子:“你真巧啊,捏的槍炮真像!但以後玩要注意衛生。”

    這樣做比打罵好一百倍。尊重孩子的自尊!孩子也知道了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

    不要守著外人,特別不能在爺爺奶奶面前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要在家裡關著門教育。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育。

    有的家長到學校裡當著老師的面咵!咵!給孩子兩個耳光子。或者當街坊鄰居打罵自己的孩子都不是有教養的一種表現。

    孫子孫女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俗話說得好:”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兒子媳婦當爺爺奶奶打罵孩子,一個是孩子不怕,因為他知道有“保鏢”!二個是爺爺奶奶護著孩子,有的奶奶跟你he命!不起好作用倒還把老人氣壞了!

    孩子在爺爺奶奶家做的不對,回到家裡再進行教育,指出他哪裡不對,告訴孩子下不為例!

    好多好多事實證明,爺爺奶奶教育不了第三代!一個是他們的教育思想落後,二個是孩子根本不怕他們,因為爺爺奶奶溺愛他們。他們很明白,應該欺負誰!所以年輕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守著爺爺奶奶!

  • 11 # 好橫的活著

    類似這樣的問題,每家都會遇到:主要是爺爺奶奶是不是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如果生活在一起,私底下要好好的跟爺爺奶奶去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壞的習慣養成了很難改正。三歲之前的話,主要培養孩子生活習慣,這對孩子以後上早教或者上幼兒園,能不能很快地接受和適應新的生活會啟到很大影響?我們要跟爺爺奶奶要做好長期的溝通,一定要做到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再買點關於這方面書籍。這對孩子以後養成壞習慣的話是對他以後上早教啊,上幼兒園都會很難改正。

    如果爺爺奶奶不跟我們在一起的話,偶爾一次到爺爺奶奶那邊去。我覺得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私底下跟爺爺奶奶,但不是作為重點。但還是要溝通,因為孩子雖然兩歲半,不懂事,但是他知道他這樣的行為會在爺爺奶奶家,他可以放任或者放縱,那他可能會在其它地方跟其他小朋友進相處的時候他也會這樣子,因為他不覺得這錯了。

  • 12 # 和靈隴寶貝一起成長

    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我相信在很多家庭裡面都出現過。

    當我們去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本來以為,家長們應該全部站在一個戰線上,但是恰恰這個時候爺爺就跳出來,或者指責我們,或者幫孩子解脫。

    作為成年人,我們當時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的。一來在孩子面前也沒有了威信,孩子小,不辯是非,容易混亂,二來肯定心裡也不服氣,孩子本來就錯了,還說不得嗎?您老這樣護著孩子,那怎麼行呢。

    我覺得老人護著孩子,無非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家之長思想作祟。

    大多數爺爺,以前都是家裡的大家長。家裡子女很多,都是以他為重,他是一家之主,什麼都由他說了算。

    現在孩子有問題,做父母的去教育孩子,爺爺好像有點受不了,尤其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他覺得這不是挑戰他的權威,越過他而行事嗎,心理上不能接受,自然會去指責孩子父母,哪怕當時孩子犯了錯誤,你去教育他。

    隔代親過分護孩子

    這個原因最普遍,很多老人,在我們小時候沒少批評教育我們,到了有了第三代,他們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對孩子完全是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過分親暱溺愛孩子。

    那時經濟條件不好,好像現在都要補償給下一代。

    我們跟孩子講不要吃太多糖果零食,他們說,孩子還小,吃一點點沒有問題。而且言行一致,還經常給孩子買很多零食。

    我們說孩子不要看太多電視,他們說,看看電視也是增長見識,學習電視上更加優秀的小朋友。孩子一說想看電視,他們就開啟。

    之前Papi醬發過一個影片,就是控訴自己的媽媽,對待自己的女兒和自己,完全採用的是雙標,讓人哭笑不得。

    物質補償,只要孩子身體健康無可厚非,只是孩子做了錯事,我們去批評教育孩子,他就覺得我們對孩子過於嚴厲,孩子還小,可以慢慢教育,不急這一時。

    變相解救大人孩子,給孩子臺階下。

    有些家長批評孩子相當嚴厲,尤其是孩子較小的時候,情緒上來,一時剎不住車停不下來,老人這時及時出手,也算是給孩子和自己一個臺階,緩解孩子和家長的情緒。

    所以可以對號入座,看看孩子爺爺屬於哪一種情況。

    我孩子的爺爺,即使有時我跟孩子講話,不批評教育,他有時也會反駁說我,很多時候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家裡任何一個人,他比較極端。

    當然他也很疼孩子,經常會買好吃的給孩子,經常講我們對孩子照顧不周,怕孩子吃不飽,穿不暖。

    我家孩子爺爺屬於前兩種原因,所以我不會當著他面教育孩子。

    這個很重要,不要當著任何人的面教育孩子。孩子雖小,也有自尊。任何當著其他人的面來批評,對他都有傷害。

    你這孩子才兩歲半,年紀不大,孩子不聽話,不要盲目批評,搞清楚原因,以引導為主。

    當爺爺是這種情況時,更不要當他們面批評孩子。

    私下裡能跟老人們講通道理的就儘量心平氣和講道理,告訴他其中的利弊,當然要尊重老人。

    不能講通的,那估計就是他的個性,你改變不了,能分開住儘量分開住,跟老年人在一起,管教孩子總歸是不太方便的。

  • 13 # 快樂庭院

    乍一聽,爺爺這不是多管閒事嗎?且年齡大了,跟不上時代了,這是自找麻煩呀!

    果真如此嗎?

    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

    對於兩歲半的小孩,父母需要怎麼樣的教育呢?題主又是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給了2歲半的小孩子怎麼樣的教育?孩子爺爺又是怎樣說的呢?這些都一無所知,所以沒有辦法說對或者錯,且生活本就沒有嚴格的對與錯,都是所站的立場和角度不同而已。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裡有兩個值得思考的地方:

    父母的教育觀念不清,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為何如此講?

    單憑題主的提問的問題言之無物,傳遞出來的是題主的情緒,這種情緒在題主也許不認為,可是對於旁觀者來說,讀過就可以感知。孩子的爸媽和老人兩代人的教育觀念有衝突,可是又囿於傳統的孝順思想(我不喜歡孝順這個詞,可感覺這裡用孝順比較合適),以及個人的性格和長期的習慣,很難溝通到位。

    家庭中的人員做事存在界限的不清晰,給對方造成了一定的越界控制感。

    在大家庭中,父母管孩子的時候,很多爺爺奶奶會護著孩子,說孩子父母的不對,這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年輕父母不能很好地處理這個關係,如果老人過分地干涉年輕兒女的事情,這種矛盾的產生是一定且必定的。

    很多三代大家庭中,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因為各自界限的不清楚導致了極大的矛盾衝突,甚至是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困惑和壓力,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影響了孩子終生幸福能力的獲得。

    依據現實生活,對於老人,做為兒女的無法使其改變什麼,要想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唯有聚焦自己,提升自己的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好地處理家庭中的關係,給予孩子更好的養育,才是解決這種家庭矛盾衝突的唯一方案。

  • 14 # 半稱心九林

    父母教育2歲半的孩子,這個時間點太重要了,“三歲看到老”,是中國的古語,不是沒有原因是。

    父母教育孩子時,爺爺輩的長者最好不要插手。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是角色定位,亂了套,就會瞎指揮。

    最好的辦法是:小孩子的父母和長輩做好溝通。如果總是父母唱黑臉,長輩唱白臉,麻煩會非常大。

    誰都知道,孩子雖小,鬼著呢!整天琢磨啥?:我怕爸媽,我爸媽怕他爸媽。

    這樣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

    我兒子小時候就這樣,在自己家,3歲不到,就會洗自己的小襪子。呆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上小學了還在喊:我要喝水!

    父母一批評,長輩就急,最可氣,還說:別理你那個後媽,那麼狠幹啥?孩子才一丁點,就要他洗襪子。

    我後來,也是和長輩做了很長時間的溝通,才認可了我的做法。但是,我不在時,他們還是偷偷幫他。

    所以,老人家沒那麼容易改變的。還是要在“初升的太陽”身上下功夫。

    1、給孩子找個榜樣很重要

    隔壁的、故事裡的、親戚家的都可以,告訴孩子你做的非常好,和那些榜樣一樣棒。

    切記:不要拿他和誰比較。

    2、教育孩子時,儘量在自己家裡。

    一是長輩不在,沒人護犢子;二是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的,有外人在,哪怕是自家長輩在,都切記不要批評他,父母要耐住性子。

    切記:在不對,也忍住,你鬥不過長輩。

    還要注意,對2-3歲的孩子,鼓勵永遠好於批評,教導永遠好於教訓。不要看他小,他什麼都知道。有時候,孩子只是不太能表達清楚。

    3、希望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一定要立規矩。

    這個年齡離“無法無天”並不遠。因為這個年紀最可愛,也最容易出身體上問題的,這是因為孩子的探索精神。

    切記:2-3歲的孩子,安全最重要,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隨著孩子的長大,問題還會層出不窮呢。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怕啦。

    不過,不用太擔心,我們大家可以互相探討,看得多了,就可以增長些經驗,應對方法也會更積極。對付小的,穩住老的,做父母不容易啊。

  • 15 # 大喬歐耶

    爺孫是隔代親,都是很瘋狂的,做兒子媳婦的儘量做到不要當著老人的面去吵孩子教育孩子,他們心裡不舒服,他們護著孩子,弄得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孩子也很矛盾。最後只學會了兩邊討好型,你們夫妻倆和上一輩也會鬧矛盾,得不償失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比較有意思,好玩的輕喜劇電影推薦,謝謝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