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一味
-
2 # 幫你找
此次OLED的爆發有幾點因素,一是柔性螢幕在將來會成為趨勢,這是比較認同的共識;二是三星華為將在近期釋出首款摺疊螢幕手機,這訊息也給題材起了風。三星肯定會使用自家的摺疊螢幕(全球第一條六代AMOLED生產線是三星的),而華為則預計京東方會成為他的最大供應商(全球第二條六代AMOLED生產線是京東方),維信諾則主要為小米提供柔性屏。
從這可以看出,首先這個科技技術在市場認知內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趨勢,其次公司要掌握其中的關鍵技術能實現量產供貨,最後就是等風來,某些訊息的刺激市場爆發。
觀看其他科技股,比較認可得有5G,晶片,人工智慧,物聯網,全息技術,量子科技,生物識別,區塊鏈,無人駕駛等等,首先要看公司是否掌握核心技術,這是關鍵,其次看好的公司買入後就是等待行業起風的那一刻,可別想著買入就大漲,這種心態不對。
-
3 # 琅琊榜首張大仙
關於投資的忠告,我希望大家明白幾個道理:
第一就是風來的時候母豬都會上樹,但是風停了率先摔死的還是豬!
第二就是市場裡最熱鬧的地方一定沒有投資的價值,只有炒作跟風的趨勢!
第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利好也就沒有利好效應了!
所以在春節後的OLED板塊爆發後,大肆的訊息面都前所未有的配合著釋出,甚至還號稱OLED引領著新的時代,新的機會,新的消費熱潮!我的媽呀,還沒成熟的OLED一下子變得那麼厲害,難道大家都是先知嗎??其實仔細看看,你就會發現無非就是主力一貫的手法利用拉昇和利好訊息面的配合進行炒作而已!!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投資者而言,這樣OLED引領的科技股不值得大家去追,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來,你也一定不會知道你買入的那天是不是就是風停止的時刻!要知道遊資的特點就是來得快去的也快,所以我們一定要投資,千萬不要“炒”股!!
我認為未來潛在的價值還是在跌出來的機會里,三聚氰胺事件以後,伊利橫空出世,走了9年的牛市,塑化劑後成就了茅臺,A股第一高價股!所以從目前來看中小創大板塊裡超跌的績優股更有機會,而板塊方面我更欣賞的是大消費類的、科技類的、文化傳媒類的,但是絕對不是現在炙手可得5G和OLED!總之,在投資的世界裡群眾的眼睛永遠都是瞎的,眾人皆看好,則行情未必繼續好;眾人皆看壞,行情未必就壞下去。最後提醒一句:投資千萬條 策略第一條 底部不佈局 牛市兩行淚
-
4 # 淡淡禪風
OLED引領科技股爆發源自於一則訊息面的刺激,三星、華為等主流手機廠商近日紛紛宣佈將在本月釋出首款摺疊屏手機,小米、OPPO、LG等廠商近期也在摺疊屏手機方面有所動作。手機行業的三大巨頭中,有兩家要釋出摺疊屏手機,我們知道,蘋果自喬布斯之後,在創新上始終落後於三星和華為,三星與華為的方向基本代表了手機行業的下一個趨勢。
這則訊息的持續發酵引爆了OLED概念,京東方A這種千億市值的大傢伙都能拉出三個漲停,最近四天成交量達346億之多,可見市場的瘋狂。三星旗下有世界上第一條六代AMOLED生產線,而京東方A有世界上第二條六代AMOLED生產線,如果下一代手機方向確認,最收益的莫過於京東方了。當前世界上擁有六代AMOLED生產線的企業少之又少,物以稀為貴,這是OLED炒作的邏輯,預期這東西可大可小,沒有兌現前沒有人說的清能對業績影響多大。
潛在科技題材的挖掘很難
題材股的爆發講究的天時、地利加人合。以OLED為例:
時間上 新年之初,2018年末,由於業績暴雷,避險資金、理財資金大量流出市場,年後風險釋放完畢,資金迴流,市場中有資金進入。
空間結構上 年前的橫盤整理,年後有選擇方向的需求,由於處於市場的底部,向上突破的機率很高,因此,市場風險不大,有利於概論熱點的爆發。
情緒上 由於商譽減值導致的業績暴雷,疊加了上一波熱點的退潮,市場的高度板一度到了一板,市場情緒進入冰點,處於復甦期,很容易被引爆。
綜上所述,在新年這個時間點上,一定會有題材熱點爆發,OLED不爆發也會有其它的熱點爆發,這需要資金意見一致後才會知道,很難提前預測。如果沒有三星華為這一則訊息,有可能就是其它熱點爆發。
綜上所述,科技題材股潛在的熱點挖掘可以做到,什麼時間爆發也能預判出來,但是熱點太多,到時是什麼熱點爆發就不好說了。其次,這是短線資金的形為,開始是訊息面引爆,接著是無理由上漲,最後結果往往是一地雞毛。因為爆發的概念個股炒作的是預期,不是業績,這一型別的個股業績往往不怎麼樣,不太好但也不太差,這一型別的股票太多了,不好甄別。一輪推到高位後,差不多透支了一年的漲幅。題材熱點爆發的隨即性很高,潛伏的價值不高,不像業績穩健型企業,估值低了買入拿好就行,後期肯定會上漲,這種題材概念的股票,如果沒有短線資金炒作,就在那裡橫盤,盈利的穩定性很差。
-
5 # 小散李大鵬
2016年春節後的幾天,A股市場題材全面火爆,尤其是科技股佔盡風頭,科技股中的OLED柔性屏概念更是風光無量,就連京東方這樣的權重藍籌股,都由於柔性屏概念而走出了強勢的反彈,可以說只要站在題材風口,市場就不缺錢,能一直把你炒到天上去。那麼如何挖掘科技題材呢?這裡有幾個方向。第一個方向,5g概念是2019年科技股發展的一個核心方向。5G概念的延展性非常強,包含很多科技領域,也經過了很長的時間醞釀,通訊裝置已經走了兩波,目前熱點的柔性屏概念也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相信隨著商用的實現,會有更多的炒作空間。
第二個風向,人工智慧概念。人工智慧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方面,無人駕駛、智慧家居、大資料等等,這些方向都是科技股可以深度結合實體經濟的通道,成為未來發展的產業方向,具有很好的成長性,可以進行深度挖掘。
第三個方向,生物醫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健康生活的需求,醫藥與科技的結合,必將催生出新一代科技醫藥發展,生物基因工程與科學技術的融合一定會拓展出更多的發展方向,可以在其行業內深度研究。
第四個方向,高階裝備製造。隨著中國工業4.0發展的推進,高階裝備製造需求是非常旺盛的,科技助推製造業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偉大的變革,同時也會形成熱點板塊,成為資金關注的題材風口。
總之,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的融合發展,會成為未來科技股發展的題材風口,可以重點關注和挖掘。
-
6 # 醜鑑人生by
每年中,我們都會看到幾十上百種的概念在股市中發酵。而絕大多數最後都不了了之。實際上,我們過多的關注自己認知以外的行業或者企業,風險是非常高的。以目前的OLED概念為例,涉及其概念的股票被短期內大幅拉昇,這本身毫無道理可言。有人說買股票是買企業的未來,那麼試問動輒幾十上百倍的市盈率,有何未來可言呢?投資者真的瞭解行業本身的盈利週期嗎?投資者又是否瞭解企業產能結構?成本控制?市場定位?人員結構以及管理結構呢?我想投資於所謂概念的投資者這些都是知之甚少的。
那麼,我們不談這些,對於高科技產品我向來抱有謹慎態度。因其發展速度驚人,所以被市場定位於數十倍市盈率這不假。但其消亡速度也著實驚人。通常高科技企業從開始到消亡平均壽命20~25年中間,拋開被人認知的前期上升期和最後5年的過渡期,中間真正的可投資時間區間只有10~15年。或許有人會說,微軟,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華為這種大企業為何不同。我們要知道,他們是佼佼者,是從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與黃河之沙般的高科技企業相比,他們只是鳳毛麟角而已。
二十五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說,摩托羅拉要倒,我不會相信。十五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說諾基亞被收購,我也不相信。五年前,有人跟我說,三星中國市場遭遇滑鐵盧,我也不相信。現在有人跟我說,蘋果五年之後退出中國市場,我也不相信。但誰能保證呢?
所以,對於這種所謂的新興產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其發展之快令人瞠目,但消亡之快恐怕也超出想象。OLED是否是未來主流我不清楚,或許是或許不是,但一個企業在未有達到任何可支撐的業績的前提下,高達幾十倍的市盈率是極其不合理的,這是極其不符合投資邏輯的,即便是高科技企業也不行。幾十倍簡直就是一個玩笑的數字,根據其發展前景的展現,或許其自身管理層能期許到十年便已經是燒高香了。
-
7 # 股易通資訊
感謝誠邀:密切關注政策導向。其次就是透過技術上每天的漲幅排行榜,這種雖然後知後覺,如同做操作的右側交易法則,但是也適用。
回覆列表
如何選擇科技股,分析如下:
1、2020年處於市場風險偏好上升週期。
2018年,A股市場的整個風險偏好,從高到低,逐級下行。整個市場的表現也是下行的。2019年什麼情況?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處在一個極低的位置,投資者喜歡的是有業績、風險極低的股票,去年的幾個消費龍頭,美的、格力、海爾和茅臺,表現搶眼。2020年,風險偏好逐步抬升,投資者喜歡成長性好的股票,比如科技股。
2、先看一線科技股,再看二線科技股。
當然科技股裡面也不是所有科技股一起漲起來的。
假設我們把科技行業的六大子行業拿出來,按照風險度從低到高的排序,結果是電子、通訊、新能源、計算機、傳媒和軍工,由於市場的風險偏好是從低往高走的,因此股票市場上科技股板塊,也是按照風險底從低到高走的,之前我們看到的科技股行情,重點是在電子和通訊,其次是新能源、計算機和傳媒,而軍工股表現較少。
軍工股裡面,有一些股票已經有一些表現,但是大部分軍工還沒有起來。而且軍工裡面有表現的股票,其實主要也是跟著電子和通訊走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風險偏好的逐級抬升,科技股也不是一把所有股票普漲,而是按照風險程度的高低一格一格往上走的。下個階段,我們認為科技股的重點將從電子和通訊,逐步轉移到計算機和傳媒網際網路等。
如果我們把科技股分為一線科技股和二線科技股,那麼從春節到現在,整個A股市場表現比較搶眼的是一線科技股。背後原因,一個是因為它們的風險度相對不是最高,符合當下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需求。其次是資金交易層面的推動,大量的資金透過科技ETF的發行進入一線科技股。
那麼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們要重點開始尋找二線科技股的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