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麋鹿麋鹿迷了路1874

    擺脫熬夜看手機的習慣一定要對自己狠,說不看就不看,不要把手機放在離床觸手可及的地方,再就是快速讓自己進入睡眠我說的對嗎?

  • 2 # 路遇少商

    你好!

    關於這個自制力的問題。

    首先自己要明確到它的危害,這點你已經做到了。

    其次,自己要對自己有一個要求,就是對自己要狠一點,比如換一個只有鍵盤的手機,給自己定下一些規矩,如果違反了,那就按照自己定的規矩去實施,當然要選那種自己能做到的。

    然後,當我們自己做不到剋制自己的時候,那麼就對外尋求幫助,比如可以告訴自己的父母,讓他們來協助監督你,告訴他們你平時怎麼玩兒的,在什麼時間段,讓他們來監督你,讓他們來強制幫你實施這個計劃。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卻不能制止,那麼就從外界來得到幫助,首先讓我們喜歡的東西變得讓我們不喜歡,然後讓關心我們的人能照顧到我們的人,來監督我們來制止我們。

    只要你的心裡,確實想制止這件事,辦法還是有很多的。

  • 3 # 吃噩夢的怪瘦

    培養其它的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這個對有的人來說可能很容易做到,需要自制力。對於有的人就很難做到!實在不行就給自己弄個普通手機,晚上用普通的手機(只能簡單接打電話發簡訊),白天用智慧機,還得有人監督

    加油!

  • 4 # 湖南機友網

    睡眠功能是人類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如果此項生理功能由於種種原因發生了紊亂,對人體的傷害也是非常的大的。

    在睡前可以做一些事情轉移注意力,比如睡前在床上做一些小運動,或者看一點雜誌等等,分散注意力,就不會玩手機了。

    還可以透過一些輔助睡眠的APP來幫助你。

    睡眠精靈

    一款心理、睡眠健康管理應用,屢獲創新大獎。冥想, 療愈音樂,AI讀心和生物反饋,幫你改善睡眠、減壓放鬆、調節情緒、提高專注及消除疲勞!

    當你開始睡眠時就會為你鎖住手機螢幕,也不會剋制不助完手機了。

  • 5 # 新麥肖楊林

    我考研究生期間也有這樣的經歷,但是我後面剋制了,我的方法是找出想看手機的根源,然後一個個剷除,影片有詳細回答,你可以看看

  • 6 # 拼了自己的螞蟻

    可以先給自己定個目標。比如以前是十二點放下手機,前七天給自己定下十一點半放下手機,然後這樣循序漸進的把時間提前,人的習慣在七天左右可以養成,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希望大家喜歡

  • 7 # 阿丟手機

    怎麼樣才能剋制住自己不玩手機……主要是要有這兩點第一自己有足夠強的意致力…第2身邊有一個可以管得住你的人……我相信這樣就能控制住自己不玩手機

  • 8 # ArtEileen心理諮詢師

    你是熬夜手機玩遊戲呢還是刷抖音快手呢?

    人本來對感覺到刺激的事情的感受是快樂的,這種快樂在大腦層面非常強大,越想剋制這種慾望就會成倍的增長。

    所以第一步就是不要剋制你想玩遊戲這個想法,第二步是不要一下子完全不玩手機了,因為這種改變完全不現實,先設定一個小的目標,原來玩到12點,今天就玩到11點睡覺,這個小的成就會給你自我效能感,慢慢的你會感覺你是很容易放下手機直接睡覺的人。

  • 9 # 科技V力

    答案:目前能夠鎖住你使用手機的就是開啟某個功能,推薦看下一加手機的禪定模式,讓人遠離手機20分鐘,還是強制性的。

    無論是在做什麼幾乎都是”機不離手“,這也讓很多人的生活失去了很多有意義的交流,這也成為如今非常可怕的一種現象。而針對這一現象,一加手機做了一個讓人可以遠離手機的功能,是不是覺得非常奇怪呢?在一加7系列釋出會上,一加給氫os增加了一個禪定模式功能,只要開啟這個模式,我們的手機就會被鎖定,手機只會保留緊急呼叫、相機功能,你可以接聽電話,僅此而已。開啟禪定模式的前幾分鐘,這位網友就後悔了,想要退出,於是透過關機重啟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卻失敗了,重啟之後依然是倒計時介面,所以這位網友開始思考一些事情,最後覺得也非常有意義,當天睡覺也很早。

  • 10 # 涵溪心靈小屋

    想熬夜看手機,控制不住自己,主要還是個人想改變的內因不夠堅定,以及對外界的抵抗力不足導致的。

    想要改變這個行為,首先我們要設定一個清晰的目標。比如你的目標是第二天早起,好好學習。

    那麼就要對這個目標進行分析:實現目標最大的障礙是不是熬夜看手機?那麼我們就想方設法把這個障礙消除。

    能夠消除個人看手機這個障礙,也需要我們做好一定的心理建設。

    首先,對熬夜的定位。

    你給自己定好幾點睡覺,比如說你決定每天12點睡覺。那麼你就要嚴格按照時間表,到點就要躺床上,不再做別的事情。

    如果你的時間是11點就要睡覺,那麼你也要提前做好安排,11點以後就不能再做別的事情,乖乖躺在床上睡覺。就算睡不著,也不要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因為這是對睡覺意識的培養。

    其次,對玩手機的安排。

    很多人在吃過晚飯後,喜歡躺在沙發上或者床上放鬆一會,原本想著隨便看看訊息,短影片等,但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

    然後到睡覺時間,發現依然沒有睡意,反而越來越興奮。隨即會安慰自己,反正也是睡不著,躺著也是躺著,不如再看一會吧。

    如果這樣,你就會陷入往日的惡性迴圈,第二天依然起不來,依然會後悔。

    所以每天花多少時間玩手機,建議你有個明確的規定。比如晚上看一個小時手機進行消遣,睡前半小時就有意識淡化對手機的依賴。

    第三,做好時間規劃

    每天做什麼事情,如果能有個規劃,那麼按照時間順序或者重要性,一項一項去完成,自然也過分不會依賴手機。

    考慮你的任務主要是避免睡前玩手機而造成熬夜。建議睡前半個小時聽聽舒緩的音樂,看看書。

    透過外力讓自己把這份時間充滿且有意義,經過半小時靜心,到睡覺時間也有助於睡眠。

  • 11 # 山和海

    對於您的問題,我深有感觸。最根本的問題:自制力欠缺!

    晚上據我的猜測,樓主白天應該沒有做什麼運動,身體比較乏,但是晚上又不想睡,看時間才剛十一點,夜生活才剛開始。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你可以按我說的調整一下作息時間就可以了。喜歡籃球就去堅持打一個小時的籃球,每天要堅持運動一小時,睡前的半個小時開始堅持看自己喜歡的書,我每晚臨睡前都會讀東野圭吾的小說,閱讀一個小時,可以很安心的睡覺。

    要記得堅持,白天鍛鍊。

  • 12 # 純東影視剪輯

    其實這種情況跟環境、大腦和習慣都有著直接的關係,很多人的注意力都處於一種不受控的態度,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智慧手機的快速發展,大家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上越來越多。我們的大腦開始習慣越來越多的新聞、碎片化訊息、影片和遊戲,甚至幾分鐘的碎片時間也可以隨手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和新聞。

    而這種每天重複數百次的高頻行為,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條件反射,在大腦形成新的習慣,然後就不斷的迴圈下去。如果大腦適應這類快速或實時的反饋行為,後果就是注意力聚焦的時間越來越短,喜歡多工地切換,在進行低刺激/枯燥的學習或工作時,無法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手機上的影片、新聞和遊戲類APP的通知一旦關掉,能節省不少的注意力,不用每隔一段時間就蹦出各種吸引人的標題或通知來干擾你的注意力。

  • 13 # 有趣的悟空

    1.手機裝強制鎖屏的App,除了電話簡訊等必需應用外,娛樂性的app一律不能開啟。

    2.找到手機的替代品。看看書、洗洗刷刷、伸展一下身體,放鬆心情早點上床睡覺。

    3.早睡之後定個鬧鐘早起。把學習放在早上吃飯之前多學一會,會感覺白天時間很長。

    4.想想晚睡的壞處。……,壞處太多了,不一一列舉。

    好吧,以上措施對我適用,共勉。^_<

  • 14 # 孤島困獸

    首先,從源頭治理。如果真想不看手機,首先應該有幾天非常煎熬的強制戒除過程。我們想一下國家對於吸毒人員的做法,就是隔離毒品。嘗試三到四天把手機放在桌子上不要放在床上。那麼幾天後你能夠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然後需要你在晚上九點以後手機電量不超過40%,並且把充電器資料線放到客廳等非常遠的地方,保證不充電。

    其次,設定離第二天上課時間10min 15min 20min30min的鬧鐘,持續反覆。那麼你每一次關掉鬧鐘都要從床上起來,基本上一兩次內就能夠清醒。

  • 15 # 市石武渡

    看了下大家的回答都很不錯,那我就來個比較奇葩的,但一定有效!

    其實這個感覺是有點無解的,我本人也非常喜歡熬夜玩手機,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很累。

    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眼不見,心不煩”。但是你又不可能不用手機。所以,只有想些,為了看手機能讓自己付出一些代價的事吧。(其實早上起不來,就是代價了。)

    舉個我小時候的例子,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街機房開賽車遊戲。結果為了剋制自己去街機房的頻率,就規定自己,如果當天不背完多少單詞,就三天不能去。並且累加,不做完的越多,不能去的時間也就越久。結果時間一長,好像想玩的慾望也沒有那麼強烈了。並且更為關鍵的是,那個時候零花錢少,才是實實在在的制約。因為即便你很想玩,零花錢花完了,自然也就玩不了了,只好安安心心下來學習(那個時候娛樂活動也少)。

    再舉個大多數男生都有過的打飛機的經歷。知道打飛機不好,傷身體。很想戒但是戒不掉。沒辦法,這個是本能。什麼刪網路收藏夾呀,格式化行動硬碟呀。一段賢者模式之後,一定會為之前的行為懊惱不已。可能失去的“女神”,網上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但凡你想戒的話,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決心了。能承受這個代價,狠一點。比方說熬夜看手機超過12點,立馬把手機砸了,然後買個新的。看看你能砸多少次?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承受不了吧?一定會戒。

    主要還是懲罰的力度不到位,為啥現在很多上癮的東西比過去更難戒了,因為我們工作了,有錢有收入了,反正買得起~買!吃得起~吃!暫時沒錢的,信用卡等等提前消費的方法也特別多。靠金融的手段對我們的制約力度越來越小了。但同時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惡性迴圈。總有一天無力承擔。

    並且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還會打罵我們,主要是為了讓我們有敬畏之心,透過皮肉之苦讓我們知道這個事情不應該做。但是長大了之後,父母不會再打我們了。貌似讓我們害怕的事情變少了,好像我們便強大了,實則我們是更危險了。

  • 16 # 鏡子裡的育兒念

    01找找你的內在動機,也許是一個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興趣

    問題中,你沒有說明你的年齡,不知是什麼階段的學生?我想初高中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只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自主使用手機,甚至熬夜。

    熬夜看手機的話,這說明沒有旁人提醒督促,你幾乎是自由使用手機的狀態。這是一種慣性,需要很強大的意志力才可以控制自己。從你提問求助來看,首先說明你天然具有積極向上的品質,有內在驅動力,只是暫時沒找到而已。一旦挖掘或者發現到,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節奏去安排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的人,且能自律。

    每個人都天然積極向上,希望獲得外界的肯定。沒有人一開始是自甘墮落的。猜想你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是早期強介入過多,擾亂了內心秩序,學習目前對你來說,無目的,無價值,無意義,無控制,不能駕馭。

    這種原因來自多方面,比如沒有真正意識到是給誰學,為什麼事學,過多是由情緒主宰,學不學看心情。當你在學習中找到興趣點,享受其中時,你就能獲得內外滿足,不需要人督促或者多麼強大的意志力來自控。比如歷史故事,比如幾何三維圖形,或者化學帶給你的樂趣等等,如果有,可以逐漸放大,沒有一門學科是孤立存在的,拓展興趣知識面的同時,漸漸地也會了解愛上其他學科。只要你保證對你的興趣點有強烈的好奇心。

    02有時候情緒,也能成為內外驅動力

    這個我拿自己來舉個例子吧!

    我家子妹三個,家人聚會時,姐姐說起我的愛好,非常不解,一個爹媽生的,為什麼就我那麼愛學習?

    我說,是因為恐懼。

    這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小時候家在農村,家裡養了上百隻羊,每到週末或假期,我和哥哥都要輪流去山上牧羊。

    一次週六,哥哥有事不在家,爸爸早晨先去牧羊了,午飯過後我去山上把爸爸替換回來便坐在山頂陪著漫山遍野的羊群。

    時間不知不覺到了傍晚,太陽快要落山,我才一匹山一條溝的開始數羊,確認一隻不差後,聚攏羊群往家趕。

    因為當初太過放任,跟著它們四處散漫,羊吃草的地方已經離家隔了四五道山,站在山窪時我根本看不到回家的路,只有登上山頂才能遠遠望見。我加快速度驅趕,好在天黑之前到家。

    可是羊根本不會按照我指定的方向向前,一會兒慢悠悠吃一口草後,又調皮地跑向別處。

    就這樣我一邊收攏羊群一邊向前驅趕,還剩最後一匹山要翻時,我發現羊群竟把我帶偏到了一片墳地,其中有一座墳還是剛死過人新埋的,墳前還有未燒乾淨的紙錢,隨著微風四處飛揚。

    暮色將至,眼前的這一幕讓我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手心頓時冒出冷汗。

    加速的心跳讓我恨不得丟下羊群趕緊逃離現場,可是一大群羊丟了怎麼交差?我硬著頭皮繼續驅趕著羊群,終於穿過了這片墳地,翻過了最後一匹山。

    下山後就到了通往回家的大公路,可我恐懼的情緒絲毫沒有消減。

    回到家後,爸爸問我為什麼回來這麼晚,我只告訴他,羊群走偏了,並沒告訴他我剛才經歷過的驚魂時刻,因為我知道這點事兒在爸爸眼裡就不是事兒,也沒必要說,這份恐懼被深深地埋在心底……

    從那以後,我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逃離農村,逃離農民,逃離羊群。

    正是因為這份恐懼成就了現在的我,愛看書,愛寫作,身處三線城市,工薪家庭,終身學習的二寶媽,我希望長大後的孩子繼續逃離,逃離我,逃離體制,天更寬,地更廣。

    03.實在自律不了,就欣然請求他律,哪怕是鬧鐘設定也可以

    不能自律,請別自責。這是人的天性,人性中天然避繁就簡,避重就輕的心理,驅使自己去選擇安逸簡單愉快的事情。那些成績好的學霸同樣有不自律的時候,只是更多時候,他們深深的明白,自己輸不起,玩不起。

    如果你暫時找不到內在驅動力,或者也一時間控制不好自己,就指定一個你信任的人,同時也是積極向上的人,對你進行他律。俗話說,一個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找到一起前行的同伴時,你們互相約束,勉勵對方,不知不覺你會發現,你已經向前走了很遠,不是原來的自己了。

    最後,祝你學業有成,加油!

    以孩子為鏡的二寶媽/研究教育16年/人間百態,和你一起體會真情冷暖,更多育兒念請關注@鏡子老師007

  • 17 # 慢日時光

    我也來說一下治癒手機成癮拖延症的幾個具體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自我警醒療法。

    如果一個人總是久坐玩手機,可能會引發各種眼病、頸椎病、過度肥胖、便秘、痔瘡以及讓很多痛苦崩潰的肛瘻,甚至還有可能引發腸癌。讓這些最基本的健康常識,以及我剛才跟你說的那兩個深層原因,起到一定的自我警醒作用。提醒自己不要久坐玩手機。把手機塞兜兒裡,站起來走幾步,這意味著你已經邁出克服手機成癮拖延症的第一步了。

    第二個方法是自我感受療法。

    很多人試圖用不斷自我苛責的方法解決手機成癮問題,結果反而讓問題變得更嚴重了。因為自我苛責是一種反向強化。與其苛責自己,不如諒解自己。只有學會諒解自己,才能深刻感受自己,深刻了解自己。

    好好想一想透過玩手機這件事,你想得到什麼,你在逃避什麼。好好想一想如何解決你想透過玩手機試圖逃避的那些問題。

    如果你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意味著你的手機成癮拖延症已經治癒了一半。如果你找到答案後直接動手去幹了,然後將它變成一種習慣了,這意味著你的手機成癮拖延症基本上已經痊癒了。

    第三個方法是區分設定法。

    最近這幾年,我的很多工作必須在手機上處理解決。在我手機成癮很嚴重的那段時間,我發現只要有很難搞定的棘手問題出現,或者是出現了一些很難吸收的複雜資訊,我會下意識地迎難而退,不由自主地沉溺於手機裡的各種廉價快感資訊流裡,不由自主地荒廢了很多時間。

    我發現我的意志力幾乎每次都會被這種廉價快感輕鬆打敗。後來我意識到,只是在心理層面有所改變,解決不了手機成癮問題。必須想辦法在物理層面上解決這個問題。我的解決方法是再買一部新手機,同時使用兩部手機。一部是工作學習手機,另一部是社交娛樂手機。我把我更喜歡的那部手機設定為工作學習手機。我把這部手機裡可能會讓我分心的東西全都刪掉了。

    使用工作學習手機時,如果是那種不用上網就能解決的問題,我會把手機的網路切斷。我會在工作學習手機裡儘可能只保留一個工作專案。把這個工作專案搞定了,再去處理下一個。

    在一段時期內,全力猛攻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這是最省心、最高效的工作方法。這樣的區分設定,會漸漸起到一種類似於儀式感的作用。每次當我拿起工作學習手機,會有一種類似於聽到使命召喚的感覺,進而快速進入高度專注的工作狀態。

    你也可以用上述方法,將你的工作學習手機,進化為一個高效率生產力工具。

    第四個方法是數字毒品戒斷法。

    用手機維持社交關係這件事,肯定還是得用心去做。只是有一點,如果你總是惦記著誰給你點讚了,誰給你發評論了,那你就要注意了。現在這顆星球上有數以十億計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總是忍不住想要拿起手機看一下,然後看著看著就失控了。其中很多人最後更是因此變成了手機重度成癮拖延症患者。

    究其本質,點贊評論是一種社互動動獎勵。很多人會把別人的點贊評論,當成評估自我價值的標準。你不能說這樣的想法完全就是錯誤的。畢竟在現在這個社會,即使是輕輕一點就能完成的點贊,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得到的。這依然是現實社會中的身份地位遊戲的一個縮影。但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把別人的點贊看得太重了。評估自我價值這件事,還是得有一個儘可能足夠清晰的自我認知。舉一個多少有些殘酷的小例子,如果一個人在現實中的身份地位遊戲裡被徹底邊緣化了,卻總是期待他發的朋友圈能有很多點贊和評論,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認知障礙。

    用這種方法克服手機成癮後,你會發現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就是在真實生活中多和活生生的人在一起,一起建立最珍貴的親密關係,一起創造最難忘的美好記憶。

    以上內容節選自一本書《拖延症至於行動手冊》中的一個章節,最近我一直在聽這本書,我發現書裡有一些東西講的很好,可以借鑑,所以拿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正確認知手機成癮這件事情,有針對性的科學理性的去解決。

    最後我想說一句,手機成癮的本質是自己的自控力不行,如果你覺得手機成癮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你的生活,你想改變,那麼你先從認知上理解手機成癮的原因,然後從物理環境上開始改變,讓自己的生活多安排一些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遠離手機。

    當你想拿起手機的那一刻,立刻告訴自己,你拿起來就放不下了,放不下了一天又沒了,一天啥事也沒幹內心又很空虛痛苦,想想自己拿起手機放不下的內心的糾結和痛苦吧,你會知道怎麼做決定。

    再然後再去幹點其他的你喜歡的事情吧,慢慢的把玩手機的頻次降低,慢慢養成不看手機的習慣,然後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生活有了其他的樂趣,手機已經不足以讓你上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知道你家鄉有名氣點的當地菜,農家菜,可以分享給大家互相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