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萌學長
-
2 # 蔡振康公文寫作20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最親密的學校。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應孩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
3 # 橘枳小老師
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在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及家庭環境薰陶。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的榜樣作用尤其重要。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模仿能力,思維應變能力都很強,如果家長不帶好頭,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家庭的大環境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場所。父母相愛和諧,親戚關係友愛的家庭環境,所培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人格健全,健康樂觀;而與之相反的環境,就極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
4 # 才智寶貝學堂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點,它為孩子接受集體教育前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礎,在孩子入學後則配合學校教育發揮作用,給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健全孩子的人格,讓孩子成人成才。
良好的品格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前提。因此,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善良、孝順、知恩圖報的道理,健全孩子的人格發展。
孩子要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守規矩、知禮儀。這樣,孩子在接受學校教育時就能很好地適應,並且能快速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如果孩子有過人的特長,家長能發掘並幫助孩子發揮出來,那是最好不過的。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關鍵期,給予孩子需要的教育,讓孩子健康成人成才!
-
5 # 燚坤心理1314
培養一個孩子有愛心、勤奮好學,誠實守信,有自信心、有夢想,獨立自強,有團隊精神,不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上輕易迷失自我,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出發點。這種教育也許要伴隨孩子的一生。一個家庭教育最好的狀態,不僅僅是長輩對晚輩以言語或行動的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家庭中的迴圈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可以隨時隨地都在發生。作為家長,自己先要有一個轉變的態度,和善於學習的精神,因為孩子不但遺傳家長生理特性 也複製著我們的思維模式。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呢?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陪伴著孩子,和孩子一起與時俱進,共同成長。所以說態度是建立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催化劑。愛是一種態度,融合也是一種態度,平等和尊重更是一種態度!
-
6 # 閆胖的生活雜談168
首先我們從思想上改變自己來引導孩子,由於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傳播迅速,各種資訊正誤摻雜,毫無系統。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腦袋清空,逐一檢查,認為對的,有用的,重新裝進去,並寫在一個筆記本上。對於疑惑,無法辨別的,也逐一列出,向他人請教。父母雙方都要一一列出,互相交換,溝通,以便達成統一。
中國教育講究社會道德的教育,西方看重自由獨立,探究新奇。一種是把“仁”“義”看成做人的根本大道,一種是把征服自然作為使命。我們對中西文化的都不瞭解,是我們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我們今天的兒童教育的最初模式來源於1920年,杜威博士來到上海,各種實踐杜威教育理論的學校如雨後春筍,盲目移植,也和現在的國學課堂一樣,只有形式而沒有用心去體會正真的教育只是在於對待兒童學校的改變嗎?曾約農教授,留美多年,他指出“今日一般觀念,已不免拿一個‘新’字來做‘進化’二字的註腳,斷定一切舊的都不如新的,換句話說,只知宇宙在‘變’,時代在‘流’,而不知,‘變’中有‘常’,‘流’中有‘住’”。其中的變和不變如何看待,也是父母對待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變所指科技進步,物質文明的提高,不變指精神文明的堅持,生活法則的堅持。
-
7 # 方舍予
是讓小孩擁有在世界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無論是富養窮養,開闊視野還是用心學習。父母的出發點總是好的。但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父母本身所有的階級屬性和經濟狀況之下,一個月收入七八千的家庭,非要把女兒往白富美的條件上培養,那她獨立出家庭,假設自己掙不了那麼多錢只能依附於男人,這是否是好事呢?
所以我認為讓小孩獨立是最重要的,獨立生存,處理好自己的友情,愛情,事業等等本領,需要學習。
-
8 # 業精於勤99
家庭教育的出發點,不如說是父母教育的問題!
今天我們這個社會與其說面臨孩子教育的問題,不如說面臨父母教育的問題,是父母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父母說:“孩子長大了,不聽話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小孩子年幼的時候沒有自己的,主張父母說什麼,孩子就聽從,所以我們就說孩子聽話。當孩子長到十三四歲,開始獨立思考了,尤其到了十七八歲,無論父母或者別人說什麼,都會獨立思考了!
現在的孩子得到資訊的來源非常廣泛,比父母瞭解的還多,甚至有時還會把父母辯得啞口無言,但是他們的思想並不成熟,瞭解的資訊很雜很亂,掌握的知識也是零星半爪,不夠透徹,所以很容易偏激,走極端,甚至有時候會和父母對抗。其實孩子小時候也不是聽話,長大了也不是不聽話,而是父母不瞭解孩子,不懂孩子的心理,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如何與孩子溝通。
但是現在做父母的都是為了自己所謂的事業,把孩子忽略了。甚至有時候做父母的連所謂的事業也沒有做成,或者有一小部分做成了,回過頭來看孩子,孩子的教育已經荒廢了。想要親情,親情也離他遠去了。這時候他才幡然醒悟自己忙於事業,對家庭照顧不夠,把孩子的教育忽略了,才對孩子生起愧疚之心。
-
9 # 陳曉曉的每一天
作為一名剛出社會的學生是怎麼看待家庭教育的?
我認為家庭教育首先培養的出發點是培養一個有思想、有道德、心理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關鍵在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起碼是不給社會添麻煩,愛國愛家愛他人。
-
10 # Mandy乖乖
個人而言,我覺得家庭教育的最初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十月懷胎,小心翼翼,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最開始的教育出發點也在提高!希望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優秀,希望他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也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時而迷茫,時而彷徨,我希望他們開心快樂,又想他們把所有經歷專注於學習,所以6歲的兒子時常問我“媽媽,我重要,還是學習重要,大人不考慮孩子的想法嗎”有時候真的懷疑,這是他說的嗎?
所以現在的我儘可能的給他們製造機會,留有時間去享受他們的童年,我的教育出發點是希望他們成才,我更希望他們是活潑開朗,有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人!
-
11 # 沉魚羅妍
個人認為,溶入集體,與人良好溝通互動,學習禮儀待人接物,怎樣表達關愛怎樣委婉表達不同觀點,學會分工合作,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克服困難!還要明白人無完人,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
-
12 # 正道通德
我是一名資深中學語文教師、班主任,接觸太多的家庭和家長,對此問題的解答也許能給很多家長一點啟發。
家庭教育最近一年來首次由國家層面提出,且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併列,足見國家領導人對中國青少年一代教育問題的高度重視與深度思考。人之一生都要經歷並接受四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在這四方面教育中,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深遠深刻性、永續性和重塑性上。其中自我教育的一半幾乎都來源於家庭教育的影響。那麼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應該關注哪幾方面問題呢?我擇要從三方面略述。
一、要給子女良好的教養。良好的教養會使子女在未來的人生中收穫品味。教養是一個長期內化的過程,有遠見卓識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從小培養子女要懂得各種老規矩。老規矩不單在新時代不過時,且永遠都不會過時,除非中華民族綿延數千載的文化徹底廢毀。一個有良好教養的人,其內在品格也必定高於常人。良好的教養代代相傳,又不斷注入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色彩,活力與生機定會顯現在家族的盛久不衰上。良好的教養對子女的成長絕定是隻有萬益而無一害。這裡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欲要給子女良好的教養,做父母的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教養,要有做子女榜樣的資格和條件。
二、要培養子女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成就好人生。從小培養子女各種良好習慣,對其健康成長的影響那將是深遠而持久的。現代年輕人突出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懶散隨性,究其根本乃是從小就未養成勤懇自持的好習慣。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一定要從小給子女養成各種良好習慣。比如注意安全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文明有禮的習慣、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的習慣、自己的衣服自己疊的習慣、自己的被子自己整理的習慣,……等等。這些好習慣經過幾年一旦養成,你會發覺子女在不知不覺間就長大懂事了。一個懂事的孩子怎麼捨得讓父母為自己操太多的心呢?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子女都會盡量把自己安排的井井有條,回報給父母的盡是欣慰與滿足。
三、要豐富子女求知的心靈。小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什麼都感到新奇,求知慾強。總能搞壞各種玩具、東西,那是因為小孩子本能的靠觸感求解。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認識到青少年樂於透過參與實踐的方式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獲取體驗是一種正常。不正常的恰恰是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引導的方式方法有太多問題。為人父母,不能只管生而忽視養,什麼是養?養是一種關注與陪伴,透過關注子女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來窺探他(她)豐富的內心世界,陪伴他(她)走好點滴成長的每一個腳步。很多問題學生的出現,究其原因就是起初偏離軌道時未被父母及時察覺,等到發現問題時已嚴重到難以挽回的境地。養還是一種期待與澆灌,就像養花一樣,要見見Sunny,澆澆水,換換土,施施肥,剪剪枝葉。做父母的要對自己有信心,對子女有信心,有信心透過耐心的培育使其健康茁壯成長。有時間、有機會、有條件的話,多帶子女走進大自然、人文景觀、各種場館等等,幫助子女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夢想,明辨是非。如能事先做做功課,邊遊玩邊給子女講解介紹,那是最好不過了。因此,為子女豐富心靈,做父母的首先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知曉生活、能感悟生活真諦的心靈,如此才能幫助子女更好的豐富一顆稚嫩而又充滿渴求的靈魂。
教育向來都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誰當是主角,這些年爭論不休。但不論如何,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看,從人類生命的繁衍生息看,把子女培首先培養成一個有道德的人當是亙古不變的追求,學校、社會的教育力量不容忽視,但父母家長的責任與義務首當其衝。
-
13 # 嵐縣小文土特產
大家好,我是文清,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實質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家長的指導思想。作為家長首先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言語、行為,謙虛恭敬有禮貌,要遵守社會公德,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對人要有同情心,互愛互助,要遵守集體紀律,艱苦樸素,吃苦耐勞,要勇於創造發言,勇於承擔錯誤,有舍小家顧大家的思想,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
14 # 段鱻森
為了更好的發展,因人而異,可以規劃孩子的發展方向,但不要把自己想法強加給小孩。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想法。作為家長能做的只能影響他們
-
15 # 西遊教育
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就是:養子使作善也。
把孩子培養成善良的人是父母的第一責任。
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善有很多種,助人為樂、團結同學、尊敬師長、熱愛祖國……
中國古人將善分為八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所有的善的生髮點始從一個字"孝"。白善孝為先。
因孝能順能敬能忠能廉。
所以,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善良的人怎麼培養?從孝字出發!
-
16 # 林zzZz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並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在過去,家庭教育通常被認為是由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對其子女或者晚輩所實施的教育;在現代社會,家庭教育不再是單純的長對幼,更多的,是父母長輩與子女晚輩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和依據,也是教育實踐的歸宿。
不同文化下的家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樣的。例如中國東方文化下的家庭教育,其出發點更多是以道德和智力的培養為其目的,在歷史的長流中,這兩者的地位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目前的中國,正在從重智輕德開始項德智兼備的方向去發展。優秀的家庭教育離不開一個國家的整體國民素質,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近年來一直強調素質教育,因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缺一不可。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我們開始的第一個課堂就是從家開始,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環境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家庭教育相較於學校教育的早期性和連續性更決定了父母教育的責任與義務的重要性。
所以在我看來,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教會我們的孩子成人,而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教會我們的孩子成才,合二為一,方能稱之為人才。
-
17 # 思考的小米
我以為家庭教育出發點的起點應該是孩子,圍繞孩子的潛質、愛好,結合社會的需求,來塑造孩子。在這過程中,需要培養孩子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需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進行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性。當然,家長需要多觀察孩子,和孩子去溝通交流,俯下身子,做任何決策,都要從孩子出發,站著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做到這些,好像很難,其實家長只要做決策時慢半拍,想一下孩子,形成以孩子為起點的思維習慣就可以啦。
-
18 # HI木易子楊
家庭教育,聽到這個話題,真的心累。我看到更多的身邊的人,花很多的錢去報名培訓學習,因為自己的生的孩子,自己辛苦養大,卻不能和孩子正常溝通。還有家庭的孩子很叛逆,甚至和父母大打出手。
家庭教育,請大家一定要把這個話題簡單化,抽絲剝繭,不要想的太複雜,從古至今有無數的大家大師,寫過無數的文章告訴後人,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本質就是“以身作則”“家和萬事興”。
作為父母,我看到經常有父母每天臉紅脖子粗,相互吵鬧,但是卻希望孩子性格溫順,努力學習,聽話照做。這怎麼可能?
絕大多數的教育問題,都是父母做人做事的影子所折射的問題,所以家庭教育不是父母需要多少文化知識,而是把家庭經營好,而經營好家庭的核心就是“包容”和“付出”。
夫妻恩愛的家庭,孩子一般都很好。即使是教授家庭,如果夫妻雙方不恩愛,孩子一般也性格怪癖。
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上行下效”。你做好一個父親該做的,母親該做的,還自己也就會做好孩子了。
你得學會讓孩子在旁邊觀察你的用心,努力,對待家庭,對待工作。
當然,家庭教育也需要方法,那就是“三次不搭理一次講道理一次批評教育”。簡單的說就是如果孩子叛逆5次,三次不搭理,一次批評教育,一次和他耐心講道理。特別是幼兒期的孩子。不要總是順著他。
核心的東西是“以身作則”“家和萬事興”。 -
19 # 宏發默哥
教育總是國內的一大難題,無論是對於家長還是孩子而言。聰明的父母懂得學會在壓力之下還能給海西一個堅定的目光,而愚蠢的父母智慧一味的望子成龍,根本不求方式方法,那麼家庭教育究竟該如何進行呢?

孩子不但遺傳生理特性 也複製我們的思維模式
我自己從農村出來,爸爸媽媽就是老實的農民。坦白說,他們那一代為生存而努力,自己對社會的認知無非是要老實,對人要和善,要孝順,其他也教不了什麼。他們對我和姐姐的學習從來不管。今天,當我和姐姐都為人父母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爸媽的理念非常相似。給我的啟示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再教育,你自己的思維模式,你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就是孩子認知的起點。所以要不停成長,跟著孩子成長。所謂教學相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他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作為一個人,終究要回答,我是誰,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也許有點虛,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都要回答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別人無法幫忙,最終需要自己去思考,去頓悟。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個人成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探索世界的個體。同時,我們也希望孩子能夠比我們走的更遠,做的更好,所以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侷限,並創造機會讓孩子突破這些侷限。

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曾國藩說,人要養的心中一團春意思。也就是要有點樂趣。我和老婆到目前為止覺得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兩個人都很無趣。人不是機器,除了對外的工作,事業,也有情感,生活的需要。家庭教育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人情味的,有趣的人。這樣以後的生活才不會很枯燥。
家庭教育的範圍很寬泛,以上只是一點感悟。
-
20 # 知行兒女
觀點:我認為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愛和責任。
當孩子心中充滿愛,才有愛自己和愛他人的能力,才能去真正追求到自己的幸福。而責任則可以指引孩子們要奮發向上,也是主動培養自己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的動力。
一個家庭教育的最好狀態,不僅體現在長輩對晚輩(言語或行動)施教,更體現在家庭的彼此成長、良性互動的迴圈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是時刻發生的一種潛移默化,而愛和責任的培養就在其中如同種子般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並逐漸長成期望的樣子。
和學校教育一樣,一旦家庭教育的目標確定接下來就是細分把控的關鍵點,我給廣大中小學生家長的建議一般來說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點關切和努力:
--將孩子當做家庭獨立一員,尊重孩子
--真正學會了解和欣賞孩子
--傾聽孩子的需求,不輕易下定義
--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
--培養孩子的各種基本優秀品質
對於自己的父母來說,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是獨特而開放的,我們要用心地去關注、去深入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而不是相反給孩子過多的指責和批評,甚至打罵厭惡,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發現和感受並培養出親子之愛。
“愛”與“責任”也是辨證的統一。“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
當家庭氛圍裡給予了彼此合適及時的愛,我們就會更好的培養責任之心以及履行負責任的言行。將愛化為責任的去完善自我,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每一份努力和成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養料。
回覆列表
所謂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我認為是培養一個孩子的各種人格,獨立,勇敢,感恩,善良,責任感,使命感等等。這些東西是遊離於學校之外的東西,大多數學校不會傳遞給孩子這些。
在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受到父母的影響。
1⃣️你以為孩子看不見你在打遊戲,其實他看到了,然後他也想打;
2⃣️你以為孩子看不到你在抽菸喝酒,其實他看到了,他也想嘗試抽菸喝酒;
3⃣️你以為孩子看不到你每天閱讀健身,其實他看到了,所以他和你一樣自律。
4⃣️你以為孩子沒有看到你幫助貧苦的人,其實他看到了,他從中學到了善良。
5⃣️你以為孩子沒有看到你照顧小狗小貓,其實他看到了,他從中學會了愛心。
那些你以為孩子看不到的事情,他都看到了,他都會從中學到東西。所以,你看,孩子就是你的一個縮影。
所以,把孩子培養成為有健全的人格,這便是家庭教育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