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廣西阿合

    一、紅薯黑斑病 1、育苗期 用帶病種薯育苗,或在帶有病土、病肥的苗床上育苗,都能引起種薯及幼苗發病。幼苗受害重的,未出土即爛於土內。受害輕的最初沒明顯症狀,中、後期表現生長不旺,莖基部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橢圓形病斑,稍凹陷,病斑上初期有灰色黴層,以後逐漸產生黑色刺狀物和黑色粉狀物,病斑逐漸擴大。苗的基部全部變黑,呈黑腳狀而死,一般地上部分葉色變黃,略矮小,苗床受害輕的,降低出苗量,重的剪完一、二茬苗即形成爛床。 2、大田生長期 帶病幼苗定植1—2周後,基部葉片變黃、脫落,地下部分逐漸變黑腐爛,只留纖維狀物。有時在接近土表處仍生新根,但生長衰弱。天旱時,病苗易枯死,造成缺苗斷壟,新形成的薯塊以收穫前後發病較多。病斑多在傷口處發生,呈黑色至褐色,圓形至不規則形。病部中央稍下陷,輪廓清晰。病斑下層組織呈黑綠色,因含有病菌的代謝物—莨宕素,常使全薯變苦,不能食用。 3、貯藏期 薯塊上新生的症狀與大田症狀相似,唯病斑略深。 二、紅薯擬黑斑病 病菌只浸染塊根,最初在表皮上出現不規則形的淡褐或暗紫色的斑點,後期病斑中央黑色較深,稍下陷。溼度較高時,病斑表面即出現黑色的黴點,本病只侵害薯塊表層,爛斑不深入薯塊內部。 三、紅薯軟腐病 本病多在薯塊的一端或傷口處先發生,隨後迅速侵入內部。受害部分組織軟化,表皮呈褐色,破損時有黃色汁液流出,並帶有發酵的酒香味。發病後期表皮變為深褐色,帶黴酸味。溼度較大時,薯皮表面長出一層灰白色的綿毛,毛上密佈小黑點,在乾燥情況下,病薯外表完整無黴,但因水分迅速消失,最後成為內部幹腐的僵塊。 四、灰黴病 薯塊在窯內受凍後容易發生。受害薯塊的薯內變褐,稍軟爛,不如軟腐病嚴重。縱切病薯可見許多暗褐色線條,橫切病薯可見許多暗褐色或黑色小點。當窯溫高到17℃以上或病薯放在17—20℃溫度條件下,就可長出灰黴菌。 五、生理性病害 主要是凍害,在氣溫低於9℃以下時,薯塊就會受凍。受凍輕時,外表往往看不出,但內部卻已變壞;受凍重時呈水漬狀,切面不見白汁流出,煮不爛,形成硬心,有的土方叫硬心病。 六、紅薯根腐病 苗床期和大田期均可發病,病株根莖、葉和薯塊均有明顯病症。幼苗染病先從鬚根尖端或中部開始,區域性變黑壞死,以後蔓延全根變黑腐爛,並擴充套件至地下莖,形成褐斑,病斑下陷縱裂,皮下組織發黑疏鬆。地上秧蔓明顯矮化,節間縮短,葉片發黃。發病輕的,入秋後氣溫下降,秧蔓繼續生長,並大量現蕾開花,地下部長出許多新根,不能形成薯塊;發病重的,地下根莖全部變黑逐漸腐爛,地上葉柄縮短、變細,葉片小而黃,且較健株葉片增厚,硬化、發脆,逐漸由下而上乾枯脫落,主莖由上而下乾枯,以致全株枯死。 病薯塊表皮粗糙,佈滿很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病斑初期表皮不破裂,至中後期縱橫龜裂,皮下組織變黑,但無苦味,煮熟無硬心和異味。 七、紅薯黑星病 本病主要侵害莖、葉部分。發病葉片,最初在葉面出現深褐色或黑色浸潤狀的圓斑,以後稍擴大,中央逐漸乾枯褪色,成為淺褐色或褐色輪廓明顯的病斑。病斑邊緣常帶不規則的稜角,正面有濃淡不一的輪紋。病斑發生較多時,葉片易黃化脫落。莖和葉柄部

    分發病,病斑呈長橢圓形,中間稍下陷,顏色近似葉部病斑。 八、紅薯莖線蟲病 是對內檢疫物件之一,受害後表皮龜裂,內部糠腐,發病中後期塊根糠裂,蔓矮小畸形,甚至枯死。 九、紅薯根結線蟲病 侵害根部,使紅薯根呈棒狀、線狀,毛根叢生。細根側邊長米粒大小的根結瘤突。病棵結的薯塊少而小,且扭曲畸形,表面有不規則的褐色縱裂口,嚴重者不結薯只長線狀根。地上部分生長停滯,節間短,葉色黃,蔓棵直立。 十、紅薯小象甲 屬鞘翅目、象蟲科,危害薯塊,受害薯塊蟲道縱橫,充滿蟲糞。幼蟲乳白色,體長5—8.3毫米,有稀疏的白毛,頭部淺褐色,無足。成蟲4.8—7.9毫米,頭部和鞘翅黑綠色,有金屬光澤,觸角、前胸和足紅褐色,頭部延長如象鼻,複眼半圓形,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10節,頂節較粗大,呈卵形或棍棒狀。卵橢圓形,初呈乳白色,漸變為淡黃色。 十一、紅薯大象甲 屬鞘翅目、象蟲科。成蟲咬食甘薯的嫩梢、嫩莖和葉柄呈縱溝狀,常致折斷枯死,有時吃嫩葉成缺刻或小孔,食葉背中脈則成縱形傷痕。幼蟲在莖內鑽蛀為害,主莖受害嚴重影響產量,苗期受害嚴重可以造成大量缺苗。 成蟲黑色或黑褐色,極少紅褐色。體表長有灰褐色、灰色、土黃色或紅棕色的鱗毛。卵淡黃色、圓形、表面光滑,幼蟲體上著生金黃色細毛,肥壯向腹面彎曲,多皺摺。 十二、紅薯葉甲 屬鞘翅目、葉甲科。成蟲喜食薯苗頂端嫩葉、嫩莖,受害莖上有條狀傷痕,特別在幼苗期,常使薯苗頂端折斷,幼苗枯死。幼蟲則啃食土中薯塊,將薯表吃成深淺不一的彎曲傷痕或蛀食薯塊內部,造成彎曲隧道,影響薯塊膨大,被害薯塊往往變黑髮苦,不耐貯藏。 成蟲體具金屬光澤,藍紫、青銅色、藍色以及鞘翅紫銅色帶藍三角形斑。幼蟲黃白色,體粗短,圓背筒形,常彎曲成C形,全身密被細毛。 十三、紅薯青綠龜甲 屬鞘翅目、葉甲科。成蟲和幼蟲取食葉片,形成缺刻或孔洞。危害嚴重時,葉片僅餘葉脈,影響甘薯生長髮育。成蟲體長4—5毫米,扁橢圓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胸背板及鞘翅周緣無色透明,有細密的網狀紋,中央有兩條黑色斑紋,相連成“U”形。體背其餘部分微綠色,有金屬光澤,卵橢圓形,深綠色。幼蟲體長約5毫米,長橢圓形,淡綠色,體背中央及兩側有一列尖刺,每邊各16個,尾部有尾須1對,尾端常附著蛻下的黑色蟲皮。 十四、紅薯天蛾 鱗翅目、天蛾科,幼蟲啃吃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吃光。初孵化的幼蟲淡黃色,隨齡期的增長,逐漸變為淡綠或灰綠色。成蟲頭部暗灰色,胸部背面灰褐色,有2叢鱗毛構成褐色“八”字紋,中胸有如鍾狀的灰白色斑塊。腹部背面中央有1條灰褐色縱紋,兩側的橫紋紅、白、黑三色相間,狀如虎斑。前翅灰褐色,有複雜的雲紋,中室前方色澤較深。後翅淺灰色,有黑色波狀紋4條。前後翅的緣毛黑白相間,形成排列整齊的齒狀紋。 十五、紅薯麥蛾 屬鱗翅目、麥蛾科。幼蟲吐絲卷葉,取食葉肉,嚴重時大量卷綴葉片,對產量影響極大。 成蟲深褐色,頭胸部暗褐色,前翅狹長,暗褐色或鏽褐色,中央有2個黑褐色環狀斑紋,

    斑紋內側及外側各有弧形紋2條,外緣有一列小黑點,後翅較寬,淺灰色,緣毛很長。 十六、紅薯潛葉哦 以幼蟲潛食葉肉,受低齡幼蟲潛食的葉片,葉面呈線狀彎曲潛道。嚴重時葉肉被吃光,僅留上下兩層表皮,葉片捲縮乾枯,引起調萎脫落。 低齡幼蟲黃白色到黃綠色,隨著蟲體增長,體上出現醬紫色和白色斑塊。 成蟲頭部下唇須粗短,觸角絲狀,伸達翅端附近,基部有1撮鱗毛,覆蓋半個複眼。前翅灰褐色,長方形,後翅狹長,均長有很長緣毛。 十七、紅薯莖螟 屬鱗翅目、螟蛾科。幼蟲蛀食薯莖和幼苗,幼苗受害後,往往引起調萎、甚至折斷。 初孵化的幼蟲頭部黑色,2齡以後為黃褐色,老熟時為紅褐色。 成蟲頭、胸、腹均為灰白色。前翅淡黃色,翅基褐色,中部有褐色不規則網狀斑紋

  • 2 # Y有緣人Y

    紅薯霜降前後收穫,收到家後儲存在地窖裡,地窖深3米左右,紅薯坐在沙土層上,紅薯入窖前先用多菌靈水洗一遍,防止紅薯後期腐爛,

  • 3 # 農村小夥1987

    紅薯收穫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紅薯貯藏十分關鍵。紅薯貯存主要注意三個問題,防凍、防治黑斑病和軟腐病。紅薯貯藏適宜於相對溼度為70%左右,溫度為20℃左右,在無病菌環境中。紅薯貯藏關鍵是防治黑斑病、軟腐病和灰黴病。這些病害的防治藥劑也非常多,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咪鮮胺和乙烯菌核利最有效。

    咪鮮胺是屬於一種咪唑類高效廣譜殺菌劑,對紅薯具有保護作用,對病菌具有剷除作用,是透過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起作用,可以用於紅薯、水果、蔬菜採收後處理,防治貯藏期所有病害。咪鮮胺特別對紅薯的黑斑病、軟腐病、灰黴病等病害有非常好的效果。在紅薯收穫後,用25%咪鮮胺乳油3000倍溶液均勻噴在紅薯體上,能防治紅薯貯藏中出現的所有病害。

    總之,防治紅薯貯藏過程中出現的所有病害可以使用咪鮮胺或乙烯利菌核,效果十分顯著。

  • 4 # 阿財高畫質影視

    紅薯是一種富含營養的食物,是粗糧的一種,在日常生活中深受大家的喜愛。在紅薯裡,蛋白質的成分是大米的七倍,甚至胡蘿蔔素的含量也是胡蘿蔔的三倍,並且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對人體健康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如果紅薯放久了長白毛了還能吃嗎?紅薯長了白毛說明紅薯已經發黴了,發黴了東西里會滋生黃麴黴素,對人體健康不利,因此,紅薯長白毛不能吃,如果吃了,可能會導致腹瀉嚴重可能會導致腸胃發炎。除了長了白毛不能吃以外,如果紅薯因為受到黑斑病的侵害導致紅薯表皮有多處的黑斑點,紅薯漸漸乾癟或是紅薯煮熟後,薯心變硬變苦,就一定不要吃了,因為,如果紅薯有黑斑病,會滋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這將對人體的肝臟造成很大的傷害,人如果吃了這樣的紅薯,會導致噁心嘔吐,嚴重會導致頭痛、發燒甚至氣喘嘔血。紅薯長白毛了不能吃,滋生的黃麴黴素將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紅薯不宜一次性購買過多,以免紅薯變質。

  • 5 # 雲眾地

    紅薯長白毛,滋生的是腐生雜菌及軟腐病菌,帶有黃麴黴素,會導致中毒甚至會致癌,是不能食用的。病菌滋生一般在適溫、高溼環境下容易發生,重要的不是噴什麼殺菌劑來解決,而是降溫控溼。紅薯皮很薄,貯藏期間一般不直接對紅薯噴藥保護,一旦紅薯長白毛,只能將病薯丟出去,加強貯藏室的管理,將溫度控制在10-14℃、相對溼度控制在80%-85%,能減輕發病;發病較重的貯藏室,建議將紅薯換地方貯藏,新的貯藏室要乾燥、通風,放薯前要進行消毒處理。

    紅薯在適溫、高溼環境下很容易發黴壞掉或薯塊內部變褐、發苦,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不少農民出現過剛收穫沒多少天的紅薯就壞掉了,很多購買紅薯的消費者也遇到剛買了三五天的紅薯就發黴了,誤認為買到質量差的紅薯,其實是紅薯帶回家後貯藏方式不對。

    在貯藏紅薯時,要從源頭開始消滅病菌,加強管理。首先,避免帶傷、有病菌的薯塊放入;第二,選好貯藏位置,並貯藏紅薯前用多菌靈、硫酸銅溶液進行消毒處理;第三,做好對溫溼度的調控,管理的不善是病害發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一般秋冬季收穫紅薯後,前期溫度較高,新收的紅薯水分足,要注意通風降溫控溼;越冬期溫度較低,要注意用棉被、稻草等覆蓋保溫。第四,要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有病薯,要及時剔除,找出病因做出針對性防控。

    若是貯藏的紅薯用作翌年的薯種,還可以使用多菌靈、咪鮮胺等保鮮劑來保護紅薯不被病菌侵染,但食用的紅薯不能使用保鮮劑,紅薯皮薄,沾有藥劑難清洗掉,食用過多會影響健康!

  • 6 # 恆一農科

    你說的紅薯長白毛,屬於紅薯的軟腐病。

    一、紅薯軟腐病症狀及危害

      紅薯軟腐病俗稱膿爛、薯耗子,是貯藏期間的主要病害。紅薯軟腐病的病原菌首先從嚴重的傷口侵入紅薯塊內部發展,病薯軟腐、多水,手不易拿起。後期,軟腐面積呈水漬狀擴大,流出淡黃色汁液。受害薯肉淡黃白色,並散發出芳香酒味。後期病部長出灰白色黴狀物,黴狀物逐漸變暗色或黑色,最後病部表面長出大量灰黑色菌絲及孢子囊,黑色黴毛汙染周圍病薯,形成一大片黴毛,病情擴充套件迅速,約2~3天整個薯塊即呈軟腐狀,發出惡臭味。若周圍薯塊無嚴重傷口,則病菌無法侵入到薯塊的內部。

      二、紅薯軟腐病傳播途徑

      紅薯軟腐病的病原菌廣泛存在於空氣中,可附著在被害薯塊上或在貯藏窖越冬。在條件適宜時,病原菌由傷口侵入,隨後產生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

      三、紅薯軟腐病發病原因

      紅薯軟腐病發病適溫15~25℃,相對溼度76%~86%,有利於病害發生。薯塊有傷口或受凍易發病。

      四、紅薯軟腐病預防措施

      1、紅薯適時收穫,避免機械損傷。夏薯要在霜降前後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選晴天收穫,挖薯時儘量減少或避免產生傷口。

      2、精選健薯,做到安全入窖。在甘薯入窖前要精選,淘汰病、殘、爛薯,水氣晾乾後入窖,儘量用新窖。舊窖用前要把窖內舊土剷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磺15克進行燻蒸消毒殺菌。

      3、加強管理,降溼、保溫和通風。貯藏前期,即入窖後30天內,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是通風、保溫和散溼,溫度控制在15℃以下,溼度控制在90%~95%。利用通風孔或門窗,有條件的利用排風扇,加強通風。如果白天溫度高,可以採取晚上開啟、白天關閉的方法;以後隨著溫度的逐漸下降,通風孔可以日開夜閉,待窖溫穩定在15℃以下時可不再通風。貯藏中期,即前期過後到立春的這段時間,窖溫降低,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保溫防寒是這段時期的工作重點,使窖溫不低於10℃,最好控制在12℃~14℃。封閉通風孔或門窗,加厚窖外保溫層,薯堆上覆蓋草墊或軟草。

      4、貯藏後期,即開春以後外界氣溫逐漸升高,要經常檢查窖溫,保持在10℃~14℃,中午溫度過高及時放風,傍晚及時關閉風口,使窖溫保持在適宜範圍之內。

      五、紅薯軟腐病防治藥劑

      種用薯塊入窖前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浸蘸薯塊1~2次,晾乾後入窖。

    以上內容轉自幫農網

  • 7 # 鄉村茉莉

    答:可用代森錳鋅、甲託、咪鮮安、乙烯利菌核,多菌靈等,選擇以上任何一種殺菌劑,均勻的給紅薯浸溼殺菌,也可噴施殺菌。

  • 8 # 漂泊的O

    鮮食甘薯安全貯藏越冬,錯季銷售給薯農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在京郊甘薯產區,貯藏甘薯已成時尚。

      鮮薯體積大,含水量高,組織幼嫩,皮薄易破損、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發生腐爛。甘薯性喜溫怕寒冷潮溼,貯藏期間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軟腐病、線蟲病和溼害、幹害等。發病的主要原因:薯塊和薯拐帶菌,舊窖傳染及薯塊受凍、水漬、破傷等。貯藏期間溫度、溼度和空氣等環境因素控制得好壞直接關係到薯塊的儲存質量,處理不好造成上述甘薯病害的發生,給貯藏者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甘薯病害

      (1)甘薯溼害和幹害。溼害主要是田間積水時間較長,或薯堆內水汽上升,或因雨雪漏於窖內浸溼薯塊等原因造成爛窖。幹害主要是窖內相對溼度過低,造成生理萎縮而漬爛。甘薯缺氧主要是入窖初期氣溫較高,或裝薯過滿,或封窖過早都會引起爛窖。

      (2)甘薯軟腐病。主要發生於貯藏期的薯塊,貯藏不當,則會導致此病的迅速蔓延。薯塊發病後,開始外部症狀不明顯,僅薯塊變軟,呈水漬狀,不久在薯塊表面長出茂盛的綿毛狀菌絲體,上有黑色的小顆粒,即病菌的孢子囊。破皮後流出黃色汁液,帶有酒香味,如果被後入的病菌侵入,則變成黴酸味和臭味,以後幹縮成硬塊。

      (3)黑斑病。病薯塊上出現膏藥狀青黑色陷斑,並深入薯肉,味苦。潮溼時斑面初現灰色黴層,後現黑色刺狀物。病薯不堪食用。貯藏期是黑斑病危害重、損失大的時期,菌源主要來自田間的帶病薯塊,病菌透過運輸造成的傷口侵入薯塊,貯藏初期,高溫高溼能促使病害發展,在15攝氏度以上病菌發展較快。

      (4)甘薯線蟲。主要危害薯塊,病薯症狀分為糠心型和裂皮型:(1)糠心型。由薯苗、種薯帶病,線蟲由柺子侵入塊根,由薯塊頂部發病逐漸向下部或四周發展,先是塊根縱剖面內部呈棉絮狀白色糠道,後期形成褐色糠道,俗稱“糠心”、“糠瓤”。有時內部雖已毀壞,但外表與健康者無異,只是重量減輕。(2)裂皮型。線蟲用口針刺破外表皮,進入塊根內部危害,初期症狀肉眼不易看出,開始外皮退色,不久變青,有的有稍凹陷,有的有小裂口,內呈褐白相間的幹腐。兩種型別常混合發生。

      二、病害預防

      (一)是貯藏前要用硫磺、福爾馬林或多菌靈對貯藏間的四周、地面進行消毒滅菌,挑選無病、無傷、無蟲眼的薯塊貯藏。(二)是薯塊的體積不要超過貯藏空間的三分之二。(三)是控制好貯藏間的溫度、溼度和通風透氣等環境因素。貯藏期可以人為分成三個時期,前20天為前期也稱“發汗期”,由於外界氣溫高,薯塊自身生理活動等特點,呼吸較旺盛並散發出大量水分。此期管理應以注意通風散溼為主;貯藏中期為20天以後至次年的2月份,也是管理的關鍵時期。最適溫度應保持在10—14攝氏度,相對溼度85%—90%。當溫度達到15攝氏度以上薯塊就容易發芽,降低了商品性,但貯藏間內溫度要長期低於9攝氏度容易發生凍害,薯塊內部變褐發黑,發生硬心,蒸煮不爛,且有異味,並有可能受到低溫性病菌的侵入。溼度過大達到飽和時(薯塊上有水滴出現)易發生黑斑病和軟腐病;溼度低於80%薯塊開始缺水,薯皮顏色發暗,出現幹縮糠心。如果貯藏間長時間通風不好,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薯塊會發生腐爛。次年3月份以後為貯藏後期,外界氣溫逐漸升高,此期重點是注意通風降溫,使溫度不超過15攝氏度。在貯藏間的不同部位應分別放置溫度、溼度表,定期觀察,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及時有效的管理措施,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

  • 9 # 四川農村全哥

    紅薯長了白毛說明紅薯已經發黴了,發黴了東西里會滋生黃麴黴素,對人體健康不利,因此,紅薯長白毛不能吃,如果吃了,可能會導致腹瀉嚴重可能會導致腸胃發炎。除了長了白毛不能吃以外,如果紅薯因為受到黑斑病的侵害導致紅薯表皮有多處的黑斑點,紅薯漸漸乾癟或是紅薯煮熟後,薯心變硬變苦,就一定不要吃了,因為,如果紅薯有黑斑病,會滋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這將對人體的肝臟造成很大的傷害,人如果吃了這樣的紅薯,會導致噁心嘔吐,嚴重會導致頭痛、發燒甚至氣喘嘔血。

    紅薯長白毛了不能吃,滋生的黃麴黴素將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紅薯不宜一次性購買過多,以免紅薯變質。

  • 10 # 小谷記事vlog

    入窖貯藏紅薯不能倒垛,出現長白毛情況,如果窖外溫度12℃以上,補充些氧氣,降低室內溼度,就會消失,用殺菌劑燻蒸也會抑制黴菌發生。

    紅薯收穫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紅薯貯藏十分關鍵。紅薯貯存主要注意三個問題,防凍、防治黑斑病和軟腐病。紅薯貯藏適宜於相對溼度為70%左右,溫度為20℃左右,在無病菌環境中。紅薯貯藏關鍵是防治黑斑病、軟腐病和灰黴病。這些病害的防治藥劑也非常多,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咪鮮胺和乙烯菌核利最有效。

    咪鮮胺是屬於一種咪唑類高效廣譜殺菌劑,對紅薯具有保護作用,對病菌具有剷除作用,是透過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起作用,可以用於紅薯、水果、蔬菜採收後處理,防治貯藏期所有病害。咪鮮胺特別對紅薯的黑斑病、軟腐病、灰黴病等病害有非常好的效果。在紅薯收穫後,用25%咪鮮胺乳油3000倍溶液均勻噴在紅薯體上,能防治紅薯貯藏中出現的所有病害。

    總之,防治紅薯貯藏過程中出現的所有病害可以使用咪鮮胺或乙烯利菌核,效果十分顯著。

  • 11 # 小李記生活

    入窖貯藏紅薯不能倒垛,出現長白毛情況,如果窖外溫度12℃以上,補充些氧氣,降低室內溼度,就會消失,用殺菌代森錳鋅,和甲託混用最好,用殺菌劑燻蒸也會抑制黴菌發生。

  • 12 # 蔣蔣愛釣魚

    紅薯在霜降來臨之前就需要從地裡挖出來。挖時儘量不要損壞它的表皮。存放在事先挖好的地窖裡。地窖周圍土質以黃土最好,深度大概3-5米。把紅薯在地窖裡擺放整齊,最後撒上一些保鮮劑。地窖口用草堆蓋上。

  • 13 # 老盧家的瀟灑哥

    入窖貯藏紅薯不能倒垛,出現長白毛情況,如果窖外溫度12℃以上,補充些氧氣,降低室內溼度,就會消失,用殺菌劑燻蒸也會抑制黴菌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何為真愛?找到真愛就一定能白頭到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