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人林楊

    任何事都要經歷大浪淘沙,真喜歡詩的人,不會輕易說三道四,只是默默耕耘,哪怕做一朵浪花,也要歸大海。

    新詩死不死不是靠嘴說,是讓那些真正愛詩的人,有責任,有擔當,不要讓那些濫竽充數的,名利心重的,糟蹋詩歌的,胡言亂語。

    詩歌不會死,只要它有正能量,只要它貼近老百姓,只要它愛國家愛腳下的土地,就不會死。我認願為詩滴盡最後一滴血,也不會後悔寫過詩。詩心不死,詩歌就不會死。

  • 2 # 翁明才779

    我沒文化,不太懂詩,但既然提出新詩,新詩的時間界定我無資格說三道四,不知道有誰說一個準確的時間。傳承下來的詩詞歌賦都是歷史沉澱下來的經典,不管是唐詩宋詞元曲還是民間流傳的下里巴人順口溜,民眾喜歡就好,別去捧也別去否定。新詩!能提出這兩個字的本身就說明新詩的生命力,新在舊的老的基礎上重生或創新,應該是新生命力的象徵,其中有揚棄也有創新,不能說死了。

    如今一個很值得商量的是詩是否一定要韻律平仄仄平,是否沒韻律就不是詩或不能寫詩,有些詩句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沒韻律怎麼辦?新詩就要有創新,死抱住過去不放行不行?文學界(含研究古詩詞的專家學者)或有權部門最好給個說法,免得陽春白雪們與下里巴人們爭論,也免得像我這樣的文盲詩盲幹瞪眼兒。

  • 3 # 久有凌雲志

    本人主張,新詩就是用白話文繪畫,一要有畫面美,二要有音樂美,三要有思想美,讓讀者在你描繪的畫面衝擊中體味你流露的感情,要通俗易懂,不要故意扭曲文字來表達思想,現在的很多新詩都沒有這個味道,全是些故作高深之作,讓人讀之無味,沒有讀完就想睡。

    在麗江古城遇見一位姑娘,清純美麗,

    笑起來的酒窩像兩朵盛開的海棠。

    我心跳加速,似小鹿亂撞,

    恨不得腳下的石板路只有我倆。

    因為緊張,因為害怕,

    我只敢在人群中遠遠張望。

    忽然姑娘不見了,

    我來到拐彎處,只見溪水穿巷。

    我穿過古巷,

    姑娘似在小橋上。

    我跑上小橋,

    姑娘似在楊柳旁。

    我來到柳樹下,

    柳葉飄的是麗水方向。

    莫非是麗水幻化的姑娘,

    我突發奇想……

    我抬頭遠望,天空蔚藍,白雲朵朵似棉糖。

    我情歸何處?我心將何往?

    我想在麗江古城停下來,住在跨水樓閣上 ,

    門對著那姑娘消失的小巷……

  • 4 # 勇敢的皮鞋

    詩歌是永恆不朽的光芒!所以詩歌不會死。

    唯一遺憾的是當下的詩歌精神與思想絕大部份死了,只剩下華麗語言和偏激詞與矯情性情感。

  • 5 # 冬日暖978

    現在新詩並沒有死。過來一段時間我們之所以看到新詩不興旺,是因為詩人找不到歌頌的物件。詩人眼中沒有歌頌的高大形象,怎麼會有詩歌綻放的百花園?

  • 6 # 往事無多

    不單是詩歌.象書寫的小說.傳記其前景發展並不樂觀.假若你稍微留心一下大部分人的日常行為.答案便一目瞭然.在公交車上.在街流中.在超市裡.在一切有人群話動的地方.那麼多的低頭族令人吃驚.

  • 7 # 王雨艽詩詞

    詩歌從來就是小眾文化。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說起,詩歌和詩人都只是星海北斗,宇宙日月。它永遠都在那裡,永遠也都是小眾。唯如此,才顯示出詩歌的無窮魅力,詩人的卓爾不群,標新立異。即便是盛唐的萬首詩集,放到千萬,億萬人群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詩人能留下姓名的就更是寥若晨星。但是,誰敢說,詩歌就死了?詩人沒出息?可見,單從數學角度看詩歌,新詩,是不對的,無異於緣木求魚。

    新詩由上世紀“五四運動”起,幾經波折,到今天已經蔚成一觀,寫詩的隊伍從古稀老者到小小學童,從工人農民到學者書生。佳作名作雖然可數,但是總也不斷。當然,把新詩到到億萬讀者中,確是不堪誇數,但是,唐詩宋詞如此說來也不過了了嗎?

    新詩相較於唐詩宋詞《詩經》《楚辭》的千年傳承,世代積澱,其年齡不過百歲,少有可圈可點處,不難理解。但是唐詩宋詞所代表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度就定格在那裡了。後繼者永遠都是在延續其餘聲,感受其深蘊,發掘其精華,再難有大作為大突破。而新詩則不然。它如初升朝日,雖然冬不感其熱,夏不感其涼,但是誰又敢說它可有可無,氣息奄奄了呢?就發展前景,生命週期而言,中國的新詩正在生長,正在路上,儘管無法斷言它的高峰何時崛起,但是相信一定會有。因為這才符合歷史文化的發展規律。

    說新詩死了的人,不客氣的說,過於急功近利了。詩歌從來都是人類精神殿堂上的珍供,從來都是人類命運的歌者,靈魂的祭司。它永遠都高高在上,也永遠都在普羅大眾的心裡。

    時代在前進,新詩有一天會被人們忘掉前面那個“新”字。它也會老去。但是隻要人類社會在,詩歌和詩人就在。無論其老新。只要它稱得起那個“詩”字。

    生活需要詩歌,時代孕育歌者。新詩不會死,因為生活在繼續,時代在進步發展。不敢想象沒有詩歌詩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時代又會如此寂寞。

  • 8 # 孤情浪子75800649

    為了生活我四處流浪, 把美好的年華掛在了焊機上, 強烈的的弧光照不亮未來的方向, 熾熱的鐵水鑄不成我想要的住房, 火紅的熔池結晶不出愛情的芬芳, 熔化的藥皮將我的青春埋葬, 四處的飛濺帶走了所有的夢想, 身體燙起的水泡是我的勳章, 黑白色鏡片演繹焊工的淒涼, 膠熔顆粒沉積在我的肺上, 氬弧焊的臭氧摧的我兩鬢如霜, 二保焊燻的我頭暈腦漲, 等離子離不開高大的廠房, 送絲機送不出遠大的理想, 打底打不出人生的寶藏, 填充填不滿寂寞的心房, 蓋面蓋不住臉上的蒼桑, 大電流烤出我衰老的模樣, 焊機哭不出我的悲傷, 焊絲縫不出夢的衣裳, 射線穿不透心頭的迷茫, 超聲波探不出我的惆悵, 我也想振翅自由飛翔, 我也想開心快樂健康, 無奈電焊 鉗夾住了翅膀, 焊把線把我身心捆綁, 強大的磁場束縛了年輕的希望, 打磨的焊道已失去原始的亮光, 夾渣的生活破壞不了最美的夢想, 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在這無情的世界裡, 有誰理解電焊工的……悲傷。

  • 9 # zdp查

    你根本不懂什麼叫詩,更不懂什麼叫新詩,古詩當然更不懂,不然,怎麼提出這個沒有意義的問題,現在寫詩絕大多數都是寫新詩,你翻一下全國文學刊物不都是發表新詩,你看看網上《簡書》寫的詩不都是新詩多,五四運動所產生一大批詩人不全是寫新人,海孑不也全是寫新詩嗎?

  • 10 # 使用者7523528750054

    沒有豐富的生活經歷,沒有感悟文墨又不足。哪來的靈感?天不見飛鳥,地不見走獸也不見鳴蟲跳飛。讓他聯想,比興什麼呀?

  • 11 # 癮君子老三

    現在微信群裡冒出了許多“詩人″看了他們的作品實在不敢恭維,還有些臉皮厚的還真的以“詩人”自居隔三叉五地在群裡發表“作品″,真令人噁心,礙著面子不好說什麼吧,嘿!他還勁了。也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希望這些“執迷不悟″的“詩人”們有點自知之明。

  • 12 # 使用者13688672191

    談點看法。這個說法不準確,新詩應該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算起。我年輕時(六、七十年代)就酷愛新詩創作,並發表過幾百首,於八十年代初岀版過詩集。。那時,對我影響很大的詩人是:郭小川、賀敬之、公劉、聞捷、李季、李瑛等。這些大詩人的名字,可能對四十歲以下的人比較陌生,但他們是雄居詩壇三十年(50年代到80年代)的著名詩人。

    現在說新詩死了,我認為應該是指以曚曨詩為代表的所謂新詩。我90年代以後所以輟筆詩歌創作,原因就是實在接受不了這種看不懂的矇矓詩。說這類詩死了,也不為奇,。但它死了,什麼樣的新詩可以再生呢?

    時代,呼喚新的大詩人岀現!

  • 13 # 無語言樂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專屬的文體,如漢賦,南北朝的駢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新詩興起於民國,採自西方自由詩的枝條嫁接在新文化運動中對傳統舊體詩的改革,對舊體詩的平仄,押韻,對仗,迴文,不再拘泥墨守。

    新詩 初始顯的自由奔放,民國出現一批才思超群的詩人,戴望舒,卞之琳,聞一多,徐志摩,等等,都有膾炙人口的詩作傳承,到了上世紀八零年代,朦朧詩,一一枝獨秀,然而詩的特色是帶著枷鎖跳舞,過度的自由,也讓詩歌走向口水化,詩的美學意義,也被擠兌。

    商業時代,更具傳播性的流行音樂徹底取代了詩歌做為傳唱的本能,新詩也跟著末落,受眾的減少,也讓寫詩成了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新詩從現狀上看,已經病入膏肓,新的媒體傳播模式下,依舊無法療救,詩歌如同一些傳統地方曲藝一樣,或者說就像非遺的傳承一樣,只能在小圈子裡自娛自樂,失去了廣泛的社會傳播學價值。

  • 14 # 天堂歺廳

    我一般不喜歡回答問題,但這個問題問得令人發笑了。說明提問的人不懂新詩,甚至不懂什麼叫做詩?簡單的慨括說明詩,也就是精煉的華彩的文字組合形式,給讀者留下含蓄而耐人尋味的精神食糧。如果你懂得一點書法的話,我可以告訴你,近體律詩猶如楷書,規規矩矩,也可以比如象一個正人君子。那麼古代詞.曲之類的文學形式就象隸書另有特色,而趨於幽靜中帶著活躍的性格。現代自由詩如同行書彰顯個性,百鳥爭鳴,千花鬥妍,耐人尋味。當代朦朧詩就是草書了,龍飛鳳舞,天高任鳥飛,海闊縱魚躍。缺乏跳躍思維,不善舉一反三的讀者是懂不了這類詩的。世間有人看梅蘭芳演“洛神”,看得打瞌睡,說明這個人不懂高雅的藝術。高雅的藝術永遠留芳於文藝歷史長河中,如果高品位的作品是普通人都能欣賞得了的,那隻能解釋該作品並非高質量。本人從小不善飲酒,即使是茅臺或者白蘭地對於我來說,都是一錢不值,都是該死的東西了!

  • 15 # 全能幼教

    優秀的新詩仍然在生產;

    專業的詩刊仍然在發行;

    無數的詩人仍然在寫作……

    新詩又怎麼會死呢?

    新詩,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新詩革命是“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先開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形式。眾多詩人的探索和一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向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一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看清楚,是一直。

    從五四運動,到現在,一直都是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雖然如今新詩沒有早先那麼明顯的派別分化,如新月派、湖畔派、象徵派現代派等,但是還是有一個年代上的劃分。

    新時期的朦朧詩派

    起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的一個時期。

    新時期的(朦朧詩派)第一個也是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詩歌流派,伴隨著“三個崛起”理論,迅速登陸中國詩壇。它的崛起,終結了專制寫作時代,開啟了中國新詩的新紀元。包括後朦朧詩潮在內,朦朧詩派被稱作第二個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中國詩歌的新生。主要代表詩人有北島、舒婷、顧城、楊煉、江河、梁小斌、王小妮、芒克、食指、多多、王家新、黑大春、傅天琳、車前子、李鋼等。代表作品:北島《回答》《一切》《宣告》《十年之間》《黃昏,丁家灘》,舒婷《神女峰》《致橡樹》《牆》,顧城《一代人》《遠和近》《感覺》《弧線》《小巷》,梁小斌《雪白的牆》《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楊煉《諾日朗》《大雁塔》,江河《紀念碑》,食指《相信未來》,王小妮《印象》,王家新《潮汐》等。

    其中,很多朦朧派詩人如今還在發表作品,如傅天琳、食指、王家新……

    第三代詩群

    第三代詩群——繼朦朧詩後出現的一個詩歌群體,以顛覆朦朧詩、解構傳統、解構崇高為理論基礎,主張“詩到語言為止”。代表詩人是于堅、韓東、楊克、周倫佑、楊黎、李亞偉、何小竹、於小韋、吉木狼格、默默、海男等。代表作品:于堅《尚義街6號》《芸芸眾生4·羅家生》,韓東《有關大雁塔》《你見過大海》,楊克《在地面與天空之間》,李亞偉《中文系》,歐陽江河《蝴蝶》等。

    中間代詩群

    中間代詩群——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命名,收羅了部分六十後出生的詩人,沒有相對成熟的流派主張,但部分詩人的創作成就是可圈點的。代表詩人有陳先發、餘怒、楊鍵、沈葦、葉匡政、李輕鬆、馬永波、樹才、安琪、趙麗華、汗漫、老刀、楊子、路也、格式等。代表作品:沈葦《新柔巴依》《黑的雪》,汗漫《水之書:守望黃河》,葉匡政《城市書》,老刀《關於父親萬偉明》,路也《江心洲》《牌坊街》《文史樓》,李輕鬆《母獸》《馬》《鴉王》,馬永波《電影院》等。

    七十後詩群

    七十後詩群——不用說,也是個年代概念。代表詩人是豎、魔頭貝貝、尹麗川、沈浩波、蘆哲峰、唐煜然、朵漁、劉川、胡續冬、劉春、孫磊、聶迪、魏克、李鬱蔥、夢亦非、黃金明、胡軍軍、遠人等。代表作品:豎《菜青蟲》《老太太哭了》,尹麗川《為什麼不再舒服一些》,沈浩波《心藏大惡》《蝴蝶》等。

    口語詩派

    口語詩派——也稱民間寫作。口語寫作消解了傳統的經驗行寫作,給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鮮活的詩風,有些近乎原生狀態。但無節制的口語氾濫,使一些詩寫淪為口水或夢囈,破壞了良性的詩歌生態,詩壇對此譭譽不一。代表詩人是伊沙、徐江、侯馬、阿翔、秦巴子、馬非、謝湘南、賈薇、趙麗華、巖鷹、魯西西等。代表作品:伊沙《餓死詩人》《車過黃河》《結結巴巴》,徐江《豬淚》,侯馬《金別針》《精神病院的花園》等。

    除此之外,當今還有一些詩人,勤奮寫作,發表過很多優秀的作品。如我的偶像劉年

    1.

    突然想到了身後的事

    寫幾句話給兒子

    其實,火葬最乾淨

    只是我們這裡沒有

    不要開追悼會

    這裡,沒有一個人懂得我的一生。

    不要請道士

    他們唱的實在不好聽

    放三天吧

    我等一個人,很遠

    三天過後沒來,就算了

    有的人,永遠都是錯過

    棺材裡,不用裝那麼多衣服

    土裡,應該感覺不到人間的炎涼了。

    2.

    忘記說碑的事了

    弄一個最簡單的和尚碑

    抬碑的人辛苦

    可以多給些工錢

    碑上,刻個墓誌銘

    刻什麼呢,我想一想

    就刻個痛字吧

    這一生,我一直忍著沒有說出來

    鑿的時候

    叫石匠師傅輕一點。

    3.

    清明時候

    事情不多,就來坐一坐

    這裡的風不冷

    不用燒紙錢

    不用掛青

    我沒有能力保佑你

    一切靠自己

    說說家事

    說說那盆蘭花開了沒有

    說說最近看了什麼書

    交了女朋友沒有

    不要提往事

    我沒有忘記

    你看石碑上的那個字

    刻得那麼深

    不要提國事

    我早已料到

    你看看,石碑上的那個字

    刻得那麼深。

    新詩沒死,只是大部分人被生活麻木了,感受不到詩意。

  • 16 # 劉石球16

    有人說現在的新詩己經死了,你怎麼看?新詩真的死了嗎?我剛才就見有個提問,說寫詩的人比看詩的人還多。這就證明詩歌是不死的。言為心聲,有感而發,或抒情敘事,象小草一樣,有盛有衷,。其實,寫詩和寫文章,還更快感,言簡意精,文字語言,節奏手法,以一當十。詩歌是從遠古的號子聲,發展到今天,正在延伸生命力,還有散文詩,首先語言美,比文章更易讀易記,朗誦歌唱。如果,你在臺上念一遍文章和詩歌朗誦比較,我想你肯定喜歡詩歌的。按照你的想法,會為演唱會喝彩,其實也有詩歌成份。詩歌朗誦會總比演講會要活潑的很多,不會感到枯十燥泛味,所以詩歌不會死,並將逐步提升,開創新的美好局面,更多新人新詩脫穎而出。

  • 17 # 納蘭容諾遇見倉央嘉措

    不表達自己立場的文章都是譁眾取寵,只問別人怎麼看,自己就沒有判斷能力嗎,為什麼不表達一個正能量的立場來引導讀者呢?

  • 18 # 漢子詩人

    《生》

    走了一夜

    哭著

    喊著

    臉上流淌著淚水

    渾身沾滿鮮血

    從天堂

    來到了

    人間……

    《媽.爸.親愛的……》

    叫一聲

    天地轟然倒塌……

    叫一聲

    日月瞬間褪色……

    叫一聲

    親愛的

    江海猶如脫韁的Mustang……

    《*清.明*二首》

    其一,

    寒枝風

    中瑟,墳頂生

    飛花。

    疏煙沾

    帶淚,影落誰

    人家。

    其二,

    黃泉噴湧思

    念淚,

    陰陽相隔夢

    斷魂。

    滿天泣聲喚

    親人,

    再有來生永

    不分。

  • 19 # 香妃meiyi

    新詩的死亡不是靠嘴,而是讓那些真正熱愛詩歌的人有責任和義務。不要讓那些編造數字的人,沉湎於名利,糟蹋詩歌,對它們胡說八道。詩歌 不會死,只要它有正能量,只要它靠近人民,只要它熱愛國家和它腳下的土地,它就不會死。我想我願意為這首詩獻出最後一滴血,我不會後悔寫了這首詩。詩歌不會死亡,除非它的心死去。

  • 20 # 青鵬1978

    文化需要沉澱蓄備,才會有萌發噴湧

    【春茶】

    蘊春冬蓄入翠芽,

    晨採隨簍歸凡家,

    陰晾殺青揉輕炒,

    轍韻回甘自澗峽;

    適溫沖泡淡潤色,

    扁茶過水復萌發,

    山泉沁溢位仙味,

    鄉土故情樸無華。

    青鵬.2020春日.四月十二.彭家莊

    【注】蓄力一冬,借春勁萌發的茶樹,集兩季精華於一芽,嫩翠無匹。生於嶗山山脈的頂級綠茶,更是聚山海靈氣。從來是亂石山巔出上品,同為嶗山茶採自山麓澗峽,茶質更佳,相比平原產區含茶鹼少,礦物質更豐富,茶樹常年豆料喂制,成茶自帶豆香。今春第一茬,有幸參與採製全程,品飲記之。

    根據地域特點,山區茶園每年四月中旬左右可採摘,蒙天恩一般可採春茶兩茬。晨起掐採芽尖,當午隨茶工出山加工,經晾曬,殺青,揉炒等多到工序,鎖香封甘。新葉必須於當日製成。根據個人喜好,香型一般有“糊香”與“清香”兩種處理,“糊香”搏技巧 “”清香”拼原料,因春芽難得(約4斤鮮葉出一斤),凸現本味,本地品茗多喜“清香”。新制茶封印24小時略發,茶香才得鼎盛。多取茶葉(視各人口味,嶗山茶茶湯清洌相較它茶多淡爽);80度左右山泉水沖泡,扁芽復萌,衝後即可取出茶葉,不得長時燜泡(嶗山綠茶比較抗衝,一般一壺茶 可配飲一暖瓶水)。即時淺色潤湯,茶香四溢,融水入鼻,若釋仙味。茶湯入口沁心入懷,稍時舌底生津,口感若山巒疊峰層次分明(不知與產自峽谷山澗有甚聯絡),由喉至腹輻射全是,漸入佳境,轍韻順意,回甘襲來,身神俱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一說你珍藏很久的句子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