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周圍許多人說,感覺現在的豬肉沒有以前的好吃了,這是為什麼呢?是養豬人的原因嗎?
2
回覆列表
  • 1 # 豬倌巴巴

    作為世界第一豬肉消費大國,華人民每年大約要消耗掉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豬肉,所以豬肉對於我中華民族而言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許多人也表示,如今的豬肉不如小時候那麼好吃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普羅大眾有這樣的感覺的呢?

    首先,這肯定不完全是心理因素的問題,因為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光是餵養方式上就有了很大的變化。

    小時候我們村裡很多人都養豬,包括我們家每年也會養上兩頭。那時候的豬從小豬仔養到被屠宰一般需要一年多的時間,而且家裡面往往也不會把豬養得太大,180斤左右就出欄屠宰了。而現在的豬則一般要養到220斤才開始出欄。特別是在今年仔豬價格過高的情況下,為了保障養殖利潤,許多養豬場都把豬養得很大,甚至有大批三百斤以上的牛豬!

    儘管豬在220斤的體重被稱之為理論上價效比最高的出欄體重,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會影響到肉的口感。任何動物基本上都是越老口感越差,不然烤乳豬的價格也不會賣的那麼貴了。所以,豬的出欄體重變大肯定是影響肉質的一大原因。

    其次,如今的餵養方式與過去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今天賺錢的養豬場大部分都是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養殖者從個人變成了商人、老闆,商人肯定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怎麼著可以讓豬快些長肉快點出欄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現在的很多豬飼料都添加了催肥、促生長的新增劑,儘管大多數新增劑也是法律之內允許的,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但是影響豬肉的口感那是一定的。

    而過去的個人養豬多半是為了自家吃肉,餵豬主要是用家裡的剩飯比如饅頭、玉米粥等(區別今天的泔水豬,今天的泔水豬很多用的都是飯店裡的剩菜剩飯,極為不衛生。不僅會導致豬患病,還會影響到豬肉的口感),此外就是各種各樣的豬草、野菜等。筆者小時候就沒少去地裡割野菜給豬食用,那時候四區八縣也很難找到一個賣飼料的。

    飼餵方式的不同也使得出欄時間的長短有著比較大的差異,今天養一頭豬的出欄時間大約只是過去一頭豬出欄時間的三分之一。這肯定會影響到豬的脂肪積累,以及肉質口感。

    還有就是豬的品種,小時候養的豬多是中國的地方品種,雖然那些品種長得慢、瘦肉率低、屠宰率低,但是好在肉質細嫩可口。而如今的豬則多是外三元、內三元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的雜交豬。這些品種的豬經濟價值肯定高於地方豬,但是說到肉質口感那就大為不如了。

    此外,心理因素也是影響豬肉口感的原因之一。古人有句話叫做:餓了吃糠甜似蜜,不餓吃蜜也不甜。小時候儘管豬肉比較便宜,但是家裡收入很少,每年也吃不到幾回肉。而現在豬肉則成了普通家庭的必備品,吃得多了自然也就覺得不好吃了。我相信即便今天的豬肉品質不如十多年前,但是如果弄兩斤穿越到過去的話,大部分人依然會吃得很香,而不會去計較它的口感。

  • 2 # 李維忠1

    速生養豬飼料豬工廠化養豬都是引進快生長豬肉中水分多豬肉沒有以前豬肉香沒灂勁用刀切開廋肉一會就有水珠豬肉沒膘所以沒以前好吃

  • 3 # 使用者91323626

    豬長得太快了,真正喂糧食的也好吃,再有就是人們好吃的太多了,讓以前吃不上飯的時候的人吃現在的肉,他也說好吃

  • 4 # 梁山伯揍英臺6

    首先一個,就是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已經不是像以前一樣,逢年過節才能有機會吃上肉,現在的日子,要是哪一餐沒有肉,恐怕這飯,都吃不下去。

    所謂物以稀為貴,反觀以前,在農村自己家裡養豬,每到過年殺一頭豬,因為沒有冰箱,剛殺的豬,肉質是鮮嫩,可是沒法儲存啊!?所以就用很多的鹽抹在肉上,做成臘肉。

    之後的時間裡,吃的肉,基本都是鹹的。這時候能吃上一頓鮮嫩的豬肉,能不好吃?能不讓人記憶深刻?

    還有就是以前的豬,都是自己家裡養的,沒有那麼多飼料,都是上山找的野菜啊壞掉的菜葉啊的,可以說,吃的和人都差不多好!而且一日兩餐答主都是被爸媽嚴厲要求按時喂的!吃好休息好,豬圈還不定時打掃沖洗防止得病。

    這樣的豬,產出的肉,能不好吃??

  • 5 # 草原上的白球鞋

    樓主覺得吃現在的豬肉沒有以前的香了,個人覺得其實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現在豬肉吃的太多了。物以稀為貴,以前的那個時候想吃個豬肉是非常難得的事情,就算是逢年過節也不一定吃的上一頓豬肉,能吃一回豬肉肯定覺得好吃,現在,每天、每餐都可以吃到豬肉,吃豬肉時,我們經常會挑三揀四,甚至是,不想吃豬肉。物以稀為貴,現在吃豬肉已經太平常不過了,所有覺得不好吃了唄。

    第二個原因:豬飼養的食物改變了。

    以前家裡養的豬,豬基本上吃米、糠、豬草之類的天然食物,一頭豬基本上要養上一年,現在吃飼料,養個百來天,基本上可以賣了。我父母那一輩回憶小時候家裡養的豬,一年到頭才7、80多斤,吃的都是山上、水裡撈的豬草,或者家裡剩飯剩菜,那時候的豬老愛逃走了,身強體壯渾身是勁兒。 現在的豬幾個月就一百多斤,天天吃了睡睡了吃,豬肉質怎麼比?

  • 6 # 排骨紅燒說籃球

    作為一枚吃貨,看到“肉”這個字就點進來了,為什麼現在的豬肉沒有小時候吃著香了?這麼一問好像確實是這麼回事。

    記憶的時鐘回到6、70年代,那個時候文化大革命剛結束不久,家在鎮上,鎮上的人大部分是農村戶口,少數人是居民戶口,居民戶口不用種糧食,每個月拿分配的糧票去糧站打糧食,而農村戶口的人要自己種糧食,糧食要交愛國糧,剩下做口糧,居民戶口不要養豬,農村戶口的必須要每年向國家免費交一頭豬。

    那個時候,我大伯家的人是居民戶口,我們家是農村戶口,雖然住在同一棟房子裡,但大伯家的人生活明顯比我們家好很多,因為大伯家不用種糧食、養豬,還有工資。而我們家要養豬,種5畝田,父親在外面讀書,家裡只有母親一個人,兄妹三個,所以母親非常辛苦,要種田、要養豬,還有帶我們幾個小孩。

    印象中,母親經常要出義務工,所謂義務工,就是自己帶工具、帶糧食,去某地集體勞動,沒有工錢,因為父親不在家,都是母親和別人家的男勞力一樣出工,修渠、修水庫啊等等。母親最怕到種田或收割季節,家裡沒有勞動力,父親在外讀書,父親有時候會回來種田割稻子,大部分時候還是母親求親戚幫忙。

    那個時候鎮上的居民養豬就在廚房養,廚房並不大,豬吃喝睡拉屎都在廚房,所以到廚房去經常會踩到豬屎,整個財富有一種怪怪味道,豬又喜歡到處拱,所以我們家的廚房坑坑窪窪,下雨積水,豬喜歡泡在裡面打滾,泥漿甩得到處都是,好幾次,豬把放碗筷的桌子櫥櫃拱倒了,碗筷等打爛一地,傍晚母親從外出工回來,看到滿地的破爛碗筷、一片狼藉,母親癱坐在地,又氣又恨,悄悄哭泣,父親又在外面讀書,幫不上忙,我們那個時候很小,根本不知道幫助母親一下。

    養的豬並不是自己的,是要免費交公,交到政府,政府就給幾斤肉票,有這幾斤肉票,母親是最高興的了,我們一年之中,只有這幾天可以吃到肉,聽父親說,有一次,母親用肉票到賣肉的地方去換肉,賣肉的還是遠房的一個親戚,那些拿著肉票的農民,都用一種無比尊敬的口氣對殺肉的師傅說:你給我切這一塊吧,切那一塊,吧,生怕得罪了殺豬師傅。母親用幾乎哀求的聲音對這個遠房親戚說,大兄弟,你給我切這一塊吧,那個親戚扔出一塊大部分是肥肉,母親氣的說不出話,用哀求聲音說,大兄弟,給換一塊吧,這個親戚理都不理,母親氣的哭回家。告訴父親,父親非常生氣,跑到他家罵了他一頓,從此不在往來。

    改革開放後,是母親最高興的日子了,不用交免費豬了,開始幾年還養豬,一道殺豬的日子,全家就像過節一樣,母親父親眉開眼笑,兩三點鐘就起來殺豬,忙前忙後,留下幾十斤好肉,給親戚送一點,餘下的賣給豬肉販子,能賺不少錢,多少沒印象,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還小。那幾年,經常會聞到某家大鍋大鍋燉肉吃,聞到都口饞,慢慢都不家家戶戶養豬了,想吃豬肉就去買,再後來,天天吃肉,就感覺肉沒那麼香,也許是吃多了的原因。

  • 7 # 海洋球的歡樂

    兩個原因:一個是現在都是飼料養豬,豬肉的確沒有以前香了。二是現在生活好了,天天都能吃到肉,再好吃的東西也吃膩了,以前生活困難,逢年過節吃次肉,那種期待感,光想想就讓人流口水了。

  • 8 # 山野50

    這個問題我來告訴你最關鍵一個原因就是你吃多了。俗語說飽了不好吃,餓了香。四十年前一個人一天掙一元錢,豬肉七角錢一斤,一個人一天能掙一斤半肉。那時候家裡人多掙錢少吃飯都困難何況吃肉?能吃起豬肉沒幾家。現在你一天掙二百元,豬肉十五元一斤,你一天能掙十四斤豬肉,因為你吃的起所以不香,如果你堅持一年不吃住肉試試看香不香。所以現在的生活應該感謝黨感謝政府讓你們吃上廉價豬肉。糧食價格下降種地不掙錢和前幾年養豬賠錢的農民朋友不知道現在豬肉香不香。

  • 9 # 大地娛樂

    92年以前的豬肉的確好吃,最近去了趟山區也吃到了小時候味道的豬肉,我整整吃了一盤連肉湯也乾乾淨了,哈哈哈,舒服

  • 10 # 農人田園

    ​現在的豬肉不如小時候的香,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現在吃豬肉不想小時候那麼難,太容易了,吃多了自然不那麼香了;二是現在的豬養殖週期短,飼料催肥快,風味自然不如原來一年一頭豬,全靠草來養的時候的豬肉那麼香。​透過上下 兩幅圖對比說明一下現在養豬和小時候養豬的區別,雖然那時候沒有相機,沒有能夠留下來一些珍貴的資料圖片,但是那個時候的場景還是歷歷在目,人都吃不飽的年代,哪有東西拿來餵豬呢!沒辦法,只有割草餵豬了,割草是我小時候除了上學之外的主要功課。單單關於割草的故事也能講上三天三夜講不完,時常想應該把這些故事寫下來,用一些漫畫插圖展現出來,可惜,一沒有時間,二沒有技術,只能暫時想想了!

    因為小時候的豬喂草,長得特別慢,一年養的一頭豬,除了賣一些,可供一家人過一個肥年,再送親戚朋友一些,那滋味,感覺相當土豪了!吃草長大的豬,生長時間長,肉質自然更實在,不像現在的豬肉,簡直入口即化啊有沒有,風味自然有些差異。關鍵是小時候吃豬肉的那種感覺是現在無法比擬的,一年難得吃上幾次豬肉,只有過年和誰家有喜事才有機會一飽口福,甚至只能嚐嚐鮮,口福都不能飽。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飢了香,飽了臭。所以,小時候的豬肉在我們心目中永遠是那麼香,無法超越。

    現在的豬肉不香有養殖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心裡方面的原因,那種懷念與情節是無法忘記和超越的!所以,我們一直在尋找和追尋那種味道,越是追尋,越是難以得到。即使你再有機會品嚐了哪種真正的原生態的豬肉,嘴裡說著:嗯,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我終於品嚐到了小時候的豬肉的味道,而心裡其實是清楚的,雖然味道和工廠化養殖的是有很大區別,但是和自己小時候的味道還是無可比擬的,這差別就在於心裡的感覺上的差別了,是你永遠無法找到的。

    ​​​​最後,上一張圖,用來懷念我小時候放豬的時光記憶,對,你沒有聽錯,我也沒有寫錯,就是放豬。那是小時候我們那裡的小夥伴每年秋季的一個重要任務,學校因為農忙會放秋假,而我們小孩子除了幫家裡乾點農活,家裡有養豬的最大的任務就是放豬了!這也是養豬一年一個難得的免費養豬增肥的好機會。因為秋季秋收的花生、紅薯等長在地下的莊稼不可能完全收的乾淨,總會有些落在地裡,正好讓豬來拾著吃,豬,真的是一個很聰明的傢伙,有機會我會把我童年放豬的記憶寫出來分享給朋友們,這裡就不多扯了!

  • 11 # 青飼

    如果單論豬肉品質,不論口感,有兩個重要原因:

    一、抗生素濫用

    在剛剛過去的中國養豬高峰論壇會議上,有專家指出,無抗養殖的概念雖然已經很多年了,但目前中國仍是抗生素用量最大的國家,僅中國畜牧業抗生素的用量就佔到了全世界抗生素總產量的一半。同時,規模化豬場所用的飼料中使用的新增劑多為合成產品,對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脅。

    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如果將生豬放在生態環境中將會如何呢?答案肯定是會好那麼一點,但也只是那麼一點,因為現在的生態環境較幾十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破壞,再也回不到從前的青山綠水長,遍地是蛙鳴的時代了。

  • 12 # 綠毐

    小時候吃肉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的好幾個小夥伴都有過偷肉吃的經歷。現在的小朋友天天有肉吃,反而沒有這種幸福感了。

  • 13 # 虛擬世界110

    現在豬肉覺得沒有以前好吃有兩點,第一是現在豬吃的糧食都是化肥種的,豬吃的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所以豬肉有瑕疵。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的,就是肚子裡的油水多了,不信你在監獄呆一陣子看看,出來豬肉好吃不。我小時候就很少吃到豬肉,記得家裡買到一點豬肉都是挑肥的買,買完肥的炸豬油放罐子裡存起來,做菜的時候放一點豬油,我小時候偷家裡豬油吃,也叫葷油。那時候糧店的比局長都牛逼,都是憑票買東西。

  • 14 # 豬寶寶的公僕

    有很多朋友跟我提起過,現在的豬肉沒有以前的豬肉香了,有的想到我家的豬場裡選豬,自己殺了吃,擔心灌水或者摻假;還有的朋友託我給他養一頭豬,不用飼料餵養,專門餵養蔬菜和糧食……其他的我就不多講了,其實,豬肉口感的下降都不是這些原因,主要原因是豬的品種變了!

    很久之前,我們吃的豬肉都是黑豬,喂一年才長到200多斤,有的地方叫土豬,我們這邊叫草豬,也就是第一幅圖那種。

    現在的豬口感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生長週期太短了,我家的豬場養的豬一般都是5-6個月就賣出去了。當今,豬的生長髮育是這樣的:90kg體重之前是骨骼、肌肉的生長,90kg以後是脂肪的沉積(特指三元雜交豬,不指中國地方品種豬)。豬場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也是為了考慮飼養成本(70%的成本是飼料),會在105Kg時出欄上市。這時候的肥豬發育剛剛好,不肥不瘦。但由於大白豬長白豬杜洛克豬在育種方向上過分強調生長速度和瘦肉率,所以出欄時其背最長肌的肌內脂肪含量一般在1.5%左右,導致豬肉瘦肉率過高,從而導致風味物質較少、口感硬。從而感覺“不好吃”。

    在以前草豬,都是一年多才會賣。那時家裡樣的少,一般會喂玉米,地瓜幹、米糠特別多,豬的活動範圍也大,所以長得慢,肉結實,肉質也香,而且肥肉特別厚,吃一口就能上頭的那種,好多人表示“享不了”。

    現在的豬,大多數有如下幾種,我家養了杜洛克、大白豬和大白豬3種,太湖豬有時也養,不過不抗病。

    一)杜洛克豬,產地美國,全身棕紅色毛髮,生長較快,5個月可以長到180斤,這是現今比較流行。於19世紀60年代在美國東北部由美國紐約紅毛杜洛克豬、紐澤西州的澤西紅毛豬以及康乃狄格州的紅毛巴克夏豬育成的。原來是脂肪型豬,後來為適應市場需求,改良為瘦肉型豬。這個豬種於1880 年建立了品種標準,是當代世界著名瘦肉型豬種之一。 杜洛克豬 引入中國經過多年馴化飼養,該豬體質結實,生活力強,放牧性好,生長快,瘦肉多,飼料利用率高,透過各地利用效果為中國商品瘦肉豬的發展起了一定作用,今後應繼續利用。

    二)大白豬,又稱為大約克夏,原產於英國,毛髮全白,適應力強。6月齡可達180斤。。由於大白豬,飼料轉化率和屠宰率高以及適應性強,世界各養豬業發達的國家均有飼養,是世界上最著名,分佈最廣的主導瘦肉型豬種。

    三)長白豬,原產丹麥,原名“蘭德瑞斯豬”,比一般豬多兩根肋骨,6月齡可達180斤。世界上優秀的醃肉型豬種,由當地豬與大約克夏豬雜交育成。遍佈世界各地,中國1963年開始引入。其全身白色,頭狹長,背腰長,胸腰椎有22個以上,肋骨16對,後軀發達,大腿豐滿,四肢高。生長髮育快,飼料利用率高,皮薄,瘦肉多,但對飼養管理條件要求高。

    四)蘇白豬,前蘇聯改良品種。適應能力強,8月齡可以長到200多斤。蘇白豬系十九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從英國輸入的大白豬,經長期馴化和選育,於1925年列入蘇聯國家品種,1923~1931年蘇聯又先後五次從英國引入大白豬,對蘇白豬進行了血緣更新。

    五)皮特蘭豬,皮特蘭豬原產於比利時的布拉幫特省,瘦肉率比較高。是由法國的貝葉雜交豬與英國的巴克夏豬進行回交,然後再與英國的大白豬雜交育成的。 皮特蘭豬以其非常突出的高瘦肉率聞名於世。在所有的知名品種中,其瘦肉率最高,肌肉最豐滿,具有發達的背腰肌和腿肉。在瘦肉率與體型方面受到極大關注的當今養豬市場,皮特蘭豬是極具利用價值的品種。

    六)漢普夏豬,產自美國,每胎10頭。漢普夏豬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徵,在後和前腿部為白色,其他部位為黑色,有銀帶豬之稱。原產美國肯塔基州,是美國分佈最廣的豬種之一。優點是背最長肌和後軀肌肉發達,瘦肉率高。早期曾稱為“薄皮豬”,1904年起改稱今名。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美國肯塔基州建立基礎群,20世紀初葉普及到玉米帶各州。現已成為美國三大瘦肉型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還要學會挑豬肉,雖然我養豬那麼多年,但是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如下的方式。

    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一部分。水分含量多,脂肪含量低,肌肉纖維細小,炸、熘、炒、爆等烹調方法都適合。

    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烹調時可用來代替裡脊肉。

    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下方。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鍋肉時用。

    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適於紅燒、白燉和做粉蒸肉。

    前腿肉:又稱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做餡和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湯。

    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肉夾肥,肉質較嫩,適於做米粉肉和燉肉。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一般做臘肉或煉豬油,也可燒、燉或用於做酥肉。

    彈子肉:位於後腿上,均為瘦肉,肉質細嫩、筋少、肌纖維短,適用於炒、煸、炸等。

    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頸肉:又稱血脖、槽頭肉,在前腿的前部與豬頭相連處,是宰豬時的刀口部位,多有汙血,肉色發紅,肥瘦不分,肉質差,一般用來做餡和叉燒肉。

    豬肉的選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綜合決定:

    觀察肉的顏色:健康並且新鮮的豬肉,瘦肉部分應該呈現出紅色或者粉紅色,光澤比較鮮豔,流出的液體較少。脂肪部分應該是白色或者乳白色,而且質地比較堅硬。

    觀察肉皮:健康的豬的肉,肉皮上面應該沒有任何斑點。

    聞氣味:新鮮並且健康的豬肉的氣味是新鮮的肉味,並且帶有微微腥味。不會有其他異味和臭味。

    觀察淋巴結:健康正常的豬肉的淋巴結的大小和數量上都應該是正常的,而且淋巴結橫切面的顏色應該是淡黃色或者偏灰的顏色。

    看彈性:正常情況下,新鮮豬肉的彈性比較好,手指按上去產生的坑會很快彈回來,而病豬和不新鮮的豬肉彈性都會下降。

    最後,告訴你你個不變的規律:前爪上邊這部分最好,後腚肉最差。

  • 15 # 泥巴一一龍鳳樓主

    以前的豬肉,那是噴香的味道!

    想當年殺年豬,那場景,那熱烈,那肉香……掀起了大年的濃烈!

    【昔日吃豬肉,那份噴香記憶】

    朋友,你也許天天在吃豬肉,你也許見過豬的樣子。可是,你養過豬嗎?你見過,或是參與過殺年豬嗎?

    我敢說:“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那些大城市裡的青年,可能豬都沒見過,更別說養豬了。”

    豬,很平凡的動物。有的皮毛烏黑,有的皮毛髮白,有的呈著褐黃。

    豬,總是貪吃貪睡,性情慵懶。所以,豬容易飼養,容易繁殖。

    當然了,野豬例外。野豬的兇猛不亞於虎。

    鄉里人罵人,總愛說:“懶豬,憨豬,臭豬,死豬……”

    這都是豬的特性!

    一般地,一頭豬在一年左右,就長得又壯又肥。養二年的豬,那就更肥更壯了。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漢人,就喜歡養殖豬,喜歡吃豬肉。華人養豬的歷史,已近千年了。養殖豬,有豐富的經驗技能。

    昔日的鄉村,每到大年臨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讓大年的宴席上,盡呈著大魚大肉。

    一家人,歡歡喜喜,圍著飯桌,品嚐著用豬肉配製而成的多種菜食。辣子炒豬肉,紅燒豬肉,豬肝,豬血······花色眾多,味道淳香,讓人百食不厭。

    養豬並不容易,須精心飼養。

    八十年代前,在我們鄉村,幾乎大部份人家,都在養豬。許多人家都建有專門的豬圈。有的人家,甚至人豬共處一室。

    那麼,養豬怎麼養?喂些什麼呢?

    過去,豬肉之所以香噴噴,特別好吃,主要就是給豬喂的食物,是比較精細的天然食料。

    春節過後,農民們大都要到豬市場,買上一頭二頭仔豬,回家後精心飼養。

    豬的食料,主要是蔬菜的葉子、米糠、麥麵粉。

    我很小的時侯,就學會做豬食。當人們的飯菜做好後,接著就做豬食。

    先在大鍋裡燒半鍋水,當水燒漲時,就把洗淨的菜葉切好,放到鍋裡煮。當菜快煮透時,再用米糠兌麥面,拌在菜裡煮。不用多久,豬食就煮熟。然後,用鐵桶裝滿,提到豬圈給豬食。

    每當送食來,豬似乎嗅到食香,又是哞哞叫,又是跳來跳去,高興的不得了。

    每次我把豬食倒進豬槽裡,我總喜歡看豬吃食的樣子。“嗒,嗒,”不停地吃,不停地搶食,吃的有滋有味,很快便吃的精光。

    每天都要餵豬食兩次。豬很能吃,菜地裡肥壯的牛皮菜,很快吃完。苦菜葉,花菜葉都吃光。所以,常常要去街上買豬菜。沒有錢,只有到田野裡找野菜了。

    我童少時,就常揹著竹簍,去找豬草。在茫茫田野,走在窄窄田埂上,很有詩意哦!

    也許你會說:“嗨!過去養豬的方法,太老舊!太落後!太辛苦!

    你看現在,現代化的養豬場,多科學,多先進。養豬又多又快又省勁!”

    是啊!我還聽說:飼料養豬,催得胖,長得快。幾個月就可養出許多大肥豬。

    豬是養得多了。可是味道呢?味道呢?我不忍再說了,還是接著說殺年豬吧!

    你想知道壯烈的宰豬場面嗎?那麼,讓我呈現給你。

    轉眼間,又是一年。豬長的又大又肥。要過大年了,開始殺年豬吧!

    殺豬,很有講究。昔日,村裡就有專門從事殺豬,敲豬,醫豬的人。

    我們家殺豬,每次請姨爹來。我這位姨爹,很是厲害,殺豬很有一手。別人殺豬,至少要請三五人幫忙,而他,只要一人幫忙就行。

    開宰前,要在門前或門後挖一個鍋洞。然後,把大鐵鍋裡的水燒的滾燙。再然後,準備一張厚實的方桌。

    一切就位,把豬拖出來!

    豬雖然蠢,但預感快命絕。有的睡在地上不動,有的嗷嗷叫,四處亂竄,眼角流淚。

    把豬拖出,頗費周折。姨爹很厲害。他把豬圈門大開。隨後用力打豬。豬往外跑,他便用準備好的繩子一套一拖,就把豬拖甩到方桌上。手舉刀落,一腔殷紅的血噴出。

    豬哀哀地叫,不停地喘息,聲叫漸小,喘息漸停。他快速把滾燙的水澆在豬身上,快速用特製刮刀把豬毛刮光。

    開膛破肚,大解八塊。脊肉,豬腸,豬心,豬油···一一分割。

    冒著熱煙,呈著鮮肉。

    你讀過刨丁解牛嗎?刨丁的手藝如何?在我看來,我的姨爹,手段不比刨丁差半分。

    殺豬結束了,忙了半天,可以吃上最新鮮,最爽口,最淳香的豬肉了!

    朋友們,天天吃豬肉。原來豬肉來的也不易啊!

    想起兒時的肉香,我不由地肚子咕咕,真想再吃美味的年豬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養殖行業是否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