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間吃掉生命

    世上沒有人能對另一個人的苦與痛真正地感同身受。只有針紮在自己身上,才知道有多疼。

    一方面,我們要體諒他人、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另一方面,我們要學會自己支撐起自己的生活,努力爭取光明與溫暖。

    自己痛過才明白別人的痛

    人性善良的激發,不是靠道理,而是靠經歷。親身經歷的苦難,才能實打實地刻進骨子裡。

    古代學子進京趕考難、金榜題名難。家貧的考生舉債進京,落第回鄉後,還要遭受父老鄉親的白眼。

    左宗棠曾三次參加會試,自言“受盡苦辛、窮途俗眼”。年輕時的這段經歷,是他位高權重後依然同情弱者的重要原因。等到他的兒子左孝威趕考時,左宗棠拿出幾千兩白銀,無償援助家鄉的貧困考生。

    只有經歷過相似的苦,才能體會別人難言的痛、才會激起同情心,並給予別人最直接的幫助。

    苦難是種力量教會我們善良

    一個人是否有同情心,能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吃過苦,是否體驗過生活的艱辛。

    有的人生來住高樓,有的人生來滾泥溝。乾乾淨淨地站在高樓上,永遠不會知道泥溝裡的水有多冷、多臭。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好與不好,只能獨自承受,學會過自己的生活。

    走過半生才明白,過好自己便是最好。沒有誰真正值得豔羨,也沒有誰能夠陪你一生。

    有些甜註定無法分享,有些苦註定自己品嚐。一個人的時候,有話心裡藏,有事自己扛。走著走著,就成長了;懂得了慈悲,學會了堅強。就像一棵仙人掌,忍著乾渴、迎著烈日,一樣能夠野蠻生長。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我們對於別人抱有同情,那是因為我們體會過類似的苦難。

    用一雙堅強的手,支撐自己的生活;

    用一顆善良的心,體諒別人的苦痛。

  • 2 # 涼阡陌

    是的,從來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為什麼要感同身受呢?因為這是人的社交反應,需要被人理解。理解她的做法,會讓人感覺你們是同一環境下生活的,從而理解她的訴說,釋放她的壓力。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裡很感激,就像自己親身感受到一樣。現在多比喻雖未親身經歷,卻如同親身經歷過一般。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總有一些不同,所以怎麼會有感同身受呢?最多就是共情能力的高低,能力好理解的透視,能力不高,根本理解不了。你沒有經歷我所經歷的,又怎麼理解我的痛苦呢?朋友和我訴說她的煩惱,比如婆媳關係、夫妻之間的矛盾,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我沒經歷過的,我都只能去想象,想象我處於她的位置,從而理解她的痛苦。萬一沒理解到她的意思,她會更傷心,因為沒人能理解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簡單的比喻就是,就像你自己喝水一樣,水的冷熱只有你自己知道。泛指自己經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旁人不宜明說。

    所以沒有感同深受,只有冷暖自知。

  • 3 # 仰風聽歌

    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認知程度,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像我們玩角色遊戲一樣,練的是同一個人,但是裝備不一樣,那它的防禦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同樣是10000點的攻擊力,對別人可以只是有一點點痛,但對於你卻是撕心裂肺。

    在和她相處的時候,有時候說了一句自己覺得沒什麼的話,卻惹的她大發脾氣,自己還一頭霧水,不就是一句話嘛,至於嗎?

    她覺得你這句話傷到了她的心,可你覺得她有點小題大做!

    我們去醫院看病,要打針,看著那小小的針頭,你看到有的嚇的魂不附體,鬼哭狼嚎的,你也可能會想,不就是打個針嘛!至於嗎?

    我們不能理解,失戀了為什麼要跳樓?

    我們不能理解,著名詩人海子為什麼要臥軌,他不是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嗎?

    我們不能理解,哥哥張國榮名利雙收,還要那麼早的放棄生命!

    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們眼中的“無關緊要”,在別人眼中卻“至關重要”。

    因為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元時期的質子制度是怎樣的?可以詳細分點說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