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書的小卡醬
-
2 # 有事說事噼裡啪啦
推薦你幾個我們學校中文系必讀書目= ̄ω ̄=
《希臘的神話和傳說》 《巴黎聖母院》
《一千零一夜》 《悲慘世界》
《莎士比亞悲劇四種》 《前夜父與子》
《雙城記》 《葉甫蓋尼·奧涅金》
《簡·愛》 《安娜·卡列尼娜》
《大衛·科波菲爾》 《戰爭與和平》
《偽君子》 《母親》
《吝嗇鬼》 《老人與海》
《紅與黑》 《泰戈爾詩選》
《高老頭》 《追憶逝水年華》
太多了…我怕寫不下。。還是上圖吧
最後還有兩《外國文學作品選》和《外國現代派文學作品選》好好努力,多多看書
-
3 # 每日精彩推
有。太多了
不過題主你不一定喜歡,就是說,別人覺得好,並不一定題主你也喜歡。還有簡單的列一個書單,把各種名著列出來,這也太容易了。
所以,我決定,換個方式,稍微進行分下類。
比如,可以分為古典、現代、後現代。
這種分類應該不難理解,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古典,就是古時候的老人,講故事的方式、講的內容還是比較“老”:注重故事情節,敘述方式多是上帝視角。但是經過上百年沉澱,一定都是上品。這些書目,中小學課外讀物,老師肯定都給過書目了,《戰爭與和平》、《罪與罰》、《簡愛》、《基督山伯爵》、《茶花女》、《人間喜劇》、《雙城記》、《童年》……
現代文學,不那麼注重故事情節,有意識流、新小說派別。《尤利西斯》、《到燈塔去》……
後現代,不那麼嚴謹的說,就是雜糅,有《大都市》、《拉格泰姆的時代》、《性本惡》、《2666》……
另外,又可以大略分為不同型別。
比如想要看戰爭的,《戰爭與和平》一定是經典書目,還有《戰爭》……
想要看愛情的,《紅樓夢》、《簡愛》、《少年維特的煩惱》、《情書》(杜拉斯的《情書》,也是一部現代經典),《了不起的蓋茨比》……
想要看帶有回憶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特別經典(也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暗店街》,《追風箏的人》……
想要看荒誕的,就是可以顛覆我們一般看法、思想(比較粗暴的定義了“荒誕”),可以看看卡夫卡的小說,一定令你眼界大開,比如《法的門前》,一個人在法的門前,原本他想要進去,但是進不去,死了都沒進去,但是最後又被告知“這個大門是為他開的”(夠有意思了吧,或者說夠繞口了吧)。還有《局外人》,《噁心》,《砂女》,《失明症漫記》,《紐約三部曲》,戲劇《等待戈多》、《四川好人》、《罵觀眾》……
還有,想要看看不那麼一本正經講故事的、玩結構的,可以看看《項狄傳》、《喧譁與騷動》、《我彌留之際》、《跳房子》、《綠房子》、《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
帶有偵探元素的,《紐約三部曲》,《小徑分叉的花園》,《海邊的卡夫卡》,《拍賣第四十九批》(後現代的代表作之一)……
還有通篇都沒有正經講故事的,純粹就是靠“元氣”在寫作的(“元氣”語,出自馮唐),有《北迴歸線》、《在路上》,還有垮掉一代的其他人的書……
另外,想要了解點土耳其的風土人情,比如細密畫的欣賞,可以看《我的名字叫紅》
想要領略拉美風情,比如《百年孤獨》、《墨西哥的五個太陽》、《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
想要了解點非洲,《這個世界土崩瓦解了》、《恥》、《等待野蠻人》……
……
還有就是,一大堆暢銷書,就是目前大部分人喜歡看的書,比如會有很多人推薦各種東野圭吾的書,解憂雜貨店、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還有《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一個人的朝聖》、《島上書店》、《老人與海》……
還有,影響了很多國內的作家的書,比如莫言經常會提到馬爾克斯、川端康成,殘雪、格非很推崇的博爾赫斯,年輕一代作家很喜歡的村上春樹……
以上=
-
4 # 紫荷看世界
今天我推薦毛姆的《尋歡作樂》。
英國二十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家毛姆一生創作了二十部小說,每一本都是暢銷款,其中《人性的枷鎖》是擁有最大讀者群的虛構作品之一。不過,他自己最得意和喜歡的作品,卻是他的自傳體小說《尋歡作樂》,他認為這是一部寫起來饒有興味的書。
我喜歡《尋歡作樂》,因為那個臉上掛著明媚可愛的微笑的女人為我再次生活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她就是羅茜·德里菲爾德的原型。
一貫以刻薄諷刺著稱的毛姆,在《尋歡作樂》中,一反常態,以愛慕者的身份來追憶一個美麗女人的一生,表現出極度的溫柔與讚美。
整個小說在現實與回憶中相互穿插。故事的開始是因為一位老作家去世後,他妻子請人為他立傳,希望小說的敘述者阿申登能提供幫助。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發現作家的前妻羅茜才是故事的女主角。
蘿茜·甘恩這個女性形象,卻頗受爭議。有人罵她是一個蕩婦,甚至有人說她是公共娼妓,也有人稱讚羅茜是善良天使,有人說她是風流女神。
不管怎樣,羅茜以其獨特性存在於中外文學作品中。《尋歡作樂》既是遺忘,也是治癒。
毛姆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可是在他向心愛的人求婚時,卻遇到了拒絕,爾後才與第一任妻子結婚。
這個讓他見過就迷戀一生的女人就是蘇·瓊斯。
當毛姆帶著昂貴的鑽戒和禮物,前往美國芝加哥向她求婚,蘇·瓊斯當場拒絕了。她說:“如果你想和我上床,可以,但是我不會嫁給你。”
其實在大家眼裡,蘇·瓊斯並不是一個好女人,她與身邊的男性好友都上過床,其實毛姆知道這點兒,可他不在乎。
蘇·瓊斯就是《尋歡作樂》中羅茜的原型,是毛姆唯一求婚的女人。
美國作家亨利·米勒說:“忘記一個女人的最好方式是把她變成文學。”書寫即遺忘,可惜的是,毛姆一生也沒有忘記蘇·瓊斯,而羅茜卻成為經典。
《尋歡作樂》的寫作背景是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當時的人們等級觀念重,牧師的地位高於生意人,酒吧女郎更是讓人不恥。
羅茜,不僅是酒店女招待,與前去喝酒的男人拉拉扯扯,還與有家室的生意人喬治·坎普相好,最後嫁給了一個管家的兒子德里菲爾德,那些上流社會的人不恥於與他們交往,覺得他們名聲壞。
可是在阿申登眼中,羅茜熱情大方,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她的儀態帶有一種使人丟掉任何戒備的坦率,使人感到很自在;她的微笑那樣純真開朗,帶著調皮的神情;她對於過去的經歷也從不遮遮掩掩,好像當個侍候人的侍者是世界上最普通的事。
她的身上洋溢著一種氣質,那樣純潔,那樣奇妙,如泉水般清澈。
只要是說起愛情,人們自然會聯絡到忠誠。一般觀念認為,如果你真愛一個人,那麼你就得為他守身如玉。忠誠度越高說明愛得越真,甚至有一票否決制,曖昧、出軌這是不被允許的。
羅茜擁有眾多地下情人,包括阿申登。最讓人不能接受的、無法想象的事是,在孩子去世的那天晚上,羅茜依然跑出家門,在外混了一夜。
這在普通人眼裡,就是醜聞,是蕩婦。特拉福德夫人直接說她是一個公共娼妓。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看法。
可是,誰會去思考風流背後卻是一段深沉的愛情呢?
雖然蘇·瓊斯只是一個三流演員,還同身邊的男人都有扯不斷的關係,可是毛姆仍希望與她共白頭。
即使過去了五十年,毛姆依然清晰記得當年蘇·瓊斯拒絕他求婚的全部過程,這是他最深的傷痛,也是他刻骨銘心的愛戀。
在阿申登看來,風流只是羅茜的天性。羅茜的風流背後,隱藏著她對喬治·坎普深深的愛。
她的一生,真正愛過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喬治·坎普。一開始因為喬治有家室,還有他的地位,羅茜從沒想過將來有機會和他結婚。
當破產的喬治問她是否願意跟他一起逃走時,羅茜沒有猶豫,她不想讓過慣了舒服日子的喬治一個人身無分文地去過流浪生活,而她不怕幹活。她願意為自己所愛的人去受苦。
在異國他鄉,他們隱姓埋名的生活,很幸福。回憶這一切,70多歲的羅茜仍面帶昔日那種孩子氣和調皮的甜美微笑,這是幸福的微笑,這是心滿意足的微笑。
艾裡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愛本質上應是一種意志行為,是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諾另一個生命的決心。”
毛姆在書中的最後,讓喬治與羅茜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應該是他的美好願景吧。在這裡,書寫不是為了忘記,而是一種治癒,是毛姆對那段塵封愛戀的釋然。
-
5 # 長安讀書
聽古今神話,看中外文學
“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
想必你已經知道我所要說的這部作品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詩級鉅著!
是的,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講:“很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慢慢爬上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就要讀完了,一直有一副畫面揮之不去:哈桑和阿米爾坐在墓地上的石榴樹下,阿米爾給哈桑讀故事《列王紀》,他們將名字刻在樹上:阿米爾和哈桑,喀布林的蘇丹。那是他們年少時的箴言。
很多年以後,阿富汗發生戰亂,彼時阿米爾陪同父親踏上了美國的國土,而哈桑依然留在他們曾經住的喀布林。
塔利班的頭目阿塞夫殺害了哈桑和他的妻子,並將阿米爾一家曾經居住的屋宇豪宅強行據為己有。之後,阿塞夫抓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索拉博成為阿塞夫的玩物和性奴。此時,阿米爾的啟蒙老師拉辛汗電話邀請阿米爾回到阿富汗,告訴他那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當他再次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阿富汗,曾經的一切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此時的阿富汗,成了斷壁殘垣的廢墟,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食不果腹,到處都是火箭炮、地雷,斯時斯地,阿米爾回到自己曾經和爸爸以及阿里、哈桑居住過的房子時,阿米爾彷彿回到了20多年前,他和哈桑讀《列王紀》,坐在樹上用鏡子將碎光照進鄰居家;在石榴樹下,阿米爾用石榴的果肉將哈桑塗成“血人”。
想到這一切,他內心悲痛,對哈桑充滿了無限的愧疚和想念,更讓他難以釋懷的是,自己的僕人哈桑竟然是爸爸的私生子,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多年來,他都是以一個家境優渥的少爺形象凌駕於哈桑之上,因為嫉妒爸爸的愛,他用自己的小手段迫使哈桑離開爸爸,離開自己的家。時過境遷,再次回到喀布林,他一直記得那個滂沱大雨天,他躲在窗戶後面,看著哈桑和阿里離開時的情景。時至今日,哈桑已經被殺,剩下兒子索拉博落入歹人之手,為了救下索拉博,阿米爾隻身與塔利班頭目阿塞夫展開較量。僥倖之中,他救下了索拉博。為了償還和彌補自心中的虧欠和多年遺憾,他給予了自己的侄兒索拉博幸福安定的生活環境。
他記得1975年的那個冬天,他沒有忘記哈桑,記得爸爸的教誨,也終於讀懂了他的苦心,看清了自己的內心,阿米爾終於在認清自己後,獲得了靈魂的救贖和內心的安寧。
讀完之後,心中一股惆悵與淡然冉冉升起,同時夾著一絲感動與苦澀,不禁令人眼眶再一次溼潤。距離上次有過類似感動,可以追溯到幾年前的《呼嘯山莊》。
這部作品為什麼會風靡全球?
1)關於家鄉和故土
那是一個動亂的、貧窮的年代,無數人無家可歸,甚至在戰爭中父親不惜截肢義賣,只為換回一點口糧,救濟家人、孩子。阿米爾在這裡和哈桑一起度過了童年,雖然之後他和父親去了美國,但生活在異國他鄉20多年後,當他重新踏上這片故土時,他就像能夠聽到阿富汗的心跳一樣,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而在這片土地上,也曾經生活著自己的哥哥哈桑、阿里、拉辛汗、爸爸以及爸爸的爸爸。
一群追風箏的人,在嬉鬧、在追逐。哈桑為了他,拿起彈弓迫使阿塞夫離開。在那塊墓地下,他們一起讀《列王紀》。20多年過去了,但他依舊曆歷在目,好像發生在昨天一般。
2)關於一段歷史
這不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政治史詩,同時,也是一個關於童年如何選擇並影響我們成年生活的現實的故事。多年的戰亂下,再現了阿米爾作為一個敏感、性格複雜的人從阿富汗到美國生活,最後重新踏上故土揭開父親醜聞與犧牲的過程。至此,中東與美國的文化歷史的岔口也得以在我們面前顯現出來。小說的題材,敘述的方式,好像一場回憶錄一般展開,將一段歷史背景融進故事之中,兼具時代感與高度的文學質感。極為震撼!
聽古今神話,看中外文學;關注長安,每天進步一丟丟···
-
6 # 大頭貓娘
普羅斯佩·梅里美,法國短篇小說巨匠,其著作有《卡門(嘉爾曼)》《高龍芭》等,他善於精簡語句,用非常短的篇幅將主角的行為和性格描繪得使人如臨其境,且不動聲色地幾筆“照顧”出配角們的言行舉止。
-
7 # 博書
我記得我最開始讀的外國文學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魯濱遜漂流記》,因為是教育部規定中學生必讀,那時候正在上初中,很聽話的就去圖書館找來讀了,一發不可收拾,慢慢讀了雨果《悲慘世界》,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馬《茶花女》,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勃朗特《簡·愛》等作品,因為課本上提到過這些書。
雖然讀過,這麼多年也忘得差不多了。大家還記得自己最開始讀的外國作品有哪些嗎?寫出來,突然感覺滿滿的都是回憶。
大學後開始讀王小波、餘華等作家,根據他們的推薦接觸到米蘭·昆德拉、馬爾克斯、卡夫卡、狄更斯、奧威爾、川端康成等人的作品,閱讀面逐漸放寬。在這裡也推薦一下他們的作品如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玩笑》、《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霍亂事情的愛情》,卡夫卡《變形記》,狄更斯《霧都孤兒》、《雙城記》、《遠大前程》,奧威爾《1984》、《動物莊園》,川端康成《雪國》、《千紙鶴》、《伊豆的舞女》等書,都是堪稱世界級的文學經典,有必要讀一下。
現在讀的比較隨意,個人覺得日本作家如剛剛獲得諾獎的石黑一雄作品《遠山淡影》、《浮世畫家》、《長日將盡》,推理之王東野圭吾的作品《解憂雜貨店》、《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秘密》,“陪跑之王”村上春樹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都可以讀一下。另外西方作家如毛姆《人性的枷鎖》、《刀鋒》、《面紗》、《月亮與六便士》也可一讀。
直接上書單:
《殺死一隻知更鳥》 [美] 哈珀·李 著
《了不起的蓋茨比》 [美] 菲茨傑拉德 著
《一個人的朝聖》 [英] 蕾秋·喬伊斯 著
《荊棘鳥》 [澳] 考琳·麥卡洛著
《查令十字街84號》 [美] 海蓮·漢芙 著
《偷影子的人》 [法] 馬克·李維 著
《追風箏的人》[阿] 卡勒德·胡賽尼 著
《擺渡人》[英] 克萊兒·麥克福爾 著
《老人與海》[美] 海明威 著
《情人》[法] 瑪格麗特·杜拉斯 著
《失樂園》[日] 渡邊淳一 著
《島上書店》[美] 加布瑞埃拉·澤文 著
《北迴歸線》[美] 亨利•米勒 著
《小王子》 [法] 埃克蘇佩裡 著
《麥田裡的守望者》 [美] 塞林格 著
《蘇菲的世界》[挪]喬斯坦·賈德 著
《獨居的一年》 [美] 約翰·歐文 著
《荒原狼》[德] 赫爾曼·黑塞 著
《阿甘正傳》[美] 溫斯頓·葛魯姆
《美麗的新世界》[英] 赫胥黎 著
《局外人》[法] 阿爾貝·加繆 著
《無聲告白》[美] 伍綺詩 著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奧] 茨威格 著
-
8 # 優雅純潔的你1
有
最近在看日本文學,總的來說還不錯。我一直比較喜歡東野圭吾,他的推理能力確實讓我欽佩,比如他的《白夜行》《幻夜》這兩部書是姊妹篇,都不錯,情節跌宕起伏,還有平緩一點的《解憂雜貨鋪》。還有就是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古都》都不錯,文字很優美,而且他本人也是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太宰治的作品比如《人間失格》也是一部很出名的書籍,透過這本書,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的童年,他的過去。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村上春樹啦,他的作品也非常不錯,不過很可惜,這麼多年都在陪跑諾貝爾文學獎。
其次英國狄更斯的作品也值得讀,《大衛 科波菲爾》《霧都孤兒》《雙城記》,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在工業時代的英國的社會的風貌。
還有一本書是米蘭 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也很不錯,前段時間剛看過,值得一讀。
-
9 # 運營控
五本小說,帶你去了解五個國家。
小說講述的是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從小深受南方文化薰陶的郝思嘉,性格深處卻有著叛逆、倔強與獨立,伴隨著時代、家族命運的變化,她在愛情中也慢慢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豆瓣評分:9.3分
“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
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
把它們湊合在一起,
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
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
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
而不想把它修補好。
然後終生看著那些碎了的地方。”
小說以法國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兩大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復仇的故事。全書展現了追平公平與正義的理念。
豆瓣評分:9.0分
“基督山看到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他的臉色變得蒼白;他把報復的權利用得過了頭,他已沒有權利說“上帝助我,上帝與我同在”那句話了。”
男主傲慢,女主有偏見。小說描述了在尚未受到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衝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們的愛情與婚姻的糾葛。
豆瓣評分:8.8分
“至於我,我真正喜歡的人沒有幾個,我心目中的好人就更少了。時事經歷的愈多,我就愈對世事不滿;我一天比一天相信,人性都是見異思遷,我們不能憑著某人表面上一點點長處或見解,就去相信他。”
《玩偶之家》透過講述一個善良的乖乖女娜拉為了丈夫和父親借債卻被資產階級“不講理的”法律控訴,覺醒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父親和丈夫的玩偶的故事諷刺了資本主義的婚姻關係與男權思想。
豆瓣評分:8.3分
“我真不瞭解。現在我要去學習。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會正確,還是我正確。”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小說,《源氏物語》向來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對日本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透過三代人的情愛之事,來揭示平安時代日本皇族和貴族階層的生活狀況。
豆瓣評分:8.4分
“山櫻若是多情種,今歲應開墨色花。”
-
10 # 豆閱人生
外國文學是一個不太精確地統稱,大筆一揮把世界分成了中國和其他。但事實上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傳承,在種種不同背景下所誕生的文學內容自然也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今天小閱帶來的外國文學書單分成了兩類,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日本和北美的暢銷好書。
日本篇日本文化,是一朵恬淡靜美的“菊”,又暗藏一把兇狠決絕的“刀”。
日本人,既有追求極致的精神,又有著複雜、矛盾、曖昧的性格。
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與中國一脈相承,現代社會又迥然不同......
這18本書,幫你窺見日本文化的內心,呈現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日本——
書單鏈接:https://read.douban.com/topic/574/
1.菊與刀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
譯者 呂萬和
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用“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鬥、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習俗,並指出日本幼兒教養和成人教養的不連續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文字從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於生動的敘述中進行有力論析,語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2.武士道
〔日〕新渡戶稻造
潘星漢譯
《武士道》是久負盛名的解讀日本文化基因——“武士道精神”——最權威、最專業、影響力最大的暢銷書。作者對“武士道”文化體系理解深刻,全書從它的精神起源解剖,詳細分析“武士道”體系中的核心概念,如忠誠、道義、自殺與復仇、禮儀等,讓讀者能夠了解“什麼是武士道”。不但解釋了日本傳統的“武士集團”神秘的生活方式和奇怪行為,而且深刻闡述了“武士道”對日本普通民眾和整個民族事無鉅細的重大影響。除此之外,本書還將武士道精神與西方及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對比,解釋了武士道在近現代日本崛起過程中發揮的不可替代作用,還探討了武士道在未來物質社會中將走向何方。3.你可能不知道的日本(中英對照)
Quora
良辰 等譯
本作品為豆瓣閱讀同文館“Quora精選精譯”系列第14輯。此為中英對照版,英文原版見:http://read.douban.com/ebook/8129231/提起日本,或許你想到的是動漫、藝妓、地震……那你大概還不知道日本人喜歡在聖誕節吃肯德基吧?讓我們跟Quora一起看看各華人眼中的日本。4.留住手藝
〔日〕鹽野米松
英珂譯
這本書記錄的人物,或許將是日本最後一批傳統手工藝者,他們和他們的祖輩千百年來取法自然,用樹皮、藤條、篠竹等天賜之物編織布匹、打造工具、維持生活,由於工業化和全球化的衝擊,這些精巧的手工技術瀕臨滅絕,匠人們依靠雙手世代傳承的寶貴記憶也終將無處安放,著名作家鹽野米松二十餘年來走遍日本,傾聽和記錄下了不同業種的匠人們的生活,本書選取了其中十六位手工藝人的訪談,系統而忠實地呈現了他們不為人知的處境和精細美妙的作品。5.金子美鈴物語
〔日〕金子美鈴 著〔 日〕竹久夢二 繪
吳菲譯
本書收錄眾多未曾在中國面世的金子美鈴獨家留影,甚至包括金子美鈴唯一留存於世的明信片原稿圖片。同時本書亦收錄日本著名詩人為金子美鈴撰寫的權威傳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金子美鈴(1903-1930),活躍於上個世紀20年代的日本童謠詩人。去世時年僅二十七歲。其作品一度被世人遺忘。1984年,金子美鈴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謠詩集共五百一十二首作品正式續集出版,即刻受到矚目,並廣為流傳。迄今為止,金子美鈴的多首代表作被收錄於日本的小學國語課本,其作品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英、法、韓等七國文字。6.陰翳禮讚
〔日〕谷崎潤一郎
陸求實譯
《陰翳禮讚》以細膩的筆觸和對日本傳統之美的深刻體悟,給讀者帶來東方美學感受之時,也有令人深 思的人生智慧。縱然Sunny美好,陰翳卻不可或缺。與明朗耀眼的西方美學不同,東方美感存在於那片朦朧的明暗之中,離開陰翳的作用,一切魅力則會消失殆盡……本書還收錄了《懶惰說》《戀愛與情色》《陰翳禮讚》《我眼中的大阪與大阪人》《關於“白痴藝術”》《故里》《幼少時代的美食記憶》。七篇散文均為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的散文代表作。大師筆下所蘊含的獨特美感,在字裡行間慢慢暈染開來,餘韻悠遠。7.怪談(修訂全譯本)
〔日〕小泉八雲
王新禧譯
小泉八雲蒐集日本民間故事所創作的《怪談》是日本靈異文學的代表作,是他在竭力領悟日本文化的精髓後,創作出的最著名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怪談》就是日本歷史的間接體現,同時也承載著東方共有的文化美感。全書所呈現出的東西方文明交融的美學境界,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認識價值。此譯本輯錄了小泉八雲所有的56篇日本怪談故事,未作任何刪節。逐句逐段細緻翻譯,務求精益求精,使譯文既古雅又不失暢曉。書中疑難之處,還詳加了註釋。8.源氏物語(套裝共3冊)
〔日〕紫式部
葉渭渠 等譯
《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代表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葉渭渠、唐月梅兩位卓有影響的日語翻譯大家與學者,耗費八年時間,夫婦聯袂為讀者奉獻一部全新譯本。以更貼近原文的譯文,詳盡的註釋,可謂閱讀、研究兩相宜。紫式部,又稱紫珠,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的女性作家,和歌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作品《源氏物語》,被認為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日本美學集大成者,並由此產生了“源學”。9.工藝之道
〔日〕柳宗悅
徐藝乙譯
日本至今保留著鮮明的民族傳統與手工技藝,柳宗悅先生功不可沒。他提出“民藝”的概念,努力改變人們崇尚美術而輕視工藝的傾向,認為工藝蘊藏在民眾之間,民眾的無心之美、自然的加護是美之源泉,而非個人藝術家的天才創造,工藝之熒必須與用相結合,必須具有服務意識。柳宗悅先生的闡述在幾十年後的今天讀起來,仍然不失其價值。透過他的視角,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工藝之道》闡述了何謂工藝之美、何謂正宗的5-藝、人們對工藝的誤解以及工藝的未來發展,是柳宗悅先生最早的關於工藝性質的論文集。10.中國缺什麼,日本缺什麼
〔日〕近藤大介
泓冰譯
中國缺什麼?其實每一個華人心裡都清楚,但從一個日本人口中說出來,總會覺得有些不自在。近藤大介先生的這本書寫得很有分寸:他來北京工作數年,但從不扎堆在“日本老鄉”之中,而是願意天天乘地鐵、搭公交,與周邊的華人搭訕、交往,時時刻刻感受“中國特色”,還娶了一位中國太太。所以,這位“中國女婿”對中國的批評,實在留著客氣。這是隔海相望的一次“國民談心”,透過對方,照出自身所缺。是國家性的缺失,還是國民性的痼疾?哪怕一個偉大的國家,也常常透過它的缺點和所處的時代聯絡在一起。這是一個日本學者對中日國民性進行觀察的反思之作。作者真正探究到了中日文化的精髓,並實現了有趣的跨文化比較。中國缺少優質的服務、缺少細膩的技術,華人仍然很不團結;日本缺少責任心、缺少廣闊的視野,日本的後繼力量堪憂……。近藤大介在中國居住多年,他將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娓娓道來,既非尖銳批評,又非一味吹捧,幽默與自嘲中多帶誠懇,此種“誠實的尷尬”難能珍貴。11.人間失格
〔日本 〕太宰治
燁伊譯
太宰治的內心獨白,一個渴望愛又不懂愛的“膽小鬼”。他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只得以滑稽搞笑來偽裝自己。他由恐懼到絕望,由絕望到渴望離開這個世界。這就是《人間失格》。在這裡,人性的醜陋和虛偽,無可遁形。“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他太想死了,甚至連“Goodbye”都來不及說完。真正細膩感傷的文字從這裡開始。《人間失格》收錄《人間失格》、《維庸之妻》、《陰火》、《奔跑吧!梅勒斯》、《Goodbye》等太宰治諸多名篇。人間失格,即喪失為人的資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後記共五個部分構成,其中序和後記以作者口吻敘說,三個手札則以主人公葉藏的口吻敘述。主人公葉藏膽小懦弱,懼怕世間的情感,不瞭解人類複雜的思想,繼而透過搞笑取樂別人,隱藏真實的自己。後來發現飲酒作樂似乎更能逃避這個世界,於是終日放浪形骸,透過酒精、藥物、女人來麻痺自己,最終走向毀滅。他被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終其一生都在自我厭倦下尋求愛,逃避愛,最後只能毀滅自己。12.我是貓
〔日〕夏目漱石
竺家榮譯
《我是貓》確立了夏目漱石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小說採用幽默、諷刺、滑稽的手法,藉助一隻貓的視覺、聽覺、感覺,以主人公中學教員珍野苦沙彌的日常起居為主線,穿插了鄰居資本家金田企圖嫁女不成、陰謀報復苦沙彌的矛盾衝突,嘲笑了明治時代知識分子空虛的精神生活,譏諷他們自命清高,卻無所事事;不滿現實,卻無力反抗;平庸無聊,卻貶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撻金田等資產階級人物及幫兇的勢利、粗鄙、兇殘的本性。小說構思奇巧 ,描寫誇張,結構靈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此書為夏目漱石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幽默諷刺的文字,以貓的獨特視角寫盡日本,滿足現在文藝青年的閱讀喜好。13.我的造夢之路
〔日〕今敏
焦陽譯
《我的造夢之路》是動畫教父今敏的執著夢想和坦誠生活。今敏,動畫界的造夢大師,與宮崎駿一樣神一般的動畫導演。他以非凡的才華掌控著夢境與現實,顛覆了既定的概念,他的作品影響過諸如沃卓斯基、諾蘭等好萊塢大導演,甚至推動了整個電影界的革新。本書是今敏僅有的自傳性隨筆,在日本出版後盛況空前——英年早逝的他仍然活在大家心中。為了能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他扔掉了世俗意義上的幸福,捨棄了安定的生活,一生沉浸於摯愛的動畫事業。即便是在彌留之際,他最難以割捨的還是自己未完成的造夢之旅。《千年女優》中最後一句臺詞“其實我真正愛的,是追尋他的我自己”是今敏的心聲,是他追尋夢想的見照。這是一本關於夢想的書,這是一段能讓有夢之人熱血沸騰的旅程。14.羅生門
〔日〕芥川龍之介
樓適夷 高培明譯
在一個戰爭年代,一個被主人趕出家門的僕人,正徘徊於“是餓死還是當強盜”的兩難抉擇時,正巧走到一個到處都堆滿死屍,叫做羅生門的地方,他壯起膽子,想進去找一些財物。結果竟發現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正從一個年輕女子的屍體頭上拔頭髮……《羅生門》以風雨不透的佈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 極限,從而展示了“惡”的無可迴避,傳遞出作者對人的理解,對人生的無奈、悲觀與絕望。芥川龍之介最經典短篇小說《莽叢中》《鼻子》《地獄變》《蜘蛛絲》《河童》等全收錄。15.日本:盛得下你的恨與愛
《Across穿越》編輯部
當日本成為旅行目的地,任何一個切入角度都有可能令人愛恨交織——恨是多種多樣的,愛也是多種多樣的:體驗文藝作品裡的和風傳奇、追尋盛放的櫻花、微醺於東瀛風情、品味日式佳餚、遊蕩於市井街角,總有一個時刻或場景打動你。毫無疑問,日本盛得下你的恨與愛。16.現代日本(中文版)
〔英〕克里斯托弗·戈託-瓊斯
顧馨媛譯
稱日本為“現代”社會意味著什麼?對不同時期、不同群體的日本人來說,“現代”一詞又意味著什麼?本書聚焦於日本自19世紀中期至今在歷史、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變遷, 追溯了日本與現代性之間複雜而又創造性的對接,澄清了一些誤解。此外,作者還探究了太平洋戰爭前的日本和戰後日本之間的連續性,對戰後日本的矛盾與分裂心態進行了尤為精彩的解析。非日本式的敘述,更清晰的日本。借日本的經驗重新思考“現代”本身的意義和維度。從心理學角度透徹解析戰後日本的矛盾與分裂心態。荷蘭萊頓大學專攻現代日本研究資深教授克里斯托弗·戈託-瓊斯著。日本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旅日作家毛丹青作序推薦。17.起風了
作者〔日〕崛辰雄
譯者 燁伊
未婚妻節子身患重病,男主人公陪伴她在山中療養。在疾病中,他們共同尋覓著生的幸福,然而卻又不得不面對死亡。作品筆觸細膩,情透紙背,瀰漫著銘心刻骨的悲愴與哀婉的氣息。它直擊人的內心世界,透出人對“生•死•愛”這一永恆主題的探索。宮崎駿2013動畫大作《起風了》原著小說。日本著名作家、新心理主義大師堀辰雄最高傑作。18.無緣社會
作者〔日〕日本NHK特別節目錄製組
譯者 高培明
本書系NHK電視臺資深採訪記者作品合集,採訪主題是“現代人的孤獨老死”。高齡、少子、失業、不婚、城市化,造就了這樣一批人,他們活著,沒有人和他們聯絡,他們沒有工作,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不回家鄉;他們死了,沒有人知道,即使被發現,也沒有人認領他們的屍體,甚至無法知道他們 姓甚名誰,他們的人生被總結為寥寥幾個字的遺骨認領佈告,他們被稱為“無緣死者”,他們所在的社會也會漸漸從“有緣社會”變成“無緣社會”。日本每年3萬2千人走上“無緣死”的道路。他們中間,有在公司20年沒有遲到請假,可是一夜之間變成街頭流浪漢的工薪階層,有一個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兒女遠離自己的空巢老人,有從來只在網路上交友的年輕人,社會聯絡日益脆弱,連一般家庭的30-40歲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獨死去的陰雲籠罩。日本NHK電視臺特別節目錄製組,節目熱播後將記者的真實採訪手記合成此書,將當今社會中那些不受關注的人們的臨終慘景呈現到大家面前,呼籲社會的警醒和反思。 因為採訪到後來這些無緣死者身份都漸漸明朗時我們才發現,他們曾經幾乎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北美篇書單鏈接:https://read.douban.com/topic/744/
The Round House
作者〔美〕路易斯·厄德里克
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1954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她被譽為美國當代最天才的印第安作家,曾六次獲得歐·亨利小說獎。2009年,她的作品《鴿災》(The Plague of Doves)入圍普利策小說獎。2012年,小說《圓屋》(The Round House)斬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同年競爭的還有本·方登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圓屋》的故事發生在北達科塔州的原住民部落奧吉布瓦(Ojibwe)。1988年一個平凡春日的傍晚,13歲的喬和父親巴吉爾正等待母親傑拉爾丁回家吃晚飯,卻等來了被打得遍體鱗傷,身上澆滿汽油的傑拉爾丁。母親慘遭襲擊後被強姦,身為部落法官的父親巴吉爾很快鎖定了嫌疑犯,並掌握了確鑿證據。然而父子倆發現一切調查都是徒勞——兇手的身份是可否立案的決定性因素,因為部落法庭無法處理身份為非本土原住民的罪犯,而州立法庭卻又不予受理發生在印第安保留地上的案件。案子懸而未決之際,母親也對兇手的身份緘口不言,她的抑鬱籠罩著喬的整個青春期。喬決定聯合幾個密友,用“自己的方式”伸張正義。 《圓屋》以一樁懸案開篇,徐徐展開一幅北美保留地風貌的奇異畫卷。喬的成長經歷與情感困惑,因母親的案件而日益成熟的道德觀、政治觀使人得以一窺當代北美原住民的矛盾與艱難。它被譽為印第安人版《殺死一隻知更鳥》。Orphan Train
作者〔美〕克里斯蒂娜·貝克·克蘭
《孤兒列車》(Orphan Train)是深受英美讀者喜愛的小說家克里斯蒂娜·貝克·克蘭(Christina Baker Kline)筆下最具情感濃度的一部小說。它跨越了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悲歡,帶來可以媲美《追風箏的人》的至深感動,連續85周位列《紐約時報》小說榜第1名。 1854到1929年間,自美國東部出發的孤兒列車承載著上萬名無家可歸的孩童前往中西部地區,他們在沿途各站任人挑選,未來命運如何全憑運氣決定。9歲的小姑娘薇薇安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好運沒有降臨到她的頭上。對她而言,登上孤兒列車只是命運悲歡的大幕掀開的微微一角。如今的薇薇安91歲了,漫長的人生讓她失去了太多的東西,多到不敢回憶。一次偶然的善心之舉讓薇薇安結識了孤兒莫莉,往事如潮水般湧來,再次將她淹沒。然而,這次生命給出了應有的答案。Into the Darkest Corner
作者〔美〕伊麗莎白·海恩斯
凱瑟琳·巴蕾是個平凡的姑娘。她熱忱,聰穎,有一份鍾愛並擅長的工作,事業和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她遇到了帥氣迷人的李·安東尼,跟李迅速墜入愛河,成為了閨蜜群中最受矚目的女孩兒。不久,凱瑟琳意識到,李的完美外表下掩藏著暴戾,陰險,狠毒的內心。在極端控制慾的驅使下,他對凱瑟琳施盡暴力折磨。凱瑟琳開始向最好的朋友求救,令她絕望的是,沒有任何人相信擁有天使外表的李真實面目如同凱瑟琳描述的那樣。凱瑟琳決定逃走,她放棄一切逃往倫敦,夢想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一切從李出獄後戛然而止,夢魘重襲。 Into The Darkest Corner 是犯罪小說作家伊麗莎白·海恩斯(Elizabeth Haynes)最精彩的一部作品。友情提示:閱讀時請關好門,鎖緊窗戶,並警惕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The Given Day
作者〔美〕丹尼斯·勒翰
由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向來是票房和口碑的雙重保障。他的小說被搬上大銀幕的有2010年萊昂納多主演的《禁閉島》(Shutter Island),2007年由本·阿弗萊克執導的《寶貝,再見,再見》(Gone Baby Gone)。2003年伊斯特伍德執導、西恩·潘和蒂姆·羅賓斯主演的《神秘河》(Mystic River)同樣改編自丹尼斯的小說。 The Given Day 是迄今為止丹尼斯野心最大的一部小說。他跳出了犯罪小說的寫作舒適區,將故事置於一戰後的美國。以黑人和白人兩個家族的命運為主線,勾勒出20世紀初美國社會動盪迷惘的群體生活姿態。小說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種族問題,移民政策,經濟局勢混亂,美國社會富人和底層公民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給今日美國的命運增添了一筆引人深思的註腳。Life After Life
作者〔美〕雷蒙德·穆迪
26年前,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博士的《死後的世界》(Life After Life)顛覆了全世界對於死亡的宏觀認識。雷蒙德·穆迪被譽為“瀕臨死亡體驗之父”,這本傳奇性的Life After Life 在全球銷量高達1300萬冊。去年,本書的紀念版發行,穆迪博士的死亡體驗調查重新掀起全球“死亡體驗”熱。 在本書中,雷蒙德採訪了150名被臨床判為“死亡”卻又活過來的人,詳細記述且分析了他們所經歷的“死後世界”。某些倖存者表示,在鬼門關晃悠的時候感受到了極度的寧靜和安好。他由此告訴現代人對於死後經歷可以有什麼期待,比如隧道、白光,也會有死去很久的親友在“彼岸”等候我們。穆迪的研究至今仍是探討“死亡”這一話題必不可少的讀本。早已將死亡看作自然生命一部分的人類,是否可以期待死亡背後,生命線存在某種延續的可能?雷蒙德·穆迪優美而充滿哲思的語言同樣能喚起對現實生命的多重思考。 -
11 # 謙謙卮言
首先感謝你的提問!我最近看了一本介紹如何閱讀文學作品的書,美國作家托馬斯·福斯特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在書中,作者列舉了26條閱讀技巧,透過對300多部作品的賞析,幫助讀者理解“閱讀語言”,豐富閱讀經歷,激發閱讀興趣。值得一提的是,在書的最後,作者由淺入深列了一份優秀外國文學書單,非常值得收藏。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彩蛋”一詞,想必你不會陌生。尋找彩蛋,本是西方復活節的風俗,現在幾乎已成為人們觀看電影的必備環節。製片方為了增加趣味或預告續集,通常會在片中或片尾設定彩蛋,作為福利回饋觀眾。據統計,斯皮爾伯格在電影《頭號玩家》中設定的彩蛋高達100多個。
電影《頭號玩家》海報
彩蛋之所以備受關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互動性。觀眾在觀看影片之餘,只要稍稍開動腦筋,即可獲得一份驚喜,參與感和愉悅感瞬間得到了提升。
你是否注意過,文學作品裡也是有彩蛋的。作者不只是單純的講了個故事,他們往往還會有意無意地留下一些線索,期待一些心有靈犀的讀者可以順藤摸瓜,與他們來一場穿越時空的約會。那麼,如何才能找全一部文學作品裡的彩蛋,與作者順利碰面呢?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中建議我們,要以文學教授的眼光去閱讀和理解文學,即使閱讀量少也沒關係。More understanding, more insight, more pleasure. 封面上的這句話為我們解釋了走上文學探索之路的方法和意義。
《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封面
彩蛋線索一:天氣回憶一下中學時代的語文課,我們曾做過無數篇“古詩文鑑賞”。我們很善於從天氣入手,分析詩的意境和詩人的心情。但我們在閱讀小說、劇本等其他文學作品時,往往會忽略天氣的象徵意義。托馬斯·福斯特在書中說:天氣絕不止是天氣。以雨為例,它的作用有5種之多:
1.設計情節:雨可以讓主人公陷入更加艱難的處境;
2.烘托氣氛:雨天更神秘,更陰鬱,讓人更孤單;
3.雨很公平:一視同仁,會落在所有人頭上;
4.雨很乾淨:下降時清澈,但又會使地面變得泥濘,可以使人得到象徵性的洗禮;
5.復原功效:雨是春天的主要成分,可以使世界恢復生機。
彩蛋線索二:地理文學作品中的“地理”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大到整個世界,小到一個山頭,都屬於地理因素的範疇。托馬斯在書中說,無論高低、遠近、南北、東西,詩歌和小說中的地點是很重要的。我們不僅能從中瞭解故事發生的背景,還能發掘其暗含的思想、心理、歷史、內在動力等等。
海明威在《乞力馬紮羅的雪》中,描繪了山上與山下的兩種不同的死亡場景:山頂的美洲豹,封存在積雪中,死得乾淨、純潔;山下的作家,因感染壞疽而亡,死的醜陋、可怕。在地理因素的影響下,死亡也有了高下之分、淨濁之別。
彩蛋線索三:疾病文學作品中的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人物,不是作家按照心情隨意寫出的,而是精心設計、刻意安排的。因為作家總會藉此表達點什麼。卡西莫多醜陋的臉龐,凸顯出其善良的內心;哈利·波特額頭上的疤痕,揭示了他與伏地魔的淵源;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雙眼,是因為他終於看清了自己可怕的一生……
心臟病在文學作品裡可以算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的出現往往有兩層含義:第一層,一個人若物患有心臟病,那他/她在生活中,一定也面臨著一些讓他/她惶惶不安的事情;第二層,一個人物整日心事重重,最終情感問題演變成身體疾病,患上心臟病,也是理所當然的。按照這個觀點,小說《洛麗塔》中惡貫滿盈的亨伯特最終死於心力衰竭,雖出乎意料,但卻十分恰當。
電影《洛麗塔》截圖
文學作品裡的彩蛋,其實就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各種細節,透過它們讀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部作品。托馬斯·福斯特在《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中給出了26條尋找彩蛋的技巧,讓我們在閱讀時,不僅可以給出最直接的情緒反應,還能與作品保持適度的距離,獲得更加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真正重要的,不是那個人人都可到達的結局,而是那些發現彩蛋、深刻經歷的過程。
-
12 # 百草園書友會
外國文學的概念和範圍很廣,哪部作品好看,要看您個人的口味。一般人推薦書籍喜歡從一些經典小說入手:
比如英國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狄更斯的《霧都孤兒》、《遠大前程》、《聖誕頌歌》、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偵探波羅》系列和《馬普爾小姐》系列等。
法國的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杜拉斯的《情人》;俄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等等。
看這類經典小說有一個優點就是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根據這些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影視作品和文學原著互相參照著看,這樣在看的時候有了影視印象,看起來會更有意思。
如果您想直接從原著入手,建議您一開始避開一些大部頭的作品,比如法國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或者一些寫作手法過於“先鋒”的作品比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到燈塔去》,威廉·福克納的《喧譁與躁動》。
您可以從一些中、短篇的文學作品比如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選、傑克·倫敦的《海狼》、《野性的呼喚》,波拉尼奧的短篇小說集《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一些近現代的作品也十分精彩比如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等。
總之呢,文學作品是否好看是一個很個人化的判斷,別人說好的可能自己覺得不好,你可以從您喜愛的型別入手,選定相應的外國文學作品。
-
13 # 火火讀書
我本科就讀的是中文專業,平時沒事的時候,也愛翻看一些書,希望可以解答您的困惑。
針對您的問題“有什麼好看的外國文學可以推薦”來講,範疇太過寬泛。每個人看書的目的和喜歡的書不一樣,對“好看”的定義自然不同;而”外國文學“四個字其實包含的地域是除中國以外的所有地域上的文學,也有一種解釋是說除中文以外的語言寫成的作品。
但是,根據您的問題,我分為以下幾類給您做出一些推薦,希望您喜歡。
第一、小說類
長篇:法國自然主義流派領袖左拉《盧貢·瑪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會史》(該做包含二十多部長篇小說,其中包括著名的《小酒店》、《娜娜》等等)、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該書主要講述的十九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受陷害後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後以基督山伯爵復仇的故事)、小仲馬《茶花女》(該書我推薦看林琴南的文言文合譯)、盧梭《悲慘世界》、雨果《八十天環遊地球》、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渡邊淳一《失樂園》《男人這東西》、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德克旭貝里《小王子》、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琳娜》等等。
短篇:世界上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莫泊桑、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美國現實主義作家歐·亨利三人的。
第二、詩歌
國外詩歌我涉獵並不是很多,只能把自己看過的一些推薦給您。《荷馬史詩》、浪漫主義風格的華茲華斯的詩歌、英國的拜倫、俄國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曾經愛過你》、泰國的泰戈爾《飛鳥集》、英國的莎士比亞等等。
第三類、戲劇
這個肯定首推莎翁——莎士比亞的戲劇我都看過,看一個全集也不為過。還有西班牙塞萬提斯的戲劇、秘魯文學家加爾西拉索,且碰巧這三位都是1616年4月23日去世的。
第四類、散文
如果不是特別感興趣或者非專業閱讀,一本《外國散文百年精華》足以。
如果您想系統瞭解外國文學的脈絡可以閱讀鄭克魯的《外國文學史》上下兩冊。
-
14 # 徐逢讀書
可以推薦的外國文學很多,具體要看你喜歡哪一種型別的作品了。
如果你喜歡偵探小說,推薦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阿婆寫的《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都被改編成電影,比利時偵探波洛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阿婆的作品並不僅有改編成電影的那幾部,我個人特別喜歡《羅傑疑案》,推薦。
阿婆的偵探小說主角除了波洛,還有一位馬普爾小姐。與波洛搭檔的叫做黑斯廷斯,我特別喜歡波洛與黑斯廷斯一起出現的作品。
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會展現人性。同樣是英國作家,還要推薦毛姆的作品。
大家最熟悉的是他以畫家高更為原型的《月亮與六便士》。我很喜歡他的短篇小說集《木麻黃樹》,長篇小說中,最喜歡他寫的《面紗》。這篇小說的背景放在了中國,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悲傷,讓人深思。
毛姆的其他作品,也都值得推薦,長篇小說《尋歡作樂》,不算是他特別出名的作品,但很有意思。
推薦了兩位英國作家的作品,再推薦大名鼎鼎的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
寫到這裡我發現我推薦的外國文學作品都改編成了電影。其實還有不少外國作家的作品值得推薦,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說吧。
-
15 # 跪射俑
推薦6部最值得讀的外國文學小說:
由於父親早逝,女孩與母親過著深居簡出,小市民的窮酸生活。隨著時光的沉逝,女孩開始厭棄她與母親的現實生存狀態。女孩十三歲時,鄰家搬來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年輕作家。對於一個生活天地非常狹小的女孩來說,在另一個大世界裡頗有名氣、英俊瀟灑的作家是一個奇蹟,對於女孩來說作家是一個誘人的謎,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把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腦用來窺視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孩與迎面走來的作家差點撞了個滿懷。無人生閱歷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對他身邊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脈脈含情又讓人銷魂的、天生誘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慣有的對女性溫柔殷勤的態度並不意味著愛慕,她以為作家的柔情只是給她一個人的,於是從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遠屬於他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這本小說一出版,就受到國內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認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一時大、中學校的校園裡到處都模仿小說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身穿風衣,倒戴著紅色獵人帽,學著霍爾頓的言語動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國學者只要跟美國學生一談到文學,他們就馬上提出了《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視,不僅是由於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透過第一人稱以青少年的說話口吻敘述全書,更重要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人活著除了物質生活外,還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個比較富裕的社會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但後來木月自殺了,直子一人生活著。一年後,渡邊同直子巧遇開始了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眸子裡不時掠過一絲陰翳。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裡的精神療養院。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在離開前渡邊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在一家小餐館渡邊結識了綠子,因為綠子問他借了《戲劇史II》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漸漸熟絡。當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顯得十分清純活潑。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生命如歌》 作者:[美]特雷西·基德爾 若你已見證了地獄的火光,是否還能用天使般的心溫暖這個世界。親人,家園,夢想,安身立命的一切……德奧的整個世界被一場席捲蒲隆地和盧安達的大屠殺徹底粉碎。六個月殘酷的逃亡,死神無處不在,放眼所見只有血紅的天地和成山的屍體。機緣巧合之下,迪歐身無分文地來到了紐約。他無法與人交流,他語言一竅不通,但他卻從未忘記微笑,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盡最大努力去做任何與醫學有關的事情,心心念念想要在支離破碎的祖國建立醫院。他知道自己還有溫暖的心,他依然想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荒原狼》 作者:赫爾曼·黑塞 小說的主人公哈勒爾是個正直的作家。他鄙視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常常閉門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氣使他陷於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爾讀到一本《評荒原狼》的小書,頓覺大夢初醒,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人性”和“狼性”並存的荒原狼。之後他應邀參加聚會,發現與會者都有狹隘的民族主義觀點,而他的反戰言論遭到斥責,更覺自己孤獨;回家時他遇到酒吧女郎赫爾米娜,獲得肉慾歡樂;經赫爾米娜介紹他又結識了音樂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瑪麗亞,在音樂和感官享受中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憂慮。但當他看到赫爾米娜和帕布洛親近時,便“狼性”大發,出於嫉妒將赫爾米娜殺死。
《茶花女》 作者:小仲馬 《茶花女》為我們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讀者們切莫把瑪格麗特和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小姐混為一談,阿爾豐西娜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確確是個墮落的女人,用小仲馬的話來說,她“既是一個純潔無瑕的貞女,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娼婦”。但瑪格麗特卻不同,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娃。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為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藝術形象,而瑪格麗特則完全可以躋身其間而毫無愧色。
-
16 # 高光中的籃球
男孩發誓說:“當死亡抓住了我時,他的臉會感覺到我的拳頭。” 就個人而言,我很喜歡。如此愚蠢的勇敢。 是的。 我非常喜歡那個。
幾天前,當我開始看《偷書賊》時,我的母親路過,在咖啡桌上看到了這本書。剛讀完自己的書(我可能會補充說,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瞭解我),她下定了決心要把我從自己身上救出來。她盡了最大的努力說服我不要閱讀它。她詳細描述了為期三天的頭痛,所有的哭聲已導致她和現在必須忍受的心痛,但我固執若無。我想我從未學會聽媽媽的話。 我很確定她的離別句子是:“別哭了。” 我沒有。我縮在一個角落裡,哭了起來。
死亡本人講述了一個名叫Liesel的小女孩與她的養父母在納粹德國長大的故事。一開始,我對死亡作為敘述者的想法感到有些害怕。我以為他的聲音會陰沉而雷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是一束光線,照亮了地球上最悲傷的時刻。難以置信的洞察力觀察和偶爾的枯燥幽默只是除死亡之外沒有人能帶入這個故事的一些東西。此外,我們聽到人們每天出於許多原因稱呼上帝的名字,但是當死亡絕望地呼喚上帝,甚至那些呼聲充耳不聞時,沒有人會不瞭解情況的嚴重性。
我不帶鐮刀或鐮刀。 我只有在寒冷的時候才穿黑色連帽長袍。 而且我沒有遠處釘在我身上的那些骷髏般的 面部特徵。您想知道我的真實面貌嗎? 我會幫你的。當我繼續時,請為自己找到一面鏡子。
偷書賊不是您強迫性閱讀的那些書之一,他們拼命尋找下一頁的內容。否。事實上,最好以小劑量緩慢閱讀它,讓您品嚐每個單詞並吸收其中包含的力量和魔力。一直以來,您都知道會發生什麼。死亡無解之謎。但是,對不可避免的預期使情況變得更糟。我整個身體都感到恐懼,因為我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而且我知道那只是時間問題。 祖薩克找到了一種方法,以新穎的方式講述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他瞥了一眼硬幣的另一面。真的,我們應該為慕尼黑郊區地下室裡的人們感到難過嗎?當然,炸彈落在他們的頭上,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還是不情願地成為納粹黨的成員。他們中的一些人真的認為猶太人並不比老鼠更好。另一方面,有些人則將猶太人藏在自己的地下室中。有些只是無辜的孩子。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如果我們不感到同情和悲傷,我們會更好嗎?死亡在以鎮定,通俗的方式提出所有這些問題方面做得很好。
我還沒有裝作自以為是,我笨拙的話可以使這本書成為正義。我什至不會嘗試。時間會證明這一點,因為我非常確定它會在未來數十年乃至幾代人的時間內生存下來。《偷書賊》和馬庫斯·祖薩克(Markus Zusak)應該在世界各地的每本學校教科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回覆列表
讀外國名著,要讀名家名著名譯。
1、略薩《城市與狗》
▼推薦理由:非常好看!結構風格對話心理描寫都很棒!敘事順序很奇特也很吸引人......
▼內容簡介:那一夜其餘的事,他都忘記了,忘記了那張陌生床上的被單,忘記了他曾極力想要驅散的孤獨。那時,他睜大眼睛,試圖從黑暗中抓住某個東西,抓住一絲光明,抓住那像顆鋒利的鐵釘刺激著心靈的悽惶。
2、胡利奧·科塔薩爾《跳房子》
▼推薦理由《跳房子》是當代拉美文學的經典之作,被譽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戰後關於情感和觀點的最為強勁的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小說敘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羈的拉美知識分子——奧利維拉,為了追求人生的真諦來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卻發現自己與其格格不入,與周圍的人和整個社會無法溝通。失望之餘,他不得不捨棄愛情與友誼,回到“人間”——布誼諾斯艾利斯。然而,在這時他同樣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執著地尋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無論巴黎,還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絕境。
3J. D. 塞林格《九故事》
▼推薦理由塞林格的故事裡永遠有一層青澀的青春期氣味,很容易讓我產生共鳴。比如那個雞腿堡的故事,其實故事很簡單,但我莫名其妙的被觸動了。
▼內容簡介短篇小說集《九故事》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J.D.塞林格繼《麥田裡的守望者》之後出版的第二本書,初版於一九五三年,其中除《下到小船裡》《德·杜米埃-史密斯的藍色時期》外,其餘七篇均發表於《紐約客》雜誌。
《九故事》是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公認的當代經典短篇小說集。
4卡森·麥卡勒斯《傷心咖啡館之歌》
▼推薦理由首先,愛情是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一種共同的經驗——不過,說它是共同的經驗並不意味著它在有關的兩個人身上所引起的反響是同等的。世界上有愛者,也有被愛者,這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內容簡介《傷心咖啡館之歌》收入了麥卡勒斯的七篇中短篇小說,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傷心咖啡館之歌》,以及麥卡勒斯十七歲時發表的處女作《神童》。諸篇小說的背景多樣,有都市生活的,有大學生活的,也有家庭生活的,但其反映的主旨似仍在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那種沒來由的孤獨感。書中除《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家庭困境》曾被引介入國內,其餘均為首次面世。
5、索菲·布萊克爾《想念你的陌生人》
▼推薦理由人海里,過客匆匆。 你,我,他,不經意間,變成了孤單的靈魂。 走在陌生的城市裡,期待街角的相遇; 行在熟悉的故鄉中,想見見曾經的面容; 很多人離開你的生命,轉個身,消失, 也有很多的人走進你的生活,問個好,開始一段奇緣......
▼內容簡介《想念你的陌生人:那些愛、錯過和重逢的瞬間》是55個浪漫至極的故事。人潮洶湧的都市裡,和無數人擦身而過,對一個人一見鍾情。你不能忘記那抹稍縱即逝的笑容,又在哪天被哪個笨笨的傢伙無意間踩了一腳,或是愛死了那個人頭戴的藍色帽子……大街小巷都是蠢蠢欲動的羅曼蒂克。呀,糟糕!當你發現你對那個傢伙如此著迷的時候,TA卻已經消失在人海。哼,不死心!那些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們,到網站或報紙,刊登尋人啟事,希冀能夠找到那個想念的陌生人。
6《巴黎的秘密》
:法國作家歐仁.蘇著,國內最好的譯本以雲南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譯本為佳,成鈺亭先生翻譯過拉伯雷的《巨人傳》,上海譯文版。此書敘述魯道夫和其女瑪麗花時風格極聖母,而以老江湖筆法描繪巴黎下層社會的各種陰暗面,嚴格意義上說是批判現實主義的開山作。故事極其跌宕起伏,人物極其三教九流,結局極其狗血,語言優美,敘事流暢,前承拉伯雷,後啟大仲馬,洵是佳作。惜哉國內沒多少人注意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九十年代中期拍過廣播劇,很有水平,堪稱廣播劇精品。
7《紅與黑》
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對於連的悲劇的同情,於連的個人奮鬥史和愛情經歷也只是元素。對於我們今天的青年人來說,司湯達(又名斯丹達爾可我就是不喜歡這個矬譯名,吐槽一下)在一百八十年前所勾勒出的階級社會中出身下層的優秀青年之命運軌跡才是最有價值的部分。“於連”在稍後的巴爾扎克那裡被一分為二,一般是拉斯蒂涅,一半是呂西安。此外,《紅與黑》的心理描寫在法國文學中獨樹一幟,為後代意識流文學的濫觴。其對王政復辟時代的法國政界和司法界入木三分的揭露和鞭撻為同時代所罕見。上海譯文版羅玉君所譯《紅與黑》,文字優美,辭句典雅,語言逼似人物身份,單以語言而論,在眾版本中最為優長。唯以”皇上“譯復辟王朝君主,稍嫌瑕疵;個別句子譯得用力過猛,雅而不達,不如張冠堯先生譯得平妥。
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說,以傅雷先生和張冠堯先生譯得最好,後者即人文社的《梅里美中短篇小說集》。梅里美小說中的精品如《馬鐵奧大義滅親》、《卡門》、《高龍芭》、《塔曼果喋血販奴船》均極富異域情調,情節曲折,既有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又有對現實的揭露和批判,藝術上成熟精美,人物形象複雜鮮明;《西班牙來信》寫十九世紀西班牙的鬥牛軼事、俠盜事蹟、風俗人情,饒有趣味,隱含著作者的感情傾向;《煉獄之魂》則是又一個浪子唐璜的經典故事。梅里美後期的《熊人洛奇》等作品,除了因神秘主義色彩導致的格調有所降低外,語言上的考據實在令人歎服之外,隱隱顯出先鋒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