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人物誌
-
2 # 萬雪斌39
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哥倆
明朝那些事兒給我的感覺就是
朱祁鎮雖然莽撞,亂來,葬送大軍,自己被俘,搞得國家危亡最後還把救了國的大功臣于謙殺了,但他是個好人
朱祁鈺雖然臨危受命重用於謙保住了江山社稷,但他不是個好人
emmmm……
就一點,把自己救命恩人宰了,能不能算好人?
九泉之下,這哥倆見到太祖和成祖,朱祁鈺表示:我哥讓太監領軍葬送了大軍;被敵人俘虜之後給人當帶路黨試圖叫開城門;我任用於謙把家國守住了;我哥重新掌權之後把于謙殺了。
朱祁鎮絕對會被太祖和成祖打出翔
-
3 # 閒渡老馬兒
當年明月在論壇發表時,開宗明義就說了是想把歷史寫得好看一點易於大眾閱讀,而不是學術研究式的教科書,同時也說了所言皆有據可考,但史料並不統一,他只能表達自己對歷史的感受,而不是學術觀點。
-
4 # 聽訟者
咱們先小人後君子
1.日本戰國史的瞭解為度娘水平。2.無限誇大孫承宗的作用。3.附會所謂“文官集團”的網路意淫。4.黑明憲宗萬貴妃、鼓吹明孝宗。5.對能臣海瑞的評價有失公允。
其實還有好多錯誤,當年明月之於明朝歷史,猶如司馬遼太郎之於日本戰國,能讓很多人誤以為這些歷史小說是歷史,而且二人都存在預設立場、再填史料的問題。可能對於當年明月來說,寫一朝的歷史確實任務沉重,難免出現許多問題。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本題下許多答案都提到了當年明月一個優點,即便他有這樣那樣的錯誤毛病,但其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貼一篇兩年前在明朝那些事兒吧發的帖子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從洪武建國到徐霞客遊記明月的書比起純碎歷史著作,更像是歷史小說,夾雜了很多歷史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個人情感,較為煽情,但比起有些夾帶私貨的純歷史學術著作,明月的態度是值得很多人學習的——以陰謀權術為眼觀、以人文主義為心志。單有人文立場,不足以窺測歷史真相;單有陰謀權術,又陷入陰謀論泥沼、進而偏執。而當年明月在書中他一次又一次出於人文主義的“天問”,發人深省。第一部第三十一章《 殉國、疑團、殘暴、軟弱》,用了一章的篇幅講”氣節“。方孝孺、鐵鉉、黃子澄、齊泰,能力如何,早有定論,難得的是明月給予了他們應有的尊重——不以成敗論英雄,與太史公神合。恰如豫讓斬空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有能力者自有抱負,但無能力者總該做些什麼,因為世間無能力者居多,不該因自己無能力而去逃避責任。建文帝倒臺前,解縉陳說大義,胡廣也憤激慷慨,只有王艮默默流淚。談話後,“縉馳謁”,胡廣“召至,叩頭謝”。而沉默不語的王艮回家後從容自殺。國家以貌取人,他卻未以勢取國!——無論多麼有才華與富貴,百年後只覺人性之惡、脊背發涼。如果張季鷹是為了苟全性命於亂世、馮道是保全華夏不至於傾覆,那麼解縉湖廣二人只是為了個人利益而表演脫口秀,與之對比的王艮是個幾乎在人們印象中抹殺的傻孩子——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廟快塌了你再轉身為無神論者,太沒說服力。又比如胡宗憲陰殺徐海,所謂“殺降不祥”,所謂“天道若存,必定有報”......當年白起不信,項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憲也不信。畢竟死於非命,畢竟失去天下,畢竟四十暴亡,畢竟……人,畢竟是要講點道義的,而且更”大逆不道“的是明月竟然去同情這個嫁給倭寇的青樓女子王翠翹!給了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個”我知道它是假的,我希望它是真的。“的結局。這是浪漫主義的寫法,唯美,卻不失理智,若然我們看到的歷史都陰謀權術的厚黑學,想想就覺得噁心。同樣,日本流傳著”足利家時的七世、三世之誓“”忠犬八公“,個人也偏愛那些浪漫——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明事七本書,以壯闊崛起為頭,權謀鬥爭為身,又以徐霞客遊記結尾。三百年來,雲詭波譎,不過南柯一夢;刀來槍往,是是非非,好似過眼雲煙。這是一種著史的態度。徐霞客死前說:“張騫鑿空,未睹崑崙;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遊。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崑崙,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歸去來兮,”死不恨矣“。你可以說這是歷史虛無主義,但又未嘗不是歷史的常態——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5 # 超級兔子15
橫向對比豬明王朝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外患最弱的局面,一個常年四分五裂的蒙古,只在也先與達延汗兩代人短暫統一,然後是野豬皮之前同樣四分五裂的東北,最後是三百年沒有強大勢力的新疆與西藏。然而就這麼大好局面下,豬明卻是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內部崩潰前棄地第一多,沒有之一,沒有之一,沒有之一,重要話說三遍。北韓東北,外東北奴兒干都司,長城外內蒙,新疆哈密,西藏青海,緬北越南千萬裡土地全都是主動放棄。不要臉的明粉還整天吹啥天子守國門,也不看看朱棣的國門距離北京還有幾百公里,不肖子孫棄地千里才淪落到北京做國門。
縱向對比同時期全世界所有主要勢力,包括西歐,毛子,土雞,波斯,莫臥爾,都在擴張,豬明是唯一一個,唯一一個,唯一一個,重要話說三遍。內部沒有大亂卻不斷萎縮,還有一群書呆子美其名曰不割地,笑死人。
豬明前期各個領域都可以說領先世界,然而掛機二百年無所作為,後期各方面都落後,文化不如文藝復興的意呆利,軍制不如古斯塔夫的瑞典,集權不如英法,航海不如兩牙,貿易不如荷蘭,結果是全世界小冰河,只有豬明一個,只有豬明一個,只有豬明一個,重要話說三遍,把自己玩掛了,應對災變能力還不如同樣遇到小冰河的毛子,大波波與土雞。豬明最後幾十年沒有拿出哪怕一個有用的政策應對危機,然後今天一群智障還在吹豬明猶如掛機一般無能的內閣體制是什麼狗屁君主立憲,笑死人。
吹得神乎其神的豬明火器更是個人類歷史上的大笑話,全世界擁有火器的部隊都在毆打蠻子的時代,只有豬明被蠻子毆打,毛子依靠一些粗製濫造的火器反推遊牧的同時期,擁有所謂精銳火器的豬明被漁獵遊牧們打的只能龜縮長城,更是創造了唯一一個,唯一一個,唯一一個,重要話說三遍,火器軍隊被農民軍從外面以武力打進首都的奇蹟。然後今天一群鍵盤俠整天大明天下無敵,笑死人。
豬明財政也是個奇葩,統治億萬子民,歲入不過五百萬兩白銀,同時期法華人口1700萬,歲入折白銀六百多萬兩。三餉加起來不過兩千萬兩就把國家壓垮,為什麼呢?因為國家被書呆子們綁架,只知道欺負農民,既得利益者全部免稅,江南一片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中原西北餓殍千里流民遍地,成為唯一一個,唯一一個,唯一一個,重要話說三遍,一邊民不聊生一邊皇帝哭窮的王朝。這種一邊餓死人一邊不收稅給豬都能萌芽,笑死人。
豬明末年更是造就最壞社會風氣,一眼過去滿朝都“君子”,朝廷全“聖賢”,一個個和皇帝吵架來勁,真的國難當頭全跪迎新主子。豬明王朝更是培養了人類歷史最大規模與最強漢奸團,最強,最強,最強,重要話說三遍。兩年半就能從從山海關打到廣州,比上三百年超越蒙哥忽必烈的蒙古鐵騎,比下三百年超越擁有大炮卡車的某黨,同時精準屠殺自己全部能人,豬明末年的有能力者只有兩個下場,被自己人害死或者投降滿清,看不到李鴻章曾國藩之流,碩大的王朝最後只能靠一個土匪李定國一個海盜鄭成功支撐,體制內那群滿口正氣的大人們呢?不是已經被搞死了就是在對面跪舔滿清呢,就這個最不要臉的時代還吹噓最有骨氣的王朝?呵呵,笑死人。
就這麼一個二百年無所作為,糟蹋光中華千年優勢,敗壞民族風氣,棄地千萬裡的王朝,一群智障天天吹,我只能微微一笑,呵呵。
-
6 # 波蘭財經資訊
英宗相關的內容。第一,在蒙古的經歷雖然見於明史,但都是孤證而且太過離奇。第二,奪門這段有點突兀。要說英宗在整個事件中完全被動,我是不信的。掌權的皇帝病入膏肓,早有選邊站隊的去討好他和太后了。反正後面的歷史都是英宗自己寫,除了北狩和殺于謙這兩個汙點他躲不掉,其餘的當然隨便塗改了,把自己寫成傻白甜,魅力值爆表,被弟弟虐待之後奮起反抗什麼的。
回覆列表
個人感情毫無疑問是有的,正是這種個人感情為歷史人物注入了靈魂。
但是請注意,這種個人感情也是透過揣摩當事人心態得出的,並且三觀很正,所以不能說是作者的個人感情。
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因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他寫出來的書寓教於樂,人物躍然紙上。所以說:當年明月用鍵盤做到了和神筆馬良一樣的事情。
下面以李時珍為例,可以看到,他以事實為骨架,豐滿血肉,注入靈魂,寫活了李時珍。
他的書比干巴巴冷冰冰硬邦邦看不進去也不想看的書好得多,至少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
[北師大版第六冊《李時珍》課文]
李時珍是明朝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他家世代行醫,父親給窮人看病,常常不收診費。李時珍親眼看到醫生能夠救死扶傷,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為窮人治病的志願。
那時候,行醫是被人鄙視的行業,李時珍的父親不願兒子當醫生,但是李時珍卻處處留心向父親學習,還暗自記下了不少藥方。有一回,父親給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難病症,父親一時想不出有效的藥方。李時珍輕聲地說了一個古方,父親一聽,正是對症良藥。從此以後,父親同意他學醫了,他二十二歲就開始給人看病。
李時珍一面行醫,一面研究藥物,他發現舊的藥物書有不少缺點,許多有用的藥物沒有記載;有些藥物只記了個名稱,沒有說明性狀和生長情況;還有一些藥物記錯了藥性和藥效。他想,病人吃錯了藥,那多危險啊!於是他決心重新編寫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李時珍為了寫這部書,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而且還親自到各地去採藥。他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的名山,他有時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嚐,判斷藥性和藥效。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向他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幾年以後,他回到湖北蘄春老家,開始寫書。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終於編寫成了一部著名的藥物書——《本草綱目》。這部書有一百多萬字,記載了一千八九百種藥物,是中藥書中的一部偉大著作。
看課文我想象不出李時珍多偉大,但看《明朝那些事兒》這一段,我潸然淚下
事實上,李時珍原本不想做醫生,因為他的父親雖是當地的名醫,家裡也有點錢,但在那年頭,四書五經才是正道,醫學算是雜學,那麼醫生就是雜人了。
雜人自然是不受待見的,有錢又如何,就是瞧不起你!所以李時珍的老爹千叮嚀萬囑咐,將來千萬不能從醫。
李時珍是聽話的,但就是考不上,你有什麼辦法?更為麻煩的是,二十歲的時候,他還染上了一種極為難治的肺病,百般折騰,死去活來,才算保住了一條命。
於是不久之後,久病初愈的他找到了父親,只說了一句話:
“我不考了,請將醫術傳給我。”
父親想了一下,點頭同意了。
我所經歷的痛苦與折磨,不想再讓別人承受。(作者基於事實合情合理腦補的)
在我看來,這大致就是李時珍的行醫動機。
雖說讀書不在行,但擺弄藥材,李時珍還是很有點天賦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見過的怪病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
這麼看來,現在醫院裡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坐鎮門診,二三十歲的醫生只能坐在一旁打蒼蠅,也實在不是沒有來由的,醫術如何暫且不說,人家畢竟多活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李時珍明顯不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的醫生,一點潮流意識都沒有,他給窮人看病,竟敢不收上百萬的醫療費,竟敢熱情問診噓寒問暖,竟敢免除所有的檢驗費、治療費,實在是“罪大惡極”!
行醫十幾年,不計成本,只求救人,李時珍就這麼堅持了下來,他的積蓄越來越少,名聲卻越來越大。
於是到了嘉靖三十年(1551),他迎來了人生的一場大變,在這一年,幾個人找到他,十分客氣地把他請到了楚王府,希望他擔任楚王的私人醫生。
能吃飽飯,還有無數的醫書和藥材資源,李時珍不是傻瓜,他答應了。
在楚王府,李時珍乾得很不錯,治好了很多人,被稱為神醫,名震天下。
好東西人人都想要,尤其是嘉靖這樣的人,所以在聽說李時珍的大名後,他便告訴楚王,你另外找一個醫生,把這個給我送過來。
就這樣,李時珍進入了太醫院,並見到了大明帝國最高階的病人嘉靖。
嘉靖其實身體很好,只要能夠堅持鍛鍊,每天早上跑跑步打打太極拳,活個七八十歲應該不成問題,可他的目標過於遠大,七八十?至少也要活個七八百才夠本。
於是他開始沒事找抽,日復一日地吃重金屬和水銀,還美其名曰金丹,李時珍倒是勸過他,也想幫他,卻毫無用處。
這實在怪不得李時珍,因為要從科學門類來分,嘉靖同志弄的這一套應該算是有機化學,隔行如隔山,李醫生當年也沒搞過化學,只能愛莫能助了。
太醫院別的沒有,醫書和藥材是不缺的,於是嘉靖接著磕他的藥,李時珍接著搞他的研究,直到有一天,他認為自己已經學不到更多東西了,便打起揹包,收拾資料,離開了這個他曾無限嚮往的地方。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時珍回到了民間,這一年他三十五歲,見過最窮的貧民,也看過最富的天子,到過寒酸的茅舍,也走過金鑾大殿,人世間的富貴、疾苦他已瞭然於胸。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他爹就是被一堆奇形怪狀的藥材給治死的,在表示哀悼的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李時珍的那個年代,患了感冒開給你幾劑砒霜應該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沒辦法,咱中國地大物博,藥材植物也多,到底哪種東西治什麼病,誰都搞不清楚,被亂治胡吃搞死的人,也只有閻王才能數得清。
憶往昔,他此起彼伏,於是他決定寫一本書,寫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藥材以及正確用法的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本草綱目》。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李時珍開始寫這本書,要知道,醫書不是小說,你不但要寫出藥用植物的形狀、外貌,還要詳細描述它的特點、療效。坐在家裡胡編亂造,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
所以從決定寫書的那一天起,李時珍便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奇特而艱苦的生活。
[1055]
作為曾經在太醫院幹過的醫生,此時的李時珍已經成為了傳奇人物,來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醫術且不說,想想當初這人給皇帝都號過脈,那就是御醫,說起來咱這輩子還看過御醫,也夠吹個三五十年的。
名聲大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李時珍就算閉著眼睛號脈,混個百萬富翁也絕不成問題。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囊,開始遠行,足跡踏遍了全國十三省,無論是名山大川,還是懸崖峭壁,凡是有藥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蹤影,為了弄清藥物的療效,他曾親自品嚐過許多藥材植物,好幾次差點植物中毒,一命嗚呼。
為了寫這本書,李時珍從一個名醫變成了流浪漢,他居無定所,風餐露宿,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放棄了寬敞的診所,也放棄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但他依然執著地寫了下去——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開始,歷經二十六年,李時珍走遍了全國各地,嚐遍了無數植物藥材,查遍了世上的所有醫書,最終完成了這部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醫學著作。
《本草綱目》共計十六部,五十餘卷,全書記載藥物一千九百餘種,還詳細記載了這些藥物的採集、製作、特性、治療病症,並全部附有手繪插圖(佩服),此外書中還收入經檢驗有效的方劑一萬一千多則。
李時珍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去世,他沒有能夠看到此書的出版。
三年後,《本草綱目》正式印刷發行,很快脫銷,並迅速傳入日本、北韓以及東南亞一帶,幾十年後又傳入歐洲、北美,並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權威書籍,而李時珍也得以超越嘉靖、徐階、張居正,成為被世界公認的偉大科學家。
而對於《本草綱目》的意義,其實不需要用它的傳播範圍以及受到的誇讚加以肯定,我們只要知道,它的出現已經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直到現在仍然繼續,這就夠了。
無論徐階是否鬥倒了嚴嵩,無論張居正是不是一個傑出的改革家,都不關李時珍的事,他只是一個醫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貴,也很柔弱,作為一個醫生,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生命的存在。
這就是明代醫生李時珍的覺悟,以及他拋棄榮華富貴,歷經困苦三十年著書救人的唯一動機與目的。
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將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
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我將尊重病人所交給我的秘密。我將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許宗教、國籍、政治派別或地位來干擾我的職責和我與病人之間的關係。
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我決不將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我出自內心和以我的榮譽,莊嚴地作此保證。
——1948年醫學日內瓦宣言
我知道,李時珍沒有讀過這一段宣言,但他做到了。
他告訴我們,最偉大的人是沒有派系的,最偉大的愛是沒有分別的。
所以,在中國漫長的你死我活鬥爭史中,我寫下了這一節,並以不朽命名,以紀念這個醫生,這個超越信仰與差別,以一己之力挽救無數人生命的偉大人物。
偉大的李時珍醫生永垂不朽!引自《明朝那些事兒》
以下段落可以看出他始終是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一邊的。
直到他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之後,才明白了這樣幾個真理,比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土地,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食物,沒有食物,就會開始變賣家產,從傢俱、房子到老婆,孩子,到了賣無可賣,就會去扒樹皮,樹皮扒完了,就去吃觀音土,而觀音土無法消化,吃到最後,人就會死,死的時候肚子會脹得很高。
同時他還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喜歡詩詞書畫,也沒有那麼多的憂傷哀愁,他們想要的只是一碗摻著沙子的米飯,對那些骨瘦如柴、眼凹深陷的饑民而言,一幅字畫是王羲之的還是懷素的,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張字畫紙夠不夠厚,方不方便消化。
在看到那些倒斃在街頭,無人理會也無人收拾的屍體時,他有時也會想,這些人生前是不是也有過妻子、丈夫、孩子,是不是也曾有過一個歡笑的生活,一個幸福的家
比如這位遼王,含著金鑰匙出生,豐衣足食卻依然不知足,魚肉著屬地的百姓,想用就用,想拿就拿,他要做人,百姓就得做牲口,他要瀟灑地去活,百姓就要痛苦地去死。
每當張居正結束應酬,離開豐盛的酒席,走出金碧輝煌的王府門口時,總能看到餓得奄奄一息的饑民和無家可歸只能睡大街的流浪者。
原來天堂和地獄只有一牆之隔。
這就是大明天下的真相,當無數的貧民受到壓榨,失去土地四處流浪的時候,高貴的大人們卻正思考著明天去何處遊玩,該作一首什麼樣的詩。
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只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濟貿易,只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成為奴隸。我不知道什麼必定取代的新興霸業,我只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應該自己到後金軍的馬刀下面親身體驗。馬刀下的冤魂和馬鞍上的得意,沒有絲毫區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剝奪的權力。引自《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