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長風

    雍正清理弘時,不是為了給弘曆掃清障礙,而是因為弘時當時跟八阿哥胤禩攪到了一塊,而沒有動弘晝,則是雍正認為弘晝沒有野心,不會造成威脅。

    雍正一生雖然有十個兒子,但序齒的只有六個,其中老大、老二也早夭了,所以長大成人的一共就四個:老三弘時、老四弘曆、老五弘晝、老六弘瞻。1722年,雍正繼位登基的時候,弘時18週歲,弘曆11歲,弘晝10歲,弘瞻還未出生。

    吸取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的教訓,雍正深知不可明立又不可不立,所以在即位之初便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臵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乃宮中最高之處,以備不虞。諸王大臣咸宜知之。

    不過,雖然是秘密建儲,但僅三個月後,雍正就“洩露”了天機。雍正元年,康熙週年忌辰時,雍正年僅13歲的弘曆代替他前往景陵致祭。這在其他人看來,就是雍正特遣未來的皇帝向先帝致祭,擺明了儲位就是弘曆的了。對此,最為失望和沮喪的,莫過於弘時。

    但是,弘時對這個結果是有心理準備的,他的母親是雍正的齊妃,出身也不低賤,但和弘晝的生母耿氏一樣都是屬於漢軍旗,而弘曆的母親是鈕鈷祿氏,鑲黃旗人。這一點,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弘曆才是唯一的太子人選。選擇立弘曆為儲君,這是雍正為了團結滿洲上層貴族,穩定政治局勢的必然抉擇。

    儘管如此,我想弘時的心裡還是有些失望的,畢竟唯一的一線希望也已經破滅了。加上他從小就和父親雍正的關係不好,所以竟然使得他倒向了雍正的政敵——八阿哥胤禩那邊。至於弘時和胤禩都做了些什麼,史料中沒有任何記載,但仍可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允祿等人在恢復弘時宗籍時的奏摺上說,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月奉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也就是說,當年雍正懲罰弘時的罪名為“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這一句的重點在於“行事不謹”,根據大多數史學家推斷,很可能是在雍正整治胤禩的時候,弘時忍不住出頭為胤禩求情,說了好話。弘時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先帝在天之靈,願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以此來勸說雍正,但在雍正看來,這就是明目張膽的職責他忤逆康熙遺願,不顧手足之情。

    自己的兒子竟然向著外人,而且還是自己的政敵,最好面子的雍正極為憤怒。好啊,你竟然幫著胤禩說話,你究竟是我兒子還是胤禩的兒子?既然你這麼向著胤禩,你就去做胤禩的兒子吧!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下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

    這裡也很有意思,雍正將弘時趕出宮庭,過繼給胤禩當兒子,但此時胤禩已經獲罪被囚禁,所以只能交給十二阿哥允祹看管。可見,弘時獲罪的確與胤禩有關,雍正將弘時過繼給胤禩,相當於發配為罪人之子,必然會受到胤禩的牽連。而交給十二阿哥允祹看管,乃是為了以後開恩預留餘地,我想雍正的意思還是想略作懲戒,而留下弘時一條命,將來找機會再放出來。

    但是,弘時被趕出家後,既驚又怕,惶惶不可終日,竟然在第二年八月就抑鬱而死,年僅24歲。

    綜上所述,雍正不喜歡弘時是真的,對他進行了嚴厲懲罰也是真的,但說他逼死弘時,甚至杜撰說他賜死弘時,都是不準確的。

    與弘時不同,老五弘晝就聰明的多,他認清了自己的身份和當時的形勢,所以既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又聰明的直到如何保全自身。弘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爺”,他的大多事蹟發生在乾隆朝,但其實在雍正朝就已經初現端倪了。

    比如,弘晝喜歡給自己辦喪事,在自己的王府裡設定了靈堂,擺放上各種冥器,再讓手下人穿上孝服,跪在地上為他哭喪,而他自己則坐在棺材裡,一邊吃著祭品,一邊哈哈大笑,當真是百無禁忌。

    而且他從不在雍正面前表現自己,也不搶風頭,雍正交代他去辦什麼事的時候,他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雖然為此受了不少責罰,但卻讓雍正認定他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因為,不頂著皇帝的名義出去做事,就無法結交朝中的大臣權貴,自然也就無法培植自己的勢力。

    但是,弘晝其實是很聰明的,他曾寫過一首詩,叫做《金樽吟》“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從詩的質量來看,要比乾隆強一些。

    正是透過這種“自汙”的方式,弘晝為自己贏得了“荒唐”“糊塗”“無能”的標籤,不僅雍正對他放心,乾隆也對他沒多大戒心,所以他才平平安安的活了一輩子,直到乾隆三十五年才病逝,終年六十歲。

    綜上所述,雍正清理弘時,不是為了給弘曆掃清障礙,而是因為弘時當時跟八阿哥胤禩攪到了一塊。而且,雍正也沒打算殺弘時,只是想懲罰他一下而已,只是弘時自己看不開,鬱鬱而終。而對於弘晝,則是雍正認為他沒有野心,也沒有能力,不會對弘曆的皇位造成威脅。

  • 2 # 馬行貌

    雍正皇帝第三子弘時、第四子弘曆、第五子弘晝三人秉性迥然不同,也就註定其結局大不相同。

    弘時為人狠毒及舉止輕浮,註定下場很殘。

    “雖不及你八叔深險,卻更狠毒”,這是雍正對弘時為人的考評。其印證如下

    弘時是科考舞弊案的主謀。封建王朝恩科取士是極為莊重的大事,尤其是雍正繼位第一次科考,就發生洩露考題之事。雍正盛怒之下,將主考官張廷璐(張廷玉之弟)下令處斬。當其他人為張廷璐求情時,作為主謀的弘時卻極力主張立即處死張廷璐,其為人毒辣可見一斑。弘時與八爺黨上演逼宮大戲“八王議政”,弘時在八爺黨的慫恿下,竟然公然站在雍正的對立面,欲致雍正退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場陰謀失敗。為了掩飾罪行,弘時暗中陰謀陷害一心想輔助自己登位的隆科多。幸被雍正發現,從隆科多嘴中得知,弘時派人去江南暗殺弘曆。雍正對弘時溫情因暗殺弘曆一事,徹底變為冷酷無情。為了不留下後患,忍痛割愛處死了弘時。因為九子奪嫡的慘痛教訓,讓雍正不得不如此。

    正史中弘時因舉止輕浮放蕩,行事不檢點被雍正過繼給政敵允禩,最後並一同削宗籍除名,抑鬱成疾而死。

    弘晝為人雖表面行事荒唐,實則為韜光養晦、明哲保身之舉。弘晝“活出喪”等一系列荒唐之舉,實在是為了避免捲入奪嫡之政治漩渦中。他深知“最是無情帝王家”,倒不如平安做個王爺。弘晝深知論陰險毒辣比不了弘時,論儒雅果斷又深沉隱忍比不了弘曆。且弘晝早已看出雍正心思,大位必定傳位於弘曆。當雍正數次試探弘晝時,弘晝都能打消雍正猜疑,並用行動告訴雍正自己無心皇位。於是,弘晝平安著陸。雍正對弘曆青睞有加,刻意栽培,乃內定的皇位繼承人。弘曆為康熙所愛。從小由康熙親自調教,自然與眾不同。據說因為弘曆的原因,康熙才將大位傳於雍正。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弘曆的與眾不同。是內定的繼承人。這就是說弘時從小就已佔據了天時。雍正刻意栽培弘曆。與其他兄弟不同的是,弘曆被雍正委以重任,處理緊急事務。經常委派弘曆下基層一線豐富閱歷,開眼界、增見識,從而錘鍊了弘曆的政治品格。這就是地利。

    弘曆處處示人於儒雅,但該下手時絕不手軟。

    在處理河南罷考案時,弘曆用策略收穫了天下讀書人的心,將自己撇的一乾二淨,卻讓雍正揹負了得罪天下讀書人的罵名。這就是人和。弘曆在原則問題上毫不含糊,始終與雍正保持高度一致。這就使雍正認為,只有弘曆能繼續推行新政,來完成自己未完的大事。天時地利人和,弘曆均已佔據,試問弘時和弘晝如何去爭?

  • 3 # 小島知風

    雍正清理弘時並不是為了乾隆掃清障礙,這應該算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說法,在電視劇中雍正為了不讓乾隆步上自己和老八胤禩的後塵,他決心在乾隆繼位前替他掃清障礙,賜死了弘時。

    而歷史上雍正將親兒子弘時削除宗籍,終身圈禁,並將其賜給胤禩為子,最終弘時在圈禁中抑鬱而死。但在歷史上雍正絕不是為了乾隆掃清障礙,弘時獲罪於雍正更多是因為九子奪嫡的波及。

    雍正與弘時之間的父子矛盾雖源於儲位,但更多的是性格之上的不合

    誠然,歷史上的弘時與雍正之間的矛盾肯定是與雍正秘密立儲有關係,雍正在雍正元年(1723年)繼位之後就立刻進行了秘密立儲,當時所有人都不知道雍正選擇的皇位繼承人是誰。

    而雍正一生共有10個兒子,雖然兒子不少,但是雍正的兒子大多數都夭折了,最後雍正的兒子中長大成人的只有老三弘時、老四弘曆也就是乾隆、老五弘晝和老六弘曕,這其中弘曕是雍正的老來子,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生人,而老四乾隆和老五弘晝是同一年生人,弘晝的生日僅比乾隆小不到3個月,所以為弟弟。

    因此雍正繼位時只能從三個兒子也就是弘時、乾隆、弘晝三人之中擇一立儲,弘時比兩個弟弟大了7歲,雍正繼位時他已經年近20歲,他實際上是雍正的長子,且當時已經生有兒子,而乾隆和弘時當時都年僅13歲,所以按正常邏輯選擇,雍正繼位後理應選擇弘時為繼承人。

    弘時確實當時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這個美夢直到雍正元年年底就被打破了,十一月份是雍正老爹康熙的忌辰,雍正本應親自前去祭奠,但雍正當時國務繁忙,於是他派了兒子乾隆代替自己前去祭奠。

    在歷朝歷代能代替皇帝去祭奠先人的通常都是皇太子,因此來說雍正這個舉動無疑對外界釋放了一個訊號,他秘密立儲的人是乾隆。所以說雍正秘密立儲之後自己還早早就暴露了真實意圖,有點讓人感覺他的秘密立儲有點顯得多餘了。

    但一次代替祭奠先人還不能說明什麼,但第二年康熙兩週年忌辰時,雍正又再次派了乾隆代替自己去祭奠康熙,這一下滿朝文武大臣基本都是心中瞭然,皇位繼承人十之八九就是乾隆了,而弘時再傻也知道這些意味著自己與皇位無緣,他從皇位繼承人選中敗了下來。

    弘時本來信心滿滿,他認為自己年級長,且還生有兒子,而弟弟乾隆和弘晝年紀都比較幼小,父親雍正沒理由不選擇自己,結果雍正還偏偏就沒選擇他而是選了乾隆。

    這種失望自然是讓弘時極為沮喪,其實雍正之所以沒選擇冊立弘時為繼承人,和弘時的性格以及弘時與雍正最為反感的政敵弟弟老八胤禩交往過密也有關係。

    弘時為人性格比較率直、任性,這一點在史書上有些記載,《清史稿》記載弘時為“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基本上史書被這麼記載的人這都是往壞了說,往好了說就是率直、任性和沒城府。

    史書上由於對弘時記載非常少,無法知道弘時具體性格和事蹟,但是從這些隻言片語至少能看出弘時的性格與其父雍正城府極深,善於隱忍的性格大不相同,所以就性格而言雍正都不會選擇弘時為繼承人。

    除卻這些,弘時還與胤禩交往過密,老八胤禩與老九胤禟都非常善於拉攏人心,胤禩為人斯文儒雅,待人接物心思非常細膩;而老九胤禟慷慨豪邁,揮金如土,所以都他們倆都深得人心,以至於雍正繼位之初顯得非常孤立無援,雍正也由此非常厭惡他們倆。

    弘時的率直性格是最容易被胤禩這類人所折服,而且雍正在繼位前與胤禩並沒有直接的矛盾衝突,雍正繼位前韜光養晦,城府極深,與胤禩關係保持的也比較親密,因此弘時可能根本摸不清父親雍正在繼位後內心中有多麼厭惡胤禩,所以弘時在不瞭解父親雍正的情況下和胤禩的關係走的必定是極近。

    因此弘時和雍正父子之間的矛盾看似是因為皇儲之位,實際是因為性格不合,弘時不瞭解父親雍正的性格,與胤禩走得極近,而雍正也十分不喜歡弘時的率直性格,覺得他與自己格格不入。

    因此在大概知道繼承人是乾隆之後,弘時就越發沮喪,但是這也是他生性率直的地方,他並沒有對乾隆做出過激舉動,只是他對父親雍正越發不滿,與父親雍正漸行漸遠。

    而且自雍正二年(1724年)之後,民間關於雍正得位不正的謠言四起,胤禩一黨始終不肯臣服於雍正,這時候雍正懷疑是胤禩在背後使壞,於是開始決心對以胤禩為首的八爺党進行毀滅性打擊,也是自這一年開始,雍正對胤禩越來越厭惡,打擊越來越大。

    生性比較率直的弘時沒考慮過這麼多,由於繼承人問題,再加上雍正對胤禩打擊越來越大,弘時也對父親雍正越來越不滿,父子矛盾開始加劇。

    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在此之前胤禩一黨的黨羽老十胤䄉和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已經被雍正圈禁起來,這一年雍正開始徹底正面清除胤禩和胤禟,終於弘時對父親雍正的不滿也在這一刻爆發。

    這段事史書記載很含糊,但是大概應該是弘時為胤禩向雍正求情,然後言語中頂撞了雍正,最終致使雍正大發雷霆。

    雍正大發雷霆的結果就是弘時當時本來在紫禁城居住,他將弘時一家子從紫禁城中趕了出去,並且雍正削除了弘時的宗籍,還被過繼給了胤禩為子,然後也同胤禩一樣被圈禁在宗人府。

    一下子從天上到地上,還摔得這麼慘,弘時也沒想到自己只是替叔叔胤禩求情頂撞了父親雍正幾句就受到如此嚴厲懲處,其實他不知道的是父親雍正早就對他不滿,只是這一刻被他頂撞之後爆發了。

    在這種情況下,弘時被圈禁了一年,在第二年的雍正五年(1727年)就抑鬱而亡。

    因此來說歷史上雍正將自己的兒子弘時圈禁而亡不是為了替乾隆清理障礙,畢竟當時雍正才50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暫時還考慮不到身後之事,他只是對兒子弘時的不滿情緒日積月累到那一刻爆發了,他容忍不了自己的兒子居然會站在自己最厭惡的政敵胤禩這一邊,而且還為了胤禩頂撞自己,這都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弘時結果就悲劇了。

    弘時生前並沒有想傷害或除掉乾隆的想法,反而他率直的性格更受弟弟乾隆喜愛,他們的兄弟感情還是比較不錯,所以乾隆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後,乾隆剛剛繼位還沒有改年號時第一時間就先下詔為哥哥弘時平反,乾隆恢復了弘時的宗籍和皇子身份。

    弘晝是歷史上的荒唐王爺,但背後實際是明哲保身之道

    電視劇《雍正王朝》弘晝唯恐陷入弘時與乾隆的皇位之爭中,他表現出一副荒唐的活出喪鬧劇,後來又在與雍正對話時稀裡糊塗的裝傻讓雍正得以對他放心。

    電視劇中的弘晝與歷史上形象相似,只不過活出喪是弘晝為了表演給哥哥乾隆看的一出鬧劇,並不是為了給父親雍正表演的戲,劇中將這一情節提前了很多。

    弘晝與乾隆同歲,只是生日上下了不到3個月,所以乾隆是哥哥,弘晝就是弟弟。這兄弟倆自幼就在一起學習,乾隆不用說,雍正選擇的天之驕子,肯定是聰明過人,事實也證明乾隆執政60年的功績擺著呢。

    而弘晝則自幼就相對錶現比哥哥乾隆差了一些,所以雍正選了乾隆沒選弘晝,但不要以為弘晝是笨,他雖然是荒唐王爺,但卻是歷史上最會明哲保身的王爺。

    弘晝不是笨人,所以雍正那近乎於公開似的秘密立儲,他也早就知道了自己與皇位無緣了。先有父輩的九子奪嫡,後來又有弘時因為這些因素被雍正圈禁抑鬱而亡,所以目睹了皇室的腥風血雨,弘晝早就明白既然與皇位無緣,那麼報名最重要,因此弘晝在成年之後基本就是裝瘋賣傻,所以歷史上雍正對弘晝並不是很擔心。

    雍正畢竟是父親,弘晝在雍正時期裝瘋賣傻行為還有所收斂,但當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之後,弘晝的裝瘋賣傻行為越發升級,所以歷史上弘晝的裝瘋賣傻主要是給哥哥乾隆表演呢。

    弘晝其實本身還是比較有才華的,他比較工於詩詞和書畫,但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鋒芒,他很少在外人面前展現自身的才華,他更多的是留給後人一幅荒唐王爺的形象。

    弘晝曾經在酒後給哥哥乾隆寫過一首《金樽吟》: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這首詩是弘晝留給後世的唯一詩作,也是唯一能證明弘晝工於詩詞的詩作,這首詩被後人公認為保命詩,弘晝在荒唐之餘還在擔心哥哥乾隆對自己有什麼想法,於是利用酒後吐真言似的寫了一首詩,向乾隆表明自己無意於政治,只想今朝有酒今朝醉,與知己好友推杯換盞即可。

    除了寫詩,弘晝還淨幹荒唐事,他曾經說過:“人沒有一百年還不死的,還有什麼好避諱的?”於是經親自指揮過喪儀,坐在庭院的中間,讓府裡的家人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安然笑飲以為樂趣。而且製作冥器、象鼎、彝盤盂等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

    這就是影視劇中所表現的活出喪情節,只是歷史上弘晝的活出喪是在乾隆繼位之後表演給乾隆看的鬧劇。

    弘晝不止喜好舉辦喪事,動不動整活出喪的行為出來,他還真喜歡幫別人也辦喪事,某些王公貴族去世,弘晝都是主動向乾隆申請去主持喪事,到後來乾隆已經習慣了弘晝主持喪事,於是讓他專門宗人府的事物,也就是日後哪家皇親貴戚去世,都有弘晝去主持操辦喪事。

    弘晝荒唐的表現除了在喜好在家裡舉辦活出喪和熱衷於操辦主持喪事之外,他還展現出貪財囂張的一面。

    乾隆繼位不久,他對弟弟弘晝還是比較不錯,晉封弘晝為和親王同時還任命他為議政大臣,參與決策軍國的大事。某次朝會,弘晝與一等公兼軍機大臣訥親產生了口角,弘晝當場擼胳膊挽袖子揮拳頭痛揍了訥親一頓,訥親的官職在不設宰相的清代就相當於宰相了。

    而且訥親也是王公貴族,他是康熙孝昭仁皇后和溫僖貴妃的親侄子,是康熙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孫子,也是乾隆和弘晝的叔叔康熙皇十子胤䄉的表弟,按輩分來說乾隆和弘晝都算時訥親子侄輩。

    但是弘晝絲毫沒給訥親留面子,當著乾隆和所有朝臣的面痛揍了訥親一頓,乾隆看到這一幕之後對弘晝的表現十分放心,他還並沒有制止毆打,可見乾隆對弘晝毆打大臣的表現比較滿意。

    這就是因為弘晝當著朝臣面毆打大臣,就等於失去了朝臣之心,對於一個失去人心的皇子,那麼他對皇位威脅肯定是非常小的。所以這就是弘晝想借機表演給乾隆看,想向乾隆表明自己無意皇位。

    所以弘晝的荒唐表現,喜好活出喪,喜好辦喪事,還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毆打大臣,這樣的人怎麼會對皇位有威脅,而且弘晝為了更徹底打消乾隆顧慮,還表現出了貪財的模樣。

    毆打訥親之事後,弘晝還故意向乾隆求取財物,表現出一副貪財的樣子,乾隆也對弘晝的表現很滿意,這樣的人對自己的皇位是絕對沒威脅的,所以乾隆很大方地將雍正生前的潛邸雍和宮連同裡面財物都賜給了弘晝。

    可以說乾隆此舉說明了繼位之初皇位剛剛穩定的他徹底打消了對弘晝的顧慮,從此乾隆不再提防和猜疑弘晝,而弘晝也十分明白此點,此後也是一如既往地荒唐。

    毆打訥親之事後,弘晝不止沒被乾隆懲罰,還獲得了不少賞賜,從此朝廷大臣們都對弘晝敬而遠之,當然這也是弘晝想要的效果。

    弘晝可以說在乾隆繼位之後又是寫詩又是透過一系列的騷操作樹立自身的荒唐貪財的人設形象徹底打消了乾隆對自己的猜忌。

    相反弘晝在雍正時期卻並沒有這麼多荒唐的毛病,這也可以看出弘晝主要還是為了表現給乾隆看,畢竟九子奪嫡的腥風血雨歷歷在目,弘晝可不想步上叔叔胤禩的後塵。

    此後弘晝在乾隆時期一直深得哥哥乾隆的喜愛和信任,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去世,享年60歲。

    所以說歷史上弘晝是最懂明哲保身之道的皇子,他用大智若愚的行為打消了哥哥乾隆對他的顧慮,憑著一番胡鬧妄為一生都深得乾隆喜愛和信任,乾隆一生都對他恩寵極高,弘晝也得以一生平安無事,壽終正寢。

  • 4 # 日小堯茗居

    雍正皇帝最恨的就是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可偏偏自己的兒子弘時卻與八爺黨攪到了一起,這就麻煩了!

    在自己心裡默認了繼承人為四皇子弘曆以後,左思右想不能再讓自己的繼承人重蹈自己的覆轍,手足相殘,留下後患,怎麼辦,只有除掉這位與自己敵對勢力八爺黨攪到一起的兒子弘時,這樣才能保證弘曆接班以後有充足的精力治國安邦。

    那麼還有一位小兒子弘晝是什麼心思?也必須考察一下,於是;雍正帝對這位小兒子弘晝進行了試探,雍正帝真是費近了心思。

    父子間聊天如同說家常,可是自己的父親是皇帝,這聊天就不能不小心應付。

    雍正帝;聽說你整天與和尚道士攪到一起?一心向佛,挺好,比整天與那些朝廷的官員攪到一起要好,幾個兒子就你像朕。

    聽說弘晝像父皇,哎呀,這是坑,別看弘晝一臉蔫逼,馬上說道:“皇阿瑪這樣說,兒臣羞愧五地,皇阿瑪本就是天上的太陽,光芒自然普照萬物,兒臣本是瑩蟲之光”。把自己父皇捧的迷迷糊糊,又表明了自己與皇帝的天地之差。

    聖旨下:著弘時、弘晝與皇三叔胤祉查抄阿其那、塞思黑家產。

    結果弘晝在家辦葬禮,說出門就有血光之災。最後父皇雍正帝問弘晝,弘晝老實承認,說是活出喪是給別人看的,這讓雍正覺得這個兒子很誠實。

    接著這位父皇雍正帝又來了話: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比你阿瑪都強。

    切!這話是隨意說的?天下有那個人能比皇帝強,這不是要自己的“草料”嗎?弘晝馬上回答“兒臣就是一個百無一用之人,再修煉十輩子也望不到皇阿瑪的項背”。

    雍正帝看著弘晝蔫頭愣腦的樣子,越發喜歡這個兒子。

    雍正帝還是怕以後弘晝與八爺黨胤禩他們走到一起,就問:那次八王議政阿其那奪豐臺大營兵權,你是怎麼誤傳聖旨的?

    看看弘晝是如何回答的;兒臣記不清三哥怎麼說的了,好像什麼都沒說。弘晝這就表明了自己糊了八嘟,兩個字,蔫逼! 雍正放心了!

    由於弘晝的韜光養晦保全了他的一生榮華富貴,弄了個荒唐王爺的名聲卻逍遙自在。

    據說他沒錢了就去找乾隆皇帝,一聲皇帝哥哥,給點錢吧,乾隆帝也樂得打發這位蔫逼弟弟。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 5 # 老陳有話要說

    但是雍正的五子弘晝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皇子,可謂是心胸開闊。在早期就樹立了自己閒散王爺的志向。一步一步的打消自己老子對自己的防備也向準太子四阿哥弘曆表明自己沒有爭奪皇位的心意。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就只吃多少飯,可謂是把糊塗王爺發揮到頂峰。

    和他行程鮮明對比的就是三阿哥弘時,志大才疏而把皇位當成自己的終極目標。弘時的一些小手段在成功奪嫡的父親雍正皇帝面前可謂是不值得一提,而且其不自知還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淪為八賢王手裡的一杆槍。最後只能在雍正徹底清算八阿哥一黨時被徹底清算。

  • 6 # 炒米視角

    雍正其實對誰都不放心,康熙選儲位的時候也是如此。所以弘時愛爭, 第一個倒黴;而即便不爭的弘晝,其實雍正也不放心,因為雍正當年就是靠“不爭”,才彎道超車的。所以他必須弄清楚弘晝是”真不爭”,還是“假不爭”?

    所以有一段挖坑大戲是《雍正王朝》的粉絲絕對不能錯過的。那段戲發生在胤禩逼宮失敗被抄家之後,弘時被殺之前。其實就是短短的幾句對話,讓人背後寒毛直豎,兩頰冷風忽忽。

    雍正派弘時和弘晝去抄胤禩(阿其那)的家,弘晝卻搞了個”活出喪”(正史之中“活出喪”發生在弘時死後次年,這裡是因劇情需要改編的)。雍正召見弘晝的時候,“朕叫你來,不會讓你染上血光之災吧?”直接戳穿弘晝。弘晝承認自己“活出喪”是糊弄人的,但一口咬定是”怕辦不好差”,請雍正治他欺君之罪。

    其實雍正讓弘時、弘晝去抄胤禩(阿其那)的家,這本身就是一個殺招,看看弘時的結局就知道了。這就和當年鄔思道說的那句“太子畢竟當了三十多年儲君,盤根錯節,誰扳倒太子,誰就不容於皇上和天下。”而八王黨也是樹大根深,雖是雍正的旨意,但誰去執行,誰還是冒很大風險的。而弘晝顯然是要比聰明的。這表明弘晝識破了雍正的用心,所以雍正說,你自己說出來了就不算欺君。

    然而緊接著,就是第二個殺招,雍正說:”小小年紀就懂得明哲保身,比你阿瑪都強。”弘晝馬上就緊張的回答“兒臣百無一用之人,就算再修十輩子,也望不到皇阿瑪的項背”。這句話的意思,”你小小年紀心機深重,等你到了我這歲數,還還不得成“人精”,更有當皇帝的資格?”弘晝嚇壞了,我是個百無一用之人啊,你就是天,我萬萬不敢想皇帝這個位置啊!這見招拆招的水平,雍正其實已經服氣了。

    但是,雍正是誰?自己就是一個裝“不爭”的高手,所以又一個殺招緊跟而來,雍正說”他一心向佛,不在乎功名利祿,幾個兒子中,只有你最像朕。”這句話感覺和之前那句一個意思,但其實就更挑明瞭,更露骨了一點。因為自己從“不爭”到最終上位,你現在也是“不爭”啊,誰知道你以後會不會跟我一樣啊?弘晝更是嚇壞了,說“皇阿瑪這樣說,兒臣就更羞愧無地。皇阿瑪本就是天上的太陽,雖無意與其爭輝,但光芒自然普照萬物。兒臣本是螢蟲之光,拿什麼去爭啊”。意思是,你當皇帝是因為你牛逼,你爭不爭你都是皇帝。我都說了我是無用之人,我但求活命,根本不敢覬覦皇位。

    說到這,都快要完全撕破臉了。雍正一轉念,我再換個坑,測試你一把。於是讓他看曾靜的摺子。弘晝差丟丟就犯了個無法挽回的錯,超級驚險。但剛把摺子接到手上,弘晝突然元神歸位。因為這摺子是陝甘總督嶽鍾琪轉呈的曾靜罵雍正的摺子。雖說弘時是皇子,你有何權力看這等機密奏摺?另外一旦看了,你如何處理才不至於引火燒身?所以,弘時就說這些摺子裡說的都是狂犬吠日的話,兒臣不屑理睬,也請皇阿瑪不要理睬。這奏摺裡不管什麼內容,都是國事。當年雍正自己雖“不爭”儲位。但是做事歷練都是一刻都未停止的。如果弘晝拿起奏摺翻看後,大罵曾靜,並像李衛一樣,跑到牢裡去打曾靜。他的結局將和李衛完全不一樣,估計自身都難保。因為雍正會認為“不爭”+”做孤臣”,這不就是當年的自己麼?既然我已經屬意弘曆,那麼定不能留此後患給弘曆。

    這一關關鍵時刻,弘晝又蹚過去了。雍正看弘晝就是不上套,於是最後的殺手鐧又扔了出來,”你告訴阿瑪,你是怎麼誤傳聖旨的?”這句再次確認下他與八王黨究竟有無干系?其實估計連雍正都覺得自己白問,但是目的是為了引出這句話“你三哥當時說了什麼?”真是沒有一點點防備,就把弘時的膿包扔給弘晝,讓弘晝去挑破。弘晝一旦挑破,自己就變成了“不爭而爭”,三個皇子,你說其中一個的壞話,如何摘乾淨自己?但是弘晝能活到最後,真的不白給啊,“兒臣記不清三哥當時說了什麼,好像什麼都沒說”。 注意電視細節的觀眾,發現雍正那巴巴的顏色等著弘晝的回覆,最終失望地轉向了奏摺,最後咳嗽了起來。

    而弘晝此刻一邊給雍正捶背,一邊說要有請求請雍正俯準。就是介紹一個道士進宮給雍正看病。那個道士在小說原著裡才是高人。弘晝為什麼那麼聰明,也就不言而喻了。

  • 7 # 魏青衣

    而弘時就不小心,成了這場洗牌中的犧牲品。

    按理說弘時應該是四阿哥,但是由於前三個皇子都是幼年就死了,其中一個沒有算進來,所以弘時就成了三阿哥,而弘曆是四阿哥,弘晝則是五阿哥。

    在弘曆年幼的時候就很受康熙的喜歡,可以說雍正能夠取得皇帝的位置,也有一部分是沾了弘曆的光。

    弘曆年輕有為,雍正想立弘曆為接班人。

    但是按照立儲制度,弘時不僅是年齡最大的兒子,而且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時已是側福晉,名份僅次於嫡福晉烏喇那拉氏;

    再者,弘時當年已滿二十,且已有子嗣(其子永珅生於康熙六十年,即雍正長孫)。

    以此分析,弘時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應是雍正立儲的首要人選。

    但是雍正想立弘曆啊,弘時沒什麼大錯,也不好越過他。於是就把他送到八王爺那裡當養子,之後又藉故他是八爺黨,把他清理了。

    於是弘曆就成了首位繼承人。

    至於弘晝,首先比弘曆小,雍正時代也不像康熙那樣,出現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的局面。

    再加上弘曆很優秀,弘晝爭也爭不過他啊,弘晝是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爺,喜好辦喪事,吃祭品,雖然有史學家認為他知道自己爭不過弘曆,是為了避免被清算故意裝成這樣的,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入不了康熙老爺子的眼,自然也就入不了雍正的眼,換句話說,就是弘晝對弘曆根本就不具備威脅。

    所以,這也是雍正放過弘晝的主要原因。

  • 8 # 無筆

    雍正為了給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鋪路,不得已只能除掉自己的另一個親生兒子弘時,但是他還有一個兒子弘晝,卻安全的做了太平王爺,各種原因不盡相同。

    我覺得,雍正皇帝除掉弘時,是作為皇帝的正確選擇,畢竟,他不想看到自己駕崩之後朝野混亂,自相殘殺。因為弘時有野心,還和八阿哥扯到了一起,為了大清朝將來的穩定,為了弘曆能夠順利繼位,只能痛下殺手除掉弘時。

    有人說,弘時被殺也是八阿哥的計策,自己失敗了也要拉倒四哥的至親,其中應該也有這個原因。

    再來說說弘晝為什麼能夠全身而退。弘晝一心裝瘋賣傻,大智若愚,善於藏掖,為的只是做個太平王爺,富貴一生。但是作為皇帝,雍正還是要弄清楚弘晝是不是弘曆將來的潛在威脅,透過和弘晝的談話,發現他十分坦白,說真話,弘晝直接說自己是裝的,並且說雍正皇帝是太陽,而自己是熒熒之光,這讓做父親的雍正寬了不少心,另外,弘曆也是個有能力的人,繼位後也能夠鎮得住弘晝,所以雍正能夠放心。

    其實,從康熙皇帝晚年對弘曆的疼愛有加,就可以知道後繼之君是誰了,弘時有機會,但是隻有一次,如果能夠一次性除掉弘曆弘晝,那時候雍正也沒有辦法了,但是一旦失敗,就將萬劫不復,皇家就是這樣,要麼一輩子圖個安樂,要麼一擊取勝!

  • 9 # 小鎮月明

    又一道來自電視劇《雍正王朝》的題目。

    康熙年間的九龍多嫡,是何等慘烈,雍正心裡非常清楚;雍正是怎麼獲得皇位的,他心裡比誰都明白。

    借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潤發對周杰倫所說的一句話: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康熙當年是如此,現在雍正也是如此。當年雍正的幾個兄弟,為了爭奪儲君的位置,名槍暗箭,你來我往,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康熙將皇位傳給了低調的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

    到了雍正年間,也是一樣。皇位早就內定好了,寶親王弘曆是儲君的唯一人選,這是康熙時代就已經欽定的。

    弘時不懂味,被八爺挑唆,跳出來要爭皇位。這就應了那句話: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所以弘時是一定會被清理掉的。

    對於弘晝,雍正其實也並不放心。弘晝太能裝瘋賣傻了,簡直就像當年的雍正。所以父子之間有過一次談話,雍正不斷的試探的弘晝,弘晝見招拆招,向雍正表明自己只想做個太平王爺,對於皇位絕無二心。

    雍正會信嗎?當然不會,但是沒辦法了,雍正的諸多皇子中,能活到成年的只有四個,弘時、弘曆、弘晝、弘瞻。弘曆即位時弘瞻才四歲,實際上雍正此時只有弘曆和弘晝兩個成年兒子。

    僅有的兩個已經成年的兒子,一個是未來的皇帝,一個已經表示對皇位沒有想法了,總不能殺了吧。因此,弘晝得以安然存活!

  • 10 # 新知傳習閣

    俗話說得好,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雍正為什麼能夠為弘曆鋪平道路,滅掉弘時,留下弘晝?就是因為弘晝是一個好演員。

    一個好演員有幾個特點。

    第一,明白自己是主角還是配角,擺正位置。康熙皇帝在世的時候,就認為弘曆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將來可以當一個好皇帝。因此選擇讓雍正接班,實際上也就隔代指定弘曆是下一代接班人。

    既然弘曆是主角,那麼弘晝就僅僅是一個配角。是主角還是配角,和演技沒有關係。處在配角的位置上,演技再好也是配角。你總不能去搶戲吧,弘時就是因為搶了戲,所以沒了命。

    弘晝明白這一切,人的命天註定。既然讓自己當配角,那就當一個好配角吧。不搶戲的配角才是好配角,至少也能博一個最佳男配角。

    第二,表演需要真功夫,其本質是表演給表演能力比較差的人看的,在演技比自己高的人面前,就沒必要表演了。

    雍正皇帝能夠在康熙晚年複雜多變的奪權環境中脫穎而出,說明這是一個政治鬥爭經驗非常豐富的高手。不客氣的說,就是一個老戲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精。

    在雍正面前,最好還是不要裝逼,本分上演就可以了。在高手面前演戲,容易被人一眼識破,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

    班門弄斧,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很容易把戲演砸,給自己帶來滅門之災。

    弘晝在雍正面前,實話實說,也就什麼事都沒有。

    最後作為一個好演員,演戲的時候要掌握一個度,不能太用力。

    弘晝絕對是一個不世出的高手,他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如果讓他來當皇帝,應該能力也不會差,只是命運沒讓他走到這一步。

    弘晝既要向雍正和乾隆證明自己沒有奪權的野心和實力,又不能什麼事也不做。

    平時還可以扮演一下荒唐王爺,自己給自己設靈堂,隨便欺負一下人,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一些汙點,以證明自己與世無爭,貪圖名利。

    真正需要站出來維護家族利益的時候,弘晝毫不含糊的,就會站在雍正和乾隆的這一邊,畢竟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

    這樣的聰明人,放在誰身邊,都是好用的,也是放心的。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雍正自然沒有必要把他也殺掉。

  • 11 # 五花肉wd

    (文/五花肉)

    天哪,虎毒尚且不食子,看了雍正對弘晝的種種試探,簡直可怕,我想我需要去吃三斤辣條壓壓驚了。

    縱觀之前幾位歷史問答大佬們的回答可謂是各有千秋,也相對比較有見地和全面了,我便從其他角度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一、為什麼雍正要為弘曆清理障礙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雍正為什麼要為弘曆清理障礙呢?更何況還是他的兒子們,弘曆的兄弟們?

    關於這一點不得不讚嘆雍正的良苦用心了,可能這也與他此前登基的不容易要聯絡起來吧。說起康熙年間皇子眾多,除了康熙百般寵愛的二皇子,老八和老十四都非常具有競爭力,雍正作為並不得寵的那一個可謂是臥薪嚐膽了,最終憑藉實力走上高位歷史舞臺。當時的九龍奪嫡血雨腥風,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結黨,互相陷害設定障礙。而當時的康熙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似乎有種讓他們各憑本事的意思,不禁感嘆帝王無情,帝王的老謀深算。雍正從最初與二皇子交好,到之後步步為營,他就屬於典型那種悶著勁往上躥的人。

    或許看夠了兄弟之間的爭鬥,雍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自己便為弘曆防患於未然了,才會有之後清理弘時,試探弘晝,好讓弘曆無後顧之憂。

    二、為何清理弘時而放心弘晝

    雍正此前尚且能夠縱容年羹堯的某些作為,那麼更何況自己的兒子呢?按理說不更應該寬宏大量麼?

    話是這麼說,若是弘時沒有觸碰雍正的底線,那麼尚且能保命,但是好巧不巧弘時觸碰了這個底線。這個底線是什麼呢?就是老八,弘時的八叔,雍正的死對頭。且不說在之前奪位的過程中兩個人有多少過節,自己的親生兒子沒有站在自己的一邊還與老八過分親暱,這雍正自然是不能忍的。另外他也要考慮假如弘時當皇帝會不會放出老八?畢竟兩個人關係太親近了。

    關於弘晝,年齡比弘曆小很多,又是次妃所生沒什麼存在感,但是雍正這麼謹慎的人也不放心啊,還是要試探一番。可能弘晝就屬於大智若愚的那種人吧,非常聰明的表達了自己對皇位沒有絲毫非分之想,甚至自黑自己是個無用之人。並不是每個皇子都想當皇帝,弘晝恰巧就是這樣吧,雍正試探未果自然只好放過弘晝,畢竟也是自己的親兒子,無功無過嘛。

    這麼來看,雍正真是對弘曆煞費苦心,非常賞識自己的這個兒子了。不過也是弘曆聰慧機智,此前又頗得康熙喜歡,雍正的即位與此也是脫不了關係的,於公於私他都要格外為弘曆著想了。

  • 12 # 歷史簡單說

    弘晝,生於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是雍正帝的第五子,雍正帝有序齒的有六個兒子,長子弘暉,次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弘曕,弘時被過繼給了八阿哥,弘曆就是乾隆帝,統暉,弘昀很早就過逝了。

    弘晝的母親是皇貴妃耿氏,是耿德金的女兒。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封弘晝為和親王,雍正十三年,與弘曆,鄂爾泰共同負責苗疆事務。

    八月,雍正帝去世,弘曆繼位,也就是乾隆帝。乾隆帝命弘晝負責內務府,御書處的事情,還把原來雍王府的府邸和財物都賜給了弘晝。

    弘晝仗著自己是乾隆帝的弟弟,又加上乾隆帝的寵信,十分的驕傲自大,肆意妄為。有一次,弘晝與一等公軍機大臣訥親有一點小矛盾,就當著群臣的面打訥親,乾隆帝看到了,即不阻止,也沒有呵斥,更沒有處罰,所以沒有人敢惹弘晝。

    乾隆四年,弘晝負責雍和宮的事情,八月,被任命為白旗都統,十二月,負責武英殿的事情。

    乾隆五年,弘晝被任命為鑲黃旗都統。乾隆十一年,擔任玉碟館Quattroporte。乾隆十五八,負責奉宸苑的事情。

    乾隆十八年,弘晝被任命為議政大臣。乾隆三十五年,逝世。

    雍正帝之所以處理弘時,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弘時的表現讓雍正帝很不滿意,所以雍正帝才選了皇四子弘曆繼位,而雍正帝對弘晝也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再加從乾隆帝繼位後對弘晝的表現,我們可以相信弘晝與弘曆的關係是比較不錯的。

    所以從這兩個原因來看,雍正帝自然就沒有對弘晝下手的道理了。

  • 13 # 靜說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分兩個部分來回答。第一,是就題目中為弘曆掃清障礙,清理了弘時這個部分。

    雍正繼位後,有鑑於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的過程太過於殘酷,實行了秘密立儲制度。這項制度的核心就是不公開立皇太子,而是將儲君人選擬定在兩份奏摺中,一份由皇帝隨身保管,一份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等到皇帝駕崩,核對兩份奏摺無誤後,就可以讓新天子登基。

    但是,在雍正朝,弘曆的地位卻是極其特殊的。他不僅是康熙最寵愛的孫子,同樣也是雍正中意的兒子。實際上,滿朝文武都認定,繼承大位的,非弘曆莫屬。而且,雍正本人也洩露了這個秘密。他在雍正元年和雍正二年時,兩次因為生病,缺席了康熙的忌辰。而這麼重要的祭祀活動,都是讓弘曆代替主持,完全忽略的弘時的存在。

    至於說清楚弘時,是為了弘曆順理繼位,那是不存在的。雍正的兒子並不多,何況虎毒不食子,他不應該僅僅因為擔心而處置弘時。從史書對弘時記錄,雍正四年,清廷下了一道聖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

    皇八子允禩是雍正奪嫡的最大競爭對手,後來被他改名叫做“阿齊那”。從這裡來看,很可能是因為弘時對允禩心懷同情,甚至因為自己不受寵而親近允禩。在這種情況下,又氣又惱的雍正乾脆讓弘時去做自己政敵的兒子,也算一種發洩心理。

    關於第二部分回答,我是這麼認為的。既然我們剛剛肯定,清理弘時並不是因為威脅到了弘曆的地位,而是他的手段是親近雍正本人的政敵,而讓他不能接受。弘晝的情況則不同,他沒有奪嫡的野心,而且還有一個怪毛病。

    那就是喜歡給自己在生前辦喪事,這件事情很出名。作為堂堂的王爺,他時不時就給人發請帖說自己已經死了,讓別人來弔唁。等到達官顯貴們帶上利品前來哭靈時,弘晝卻躲在供桌地下啃食祭品。等到喪事一結束,他又生龍活虎的出現了。

    他這種習慣,從雍正朝開始,到乾隆時代也沒有收斂。很多人上過一次當後,又因為他的地位特殊,不得不再上一次當。就這樣,弘晝喜歡給自己辦喪事的怪癖越來越大。

    不知道醫學上是否有這種疾病。如果沒有,這可能就是弘時明哲保身的辦法。他以這種裝瘋賣傻的態度告訴弘曆:我沒有威脅,我就願意做一個百無一用,傻里傻氣的王爺。乾隆當然默認了,而對於雍正來說,只不過這個兒子腦子不健康,還不至於起了謀取他的江山的非分之想。

    所以,弘時轉入了政治鬥爭,又沒有什麼經驗,更關鍵是親近、串通了父親的政敵。然而弘晝只是讓人覺得蠢,是無毒無害的,所以活得比較長久。

  • 14 # 趙立波

    這就涉及到弘晝個人性格和能力問題。

    乾隆從小就與這個弟弟感情很好,他自己曾說:弘晝與吾自孩提以至於今,且孺且耽,怡怡如也。與弘時相比,弘晝身上多了一種柔與順,從能力和資歷來看都不能對乾隆產生任何威脅,知子莫若父,這些都讓雍正最後對弘晝放心,歷史也證明了這一判斷。

  • 15 # 番茄61928721790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不是你有多少手腕,能爭來什麼,讓自己不吃虧,或者佔多少便宜,實際上到最後會發現,爭的最兇的那個人,往往得到的最少,越是表面上吃虧的或是受氣包,得到的反而越多,細想一下,其實在父母眼裡,總是把關注點集中在能力差,經常吃虧,受氣的孩子身上,對那些口齒伶俐,能言善辯,凡事喜歡爭的人,往往不那麼關注,所以在有些時候,特別是在分家產方面,有意無意的偏向於那些不爭的孩子,或是平時經常吃虧的孩子。想想看,在百姓中的家庭事物尚且如此,更何況皇位,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上更是如此。所以說做人不要什麼事都爭,什麼事都要佔便宜,有的時候吃虧不是壞事,反而要學會吃虧,該吃的虧一定要吃。該放手的東西一定要放手。要明白一個道理,吃小虧的人都會佔大便宜,貪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

  • 16 # 就叫乘風

    ‘‘‘我認為,雍正是很愛他的兒子的,即使是很令他失望的弘時。也是希望他平安的,弘時心大不安份,會很危險的。過繼絕了他的野望,只要他不作死就不會死。而弘晝是個聰明的,有自保的能力,不會自尋死路,確定了這點之後,雍正很是放心。

    傳言康熙大帝看中了弘曆才選擇了雍正的,所以雍正必須要傳位弘曆。《紅樓夢》中有“蘭桂齊芳”存續賈家中興。這個賈家,有說是朱明,有說是愛新覺羅,還有說是曹家。曹家肯定不是了,即使曹雪芹真的是曹家人。這就剩下兩個了。《紅樓夢》講了兩個故事,其中一個是扒灰的故事。之所以提這個故事,是因為這所謂的“扒灰"扒出了事故:那妃子有孕了,問題是這個女人是朱明後裔,皇帝不認皇太子不認太尷尬了。皇帝有心滅口可又投鼠忌器,當胤禛抱著這個孩子找康熙的時候,康熙不認子,這子就攤到了胤禛頭上。有說補不了天的石頭是寶玉是皇太子,這寶玉說他是清白的,那這貴子就是寶玉的弟弟寶貴了,寶貴寶桂,暗合“蘭桂齊芳",所以胤禛有一個名為兒子的弟弟,沒錯,這個就是康熙大帝看中的弘曆。既然要傳位弘曆,雍正敢不為他的親子的後路考慮嗎?可惜弘時不能理解雍正的苦心。

  • 17 # 聞學天史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雍正王朝》中,雍正三個兒子,有三種不同性格,三阿哥弘時率直愚蠢,四阿哥弘曆精明狠毒,五阿哥弘晝大智若愚。其實,在老八胤禩拖弘時下水後,老八就把這三兄弟分析透透的了:你弘時精明不及弘曆,狠毒不及弘曆,讀書不及弘晝,聰慧也不及弘晝。

    弘晝雖然有奪嫡之心,但好歹有自知之明,最終裝傻得以保全自我。可是弘時的命運就沒那麼好了,不信命的他非要跟弘曆爭,結果命喪黃泉……

    弘時野心的暴露是洩露考題

    雍正上位之初,朝堂上老八胤禩的勢力依舊強大,清流黨也不聽使喚。苦於自己能用的人,有用的人實在太少,弄得自己這皇帝十分尷尬,於是雍正準備開科取士,培養一批自己人。

    弘時對這次科考非常活躍,一大早就出場,聯合張延璐洩露考題。那麼弘時為何要洩露考題呢?

    因為他奔皇位去的,他最大的障礙就是弘曆,弘時這麼做,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壓過弘曆的勢頭,因為從小到大弘曆都比他優秀,所以有點心不甘。可是他憑什麼壓過弘曆呢?當然想透過這一些歪門邪道來獲取了。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弘時欲想與弘曆抗衡,那必然缺錢缺人,賣考題正是他營收的一個手段。同時還可以籠絡一批自己的人,畢竟能買得起試題的人,大多都是官宦或者富裕之家,具備一定的話語權,只要籠絡了這些人,就等於籠絡了一個大財團和自己的堅定擁護者。

    弘時斂財、籠絡人心的行為有點像八爺胤禩,不同的是八爺他們暗渡陳倉,不僅處處佔個理,還得了個“八賢王”美譽,而弘時是明目張膽的,並沒有學到老八胤禩的精明。

    就如小時候在熱河,鄔思道給弘時和弘曆上了一課:“讀書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明理,世上的萬事萬物,或做允任何事,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把這個“理”字想清楚了,做起事來就有了主張,但又不能守死理!”

    鄔思道這時候還特意問了一下:“弘時,剛才講到哪了?”可惜弘時實在不爭氣,只聽了一半說藉口尿遁而去,而後來鄔思道又補了一句,那不守死“理”的前提是:“只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意思是做事要靈活,也可以不守理,但必須要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三項才行。

    顯然,弘時根本沒有學到鄔思道的精髓,只知皮毛,不求甚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佔住一個“理”字,弘時“不守理”的前提,又沒有佔據“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項。

    最後東窗事發,弘時事與願違,在追責時,弘時沒有幫張延璐說句好話就算了,還對張延璐落井下石,最終張延璐替弘時背了黑鍋,被雍正砍了腦袋。雍正懷疑弘時參與是主謀,但顧及父子之情,當時沒有對弘時下手,但是卻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弘時知錯不改,變本加厲

    雍正以為弘時經過科考事件後,能吸取教訓,而弘時非但知錯不改,反而變本加厲。

    雍正推行“新政”遭到清流們的反對,弘時為了爭取清流的支援,與讀書人一起和老爹唱反調,還親自跑璐河驛勸說弘曆一起反對,弘曆又不傻,知道新政就是老爹雍正的根,豈容得了別人反對?

    不過,即使弘時這樣,雍正還是給他一次機會,認為弘時會收手,卻不料他竟然和老八胤禩成了一路人。對於雍正來說,兒子不幫老爹分擔就算了,居然和政敵老八一起對抗自己,這叫當爹的作何感想?

    後來,弘時不但直接參與了“八王議政”,還坑自己的弟弟弘晝,聯合皇叔胤禩逼老爹退位,弘時的所作所為,雍正能不寒心嗎?同樣是兒子,弘晝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提醒皇叔胤祥去豐臺大營控制兵權,雍正才化險為夷,這一對比,高下立判。

    逼宮失敗後,弘時為了防止訊息走漏,企圖殺隆科多滅口,結果被圖裡琛看出了端倪,將實況稟報給雍正,雍正暗訪隆科多,隆科多為了保命說出了弘時的名字。

    弘時滅口不成,又急眼了,轉向對在外地辦差的弘曆下手,提前知道的雍正,緊急派圖裡琛通知李衛,帶人去解救和護送弘曆安全抵達京城,弘時的計劃才沒有得逞。

    雍正經歷過奪嫡,深知當中的殘酷性,老八雖倒臺,沒有對手了,但是眼看自己身體每日況下,雍正最迫切的問題就是為接班人做好準備,只有讓接班人順利繼承皇位,新政才不會半途而廢,雍正為了不給弘曆留下難題,只能忍痛清理弘時。

    弘時以為棋高一手,結果敗給了弘曆,雍正處決了弘時之後,弘曆問:“皇阿瑪,我三哥呢?”此時,弘曆問這句話意欲何為呢,感覺弘曆還是很腹黑!

    那麼,雍正為了給弘曆鋪路,為何清理了弘時,放心弘晝呢?其實,雍正在弘晝身上也沒少試探,弘晝的處境也很危險。

    雍正藉機試探弘晝,步步暗藏殺機

    弘晝是一個不顯山不露水的人,每天與和尚道士為伍,常常做出很多荒唐事,這恰好是雍正所擔心的是,這個兒子會不會跟當年自己一樣每天潛心佛法,實則是韜光養略。

    所以雍正面對這兒子,真的不清楚他是真無心皇位,還是在學自己當年“不爭是爭的”策略,所以雍正對弘晝的試探,步步都是暗藏殺機。

    雍正命弘晝、三阿哥弘時,三皇叔胤祉一起去抄八叔的家時,弘晝很聰明,為了不得罪八叔和遭老爹生疑,上演了一出活出喪,大白天的給自己舉辦喪禮,說自己出去會有血光之災,巧妙避開了去抄八叔家的這個事。而弘時呢,為了掩飾自己的罪行,積極表現,恨不得把八爺的家人都除掉。

    後來,雍正召見弘晝,總管李公公第一時間就提醒弘晝,皇上今天心情不好,弘晝二話沒說,拿出一疊銀票塞給李公公,說:李公公萬一我下不了臺,到時您就幫我圓圓場。從這一細節看,弘晝確實大智若愚,對人性的理解很透徹。

    有一個橋段,弘晝小時候,年秋月抱著小弘晝給鄔思道送護膝時:“弘晝,把護腿給鄔先生試試!”

    弘晝是年秋月在劇中,唯一抱過的孩子,由此可知,弘晝跟年秋月和鄔思道的關係必定不一般!其實,從後來弘晝性格變化可以看出,弘晝的荒唐之舉是“避禍”的高明之處,畢竟經歷了鄔思道的離開,經歷年秋月的去世,又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八王議政逼宮,讓他的小心臟徹底承受不了了。

    所以為了打消雍正的疑慮,徹底離開權力的漩渦,於是玩了一出看似荒唐的鬧劇“活出喪”,實則是保全自己。在雍正試探他時,說雍正是天上的太陽,他是小小的蠟燭,就算修十個十年也比不上老爹之類的話,自貶自己,巧妙迴應了雍正的試探,可以說,鄔思道的自保之道,她運用自如,並把它發揚光大。

    弘晝雖也有奪嫡之心,但他有自知之明,裝瘋賣傻躲過一劫。面對沒有奪嫡之心的兒子,雍正放心了;面對沒有威脅的弟弟,弘曆也放心了。

    而弘時,雖有點小聰明,可是卻是愚蠢的表現,雖說從小得滿腹經綸的鄔思道教導,可惜沒有學到鄔思道身上最本質的東西,反而沾染了八叔胤禩的一些陰謀詭計,直到臨死前才突然明白過來,可一切都晚了,哭著大罵八叔“阿奇那”!

    結語

    在皇家,但凡牽扯到權力爭奪激化的,什麼父子之親、兄弟之情,都拋之腦後,惹下殺身之禍是必然的。

    其實,弘時起初只是小打小鬧,但在八叔的挑唆下,權力燻心,最終落個被賜死的下場,怪誰呢?要怪就怪自己當初沒跟老師鄔思道好好學習,吃了沒文化的虧!即使雍正留下他,乾隆也不會手軟。而弘晝大智若愚的典範,知道只要不擋四哥弘曆的路,不威脅皇權,自己就能平安度過一輩子。

    —End—

  • 18 # 媚之夭夭

    其實,弘晝能夠善終,並不是雍正心軟了,而是弘晝自己拯救了自己,也是自己保全了自己。

    因為,在《雍正王朝》裡,弘晝看起來是一個不著調的人,一個做事荒謬的皇子,也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其實這是一種生存智慧。可惜,自作聰明的弘時直到死都不明白,看似傻傻的弟弟弘晝不但擁有了榮華富貴,還頤養天年。

    不參與奪嫡,對朝局不感興趣,這一招讓雍正皇帝非常滿意。

    經歷了九子奪嫡,雖然雍正皇帝最終勝出,當上皇帝是塵埃落定。但是,雍正也是心有餘悸。

    在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選上,經過多方考察,雍正垂青弘曆。

    可是三兒子也是長子的弘時為了奪皇位,其手段比當年父輩競爭還瘋狂,狠毒。

    為了繼承皇位,弘時還和八叔聯手,不但收留江湖草寇對弟弟弘曆追殺,甚至是逼隆科多在暢春園發動兵變。

    面對弘時瘋狂的舉動,雍正是分分鐘不含糊,終於把弘時賜死在宗人府。

    雍正對弘晝的試探。

    把弘時處理後,雍正就把目光投向弘晝。

    看到弘晝對給自己辦喪事的事幾乎是到了上癮的地步,只追求享受樂子的弘晝,雍正那顆一直懸在空中的心著地了。

    只要弘晝不跟弘時爭江山,他再荒唐也不是事。雍正是這樣認為的。

    直到雍正駕崩,弘時如願登基,弘晝一直沒出么蛾子,雍正終於含笑而逝。

    弘晝的智慧。

    很多人說弘晝傻,又荒唐,其實是誤解。

    因為他看到大哥弘時“以身試法”的下場。

    而且,他有自知之明。自己各方面不如弘曆,拿什麼爭奪皇位?不如安份守已當王爺吧。

    就是這份自知之明,弘晝既保住了生命,又保全王爺一生的榮華富貴。

  • 19 # 明月此時

    弘時被清理怨不得雍正,主要是和弘晝比起來,弘時沒有自知之明!

    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弘時被親生父親雍正過繼給了自己的八叔允禩。

    允禩雖然是雍正的異母兄弟,但是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和睦。雍正皇帝更是稱自己的八弟允禩為“阿其那”。

    何為“阿其那”?“阿其那”是滿語,可以理解為狗的意思。把親生兒子過繼給“阿其那”,可見雍正對弘時有多麼的不待見。

    雍正五年(1727年),弘時又被父親以“少年放縱,行事不謹慎”為由撤去黃帶,削除宗籍。

    這個處罰就更狠了,這代表著雍正單方面的解除了二人的父子關係,從此之後弘時不再是雍正的兒子,生死由命和雍正再無半點關係。

    當時的弘時一定很鬱悶,否則也不會再被除一年半後抑鬱而死,當時弘時年僅24歲。

    反觀弘晝,雍正四年時弘晝雖然還是個剛滿15歲的孩子,但是政治覺悟很高,不僅在雍正那裡討喜,和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曆的兄弟關係也非常和睦友好。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晝22歲被晉封為和碩和親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晝24歲,協同弘曆、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

    同樣是24歲,一個被委以重任,一個身死道消,這個差別可以說是天上地下。

    都是雍正的孩子,身上都流著雍正的血脈,但是命運卻完全不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兩人的命運並不是雍正決定的,與其說是雍正心狠手辣,不如說是弘時比起弘晝來說太沒有自知之明。

    弘時是雍正帝的第四個兒子,但是前面三個哥哥弘暉1704年夭折,年8歲;弘盼1699年早殤不到兩歲;弘昀1710年早夭剛滿十歲。因此雖然排行第四,但實際上是妥妥的皇長子。

    也可能正是有了這重身份,弘時暗地裡滋生了野心,畢竟比起乾隆皇帝年長7歲,他認為自己更有資格從父親雍正皇帝那裡繼承大統。

    但是野心歸野心,能力歸能力,年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能代表著智慧和手段。

    不信看看周圍的人,到現在也不是誰的年齡大,誰的本事就更大。

    就拿弘曆來說,康熙初次見到他就對他極為感興趣。能從眾多皇孫中脫穎而出,弘曆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甚至後人認為雍正之所以能成功上位,其中一條因素就是康熙對弘曆的喜愛。

    歷史上“父憑子貴”的也不只有雍正,朱高熾能順利成為太子,也得益於兒子朱瞻基是朱棣的“好聖孫”。

    所以在雍正心目中,弘曆早早地就被當成繼承人來培養,這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繼承人的兄弟,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繼承人來說兄弟情義和皇位比起來,有時候真的不值一提。

    因此,作為陪跑的兄弟要麼是低調做人,要麼選擇依附,要麼是明哲保身,要麼是裝瘋賣傻,要麼是遠離紛爭,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幾個能夠善終。

    如果沒有這點自知之明,那就只能祈禱自己不要投胎到帝王之家。

    雍正的皇位來之不易,“九龍奪嫡”的經歷讓他留下了很大的陰影,他的兒子本就不多,所以為了不讓兒子們慘烈的競爭決定秘密立儲。

    弘時作為皇長子,沒有自知之明,他認為只要兢兢業業地完成父親交代的事情,總會打動父親雍正,到時候鹿死誰手或許還是未知數。

    即便是弘曆的月錢比當哥哥的高出幾百兩,弘時也沒有在意,他只認為弘曆有康熙的偏愛月錢多是正常現象。

    但是雍正元年的一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弘時敏感的心靈。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派弘曆去祭奠康熙。年僅13歲的弘曆站在了主祭的位置。弘時內心開始惶恐不安。

    雍正二年,祭奠康熙的主祭還是弘曆。此時弘時幾乎可以確定,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密詔或許跟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此時的弘時沒有猜錯,也證明弘時並不是愚笨之人,凡是有政治修養的皇室宗親和朝中的大臣們都猜到了這個結果,只是大家都非常默契的保持沉默。

    當然弘時不愚笨也不代表著他就有智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某些前提條件下,並不能算得上逆流而上。

    這時的弘時內心更多的是不服氣和不甘心,人一旦有了這種心態,往往會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雍正王朝》中,弘時所犯的錯誤講得非常清楚。

    一:弘時洩露考題,透過科舉舞弊中飽私囊。

    這一條可以說是大罪,貪婪也要有個度。透過破壞國家的選材根基,而滿足個人的私利,絕對是大罪,如果不是皇子造就推到菜市場砍頭了。

    二:胳膊肘往外拐,參與八王議政逼宮親爹。

    雍正登基之後,準備以雷霆手段改革政務,整頓旗務。既然要改革勢必為影響一部分人的利益。允禩等人利用這一點,秘密聯絡關外旗主王爺,打算對雍正逼宮。

    作為皇長子,弘時不但沒有堅定地站在父親雍正的立場上和他們作鬥爭,反而是胳膊肘往外拐站在了雍正的對立面。

    不知道弘時得到了八叔允禩的什麼承諾,竟然不惜帶著弟弟弘晝假傳聖旨,讓允禩等人成功地接管了豐臺大營。

    如果不是弘晝醒悟得早,及時通知了十三叔胤祥,後果不敢設想!

    這件事弘時屬於背叛,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即使沒有野心,能被人輕易利用,也不是什麼精明之人。

    而弘晝雖然也有錯,但至少還懂得迷途知返!

    三:弘時甩鍋弘晝。

    弘時參與了八王議政的政變活動,弘晝頂多是被弘時欺騙利用,但是事後弘時為了擺脫自己的嫌疑,直接把一切錯誤都甩鍋給了弘晝。

    這一點看似高明,其實愚蠢之極。

    在這裡弘時表現出了對親情的冷漠,同時也告知世人自己沒有擔當。雍正對這樣的兒子更加失望!

    四:手足相殘,謀殺弘曆。

    弘時千方百計地爭奪皇位,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既然不能得到雍正的認可,那麼就剩下一個辦法,直接釜底抽薪殺了弘曆,斷了雍正的念想。

    在他心裡,弘曆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既然沒有弘曆受寵,又沒有弘曆有能力,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了弘曆一切都是自己的了。

    索性弘時沒有成功,當然後果也很嚴重!

    一次次犯錯,觸碰了雍正的底線,一旦觸碰了底線,雍正直接做出了不要這個兒子的決定。這就是弘時被清障的根本原因。

    當然《雍正王朝》是小說,不能作為信史的依據,但是弘時被清理的真正原因其實也不難推斷。

    首先,弘時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已經成年,作為雍正的“皇長子”,弘時沒有任何受封,這一點不合情也不合理,那麼原因只有一個,弘時的資質太過平庸

    其次,雍正元年康熙週年祭,主祭是弘曆而不是弘時,可見弘時當時已經不得聖寵。況且雍正這麼做也沒有一個人提出不合理,這代表著在大家心目中弘時確實不如弘曆

    第三,雍正三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年羹堯和隆科多同年事發,雍正四年二月弘時被過繼給允禩,這其中也許存在某種聯絡。

    隆科多為了防止雍正對他滅口,於是私藏了一份“玉牒”,而允禩和弘時的處理結果上都有“玉牒”除名這一項,這裡面或許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或許弘時就是允禩和隆科多、年羹堯他們之間的紐帶,畢竟其他人也沒有這個資格。

    第四:雍正為什麼把皇長子偏偏過繼給“阿其那”?把兒子推到“敵對”勢力手中,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去當臥底,要麼是發現這個兒子和“敵對”勢力關係比較親密。

    從雍正最後的處理結果來看,弘時顯然不是去做臥底的,也就是說弘時可能和八叔允禩之前就走得比較親近。

    允禩所作所為弘時極有可能參與其中,若是簡單求個情還不至於淪落到這般境地。

    只有錯得太離譜,才會徹底傷了雍正的心,一怒之下說出“你既然那麼喜歡你八叔,那你去給你八叔做兒子去吧”這種話。

    第五:弘時不太精明,容易被人利用,假如弘曆繼位後上面有個哥哥被人利用,假如不踢出宗籍,早晚都是一顆定時炸彈。

    綜上所述,弘時的結局要麼是因為野心勃勃違背了雍正的意志,要麼就是不太精明被人當了槍使,總而言之是缺乏自知之明。

    那麼弘晝為什麼能夠脫身,並且在乾隆在位的整個過程中,依仗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荒唐無度?

    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自知之明!

    弘晝對自己的定位非常好,寧願做個“荒唐”王爺瀟灑地過一生,也不願意成為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

    諷刺的是,弘時被“玉牒”除名,而弘晝比弘時更荒唐,但是後來弘晝不但充“玉牒館”Quattroporte,升遷議政大臣,就連死後仍被予諡為“恭”!

    總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句話是至理名言,有時候做人不用太聰明,自知之明最是難得可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部電影是屬於批判性極強的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