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包子Ge
-
2 # 可葭媽
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首先你要搞清楚原因。
是為了得到什麼東西,還是因為某件事情惹他不開心生氣了,又或者是為了引起大人注意。
如果是合理要求,那麼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家長給予適當的滿足。
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那麼家長就應該堅持底線,而不應該因為孩子的哭鬧發脾氣而妥協。這種情況,就應該及時給孩子制定規則,家長和小孩子一起遵守。
如果是傷心難過了,家長的第一時間就是應該給予一個安靜溫暖的擁抱,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產生共情。然後給予安慰開導。
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長成什麼樣,都是家長教育的結果。
孩子愛發脾氣,是不是家長愛發脾氣?所謂的有樣學樣就是這樣。
孩子愛發脾氣,是不是之前孩子透過發脾氣來獲取某些好處得到了滿足,導致孩子產生認為自己的需求透過發脾氣就可以得到滿足的錯誤結論。
-
3 # 智慧媽媽旺三代
孩子愛發脾氣,要管一管了,不能任其發展。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點,少激怒孩子,有什麼事,可以好好跟孩子溝通,家長不能亂髮脾氣。
第二點,告訴孩子不能隨便發脾氣,否則會受到懲罰,同時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第三點,培養孩子表達能力,有什麼事讓孩子主動找你溝通,不要壓抑孩子。
第四點,如果孩子一個星期沒有
亂髮脾氣,可以獎勵孩子,並制定獎勵措施,比如:帶孩子出去玩或者陪孩子做喜歡的事。
諸如此類,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培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習慣,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相信孩子會養成不亂髮脾氣的好習慣。
-
4 # 陳汐育兒
對於孩子來說,家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了,面對的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在家裡,他們更容易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也有很多,在這裡我們來分析一下。
1、性格原因。在很多家庭我們都發現同樣父母生的小孩,有的小孩先天脾氣比較活潑,有的小孩卻比較文靜。每個小孩生下來以後有一部分性格已經定了,有些小孩平時就會表現得比較暴躁,愛發脾氣。
2、表達不清。小孩子的表達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都還是很弱,有時候身邊的大人並不能理解他要表達什麼,這種溝通的挫敗感也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發脾氣的。
3、行為影響。如果家中的長輩平時表現比較愛發脾氣,用吵架來解決問題,那麼小孩子也會受大人影響,預設為這是一種有效表達方式。
4、生病或遇到特別情況。如果孩子只是最近一段時間開始發脾氣,那父母要去找原因,是否是生病不舒服,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了。
那麼面對小孩發脾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我們要接受孩子暴躁的脾氣,不要一味地告訴小孩,你不能發脾氣。作為父母,我們要比小孩更加有耐心,更加包容他,只有他的情感得到滿足,他的情緒才會平靜下來。
二、引導孩子將情緒發洩出來,我們不難發現,小孩子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在他發起脾氣的時候暴力地制止只能起到一時的壓制,對小孩的情緒控制起不到作用,還可能會引起後期的反彈!俗話說堵不如疏,鼓勵他把情緒表達出來,告訴他你理解認同他的情緒,然後再引導他用更好的方式表達情緒。
三、及時解決。今日事今日畢,待小孩情緒平穩能接受你的意見是一定要告訴他這件事他錯在哪裡,不要對孩子一通打他卻不知道他哪裡錯了,更不能以後幾件事一起罰。
四、以身作則。父母的行為對小孩的影響非常大,父母在面對小孩時亦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5 # 贏在起點月老師
面對孩子的脾氣暴躁,家長可以採取下列辦法
第一,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要採取不理睬態度。必須讓他們意識到哭鬧是無濟於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地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鬧,聽從教育。
第二,當孩子不聽家長勸阻或拒絕服從命令時,可放手讓他自己去碰碰釘子。當他受到挫折時,自然會知道家長為什麼不讓他做的道理了。這種處理越及時越好。
第三,經歷“反抗期”是幼兒正常發育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裡,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應注意適當加以鼓勵,促進他的自我意識的形成。當你不滿意孩子的行為時,在批評的同時仍要表示喜歡他,不可責怪打罵。
第四,當孩子出現打人罵人的不良行為時,應堅決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在別人身上所產生的影響,嚴肅講清道理,並引導孩子自覺採取補救措施。
第五,家長髮現孩子有不愉快情緒時,應設法瞭解其原因,適當要求可以滿足,過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第六,說到做到。家長說話要算數,如果不答應的事,孩子再哭再鬧也不能妥協,如果想答應的事,就不要等孩子哭鬧了或發脾氣了再答應。這一點是家教中家長容易忽視的。
第七,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儘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第八,父母及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統一,當孩子沒有道理的發脾氣時,不能因孩子的哭鬧而妥協。
第九,父母應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緒變化,時而嚴厲,時而嬌慣。使孩子因無所適從而愛發脾氣
-
6 # 唐小貓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孩子的天性是愛玩,他們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們的世界裡還沒有規則感,而我們家長想要以一種成人所認為的規則去約束他們,這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那麼就聽之任之了嗎?當然不是。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學會控制我們大人的自控能力。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做什麼,孩子也在耳濡目染地學習著。比方說,我們總覺得孩子喜歡看手機看電視,不管用什麼方法都阻止不了他們,擔心他們視力受損擔心他們學業受影響,所以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去阻止他們看電視,但結果卻適得其反,於是我們不得不河東獅吼,不得不打罵,但發現他們還是要看電視看手機。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表示非常崩潰。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提供了什麼樣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自己有沒有成天抱著手機守著電視,是不是在家總是大吼大叫沒耐性,是不是自我情緒管理也欠佳?
遇到孩子情緒控制力差的時候,我們應該去找到根源,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他們內心有什麼不滿有什麼委屈,作為家長有沒有及時去與他們溝通,進行良性疏導——這些都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反之,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選擇一味打壓、漠視的態度的話,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不平衡,更加急躁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
-
7 # 甜蜜的人8
沒有壞情緒的孩子,只有不被體諒的不被關注的孩子,孩子的世界通常都很單純,我想,不可能找到一個孩子會像成年人一樣會控制、隱藏自己的情緒。每當他們和大人溝通不了的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引起家長的注意。
所以,您的這個問題大概是所有家長都會遇到的煩惱,之前聽過一個故事,您或許可以試著給孩子講一下:
一個木匠有一個經常愛發脾氣的孩子,孩子不僅在家裡經常苦惱,還會去外面惹禍,甚至動不動就會把自己的碗摔碎。有一天這位木匠爸爸給孩子一袋釘子和一塊木樁,告訴孩子只要想發脾氣就在木樁上釘釘子。
半個月之後,木匠帶著孩子看到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快要100多根了,木匠不僅沒有數落孩子還鼓勵孩子繼續做下去,又過了半個月之後,木匠看到木樁上的釘子新增的並不多,於是又告訴孩子如果每次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就拔掉一根。一個月後,孩子興高采烈的跑過來,跟木匠說釘子已經被拔完了。這時,木匠語重心長的告訴孩子:“雖然你的釘子都拔完了,但是你看上面的痕跡還在,這與你和爸爸媽媽發脾氣是一樣的,你每一次發脾氣都會傷害到爸爸媽媽。”
其實這個小故事無非是告訴孩子發脾氣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不僅會傷害到父母也會傷害到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自控力沒有大家好這都是家長要理解的,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第一時間瞭解原因而不是責備孩子,同時,家長在平時也要重視對孩子自控力的培養,建議你可以在這幾個方面多加註意:
給孩子信任的環境
環境對於孩子的自控力影響非常大,當孩子所在的環境是值得信任的,孩子就會更加願意進行自控;而如果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值得信任,孩子就會覺得現在“吃到肚子裡”的才是最保險的,自然就不會有自控力。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處環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孩子具有很好的自控力,家長首先要創造一個信守諾言、值得孩子信任的成長環境。
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孩子的自控力不好,原因在於他們的記憶力不好,在這一點上,年紀越小表現越突出。
有幾次,我和小侄女到公園玩,準備回家前我和她說好再玩一會兒,5分鐘後我們就回家,她點頭表示同意。但5分鐘之後,她卻又哭又鬧不肯回家。我當時覺得她的自控力挺差的。
後來和我們中心的老師聊起這件事,我才知道學齡前孩子的工作記憶容量很有限,也就是說:幾分鐘前說好的事,一眨眼他們就會忘記。
輔助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
孩子有一個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很重要,這就是孩子的興趣,只有在專注做事時,孩子才能有所成長,各項能力才能獲得鍛鍊。我侄女自從在美術寶1對1學習畫畫之後,不僅想象力豐富了就連自控力和記憶力似乎也明顯提高了,以前是被家人寵壞的孩子,現在在畫畫面前什麼事情都變得可以商量了。
在孩子心理最親近的人就是父母了,所以父母也要多理解孩子的壞脾氣,不要孩子一發火你比孩子發的火還大,畢竟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壞孩子,只有不被理解的孩子。作為大人,多留些寬容給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這個世界會更美好。
-
8 # 峰教授
孩子發脾氣和自身個性有關,要分析孩子生氣的原因,進行針對性培養。1.如果是天性,那就要做好長期準備,循序善誘,讓孩子明白髮脾氣不會幫助解決問題,還可能惡化問題。同時教給孩子控制脾氣的一下方法,如默數1.2.3.4.5.5.6.7.8.9.10,轉移注意力等。2如果是有特殊原因造成的,那就相對好培養,對症下藥,效果明顯。比如孩子特別不喜歡家長當著別人面批評自己,你就少批評。孩子不喜歡你動他的動作 你就少動等。
-
9 # 小河馬的精分爸爸
乾貨來了~
如何培養?人的自制力雖然帶有先天性,但後天的影響、教育、自身修養更為重要。自制力的培養跟其他能力的培養一樣,應該儘早開始。一般來說,小學高年級階段是鍛鍊孩子自制力的最佳時機,錯過了這個年齡階段,再鍛鍊孩子的自制力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就慢慢形成了很好的自制力,對於他們以後的成長和發展有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品質呢?
1、從“他制”到“自制”孩子的自制力形成有一個過程,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還不能判斷和評價自己行為的適宜度,這時,家長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家規”了。比如放學回家一刻鐘休息吃東西,飯後休息半小時然後練鋼琴,練完琴收拾書包,之後到九點之前這段時間可自由支配,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了習慣。要注意規矩不能太多,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要給孩子留一點空間。“他制”還可以透過家長、老師、朋友、同學等外力來進行,比如,孩子不能堅持晨讀,可以請小夥伴每天和孩子一起晨讀,這樣相互監督與促進,孩子就能很好的堅持下來從而形成良好的自制力。
2、逐漸延長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父母培養孩子自制力的關鍵,即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這種能力實際上是自制力的表現。“延遲滿足”不是教會孩子憑空等待,也不是一味壓制孩子的慾望,而是讓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人生規則:好多願望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你必須為此付出長期的努力才行。孩子的自制力的形成都有一個過程,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要急於求成,另外,孩子自制力的形成過程中可能會有反覆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可以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孩子貪玩,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第一週時每天學習半個小時再玩,如果這很容易做到;第二週每天學習增加至40分鐘,第三週每天學習50分鐘再玩。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採取這個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並且不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能輕鬆地鍛鍊自制力。
3、讓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剋制技巧注意力轉移法,就是在受到不好的刺激時,可以先想點或乾點別的。如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勸人在吵架將要發生時,必須把舌頭在嘴裡轉上10個圈。
心理暗示法,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用來形成過人的意志力。比如,當堅持不下去時,告訴自己:“我一定行,只要堅持!”“太棒了,我又完成了一道題!還有三道題,我就大獲全勝了!”等等。
迴避刺激法當遇到可能使自己失去自制力的刺激時,應竭力迴避。如隔壁有人罵我,就不側耳去聽,而是外出散步。這樣就避免發怒造成衝突。
積極補償法,比如如果自己要做一件自己很不擅長的事情或者很不喜歡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如果我要是完成了,就對自己實施一些獎勵來補償自己,比如看一部喜歡的電影,吃一頓大餐等等。
4、採取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已形成的自制力當孩子有了好的變化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和獎勵,這種行為可能會退縮,回到原來的狀態。我們可以採取以內在獎勵為主,外在的物質獎勵為輔的手段來對孩子進行獎勵。內在的獎勵,比如用真誠的讚賞的語氣對孩子說:“你真的長大了,如果你堅持下來的話,你一定會成功的!”尤其是那些平時很少跟孩子交流的家長,家長的關注會讓孩子更加堅定上進的信心。外在的物質獎勵不要過於頻繁,而且最好用於結果而不是過程。比如,當孩子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行為有了很大的提高,並有了實質性的成績,你可以對他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像獎勵一起去動物園,或者他很早就想要的一本書一個玩具等。而不要說:“你今天要是能連續學習一個小時我就給你買件新衣服!”那樣做,會使孩子的自制力形成的過程帶有表演性質,不利於孩子真正發展。 -
10 # 孕期育兒小貼士
小孩子的情緒是來的很快的,往往有些時候,大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小孩子看來,都是值得鬧一鬧哭一哭。孩子哭起來是非常難哄的,往往會讓大人們焦頭爛額。你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去哄又哄不好,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越哄越哭的情況。
這個情況下,會有很多家長慢慢的屈服孩子的任何要求,這種辦法雖然會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會縱容孩子的這種用哭鬧來達到目的的行為。
經常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很喜歡哭,一哭就要哭半天,怎麼哄都不行。經常都是要答應他的要求,或者是用暴力恐嚇才能停止哭泣。
其實孩子喜歡發脾氣,通常都是因為孩子的某些方面某些需求越來越成熟,因為孩子暫時還沒有能力去足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說著說著把自己說急了,可是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不懂,那這樣孩子便會想要發脾氣了。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不太明白孩子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者是需求,但是孩子哭了,也只能先去哄孩子。
那怎麼樣才能正確的對待要發脾氣的孩子呢?
首先,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表現出比孩子更焦急的樣子,要從容淡定的試著跟寶寶繼續交流,要讓寶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不能一味的恐嚇、阻止寶寶發洩自己的情緒。要引導寶寶表達情緒,比如問他:寶寶是不是很難過啊?為什麼難過?引導孩子去思考,慢慢的,孩子的情緒也會緩緩平靜,或是減弱暴躁的情緒。
要引導孩子想清楚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難過,為什麼會哭。其實孩子的情緒很簡單,有時候會因為找不到喜歡的動畫片了,也有的時候是因為小汽車不見了。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他喜歡的動畫或者玩具。如果實在找不到,也要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找不到了,是不是上次玩完玩具沒有及時收好,教育孩子下次一定要把自己的物品收納好。
平日的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發脾氣,遇事冷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高的,而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作為家長的你,都是脾氣暴躁一點就炸,還怎麼能要求或者教育孩子遇事冷靜。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以暴制暴,不能用暴力恐嚇孩子,即使用暴力的方法能夠讓孩子成功的在你面前乖巧乖順,但會極大程度的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被壓迫感,或者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待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你的孩子脾氣可能並不會像你一樣溫和,有的時候你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但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
回覆列表
孩子的自控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無論孩子天賦多聰明、IQ多高,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做事也是很難成功的。因此,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
1. 延遲滿足
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首先要從延遲對孩子需要的滿足開始。心理學實驗已經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現在寶寶6~12個月,而4歲則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從孩子很小時家長就要有這種意識,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適當延遲滿足孩子慾望的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注意培養寶寶抵制誘惑、剋制自己的能力。
記得女兒三歲左右時,有一次在商場裡看到了一個遙控小汽車,喜歡的不得了,非要買著不可。我想不能讓孩子養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壞習慣,得讓孩子學會剋制自己的慾望,雖然看著孩子眼淚汪汪的小臉也很心疼,但還是咬牙堅持沒給她買。過了一段時間,我看孩子特別懂事,就偷偷把遙控車買回來給了孩子一個驚喜。沒想到這件事過後,帶孩子去商場時丫頭再也不吵鬧著要東西了。看來,只要家長在生活中多注意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慾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會慢慢養成的。
2. 時間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上網玩遊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當孩子開始做一件不太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做家務時,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制定完成的時間,告訴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剩餘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讓孩子逐漸養成重視時間的良好意識和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
3. 提供動機
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憑家長的“行政命令”,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誘惑力的動機。家長首先要了解什麼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當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時,儘可能想辦法把你的要求與孩子的某種需求關聯起來,構成因果關係,給孩子的自律提供一個強大的動機,促使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完成。
女兒小時玩完玩具從來不收拾,囑咐多少遍也不聽。為了讓女兒能自覺收拾玩具,我想了一個點子,然後告訴女兒:“如果不把玩具收拾好,玩具就會自己藏起來,不和你一起玩了。”剛開始,女兒根本不相信,玩過玩具後還是亂放在那兒,我就趁她看不見時把玩具藏起來,結果女兒找不著玩具了,女兒特別驚訝:“玩具真的藏起來了!”“我還想玩這些玩具”———這個簡單的需求成為女兒自覺收拾好玩具的強烈動機,再也不要我督促了。
4. 遵守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則的爭先恐後勢必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學會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家長要讓孩子瞭解各種規則,行人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和小朋友玩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各種體育運動要遵守競賽規則,還有要禮貌待人啦、按時作息啦、做事不影響別人啦等等,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規則給予孩子監督指導。
比如,孩子想盪鞦韆玩,可是已經有小朋友在那裡正玩著呢,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先來後到”的規則,勸導孩子學會剋制自己,陪孩子耐心等待。全家一起出遊,不亂扔垃圾,不亂塗亂畫,不大聲喧譁,遇到熱門景點需要排隊時,家長一定要不加塞、不催促,孩子在旁邊看著呢。要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嚴肅性,可不能讓自己的“不文明”影響到孩子。
5. 遊戲訓練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採用角色扮演遊戲或者叫情境模擬遊戲,能夠很好的鍛鍊孩子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擬醫院、商店、學校、消防人員救火等等。在模仿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走神了,家長要提醒孩子回到自己的角色中,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
給孩子提供一些訓練活動,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也不失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我女兒最喜歡和我玩的是摺紙小遊戲,準備一些白紙片,隨意折出一些小動物、小物品,按照個人的喜好畫上顏色,再把自己的作品和樹葉、小石塊等身邊的小物品擺成不同的造型,一起欣賞,那叫一個美呀。這種動手類的小遊戲,孩子大都非常感興趣,既鍛鍊孩子了的注意力,長期堅持下去還能幫助孩子逐漸形成自律的能力。
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家長針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在進行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反覆的情況,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