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2 # 一頓飯的味道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即同治帝,在紫禁城養心殿駕崩,年僅19歲。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主要有兩種說法。按照清朝官方記載,同治帝是得了天花病死的。

    但民間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說同治帝是因為經常偷偷出宮,光顧煙花柳巷,導致感染了花柳病,最後不治身亡的。那麼,同治皇帝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同治皇帝死於花柳病的說法主要見諸於一些野史小報。清朝官方公佈同治帝是死於天花。比較有力的證據是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裡面記載了太醫在同治患病到去世期間的脈案和用藥處方。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證據就是晚清重臣翁同龢在自己的《翁同龢日記》中也記載了同治帝是死於天花。由於日記是比較私人的東西,裡面記載的內容一般都力求真實,因此可信度較高。

    兩個資料相互佐證,基本可以認定同治皇帝確實是死於天花,而並非民間傳言的花柳病。

    不過天花並非是必死的病症,為什麼同治帝卻扛不過去呢?這其實和同治帝的親生母親,即慈禧太后有很大的關係。

    慈禧太后是個權力慾非常強的女人。但慈禧雖心狠手辣,但還不至於殺害自己的親生兒子。不過,同治帝的死亡,慈禧也是難辭其咎。

    慈禧一直很不喜歡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有一天,阿魯特氏去養心殿探病。在病床前,阿魯特氏和同治帝訴苦,當時同治帝病情已有所好轉,於是他勸皇后暫且忍耐,待病好之後,總會有出頭的日子。

    可是,同治帝夫婦卻想不到,慈禧太后早就悄悄來到養心殿東暖閣外偷聽兒子和媳婦的談話。聽到阿魯特氏竟敢在背後告狀,慈禧勃然大怒。她全然不顧兒子的病情,直接衝入養心殿內,一把抓住皇后的頭髮,舉手痛打,並叫內廷準備棍杖伺候。

    同治帝本來就身體虛弱,看到這一情景,又急又怕,竟然昏厥了過去。同治帝卻因此事受到嚴重刺激,發生“痘內陷”的病變。本來病情已有所穩定,但此事之後,同治帝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很快就回天乏力而死。

    因此,同治帝的死,慈禧雖然並非兇手,但卻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事後,慈禧還把同治帝病死的責任都推到了皇后阿魯特氏身上,對其百般刁難。兩個月後,阿魯特氏不堪忍受折磨,吞金自盡了。

    後來,有個御史認為皇后阿魯特氏是為同治帝殉情而死,節烈如此,應當表彰。於是向朝廷上了奏摺。結果,不僅沒幫阿魯特氏爭取到表彰,還把自己的官給丟了。由此可見,慈禧太后要是想整一個人,光整死是不夠的,甚至還要再踩上幾腳,是個很可怕的女人。

  • 3 # 正能量說史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同治帝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

    對於年紀輕輕就忽然而薨,官方給出來的死亡原因是得天花,還有其他野史上說死於梅毒,有的說他死於疥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清朝官方公佈同治帝是死於天花。比較有力的證據是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裡面記載了太醫在同治患病到去世期間的脈案和用藥處方。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證據就是晚清重臣翁同龢在自己的《翁同龢日記》中也記載了同治帝是死於天花。由於日記是比較私人的東西,裡面記載的內容一般都力求真實,因此可信度較高。兩個資料相互佐證,基本可以認定同治皇帝確實是死於天花,而並非民間傳言的花柳病。

  • 4 # 舊壺新茶

    清穆宗同治是大清的第十位皇帝, 生於1856年4月27日, 死於1875年1月12日,只活了19歲。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由於史書記載的不是很詳細,所述症狀極像天花,所以官方的說法就是死於天花。但有民間傳說,一是慈禧為專權,害死了自己的兒子,二是死於梅毒。這三種說法哪個更可信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同治帝六歲登基,因年幼無法親政,皇權主要把持在慈禧手裡,同治雖然做了十三年皇帝,但親政的時間很短,不到兩年,因此說慈禧為專權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於情於理都說不通。在同治親政之前,他年幼好玩,生性頑劣,再加上慈禧的強勢干涉,他的夫妻生活並不幸福,因此經常微服出宮,嬉戲遊樂,甚至出入於妓院,到後來龍體欠安,身上長了很多疹子,根據診治的脈案、處方和服藥記錄,御醫們都是按照天花治療的,最後也說他是死於天花。但經御醫後人的解密,同治帝是死於梅毒,只因天花與梅毒的病狀極為相似,人們更不能接受皇帝染上梅毒的診斷,況且當時梅毒晚期根本不能治癒,所以太醫們心知肚明,只能將錯就錯,按照治療天花的方法進行救治,其結果只能是勞而無功。後來有人上書朝廷,指控御醫沒有對症下藥,貽誤了救治,御醫僅受到了革職的輕微處分,由此可見,同治帝可能真的死於梅毒。

  • 5 # 非非空

    清穆宗載淳,文宗子,母那拉氏(慈禧),六歲即位,在位十三年(1861——1874),年號同治。

    文宗一生,頗為短暫,是滿清十二帝中壽命最短的。終其一生,幼年喪父,有喪親之痛。沖齡踐祚(五週歲),終日端坐於冰冷的皇座上,無任何童年樂趣可言。母親強勢,無行動言語之自由,甚至連自己心儀的女子也不能娶,娶了也不讓見面。最後不到二十歲,便匆匆離世。

    關於同治之死,民間眾說紛紜,各種猜測鋪天蓋地,莫衰一是。歸納起來,大概有三種死因。

    一,染梅毒說。

    西太后專權,喜歡風秀的女兒,而同治傾心阿魯特氏。在慈安等安排下,立阿魯特氏為後,風女則為妃。西太后便百般阻撓同治帝親近皇后,極立促成與風女在一起的機會,久之同治反感而悶居深宮,後宮嬪妃一律不見。

    後來,在親信宦官的誘引下,他常深夜出宮,做百姓打扮,遊逛於天橋市場。韓家潭一代許多高檔妓院,久之同治也成了那裡的常客,廝混於妓女之間。可荒唐的放縱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他開始出現發燒,口渴,腰疼,小便不暢等症狀。儘管御醫們百方調治,卻每況愈下,全身腐爛,臭不可聞,最後死去。

    二,天花說。

    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同治帝生天花發燒。經醫生診治,逐漸好轉。可將要結疤時,受刺激引起痘內陷,經搶救無效身亡。

    三,受驚說。

    同治染病期間,有一次,正與皇后聊天,被西太后得知。西太后怒氣衝衝闖入內室,揪住皇后頭髮,便是一頓毒打。過了一會,聽到皇帝求情,更加來氣,命太監棍棒伺候,把皇后打得遍體鱗傷,哀嚎大叫。同治心如刀絞,嚇昏過去,病情從此加重,直至死亡。

    而皇后阿魯特氏也於同治死後兩個月去世,合葬於東陵之惠陵。

    我個人覺得,第三種死因比較可信,清宮記事,清史稿等也傾向於這種死法。何況,皇帝、皇后不久相繼死亡,也佐證皇后捱打,皇帝驚一說。

  • 6 # 燕歸來說歷史

    愛新覺羅·載淳,即清穆宗,也就是大家知道的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好不容易到了同治十二年,皇帝十八歲時親政,兩宮太后退居幕後。然而,同治十三年,剛剛親政一年的年輕皇帝就駕崩了,這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大謎團。

    同治皇帝年紀輕輕究竟是得了什麼病而駕崩的呢?官方給出的答案是同治皇帝得了天花而死,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同治皇帝是因天花而死。根據一些記載,同治皇帝是死於梅毒,尤其是史學價值很高的《花隨人聖庵摭憶》都這麼記載,那就讓人不得不有幾分猜疑了。

    這事兒還得從同治十一年,皇帝選秀大婚說起。

    同治十一年,同治皇帝已經十七歲了,兩宮太后決定為皇帝配婚並歸政皇帝,但是就在選擇皇后的時候,兩宮太后之間產生分歧,慈安太后傾向於蒙古正藍旗出身的阿魯特氏,而慈禧卻認為年紀較小的富察氏更加中意。

    同治皇帝本人比較喜歡阿魯特氏,阿魯特氏比同治皇帝長兩歲,而富察氏此時也就是14歲的小女孩,所以同治皇帝選擇阿魯特氏也正常。再加之阿魯特氏出身確實比較高貴,祖父賽尚阿是咸豐朝大學士,父親崇綺更是大清朝唯一一位旗人狀元,並且這阿魯特氏還和慈安太后有親戚關係,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好堅持就默認了阿魯特氏為正宮皇后,富察氏為慧妃。

    然而同治皇帝的婚後生活不是很如意,據說由於慈禧太后不喜歡皇后阿魯特氏,就以祖宗家法和母親名義限制同治皇帝去皇后處,同治皇帝剛剛親政,不敢與把持朝政多年的母親對抗,所以只好勉為其難地服從命令。同時,由於同治皇帝從小就是皇帝,養尊處優而養成了恣意妄為的性格,而且朝政之事都是母親和六叔恭親王奕訢處理,自己根本不用太過用心,成為擺設讓皇帝很不爽,於是在皇宮之內生活不如意的皇帝,開始琢磨“逃”出紫禁城。

    京城王公大臣家中從來都不缺少紈絝子弟,恭親王奕訢的長子載澄就是之一。由於載澄年紀與同治相仿,有了載澄的帶領,年輕皇帝可謂是“見了世面”,原本禁錮在深宮之內的皇帝哪裡能夠抵禦這燈紅酒綠的誘惑,於是這哥倆兒是經常出入花街柳巷,過著花天酒地的快活生活。

    畢竟載淳是皇帝,他的如此種種荒誕行為不可能不為人知。所以在得知皇帝背道離經之行徑之後,大臣們紛紛上奏摺勸說皇帝改邪歸正。因為此事關係到自己兒子,所以起初奕訢沒有直接勸諫,但是皇帝對於這些逆耳忠言置之不理,對於指責自己錯誤行為拒不承認,來個看你們能怎麼著的態度。面對皇帝不知悔改的態度,奕訢坐不住了,這次聯名十位重臣,以勸說皇帝“停罷修圓明園和停止不務正業的荒唐行為”為目,一同勸諫,其中包括惇親王奕誴、醇親王奕譞再加上自己,三位皇帝叔輩親王,絕對是重諫。

    面對“來勢洶洶”的勸諫團,同治皇帝實在無法拒絕,勉為其難地召見了朝廷中流砥柱的這老幾位,整個勸諫過程印證了上述皇帝荒誕行徑,也反應出同治皇帝頑劣不成器而難堪大任。

    回過頭來說說同治皇帝得了什麼病而死,其實從載澄這也能看出端倪。載澄是奕訢的嫡長子,載澄一生只娶了一位嫡福晉,沒有其他側室妻妾,而且28歲也死了並且也沒留下一個子嗣。據說載澄在病入膏肓之時,奕訢去看了兒子一眼,匆匆看了一眼臨走扔下了一句絕情之話:“你早就該死了。”作為一名父親,如此絕情不合乎常理,原因不言而喻。而導致載澄失去生育能力,就是因為沾染髒病而導致。因為載澄是嫡長子,按照祖制是要承襲恭親王爵位的,因此過繼老二載瀅長子溥偉為子,奕訢的“鐵帽子”不是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孫子溥偉。

    對於同治皇帝的死因,儘管清代宮廷史料,特別是檔案內均有較明確的記載,但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筆記中,還是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並加了一些戲劇性的描繪,有的說他死於天花,有的說他死於梅毒,也有的說他死於疥瘡,眾說紛紜。

    《桃花聖解庵日記》記載:……嘻戲遊宴,耽溺男寵,日就裸瘠,旋患癰,項腹各一,皆濃潰,日未昏,殆不知人。

    《慈德外記》記載:“私家著述,皆謂太后縱帝遊蕩,及至得疾,又不慎重愛護,以至深沈不起,……蓋帝常履飲於外,至翌晨召見軍機時猶未歸也,或醉中言語失次,雜以南城猥賤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間皆竊竊私議恐帝壽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臨朝,兩宮皇太后代執國政,月底帝遂降諭日:‘朕於本月有天花之喜,……’”。

    《四朝佚聞》記載:“穆宗之崩,傳者不一,或雲天花,或雲內毒,而醫藥不能盡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澄清歷史事實,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七輯中編纂公佈了《同治進藥簿》。根據宮中所藏《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中御醫對載淳臨死前診斷記錄(即脈案)及處方的研究,認為從這本進藥薄的名稱,以及從載淳患病到去世的脈案、用藥處方,都可以證明載淳是因患天花沒有治好而去世的。

    那根據外國醫學團體的內部報告,載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並且由於病情的發展而導致了他的死亡。幾年之後,由於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梅毒已經發展到了第三階段,到了這一階段,縱有回春妙手,多半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

    其實。載淳的病情和死因,可以從清代帝“脈案檔簿”中看得一清二楚,《萬歲爺進藥底簿》中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載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後三十六天的脈案、病情和用藥情況,它完全證明了載淳最後死於天花。這是詳實可靠的。

    從各方面資訊分析,同治皇帝的死因只有兩個是最貼近真相的,一、是患天花而死。這是按官方記載的說法。二、是患梅毒而死,官方記載是為了掩人耳目欲蓋彌彰而已。

    只是在年輕皇帝還沒嚥氣之時,關於這皇位繼承之事就已經被提上日程,慈安太后從皇位宗祖規制方面提議了幾位候選人,但是最後都被慈禧否決。其實慈禧心中早已有了合適人選,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以文宗咸豐皇帝為過繼子的身份繼承大統,即光緒詞條皇帝,也就是說載湉繼承的是咸豐皇帝的皇位不是同治皇帝的,這樣兩宮太后還是皇太后,還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朝廷政權又“合情合理”和“如願以償”地回到了兩宮太后手中,其實也就是回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

  • 7 # 歷史是杯酒

    清穆宗即同治皇帝,他是清軍入關的第八位皇帝,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1861年咸豐帝病逝,6歲的載淳即位,年號為祺祥。在咸豐病危之際,曾託孤於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等八位大臣。但是在咸豐死後,慈禧太后便勾結奕訢發動宮廷政變,將託孤大臣肅順、端華和載垣殺掉,其他五人也被革職,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由於慈安太后“和易少思慮”,很少過問政事,所以大權便落到了慈禧太后一人手中。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同治皇帝完成大婚,次年正月,慈禧、慈安兩宮太后正是捲簾歸政。同治十三年(1875)一月十二日,親政了1年多的同治帝病逝,終年19歲,其壽命在清朝十二個皇帝中是最短的。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清朝的官方史料和宮廷檔案內均有明確記載,但是由於同治皇帝僅僅親政一年便猝然去世,所以也引起了許多不同的猜測。下面就來說說同治皇帝的死因。

    官方說法

    在同治病日漸嚴重的時候,太醫曾公佈同治的病情與其所開的藥方,宣佈同治的病為“天花之喜”,由於醫治無效,最終導致同治死去。而當時的美國公使在給本國的政府報告中也說:“同治病若以西醫及科學方法診治,絕無不可醫之理,絕非不不治之症。”

    那麼,同治死於天花的官方說法可信嗎?流傳下來的文獻有一本叫做《萬歲爺進藥用藥底薄》,這是一本清代皇帝的“脈案檔薄”,是當時的敬事房太監根據當時為同治皇帝治病的御醫每天給同治診脈和用藥的記錄,這份檔案詳細的記載了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到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死去的36天的脈診、病情和用藥情況。從這份檔案的記錄來看,同治帝確實是死於天花。

    民間野史說法

    在同治皇帝的皇后選擇上,慈禧和慈安意見不一,慈安喜歡崇琦的女兒阿魯特氏,慈禧喜歡侍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同治帝本人喜歡阿魯特氏,便以她為皇后,富察氏則為慧妃。但是,在慈禧的淫威下,同治很難經常和皇后在一起,而且慈禧還經常逼著同治去寵幸他不愛的慧妃。在這種情況下,同治帝內心非常苦悶,便經常一個人在乾清宮獨處。失去家庭樂趣的同治,便微服出宮尋花問柳,但又不敢去高階的場所,怕在那裡見到自己的臣僚,於是只能去一些比較偏僻的場所,這樣的場所衛生條件可想而知,所以最終同治皇帝便染上了花柳。後來,同治病死,太醫為他診治,發現他得的是花柳病,但也不敢明說,便反覆請示慈禧太后是何病症。慈禧太后看後便說差不多是天花,便讓太醫按天花病來診治。藥不對症,肯定無效。同治便很生氣,質問太醫:“我得的又不是天花,為什麼按天花來診治?”太醫說是太后的命令。同治非常憤怒,但也無可奈何

    ,最終只能在誤診中死去。

  • 8 # 飛哥說史

    縱觀歷史各個朝代的皇帝,壽命普遍都不長,任職時間也就長不了,一個朝代下來,皇帝如同走馬觀花,有的皇帝是早登基早駕崩,有的皇帝是晚登基同樣也是早駕崩,於是我就妄下結論,皇帝是個折壽、危險、短命的職業,所以你選專業的時候千萬不要選皇帝這個職業,當然你永遠也沒得選了,因為這個職業已經下架淘汰了。

    在同治帝親政的第二年兩宮皇太后便開始正式垂簾歸政了,但慈禧太后的對同治皇帝視極為的不放心常常干預朝政,使年輕自負的同治帝不甘忍受結果不到兩年就死了。儘管史料對於他的死有著明確的記載,但是在一些私人的記載中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死於天花,有的說是死於梅毒,眾說紛紜,迷霧重重。

    但野史當中有另外一種記載。相傳同治帝在太監的慫恿下,多次前往妓院嫖娼。最後染上了花柳病。花柳病是中國古代對於性病的統稱,不一定特指梅毒,也包括淋病。太醫診斷之後,不敢下定論。向慈禧太后請旨,慈禧下令太醫按照天花診治。太醫明白慈禧這是為了皇家顏面,要犧牲同治了。不久之後,同治去世。有趣的是,花柳病也會導致屍體發臭。

    嬪妃都長這樣,同治帝也是有審美能力的嘛,他不堪宮裡娘娘們的折磨,而選擇外出尋歡,經常化裝成老百姓微行出宮,據傳,有好幾個人在肆井中親眼看見過同治帝的行蹤,之後就從宮中傳出同治帝病重的訊息,人們有理由懷疑,皇帝微行時也許到過前門外的八大胡同逛妓院,因而染上了梅毒,現在涉及這段歷史的許多文學作品,都採用了類似的說法。

    梅毒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為清朝對皇帝的管理很嚴格,出宮很難,包括康熙和乾隆出宮,都是要公開行程的,跑到外面搞女人,基本上不可能,所以被人摸黑的可能性大。

  • 9 # 歷史碎片

    清朝上百年的歷史中一共產生了十餘位皇帝,同治皇帝是其中最短命的皇帝,因為他僅僅在19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史料對於同治帝的死有著明確的記載,但是在一些私人的記載中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

    1.死於天花。

    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御醫李德立和莊守和診斷“發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髮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這是天花的早期症狀。同治帝老師翁同穌也記錄過:“聞穿蟒袍補褂,聖躬有天花之喜。”慈禧太后還為此獎賞了寵臣榮祿官銜,為他沖喜。

    2.死於梅毒。

    有一些史料記載同治皇帝喜歡微服出宮到宮外去玩,在太監的慫恿下,多次前往妓院嫖娼。最後染上了花柳病。花柳病是中國古代對於性病的統稱,不一定特指梅毒,也包括淋病。太醫診斷之後,不敢下定論。向慈禧太后請旨,慈禧下令太醫按照天花診治。太醫明白慈禧這是為了皇家顏面,要犧牲同治了。但同治帝深居宮禁之中,又有兩位太后官制,他是很難有機會出去的

    3.死於天花+梅毒。

    這種說法是同治是先得天花,又染梅毒,救治不及才會醫治無效而死的。同治十一月發病,到十二月初五,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去世,相信同治所患的是急病、重病,而因為病情的某些原因,清廷官方一概保持沉默,不予申辯,這也給了民間野史不少的寫作素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戀一個人有哪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