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菸圈影視

    說起高麗王朝,這是在公元10世紀之後在北韓半島上所建立的國家,同時也是現代北韓民族的前身。但巧的是歷史上還同時存在一個高句麗,也是簡稱高麗。那麼高句麗與高麗王朝是同一個民族的延續嗎?事實上並不是的,那麼他們之間有著什麼關係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句麗是漢代時居住在遼東的少數民族,也是漢朝直接管理的國民。後來,高句麗乘漢朝衰弱,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成為漢朝以及中原各王朝的屬國。到唐高宗時,高句麗被滅國,大部分高句麗人融入了漢人,高仙芝就是這樣成為唐朝大將的。

    二百五十多年後,在北韓半島上才出現另一個自稱高麗的政權。這個高麗的開創者叫王建,而高句麗的王族姓高,沒有任何聯絡。王建高麗的臣民以新羅、百濟人為主,混有少數高句麗後裔。高句麗則是穢貊人和扶余人,顯然不是一個族的。所以兩個高麗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是有人喜歡給自己找個曾闊過的爹而已。

    王建高麗有一點和高句麗倒很相似,就是一直臣服於大國,從後唐開始,直到明朝,基本上一個不落。在正統的中原王朝面前,他們還會把國名改為,有唐高麗國、有宋高麗國等等,態度挺謙卑。中原王朝因此也一直對他很友好。

    等到遼、金等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後,他們對高麗可就不怎麼客氣了。自從公元918年,王建創立高麗王朝,經過二十年努力,基本統一北韓半島後,開始向鴨綠江以北擴張。當時的遼東屬於契丹,雙方便打了起來。

    北韓半島的地形幫了高麗很大的忙。整個半島的北部、中部遍佈山脈,幾乎沒有大塊的平原。在這樣的地形上作戰,大軍空有人數優勢,卻施展不開。當年的隋煬帝和李世民都在這上面吃過虧。契丹與高麗打了三次,也沒能完全壓服,只好逼高麗承認自己的宗主地位後罷兵。

    公元1022年,北韓半島恢復了和平。為了防備契丹,高麗開始學習中國修起了長城。高麗長城總長約400多公里,橫貫整個北韓半島,擋住了契丹,及後來女真的騷擾。建長城的好處是古代各民族都認可的。

    高麗王朝的政治,有點類似中國魏晉時代,王權的基礎是豪族勢力,豪族們的地位接近於半割據,有自己的地盤和兵力。國王透過聯姻等手段,與豪族保持著平衡的關係。歷代高麗王都致力於加強王權,削弱豪族勢力。

    隋唐時期,中國創新科舉制,儒生開始佔據政權的主導地位,高麗也有樣學樣。公元957年,高麗光宗開辦科舉制,設制述、明經、雜科。考試用的當然是漢語,北韓本地土語是下層民眾才說的粗鄙語言。光宗透過一系列的漢化改革,打擊豪族,成為高麗歷史上一個非常有成就和影響力的君主。

    到了金朝時,女真完顏阿骨打把高麗稱為兄弟之國,而女真與遼是父子之國,遼又比南宋高一輩,細算起來,高麗一下子就高了南宋兩輩,南宋實在是窩囊透頂。

    蒙古人喜歡以征服為樂,對高麗也不例外。高麗長城和中國長城一樣,沒能阻擋住蒙古人。公元1270年,蒙古在北韓半島設徵東行省,但高麗王室並未被消滅,完全臣服於蒙古,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下苟延殘喘,要人給人,要船給船,參與了兩次徵日戰爭。

    也許是覺得在蒙古人手下,高漢人一等,或者是認為漢人被亡了國,已經比不上自己了。高麗為蒙古人打仗,派軍隊到中原鎮壓紅巾軍,倒是起勁的很。

    高麗軍隊給蒙古人打仗時出工不出力,搶俘虜和老百姓才是正事。他們把搶來的數千華人送回北韓半島,給豪族做奴隸。直到朱元璋派使者到高麗才發現此事。

    窮苦人出身的朱元璋,當然無法忍受這樣的屈辱,嚴辭勒令高麗放人,否則等待覆滅。高麗知道明軍的厲害,連蒙古人都被趕跑了,高麗軍隊更不是對手,趕緊釋放了華人奴隸。公元1369年,高麗承認明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屬國。

    不過,高麗對明朝一直是三心二意,和北元勾勾搭搭,同時嚮明朝和北元稱臣,腳踩兩隻船。1388年,高麗與明朝發生邊境衝突,自不量力的高麗禑王,派大將李成桂出兵討伐明朝。

    李成桂懷疑高麗禑王可能是吃錯了藥,不但自己想死,還想拉著自己一起去死,強大的明朝豈是高麗可以抗衡的。於是,李成桂揮軍南下,把王位搶了過來,自立為北韓國王,高麗王朝就此滅亡。

  • 2 # 史學蟲洞

    高句麗是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書中也寫作“高句驪”,簡稱“句麗”“句驪”,現又叫“高氏高麗”) 在中國東北地區和北韓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 與百濟,新羅合稱北韓

    三國時代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王氏高麗。是北韓半島古代王朝之一。王建所建,定都開京(今北韓開城),是北韓(南北韓,北北韓)歷史上第二個統一政權(第一個是新羅)。新羅末年,尚州甄萱建立後百濟國。918年泰封部將王建殺弓裔自立,建立高麗國。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基本統一北韓半島。1392年被李氏北韓取代。

    區別嘛,我個人認為,高句麗是一個地方民族政權,而高麗是一個統一政權!

  • 3 # 中來南往

    你好,你所說的北韓人指的應該是如今如今北韓半島上的主體民族吧,他們的祖先是三韓人,古代高句麗人則是發源於中國東北部的一支夫餘人。

    高麗打著恢復高句麗的旗號征戰半島,最終統一半島中南部,但其主體民族還是三韓人,當時高句麗已經滅國二百年左右了。

    我來簡單說說北韓半島的歷史吧,現在他們的史書由檀君北韓開局,不過這完全是神話故事,不為信史,就不說了。

    一、箕子北韓

    武王伐紂後,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等殷商貴族帶著五千人,渡海來到北韓半島,在這裡建國,受到周武王的承認。箕子北韓國祚持續八百年,但近年來,這段歷史受到了半島內部分學者的質疑。

    二、衛滿北韓

    秦始皇滅燕後,燕華人衛滿帶著親信東渡投奔箕子北韓,北韓國君箕準收留了衛滿等人,以方圓數百里土地封其於北韓西部。衛滿在積聚力量之後,驅逐了箕準,建立了衛滿北韓,這也是北韓半島歷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獻證明的國家。箕準帶領數千人,統一了半島南部,自立為韓王。87年後,漢武帝滅衛滿北韓。

    三、漢四郡和三韓

    漢武帝滅衛氏北韓後,半島北部納入漢地,建立了四個郡: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

    同時,半島南部也分裂為了三個政權:馬韓,辰韓、弁韓,史稱“三韓”。三韓一度成為樂浪郡的附屬,但隨著漢朝衰落,三韓又脫離了漢朝統治。

    四、高句麗、新羅、百濟

    這就是題主所說的高句麗建立的時代了。

    朱蒙本為夫餘國王族成員,因國內王族內部的爭權激烈,朱蒙南奔,公元前37年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稱為高句麗。後來高麗句遷都吉林集安市的“國內城”,公元427年,再次遷都平壤。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混亂,高句麗逐漸吞併漢四郡,全盛時甚至佔領了遼東半島。而在東漢末期,一支夫餘人投奔馬韓,並逐漸取代馬韓,建立百濟,期間,辰韓境內的一個部落崛起,吞併辰韓和弁韓,建立新羅。從此北韓半島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的局面。

    其中,高句麗為建立在中國東北的政權,勢力囊括了大部分北韓,主體民族為夫餘人;百濟高層為夫餘人,平民為三韓之一的馬韓人;新羅則是辰韓人和弁韓人。

    五、新羅時代

    高句麗、百濟、新羅皆向中原稱臣,但因地緣原因,對中原威脅極大,所以隋唐多次征戰高句麗。唐太宗兩徵高句麗大獲全勝,將六萬多戶高麗句人遷往唐內地,唐高宗時,滅亡高句麗,俘獲69.7萬戶人口,同時還滅了百濟。

    幾次戰爭中,新羅都與大唐聯手,成為大贏家,大同江(平壤)以南都成為新羅領土。

    高麗句人大部分歸入大唐和渤海國,部分歸入新羅。

    六、王氏高麗

    新羅繁榮百年後,內亂不斷,半島上先後建立起後高句麗、後百濟等打著復國旗號的割據政權,但這些政權其實與高句麗和百濟並無關係。

    後高句麗的權臣王建先佔據後高麗,又合併新羅,再滅後百濟,統一三韓,國號高麗(王氏高麗)。國土大致相當於北韓半島中南部,半島北部則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國統治。

    後來,王氏高麗趁中原內亂,大肆擴張,從大同江一直擴張到鴨綠江。

    七、李氏北韓

    李成桂在高麗王朝屢立戰功而升遷,後來借出兵的機會發動政變,掌握朝政,1392年,李成桂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北韓,定都漢城。

    當時大明初立,為了穩固時局,承認其地位。明清兩朝,李氏北韓皆向中原稱臣,甲午戰爭後,轉而臣服日本;1897年,在沙皇俄國的扶持下,北韓高宗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國政受俄日兩國控制;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勝利,北韓徹底倒向了日本;1910年,北韓純宗退位,李氏北韓滅亡,北韓淪為日本殖民地。

    八、日佔時期

    日佔時期,北韓人分為了親日和反日兩個陣營,北韓人被日本強制徵兵,但卻樂於殺戮,在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其中多是親日派。反日的北韓志士謀求復國,開展獨立運動,在中國上海就有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東北抗聯也有很多反日誌士。

    九、南北北韓

    在日佔期間,共產主義傳入北韓,從此北韓內部意識形態發生分化,日本投降後,由於美蘇的介入,以三八線為分界,北韓被分為了兩部,北部為蘇聯扶持的北韓民主主義共和國,南部為美國扶持的大韓民國。此後北北韓打南北韓,美國仁川登陸,中國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最終,仍以三八線為界,北韓半島分裂至今。

    綜上,古代高句麗不是北韓人開創的王朝,而是來自遼寧的古代夫餘人開創的,他和高麗的關係僅僅是領土有重疊,並且高麗境內留有部分夫餘人的血裔,高麗本身主體民族為三韓人,兩國的政權只存在先後順序,而不存在繼承關係。

  • 4 # 阿南電影說

    在我看來,高麗王朝和高句麗王朝,其實只不過是北韓半島在不同時期的存在的兩個不同的王朝罷了。

    高麗王朝存在於公元918年到公元1392年,史稱王氏高麗。而高句麗王朝是一個存在於更久之前的,即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北韓半島以及中國東北地區存在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那麼這兩個王朝的名字為什麼會如此相似呢?有傳聞說這是因為高麗王朝的太祖王建在定國號之時,決定國號從以前存在於北韓半島的古國,也就是高句麗王國的簡稱,所以才把自己建立的王國的國號稱作為高麗王朝。史書上也曾經記載有這麼一句話:“中國繼高句麗之舊,也固號高麗也”。畢竟他們的開國皇帝王建曾經在戰爭中打著高麗之後的名號,因此後來他在建國之時便首當其衝的以高麗為國號了。

    其實這就像中國所謂的前漢、後漢一樣,都是後來的統治者,假借自己是舊王朝的後人並以此建立的王朝,以此獲得天下民心。但實際上這兩個王朝並無任何關係,高麗王朝也並不是高句麗王朝的繼承關係,它們只是獨立的兩個朝代。

    而且兩國時代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只要把它當成一個地區正常的政權迭代就可以了。不過有意思是,這兩個國家依然如同北韓的歷朝歷代,向中國皇帝稱臣,並且每代的皇帝都是由皇中國皇帝親自冊封,才被承認為正統。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兩個國家都看成是我們中國正統王朝的附屬國之一。

  • 5 # 王朝興替

    古代高句麗不是北韓人建立的,而是北扶余人朱蒙建立的。

    高句麗和高麗沒關係,但是歷史上高句麗也被稱為高麗,所以為了區分,北韓半島的那個高麗,稱它為王氏高麗。

    高句麗

    公元前37年,北扶余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建立高句麗國。

    王氏高麗

    公元918年,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推翻弓裔建國,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區分高句麗和王氏高麗:

    存在時間不同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

    高麗(918年-1392年)

    民族構成不同

    高句麗:

    高句麗轄境內的人民以高句麗族為主。高句麗族的族源是中國上古時期古老民族穢貊人東遷後的夫餘、高夷、沃沮、小水貊、東穢等,這些來自於不同民族的成員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融合一體,稱高句麗族。

    王氏高麗:

    王氏高麗轄境內的人民以新羅人和百濟人成為了王氏高麗的主要居民。

    疆域不同

    高句麗:

    高句麗初立國於中國境內的鴨綠江支流渾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區,後擴充套件到鴨綠江以東以南地區和圖們江附近,高句麗在中國南北朝時期達到極盛,最強盛時期的疆域四至大致是:東至日本海,西以遼河為界,北達今吉林省琿春市一帶,南到北漢江以北。

    王氏高麗:

    935年合併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北韓半島中南部。

    11世紀中葉後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

    西北在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

    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吉州一線。

  • 6 # 辛勤逐影

    1、古北韓時期

    古北韓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檀君北韓、箕子北韓和衛滿北韓。檀君北韓是神話時期,天帝桓因庶子桓雄下凡人間,降於太白山神檀樹下,並與化為女子的熊結合生子,名為王儉,號為檀君,在平壤建國,國號北韓。箕子北韓是周武王滅商之後,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在北韓半島建立的政權,史稱箕子王朝。一直到秦朝統一六國後,燕華人衛滿率部隊進入北韓,推翻了箕子北韓,建立了衛滿北韓政權。對於這三個時期大多屬於傳說性質。

    2、四郡三韓時期

    接下來北韓進入四郡時代,公元前2世紀末,北韓與西漢交惡,漢武帝派楊僕、荀彘進攻北韓,北韓王右渠被殺,都城王險城被漢軍攻克,衛滿北韓滅亡,時為公元前108年。漢朝在其故地上設定樂浪、真番、臨屯、玄菟四郡,是為漢四郡。接下來是三韓時期,北韓半島南部早期存在一個被稱為“辰國”的部落聯盟;另一方面,據稱是箕子後裔的古北韓準王在被衛滿滅國後逃亡北韓半島南部,自稱韓王。經過上百年的分化演變,北韓半島南部形成了三大部落聯盟:辰韓、馬韓、弁韓,統稱“三韓”。東漢末年,國勢衰微,三韓不再服從漢朝,並掠奪郡縣民眾。3世紀初,遼東的公孫氏政權積極經營北韓半島,在屯有縣以南荒地設帶方郡。魏明帝遣劉昕、鮮于嗣跨海平定帶方、樂浪二郡的兵力還是平定了三韓。

    3、高句麗的建立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和北韓半島北部存在的一個政權。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北韓遺民及三韓人。高句麗極盛時疆域,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高句麗於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正式建國,後逐步擴張,在六世紀達到鼎盛。在西晉崩潰、中原大亂後,中原王朝喪失了對北韓半島的控制,北韓半島北部被高句麗佔領,南部先後出現了百濟和新羅,這時被稱為“三國時代”。中原王朝的統一,要回復對北韓的控制,於是隋朝大業八年(612年)至大業十年(614年),隋於高句麗進行了三次大戰,高句麗大破隋朝大軍,取得隋軍攜帶的鉅額物資。

    唐朝統一中國後,此時高句麗國與百濟攻擊新羅,新羅向唐求救。650年,深受高句麗、百濟威脅的新羅開始奉唐“永徽”正朔,並改穿唐朝衣冠,希望換取唐朝對北韓半島的出兵。660年,唐朝終於出兵北韓半島,在新羅的配合下,先滅百濟,668年滅高句麗,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北韓半島進入統一的新羅時代。

    4、高麗王朝時代

    隨著中原王朝再度戰亂,918年,弓裔的部將王建透過軍事政變推翻弓裔而即位為王,國號“高麗”,定都松嶽(今北韓開城)。935年,新羅降服高麗,936年,完成了北韓半島中南部的統一。就在高麗王朝草創發展的時期,北方的契丹和女真族崛起,先後建立了遼和金,高麗王朝都向其稱臣。之後在蒙古的鐵蹄下高麗王朝繼續臣服,直到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利用元末農民起義的機會擺脫元朝控制,併發兵北拓,佔領了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等大片土地。1392年,高麗恭讓王被廢,李成桂即位為王,翌年奉明太祖聖旨,改高麗國號為“北韓”,史稱北韓王朝。北韓王朝一直到近代甲午戰爭後被日本佔領,最後二戰結束成為現在的北韓半島局勢。

    結語:高句麗與高麗王朝既不是同一民族建立,也不是繼承關係,高句麗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主要領土是中國吉林和遼寧地區,佔領了部分北韓北部,高麗王朝是北韓民族建立,主要領土是北韓半島,所以高句麗和高麗完全是兩回事,當然文化上可能有交流,就像中原王朝和北韓文化也是有交流的,但高句麗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而北韓願意說高句麗就是他們自己的祖先這也沒辦法,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歡迎點評,喜歡點贊加關注。

  • 7 # 酸甜土豆絲

    一、高句麗和高麗的區別:

    1、存在時間

    高句麗存在於公元前37年~公元669年這段時間裡,在7世紀時被唐王朝所滅;高麗存在於公元918年~1392年,是被權臣李成桂所篡。兩者時間差距數百年之久。

    2、民族政權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的扶余族在東北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起源於吉林,後來才進入北韓半島發展,文化歸屬感更接近於中原;高麗是古代南韓人王建所建立的政權,脫離於新羅國,起源於北韓半島南部。兩者文化起源不同。

    3、民族成份

    高句麗的民族成分雜糅了扶余人、契丹、鮮卑、漢人、新羅人(古代南韓人)等多民族;高麗人的主體則是新羅人,民族歸屬感更傾向於三韓部。兩者民族成份不同。

    4、版圖

    高句麗的版圖包括了今天的遼寧、吉林部分地區、北韓全境、南韓部分地區;高麗的版圖包括今天的北韓半島中南部,比高句麗小得多。兩者版圖不同。

    二、高句麗和高麗

    1、高句麗

    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和北韓半島存在的一個政權。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後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北韓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南韓、北韓,中國及南韓、北韓都聲稱高句麗是自己本國的原始民族。

    2、高麗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北韓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併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高麗都城為開京(今北韓開城)。

    國土大體上相當於今天北韓半島中南部,11世紀中葉後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北韓甲山郡)、吉州(今北韓吉州郡)一線。

    3、兩者沒有繼承關係

    綜合來講,高句麗是曾經統治過北韓半島北部的中國古代地方政權,而高麗則是北韓歷史上的第二個統一王朝。兩者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關係,但根本不是同一個國家和民族,完全沒有繼承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完美關係》這部劇的劇本和女主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