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生活在麗江的他留人,史書鮮有記載,文化燦爛神秘。萬餘座古墓被列入“國寶”……
11
回覆列表
  • 1 # 鵬學天下

    他留人集中分佈於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的他留山,他留山位於六德鄉川緬公路麗攀線西北部。

    據傳說和墳林碑碑文記載,他留人於明初湖廣調衛時遷居永勝,祖籍為湖南長沙府湘鄉縣、麻林縣或江西吉安府。

    他留人,自稱“他魯”或“他魯蘇”,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數“多系”(他留人的祭司)專用的象形符號,通用漢語、漢字。居住在永勝縣六德鄉,屬彝族的一支。他留人擁有淵源的口述歷史,別樣的成年禮,以及“青春棚”中浪漫的婚戀方式,除此之外他留人的特色民居和他留粑粑則是他們火塘文化和飲食文化的縮影。

    他留人由“王、蘭、陳、海、羅、熊、段、邱、楊”九姓組成,其中“王、蘭、陳、海”是四大姓,佔總人口的90%以上。

    以“青春棚”、炕床、底樓式四合院為其主要特徵的他留民居,無論是古住宅還是現代民房,無不活生生地映現著傳承著他留文化的內涵。

    同其他民族一樣,他留人也有自己的禁忌及避諱。比如:農曆大年初一,刀、斧頭、鐮刀都要收起來,放到看不見的地方;在過去一年中向別人借的東西也要在大年初一之前歸還;初一至初六不能下地勞動,初七以後才可以幹活。婦女懷孕時不能摸果樹,他留人認為如果懷孕婦女碰了果樹,果子就會死掉;懷孕婦女也不能摸鍋底灰,若摸了,生出的孩子身上就會有黑色的地方;懷孕婦女還不能到正在宰殺牲畜的人家去;懷孕婦女在餵豬時不能用東西敲豬食槽,或是用刀砍豬食槽和門檻,如果違反,生出的孩子就會變成豁嘴。對懷孕婦女的丈夫也有很多禁忌,如:妻子懷孕時,不能參加建橋的活動;周圍有人去世時,若去幫忙,不能背壘墳的石頭,不能挖土,不能抬棺。婦女生產的時候,不能在堂屋裡分娩;坐月子期間,不能吃蔬菜、水果和老母豬的肉,不能用冷水。他留人認為每月農曆初三的晚上,如果無意間抬頭看見星星和月亮,就會有好運。看見彩虹的時候,只能看不能用手指,若指了,生出的小孩兒會有六指。 除此之外,他留人還有很多避邪物和護身符。如:家中有小孩得天花的時候,就在門外插一根柏樹枝,用這種方法防止不乾淨的東西進入,別人看見柏樹枝後,也就不會進這家的門。若某人得病久治不愈,他留人就認為是丟了魂,或是有人因突發事件受了驚嚇,這時就用幾根線編在一起,戴在這個人的脖子上。男子戴九根,女子戴七根,必須要有黑、白、紅三種顏色。

    1998年他留古城堡遺址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10日國家文物節,國務院批准頒佈他留墳林(含他留古城堡遺址)為全國第6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定名為“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六德鄉營盤村古墓群(含他留古城堡遺址)”。

    真是民風淳樸,值得一遊?

    看看,是不是很想去旅遊一趟?

  • 2 # 超級科學奶爸

    他留人,俗稱他魯蘇,意為外路人,是指在古代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過著遊牧生活,隨畜遷徙,居無定所,與"定居"相對。我們說他留人是土著,一是泛指永勝的大環境,世居本地;二是從遊牧到定居,再移駐於此。根據如下:

    (一)理論史籍依據

    其一,典籍記載,他留人的歷史並未斷代。《乾隆永北府志》、《光緒永北直隸廳志》、《永勝縣志》均明確記載:永勝古代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施蠻所據,西部為順蠻所據。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將永勝東部稱為施州,西部為順州,這是根據唐貞元年間由南詔國主異牟尋從西洱河、洱海周圍移來的施順二部人口而定的。施州一名僅用了兩年,即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為北勝州。而順州一名延用至今。施順部落是古氐羌人一支的後裔,唐宋時稱烏蠻之別種,元明清時稱羅羅、倮羅。新中國建立後在民族劃分時歸為為彝族支系。永勝的彝族支系有8個:他留、納咱、崀峨、水田、他谷、土家、鄉談、支裡。永勝的彝族支系不同於大小涼山的彝族,通漢語文,以農業為主,有的兼事畜牧,早在元末明初即進入封建領主經濟發展階段。

    其二,理論依據。關於民族問題,斯大林曾作過四個特徵的著名論斷:"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這是中國民族成份辨別和民族劃分的理論依據。

    其三,從城堡遺址上的土司署衙看他留人的隸屬關係。人們進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區的他留山,首先見到石崖上的三幅書法石刻:"棲雲洞"、"引真龍到此"、"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鐫刻年代在清順治至康熙前期,是一個人的手跡"主人高鬥光書"。高鬥光,字雲滄,就是當時的北勝世守。城堡毀於戰火,迄今已一個半世紀,但在其遺址上尚能清晰地看出土司署衙的建築痕跡,佔地18畝,三進院加後園和花廳,可以想象當年金碧輝煌,雕樑畫棟的恢宏壯觀景象。眾所周知,少數民族都受當地土司統治。"改土設流"後,土司依然"世領其土,世長其民","以夷制夷",即民間所說的土司"管夷不管漢"。

    (二)高斌祥建小吉都兵寨

    唐天寶之戰後,南詔稱強雲南,南詔蒙氏在永勝建崀峨城(兵寨),南詔的奴隸制度已在這一地區形成。南詔後期,永勝稱善巨郡,郡守高方。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高方助段思平建立大理國。次年,段思平封董伽羅為相國,高方為嶽侯,並分封善巨、巨橋(昆明)等地由高氏子孫世襲。高氏統治永勝從高方算起,直至民國後期,長達千餘年。北宋慶曆八年(1048年),大理國在善巨郡設一級軍事重鎮成紀鎮。相國高智升派其孫高泰慧(高升泰第四子)鎮守成紀鎮,高氏世居永勝由此始,同時永勝進入封建領主制社會。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升北勝州為府,世守高王者都任北勝府知府,率土練,從徵交趾(廣東),因功賜武德將軍,管轄金沙江東北勝(包括華坪)、順州、永寧、蒗蕖等地。

    元朝末年,朝廷腐朽沒落,以紅巾軍為代表的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元朝統治行將覆滅。在這一態勢下,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和領地,維護一方社會穩定,以應付周邊變故,北勝世守、知府高斌祥將施蠻之一遊牧部落集中起來,以元代兵制下千戶之數360戶伍,組建成一支常備武裝--親軍,在今永北鎮靈源箐口建北勝府署和小吉都兵寨。高氏原為大理國藩鎮,藩鎮親軍稱為"都",親軍駐地稱"兵寨",土司親軍又稱土練。土練散則為民,聚則為兵,沒有固定的兵營,平時生產勞動,一有徵戰便自備武器、乾糧到土司衙署聚集,由把目操演,率隊出征。高斌祥建小吉都兵寨,土練有了固定的兵營,從此定居下來,這支土練故名他魯蘇。他魯蘇部落從遷徙遊牧到定居,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經歷了兩大轉變,完成了歷史上的一大飛躍,可以說是一個里程碑。他魯蘇土練在小吉都兵寨經過嚴格訓練,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武裝。那時,明玉珍率紅巾軍一支主力進四川,佔重慶,克成都,建立大夏政權後,企圖兼併雲南。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兵分三路進取雲南。元梁王逃奔楚雄,請求大理總管段功支援。高斌祥奉段功調遣率親軍(他魯蘇土練)配合段功主力與紅巾軍激戰,明玉珍敗退昆明,撤回四川。高斌祥連戰皆捷,功勞最大,晉封為雲南行省右丞(從二品)。其土練戰功赫赫,聲威大振。

    他魯蘇土練後來入主他留山,成為開基創業之始祖。這就是他留人的祖先崇拜是族群崇拜,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族群崇拜祖先的傳統節日,即粑粑節的來歷。

    (三)土練入主他留山始末

    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斌祥率土練出巡至川滇交界的馬喇長官司與華榮(今屬華坪縣)之間的那馬箐,恰逢山寇攔劫從四川馱運鍋鹽、布匹、日用百貨到滇西北的馬幫和行人。高斌祥指揮土練擊潰山寇,救出馬幫和行人。被救的行人是從江西吉州避亂西遷的青年農民,其中有一個叫毛太華。他們聽從高斌祥的勸說和建議,來到小吉都兵寨落腳,成為高府的得力助手,中原文化的早期傳播者。後來,毛太華就地從軍,晉升為百戶,後以軍功奉調攜妻和長子、四子內遷湖南,成為韶山毛氏和永勝毛氏的共同始祖,在其第二十代世裔孫中出了個世紀偉人毛澤東,傳千古佳話。

    洪武十五年三月,徵滇明軍平定滇西北,土酋高、章、子氏內附。十七年,"改土設流",降北勝府為北勝州。首任流官知州陶勤在原善巨郡、成紀鎮址上興建北勝州土城。土練他魯蘇從小吉都兵寨移駐工地參與築構北勝州土城(此城毀於1515年大地震,現為國家級地震遺址)。現今當地村民能說清他魯蘇駐地和施工位置。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廷調雲南中衛於北勝州,置瀾滄衛。二十九年,首任瀾滄衛軍民指揮使王佐率督本衛官兵和北勝、永寧、蒗蕖三州土司軍民,構築滇西北軍事重鎮瀾滄衛城(今永勝縣城)。他魯蘇土練又參與構築瀾滄衛城。瀾滄衛城是磚石城,工程量非常浩大,建築時間長達一個多世紀。

    萬曆初年,北勝世守高承祖奉朝廷調遣,數次率土練出徵作戰,屢立戰功,萬曆皇帝欽賜賞銀二次,並頒給"報國忠貞"匾。土司、土練均受到最高獎賞,享受著殷實豐厚的待遇。瀾滄衛城早已竣工,土練已沒有留駐城區的必要,而他留山(時稱營盤),既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又是軍事要塞。洪武年間,朝廷就派有左營步戰守兵20名駐守。高承祖將土練整體移駐營盤,與朝廷左營步戰守兵一道駐守,實行屯墾,並將營盤擴為兵寨,。

    明末清初,世守高鬥光又將兵寨擴建為城堡,同時從郡城請來一批漢族文人學士和工程技術人員,幫助建城堡、辦學校,發展教育文化事業。這些漢族文人學士順應土司和土練意願,將他魯蘇定名為他留人,城堡定名他留城,寺廟定名他留大德寺,"他留"一名正式載入史冊。清雍正十三年,世守高龍耀同耆民海順清、火頭海馬等人分別在崀峨、他留建書舍、義學館,把文化教育推向民間。

    乾隆三十五年,朝廷裁汛,撤走左營步戰守兵,自此由他留人自行防務。他留酋長,即為千戶長。鹹同年間,杜文秀義軍在永勝作戰十年,屢欲打通到四川的通道,與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取得聯絡,都因屢次受阻而未果。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杜文秀義軍虎應龍部攻取永北廳城的同時,其麾下劉以文部攻克他留城,並付之一炬,城堡從此消失。此次戰役中,北勝世守代理州事高鳴廷與他留千戶長藍華遇難,土練和庶民傷亡近千人。倖存者大部分在城堡附近安居下來,一個半世紀後,發展成為現今的雙河、營山、玉水的各個他留村寨。由於城堡不復存在,新移居進來的皆是漢人,又將此地恢復為原來的名稱營盤。

  • 3 # 瘋狂的影視吖

    他留人,自稱“他魯”或“他魯蘇”,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數“多系”(他留人的祭司)專用的象形符號,通用漢語、漢字。居住在永勝縣六德鄉,屬彝族的一支。

    他留人擁有淵源的口述歷史,別樣的成年禮,以及“青春棚”中浪漫的婚戀方式,除此之外他留人的特色民居和他留粑粑則是他們火塘文化和飲食文化的縮影。

    他留人是個外表冷峻、內心熱烈的民族,人口六千多,他們很會娛樂。

    他留人屬於彝族的一個支系,說是支系,當然,除了語言略為接近,同屬漢藏語系彝語支,其他如服裝、飲食、住房、宗教文化等等,跟彝族有很大的差距,或者說完全不同。

    說到他留人自由的戀愛和婚姻,就不得不說他們“過七關”的婚前教育。

    不論姑娘還是小夥,凡是家人認為已經成人後,都要接受七關的考驗。

    所謂“過七關”,簡單地說,就是小夥或姑娘,從第一個晚上起,要連續七個晚上跟不同的異性過夜,經過這個考驗的男女,才有資格跟別人談戀愛、談婚配,否則會被人看不起。

  • 4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他留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永勝縣東部,六德彝族傈僳族鄉玉水、營山、雙河等村。明清時期,這裡是滇西通往四川涼山的唯一的通道。同時,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之一。

    他留人也稱他魯人,有部分的他留人自稱 “他魯蘇”,即外來人的意思。且他留人氏族墓地(他留墳林)的不少碑文上,明確記載其先祖是由湘、贛等省遷來。

    這也印證了明代洪武年間,實行的“寓兵於農”、“屯民實邊”的屯墾衛所制度。這一時期,大批的湘、贛等地區的軍士被派往該地區,即“調衛入永”。早在漢朝之前,永勝縣即為“西南夷”各族群的世居之地。

    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西自同師以東,北至葉榆,名為蔫、昆明,皆編髮,隨畜遷徙,無常處,無君長,地方可數千裡。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

    西漢時期,“他留人”所處之地仍沒有系統的政權組織,而東漢時期卻忽然冒出一個名叫“卷夷大牛種”的民族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雖設定了遂久縣,但仍處於沒有系統政權組織的狀況,且當地的部落也不穩定。一是此時的漢武帝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進攻南越國;

    二是西南在當時屬於“蠻夷”之地,部落間的規模並不大,對漢朝沒有構成實質性的威脅。而直至東漢末年,忽然間就冒出了一個至今尚無定論的民族。

    據《資治通鑑》記載,“後漢安帝元初六年(公無112年),賦斂煩數,卷夷大牛種封離等率眾反叛,殺死遂久縣令。楊敕率兵討伐,斬首三萬餘級,亂平。” 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叫 “卷夷大牛種” 的民族,至於這個民族是何種民族,由於歷史上並沒有太多的記載,至今成謎。

    同一現象在百年後再次出現,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率軍在滇川地區七擒孟獲。 然而,在《漢晉春秋》中,僅記載他是一位 “為夷漢所服” 的首領。《華陽國志》及《資治通鑑》也只是三言兩語即一帶而過。長久以來,到底屬何族支系?一直存有爭論。

    西晉時期,一個在東至弄棟川(今楚雄彝族自治州),西至西洱河,南至蒙舍詔(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北至松外諸蠻(今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等地)範圍內。

    首次出現了白子國、建寧國等政權。公元七世紀,唐朝建立。上述地區又有昆明國、昆彌國之稱。此時的永勝縣,在唐代的《蠻書》上又將其稱作 “小婆”。

    這一地區在唐代至明朝時期,分別有數量不等的人口遷出或遷入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居此地的麼些(納西族)部落移居至現今大理州的賓川縣。據《雲南通志》記載,唐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出現多民族分佈在永勝縣及華坪境內居住。

    據《雲南郡縣兩千年》記載,宋朝時,永勝由白族土司高氏統治,並“遷移了大理爕人段、高、趙、楊、 張、施的豪族大姓居於城廓。”元朝時期,改作北勝府。由府南、府北分治。府南仍舊由白族高氏土司統治,府南則由納西族章土司統治。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瀾滄衛屯軍住此。並將湖廣、江西、南京籍等漢人遷入定居於永勝縣境內南北壩區。其後,漢族軍民有與本地土著女子婚配,或成家立戶繁衍子孫。至此,原住壩區的少數民族(除高氏土司衙門附近的白族),有的與漢族同化,有的則移住半山區或者河谷地區。

    “他留人”的族群組成

    《雲南彝學研究》認為,“他留人、崀峨人等的語言和種族與巍山彝族有淵源關係是南詔時移來的羅落人(現彝族)。” 另據1954年雲南民族識別組到六德鄉調查分析,永勝縣的他留、崀峨、六得、納咱、他谷等五個單位的語言是一致的。

    對他留人的語言與小涼山彝族語言作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在875個語詞中相同相近的有455個,語言對應規律明顯。從而得出了,他留人等五個單位的語言是彝族的一種方言,應屬彝語支系。

    他留人的族群組成應包含兩部分。其一,在明代以前,他留人是永勝縣內的土著民族,屬於彝語支民族。至今仍保留他留傳說、語言、服飾、喪葬、婚俗等傳統;其二,是明洪年間受遷入漢人影響,接受漢文化後形成的。

    因此,他留人是吸納了漢文化,但少數民族文化仍占主導地位的民族。

  • 5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他留人是農業生產力很高的民族,曾創造了很耀眼的文化,而他留人也是內地人和內地文化和當地人當地文化的創新的民族

    提問的若是他留人的話,我倆是真正的老鄉了,他留人分佈在攀枝花到麗江的永勝縣靠麗江方向,和攀枝花是近鄰,蓉也有漢,白,彝的血統,也在攀枝花工作。

    他留人,有自己的語言,但通用西南官話,使用漢字,也信仰佛道和祖宗。

    他留人後來被划進彝族中了,是雲南白彝,其實他留人和涼山彝族區別很大的。

    他留人的祖先是明朝來自於湖北和湖南還有兩廣屯戍的,和當地人混合而成的,攀西地區很多不同彝族就這樣來的。

    迤沙拉的俚濮彝族,也是彝族的一支,是南京湖南來戍邊的軍人和濮人的融合體。

    他留人的姓氏全部是漢姓,結構也是四合院建造。和雲南白族房子很像,結構合理,小巧精緻,農耕水平也很高,49年前也絕對不是奴隸制的部落形式,墓葬形式和內地漢族一樣。

    他留人也過春節,春節形式忌諱也會內地漢族大致相同。

    他留人在明朝的時候經濟文化還興盛的,他留人用漢字的。當時有城堡的,還相當繁榮,但在清未杜文秀回亂時,被破壞掉了,著實可惜!!

    他留人在這次回亂中也四散了,不復當年!

    只剩大量遺蹟,包括牆基房基石腳,古道、古井,古寺、古碑刻、石雕石器、石砌下水道、石階、斷壁殘垣、大量的瓦礫瓷片等。

    2006年6月10日國務院批准頒佈他留墳林(含他留古城堡遺址)為全國第6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定名為“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六德鄉營盤村古墓群!!

    六德碑林

    他留人六德碑林距永勝縣城30公里,在佔地0.3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分佈著萬餘座墓碑,尤為集中的塋區達100公頃,墓碑格式獨特,雕刻的鳳凰、麒麟、太極圖等圖案及花紋風韻各異,工藝精湛。墓群依山而築,錯落有致,華表碑石林立,佈局嚴謹,氣勢宏偉。此碑林為他留人墳山,其古墓群都有用規範漢字鐫刻的碑文,很多石碑上刻有他留人的圖騰。據碑文,墳山墓葬始於明嘉靖、萬曆年間,而以清代居多,陳、海、王、藍四大旺族都有後裔為始祖補立的墓碑,碑上列有宗系名單,少則七世,多者達十一世。從他留墳山碑林可以考證他留先民入主定居的年代、圖騰、姓氏演變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歷史程序,被稱為中國碑林文化的一大奇觀,現已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他留人也有攀西地區和西南普遍的火塘文化。

    房子中間必須要一個火坑,煮食東西什麼的,但是火塘是不能熄,熄了不吉利,很小的時候蓉就看著這個屋裡頭最主要的火坑,直到現在那火還燃燒著思鄉情!

    他留人也吃雲南特產餌塊粑粑,不過他們叫他留粑粑,滿有名氣的,做法也相似用煮熟的飯捶打而成。他留粑粑好像加的有東西要好吃一點,也精緻些。

    他留人很重視女孩的,他留女子是有成人禮的,男子好像沒有。

    他留女孩在行成年禮以前穿白色裙子,梳獨辮。而成年後,就要改穿黑色裙子,梳兩條辮子,並開始戴蓋頭布

    最有特色的是他留人的姑娘棚也叫青春棚的婚俗,和摩梭人的走婚很像。

    家裡面有姑娘的就需要修很漂亮的房子,有幾個姑娘就修幾個房子,並裝飾的非常漂亮。也許是姑姑用過侄女用孫女接著用。

    家裡的女孩兒成年以後,女孩就到姑娘棚裡住著,在姑娘棚裡面會小夥,家人不干涉。

    男孩就不用修了。他可以在幾個姑娘棚隨處亂竄,尋找自己合適心動的物件。

    估計是那些來自內地的人和本地人混合以後,女孩本就比較少,就保留下來了本土的這個風俗。

    可以讓內地那些單身狗羨慕壞了!

    綜上所述

    從現存的古蹟看,他留人其實就是漢人土族化的一支,所以他留人文化並不落後,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並保持了淳樸熱情勤勞,他留夥子是帥氣的,他留妹子是美麗的,他留人是善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青椒長時間放置會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