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虞思桐說文史

    好看的小說很多,要分類啊。不知你喜歡哪一類?

    有人喜歡科幻,有人喜歡言情,有人喜歡宮鬥,有人喜歡懸疑推理,有人喜歡歷史政治,有人喜歡軍事戰爭......

    科幻類,當屬我們最熟悉的劉慈欣——大劉的作品了。除了我們最熟悉的《流浪地球》,除了《三體》,最近他有一本新書《燒火工》。

    懸疑推理類,我看得最多的是東野圭吾的作品。他的書太多了。最著名的是《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惡意》,《解憂雜貨店》,《新參者》等等。

    宮鬥類,就去看《甄嬛傳》,《羋月傳》等等吧。

    另外,還有最近熱門的阿耐的作品《大江東去》,《歡樂頌》,《都挺好》。

  • 2 # 想開點都好

    我推薦《月亮與六便士》

    一 為什麼叫《月亮與六便士》?

    看完都不明白,懷疑自己看書不仔細。查資料才知道,1915年,毛姆發表《人性的枷鎖》,有評論家說書中的主人公菲力普:“像當時很多年輕人一樣,貪圖虛榮,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見腳下的六便士!”毛姆喜歡這個說法,便給下一本書起名《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表理想,是精神追求,六便士是當時最小的硬幣面值,代表生活的物質需求。

    二 分享幾句毛姆的話:

    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生命的盡頭,就像人在黃昏時分讀書,讀啊讀,沒有察覺光線漸暗;直到他停下來休息,才猛然發現白天已經過去,天已經很暗,再低頭看書卻什麼都看不清了,書頁已不再有意義。

    我有一種想法,覺得唯一能使我們從對這個世界的嫌惡中解脫出來的,就是縱使世事紛亂,人們依然不斷創造出來的美的事物。人們描摹的繪畫,譜寫的樂曲,編撰的書籍,和人們的生活。而其中最為豐饒的美,就是人們美麗的生活。那是完美的藝術傑作。

    三 故事簡介

    查爾斯是一個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有優越的職業和社會地位、美滿的家庭,突然留一張紙條,棄家出走。沒有原因,沒有歉意。老婆以為他帶著小三捲走所以家產瀟灑去了,以為他厭倦了就會回來。其實他身上只有100元。你以為是個年輕人,不是,40歲了。

    一個不通人情的異類,繪畫才能也不被人認可,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岌岌可危的日子。這時候一個繪畫並不高明但鑑賞能力很高的畫家欣賞他,接濟他,願意幫他推銷畫。這不是遇到貴人了嗎?至少是知音吧。不是,查爾斯嫌他很煩。

    他病了幾天沒有出門,這個朋友感到奇怪趕去看他,發現他不僅幾天沒吃東西,還病得快死了,就說服自己老婆同意,把他搬到自己家精心照顧。這不是救命恩人嗎?一輩子報答不完的大恩大德。不是,他給這個朋友帶了綠帽子。

    在他這麼落魄的時候,這個女人看上他,揹負巨大的道德壓力和他走到一起,這不是巨眼識英雄嗎?不是,結果是他把這個可憐的女人也逼死了。

    你看,這個人簡直十惡不赦吧?不是,作者不是把他當反面人物來寫的。

    他認為以前的生活中他不過是一個演員,而不是真實的自己。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才有自由。所以查爾斯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華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像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抬腳,義無反顧地踏進內心召喚的黑洞。他追求的不是幸福,更不是名利,而是厄運。“像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

    他不只是窮困潦倒,不只是受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精神也忍受痛苦折磨。他最後逃離文明世界,躲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同一個語言不通的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要求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小說人物的原形是畫家高更,透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世故的天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深刻的問題。

    我的分享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被震撼到了。我思考了兩個問題。

    1,在中國的歷史上,或者說文學作品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人?

    比如說陶淵明。不為5鬥米折腰。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

    比如徐霞客。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之間。

    但又不同類。完全拋開人的社會屬性。

    2,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書一本也不要讀。作為一個讀書和寫書都很牛的人,有哪些原因使他會說出這樣的話?

    中國小說傳遞正能量不多。分析一下中國的文學名著中塑造的人物的會發現,少有正能量的人。紅樓夢中的男性主角,幾乎沒有正面人物,賈寶玉也不算是正能量的人。水滸傳裡面的所謂英雄,幾乎都是一個個悲劇的縮影,釀成這些悲劇的是人性和社會的醜惡。以至於有觀點說少不讀水滸,擔心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明代三言二拍整理了一些小人物的短篇故事,倒是可以提供一些生活經驗,但是沒有精神力量可言。比較有名的故事像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五貫,白娘子。

    清代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聊齋志異。有個小故事《素秋》:有個書生,屢考不取。“居三年,公子又下第”。無意於功名的好朋友荀久決定幫他,與他同學同考。 “榜既放,兄弟皆黜。”荀久因此抑鬱而終,說“我沒後,即闔棺,無令一人開視。”書生好奇其遺囑,“啟而視之, 則棺中袍服如蛻;揭之,有蠹魚徑尺,僵臥其中。”一個千年書蟲精,參加科舉被活話氣死。這個故事可以體會到蒲松齡對科舉制度的恨。

    以上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作者本人都是人生事業雙不成功,既沒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個人才能也不被世人認可。一生窮困潦倒不得志,哀嚎“安得廣廈千萬間”,哪還有正能量接濟世人呢?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當人還在第一層次(溫飽)需求裡面掙扎的時候,我們不能對他提出第五個層次的要求。

    所以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我們很難產生給人正能量的偉大作品,包括四大名著。現代作家的作品也讀過一些,很難被哪一部作品深深的打動。莫言獲獎不是因為某一部作品,真愛讀的人並不多。

    《月亮與六便士》讀完,您一定會陷入沉思,繼而心生歡喜!

  • 3 # 孟想啟航的小學生想要

    國內的,首推《白鹿原》,尤其是對陝西比較瞭解的更高,更能夠體會文字背後蘊含的意義。對白家鹿家兩大家族兩代人人生起伏的描寫,尤其是鹿子霖等當年風光無限但結局又無比悽慘的人生歷程,生動的闡述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人生。

    國外的,首推《呼嘯山莊》,從一個小人物的希斯克利夫的角度,講述了受虐待的他成長、發達之後回到家鄉復仇的故事,最終在風雪之夜去世的結局。令人無限唏噓。

  • 4 # 說書人鴿子

    小說推薦我首選《無限恐怖》

    剛開始看這本小說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剛開始的時候是幾名舍友非拉著我入坑。最開始看書名以為是恐怖類小說,還不太待見。但沒想到越看越入迷。

    與我之前看的套路文小說不同,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無限流小說,書中主角被現世所未知的科技創造的獨特空間所召喚過去,並且開始在類似電影的平行宇宙進行歷練,獲得各種獎勵來可促進人體進化。書中不像老套的玄幻的小說路線,而是採用了用電影來鋪設情節,使情節更加的充滿變數。

    而恰好當時我正好看過《異形》,《生化危機》《魔戒》,《生化危機》,在看書時特別有畫面感,像自己親中穿越其中一樣。

    在故事中,小說主角鄭吒一開始很普通,比起楚軒就是一個凡人,但與注重絕對正確的楚軒,鄭吒更有人性,更注重隊友。後來也證明了鄭吒的發展方向才是正確的,也正因為每個隊友的默契配合,才戰勝了開始仿如天譴的天神、惡魔小隊。

  • 5 # 大白話小說

    今日推書《城南舊事》by 林海音 ——晚風拂柳,駝鈴悠悠起鑑語:

    《城南舊事》是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為背景創作的。在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小說用清新明亮的語言風格,稚嫩真誠的表達方式,描寫英子面對大人世界裡“瘋子”與“正常人”、“好人”與“壞人”等人生難題時的困惑,道盡了人世的複雜多變,也道盡了英子面對人世悽苦的所有困惑和思索。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臺灣作家。 生於日本大阪,原籍臺灣苗栗縣頭份鎮。3歲隨父母返臺灣,因臺灣被日本控制便舉家遷往北京,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25年後英子與夫君何凡扶著媽媽,攜著、揹著、抱著三個孩子。1948年舉家遷往臺灣,在臺灣仍以辦報,辦刊,寫作,出版為主,聯絡了大批在臺灣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臺灣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臺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1998年榮獲"終身成就獎"。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風、肺炎、敗血症病發在臺北振興醫院病逝,享年83歲。

    正文: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裡。經常痴立在衚衕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

    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後,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但最終在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於火車下。英子發著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後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衚衕。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

    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後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現爸爸對蘭姨娘的態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他們倆相愛後,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

    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金句精選:

    1、人生似一束鮮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從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2、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資;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3、生活如花,奼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4、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5、生命的美麗,永遠展現在她的進取之中;就像大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負勢向上高聳入雲的蓬勃生機中;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風擊雨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波濤洶湧一瀉千里的奔流中。

    6、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暫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條沒有回程的單行線,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時光前行。

    7、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未來;生活,就是用心靈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葉綠的枝頭;生活,就是面對困惑或黑暗時,靈魂深處燃起豆大卻明亮且微笑的燈展。

    8、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於靈秀;人生就像一場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於及時。

    9、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10、人生如一本書,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

    讀書收穫: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夠拿起筆來,把當年的那些人和事記錄下來。未必都是感動人的人和事,卻一定都具有足夠的個性——或鮮明,或俗套,如是區別而已。這樣的童年,過去了若干年,如果沒有記錄下來的話,一定會消散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再也激不起半點浪花。假如是這樣,那才是最為可惜的。

    “我也不再是小孩。”是書的最後一句話,童年是無論我們過多久,都最願意回溯的時光,總“要學著長大,我也不再是小孩。”

    結語:

    讀《城南舊事》,心頭總會漾起一絲絲的溫暖。作者也並未刻意表達什麼,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淨淡泊,彌久恆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心。掩上最後一頁的時候,那一串清脆的駝鈴聲,已沿著北平城的古牆,穿過看不到頭的衚衕,在心底,在夢中,悠遠地響起……

    關注大白,每天都有更新!

  • 6 # 終生成長踐行者

    推薦書目:穆斯林的葬禮

    這是一本講述一個家庭、兩代人、三段愛情關係的悲劇故事。書本的主線設定很巧妙。一條是以“玉”為主題的父輩韓子奇的故事,另一條是以“月”為主題的子輩韓新月的故事。兩條主線交叉講述,環環相扣。故事情節在開篇埋下伏筆,然後逐步推進。吸引著讀者迫切地想知道上一輩到底發生了什麼,以及這一輩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麼?故事講述到結尾,兩條主線交匯在一起,把兩代人的故事也串聯到一起,構成了本書完整的故事情節。

    隨長者一起去麥加朝聖的韓子奇,路過京華老字號“奇珍齋”。被巧奪天工的琢玉技藝所吸引,遂決定留下來拜奇珍齋主人梁亦清為師,學習琢玉本領。師徒承接下一件需耗時三年的大訂單,可就在即將完工之計,師父卻累倒在水凳上。玉器毀壞,師父也勞累致死。在這危難之際,韓子奇忍辱負重三年。然後歸來娶了師父長女梁君壁,扛起了“奇珍齋”的大旗。而奇珍齋在韓子奇的十年經營下,名聲大振,名冠京華。梁君壁也為其生下一兒子韓天星,一家人生活美滿、幸福度日。不料日軍侵華,一時狼煙四起。韓子奇擔心自己精心收藏的玉器被毀,就決定帶著玉去英國避難。梁亦清的二女兒梁冰玉,此時在燕京大學遭遇感情欺騙,不顧姐姐的反對,偷偷跟著姐夫來到了英國。在英國期間,一封偽造的家書讓韓子奇錯以為家已被毀,妻兒也已流散。而梁冰玉逐漸意識到在自己心中一直崇拜和依賴著韓子奇。於是,兩人相愛結婚,並生下了女兒韓新月。戰爭結束,三人回到北京,卻發現家和舊人依然在,可這個家已容納不了梁冰玉和韓新月的存在。無奈,梁冰心留下女兒,獨自一人再次遠走他鄉。女兒新月在缺乏母愛的環境下逐漸長大,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燕京大學。在學校遇到大她幾歲的老師楚雁潮,兩人相互欣賞,萌生愛情。不幸的是新月卻被診斷患有心臟病,已沒有多少時日,而兩人的關係也因宗教問題為梁母所反對,可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和病痛中愈加熾烈。哥哥天星的初戀被母親用手段拆散,當他發現時,已悔之晚矣。最後,梁冰玉海外歸來,卻發現親人都已不在,一切也都物是人非。

    本書講述了三段愛情,也描述了三種不同的愛情悲劇。產生悲劇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只從人物性格方面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

    先說韓子奇。韓子奇性格堅毅,但對待感情卻很懦弱。他愛的是梁冰玉,卻因為責任和輿論,選擇繼續留在梁君璧身邊。即使之後的歲月,兩人分房而居,靠以前的感情而活。在韓子奇心中,事業和名聲高於愛情。但他這樣的選擇,給了梁冰玉棄女之痛,給了韓新月一個沒有母愛的成長環境,給了梁君璧一個心有別屬的丈夫,給了自己一個獨自相思的餘生。何苦!

    再說梁君璧。梁君璧聰明能幹,但是心胸過於狹窄。在對待妹妹和丈夫結合的這件事上,她據理力爭,趕走了妹妹,卻只留下了一個心中無她的丈夫。既然丈夫已愛上別人,那又何必空守著一個軀體呢?守著的結果就是,分房十幾年,整日望著“丈夫”,心中自然也不會過去這道坎。然後是對待妹妹留下的女兒韓新月,雖然有恨但也不能太刻薄。若她能包容新月,也給她溫暖和關懷,這樣至少丈夫的心中會有所安慰。而對待自己兒子韓天星,僅因為門戶之見就拆散了兒子的初戀。那當有一天,真相被兒子所知,必定會傷害母子感情,而初戀也會在兒子心中留下愧疚和遺憾。

    然後是梁冰玉。梁冰玉有主見,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敢愛敢恨。在她第一份感情中,知道被欺騙之後,她可以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在英國期間,面對不愛之人三年的追求和等待,她仍不為所動。在她確定心中所愛時,可以不顧流言和輿論,選擇與姐夫結髮生子。在姐夫做出的選擇讓她心碎時,她再次選擇離開,過屬於自己的生活。雖然欣賞她的敢愛敢恨,但是書中她的做法卻是我不認可的。因為她只是活在自己的愛裡,而不顧其他人的感受,這種態度不免讓人覺得她過於自私。為了自己的愛,不考慮姐姐的感受。而且在回國面對姐姐時,沒有絲毫的愧疚和不安。

    接下來是韓新月。韓新月的身上繼承了母親身上好的一面,她思想獨立,為愛執著。若不是因為心臟病離去,我相信她定會收穫自己的愛情。即使在追求愛的這條路上充滿荊棘,即使要應對家庭的反對,即使要面對宗教教條的束縛。她和楚雁潮的愛情是美好的,彼此優秀的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和理想,相互吸引而墜入愛河。可也正是這份美好,在悲劇之時,才更讓人覺得遺憾和惋惜。

    然後是韓天星。韓天星個性有點悶又有點倔,因此他遇事不問,全憑自己的心意去猜測對方所想,以致於誤會越來越重。而母親也正是利用他這一點,用手段拆散了他的初戀。當他按照母親的心意成家之後,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此時妻子已有身孕,一切都悔之晚矣。

    本書中的愛情選擇和悲劇,可以帶給我們思考和警戒。至少這些悲劇,可以激發我們對真愛的追求和珍惜。

  • 7 # 一隻網路小說達人

    首先你你要明確你喜歡看啥小說,如果是網路小說的話又喜歡看哪種型別。推薦一下秘巫之主。這本事西方奇幻的小說,用文比較簡單明瞭,閱讀性還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小夥伴們給我一些你們當地好吃好玩的有意思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