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神秘人

    李承乾實在是太作死了,自己明明佔據最大優勢,可就是把自己推向深淵,最後還起兵謀反,實在是過於衝動了!

    李承乾是嫡長子,母親又是李世民寵愛的長孫皇后,李承乾早早就被立在太子,從他的名字就知道李世民對他有多麼大的期待了。“承乾”承繼乾坤,就是繼承我的事業啊,說白了李世民就是把李承乾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其他兒子名字都沒有這個待遇呢!本來李承乾還是好好的,在李世民的培養下,李承乾哦能力還是不錯的,大家也稱讚他將來是個賢明的君王!也許百萬寵愛集一身,老天也會嫉妒的,所以老天要給李承乾一個考驗,過了就重生了,不過就從此打入深淵!那天李承乾不知什麼原因騎馬時摔下去了,腿被馬踩斷了,李承乾就變成了一個瘸子,這就是老天對他的考驗!可是李承乾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啊,李世民一直想接班人是個完美的人,現在腿瘸了,李世民也是相當失望的,而面對父親的失望,李承乾並沒有過得了心魔這關,以後變得脾氣暴躁和扭曲,逐漸放縱自己!

    其實李世民雖說有所遺憾,但沒我真正放棄李承乾,還是希望他當接班人,可是李世民沒有跟李承乾好好說話啊,他以為李承乾自己可以過的去心理那一關,男人嘛不需要多說,可有時候還真要多溝通!李承乾認為自己瘸了,李世民就放棄了自己,其實他沒有真正摸清李世民的心思!就算李承乾是個瘸子,李世民也會讓他當太子,因為李世民有個心病,他就是殺兄滅弟當上的皇帝,這個心病和陰影伴隨一生,李世民很想自己後代不要像自己一樣兄弟相殘,自己已經當了不好的榜樣,絕不想自己的兒子們有第二次啊!所以李世民很想讓李承乾這個嫡長子作為未來的君主,杜絕以後兄弟相殘的事情發生!只要李承乾不犯什麼大錯,安安穩穩的做下去,面對兄弟的爭位,躲著就行了,只要不威脅到自己生命,就不要攻擊兄弟,還要維護兄弟感情,這樣一來李世民不會廢掉他的太子之位,反而還會維護他太子的權威打壓其他有野心的兒子!問題是李承乾以為李世民放棄了自己,自己又瘸了,兄弟們也苦苦相逼,這壓力承受不住,心理就崩潰了,就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讓李世民徹底失去了耐心,決定放棄李承乾了!

    李承乾做的最讓李世民痛心的事就是李承乾居然愛上了一個男人,不愛女色愛男色,實在讓李世民痛心啊!李世民可以接受你腿斷了的事實,也接受不了你是同性戀啊,你可是未來的大唐君主啊,繁衍生息是君王必須的任務啊,生的兒子越多越好,你現在喜歡男人,那還怎麼傳承下去啊,大臣和天下民眾怎麼看你呢,這可是大忌啊,一個君王絕不能讓一個喜愛男人的人來當啊,這可是讓天下人笑掉大牙啊!李世民二話不說把李承乾的那個男寵給幹掉了,也是提醒李承乾,趕緊回到正道上來,只不過李世民這個教訓方式太狠了,沒有好好的跟李承乾溝通,結果就是李承乾恨上了父親,認為父親就是放棄了自己,偏執症就犯了,你不是不喜歡我嗎,我就先下手為強幹掉你,以後就再沒有人阻止我幹什麼了,最終李承乾就真的起兵謀反,攻破皇宮,只是李世民是什麼人啊,兩下子就搞定了叛亂,李世民也徹底傷心可,自己這麼維護你,你怎麼就反叛自己呢,實在痛心啊!

    說到底悲劇是可以阻止的,李世民如果好好的和李承乾溝通教育,就不會發生悲劇了,只是歷代以來強勢皇帝都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出了差錯,太強勢的方式實在讓人難以理解啊,溝通急不得,要好好說話,李世民是個好皇帝,可不是很好的父親!

  • 2 # 歷史檔案館

    我是真君,我來回答。

    太子歷來不好當,任何時候都一樣。作為太子,意味著你將會是下一屆皇帝,所以會有些人勾引你,在你身上進行政治投資,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你身上。更有甚者,就是有些覺得自己在政治上不太安全的人,會主動挑唆、攛掇太子去反對現任的皇帝。

    而對太子來說,最大的危險也在於,自己在順利登基之前,實際上始終是不安全的,現任的皇帝隨時都有可能換人。而那些一旦被撤換的太子,從太子位上掉下來的人,也很難有好結果。所以,一旦有太子發現自己位置不保,就會鋌而走險,放手一搏。

    尤其是作為太子,皇位繼承人,如果很不幸的遇到了一個長壽的父皇,自己的處境就很悲劇了,只能一直當備胎。有些更悲劇的人則是,好不容易熬到父皇駕鶴歸西,自己登上帝位,但是自己也已經垂垂老矣,在龍椅上坐不了幾天就也追隨父皇而去了。

    比如明成祖的太子仁宗,登基只有十個月就去世了,萬曆的大兒子也是好不容易熬到萬曆駕崩,自己當皇帝才一個月就去世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急不可耐的太子也會鋌而走險,想提前登基。

    比如漢武帝的太子,因為漢武帝本人長壽,所以太子當了多年,都有孫子了,還是太子。而且,人到晚年都怕死,皇帝也一樣,英明神武如漢武帝,也不能免俗。最終,在巫蠱之禍中,太子因為被奸佞小人江充誣陷,說漢武帝生病是因為太子詛咒,漢武帝對太子起了疑心。

    因為之前漢武帝已經因此殺了不少人,所以太子為了自保,最終被迫鋌而走險,想趁漢武帝出巡之際,發動宮廷政變,控制長安,結果很快就被鎮壓下去,太子和兒子都被殺,只有孫子被人救出,流落民間,最後才被霍光迎立為漢宣帝。

    李承乾當時遇到的問題就是,唐太宗也和漢武帝一樣,英明神武,雖然他還沒有像漢武帝晚年一樣搞封建迷信活動,但是因為李承乾性情大變,漸漸失寵,而魏王李泰又千方百計博取唐太宗的歡心,導致唐太宗有意廢黜李承乾,改立魏王李泰為太子。

    李承乾感到自己位置不保,就想到了效仿父皇發動玄武門之變,控制皇宮,迫使唐太宗提前退位,禪位給自己,他自己也能夠提前登上帝位。但結果是李承乾準備不足,還沒起事就被鎮壓下去了。

    事後,唐太宗把李承乾鋌而走險歸結為魏王李泰的逼迫,所以,他在下詔廢黜李承乾的同時,也把魏王李泰貶黜流放。但事實上,從整個過程來看,李承乾謀反的真正責任應該由唐太宗本人承擔,而不是魏王李泰。

    太子是國本,改換太子是大事,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當然應該自己乾綱獨運,而不是猶猶豫豫,今天和這個大臣說說,明天和那個大臣說說,到處放風,試探風向。他到處放風,當然是李承乾不安於位,魏王李泰也就沒有退路可走了,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否則如果他失敗了,李承乾豈能善罷甘休?

    當然,這種太子在處境危險的情況下,鋌而走險,放手一搏,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武則天晚年,寵信上官婉兒、武三思、張易之兄弟、太平公主,作為太子的李顯每天過得戰戰兢兢,兒子女兒都被武則天下詔處死。所以,張柬之、魏元禮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殺入皇宮,迫使武則天提前退位,李顯提前登基。

    此外,安史之亂前,太子李亨雖然沒有被廢,但是也過得戰戰兢兢,生怕哪天玄宗不高興就廢了他。所以,安史之亂髮生後,一開始李亨跟隨玄宗一起逃往四川,除了長安沒多遠,經歷了馬嵬坡之變,玄宗不得已賜死楊玉環,李亨就和玄宗分道揚鑣,獨自逃走了。分開沒多久,就宣佈提前繼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這也是一次小型宮廷政變。

    到了宋朝,吸取唐朝宮廷政變和諸子奪嫡的教訓,乾脆形成了不怎麼提前立太子的習慣,結果是太祖沒立太子,最後被弟弟太宗奪走了皇位,他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沒得到好結果。清朝經過前期的多次奪嫡鬥爭,最後也形成了金匱藏書的辦法,不再公開宣佈誰為太子。

  • 3 # 一更歷史

    李承乾最終走上謀反之路,其實一方面是自己太作,但另一方面也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大的關係。

    李承乾因生於太極宮承乾殿,故以此殿為名,取名李承乾。8歲就被立為太子,史書記載李承乾:“性聰敏”,“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大概就是說從小聰慧,長得是高大偉岸,為人又比較仁孝寬厚,因此李世民格外寵愛他。

    李承乾宅心仁厚到什麼地步?舉個例子,李承乾的老師李綱患有足疾,只能乘轎入宮。李承乾作為太子,每次都親自迎接老師上殿,然後畢恭畢敬的行禮,再虛心請教。李綱病逝後,李承乾還親自為他立碑。試問,歷朝歷代,有多少儲君能做到這樣?

    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對李承乾非常寵愛,也寄予厚望。比如,下詔令12歲的李承乾“宜令聽訟”。還說“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

    雖說是聽訟,但李世民從此時開始,已經有意向的培養李承乾的為君之道和政治能力。除了對李承乾委以重任,注重培養之外,在生活上也是對他恩寵有加。

    貞觀五年,李承乾生病,李世民擔心不已,不信佛不通道的他,卻請來了道士來為兒子祈福。後來李承乾痊癒後,李世民又召度三千人出家,還特地修建寺廟,大赦獄中的罪犯。

    這一點在《唐會要卷五十》裡曾有詳細記載:

    貞觀五年,太子承乾有疾,敕道士祈禱,得愈,遂立為西華觀。詔以慶善宮為穆太后建慈德寺,為皇太子承乾建普光寺。 五年五月壬午,皇太子承乾疾篤,請降囚徒,許之。

    這一系列的行動表明,李世民對這個長子是十分疼愛的。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承乾雖然患有足疾,但仍然是嫡長子,豈能廢嫡立庶。

    李世民對李承乾給予厚望,那李承乾到底有沒有治國的能力呢?李世民為培養李承乾,曾特意挑選了很多人來輔佐教導。除了上面說的李綱,還有房玄齡、魏徵等人,都曾做過太子太師。

    包括李世民曾親自考察李承乾的治國經略,結果李承乾揮揮灑灑地寫滿了三頁紙,而且內容很有價值。李世民看完,龍顏大悅,甚為得意,並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

    貞觀九年,唐高祖李淵去世,李世民服喪期間,令太子監國權知軍國大事,李承乾表現得“頗識大體”“頗能聽斷”

    從這種種跡象表明,李承乾確有治國之才。既有治國之才,又是嫡長子,還深得李世民寵愛,早被冊封為儲君。按理說,這未來的皇位是十拿九穩了,那為何還要謀反呢?

    首先,李承乾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情也發生變化。李世民當時為了培養兒子,先後特意挑選了幾位重臣輔佐。諸如房玄齡、魏徵、于志寧、孔穎達等人。這些人都有個共同點,位居高位,敢於直諫,剛正不阿,深得唐太宗器重。

    這些重臣不負李世民的委託,盡心盡力輔佐,每日與李承乾談經論略。對於太子李承乾做的不當之處,都敢於直諫,而且措辭都非常犀利。

    就拿魏徵來說,出了名的諫臣,說話言語鋒利,從不給任何人面子。曾經在朝堂之上,還把李世民氣得要殺他,後來還是因為長孫皇后的勸導,才不了了之。

    也就是說,李世民挑選的這幾位重臣,沒幾個是“善茬”。

    李世民雖然為李承乾挑選的雖都是忠臣,但卻忽略了一點,就是李承乾能像自己一樣接受得了這樣的勸諫方式嗎?

    曾經李承乾想蓋一處房子,被于志寧直接上書批評,說他貪圖奢華;和宦官玩樂,又上疏批評,甚至還說他就像秦二世。秦二世是何許人?暴君,昏君。于志寧這麼說,李承乾難免心裡不舒服,但又不能發火,只能憋著。

    孔穎達就更離譜了,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不管何時何地,也不會去看李承乾的臉色,立馬批評指責。孔穎達以為只要為李承乾好,哪怕丟了老命也值得,但結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

    那也就是在這樣日益積累的情況下,李承乾開始便得越來越叛逆。

    其次,我們可以想象的到,李承乾雖早被立為太子,未來的儲君,但他所承受的,也不是其他同齡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他雖是未來的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也是一個正常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本性也逐漸暴露無遺,“好聲色”。

    起初寵幸一位名為稱心的太常樂人,此人“美姿容,善歌舞”,甚得李承乾的喜歡。但被李世民知道後,龍顏大怒,並將稱心處死。李承乾傷心欲絕,一連幾個月稱病不上朝,在宮中為稱心立碑祭奠,還贈予官職。

    除此之外,李承乾還私自帶突厥的一群小人進宮,此事被于志寧知曉後,又上書給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後,囑咐杜正倫要規勸太子言行舉止。但此時的李承乾早已聽不進去規勸,杜正倫無奈,最終將李世民說的話告訴了李承乾。本想利用李世民的私囑來威懾他,誰料李承乾一怒之下抗表聞奏。李世民得知後十分不滿,遷怒杜正倫“何故漏洩我語?”於是將其貶謫。就這樣,杜正倫當了替罪羊。

    但經過這兩件事後,李世民與李承乾之間,已有隔閡。然李世民並未放棄,相反還另尋名師,對李承乾諄諄教導,但毫無效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唐太宗對李泰的寵愛,讓李承乾感受到了威脅。李承乾本有足疾,其實內心也有自卑。畢竟歷朝歷代,哪位皇帝有身體缺陷?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對李泰的過於寵愛,讓李承乾更加沒有安全感。

    從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態度就已經發生了變化。而此時的李泰,卻處處受到李世民的稱讚和寵愛。

    比如李世民還曾想過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武德殿是什麼地方?靠近東宮,魏徵曾說過“今武德殿近儲後焉”“在東宮之西”,這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以見一斑。

    除此之外,看到李泰肥胖的樣子很辛苦,特准許他可乘著小轎子到朝所。外出遊玩,經常帶上李泰,還不包括對他的房宅、園林等等的賞賜。唐太宗對李泰這種逾越禮制的寵愛,就連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寵異如此

    正是因為李世民對李泰如此恩寵,讓李承乾覺得自己的儲君地位受到了威脅。於是,也想模仿父親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最終選擇了謀反。

    總體說來,李承乾一手好牌,最終打的稀巴爛。自古謀反失敗的人,不論是何身份,哪怕是太子,幾乎都難逃一死。但對於這個兒子,李世民的父愛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之前為培養李承乾的治國之才,尤為嚴格,但真到了犯死罪的時候,李世民對兒子也不忍痛下殺手。所謂責之切,愛之深,大概就是如此!

    最終李承乾被貶為庶人,流放黔州,保住了性命。貞觀十七年,李承乾去世,李世民特意停止朝會,以國公之禮下葬。

    對於李承乾,李世民曾經耗費心血,給予厚望,但最終,還是讓自己失望了!當然,李承乾有今日,也和李世民脫不了干係!

    參考資料:《舊唐書》《唐會要》《欽定全唐文》

  • 4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爭奪皇權都是相當激烈的。不管是父親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或者 是兒子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又或者是親生的兄弟們互相殘殺,這一直是家常便飯。

    有人說皇宮裡是世界上最髒的地方,雖然這句話有些偏頗,但這是事實。

    包括歷史上最賢明最能幹的皇帝唐太宗的李世民,都是依靠一種見不得人的手段,謀殺了自己的親生兄長和弟弟,才奪得了皇位。

    其實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很不錯,他在中國歷史上真的可以說是非常著名的一代皇帝,但說到他的兒子,這些貴族子弟皇帝后裔的人生大多都不成功,他們的命運也很悲慘。

    李世民他有十四個兒子,其中三個被殺,三個自殺,三個早逝。一個是患有“幽閉恐懼症”,另兩個被廢掉皇室身份從而淪為“普通人”,然後被流放國外。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他在八歲就表現出不同於常人的聰敏,當時深受李,他淵和李世民的喜愛,從而在李世民登上皇位後順利成為了皇太子。

    然而,他選擇了在唐太宗晚年的時候叛亂。毫無政治鬥爭經驗的他,肯定是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他叛亂失敗後被廢除皇太子地位,被李世民流放到黔州即當今的貴州一帶,最後死於抑鬱症。

    一位地位尊崇的皇太子,他只需要耐心地等待他的繼承權,就可以順利地當上皇帝,但卻選擇了反抗。李承乾是王位的自然繼承人,只要他一直到李世民去世。但他為什麼以謀反這種手段來奪取天下呢?

    李承承乾的家族和家教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他的父親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被公認為開拓邊疆、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她的母親長孫皇后,也是歷史上著名的賢淑皇后之一。

    這位從李世民起家就開始一路跟隨李世民衝鋒陷陣打天下的女人,她不僅在後宮發揮了模範作用,而且對李世民也有很大的幫助。李世民處理朝政鬆懈時,她總是勸慰他,所以李世民也非常尊重她。

    從李承乾立在八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到貞觀十七年,這一段時間李世民先後一共選拔了十餘名名師作為太子老師,教育太子如何治國理政。這些老師都是當時李世民朝的重要人物,比如房玄齡、魏徵等著名官員。

    李世民非常重視他的接班人皇太子李承乾的修養和學習能力的陪養。

    在皇太子李承乾剛剛滿16歲時,李世民特意要求他參加處理國家事務和研究軍事事務。此外,李世民認為他還是做得不錯,認為自己的兒子表現得“知識淵博”。

    每當李世民出巡四方觀察天下大勢的時候,他都選擇讓李承乾監國,代為處理國政並管理國家。

    然而,隨著李承乾母親長孫皇后的去世,一切都慢慢地改變了。

    儘管李承乾是一位皇太子,他的地位也比較穩固暫時沒有人有可能讓他下位。但仍有許多人盯著他在東宮的位置。

    作為一個隨時待命稱帝的皇太子,他的內心其實是很虛弱很害怕的,他常常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害怕別人隨時會奪走他的皇太子位置。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的人物,李承乾的弟弟魏王李泰,也是長孫皇后的兒子。這個魏王李泰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他在李承乾的叛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和不光彩的身份。

    不得不說李世民的兒子沒有差的,這個魏王李泰自小就才華橫溢,尤其受到唐太宗的青睞,禮賢下士,結黨營私,他本人吸引了許多文人將領,網羅到了他的麾下。

    魏王李泰受到李世民的青睞,這對李承乾來說根本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一個隨時可能引爆,奪取他皇太子位置的定時炸彈。此外,魏王李泰隨著年歲的增長,名聲昌隆,他也逐漸有了想要取代太子從而登基的野心。

    雖然李承乾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但李世民也還是相當包容他,愛他。即使他做錯了什麼,李世民還是說:“雖然我兒子得了腳病,但他還是長子。我怎樣才能拋棄我的兒子,立另外的兒子作太子呢?”

    李承乾子有聰明,但是他也有小孩貪玩的毛病,也有各種缺點,他心裡更怕太宗,他隨時都準備著扮演著兩面性的角色,他會在太宗面前表現得大忠大孝,回到了太子東宮之中,卻表現得完全是一副流氓小人的行徑。

    他也經常做一些壞事,比如和一些太監邀約一起到宮外喝花酒,強姦婦女,比如強買強賣。時間一久宮裡宮外的很多人都知道了他所做的壞事,很快他就變得臭名昭著了。

    太子李承乾還好男風,他喜歡和一個唱戲的戲子在一起廝混,這件事情也讓李世民大為光火,派人悄悄將那個戲子殺死了。這件事情讓李承乾更加怨恨李泰,認為是李泰向李世民告密的。

    當然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李世民聽到這個訊息時非常生氣。他對太子的行為非常失望。他認為這個太子完全變成了一個不可理喻的壞人,幾乎已經廢了,難登大雅之堂。李世民慢慢有了廢黜太子的心思。

    太子自己也知道,自己與親生弟弟魏王李泰比較起來,自己就是一扶不上牆的爛泥。越是和李泰相比,越是彰顯出李承乾更加無能。

    李世民對他嚴厲的態度和對李泰的讚揚,在他眼中都是是李世民欲將他廢黜為普通皇子並將皇位重新傳給李泰的表現。

    李承乾的內心徹底崩潰了,處理膽怯絕望的邊緣,他冒著天大的危險刺殺李泰。這一刺殺事件失敗後,李承乾決定鋌而走險謀反。他與李元昌、杜河中尉、漢朝承陽公主侯俊吉密謀,想要謀反從而將李世民拉下馬來自己當皇帝。

    當然了,毫無政治經驗的李承乾,最後以不得不以慘敗的方式告終。

  • 5 # 非議史

    一步錯,步步錯,歷史證明,如果有一個很強勢的爹(如李世民),那麼太子都沒什麼安全感,生怕一不小心惹老爹生氣然後被廢,受不了壓力就乾脆搞點事鞏固自己的位置,然後就被幹掉了,歷史上類似的很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宋太祖情況特殊,因為他是兄終弟即),扶蘇被逼自殺,劉據被逼造反最後被殺,李承乾反擊兄弟被貶鬱鬱而終,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 6 # 王朝的廢墟

    我覺得不是李承乾想要謀反得天下,而是李世民和李泰逼的他,不得不鋌而走險了。

    大概在李承乾20歲之前,他的人生可謂是一帆風順。史書記載李承乾“性聰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純深”,而且唐太宗也非常喜歡他(畢竟是長子)。

    有幾件事情能說明李承乾是一個好苗子:

    一是李承乾的老師李綱腿腳不好,必須坐著轎子才能進宮授課,每次李承乾都是扶著老師上殿,然後虛心請教。這種尊師重道的精神,在那個時代可是非常提倡的,說明李承乾年紀不大,就已經知道要做順應輿論了。

    二是李世民覺得李承乾身體不好,讓他注意休息可以不用看書。但李承乾卻卻沒有放棄學習,仍然不斷的向當世大儒孔穎達等人討教,所以他寫的策論,邏輯縝密,讓李世民非常滿意。

    按照史書的記載,李世民是非常放心李承乾的,所以能把監國的重任交給他,也在有意培養他的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

    但到了李承乾20歲之後,性格卻開始叛逆了,再加上腿部有疾,所以越來越不招李世民的喜歡了。

    太宗一朝,從諫如流,那些大臣們有時候連李世民的顏面都不管,又怎麼會在乎太子的呢?於是處於叛逆期的李承乾,經常成為靶子,而他呢也好不收斂一切如舊。慢慢的,輿論對他的評價越來越差。反倒在這個時候,魏王李泰崛起,因為會做人,又處處模仿父親李世民,所以擁護者越來越多。

    而李世民也有些偏心李泰,表揚多,賞賜多,甚至李泰到了離開長安去外地做官的年齡,李世民都能打破朝廷的規矩讓李泰繼續留在長安,這讓李承乾難免不會聯想到父親是不是要廢掉自己的想法。

    弟弟風頭正盛,父親越來越不信任自己,輿論對自己也越來越不利,李承乾就只能鋌而走險了。

  • 7 # 麻辣一加一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長子,太宗即位後2個月便被確立為繼承人,當時他年僅8歲。

    李承乾天資聰慧,甚得太宗喜愛。雖然腿腳不好,但“不廢步履”。貞觀前期,太宗對李承乾著力培養,12歲便讓他在尚書省聽訟,接受對尚書省判決不服的上訴,並作出斷決;如果還不服,再上奏皇帝裁決。顯然,太宗這是在刻意培養太子未來的執政能力。

    貞觀九年,唐高祖駕崩,太宗“居諒暗”,也就是要居喪,於是將庶政交給李承乾聽斷,太子也表現得頗識大體。從此太宗行幸時,常讓李承乾居守監國。

    然而到了貞觀十年以後,有關李承乾的負面資訊日益增多,諸如“騎射畋遊,酣歌戲玩”,“私幸太常樂童稱心,與同臥起”等等,甚至模仿突厥的生活方式,佈陣交戰,以刺殺流血作為娛樂專案。而對於上書切諫的東宮師傅,李承乾不僅不聽,反而多次起意加害。

    沉溺於聲色犬馬,李承乾又害怕太宗知道,於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上朝的時候,嘴裡說的都是忠孝之事,回到東宮就與群小褻狎。

    與李承乾的變化形成對比的是,太宗逐漸表現出對另一皇子魏王李泰的偏愛,李泰的待遇甚至超過了太子李承乾。

    貞觀十年,太宗因為李泰好文士愛文學,下令設定文學館,任由李泰引召學士。

    因李泰體胖,太宗就特許其乘車子上朝和回府。聽說朝廷官員看不起李泰,太宗勃然大怒訓斥群臣,房玄齡等“惶懼流汗拜謝”。

    貞觀十六年,朝廷每月對魏王府的料物供給超過了東宮。太宗還下詔讓李泰超過規定徙居武德殿,等於和太宗朝夕相處。後經魏徵進諫,才得以更正。這種超乎尋常的舉動,正如褚遂良所形容的“愛之逾嫡,嫡庶不分”。

    種種跡象表明,在太宗心目中,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地位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太宗甚至說:“人生壽天難期,萬一太子不幸,安知諸王他日不為公輩之主!何得輕之!”以此警告大臣們不要輕視李泰。

    李泰受寵,李承乾又有比較多的過失,太宗就開始表露出廢掉李承乾、立李泰為太子的想法。這對尚在太子位的李承乾而言,無疑是極大的威脅和打擊,給他造成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和危機感。

    學界對李承乾的自甘墮落、不求上進,通常認為這是他咎由自取,也和太宗開始驕縱溺愛、後來冷漠嫌棄等教育方面的失誤有著密切關係,有些歷史研究比如《劍橋中國隋唐史》,甚至認為李承乾很可能是精神失常了。

    總之,變得不正常的李承乾,在被立為太子17年後,最終因謀反被貶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死麵100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