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C咖啡豆子
經常看見這樣的情況,一進幼兒園,孩子三天兩頭生病,真是愁煞家長。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不光是孩子受罪,家長也備受煎熬,筋疲力盡。常常聽見家長抱怨,孩子在家帶好好的,送進幼兒園沒幾天就患上了感冒。通常來說,孩子生病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分離焦慮導致的
新生剛入園時是發病的一個高峰期,孩子一入園就生病其實是分離焦慮導致的,孩子進入幼兒園,類似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更何況孩子。由於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環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懼,害怕,焦慮的心情,加上幼兒園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必然會導致孩子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於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在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前,要灌輸給孩子一些幼兒園的概念,要時不時的告訴孩子,在幼兒園裡面有許多小朋友和他一樣,在裡面生活,學習和玩耍。最好有時間,帶孩子多去幼兒園裡面看看。比如,幼兒園做早操時,可以讓你的寶寶多在外面看,讓寶寶很早在心理就有一個適合。
晶晶今年三歲半上幼兒園小班,從兩歲開始上託班起,晶晶一到幼兒上學就開始感冒、發燒,有時候還會嘔吐或者拉肚子。然後家長只能呢把她接回家裡。回到家休息一兩天症狀就會好轉。有時候甚至不用打針吃藥症狀就消失了。
等晶晶好了,家裡人再把她送到幼兒園裡,可是過不了多久又生病了。就這樣反反覆覆,家長也被折騰的筋疲力盡。
像晶晶這樣的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孩子離開家庭和父母的懷抱,到了一個新的陌生環境對新環境和新事物的恐懼。缺少安全感引起的心理焦慮,進一步導致了生理上的應激反應。幼兒園裡不少孩子都是這樣,一上幼兒園就這裡、那裡不舒服,尤其是在家裡被寵壞的孩子或者是很少出門,不太和同齡人交往的小孩都會多少出現一些這樣的問題。
如果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在排除了孩子生理上的疾病,如風寒、傳染病、病毒感染或者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引起的腹瀉等,那就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家長除了帶孩子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外,更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心理上的安慰,用鎮定、坦然的姿態來面對孩子,透過語言和情緒上的安撫讓孩子感到安心。這樣孩子也會慢慢放鬆情緒。相反如果父母過分擔心,焦急憂慮的情緒溢於言表,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如果父母比孩子還焦慮,孩子從父母那裡得不到安全感,那麼就會更加的不安,甚至出現父母和孩子互相影響的情況。
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心理問題的反映,只要父母和家人對此有清醒的認識、正確對待,孩子就能很快度過入園的不適應期。
2、飲食不當,積食引發病痛
除了心理問題,寶寶一上幼兒園就經常生病也有可能是飲食方面的問題。3~6歲的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旺盛時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物質條件。但是現在 有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園老師同家裡的保姆沒有兩樣。他不懂得幼兒園不僅是照管孩子的地方更是培養習慣、提高能力的場所。由於理解存在誤區從而不能與教師達成共識,形成攜手共育。
許多家長對孩子是百般寵愛,什麼都依著孩子,家長們只要寶寶愛吃的東西就依著他,寶寶不愛吃的就不吃。只要寶寶能吃飽就好,不管是否達到均衡營養。因此許多孩子挑食偏食屢見不鮮,有的孩子光吃菜不吃飯,有的只吃葷菜不吃素菜。甚至有的孩子入園還帶著奶瓶,在家靠喝奶長大的。
大多數孩子在入園前都不會自己吃飯,全部要依靠大人一口一口喂。有的孩子一口飯在嘴裡含了半天不嚥下去,有的不愛吃的菜就吐出來等等。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就有許多的不適應,自己不會吃飯,加上生活習慣的改變,更加不肯好好吃飯了。
阿峰的父母有晚睡的習慣,所以阿峰從小也是晚睡晚起。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阿峰養成了習慣,別的寶寶七八點就睡覺了,阿峰還精神倍兒棒,總要等到十點才睡。早上要睡到八九點才起床。於是每天都很晚才到幼兒園。早飯也吃的晚。到幼兒園沒多久,就要吃午飯了,可是這時候阿峰吃過早飯才沒多久,一點都不餓。所以每天到了午餐時間,阿峰一點食慾都沒有,不好好吃飯。
時間久了,阿峰逐漸瘦了下來,抵抗力也開始差了,經常感冒、咳嗽。老師也發現了阿峰的這個情況,多次跟阿峰的父母建議要給他調整作息時間才能養成好的身體。阿峰的爸爸連連稱是,說回家要好好給他調整作息時間。
孩子飲食不當,吃太多吃太好,很容易導致積食,積食就會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其實只要遵循早餐吃得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和不挑食、偏食的原則,你的孩子一定會少生病的。
3、穿衣不當
有的孩子生病則是穿太多導致的。在我們幼兒園中,經常聽見許多家長說,我的孩子已經穿了許多衣服怎麼還常常感冒,有的家長早晨把孩子送進園還特別關照老師不能隨便給孩子脫衣服。但是我看有些孩子,幼兒園冬天開空調,室內溫度有26°,而孩子身上穿了三條毛線褲、四件毛衣。另一孩子穿了兩件件毛衣一件滑雪背心再加一件外套。孩子站著不動都滿頭大汗了,更別提好動的孩子還要玩耍。孩子穿這麼多怎麼可能不生病呢!
有的孩子穿了七八件衣服手還是冰涼,依然經常感冒。其實人的體溫是靠產熱和散熱來保持的,活動是產熱的重要來源,孩子入園前活動少,入園後活動量增加,而不活動就不產熱,穿衣服是起到減少散熱的作用,但是衣服本身是不會產熱的。如果是老年人活動少,多穿衣服還情有可原,但孩子好動,窄而厚的衣服限制了孩子的運動,甚至阻礙體表的血液流通,孩子就不願意動,所以衣服穿了許多手還是冰涼的。有的家長關照孩子不許脫衣服,活動後出了汗衣服溼了,冬天出了汗衣服溼了之後就會涼了,溼冷的衣服貼在身上就增加了感冒的機會。父母這樣給孩子胡亂穿衣,孩子自己又不懂的添或者脫,而幼兒園裡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小孩,不可能時時關注每個孩子的冷暖,孩子就容易生病。俗話說養孩子“三分寒,七分飽”,家長不要給孩子穿太多,一般來說,孩子的衣服最好比大人少一件。
4、交叉感染
幼兒園裡孩子多,接觸頻繁,交叉感染導致的生病也很常見。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幼兒園裡每天早上都會有專業的保健老師檢查孩子的健康狀況。每個季節,保健老師也會提醒家長近期的常見病是什麼,家長如何幫孩子做好預防。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我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生病後,家長要及時把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藥物也要及時交給保健老師統一保管,按時給孩子服用。如果孩子病情比較嚴重,家長最好讓孩子留在家長,畢竟父母的照顧與陪伴對於病中的寶寶才是最大的安慰。
要讓孩子不生病最重要的是增強孩子的抵抗力,經常讓孩子鍛鍊身體。鍛鍊是保證健康的最好手段。但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五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走路怕孩子累著,出門就是車,進幼兒園都要抱到教室裡,更別說讓孩子鍛鍊了。進入幼兒園以後,雖然孩子能有機會參加各種鍛鍊活動,增強身體的素質。但是把孩子接回家之後,又開始了吃喝睡的生活,有的家長還常常借孩子身體不好中午領回家,下午又不來園,這樣又失去了鍛鍊的大好機會。孩子上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接觸的人多,萬一幼兒園裡有人感冒或者得了什麼傳染性疾病容易交叉感染,要避免被感染,增強自身提抗力最重要。所以,平時家長要保證孩子的睡眠,注意給孩子多鍛鍊身體,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
貼心小叮嚀: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的情況並不少見,家長應注意觀察孩子,找出原因,是心理問題還是因為穿衣不當、飲食不當或是在幼兒園裡交叉感染所致。不生病最重要的是增強孩子的抵抗力,經常讓孩子鍛鍊身體。如果是分離焦慮導致孩子生病,那麼家長應該好好安撫孩子的心靈。假如是飲食不當或者穿衣不當導致生病,那麼家長應注意調整孩子的飲食和衣著。平時也要注意多讓孩子鍛鍊身體,無論如何鍛鍊身體是保證健康的最好手段。
-
3 # 倆寶滴麻麻
9月份到了,又一批滿三週歲的小朋友要進幼兒園了,這本來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我們的小公主小王子們開始了獨立人生的第一步,但是家長們突然間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小朋友剛進幼兒園的這半年甚至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的寶貝突然之間變得比在家裡面的時候愛生病了,三天兩頭的感冒發燒拉肚子等等…家長們不僅要疑惑了,我們之前在家裡的時候一年到頭都難得感冒發燒幾次,為什麼上了幼兒園之後,這種情況,三天兩頭的發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就是因為之前,我們在家裡過於保護寶貝了,寶貝出去玩,家長們總會跟在屁股後面說,這裡髒不能碰,那裡髒不能動,寶貝被我們過於保護著,因此失去了跟細菌打交道的機會,當然抵抗力也就沒有形成。但是當我們來到幼兒園裡的時候,小朋友那麼多,細菌也多起來,從而互相之間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了,而我們的寶貝又缺乏抵抗力,所以生病的可能性就大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寶貝來到了幼兒園,反而比在家裡面更容易生病的原因。鑑於這樣的教訓,我們應該在平時多帶寶貝到戶外去活動,也讓寶貝可以過多的接觸自然,不要加以攔阻,讓他去探索去尋求,在得到知識與快樂的同時,抵抗力也就逐漸形成了。
-
4 # 小花兒說育兒
總有人會說,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生病更頻繁了,三天兩頭感冒、咳嗽、發燒等,肯定是幼兒園清潔衛生做得不到位。
其實,寶寶到幼兒園之後更容易生病了,跟幼兒園清潔衛生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全部原因。幼兒園是孩子們人生中的第一次集體生活,在這個集體中,孩子可以學到如何跟他人相處,禮貌待人,尊重老師,也變得更自立,能夠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學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和小朋友們分享好吃的零食、高興的事,有時候也會“分享”點感冒、咳嗽、發燒甚至有足口等。
一般家長在孩子發燒的時候是不會送到幼兒園的,但是對於感冒,咳嗽等,覺得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就會送到幼兒園,然而,感冒、咳嗽的小朋友到了幼兒園,就會透過空氣傳播,傳染給其他小朋友,所以,如果孩子抵抗力稍微弱點,就會被傳染到發生感冒等。
所以當孩子身體不適時,本著對自己負責也對其他小朋友負責的態度,儘量不要讓孩子去幼兒園,一方面這個時候抵抗力弱,去幼兒園可能接觸其他致病微生物,加重病情,另一方面也防止傳染給其他小朋友。
-
5 # Nancy搞事情
確實有許多家長抱怨過,孩子一去幼兒園就生病,一定是幼兒園有“問題”,其實,也不完全是這個原因。剛上幼兒園生病,是一種不適應的表現。孩子進入幼兒園,類似我們成人走入社會,連大人都可能不適應,更何況是孩子。由於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家人,在陌生的環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懼、害怕,焦慮的情緒,加上幼兒園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機會增多,必然會導致孩子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於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
不過愛生病就是免疫力低下嗎?
也不盡然,同樣的環境,有些孩子很少生病,而自己的孩子卻老生病,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免疫力低下呢?
從總體上看,正常兒童的免疫功能的確不如成人,但通常叫生理性免疫力低下,這是人體成長的一個過程,不屬於病態。因為從嬰兒一出生開始,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像其他系統一樣,同樣經歷著發育成熟的過程。換句話說,適當的生病對孩子還是有意義的,每生一次病,孩子的免疫功能就完善一些,身體也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但生病的機率不應超過一定數量(通常一個孩子一年感冒次數不超過7次就算正常)。孩子初上幼兒園有個適應過程,所以最初的幾次感冒也是正常現象。因為個體差異等因素,不過到底多長時間孩子能徹底適應還不完全確定。但有一點,如果得病次數很多,那就有問題,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
回覆列表
有專家團隊利用6個月時間,對廣州、上海、北京三地的幼兒園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八成孩子具有入園恐懼症,這些症狀包括哭鬧不肯入園、入園後變瘦、容易飢餓、焦慮引發睡眠不佳、家長焦慮等。
幾種不適應症當中,50%的孩子早晨不願意出家門;33%的孩子上幼兒園後變瘦了;還有23%的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
十個孩子八個怕上幼兒園,還有兩個一到幼兒園就生病
媽媽,我肚子疼;
媽媽,我有點想吐;
媽媽,我頭疼;
媽媽,我發燒了;
……
每次送孩子上學或者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總是會出現身體上的各種不舒服,帶他們去醫院檢查卻又檢查不出任何問題,一旦告訴他們不用去上學的時候,症狀就會有所緩解甚至會消失。於是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裝病而逃避上學。
其實,當孩子出現頭痛、肚子痛等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時,有可能是真的病了,是心因性疾病——上學恐懼症。
心因性疾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臨床上表現為神經或神經系統為主的一組症候群。這類病最大的特點就是檢查不出人體器質性的變化,症狀與客觀體徵不相符,換句話說,心因性疾病是心理問題的軀體化表現。
上學恐懼症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它的主要特點是對“上學”這一特殊事件產生恐懼,導致孩子對學校或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焦慮、恐懼,從而出現學習障礙、人際交往困難情況。
▌找準原因,消除上學恐懼症
原因1:“媽媽,我捨不得你”——與家人分離焦慮
醫生經過了解、溝通,知道孩子原先一直在家裡由外婆看管,這個小女孩發燒就是因為不想離開奶奶,不適應幼兒園生活,過分焦慮而致。
破解方法:以輕鬆愉快的態度迴應孩子的脆弱。孩子初上幼兒園哭鬧是難免的,此時特別需要家長拿捏好自己的態度,既要關懷孩子,又不能縱容孩子的脆弱。與家人分開是孩子成長中不得不經歷的過程,哭鬧也是暫時的,大部分會自動消失,父母不要過度緊張,最好能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
孩子的焦慮反應還跟父母的情緒有關。因為情緒是流動和會傳染的。媽媽如果對孩子依依不捨,就會加重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感。另外,孩子最會察言觀色,在某些關鍵時刻,只要父母流露一點軟弱,他立即會把握住,並在以後加以利用。所以要想培養孩子樂觀面對困難的態度,家長的態度首先要樂觀,不能無意識地去渲染困難,避免放大孩子的負面情緒。
原因2:“我自己不會吃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
幼兒園或學校生活制度跟家庭生活會有很大不同,比如:上課的時候要在教室裡面而不能去外面玩,下課之後才能上廁所,要自己吃飯、穿衣服,這些問題常會讓孩子心裡感覺不安、擔心、害怕和驚慌,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兒童甚至會出現極端恐懼,會大哭大鬧不肯去幼兒園。
破解方法:孩子跟成人一樣,對待不熟悉的環境、人,或者是害怕的事物,不自覺地會採取逃避的方式應對,只是孩子的反應更直接,父母需要理解。這時候需要父母:
一是在家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引導孩子自己好好吃飯,主動上廁所,有需要及時告訴大人或請大人幫忙。
二是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兒園的好玩的事情,引導孩子多說一些幼兒園的事,多表揚孩子;媽媽對孩子的讚揚,會激勵孩子更喜歡幼兒園。平日裡,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多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如親親、抱抱;儘可能滿足孩子對你的依戀,那都是她的正常需求。孩子只有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才可能慢慢對外界發生興趣。三是做好孩子與老師溝通的橋樑。多與老師溝通,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並從老師那裡瞭解孩子在園的生活玩耍學習的情況。
原因3:“我害怕老師”——對任課老師不適應
在孩子心中,老師就是愛的使者和保護神,但是當老師偶爾因為他們犯錯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陷入焦慮和無助的境地。
破解方法: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最大的負面問題就是挨老師批評。因此父母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不要問“今天乖不乖,表現好不好?”“今天老師表揚你沒?”這樣帶有和負面評價有關的問題,會讓孩子很難回答,並且這種指向評價,會讓孩子患得患失,增加上幼兒園的壓力。家長可以問一些具體的、容易回答的問題,比如“今天做了什麼遊戲?”“中午吃了什麼飯?”這一類問題只需簡單回憶,孩子進行客觀陳述即可,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當然,如果孩子主動跟家長說老師今天表揚我了或批評我了,家長要真誠以對,分享孩子的自豪,或語氣平和地問問為什麼,想辦法化解孩子的心結。
如果孩子出現問題與老師有關,父母要主動與老師溝通,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要相信大多數老師本身對孩子是沒有惡意並希望孩子開心入園的,不妨多給老師提供一些孩子的資訊,如喜好、性格特點等。
原因4 “我怕交不到朋友”——社交能力比較差
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裡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係,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
破解方法:如果孩子怕交不到朋友,可以告訴他見到陌生人害怕是很正常的,自己要先主動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放學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邀請班裡其他小朋友和家長在附件合適的空地一起玩10~20分鐘,透過這種再認識,消除孩子的孤獨感,讓他覺得自己“有朋友”。如果孩子特別害羞的話,父母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忙協助孩子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去。
▌這些疾病也是心病引起,家長要注意
臨床發現,心因性疾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一些幼兒甚至因此而住院。因此,當孩子生病卻在醫院檢查不出任何問題的時候,那就有可能是心理因素所引起,家長需要注意,在情感上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
夜驚
兒童夜驚的病因主要為心理因素,多因焦慮和受驚所致。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於苛刻或者態度激烈,就會讓孩子感到焦慮不安,從而夜晚睡覺出現驚厥。此外,不要給孩子看恐怖驚悚的影片,也不要給孩子講恐怖故事,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當晚或這幾天夜裡出現夜驚。
夜間遺尿症
如果孩子遇到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障礙,如家庭成員死亡,變換新環境,失去父母的照顧所造成的焦慮狀態,以及黑夜恐懼受驚、報復心理、母子關係不和精神過度緊張都可以促進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孩子發生夜尿症,而且如果父母引導不當,有些孩子在發生夜尿症後便逐漸形成習慣,有些甚至成人後仍無法改變。
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面板、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侷限性水腫。很多慢性蕁麻疹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果兒童長期恐慌,心裡的焦慮說不出來,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就會下降,從而引發蕁麻疹。
身材矮小
很多人認為孩子個子矮小是遺傳和營養造成,其實,孩子個子矮小也有可能是長期心情抑鬱造成的。由於情感剝奪和愛心缺失所造成的身材矮小被稱為剝奪性矮小症。
TIPS:還要提醒一下爸爸媽媽們,如果孩子說不舒服,比如頭疼、感冒、發燒等常見病,一定要先關注他們的身體,他們不會隨便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