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車銑複合
-
2 # 阿爾法軍事
1、“蘭芳”
“蘭芳”,是200多年前一群華人在數千裡之外的熱帶海洋島嶼上建立的自治體。
20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蘭芳共和國”才真正被華人注意到。當時出了一批談“中國殖民史”的書,羅香林於1941年所著《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是其中之一。羅香林在書中考證了羅芳伯的生平與蘭芳公司的興衰,他熱烈地讚揚這個曾經存在的華人自治體是“完全主權之共和國”。羅香林寫道:“蘭芳大總制與美洲合眾國,雖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異,然其為民主國體,則無二也。”“晚近華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遠肇於美,近行於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舉”。更早,梁啟超也寫有《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可以從中看到在當時華人日益強烈的民族意識。羅芳伯大約是從那時起成為名人的。
2、納土納島國王
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在安波那島(納土納島)建立沒有特定名號的王國,自任國王。19世紀張傑緒逝世,內部發生紛爭,王國瓦解。
南中國海的納土納群島是印度尼西亞北部島群,屬印尼廖內群島省。位於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之間。由主島大納土納島和其他許多小島,共由127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2110平方公里,上世紀80年代末人口約1.5 萬,當時華人佔八成以上,據新加坡媒體過去的報導,這一群島上的華人一直希望獨立建國,但被印尼憚壓。
3、泰國大帝鄭信
鄭信又名鄭昭(昭意為“王”,不是名字),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是在泰國建立吞武裡王朝的華裔。泰國名字叫達信(Taksin)。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裡大帝”,是泰華人心目中五位偉大的“大帝”之一。
鄭信的父親鄭鏞出身於中國揭陽縣澄海中外莆都(今上華鎮)華富村人(現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阿瑜陀耶城(中文叫大城)。娶暹羅女為妻,他的母親諾央,生鄭信。不久鄭鏞去世,鄭信為暹羅國大臣收為養子,接受泰國傳統教育。長成後從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為披耶,暹羅人稱為披耶達信。
4、馬來吳氏王國
吳陽(1717—1784),又名吳讓,字士侃,馬來吳氏王國的建立者。原為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
馬來吳氏王國演變為如今馬來西亞的宋卡市。宋卡原是荒無人煙的地帶,吳陽帶領華僑開發墾植,使宋卡逐漸繁榮起來,吳陽因此被稱為建設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邏鄭皇率兵南下討平洛坤叛亂,吳陽乘機請為端四島、五島燕窩稅吏,願年納白銀五十一斤,鄭皇準其所請,並封他為子爵。鄭皇嘉其忠誠,1775年詔封昭孟(Chao Muang),意為城主,爵號鑾素汪奇裡頌木,府署設廉松。統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賽武裡、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馬來西亞吉蘭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吳陽逝世。
5、“飛龍”國開國君主
張璉,“飛龍”國開國君主。明朝嘉靖年間饒平人,漢族,生年不祥,亡於1563年。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後因起義失敗,遂率餘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以後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國王,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
6、爪哇順塔國
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宋將張世傑兵敗崖山,左丞相陸秀夫(江蘇鹽城人)負幼帝蹈海而亡;其幼子陸自立(號復宋)和其他南宋遺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島。 陸自立被推舉為首領,自立為國。
回覆列表
我是福建人我把我知道的與大家分享一下,去年宣誓就職的菲律賓第16任總統——杜特爾特。就擁有華裔血統,祖父是華人,祖籍福建。新加坡現任總統陳慶炎,祖籍廈門馬壠小東山村,陳慶炎夫人祖籍在永春。新加坡第二任副總理兼任國防部長吳作棟,祖籍福建永春。第四任總統黃金輝,祖籍福建漳州。五任總統王鼎昌,祖籍福建同安縣。印度尼西亞第四任總統,祖籍福建晉江市,他曾經派人持其親筆信到福建尋根。陳永栽祖籍福建晉江,11歲時到菲律賓。1959年創業後成立東南亞最大養豬場。1970年代初期創辦福川菸廠起成為菲律賓菸草龍頭。啤酒、金融、地產、航空等眾多行業均有涉足。施至成祖籍福建晉江,涉足銀行、房地產、製造業等多個領域,一人佔據菲律賓股票市場20%的市值。郭鶴年祖籍福建福州,馬來西亞的首富專業戶,鄧小平稱他為引路人。人稱“亞洲糖王”他一人掌握全球超過5%的糖業市場。創立香格里拉酒店品牌,是一位殿堂級企業家。林紹良祖籍福建福清, 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是李嘉誠崛起之前的亞洲首富和華人首富。據福建僑辦統計現在有1580萬福建籍華僑華人遍佈在全球各地。他們當中有在政壇的政客,有身家過億的商界鉅子,在所處當地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如今越來越多的福建人走出國門,續寫著新的故事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