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儂行蓋碗茶
-
2 # ChenEndo
最近我驚奇的發現有的醫生一天門診不出,一個病人未看,一張報告沒寫晉升主任醫師了,而且各個醫院都有……論文其實是好的,但可以分成三類(爛大街的meta分析除外)臨床論文,基礎論文和教學論文,晉升醫療職稱請用臨床論文,晉升研究系列職稱的用基礎論文,晉升教學系列職稱的請用教學論文。TNND,那些臨床醫生不好好看病,哪來的時間弄基礎實驗和論文,總結一些病例,統計統計調查資料就行了,臨床醫生髮基礎論文的請減分………
-
3 # 匿名使用者56216087
在基層臨床經驗還是最重要的,基層課題再想法好,沒經費也白瞎,那些大型醫療機構有資金門檻高人才足才是做科研最佳的地方
-
4 # 工薪壹號
這他麼還不是被逼的,晉升職稱要求有科研,領導要求必須乾點什麼,無中生有也要搞!科研周時候沒有期限的,但是我們就是硬加了時間限定!科研有時候要放下臨床的工作,可是我們卻要求醫生什麼都不能放下,除了自己的家庭!以前我科主任就批評過某醫生只知道回家抱孩子抱老婆,呵呵!
-
5 # 東華acc
同事的祖父當年看到做中醫給人看病是一輩子飯碗,就讓兩個兒子跟當地老中醫學了做中醫。現在都八十了他父親還在中醫院給人看病,而且找他父親看的人好多。那時候學中醫都是小學初中文化多,哪有本事寫論文啊。時代不同了現在學醫都是五年本科以上文化,能給病人看病憑真本事,醫學要進步能寫醫學科研論文更是真本事。
-
6 # INNO牙刷實驗室
這個問題還是可有回答的,本人醫學院畢業,雖然從事的不是臨床,但對這個還是有了解。目前不僅僅是臨床醫師的晉升,老師等都是以科研作為晉升的主要考核指標。
這一點我覺得是不對的,醫生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現在很多學院派的醫生,也就是主要做科研的,能很快的晉升,而那些專注於臨床的醫生確停滯不前。
-
7 # 腫瘤二三事
現在的評價體系下肯定是論文重要。因為在評價體系中論文,專利,發明這些都是硬性指標的。至於臨床能力,誰管啊。就說我們縣醫院,來的高學歷的研究生,病歷還寫不好呢就已經是主治了,很快就升副高了。本科畢業的高年資醫生臨床能力強又能怎樣。評職稱的時候去上交資料都會被退回,人事科會直接告訴你沒戲,拿回去吧。
-
8 # 笑容173440972
都重要。一個是醫事兒,一個是醫學。缺哪個能行?英美的著名醫學雜誌可以達到兩百年曆史,如果論文不重要,難道他們傻嘛?中醫最著名的醫家哪一位沒寫過著名的書籍?張仲景、孫思邈等等。一位醫生,不僅是要治病救人,還要把你的所見所聞、經驗技術、誤診誤治、對理論新的理解等等,無私的奉獻出來,留給後輩啟迪。所有的知識,不可能沒有書籍、沒有論文而靠口口相傳獲得的,醫生就是這樣,這是責任、義務。如果屠呦呦先生當年沒有發表兩篇論文的話,諾獎是無法獎勵給她的,那會查無證據。而現今,屠先生幾十年前的論文不重要嘛?她的科研成果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病人,比不上那些臨床醫生一生的數量嘛!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不寫論文,就是能獲得更多的吃喝休息的時間,因為那些刻苦的醫生在總結在奉獻。
-
9 # 麻醉超人鋼鐵俠
一般情況下,一名醫生的成長過程是這樣的,在醫學院校讀五年本科大學,有的會繼續讀三年研究生 ,三年博士生,經過這一階段的學習以後,還不具備獨立的醫療技能,最近,國家衛計委出臺了一些政策,從醫學院校畢業的醫學生到醫院臨床工作以後,還需要三年的規培,今年又進一步要求,規培三年之後還要2—3年的專培期,這是成為一名一名醫生必須經歷的過程。
經過如此的艱難曲折之後,他只是具備了初步的臨床診療技能,後面的路還遠著呢!最終經過3年左右專培並且考核合格的人只是住院醫師,他還面臨者後面艱苦的旅程。
以上不厭其煩的說了一堆醫生的成長過程,只是為了說明培養一名醫生的艱難,以及醫生學到臨床技能的艱辛。
一名住院醫師,一般五年以後他的職稱可以升職,到主治醫師,再過五年,可以到副主任醫師,再過五年到主任醫師,這是一般情況下的規律,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可以評相應級別的講師,副教授,教授。
中國醫師職稱晉升有嚴格的標準,下面只說明本科醫學畢業生的情況。
晉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從事本級職稱工作至少四年以上,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熟練掌握本專業常見病的診治,以及其他政治表現,工作表現等等不一樣列表,我們重點說說硬體。
晉升主治醫師,需要相應級別的論文一篇,繼續教育的足額學分,等等;晉升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就難多了。
晉升高階職稱主要在硬體上有異乎尋常的嚴格規定,根據不同級別、不同性質的醫院,在科研、論文上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需要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有的需要市廳級的的科研立項,必須是立項科研醫院一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在論文、著作方面有具體要求,要求在任職期間,出版著作、在省級以上發表論文2—4篇,有的醫院甚至對發表論文的期刊雜誌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廣州有的醫院規定必須是要SCI的文章,於是,大家只好拼命往裡頭擠。
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6年的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回,原因是涉嫌偽造同行評議。
從以上可以看出,論文,對醫生的晉升是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客觀地講,現代醫學的不斷髮展,不斷進步,與醫學科研分不開,醫學論文是醫學科研的高度概括於前瞻,醫學科研引領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而一名醫生真實的醫療水平,某種程度上從論文上也可以體現,但是,論文絕對不是唯一標準。
中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可是如果放在今天,按照現在的標準,恐怕一生也沒寫過幾篇論文的林巧稚連教授都評不上。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可是“唯論文”論逼迫醫生們不再是僅僅專注臨床,而是更看重抓課題、找專案、寫文字、攻專利、拿大獎。沒有課題、沒有專案、沒有論文,就不能晉升,儘管你在患者的口碑裡再好,手術做的再漂亮,診治疾病再厲害,沒有論文,一切都是浮雲。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6年的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回,原因是涉嫌偽造同行評議,這就是現行的職稱評定製度造成的惡果。
有關部門已經覺察了這個問題,某些地區也正在對職稱晉升進行改革,但是積重難返,要徹底改革醫療衛生人員晉升不合理的制度,絕非易事。
職稱晉升改革,任重而道遠。
-
10 # 玉田人更合理015
在大學附屬醫院,論文(應是中華牌雜誌)英文論文和手術,門診的完成任務後提給大學專家組評審通過後由大學學術委員會批准後由校長發給證書。主任或副主任醫師可提交論文,或大學專家組稽核或面試、手術實際考核,不一定有論文。
-
11 # 臨度科研
分享一下醫生晉升的條件,各個省市和各個醫院的晉升規則都有差異,但整體差別不大。
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需要以下條件:
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篇,且為前2作者;從事醫師工作滿n年,n由學歷決定,中專不少於7年、大專不少於6年、本科不少於4年、碩士不少於2年、博士無限制;透過中級職稱考試。從主治醫師到副主任醫師需要以下條件:
主持承擔廳局級科研課題1項,且為前2作者&主持承擔省級科研課題1項,且為前3作者&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項,且為前4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篇,其中至少2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且均為第一作者;透過高階職稱考試;透過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英語考試。從副主任醫師到主任醫師需要以下條件:
回覆列表
協和醫院的微博名人“急診女超人”於鶯終於辭職了,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之所以說“終於”,是因為她能在繁重的急診和無望的職稱晉升中,堅持到現在不容易。於鶯的離職讓不少醫生坐不住了:醫生看病重要還是發論文重要?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於鶯離職的訊息曝光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認為這與她多次在微博上曝料有關;也有人認為因為她對當前醫生職稱評價體系不滿,“她碰到的不是一個醫生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
於鶯解釋自己離職的原因時說:即便她有很強的臨床能力,但“沒發表論文的天賦”,光是這一點,就無法使還要看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發表,看科研專案中標的情況來決定職稱晉升的公立醫院給她一席之地。
“於鶯的今天很可能是我們的明天,”南京某醫院一位醫生私下向記者抱怨,臨床誰幹得好乾得壞,評價起來比較困難。相比之下,你今年發幾篇SCI論文,他發表了幾篇,大家一比就立見高下。但是論文發得多是否代表臨床看病水平就一定高呢,這個也未必。但對於主管領導來說,透過這樣的方式評價一個醫生,決定其晉升與否,易於操作。他認為,對於一名臨床醫生來說,重要的是解決患者的病痛,靠SCI論文來決定晉升有失公平。
“作為醫生,到底臨床上看病重要,還是發論文重要?”於鶯的辭職讓不少醫生坐不住了。昨天是中國醫師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劉志紅在給南京醫生講座間隙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我們不主張科研擠壓臨床,但是要成為好的醫生,必須具備科研能力。”劉志紅認為,如果說出現了科研擠壓臨床的現象,那麼確實失之偏頗。但目前對很多疾病還不認識,發病機制不清楚,科研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臨床中遇到的難題,正是由於臨床的需求才推動了科研的進步,也只有在科研上不斷創新發現,解決了臨床難題,才能不斷地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