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號風手
-
2 # 海色民生
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油價無論高低都虧,到底是為什麼呢?
記得以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其實答案還是一樣,把兩桶油看成事業單位,一切就變得合理了,它們的職責不僅僅是賺取利潤,同時它們的經營能力很差。
不管國外油價漲跌,國內油企都要開工,要知道國內油價的成本並不低,進口油價便宜了,中國產油就賣不出去,生產的多就虧的多,不要以為可以拿進口的利潤補貼,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同時還有大量的員工要養活,這些員工的收入都不低。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花的比賺的多,因為國內市場的銷售額和銷量都在下滑,所以越來越難。
-
3 # 淡若清風飄
原油價格的下跌主要由供需矛盾造成的:
一、需求方面,經濟的衰退導致原油需求減少。為了應對新冠病毒,阻礙病毒的傳播,全球疫情嚴重的國家都採取了全民隔離措施,尤其是中國、印度等主要的原油進口國的隔離政策導致對原油需求的減少。
二、生產方面,由於前期沙特和俄羅斯減產協議未達成一致。甚至沙特和俄羅斯還增加了產量,疊加需求的減少,這更刺激了油價的下跌。
三、庫存壓力。現在主要產油國已協商減產1000萬桶為什麼油價依然下跌?原因就是原油儲存空間已嚴重不足,減產後的產量依然超過需求,如果不加大減產力度甚至會出現,由於沒有儲存空間,生產商會倒貼錢讓客戶把原油運走的可能。這也就是為啥油價出現負數。
原油價格的漲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當中可能還會涉及到政治因素。但主要原因還是取決於供需關係。
至於三桶油的問題,我個人猜測是這三家公司投資於國外的油田,因為油價下跌導致利潤大減,甚至是虧損。也不排除這三家公司在期貨市場做了套保,出現了一定的虧損。
-
4 # 雲端美
矯情唄!人家是千金大小姐,平時優雅養尊處優,這會子有人打壓石油價格,聽說是有頭有臉的小薩勒曼王儲。忸怩作態,看看韭菜們有沒有什麼高見,讓咱三個大小姐重新滿臉膠原蛋白。
中國是石油進口大國,世界第一,難不成國際油價貴了才好?中國製造業在人口紅利褪去後,急需提高成本競爭力;中國城鎮化也需要低成本進行,減輕進城難民的壓力;中國走進汽車社會,各家各戶都有車了,成本低一點當然好;農村機械化正在大規模推廣,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是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成本高低影響農業產業升級;中國航空業、通用航空業是用油大戶。頁岩油革命對需要進口石油的國家是寶貴的貢獻,石油國家躺著成為富裕國家並不公平。
除了三桶油說迎來至暗時刻,韭菜們歡呼雀躍,雖然由於地板價政策還沒有享受到石油低價。中國銀行原油寶客戶習慣性看多油價,已經遭到市場教訓;負油價證明世界石油嚴重供過於求。
如果負油價都不能讓王子、小姐有所清醒,他們高高在上的地位就令人堪憂了;所謂“至暗時刻”積極的看是覺醒,也是信心。
-
5 # 念念新人
至暗時刻是有原因的,確實油價快速下跌對三家企業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當然也包括國內的很多地煉企業,可能與大多數人的傳統觀念不一樣,認為油價下降對企業是好事啊。從下面價格方面分析下就明白了
2、原油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減少,這對企業的長期經營是致命的。貨已經定了,但是需求下降,價格下降,儲量也有限,產出的商品賣不出去,資金鍊很緊張,無法大量訂購便宜的原油(無法儲存,資金緊張),產品賣不出去,投資的貸款等等成本是不會降低的,這就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營負擔。及時經濟恢復,需求有了,但是原油價格也漲上去了,便宜的油價享受的紅利很少。
這樣回答應該能解決大部分的疑問
-
6 # 泮水居士
由於原油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而且其供給、價格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巨大,所以,出於能源安全的考慮,中國的原油供給端有長遠、穩定的架構,從每個地區、每個國家進口的、中國產的數量和份額都有安排,這種安排,是合理的,否則我們的原油供給無法保持穩定、油價波動巨大,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在當前油價低於20美金甚至更低,三桶油認為現在是他們的“至暗時刻”,是有他們苦衷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按照計劃,他們會儲備相當數量的權益油和市場購買的原油作為儲備用,這部分油,顯然不會全部在3月9日原油價格跌破40美元前購買,由於基數巨大,存在鉅額的虧損;目前使用、銷售的油,基本上屬於這一部分高價油。
2、這些公司在國內,都有油氣田,由於地質和物流條件的限制,這些油的生產成本非常高,但出於戰略部署,這些油田又不能輕易停產,這些油田生產出的油,也是虧損的。
3、中國和一些國家,出於戰略考慮,簽署了長期投資和購買協議,這部分是原油,並不完全隨市場波動走,而是協議價,基本上都是高於40美金這個價格。
-
7 # 筆下乾坤
首先第一點,中國前期的購買合同,不受國際形勢變化。國際油價下跌,但是協議油價是不變的!不然的話,你就不用跟其他國家達成長期合作的模式!第二點,油需要消耗,但是受到疫情影響,油的消耗嚴重走低!
也就是說,現在買的合同高價油,不僅沒有賺頭,還要面臨疫情的消耗過低影響!你說虧不虧錢?
-
8 # 使用者w87880126
三桶油沒治了,國際油價高說是對外依存高,虧。同際油價低,又說自採成本高,虧。到底是對外依存高還是低,要是對外依存度高本該賺了才對
-
9 # 寫什麼先生
我們的三桶油是龐大的國企,很多資料並公開也不透明,所以我從來不做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的資料分析。但最近國際油價跳崖暴跌,國資委、三桶油的領導們都借勢對媒體發話,“負油價時代也是石油行業的冬天”,堵得我不得不說幾句。
4月21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8.86美元,收於每桶11.57美元,跌幅為43.37%;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6.24美元,收於每桶19.33美元,跌幅為24.40%。在5月合約價格20日跌到負值之後,6月合約在21日再遭“血洗”。國際油價現在不是“腰斬”了,而是直接砍到“膝蓋”更離譜的是4月20日,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中間基原油WTI 5月合約價格離奇暴跌306%,跌至每桶-37.63美元。原油價格史無前例跌到了負數。
中國原油總需求中,自產佔74%,進口原油佔26%。國際油價漲,中國成品油價隨著漲,國際油價跌倒低於每桶40美元之後,國內成品油不再下調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原油進口大國。據中國能源報報道,2019年,中國石油總原油產量909.3百萬桶,約144578萬噸,比上年增長2.1%。其中,中國石油海外業務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15.4百萬桶,比上年增長5.7%,佔本集團油氣當量產量13.8%。
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總量創下歷史新高,月均進口量同比呈現穩定增長。同時2019年沙特超越俄羅斯領銜中國原油第一大供應國。據資料統計分析,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總量合計50572萬噸,增加4381萬噸,增長9.49%。
由此可見,2019年中國原油總需求為195150萬噸,其中自產原油144578萬噸,佔74%,進口原油50572萬噸,佔比從上一年的24.6%增加到26%。
2019年從進口原油來源國角度來看,年內共計43家,但進口占比較2018年更為集中,排名前15的來源國進口量佔93.62%,其他國家總和僅佔6.38%。在15大進口來源國中,沙特超越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供應國,全年進口合計達9285.44萬噸,佔比18.35%;五年來持續為中國進口原油輸出國的俄羅斯,年內供應雖保持一定增量,但增勢落後沙特,排名回落至第二位,進口量合計為7585.06萬噸,佔比在14.99%;伊拉克供應量基本穩定,年度排名第三位,進口量合計在5766.30萬噸。佔比11.40%;安哥拉供應量亦呈一定縮量,合計在4931.67萬噸,佔比退至9.75%。
由此看,價格被合同恆定的俄羅斯原油僅佔中國原油進口的15%,中國原油總需求的3.9%,對煉油成本影響並不大。
在今年3月中旬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每桶時,當時不少機構預測此次成品油價或將出現自2013年以來的最大降幅。當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發言人闢謠表示,國際油價出現暴跌行情,已經跌破40美元/每桶,這觸及了國內油價所設定的"地板價"。對此,中國迴應稱國內油價將會按照對應40美元的水平做出調整,但低於40美元的部分將不再下調。
作者寫到這,大家看清楚了嗎?
第一、中國原油需求中,進口原油佔26%,其中油價比水還便宜的部分佔85%,油價居高不變的只有15%;
第二,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大跌,這26%中的85%部分成本下降,應該降低了國內煉油廠的成本。即使維持自產與進口比例不變,中國產原油成本不變,理論上國際原油成交價每降低10%,中國成品油生產成本就可以下降2.2%(10%*0.26*0.85)。
第三,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時,觸及國內油價所設定的"地板價",成品油售價不再下調。亦即生產成本繼續下降,但銷售價不變。那麼理論上國際原油成交價每降低10%,中國石油石化行業利潤就可以增加2.2%。這明顯是石油行業成本下降、利潤增加的好訊息啊!
但看不懂的事情發生了。國資委表態: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導致中央石油石化企業大幅度減利
4月20日,國新辦舉行一季度央企經濟執行情況釋出會,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會中表示,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導致中央石油石化企業大幅度減利。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月初的每桶68美元跌到了3月末的每桶23美元,期間一桶跌了40多美元。儘管低油價對降低中國經濟執行成本是有利的,但是對中央石油石化企業生產經營和效益產生較大沖擊。一季度國內需求下降,成品油銷量下降也超過了20%,勘探、煉化等業務收入成本倒掛,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影響了中央企業的效益增速,影響了30個點。
緊跟著,三桶油也集體叫苦,說“三桶油降本增效過寒冬”。
從“水比油貴”到“負油價時代”,石油企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已經有國外油企撐不住而宣佈破產。這看上去對三桶油特大利好的訊息,卻被三桶油描述為“冬天”。三桶油日前也集體發聲表示,生存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4月20日,中石油在集團公司提質增效動員推進會發出號令,要求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改革發展“雙勝利”。這是一場苦戰,也是一場硬仗。打好這場苦戰硬仗,當務之急是要丟掉幻想,增強對形勢嚴峻性的認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
同日,中石化黨組也召開學習會暨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會議強調,要練好降本減費這個硬功夫,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採取超常規措施,嚴控非生產性支出,大幅降低執行成本。
此外,4月15日,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表示,要充分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的思想準備,把困難和挑戰考慮得更充分,把應對措施制定得更精準,利用低油價形成倒逼機制,切實增強公司應對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積極推進《“五個戰略”實施方案》貫徹落實,把低油價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創新、破解發展瓶頸和降本提質增效的動力,努力實現公司新形勢下的高質量發展。
國資委、三桶油都明確表示,國際油價負數時代,也是中國石油行業的困難時期。難道國際高油價才有利於中國石油行業掙錢嗎?
中國日報網環球線上訊息: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石油企業,國際油價變動對中石油和中石化勢將帶來直接影響。“由於兩大集團一直充當政府穩定國內油價的政策工具,因此在國際油價高漲之後,其所承受的壓力也顯著增大。”國都證券石化分析師賀煒對本報記者說。他表示,高油價給兩家公司帶來的衝擊並不一樣。對中石油來說,因其上游業務比較突出,受益將更顯著;但對中石化而言,因煉油業務龐大,高油價會加劇其煉油虧損。
由於石油是大部分化工產品的原材料,油價上漲對化工行業肯定會帶來成本上升。銀河證券分析師李國洪表示,化工行業不同產品價格向下遊傳遞速度和幅度明顯不同,有機化工原料、化肥、化纖、塑膠原料等向下傳遞的速度快且幅度大,故下游價格承受力較強,而塑膠成品、橡膠製品、農藥等產品價格向下遊傳遞的速度慢且幅度小,故下游價格承受力較弱。“因此,油價上升對有機化工原料、化纖、塑膠原料等企業較為有利,而對塑膠成品、橡膠製品、農藥等企業不利,故應視具體情況區別分析。精細及日用化工由於位於石化產業鏈末端,油價的變化對其鞭長莫及。”李國洪說。
大家看明白了嗎?國際油價高,“高油價會加劇其煉油虧損”。國際油價低,“低油價導致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影響了中央企業的效益增速”。
-
10 # 潭清水淺
國際油價大跌是近來幾個月價格,而中國三桶油,所購石油是早幾個月的石油價格,到庫存再消耗有幾個月時間。而中國與有些國家石油價格更是早幾年商議的合同價格,每年都會有一定量從一些國家進口石油;還有就是中國石油企業開採成本比較昂貴,遠高於國際成本,這些原因,在國際油價大跌時,中國三桶油實際虧損
-
11 # 天津蛐蛐
那是因為國際油價在便宜,三桶油也買不了多少。為了石油儲備,前幾年跟俄羅斯,委內瑞拉,還有中東一些國家簽了合同,現在不能違約,而且儲油能力還2億多桶,買了也沒地方放,石油這個東西儲存成本是很高的,不是放桶裡不管就行,很專業的。買的高,賣的便宜,絕對是死的心都有呀。
-
12 #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放開一部分,讓世界原油企業進來一部分,讓他們可以自己進油、運輸、加工,銷往世界各地。
儘量促成公平競爭的局面。
類似:以前的引進外企,帶動促進我們的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家電產業……
放開20%,很可能利國利民,很可能一盤棋走活了。企業的社會價值就是在競爭中體現其社會貢獻。
手機行業的競爭,使效能更好、更佳、更普及、更匯眾。
畢竟、公平競爭是社會發展的發動機。
-
13 # 股海合一
首先第一點,中石油中石化的經營管理肯定有問題,粗放式經營,公司坐辦公室的人太多,真正做事的人相對較少。所以經營成本就非常高。人浮於事,效率低下這點不可以迴避,這就是兩桶油虧錢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點,兩桶油作為國企,不僅僅是一個公司,必須確保國家石油安全。無論什麼時候,油價跌到多少,兩桶油都必須獨立經營石油採掘。就算國際油價跌到負數,也必須有自己的油田,每天挖掘,保證石油供應的安全性,所以最近油價暴跌後,兩桶油自己經營的油田肯定是鉅虧的。
第三點,石油採掘本身就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挖石油,簡單的講究是一個鑽頭,往地下深處打動鑽井,基本上打一個洞就要耗費100萬元以上,另外一個鑽頭起碼要花費80萬以上,中國石油都在中西部地區,打洞的深度都在1000米-3000米,甚至是3000米-8000米。所以中國挖石油打洞的成本是直線上升,一個洞絕對超過200萬。中東的石油深度才300米-1000米,成本要低很多。
要知道不是挖了一個洞就一定能挖到油的,所以石油採掘的前期投入是超級巨大,還不一定有回報。中國自己採掘的石油成本估計要70美金一桶,所以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第四點,中國70%的石油是進口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合同價石油,比如和俄羅斯簽訂的石油天然氣協議,價格都固定,所以相對於目前的國際油價,中國石油進口的價格要貴很多。這其中摻雜了很多複雜因素,不太好說。
第五點,就算是現在兩桶油租了一百條巨型郵輪去中東搶油,運輸需要成本,運回來需要儲油罐儲存,還需要煉油廠冶煉成汽油等一系列成品。僅僅是儲油罐就需要很大的投資。現在復工復產還在慢慢進行,基本上不止中國,全球的油庫都滿了,所以就算真的倒貼錢給你石油,你也不會要,因為沒地方囤放。最近油價繼續下跌就是全球庫存都滿了,短期內壓根不要新的產量。
第六點,還是和兩桶油的性質有關,畢竟是壟斷性質的國企,而且掌握國家能源命脈,虧錢不需要擔心,國家財政會補助,所以管理層的經營壓力就小,不存在生於憂患的問題,如果做企業壓根不用在乎虧損,馬雲來了也管不好。
第七點,汽油的價格一半是要交稅的,錢都上繳國庫了,兩桶油運營成本也挺高,其實就收到了一半的價錢,5.4元一升油,就拿到了2.7元,其實也算不容易了,畢竟養了這麼多人。
第八點,其實上面的分析都是亂講的,最關鍵的是油桶貴了。
回覆列表
對三桶油來說的確是迎來黑暗時刻,主要原因是三桶進口的大多數都是合同油,合同油的價格是固定的。
也就是說三桶油在高油價時候與產油國籤的供油合同時候的價格都比現在國際油價高,按照當時合同執行的話,那麼三桶油目前進口的油依然是高價油。比如說與俄羅斯簽訂的長期供油合同是90美元,現在雖然國際油價降低,但是按照當初的合約,中國依然得按照90美元一桶的價格向俄羅斯支付油款。
在這種情況下三桶油說是黑暗時刻,其實就是告訴你們,國際油價雖然跌了,但是三桶油的價格降不下來,所以希望你們能夠理解,大家共度這個艱難時刻。
說白了,就是三桶油怕不降低油價會被大家罵,而一降油價三桶油肯定破產,由此對三桶來說他們最黑暗的時候來了。
在這裡我還是要舊事重提,中國每日消耗的原油是1300萬桶,在油價低的時候,如果三桶油無法在一天內再同一個價位搶購到1300萬桶原油的話,是無法讓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同步的。
只有同時搶到1300萬桶與國際油價同步數量才足夠保證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同步一天,如果數量不夠1300萬桶就沒辦法與國際油價同步。比如說只搶到了500萬桶,而這500萬桶只夠幾個省的一天消耗量的情況下,難道只供應幾個省,讓這幾個省降價,其他省不降?
這種區域性省份降價,其他的地方不降,不被罵死才怪呢!
如果進行全國統一降價的話,肯定無法與國際油價同步,因為你就在國際油價低的時候只拿到了500萬桶的數額,但你國內一天需要1300萬桶,這時候缺的那800萬桶,你從哪裡搶?
在現實中,你很難在市場一天時刻內搶如此多的低價油,因為1300萬桶不是一個小數量,產油大國沙特每天也就1000萬桶,美國是1100萬桶,所以不要以為要做到與國際油價同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中國不是產油大國,又沒有金融霸權,根本就沒辦法左右國際油價,只能被動額接國際油價,沒辦法像沙特與俄羅斯一樣透過控制產量左右油價,也沒辦法向美國一樣操控美元升值與貶值操控油價。
像沙特與俄羅斯這樣的產油大國聯合起來是可以操控油價的,他們想讓油價5美元一桶就5美元一桶,他們想讓油價500美元一桶就500美元一桶,只要控制供應量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美國操控油價完全是因為美元對石油有定價權,只要讓美元升值,石油的價格就會下降,只要讓美元貶值,石油的價格就會上漲。
所以這些國家都是想要什麼油價,從理論上來講,只要他們願意都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那怕早上500美元一桶,下午5美元一桶,在理論上都可以操作成功的。
但我們國家不行,每天都得進口非常大數額的石油,人家開500美元一桶你就得要,而且在你剛購買完,人家就把價格降到5美元一桶,你也得按照500美元一桶結算給人家,要不然你就不要別人的石油,但是你不要人家石油,你自己國內又無法挖出這麼多石油來滿足國內需要,沒有足夠的石油供應,汽車與工廠的機器就得全部停下來。
也就是為了避免被人家隨時操控油價狠狠宰一刀的情況發生,同時也是為了避難國內因為缺油出現經濟停擺的情況,所以三桶油與那些產油國簽了人多固定價格的供油合同,這個固定價格肯定是有點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