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小小楊大叔

    玉米的根癌病也叫根瘤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根頸部位,也危害根、枝,主要以病殘體和芽孢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傳播途徑廣泛,雨水、風、昆蟲、人為傳播都有。可以建議放點雞糞防毒。效果怎麼樣需要你實踐來看哈。

  • 2 # qs邱尚

    1、症狀 玉米根部受外寄生線蟲為害後,根群發育受抑,根的數量減少,地上部生長不良,發生嚴重的植株矮小、黃化,對產量影響很大。根結線蟲能引起腫瘤,根腐線蟲引起褐色病斑,嚴重的爛腐。

    2、病原 Pratylenchus scribneris Steiner.稱斯克里布納短體線蟲,屬植物寄生線蟲。蟲體圓筒狀,小,唇區縊縮,具2個唇環,受精囊卵圓形,後陰子宮囊短且不分化,尾端寬圓且無環,具4條刻線,雄蟲罕見。此外P.zeae、Meliodogyne sp.、Helicotylenchus sp、Aphelenchoides sp.等也都是玉米寄生性線蟲。線蟲寄主範圍廣,能為害14科80多種植物。

    3、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玉米收穫後,線蟲的幼蟲和卵散落在土壤或糞肥裡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也可透過人、畜和農具攜帶進行傳播,在田間主要靠灌溉水和雨水傳播。

    4、防治方法 (1)前茬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深翻50cm,起高壟30cm,溝內淹水,覆蓋地膜,密閉15—20天,經高溫和水淹,防效90%以上。(2)棚室栽培玉米前可用液氨燻 每667m2用液氨30—60kg,於播種或定植前用機械施入土中,經6—7天后深翻,並通風,把氨氣放出,2—3天后再播種或定植。(3)輪作 發病重的田塊應與蔥、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進行2—3年輪作。(4)必要時選用3%米樂爾顆粒劑,每667m2 1.5—2.0kg或滴滴混劑,每667m2 20kg,於定植前15天撤施在開好的溝裡,覆土、壓實,定植前2—3天開溝放氣,防止產生藥害。此外也可用95%棉隆,每667m2用量3—5kg或3%甲 基異柳磷顆粒劑10—15kg。但要注意防止藥害和毒害。

  • 3 # 小村拌豆腐兒

    根瘤病也稱根癌病,是一種土壤桿菌屬的細菌所引起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根頸、側根上,得了根瘤病樹的長勢會衰弱,產量降低。

    一般根瘤病主要在果樹上發生,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果樹的根頸部位,也危害根、枝,主要以病殘體和芽孢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傳播途徑廣泛,雨水、風、昆蟲、人為傳播都有。近幾年發病越來越重.不但葡萄、核果類發病,在梨、蘋果、石榴等仁果類果樹上也有發生,甚至在應引起廣大果農的重視。

    根瘤病很少在玉米上發生,但是也曾經有人發現過這種現象,發病時會導致葉片發黃,根部有腫塊 ,部分苗壞死。發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狀物,表面粗糙,內部組織柔軟,為白色。病瘤增大後,表皮枯死,變為褐色至暗褐色,內部組織堅硬,木質化,大小不等,大的直徑5~6釐米,小的直徑為2~3釐米。

    防治辦法主要有三種:

    一、選用抗病力較強的種子

    二、無病狀的苗栽植,栽植前用根癌寧(K84)生物農藥3倍液蘸根,或用佰明98靈60倍液蘸根。

    三、發現症狀後,用快刀切除病瘤,然後用100倍硫酸銅溶液消毒切口,也可用400單位鏈黴素塗切口,外加凡士林保護,或用根癌寧(K84)生物農藥30倍液蘸根5分鐘,對該病有預防效果。

    當然如果覺得麻煩的話,可以在種植的時候種稍微密集一些,發現壞掉的立刻將其拔除,從植株密集的地方移栽一些過來。

  • 4 # 陽光男孩lh

    1、根瘤病也稱根癌病,是一種土壤桿菌屬的細菌所引起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根頸側根及嫁接處,得了根瘤病的樹,長勢衰弱,產量降低,傳播途徑廣泛,雨水,風,昆蟲,人文傳播都有,近幾年發病越來越重,不但葡萄核果類發病,在梨,蘋果,石榴等仁果類果樹也有發生,應引起廣大果農的重視,

    2、發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狀物,表面粗糙,內部組織柔軟,為白色病流增大後,表皮枯死變為褐色至暗褐色,內部組織堅硬,木質化,大小不等,大的直徑5~6釐米,小的直徑2~3釐米,病樹長勢衰弱,產量降低。

  • 5 # 農村孫鐵蛋兒

    根瘤病也稱根癌病,是一種土壤桿菌屬的細菌所引起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根頸、側根上及嫁介面處,得了根瘤病樹的長勢會衰弱,產量降低。

    防治方法:①發病後立即切除病瘤,塗波爾多液保護傷口或用0.1昇汞水消毒;②栽種時選用無病苗木,或實行輪作,或用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每平方米用70%粉劑6~8克拌細土0.5千克,撒施於花木根際周圍土壤表面,然後翻入土中。

  • 6 # 正財偏財全都來

    根瘤病也稱根癌病,是一種土壤桿菌屬的細菌所引起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根頸、側根上及嫁介面處,得了根瘤病樹的長勢會衰弱,產量降低。

  • 7 # 黃山洛川

    【根瘤病】

    根瘤病也稱根癌病,是一種土壤桿菌屬的細菌所引起的病害。該病主要發生在根頸、側根上及嫁介面處,得了根瘤病樹的長勢會衰弱,產量降低。

    【定義】

    菌屬的細菌所引起的病害

    【症狀】

    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狀物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力較強的樹苗

    定義

    果樹的根癌病也叫根瘤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果樹的根頸部位,也危害根、枝,主要以病殘體和芽孢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傳播途徑廣泛,雨水、風、昆蟲、人為傳播都有。近幾年發病越來越重.不但葡萄、核果類發病,在梨、蘋果、石榴等仁果類果樹上也有發生,應引起廣大果農的重視。

    【症狀】

    發病初期,病部形成灰白色瘤狀物,表面粗糙,內部組織柔軟,為白色。病瘤增大後,表皮枯死,變為褐色至暗褐色,內部組織堅硬,木質化,大小不等,大的直徑5~6釐米,小的直徑為2~3釐米。病樹長勢衰弱,產量降低。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力較強的樹苗。

    ②選用無病苗木栽植,栽植前用根癌寧(K84)生物農藥3倍液蘸根,或用佰明98靈60倍液蘸根。

  • 8 # 俺村靚仔

    (1)發生原因①頭年玉米收穫後,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越冬,冬春乾燥冬孢子不易萌發,也不易失去火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適宜的溫溼度條件,越冬的孢子萌發發生擔孢子,隨風雨傳播,落到玉米幼嫩組織,在有水滴的情況下很快萌發侵入玉米幼嫩組織的表皮內產生病瘤,所以前旱後溼以及高溫的氣候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乾旱少雨有利於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並且不利於玉米的正常生長;後期降水偏多,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發、侵染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②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對不良環境的忍耐力較強,乾燥的冬孢子在室內可存活4年之久。近年來肇源縣玉米的大面積種植及連作,加上乾旱的氣候,導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積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這是該病發生較多的首要原因。③由於吉單180品種的多年種植,導致該品種種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玉米瘤黑粉病發生較重的又一原因。④由於農民對常年堆放在村莊路邊的玉米秸稈不進行處理,有的農民甚至將病菌黑孢子隨便丟到田間地頭,致使其帶菌冬孢子隨風傳播到附近田塊,形成再侵染,故而村莊路旁的玉米田塊發病較重。⑤山地及土壤貧瘠、乾旱的田塊玉米抽雄前後不能及時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乾旱,膨壓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霧天氣,就會嚴重發病。

    (2)防治對策①輪作倒茬: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進行大面積的輪作倒茬是防治該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區至少要實行3~4年的輪作倒茬。②選種抗病品種:逐漸更換高感品種吉單180。③消滅病菌來源:越冬期間注意剷除病株,及時銷燬並應在春播前處理完畢;秸稈用做肥料時要充分腐熟;田間遺留的病殘組織應及時深埋。④種子處理:可以使用0.2%硫酸鉛或三效靈克菌丹等拌種,以消滅種子所帶來病菌,同時還可以促進幼苗生產,提高能力。⑤加強田管理:及時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強玉米抗逆性。

  • 9 # 小翟在鄉村

    沒有圖不好判斷。像你說的有根瘤有可能是根結線蟲引起的。如果是根結線蟲可以選用3%米樂爾顆粒劑,每畝 1.5—2.0kg。

  • 10 # 金秋麥穗兒

    根瘤病主要發生在玉米的根莖,側根上及嫁介面處,觀察到玉米長勢衰弱,根莖不健壯。除了後期的藥物防治以外,前期的土壤改善和玉米的通風透氣條件及光照也對植株的生長起著關鍵作用。玉米重病地要實現兩年輪作。為減少玉米根瘤病 的發生,除了在選用種子時選用抗病品種,再就是及時清除病瘤,把其帶出玉米地越遠越好,然後深埋或者銷燬。

    在發病初期用惡黴靈+葉面肥噴施玉米基部。但兌水時一定要注意比例, 發現玉米蟲病一定要及時處理,儘量減少病菌入侵傷口處而導致根瘤病的發生。在我們北方地區,由於受春季低溫的緣故;玉米籽粒灌漿和脫水就很緩慢。有些地方更是靠天雨養農業。因此乾旱缺水是最大的自然災害。玉米的根瘤病,禿尖缺粒,褐斑病等就會經常出現。

  • 11 # 鄉村螢火蟲

    玉米會得根瘤病嗎?答案是否定的。題主之所以提出玉米根瘤病是什麼病?的疑問,應該是把玉米的根結線蟲病誤認成了根瘤病,這是一種誤判,對防治玉米根結線蟲病是有害而無益的。

    圖:苗期玉米

    玉米根結線蟲病與果樹根瘤病和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的區別

    玉米根結線蟲病的病原物主要是南方根結線蟲中的斯克里布納短體線蟲,外加另外4種線蟲。南方線蟲一般長1——2毫米,取食或寄生在玉米根部,用吻針刺破玉米植株的根系細胞並吸取營養,降低根系效率,導致玉米植株地上部分生長不良,造成減產。玉米受根結線蟲危害後,幼苗從下部葉片尖端開始,沿葉緣向基部萎蔫變黃,植株矮小,甚至乾枯死亡。根的數量減少或過度增多,根系弱。有時根部可見褐色病斑或腫瘤,嚴重時部分或整個根系腐爛。被根結線蟲危害的玉米植株後期穗小或結實不良。

    圖:玉米根結線蟲病

    果樹根瘤病是一種土壤桿菌屬的細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主要侵染葡萄和核果類果樹,侵染的部位是根莖、側根和嫁介面。果樹被侵染危害後,病部初期會形成白色的、內部組織柔軟、表面粗糙的瘤狀物。病瘤增大後,果樹的受害部位顏色呈現為褐色或暗色,內部組織木質化,十分堅硬。受害果樹生長不良,樹勢衰弱。必須說明,玉米並不是果樹根瘤病病原菌的寄主作物。

    圖:果樹根瘤病

    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由真菌中的蕓薹根腫菌侵染引起,主要侵染十字花科蔬菜,並不侵害玉米。寄主蔬菜被侵染之後,根部發病形成腫瘤,並逐漸膨大、畸形,腫瘤表面逐漸由光滑變粗糙,最後龜裂,凹凸不平。被害部位時常被其他雜菌侵染而腐爛發臭,受害蔬菜生長遲緩,株型矮小。

    圖: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

    玉米根結線蟲病的發生條件和發生規律

    玉米根結線蟲是一類微小的線性動物,其中的斯克里布納短體線蟲蟲體圓筒狀,唇區縊縮,有2個唇環。受精囊卵圓形,尾端寬且無環,有4條刻線。能危害14科80多種植物,黃瓜也是其主要寄主作物之一。它和危害玉米導致玉米羅患根結線蟲病的其他4種線蟲,均已2齡幼蟲、卵囊中的卵和雌成蟲,隨染病根結在5——30釐米的土層中越冬,尤其是5——15釐米之間的土層內最多。也能夠在糞肥中潛藏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線蟲在土壤中可存活1——3年,在田間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傳播。

    圖:玉米幼苗根結線蟲病

    侵害玉米的線蟲,在25℃——30℃的氣溫條件下最適宜生存活動,氣溫低於5℃或高於40℃基本不活動。氣溫25℃時線蟲20天繁殖1代。初孵幼蟲蛻皮即變成2齡蟲,從近根冠的部位侵入玉米根系細胞,對玉米根系細胞注入其唾液腺的分泌物,刺激玉米根系細胞的細胞壁溶解與合併,形成巨型細胞。生成的巨型細胞在非正常分裂的過程中造成組織膨大,形成根結,類似於果樹和十字花科蔬菜病株的根瘤。玉米和黃瓜根結線蟲病易發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的5——6月和8——9月是2個發病盛期。

    圖:玉米根系被線蟲危害出現根結

    預防玉米根結線蟲病的方法以及發病後的補救措施

    1、栽培防治。合理輪作是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有線蟲危害的地塊,可選擇將玉米與線蟲不易寄生的蔥蒜、韭菜類蔬菜實行2年以上輪作。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同時深翻土地50釐米以上,隨後灌水蓋膜,密閉15——20天,一般能殺死90%以上的線蟲。

    2、土壤和種子消毒。夏季可畝用50%氰氨化鈣顆粒劑48——64公斤與適量切碎的作物秸稈混勻埋施玉米壟間,利用夏季高溫,對土壤消毒。玉米播種前用10%噻唑磷顆粒劑拌種,也可使用含有愛福丁或克百威成分的種衣劑為玉米種子包衣。

    圖:玉米

    3、使用生物製劑抑制殺滅根結線蟲。播種前翻耕土壤時,畝用100億真菌活孢子/克線蟲畢克100克與細土或米糠、麥麩等混勻,撒施並翻入土壤,讓其中的真菌寄生到線蟲的卵殼、幼蟲和雌成蟲體內,抑制和降低其危害。

    4、藥劑灌根。發現零星病株時,立即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

    圖:玉米

  • 12 # 鄉音鄉情

    玉米根瘤病也叫根癌病,屬於玉米病症中的細菌性病害;它主要為害玉米的根莖,側根和根鬚;也有病原體透過維管束轉移,將病灶轉移到玉米秸稈上部,為害玉米的葉片和果實;玉米根瘤病屬於少見病害,偶見發作,藥物很難治癒這種病害,且偶爾治癒這種病害還會留下生殖缺陷;所以玉米根瘤病施治以預防為主,抑制發生為原則;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即優選品種,浸種催芽,種植地除菌,土壤滅菌,輪作間作,高壟培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及時排灌,拔除病株,藥物滅菌等管理環節,可有效預防和抑制玉米根瘤病的發生。玉米感染根瘤病的背景

    玉米根瘤病透過病株殘體和腐殖物病核孢子潛伏在土壤裡越冬,第二年,在生殖條件適宜的環境下,菌核分生孢子透過土傳,風媒,蟲媒,勞動工具,中耕切口,生長裂痕,無名傷口,或者勞動者的鞋底,以及動物穿行留存的帶菌毛髮傳播到玉米鮮嫩生長組織上感染新生代植物,影響玉米生殖發育,降低產量和品質。

    玉米感染根瘤病的症狀

    玉米感染根瘤病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主要表現出玉米長勢不旺,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黃葉老化,底部葉片萎黃乾枯;此時拔除病株,可見根系周圍有白色瘤狀物質出現,大小不一,瘤體組織表層粗糙,內部組織質地柔軟;到了感染中後期,根瘤組織逐漸增大,表層可見乾裂脫落裝物質,顏色變黑,瘤體組織變得堅硬,切開可見粗纖維狀物質;有時候,病核透過維管束轉移,為害玉米果實,可見瘤體絮狀物質長在玉米穗體上,初始為白色,後期變成黑褐色;嚴重的情況下,可致使植株乾枯。

    玉米根瘤病的危害

    玉米根瘤病是一種土產病性質的細菌性病害,雖然並不多發,但它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如果已經感染根瘤病植株,不能及時拔除並作無害化處理,它可能會將菌核感染到其它健康植株的風險;玉米如果感染了根瘤病,不僅會出現空穗,癟粒現象,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還會將病核孢子遺存在病殘體裡或者腐殖物中越冬,並在下一季感染作物並行成蔓延趨勢,影響土地產能和經濟效益。

    玉米根瘤病的防治措施

    一,優選種源;預防玉米根瘤病,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選擇植株健壯,顆粒飽滿,自然成熟,無病蟲害感染的植株作物留取種源;為了安全種植,種植戶可到正規種子輸出機構購買農業植保科研部門研發培育的優質種子為當季種源。

    二,浸種催芽;玉米播種前,需對當批種子作浸種處理;玉米浸種的方法很多,比如溫水浸種,冷水浸種,醋浸種,磷酸二氫鉀浸種,鋅肥浸種等;最常見的是溫水浸種;將玉米放置到25度的溫開水裡浸泡3小時並不斷攪動;然後放置到磷酸二氫鉀溶液裡浸泡30分鐘,撈出後陰乾催芽即可。

    三,間作輪作;預防玉米根瘤病的優選方式是間作輪作,特別是對於上一季已經發生過根瘤病的種植地,更要採取輪作的方式歇茬2至3年再種植玉米;玉米還可以和蒜茬,蔥茬,豆茬,麥茬進行間作輪作。四,土壤滅菌;如果玉米種植地上一季曾經感染過根瘤病或者其它土產病害;在種植當季玉米之前,需對種植地土壤進行滅菌處理;可使用每平方4%的福爾馬林10千克稀釋10公斤水溶液,對土壤表層均勻噴施,還可以使用每平方2.5千克波爾多液加賽力散10克噴施。五,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預防玉米根瘤病和其它病害的有效方式之一;一般情況下,無論是何品種,疏植比密植感染病蟲害的機率要小的多;保持合理密植,增加底部葉片通風條件,保持種植地土壤乾燥,即可提升植株抗病抗逆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六,高壟培植;玉米高壟培植的優點是,能夠增強土壤通透性,有利於雨季排澇,增加玉米植株之間的通透性,透光性,和通風性;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發生機率,提高玉米品質和單產量。七,水肥管理;種植玉米的土壤有機含量的高度對玉米生長很重要,種植玉米的田塊,要畝施熟腐農家肥3000公斤,施入磷鉀肥50公斤,配施硼鋅肥2公斤;並在生長過程中,根據需要噴施玉米專用葉面肥,增強玉米伸根固土,抗倒伏,抗重茬,抗病蟲害,抗逆能力。八,防旱防澇;玉米是一種喜歡肥沃疏鬆溼潤土壤的農作物,在玉米生長階段,玉米既怕乾旱,又怕澇漬;所以合理澆灌,及時排澇對玉米預防病蟲害很重要;乾旱會致使植株抗逆能力降低,容易遭受病害的浸染;澇漬會致使土壤中的土傳病菌核飛濺到植株上,已發感染性病害。九,拔除病株;如果發現玉米種植地有根瘤病發生,可直接拔除病株帶離種植地,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深埋處理,或者採用焚燒的方式作無害化處理;並對根瘤病病株周圍土壤採用生物防治措施處理。十,藥物滅菌;如果發現玉米植株感染了根瘤病,使用藥物抑制的效果很差,且已經感染根瘤病的植株,即使藥物施治有效,即使治癒了植株,成穗會受到影響;與其讓它存活,還不如直接拔除不要治理,僅對拔除病株周圍土壤做好滅菌除菌處理即可;可使用70%的五氯硝基苯8克拌土1公斤,均勻灑在發病植株周圍並翻入土壤滅菌。結論

    玉米根瘤病是一種感染性細菌性病害,主要為害作物的根部組織,形成瘤狀物質,讓植株逐漸失去生命力;玉米根瘤病發生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如果能夠發現玉米已經感染了根瘤病大多已經到了發病中後期,基本失去了施治價值;玉米根瘤病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病害,一般很難治癒,即使偶見治癒,也會留下生殖缺陷;所以,如果發現玉米感染了根瘤病,應直接從田間拔除並作出無害化處理,目的是避免這種病核繼續生存,預防重複感染下一季農作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郎平該為代言莎普愛思滴眼液而感到羞愧或者道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