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禾閱讀
-
2 # 敏感的張女子
舉個事例,家中現在有一個蘋果,小孩想吃,但爺爺也想吃,這個時候,真正愛孩子的家長就會把一個蘋果分成兩份,一人一半,或者告訴小孩需要尊敬老人,甚至可以將一個蘋果完整給爺爺吃,然後父母可以再添置一些水果大家一起吃;如果是溺愛的話,就會直接不給老人吃而給小孩吃,甚至還會自己把蘋果削皮去核再給小孩。愛是理性而智慧的,溺愛是盲目的。
-
3 # 一路傾訴
很多母親都犯過一個錯誤:給孩子蓋得更多,穿得更多——以至於年年都有孩子被活活熱死上了新聞。於是網友不無諷刺的挑侃說“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
但在孩子漫長的一生中,可不止是“熱”這麼簡單,類似的錯誤會迴圈往復折磨親子關係,直到最後變成孩子覺得父母永遠欠自己一個道歉,而父母覺得孩子永遠欠自己一個感恩。
其關鍵點在於,家長總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而孩子則只能感受到束縛。
補習班,興趣班,課外活動夏令營;家長認為這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都有好處,乃至代入了自己兒時生活匱乏的記憶,變相用孩子的生活彌補自己的缺憾,最終的結果往往只能是讓孩子對自己的童年充滿了痛苦的回憶。
那麼該怎麼辦?
顯然,我們需要更多的共情和換位思考能力。即便要讓孩子向更有社會競爭力的方向發展,也不要填鴨式硬塞,完全可以用啟發興趣的方式進行,畢竟那麼多特長,孩子自己喜歡的要比你隨便挑一個來得好吧?
我們還要從小孩子年齡的特有特徵來制定教育方案,千萬不能拿大人的思考方式簡單給孩子套用上去。比如孩子做不好真的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完全不會像成人這樣認為再努力努力就好或者乾脆承認自己不合適……從而產生劇烈的負罪感。
如果這時你再來一句“你這樣讓爸爸/媽媽很失望”或者“你怎麼這麼蠢啊!”,孩子可能終身都對挑戰產生畏難情緒。
所以其實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想教育好孩子,先治好自己的毛病:不能把自己童年的不滿投射到孩子身上,也不能從成人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孩子,進而做到不去硬塞一車水果給自己的孩子,卻唯獨沒有TA要的那一顆,還沾沾自喜的以為是個需要被感恩的功臣。
聽你傾訴,為你解憂
-
4 # surprise153870901
“愛”和“溺愛”是有區別的:愛是有原則的,是能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所有的情緒,當孩子犯了錯是用和善的態度指出他的錯誤,堅定的去讓他承擔後果,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待問題。而“溺愛”是無原則,對孩子千依百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一撒潑家長就沒轍,還不敢怠慢。
-
5 # 土豆媽媽育兒
首先,愛孩子,就給他成長的機會。有些父母或是長輩,把孩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套用中國的一句俗話就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事事親為,不讓他累著、不讓他餓著、不讓他凍著、更不讓他受委屈……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居不知這樣的愛,是溺愛,一個“溺”字,即不能呼吸,父母把住了他辣以生存與呼吸的空間,以後還讓他如何獨自去生活?
其次,溺愛不僅是萬事包辦,更是是非對錯都已扭曲了。自己孩子做什麼都是對的,只要他願意、喜歡,哪怕是強詞奪理也是對的。讓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小時候別人可以來一句“孩子小不懂事”。可這跟別人有什麼關係呢?不喜歡,以後遠離就是了,但這樣的性格一旦形成,孩子會更加霸道與無理。
最後,愛孩子,就給孩子不嬌縱的愛吧!在他能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時候,站在旁邊,給予鼓勵,激起他的熱情;言談舉止,儘量糾正他的說辭,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當孩子做事慢的時候,請給他足夠的耐心,慢慢去發現孩子別樣的美好……從此刻開始,讓孩子做自己吧。
-
6 # Geek極客出發
愛孩子,就必然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他有時候會問你要買東西,就是在這類問題上才能將“愛”與“溺愛”區分開來,孩子要買東西,你就要有主張,有時候,孩子只是看見別的孩子也在玩,但這個東西對孩子有沒有好處,符合道義否,你自己要去思考,若答案是肯定的話,那就可以買。還有,你要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如果有,那也可以買。如果不能承受,那就作罷。再,即使你買得起,若孩子要求不符合“義”,那也不能買。孩子小時候人很小,他的世界是很小的,就不宜於給她買太過貴重的東西,這種境界要一步步培養起來。而不能一下子就慣嬌了他、膨脹了他。當然,愛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把一切的雜務都要輕理,而專注於陪伴孩子,陪她一起讀書,一起作業,一起外出旅遊。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捨得時間。還有,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國古代有好多這類教材啊,就是“蒙學”著作。那些書買來陪孩子一起讀,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大人也要讀書,讀書,是人生中不論到何時,都不可以鬆懈的一件事 ,大人要讀《論語》、《菜根譚》、《顏氏家訓》、《小窗幽記》、《圍爐夜話》等等做人的作品。這些書讀了之後,就自然有智慧教育孩子了。掌握了道,術就自然會無師自通。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
7 # 大嘴聊生活
你好!
天下的父母親沒有一個是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對孩子的愛要有一個度。
我覺得把愛放在心裡,對孩子要求嚴厲一點,這樣對他以後的成長會有好處的。
對孩子過份的愛就是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去做。
這樣的孩子以後抗壓能力會特別弱,在社會上也沒有競爭力。
愛與溺愛,就好比一個在父母的鼓勵下成長,一個在父母的手心裡生活。
-
8 # 故鄉的酸菜
愛是關心孩子的長遠發展,做好事、有進步,要表揚,也要提醒戒驕戒躁做錯事要懲罰,也要讓其認清錯在哪兒;溺愛就是不分是非的特愛,毫無底線的縱容。
-
9 # 行思可樂太陽花
愛是有原則並有選擇的滿足孩子,溺愛是無原則的盲目滿足孩子;愛是愛“孩子”本身,溺愛其實更多的是愛“自己的”孩子。
-
10 # 媽咪樂享邦
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但真正的愛是無私的,是智慧的,是無條件的
這裡說的無條件不是指溺愛,這裡的無條件是指不管孩子怎樣,是聰明是傻瓜,是長得漂亮還是長得難看,是活潑還是木訥,只因為他是你的孩子,不管怎樣都會愛他。
這裡說的愛得有智慧就是要和溺愛區分了!
溺愛是無原則的愛,以孩子為中心,衣食住行皆是孩子說了算,不論合適不合適,不問應該不應該。
比如有家長說他孩子從不吃飯,天天吃炸雞腿。
我問為什麼,他說不是炸雞腿孩子就不吃飯,就只有買了。
孩子要啥給啥,還要家長做什麼監護人呢?
孩子的要求,家長要經過理智地判斷,然後和孩子交流達成共識!
無知的愛等於害!
愛要愛得理智,愛要愛得科學!
-
11 # 暖媽桐花萬里路
“愛”與“溺愛”僅差一字。溺愛,是對自己孩子的過分寵愛,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而愛是理性的愛,透過正確方式實現對孩子的愛。 做父母的都知道溺愛孩子是不對的,但卻不瞭解自己到底有沒有溺愛。就像我女兒,她現在兩歲五個月,還是會經常哭鬧,每次都是我抱起來哄會才不哭,但不會讓她達到目的。她爸爸常問我,這是不是溺愛孩子,為什麼總是愛哭,該不該在她哭的時候揍她一頓。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溺愛有哪些表現:對孩子特殊待遇、輕易滿足、生活懶散,沒有規律(這樣的孩子不容易培養積極進取心)、呵護過度(怕孩子摔了、不安全等過度保護)、包辦代替(抑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害怕孩子哭鬧、袒護孩子等等。
一般家庭都會或輕或重的存在幾種溺愛,我們要警惕,經常自察,科學愛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
12 # 明月入懷618
可以說,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是連老母雞都會的本能。因為世界上最深的不是海洋
而是父母對兒女的一幅柔腸,世界上最博大的不是天寬地廣,而是父母對兒女的真情滿腔。世界上最美的花不是海棠,而是父母笑臉的慈祥。世界上最溫暖的不是太陽,而是父母時時把兒女掛心上。黃河長江流水長,它比不了父母兒女的親情長。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對孩子的愛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都是要星星不給月亮,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口裡怕化了。一味地滿足孩子無休止的要求。孩子變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上網,喝酒,吸菸,談戀愛。以至於青春期逆反的時候,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現象,給父母頂撞,大聲吵鬧是小事,還有的離家出走,還有的用刀砍父母,有的自己割手腕,自殺等等。這都是小時候孩子沒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溺愛的結果。
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對孩子要寬嚴有度,六歲之前一定要給他立下規矩,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特別是禮儀,禮節,做人。然後再說學習目標,志向,性格,感恩,孝道的培養。
孩子12歲之前,性格的可塑性就很小了,所以六歲之前定下規矩,12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宏偉的抱負。對他自己一生負責。這樣為他以後的人生奠定了好的根基。所以,做父母的自己要理性培養孩子,父母修才能子女正。父母之愛子也為之計深遠。
因此,做父母的要好好學習,多多修煉,用心呵護孩子,用心陪伴孩子,使孩子身心都很健康。
-
13 # 手機使用者52139109728
愛分兩類不同:一,關愛,赫護,關心,責任性,原則規凡,有目矢的,求真吳實積極向上地引領孩子進步。二,溺愛,一切順崇孩子泗意,憐利無極限。
-
14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愛是無條件接納孩子這個人本身的價值。但是對孩子的行為有約束,制訂規則,立界限。就是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要要制止孩子,並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愛你,但是你的行為媽媽不喜歡,不可以這樣做。並且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整理書包,繫鞋帶,吃飯 ,學習,教給孩子自己做,而不是包辦代替。
溺愛孩子的家長的表現是: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不禮貌行為,或者侵犯別人利益的行為,家長都視而不見。對孩子任何無理要求都滿足。孩子所有自己的事情,包括吃飯,繫鞋帶,學習等等都包辦代替。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
15 # 多特兒童專注力
01
母親每天早起為加班到深夜的女兒做早飯,女兒卻責怪母親,一大早吵醒了自己。
女兒想鼓勵孩子自己穿襪子,母親卻跑過來幫忙穿上,因為她覺得孩子做不好。
孩子發燒,女兒卻嫌棄母親隨便給孩子吃藥,而母親只是不忍心看到孩子遭罪,希望孩子能早點退燒。
女兒責怪母親給她打電話太頻繁,不體諒她上班有多忙,其實母親只是擔心她下班晚了是否安全。
影片中母女最大的分歧就是對下一代的教育觀念,母親捨不得孩子受委屈,每件事都想幫孩子做好,而女兒希望孩子獨立承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於是,女兒忍不住斥責母親:“你這根本不是愛!”而母親一臉失望和難過:“你要是覺得我做得不好,我明天就可以走。”
女兒:“好啊,我請保姆。”爭吵完,女兒看著母親默默走開的背影,落下了愧疚難過的淚水。
這是不是我們很多人和母親相處的真實寫照?
從每一餐飯,到每一句叮嚀,每一次等待……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媽媽的愛早已滲透進了你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
大概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吧,拼盡全力去愛,卻從來不求回報。
02
由於10歲的兒子患病急需肝臟移植,36歲的高紅梅首先想到了用自己的肝臟移植給孩子。
但她患有脂肪肝,為了讓移植手術更加成功,每天狂跑10km,短短20天體重減輕13斤。
頂著大出血和心臟驟停的危險,最終把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臟切給了孩子。
最後,有著母親肝臟的兒子,生命得到了延續。
孩子,我給了你第一次生命,但如果你需要,我的骨髓,我的肝,我的眼角膜隨時都願意給你,給你第二次生命,讓你好好活著。
26歲的張麗君,與丈夫結婚不到一年,卻患上了癌症,而肚子裡的孩子才五個月。如果她選擇先處理自己的病症,那麼孩子就不一定保得住。
在確認孩子不會因為癌症而感染之後,她決定把孩子留住。她要賭上自己的性命,讓孩子看到這個精彩的世界。
孩子,因為你,我害怕死去,平生第一次,我對死亡產生了恐懼。不是因為貪戀,而是因為掛念。
2008年8月30日,四川會理縣地震奪去了一對母女的生命。
當消防官兵把她們從廢墟中刨出時,她們的身體緊緊相擁,在死亡的最後一刻,母親依舊保護著她的女兒。
孩子,媽媽愛你就像愛生命,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媽媽永遠不會慳吝於表達“我愛你”這個血濃情愫。
在孩子面前,媽媽永遠無法從容,無法淡定,只要她一息尚存,就會衝在前面,去做孩子擋風的牆,盡最大的可能,不讓這個世間的悽風冷雨吹到孩子身上。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唯有母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孩子終會長大,縱使有刻骨之愛,最後也要學會放手。
03
“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的!”
“不管兒子走到哪裡,我都要給他一個溫暖的廚房。”
“兒子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有干涉。”
……
為了兒子,她把自己活成了菲傭。她擔心兒子吃不好,便把自己變成兒子的“移動廚房”。
當知道兒子會做飯時,她的第一個念頭不是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了,而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讓兒子受苦了。
她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每天凌晨4點起床,為兒子熬製敗火的梨湯,而且還得在8點以前做好,因為只有這樣她才有時間準備午飯和晚飯……
除此以外,朱媽媽更是介入兒子的戀情,結果朱雨辰的兩段戀情都以失敗告終,年近40依然沒有女朋友。
因為母親的身影無處不在,朱雨辰甚至說:“將來如果結婚,有50%是為了媽媽。”
面對這樣一個如此愛自己的媽媽,年近40的朱雨辰坦言道:“媽媽給的這種愛,壓力太大了......”
母親愛兒子,本是天經地義,我們能說朱媽媽有錯嗎?但也正因如此,朱媽媽用一張以愛為名織就的大網,把自己的兒子死死的包裹起來,讓兒子的人生充滿著巨大的壓力……
朱媽媽不知道:愛有限度,過猶不及。有時候,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放手和退出。
04
張亞勤,12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成為當時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18歲,被喬治華盛頓大學錄取。23歲以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史上唯一一篇滿分畢業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百度公司總裁。
12歲便離家獨自去合肥上學的張亞勤,在科大自由地成長,他的母親雖關心其學習和生活,但並不過多地在生活細節上幫他照料。
小時候的他經常一個人乘火車,去外地,因為母親曾告訴他:"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獨立,才能真正瞭解外面的世界。"
在寫給母親的信《放飛的愛》中,他這樣說道:
“世上有一種愛,叫“放飛”。母親對我的愛就屬於這種。
她不會把我捧在手心,許多事情總讓我親自去做,還說:學會獨立,才能放飛......
只因母親的“放手”,讓張亞勤有了如今的成就,從小鍛煉出的自理能力讓他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能照顧好自己,並透過學習不斷的進步。
正如北大才女趙婕所說,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05
楊絳上中學時,學生會要各校學生上街搞遊行宣傳,呼籲革命。
但她不想參加,怕被街上的流氓欺負。學校規定說,只要學生不願意去的,也可以推掉。她還是猶豫不決,於是週末回家問父親,父親說:“你不肯,就不去,別借爸爸來擋。”
楊絳說:“不行啊,少數得服從多數啊。”
楊蔭杭說:“該服從時就服從,但你有理,也可以去說,去不去由你。”他還說“名與器不可假人”,要楊絳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張。
父親既沒有幫她做決定,也沒有干涉她的決定,最終她選擇了不去。
而那天,去的大多數女學生都遭到了壞人的欺負。
楊蔭杭在子女們很小時便從未對他們的生活和學業橫加干涉,他凡事強調順其自然,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意見,只在他們有疑惑時加以提點和分析。
而這種教育環境下教養出來的楊絳,自小便有很強的獨立性,自己選擇所要念的專業和學校,以及自己所要嫁的人。
楊蔭杭曾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在適當的時候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長成獨立的人格,是做父母的最高修養。
心理學家克萊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因此,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父母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
16 # Hsf1119
你明知道他錯,你卻他說:"沒關係!我幫你解決。" 這就是典型溺愛。這個"溺"字,古人造字造的好!三點水後為弱!
-
17 # 木錘哥
養育之道 如何區分愛和溺愛? 愛和溺愛不是一個事情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而溺愛的本質則是管制、包辦、批評。 所以溺愛不是愛,是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剝奪孩子的獨立性,溺愛會阻礙兒童正常潛能的發展,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 摘自 尹建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 |設計毛毛編輯|陳三碗 邦德教育
-
18 # 棉被加工
他貼創可貼,這個叫關愛。孩子走路摔倒了,玩耍摔倒了,磕磕碰碰了(沒有大礙,沒流血)你過去抱起來安慰他,寶貝沒事。。。這個叫溺愛,至少是個溺愛的苗頭。為什麼呢,大家在做的家長都知道孩子5個月會翻身,7坐8爬9長牙,一歲左右會站會走。所以孩子走路摔倒如果不受傷不流血的話不用去扶她讓他自己站起來,從一歲就學會失敗了自己站起來是不是比你花大筆大筆錢讓孩子早教,興趣班,補習班重要啊。孩子摔倒做多趴在地上,從趴到站12個月的孩子就會了。那麼三四歲的孩子還需要你去扶麼。孩子摔倒都會哭,這種哭從12個月剛開始學走路時就會了,一歲的孩子哭很容易止住,轉移注意力就可以了。讓他自己站起來,沒有什麼摔倒哭一哭就有爸爸媽媽來扶你這種概念,那麼三四歲的孩子就比較堅強。如果一開始你就扶,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哭就有人扶的概念,等到三四歲泛化之後,遇到任何挫折或者想要任何玩具就會用哭來解決,一歲的孩子哭兩分鐘轉移注意力就好了,慣到三四歲你想要再改的話就得很艱難地忍受孩子哭半個小時了,對孩子的干預越早越好,學習如何建立親子關係越早越好。
-
19 # 新鄉職稱論文發表
俗話說:驕子等於殺子……這句話的意思是, 過度的溺愛孩子,等於害死了孩子!
溺愛孩子的危害多多
1、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由於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社會就應該自私一點,這樣才不會吃虧,實在是大錯特錯,自私也許能謀一時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業必定遲早會失敗,感情生活也一樣,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於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後果難以設想。
2、孩子性格驕橫乖張
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後果就是驕橫,由於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3、孩子做事懶散無紀律
在父母的眼裡,他就是老大,誰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辦,什麼事也不想做,日益變得懶散,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更沒有紀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紀律,他可以不聽別人的,別人卻必須聽他的,將來在社會上勢必難於立足。
4、孩子不懂禮節目無長輩
由於父母的過度寵溺,對於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也沒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禮貌,目無長輩,口無遮攔,更沒有基本的做人禮節,因為他壓根兒不知道禮節禮貌為何物。
5、孩子懦弱不能經受困難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呵護寵溺下,從小不知道什麼是困難,因為一切有父母代為解決,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性格變得懦弱,根本無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業,經受不了任何一點小小的困難,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開溫室就必然被暴風雨摧毀。
6、孩子人際關係障礙
由於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行事專橫無紀律,目中無人,自然無法與人和諧相處,與他人的交流也變得障礙,人際關係是一種互動和互利的交流,而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總以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為人著想,總站在不平等的角度來行事,自然沒人願意和他交往,其人際關係必然一塌糊塗,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學習就業以及愛情婚姻可能都變得困難。
7、孩子健康狀況不良
孩子被寵溺過度一個最直接的後果也許就是對孩子身體的損害,要麼過於挑食,營養不良,要麼就是任性暴飲暴食,過於肥胖,兩者都是健康的大敵;由於懶惰,更不會去鍛鍊身體,於是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從小就落下病根子,對今後一輩子的身體狀況都會有影響。時代、文化和隔代撫養加劇了溺愛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諮詢師榮偉玲說,至少有三個原因促發了溺愛在中國的流行: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隔代撫養。
回覆列表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是溺愛,關鍵要看你的愛有沒有過度約束和放縱孩子的行為!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無論孩子做什麼事,都能從內心給予理解,從精神上給孩子以支援,但行為上是需要對孩子設定邊界,哪些是孩子能做、要做、必須做的,哪些是孩子絕對不要去做的。當孩子超越邊界,你能對他講:爸爸媽媽很愛你,但是很抱歉,我幫不了你。或者說:我們雖然很愛你,但對不起,你不能那樣做,你要為你的行為負責!
溺愛往往是模糊了孩子行為的邊界,或者是為愛附加太多的條件,而對孩子真正的愛是無條件有邊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