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古雜壇
-
2 # 創造有趣的文章
大家好,我個人認為蘇軾嚮往周瑜,一部分是由當時的時代背景所導致,另一部分二者的人文情結比較類似。
在短短的一百多字的詞作中,花如此之多的筆墨去描繪三國時期的一個英雄人物,這在以往的詞作中似乎是絕無僅有的。蘇子為什麼如此鍾情於周郎?
一般讀者都認為作者用周瑜的典故是將自己與周瑜進行對比。
在年齡上,周瑜擔任東吳中郎將時年僅二十四歲,作為大都督指揮赤壁之戰時的他也只有三十四歲;而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寫作該詞時已年近半百(筆者認為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蘇軾四十六歲。另文闡釋,此處不予贅述)。從外貌來看,周瑜一派英俊瀟灑的儒將形象,而此時的蘇軾卻已早生華髮。在生活際遇上,周郎婚姻生活幸福美滿,且功成名就;而蘇軾的生活屢遭不幸,且仕途坎坷。周瑜的妻子小喬是孫策夫人大喬的妹妹,因此周瑜與孫策及孫權外託君臣之義,內接骨肉之恩,他可以得到君主的絕對信任;而蘇軾不僅得不到信任,此前還差一點因為“烏臺詩案”而命喪黃泉。蘇軾在詞中著力描繪周瑜形象是為了將兩人進行對比的看法不能說沒有道理。
其實,除了將自己和周瑜進行對比外,蘇軾還將自己與周瑜進行了類比,發現立志報國的他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首先,二人所處的時代大環境頗為相似。周瑜生活的時代是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蘇軾生活的北宋,也面對著大遼和西夏兩個最大的敵人,大概三國局勢已經形成,所以他對三國曆史抱有特別的興趣
因此蘇軾在寫詞的時候往往吧周瑜寫上,詞人對周瑜的追慕之情溢於言表。
-
3 # 凡人評論熱點
1.當時的北宋對外環境主要是面對北方遼和西夏的威脅。
2.正史中是周瑜大破曹軍,當時還沒有《三國演義》。
3.周瑜一直忠於孫氏政權。
4.周瑜年少英雄,很早就建立了功業,而自己早生華髮,被貶黃州,還一事無成。自己也想效仿周瑜建功立業。
5.周瑜有小喬紅顏知己。
-
4 # 軫念信箱
因為蘇軾的經歷和周瑜正好相反,他想像周瑜一樣建功立業,可是時不待我何,所以鍾愛周瑜。酒一杯,祭奠江上的明月,一同灑下的還有對周郎欽羨的夢。
戰爭是殘酷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文人所崇拜的戰爭,大概並不是血雨腥風,而是豪情與壯志,是男兒的熱血,保衛家國的心。蘇軾是一個熱血的文人,他既為官,卻不能有所作為,滿腹經綸只能寫寫悲壯的詩篇,且吟且嘯……這是他的宿命與悲情,他不想接受,卻又得不接受這樣的安排。
-
5 # 時代之廢
許多時候,都會用“手無捉雞之力”來形容中國的文人,一方面是因為一個人精力有限,一個人若想要有所成就,無論從文還是學武,只能專一門。因此,對於那種文人武將,心中還是極為嚮往。而且,因為中國的文化,那些文人的心中總抱著滿腔熱血的豪情,這些無論是李白還是蘇軾以及李賀都是一樣的。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賀的詩,多少可以反應出一些這樣的心理。
只是現實的強大,卻總會讓他們抱負受挫。就像王朝雲說蘇軾滿腹的不合時宜卻是蘇軾最引為知己的回答。所以,這時候那種一身白袍儒雅但在戰場上卻又顯示出強大力量,“談論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文人武將便自然成為了他們眼中最理想的模式。這其實和咱們現在看武俠小說中的主角是一樣的心態。
-
6 # 建設者築跡
1,因為周瑜既能帶兵打仗,又擅長詩賦,是典型的儒將,所以很得蘇軾的至深喜愛。
2,蘇軾又特喜歡杜牧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是寫周瑜既愛江山也愛美人的英雄襟懷。所以周瑜堅定了抗戰的決心,指揮成功了赤壁之戰!
3,都知道,當時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應該屬於主要的角色,是主將,所以蘇東坡不可能去懷念別的人,而是以周瑜為主的。
在當時來說,應該說他們分別碰到了不同的機遇,或者說不同的君主。周瑜當時就碰到了一位明君--孫權。孫權識人才,重用了周瑜,而蘇東坡很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所以他更加有感慨。
4,蘇軾如此嚮慕周瑜,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傑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並精心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
5,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6,蘇東坡當時人在赤壁,東坡先生沒讀過《三國演義》(那時候還沒有),他讀的是《三國志》,因此他很清楚,諸葛亮在赤壁之戰時就是個配角,甚至是跑龍套的,赤壁之戰的主角是周公瑾。所以深得蘇軾讚賞的。
7,另外,蘇東坡當時政治失意,很鬱悶,周瑜人長得又帥,還有小喬這樣的嬌妻,年僅33歲的周郎指揮千軍萬馬,打敗不可一世的曹操,立下不世功勳,震動天下,名垂青史。不難想象,蘇東坡心理那種羨慕、崇拜和嚮往,可以達到如痴如醉的境界,一味沉迷進去了。
8,綜上所述:三國演義千軍萬馬蘇軾不讚,他就唯獨對周瑜獨有情鍾。
-
7 # 安瀾丶
在短短的一百多字的詞作中,花如此之多的筆墨去描繪三國時期的一個英雄人物,這在以往的詞作中似乎是絕無僅有的。蘇子為什麼如此鍾情於周郎?
一般讀者都認為作者用周瑜的典故是將自己與周瑜進行對比。
在年齡上,周瑜擔任東吳中郎將時年僅二十四歲,作為大都督指揮赤壁之戰時的他也只有三十四歲;而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寫作該詞時已年近半百(筆者認為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蘇軾四十六歲。另文闡釋,此處不予贅述)。從外貌來看,周瑜一派英俊瀟灑的儒將形象,而此時的蘇軾卻已早生華髮。在生活際遇上,周郎婚姻生活幸福美滿,且功成名就;而蘇軾的生活屢遭不幸,且仕途坎坷。周瑜的妻子小喬是孫策夫人大喬的妹妹,因此周瑜與孫策及孫權外託君臣之義,內接骨肉之恩,他可以得到君主的絕對信任;而蘇軾不僅得不到信任,此前還差一點因為“烏臺詩案”而命喪黃泉。蘇軾在詞中著力描繪周瑜形象是為了將兩人進行對比的看法不能說沒有道理。
其實,除了將自己和周瑜進行對比外,蘇軾還將自己與周瑜進行了類比,發現立志報國的他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首先,二人所處的時代大環境頗為相似。周瑜生活的時代是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蘇軾生活的北宋,也面對著大遼和西夏兩個最大的敵人,大概三國局勢已經形成,所以他對三國曆史抱有特別的興趣。(王安石還曾建議對三國曆史頗有研究的蘇軾重寫三國曆史)其次,二人同為儒雅之士。蘇軾筆下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一派儒士風範。《三國志》中也曾記載:“曲有誤,周郎顧。”至於蘇軾,毋庸多言,他二十二歲便考中進士,詩、詞、文、書、畫等成就極高。身處赤壁,面對長江,蘇軾聯想到幾百年前的周公瑾也就不足為怪。
-
8 # 武哥說文
元豐五年七月蘇軾創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中表露出了對周瑜的嚮往,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以周瑜娶小喬來對映他和王朝雲的關係。因為,元豐六年二月,王朝雲為蘇東坡生下一子:蘇遁。時間上完全符合邏輯。
第二:以周瑜赤壁之戰的勝利反襯此時北宋攻打西夏的失敗。元豐四年,北宋反擊西夏打敗,蘇軾憂國憂民,寄希望北宋出現周瑜這樣的名將救北宋於水火。
兩個原因中,以第一個為主。
-
9 # 造作的楚狂人
蘇軾寫周瑜,並非特別嚮往周瑜,而是境遇和心態使然。
蘇軾有三大代表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只有赤壁懷古一詞,提到了周瑜。可見,蘇軾念念不忘的是赤壁,而不是周瑜。
蘇軾與赤壁結緣公元1079年,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他一生最為低落的時期,但同時,蘇軾也化悲憤為文采,寫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作品。
除了以上三篇外,還有《記承天寺夜遊》、《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等,都非常膾炙人口。
而黃州有一個著名的古戰場,那就是赤壁。對於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來說,赤壁是一個不得不去的地方。蘇軾在黃州為官期間,數次泛舟赤壁,寄情于山水。
可能有人會說,蘇軾好歹是朝廷官員,整日不務正業、遊山玩水,像話嗎?此言謬矣。
蘇軾所擔任的黃州團練副使,實則是大宋為了安置被貶官員而設定的。名義上是管理地方軍隊,實際上有名無實,甚至連職務都沒有。蘇軾根本無事可做。
不僅如此,他的俸祿也少得可憐。蘇軾在黃州的生活非常困頓,後來得到朋友的幫助,開墾了一塊地,親自耕種。從此自稱“東坡居士”。
這樣的處境,哪有什麼正事可幹?整日遊山玩水,是理所應當的。也只有遊山玩水,才能排解他心中的痛苦。
因此,赤壁對於蘇軾來說,是極為特別的。這裡傾注了他的苦悶、樂觀、瀟灑和無奈,種種複雜的情感都寄託在這山水之中。
而赤壁的代表人物,又非周瑜莫屬。因此,蘇軾對周瑜這個人物,又傾注了別樣的感情。
周瑜是蘇軾的理想《念奴嬌》一詞,寫出了蘇軾對周瑜的嚮往: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瑜是何等人物?三十出頭,就立下了驚天駭世的功勞,同時娶到了風華絕代的美女。不僅如此,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說明周郎的形象也是帥氣偉岸,簡直完美。
沒有一個男人不想變成周郎!
李白、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也不例外。如果讓他們變成周郎,他們寧願不要文豪的名頭。
嚮往周瑜,其實就是哀嘆自己。周瑜的年少成名,正對應自己的老大無成。
懷才不遇者,沒有不愛周郎的,也沒有不感嘆年華易逝的,自古文人皆然。
因此蘇軾才寫道: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蘇軾嚮往周郎,實則是恨自己的懷才不遇和虛度光陰,而周郎正是蘇子心中那個完美的自己。
-
10 # 江寫江湖
英傑雖多,但是真正發揮自己才能的並不多,諸葛亮本來制定好的戰略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而失敗,司馬懿為曹魏所忌,年過半百才真正登上歷史舞臺,張遼雖然有輝煌戰績,但終歸是一個降將,都有一些遺憾,周瑜不同,他少年得志,老闆是自己好哥們,老婆是明星,也有震驚世界的大勝利,,他是蘇軾的偶像
-
11 # 人間山水貴
三國時期的歷史,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非常出彩的一段。這一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英雄輩出,而蘇軾卻獨對周瑜讚賞有加,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仕途的反差
周瑜二十三歲時,便被授建威中郎將。三十三歲,又官至左都督,帶兵與劉備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也從此成為一代名將,可謂功業早成。而蘇軾則就比較慘,一生是仕途坎坷,雖然在他在當時就非常有名,但是依舊多次被貶,官運並不亨通,有幾次還瀕臨砍頭,強烈的反差讓他對周瑜充滿無限的嚮往,尤其到了晚年,政治上的碌碌無為讓他感慨萬千。
二、長相的反差
據史書上記載,蘇軾的長相併不出眾,尤其中年以後,還經常因為外貌而被人嘲笑。而周瑜一直都是羽扇綸巾的儒將形象,蘇軾當然會拿他當偶像崇拜。
三、婚姻的反差
周瑜嬌妻小喬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而且兩人十分恩愛,直至生命終點。而蘇軾的愛妻卻是早早仙逝,蘇軾多次在作詞反映自己對亡妻 的思念。這也讓他對有美眷相陪的周公瑾欽羨不已。
一個愛妻早死,孤苦伶仃,一個美人相伴,建蓋世之功,在加上一個是帥哥,一個是屌絲,蘇軾成為周瑜的死忠粉也就不足為怪了。
-
12 # 肖律詩的茶水鋪
因為周郎幾乎是“完美男人”的代名詞,中華幾年前來,能像周郎這樣的人生超級大贏家真的是屈指可數,除了本朝的周總理以外,恐怕再難找出第二位。
《三國演義》裡面“群英會蔣幹盜書”的夜宴時,周郎武劍唱歌——丈夫處世立功名,立功名夕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自古男人追求功名,除了投胎投得好以外,對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不外乎兩個途徑——讀書和參軍。
讀書的目的是考取功名進入文官體系,除了吃皇糧以外還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參軍的目的除了吃皇糧以外還期望可以在邊關上搏得個封妻廕子。
文官體系的管理者或者說文官體系的首領,有時候叫宰相有時候叫丞相有時候叫首輔,但不管稱謂如何,代表文官體系權力的與皇權相對應的這部分權力,叫“相權”。皇權是天賜的,代表上天,而相權是博弈分來的,一是文官內部博弈,二是與皇權博弈,代表著天下讀書人的利益。
因此,如果一個男人在古代可以同時兼具“將”“相”兩種屬性,做到了“出將入相”,那就真的是太了不得的事情了。
我們的周郎,便是這樣了不起的人物。
赤壁之戰,三十來歲的周郎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成就了不世功名。
赤壁和官渡、夷陵並稱為三國時期三大戰役,官渡是曹操打敗袁紹實現了統一北方,夷陵是陸遜打敗劉備維持了三足鼎立,而赤壁則是孕育了三國這個時代的到來。
以三十出頭的年紀,用人格魅力令自己父輩一代的老將們折服,使得內部異常團結,從而打敗了同時代最強大的對手,創下如此豐功偉績,還抱得天下第一美人歸,並且還是一名文藝青年(“曲有誤,周郎顧”)。這樣的男人,還要什麼腳踏車?
與出將入相的周郎相比,蘇軾烏臺詩案後雖然保住了姓名,但從北宋中央被下放到了地方,從此再也沒能在政治上實現較大突破,即便到了晚年,也不過“黃州惠州儋州”三個地級市市長的高度(當然這對於你我而言已經是不可企及的巔峰了),因此,蘇軾對周郎的崇拜或者說是喜歡,可以看作是一種代入,一種看到自己的夢想被別人全部實現後的複雜感情。
-
13 # 塵埃說教育
時勢造英雄,三國鼎立,造就萬千豪傑。蘇軾卻獨嚮往周瑜,何也?
“千古風流人物”之中,蘇軾對周瑜嫉妒、羨慕、恨。蘇軾長的不帥,馬臉蛇腰,無男子氣概,而周瑜英姿瀟灑,人稱“周郎”,此為嫉妒;盛年之時,周瑜有美女佳相伴,而蘇軾早發嬌妻王弗離他而去,蘇軾對王弗感情也極深(見《江城子》),此為羨慕;周瑜一生仕途順利,蘇軾卻屢次被貶,同時盛年,周瑜“驚濤拍濤,捲起千堆雪”,名望有佳,雄姿英發,而蘇軾自己卻身敗名裂,“早生華髮”,此為恨,恨自己悲慘遭遇。如此種種,蘇軾只能哀嘆。
周瑜的美、魅、功名成就,是蘇軾可遇而不可求的,可望而不及的,也正是周瑜所向往的。
-
14 # 煮酒論電影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這是唐朝詩人李端所寫的一首《聽箏》,詩中的這位女子為了得到周郎的眷顧,撥琴弄弦的時候,不時地故意彈錯兩個音。
因為周瑜精通音律是出了名的,他在宴席中即使喝得酒酣耳熱,也能聽出伴奏琴聲中細小的差錯,然後就會往那看一眼。時雲:曲有誤,周郎顧。
李端這首詩不僅寫出了那一點點美人心計:故意彈錯音來創造和周郎邂逅的機會,它還傳達出這樣一個事實:周瑜在當時可是人人仰慕的青春偶像。
在三國亂世中,還能活得如此風流瀟灑的,恐怕也只有周瑜了。他沒有同時代的其他人那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滄桑形象,而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蘇軾謳歌周瑜,主要也是慨嘆周瑜的年輕得志,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三十三歲指揮赤壁之戰,這十年的時光確實是令人豔羨:明主、時運、美人,所有這一切他都有了,堪稱人生贏家。而蘇軾二十歲進士及第,可入士後,一直與朝廷重臣政見不合,在正應大展宏圖的時候卻不得重用,最後還因言獲罪,幾乎丟了性命,在被貶謫的這段時間裡早生華髮,當他來到赤壁古戰場的時候,怎能不聯想到那位少年成名、一戰而定天下大勢的周郎呢?
-
15 # 光輝十萬
諸葛武侯畫像贊 蘇軾
密如鬼神,疾若風雷。
進不可當,退不可追。
晝不可攻,夜不可襲。
多不可敵,少不可欺。
前後應會,左右指揮。
移五行之性,交四時之令。
人也?神也?仙也?
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回覆列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宋蘇軾《念奴嬌》
北宋時期,柳永是最具代表性的詞人,他開創了婉約派,詞風細膩婉轉,多為兒女情長,胭脂味重,適合情竇初開的女孩,執牙板而歌;蘇軾恰恰與之相反。素以雄渾、豪邁著稱,徹底擺脫了鶯鶯燕燕的脂粉氣,像一把重型武器,開天闢地而來!這首《念奴嬌》就是他的代表作,盡顯英雄豪氣與氣概。
詞中的主角,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周瑜,其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一生的成就,簡單概括有三,其一,娶了絕世美人小喬;其二,精音律,時人常稱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其三,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只可惜,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歲。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大概有調侃、揶揄和嫉妒的心理,一反常態地提出假設,若不是正好颳起了東風,當年大喬小喬二位美人,恐怕要被曹操捉去,於銅雀臺中金屋藏嬌了吧!當然詩人並不是一味否定周瑜的才華,只是對戰局的一個假想,假如真的如此,三分天下的局面便不會再有!這也是對周瑜的一種肯定。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古時的人們,評判一個人的琴技如何,通常都是以周瑜能不能從中找出技巧上的瑕疵。可見周瑜在音律方面的造詣頗深,也作為知音的象徵。演奏琴的女子,為了引起心上人的注意,故意彈錯幾個旋律,希望藉此得到他的指點,增加怎麼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周瑜憑藉高超的琴技,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美好的象徵和崇拜。
在蘇軾的眼裡,周瑜是千古的英雄人物。只赤壁一戰,就使得英雄封神!他眼中流露出的是崇拜和羨慕,周瑜的才華得到了正確的對待和發揮,蘇軾希望自己和周郎一樣,能馳騁沙場,建功報國。可事實是如此殘酷,在他為官的這些年,不斷被排擠、被流放,他縱然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誓願,又能如何呢?
遙想當年,周瑜此戰之後春風得意,娶了絕代佳人小喬,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這樣的場景,想蘇軾在夢中導演過無數次了吧,即使他有殺敵的心,卻沒有殺敵的本事。奈何,他只是一個文人,拉不滿弓,也揮不到大刀,最致命的是當權者,從來沒有真正地信任過他,他只能夢裡想象,在字裡行間去傾訴壯志難酬的傷痛。
當蘇軾來到周瑜當年大敗曹操的故地,思緒滿懷!想象過後,不禁發出悲涼的笑聲,他突然怪自己太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髮白,突然明白這人生何嘗不是夢一場!酒一杯,祭奠江上的明月,一同灑下的還有對周郎欽羨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