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瀟瀟子
-
2 # Fern_陳哞哞
《竇娥冤》 作為元雜劇奠基人關漢卿的傳世之作,具有極其豐富的悲劇價值和極高的藝術成就,藝術家們曾以京劇、晉劇、越劇、崑劇、秦腔、河北梆子等八十多個劇種形式呈現於舞臺,不斷探索、詮釋著這部凝重的古典悲劇。
《竇娥冤》透過刻畫竇娥短暫一生的悲慘命運,反映生活在黑暗社會中人們的不幸,竇娥的遭遇更加突出了婦女在這樣的背景中遭遇的迫害。表層的社會政治悲劇,深層的竇娥個人主觀願望與現實世界的衝突悲劇,組成了《竇娥冤》中的雙重悲劇結構。
竇娥幼年為童養媳,丈夫去世後,無賴張驢兒企圖霸佔。以毒死蔡婆要挾竇娥,誤斃其母。誣告竇娥,官府嚴刑婆媳,竇娥為救婆含冤招供。竇娥死後血濺白綾,六月降雪,大旱三年。竇娥之父竇天章科舉得中任廉訪使,重審此案,為竇娥伸冤。
-
3 # 逆戰西訣
看過《竇娥冤》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的名著。該作品中描述的故事,就是當時社會普遍認為的冤案。有許多劇評認為《竇娥冤》反映了元代腐敗的司法體制,但筆者認為,雖然作品是元代作品,但取材來源於東漢年間“東海孝 婦”的民間故事,因此該案例當放在漢朝的歷史背景來進行分析。
故事的經過大概是這樣:一個叫竇天章的窮書生,因為欠了高利貸還不起,被迫將 其女兒竇娥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但不出兩年,竇娥的夫君夭折。竇娥便與蔡波婆相依為命。一次蔡婆婆向賽盧醫討債,卻差點被勒死,正好被經過的張驢兒父子相 救。蔡婆婆因為感念他們父子的救命之恩,又見他們無處容身,就收留了他們。誰曾想張驢兒父子是流氓,搬進蔡婆婆家後就威逼婆媳倆嫁給他們父子,卻遭到蔡婆 婆嚴辭拒絕,從此張驢兒懷恨在心。
為了霸佔竇娥,張驢兒弄來毒藥放到羊肚湯裡,企圖毒死蔡婆婆,沒想卻被張父誤食而亡。張驢兒逐誣告竇娥殺人之罪,並賄賂太守桃機。在嚴刑逼供下,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認罪,被判斬刑。
竇娥被處斬前,指天發誓自己沒有殺人,並詛咒死血濺白練,而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大旱三年。最後這些詛咒全部應驗。
三年後竇娥冤魂投夢給時任廉訪使的父親,案情得到重審,昏官桃機革職永不敘用,張驢兒斬首,竇娥冤情得以昭彰。
從這個冤案來分析,我們更加明瞭法律的本質及特點。什麼是法?結合中今中外的研究和實踐,一般認為法是:
1. 國家制定和認可的
可以說,任何法都應當首先符合這一特徵,法或法律是與國家立法機關之間存在必 然聯絡的,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範。從漢朝法律的制訂來看,無論是西漢立法開端的“約法三章”,還是後來漢武帝命張湯制定的《越宮律》,以及東漢劉秀 “解王莽之繁密,還漢世之輕法”,人們都可以看出,法律都是統治機器——國家制訂的。而由於漢朝的中央集權制,這個制訂者,往往是皇帝本人。當然,執筆者 往往不是天子,但毫無疑問所有透過的法律,都是天子乃至整個統治集團利益的體現。
2.法是意志。
法是統治階級的意志的表現,這一表述是我們所熟悉的,因為法是“意志的表現過 程”。所謂表決透過法律,實際上就是意志透過法律。在漢朝,雖然實行封建中央集權,但天子在制訂法律時,仍會在朝堂上徵詢群臣的意見,如果天子制訂的頒佈 的法律與全體地主階級利益相沖突,仍一意孤行,這樣的君主就會被罵為昏君,反之則受歌功訟德。
3.法是強制的。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考試學院老師介紹,法律的效力是透過國家的強制力來實現的。一種規範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那就只能稱為道德規範。從這個意義上講,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已不是簡單的學術或者政治問題,已上升到法律的層面。
當時的各種宗族祠堂,甚至可以與官方的司法機構一樣起到審判的職能。漢代的三綱五常,亦被人們稱為漢代的法典組成部分,這一點不為過。
《竇娥冤》中,竇娥之所以能以正面形象存在並得以申冤,概因其堅守婦道,而以三綱五常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法律體系,在捍衛漢代地主階級統治方面功不可沒,因此對於竇娥這樣一位嚴守婦道的女子被冤,這是統治階級不能容忍的。
從《竇娥冤》之案,我們處處看到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1. 案情當中,太守桃機收受賄賂,這首先在程式上不合法。
中國政法大學司法考試學院老師介紹,與所有封建王朝一樣,漢代律法是反對貪贓枉法的。但考慮到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 體現,這一條規定的目的是為了麻痺廣大人民以維持統治,深層次目的才是維持社會穩定利於更好統治。也就是說,如果賄賂行為本身做得巧妙,輿論和經濟上實現 雙豐收,這對於漢代統治者來說,是默許的,當然這在律法上是做得說不得,畢竟律法是要公諸於世的。
2. 翻案成本低
本案的行賄方張驢兒只是一個地痞流氓,與封建士大夫貴族沾不上半邊關係。受賄 方桃機雖是楚州太守,東漢時的太守,也就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市長。但此君能力不行,又貪財又愚蠢,其錯判的對方竇娥是當地有名的孝女,貞婦!這在當時是了不 得的名聲,對維持統治階級的三綱五常有著核心的定海神針般的作用。
最致命的是,竇娥的父親,雖然是個窮書生,但書生也出仕的一天,“君子學而優則仕”是極為符合當時統治階級需求的。由於故事的年代移花接木到了元代,因此查證了竇天章的官職參知政事,雖並非正式官位,但等同於同中書門下三品,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即相當於宰相群中的一員。
堂堂三品大員,祖宗祠堂的清名最為重要。據查竇天章早已入仕,但遲遲沒有查詢女兒下落,直到從卷冊中發現女兒被判斬首,才勃然大怒。他大怒,主要原因竟然是其女“到今日被你辱沒祖宗世德,又連累我的清名”。因此,桃機這個又蠢又貪的小官就活該倒黴。
但從案件平反的結果來看,也很耐人尋味。竇娥冤情得以昭彰,恢復名譽。這是必然的,否則堂堂三品大員家族的面子往哪兒擱?昏官桃機革職永不敘用,估計桃機做市長多年,有一些財產,上上下下也沒少打點,居然沒被髮配充軍。張驢兒斬首,看看,草民就是草民。
綜合上所述,漢代法律基本符合法的定義之一,即“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
4 # 跳跳1608
竇娥是元代關漢卿劇作《竇娥冤》裡的女主角。竇娥三歲死了娘,父親是個落魄書生,為了還債,就把竇娥賣到蔡家作童養媳,養到十七歲結婚,結婚沒多久,丈夫又死了!竇娥只得和婆婆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婆婆出去討債,欠債的賽盧醫還不了債,準備用繩子勒死竇娥婆婆,被過路的張驢兒父子發現,救下了婆婆。張驢兒想霸佔竇娥和她們家的財產,逼迫蔡婆婆想跟竇娥成婚,竇娥發覺他們的歹意不從,張驢兒決定先毒死婆婆再逼竇娥就範。不料下的毒卻被他自己的父親喝下去毒死了!張驢兒藉此說是竇娥毒死了他父親,要竇娥跟他成親。竇娥不肯,決定對簿公堂。結果審理此案的楚州太守桃兀被張驢兒收買,對竇娥嚴刑逼供,竇娥不從,他們就拿竇娥婆婆開刀,為了救婆婆,竇娥不得不屈招。刑前竇娥向天發出三個願望:一是若她是冤枉的,要刀過人頭時,一腔血都不往下灑,要全飛到旗的白布上,不讓鮮血沾到骯髒的地面上;第二,六月天要降三尺白雪,遮住她的屍體;第三,她死後,楚州要接連三年大旱,以證明她是冤死的。後來這一切真的都靈驗了!竇娥父親後來升了官,竇娥託夢父親,告知了真相,竇娥父親最終替竇娥申冤報仇。
-
5 # 庸成
在中國古代,女性要爭取自由和幸福實在比登天還難。除了一些勇敢者的執著和抗爭之外,女性的命運也引起歷代一些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
元代關漢卿無疑是其中一位。他的代表劇作《竇娥冤》,無論是整體的藝術成就,還是揭示女性不幸命運的深度和廣度,都堪稱完美。《竇娥冤》的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竇娥乃落魄書生竇天章之女,三歲時沒有了母親,父親為了還債,便把她賣給蔡家做童養媳。
在蔡家長到十七歲時,她與丈夫圓房。但剛一年,丈夫就去世了,她只得和孤老的婆婆相依為命。竇娥在蔡家守寡了兩年,有一天,蔡婆婆外出去討債,欠債的賽盧醫還不了債,就把蔡婆婆騙到一個荒僻無人的地方,拿出繩子想勒死蔡婆婆。正當蔡婆婆生命危急的時候,碰巧張驢兒父子從此經過,把賽盧醫嚇跑了張驢兒父子乃不務正業的無賴,得知蔡婆婆家有錢財,且有一個年輕守寡的兒媳婦時,歹念頓生。
他們逼蔡婆婆答應讓張驢兒做竇娥的接腳女婿,否則便照樣勒死她。蔡婆婆迫於無奈只好答應,帶張驢兒父子回家。竇娥識破張驢兒父子的無賴嘴臉後,堅決不同意婚事。張驢兒見竇娥倔強,一時難以得手,就暗中在羊肚湯中下毒,準備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就範。沒想到下了毒的羊肚湯反讓張驢兒之父喝下了肚。
於是張父斃命,張驢兒硬說是竇娥所害,給竇娥指出‘公了”和“私了”兩條路張驢兒的“私了”就是想趁機霸佔竇娥和蔡家家產。竇娥當然選擇“公了”即見官。不料負責審理此案的楚州太守桃杌被張驢兒收買,不問青紅皂白,一升堂就對竇娥嚴刑逼問。竇娥自然是寧死不屈,桃杌又出毒招,準備對蔡婆婆動用酷刑竇娥不忍年邁的婆婆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招,被桃杌處以問斬之刑臨刑之前,竇娥發下三樁誓願:血灑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竇娥冤魂離去後,三樁誓願應驗不爽。和所有史籍、民間傳說、文學作品中的女性相比較,竇娥的冤屈和不幸更具有代表性。竇娥既沒有太高的社會地位、讓人歎服的才藝,也沒有令人垂涎的美貌,她不過是中國千百萬普通女性中的一員。正是因為她的地位普通,才更具典型意義。她所經歷的不幸,才能更準確地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對女性的戕害。
竇娥的不幸,首先是出身的不幸。她的父親是個文人,一時落魄,就不得不賣掉自己的女兒來還債。他後來官居廉訪使,也算是有些才學,其一生處境應該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竇娥出身於這樣的家庭,尚且不能擺脫自幼被賣的命運,就更別說其他人了。竇娥的第二重不幸,是婚姻的不幸。蔡家雖富有,但竇娥的丈夫天折,此不幸雖有偶然的因素,但歸結起來,還是必然的成分要多一些。
婚姻不自主、社會矛盾尖銳、民生凋敝,任何一個意外,都會給女性的婚姻幸福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比起前兩重不幸,竇娥的冤死更叫人撕心裂肺。封建王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敗,在各類邪惡勢力中首當其衝。由此衍生的賽盧醫、張驢兒父子的邪惡就不足為怪了。
這樣看來,竇娥之冤,還真是冤,要說不冤,能行嗎?
-
6 # 隨緣194775874
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他透過竇娥驚天地泣鬼神的冤情,深刻鞭撻了現實社會生活的殘酷性,此劇情"冤″字的突出,最具震撼力。
《竇娥冤》取材於民間廣為流傳的東海孝婦的故事,故事主線寫了竇娥出身書香門第,是個遵守婦道有教養的女子,故此甘願被冤死,也不會屈從於醜陋的惡勢力。
劇情由賽盧醫這個以行醫為生的江湖騙子展開,其上場詩:“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可見其惡毒之心昭然若揭,故欠債不還反生歹念是在情理之中的。第二個反派張驢兒,乘人之危,強奪人妻,潑皮無賴的典型代表。第三個惡勢力,楚洲洲官桃杌,食人兇曽,其上場詩云:“我做官人勝別人,告狀來的要金銀,若是上司當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門”。可見其貪婪與翫忽職守。桃杌對竇娥動輒逼供,一審定案,不復三推六問,其執法之野蠻,制度之疏漏,草菅人命,的確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賽盧醫、張驢兒、桃杌這三個惡人把竇娥推向了命運的深淵,竇娥的反抗不是展現她的性格,而是在表現百姓的願望。她最為悲悼的唱詞:“沒來由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竇娥呼天搶地的哭喊,實則是對黑暗社會提出的最有力的控訴。其反抗高潮的三樁誓言:“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三樁誓言是這個弱女子向罪惡勢力擲出的三把刀,閃耀著正義之光,復仇的烈火,竟讓這無情的天地為之動容。
三樁誓願的實現關漢卿用天地對話的具象化,其父竇天章及第為官替女兒平反,勢劍金牌,先斬後奏。換言之若不是其父與當事人有特殊關係,手中無生殺大權,此冤案能有昭雪的那天嗎?對社會無情的現實,即是“聖人″漢卿也是無能為力吧。
-
7 # 持重山人
滄海桑田,幾經蒼桑,歲月悠悠,幾度春秋,
七百多年過去了,中國古代最悲慘的女子《竇娥冤》故事,靈雨如泉,威應通天。冤屈驚天動地!故事深刻地反映元代社會現實。
元代劇作家關漢卿,一生從事雜劇創作和演出,後人稱他為梨園領袖。
關漢卿筆下的竇娥是真實的故事,揭露了封建時代腐朽黑暗醜露現象。
自從漢代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和斑昭提出三從四德之後,製造了多少人間悲劇。
竇娥有多冤,中國十大悲劇人物之首,自古以來最悲慘的女子。
千紅萬豔,萋落調零,有多人,天寒歲暮,風悽木落。
北風呼嘯,大地悲鴻。
一腔熱血漸白練,六月飛雪訴悲冤。
亢早三年屍骨寒,竇娥冤屈地動天。
竇娥原名端雲,三歲時母親去逝,父親竇天章窮苦讀書人,竇娥七歲時,父親借蔡婆婆二十兩銀子,無錢還債,拿女兒抵債,做了蔡家的童養媳。
父親進京會試一去無回。十七時與蔡婆兒子完昏。時間不長,丈夫因病去逝,婆媳二人相依為命。
盧賽醫借了蔡婆二十兩銀子,蔡婆去盧賽醫家要銀子,盧賽醫借錢不還起了壞心。想害死蔡婆婆,結果被張驢父子遇見,搭救了。張驢父子得知蔡婆家情況,(張驢父子己無妻室)逼迫蔡婆嫁給張驢爹,蔡婆無奈順從。張驢為了得到竇娥,閒蔡婆奈事,想毒死蔡婆婆,結果毒藥被張驢爹誤服之死!
張驢賴蔡婆婆毒死他爹,告官,官府不問青紅皂白,嚴刑拷打蔡婆婆,竇娥可憐婆婆年邁,替婆頂罪,結果竇娥遭到了,慘無人道的遭遇。遭到了嚴刑拷打,逼供。
無情的棍棒,打的人昏覺,千般打,萬凌逼,一杖一道血,打的人昏迷,肉飛血淋漓,驚天又動氣。喊冤屈!魂歸去!
半碗涼漿未入開,西去豐都無路錢。
八尺旗槍素練懸,千古難訴竇娥冤。
父親為兒魂招血,今朝方表竇娥冤。
悠悠魂飛魄散去,竇娥冤屈萬古傳。
-
8 # 上頭派掌門
竇娥的可憐、善良和冤屈三位一體:她身世可憐,心地善良,蒙受不白之冤,以至於丟了性命,結果天地為之動情,鬼神為之號泣。壞人橫行無忌,好人無辜遭殃,張驢兒有多可恨,竇娥就有多可憐。在那樣一個不平的世道里,竇娥因冤屈更顯可憐,因冤屈其善良更顯可貴,因善良其冤屈更顯沉重,因可憐其冤屈更令人同情。
竇娥少小失恃,後來父親為了籌集趕考的路費,將其賣給蔡婆當童養媳。結婚後,丈夫又早死,她成了可憐的寡婦。她沒有父母的呵護,沒有丈夫的保護,只能跟年邁的婆婆相依為命。張驢兒父子並沒有同情這對孤兒寡母,反而向她們伸出了魔爪。蔡婆懦弱,勉強答應了。竇娥寧死不從,雖是柔弱的小女子,其意志之剛強、反抗精神之強烈,不輸男兒。
張驢兒本想毒死蔡婆,然後奪人家財,佔有竇娥,結果張驢兒的父親貪嘴,一命嗚呼。告到官府後,張驢兒買通知府,以蔡婆的性命相要挾,竇娥為了保護婆婆,甘願認罪。竇娥可憐,可愛,可敬,張驢兒不知憐香惜玉,讀者心中有數;知府不願秉公執法,讀者心裡自有正義。
竇娥的身上揹負著天大的冤屈,她自己知道,蔡婆知道,張驢兒知道,知府知道,但天下人不知道。揹負著冤屈,帶著仇恨和屈辱死去,將是莫大的悲哀,於是竇娥連發了三樁誓願:血染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結果一一應驗——幸而蒼天有眼,當即便還了她清白,最終也替好人復了仇。
該劇的全稱是《感天動地竇娥冤》,一個人的冤屈能夠“感天動地”,足見冤有天大,屈有海深。竇娥含冤而死,雖有天地為之證明,但天地不可能懲奸除惡,於是竇娥的鬼魂跑去向父親喊冤(此時父親已是肅政廉訪使)。父女再次想見已是天人永隔,即便懲處了壞人,能換得好人復活嗎?
回覆列表
在元朝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婦女,遭受無辜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竇娥的冤情無處伸張,憤怒得指天罵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在臨死前竇娥發出誓願:她的鮮血要濺在刑場的白綾上,六月天飄起漫天大雪,當地亢旱三年。
在去刑場的途中,善良的竇娥向劊子手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要求從后街走,因為她怕婆婆傷心難過。在蔡婆婆將張驢兒父子領回家中,勸說竇娥答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要求時,竇娥寧死不從,而且批評了蔡婆婆的軟弱和苟且的行徑。竇娥被張驢兒陷害,又被貪官無中生有不分青紅皂白問成死罪,經受殘酷拷打,拒不承認。當貪官要拷打蔡婆婆時,竇娥顧念到婆婆年邁,經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認了貪官要她承認的藥死公公的罪行,就是臨死前,竇娥還牽掛著婆婆,怕婆婆看見她受刑而傷心難過,經不起打擊。這樣善良且孝順的竇娥怎麼可能犯下藥死公公的罪行呢?而貪官卻是非不明,就連這樣一個簡單的案子都審不明白,糊里糊塗地用酷刑把善良的竇娥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居然得到升官,可見社會是多麼的黑暗無道。
於是,在一副陰森肅殺的刑場中,竇娥身穿犯人的衣服滿含冤情祈求"青天大老爺"能主持正義,賞善罰惡。他猛烈地指責天地鬼神不分清濁,混淆是非,致使惡人橫行,良善蒙冤。 "天地也"一聲感嘆,把竇娥的憤激、委屈、埋怨、抗爭、指責和期待表達出來,竇娥又對天地產生強烈的質問,作為主宰萬物、維持現實世界秩序的最高統治者--天地,本應該使社會清明,公正無私,卻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又壽延。"壞人得志、好人受欺負,"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原來天地並沒有維持現實的公平合理,而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殘害弱小的平民百姓。竇娥悲憤到了極點,"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中國古代人民因為以農業為生,特別重視"天",現實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皇帝都被認為是承接天命的天子。竇娥悲憤到了極點卻又有了轉折,矛頭直指天子,是對封建專制制度的徹底否定,也是對傳統封建專制思想的否定,可是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只落得兩淚漣漣。"真的是無奈的嘆息。
最後,竇娥勸解婆婆,說自己是"沒時沒運"才落得"不明不暗,負屈銜冤",竇娥說這話也只是為了安慰婆婆,其實竇娥無辜受冤是十分憤怒的,因為她的冤屈是人為造成的,是社會的黑暗,官吏的腐敗,邪惡勢力的橫行。竇娥也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臨死前提出了三樁誓願:第一樁,"血飛白練",透過這種方式,竇娥向世人顯示她的清白無辜。第二樁,"六月飛雪",如果說第一樁是透過她自身的奇蹟來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樁則是透過違反常規的自然現象來證明社會的不公平,社會上人為在製造黑暗。表明了竇娥所遭受的是人間冤獄。第三樁,"亢旱三年",引用了"東海孝婦"的故事,矛頭直接地對準昏庸的官府,"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竇娥是期望自己的冤屈能夠像"東海孝婦"一樣,最終得到昭雪。竇娥的三樁誓願,是她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過程,也是她鬥爭矛頭更加明確的過程。行刑尚未開始,第二樁誓願就已顯示出預兆,更說明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社會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竇娥雖是最終蒙冤受屈而死,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於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給人間留下了一曲對黑暗社會以死抗爭的迴腸蕩氣的悲壯故事。
關漢卿的《竇娥冤》給我們表達了一個令人同情的善良且堅強,蒙冤受刑,憤怒地指天罵地的孝順且貞烈的女子竇娥。竇娥只是一個發誓信守孝順,平平穩穩過好生活的婦女,但殘酷的現實卻把她推向深淵,先是流氓兼惡棍張驢兒的逼婚,後又遭到官府的酷刑,從一個善良的孝婦變成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貞烈女子,從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到毫不猶豫地進行堅決的鬥爭。竇娥對神權對封建政權的大膽譴責,實質上是對封建統治的強烈控訴和徹底否定,她那似岩漿迸射如山洪決堤般的憤激的譴責,反映出受盡壓迫的古代婦女的覺醒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當時廣大人民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