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圓論壇
-
2 # 西有大秦
這還用說嗎?秦始皇贏政是千古一帝,誰敢在秦始皇眼皮子底下造反,《史記》中明確記載,天降隕石於東郡,有人悄悄地在隕石刻下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字,地方官員不敢怠慢,立馬報告給了秦始皇,始皇大怒,下令徹查是誰刻的,但沒有人承認,結果就是秦始皇下令把周圍的人全部處死,以警示天下人。
大家看看,僅僅一句話,就有很多無辜的百姓丟了性命,且還無人敢反,我們假設一下,項羽在會稽起兵造反,以秦始皇之威,估計跟隨他造反的人不多,可能他還沒有走出會稽郡就會被消滅掉。在這裡假設項羽造反勢大,發展迅猛,且六國故地皆反秦,這時秦始皇派蒙恬率軍三十萬出關平叛亂。
蒙恬久經沙場,戰場經驗豐富,又有帝國最精銳的軍隊,而項羽說白了就是靠著必死的心與敵人作戰,如果勝了那就好,如果敗了就全軍覆沒。史書過於誇大了項羽的領兵才能,項羽其實就是一個猛夫而已,呈匹夫之勇,雖能嬴得了一時,卻嬴不了一世,項羽後來在烏江敗亡就是如此!
-
3 # 看起來酷酷的
這。。。。。。再強大的敵人都是從內部瓦解的。其實秦還是有希望的,章邯那裡還是有很強的實力的,奈何,老大慫了
可以很肯定的一點,如果秦始皇沒有去世,那麼秦朝江山絕不會亂。也絕對不會爆發農民起義。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威名可不是簡單說說而已。秦始皇平滅六國,一統天下。之後又改元稱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皇朝。毫不誇張的說,秦始皇在當時給所有人的感覺就好像是神一樣。六國紛紛倒在秦國的鐵騎之下,哪還有老百姓敢造反。秦朝時期,秦始皇濫用民力大興土木,老百姓都苦不堪言,但你見哪有人敢揭竿而起造反的。並沒有。因為什麼?因為他們畏懼秦始皇,不敢絲毫冒犯秦始皇的威嚴。
為什麼秦始皇一死,秦朝各地就開始動盪不安呢?一方面秦始皇這個人所畏懼的千古一帝不在了,人們沒有了畏懼的物件。所以他們把所有的不滿釋放了出來。另一方面,胡亥得位不正,這一點是隱瞞不住的。所以普天之下所有人都對胡亥缺少了一份敬畏之心。畢竟一個得位不正的皇帝,於情於理百姓都沒有畏懼他的理由。
再有,我們就說掀起秦朝農民起義的陳勝吳廣起義。在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記載“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從這裡可以看出,陳勝吳廣起義的藉口之一就是為公子扶蘇復仇。而且這個旗號非常的好用。因為扶蘇賢良仁義已經名傳天下了。而身為秦朝繼承人的扶蘇被殺害後,也自然成為了農民起義的藉口之一。
至於蒙恬和項羽究竟孰優孰劣,這個就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當然了,蒙恬和項羽畢竟沒有交手經歷。所以說,想要區分他們能力高低這個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歷史上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被尚武的遊牧民族譽為“中華第一勇士”。而項羽呢,他也同樣帶領軍隊擊敗了秦朝的大部分武裝力量。可以說項羽憑藉一己之力擊敗了秦朝也絲毫不為過。這樣兩個如此優秀的統帥真的很難分出高下。
但就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如果蒙恬可以率領自己麾下的精銳秦軍。那麼項羽肯定不會是蒙恬的對手。要知道秦軍善戰聞名天下。歷史上秦朝最後的大將章邯之所以敗給了項羽。一方面是因為趙構掣肘。另一方面是因為章邯手下的軍隊都是囚徒和奴隸組成的。他們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遠比不上正規秦軍。所以說如果蒙恬能帶領自己麾下的秦軍精銳,在沒有掣肘的情況下。我認為蒙恬擊敗項羽是很可能的。畢竟秦軍悍勇無雙,而蒙恬又是如此優秀的統帥。項羽大漲憑藉的是一股悍勇之氣,蒙恬同樣不缺悍勇,而且蒙恬比項羽更加的有智慧,也更加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