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園女主

    《琅琊榜》言皇后是利益爭奪的直接參與者,她幫譽王蕭景恆奪嫡是她自己必須的利益訴求。

    《琅琊榜》裡最大的反派譽王蕭景恆到底有多麼可怕?為什麼?

    譽王蕭景恆天性聰明自己又爭氣,最得皇帝的歡心,所以待遇高出其他皇子一節。

    譽王蕭景恆的出色讓言皇后看到了他將來有爭取儲位的可能,一旦成功,母以子貴,言皇后就可以繼續保持自己權位不失。

    作為言皇后,她最明智最正確的做法就是扶持一個兒子來對抗越貴妃母子。

    譽王蕭景恆就是最佳人選,生母不但身份低微且早逝,又被言皇后從小撫養,視如己出。

    子以母貴,言皇后的身份彌補了譽王蕭景恆出身低微的短處。

    譽王蕭景恆的野心勃勃,正好也彌補了言皇后的需求。

    兩人各取所需,互相彌補成全,造就了譽王蕭景恆可怕的反面人物形象。

  • 2 # 檢票小哥

    譽王與太子奪嫡之爭中,譽王確實是比太子有才幹,為人寬厚,而且有皇后的用心支援。

    可撕開這層偽裝,他就是個薄情寡義、不擇手段的人。

    結黨營私

    為了讓吏部尚書何敬中能安心為他辦事,譽王聽從秦般若的李代桃僵之計,找到一名替死鬼,讓刑部配合,換出何文新。

    從這一件事可以想象,他利用刑部和吏部做過多少見不得人的勾當。

    貪汙受賄

    沈追查出,以前譽王太子賑災時,將八成救濟款收入囊中,令災區百姓沒東西吃,導致很多百姓搶奪糧食,暴行四起。

    皇帝很失望說,譽王平時收了一些不義之財,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

    可想而知,譽王貪汙受賄之多。

    拿人命作為晉升的"墊腳石"

    梅長蘇告訴譽王,太子利用私炮房謀利的事情,想借此彈劾太子。但譽王聽後,為了加重太子的罪責,安排人去引爆私炮房,上百條人命因此傷亡!

    如此草菅人命的人,大臣們都深惡痛絕,也難怪沈追巴不得天上的雷把譽王劈死。

    他的心中只有皇位,沒有感情

    為了對付靖王,他不斷地要求言皇后為他做這做那,牽制越貴妃和太子、挑釁靜妃、搜芷蘿宮、包括最後逼著皇后參與謀亂。

    他從來沒想過言皇后的感受,沒想過最後她會受什麼樣的懲罰。

    為了皇位,他忽視多年為他默默付出的妻子,讓謀士秦般若當成最重要的人。

    結果呢,譽王一想到能把麒麟子掌控在手中,就把受挫的秦般若扔在一旁。

    你說他是不是渣?

    眼看王位無望,他利用假詔和假兵符,舉兵謀逆,用刀指向自己的父親。

    你說,一個人眼中無父無母、無君無臣、無妻無子,只剩權力,只剩權謀,只剩利益,這樣的人該有多可怕?

  • 3 # 兮言小姐

    怎麼說呢,譽王其實還不算是最大的反派,但從某些角度來看,他確實是挺可怕也挺可憐的一個角色。尤其是他在九安山謀反失敗關在牢籠裡對梁帝的質問,那歇斯底里的哭喊就只是為了一個真相的時候,真心讓人覺得他可憐。但是可怕又是在哪些方面呢?

    視人命如草芥,過河拆橋

    梁帝曾經說過,譽王是最像他的兒子,言侯爺也說過,譽王跟梁帝是一樣的,而事實上,譽王的行為舉止,確實是跟梁帝非常相像,最明顯的,大概要數過河拆橋這一點了。梁帝過河拆橋的作風直接就在哄騙玲瓏公主這件事上。雖說一開始滑族已經滅國了,滑族人舉國歸順,降而復叛,但梁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帝王之路,哄騙玲瓏公主生下譽王,對玲瓏公主一眾歸順的滑族人再次殲滅之後,沒有絲毫的愧疚之心,反而繼續利用玲瓏公主的兒子為自己的江山鋪路,這就很不講仁義了。之後,在璇璣公主的籌謀之下,金陵城風起雲湧,扶持自己上位的兄弟姐妹,兒子媳婦,為自己守護江山的將領戰士,數萬人的性命全然不顧,直接就地屠殺,稱他為殺人狂魔,一點兒也不為過。而這一點,譽王學的十成十。

    不管秦般弱是為了什麼目的留在譽王身邊的,但她畢竟一直對譽王也是盡力扶持,費心經營,可是當梅長蘇出現的時候,秦般弱的地位就變得可有可無了。如果說對於秦般弱這樣一個謀士來說,沒法扶持自己的主君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被慢慢棄用可以理解,那麼對於一心將他當做親生兒子,全心全力照顧,協助的言皇后,他仍舊是這樣的態度,就顯得很沒有良心了。大家可以看看,全劇中,他對言皇后可有一絲的感恩和感激?言皇后被打入冷宮之前,還會問譽王的情況才願意接旨,可譽王至死都沒有提及一句對言皇后的下場如何,彷彿兩人之間,真的純粹就只有利益的勾連。

    典型的過河拆橋,典型的忘恩負義,典型的是人命如草芥。尤其是私炮房這件事,足以見得在他的眼裡,人命,百姓,不過都只是自己踩在腳底下的雜草,廢物罷了,死就死了。

    表面仁義道德,實則蠅營狗苟

    梅長蘇說過,梁帝的一生,經歷了兩場這樣的戰事,一場他是進攻者,而他贏了,得到了江山和睥睨眾生的權力,另一場則是被進攻者,也就是九安山的那次,而這一次,他也不知道自己贏了什麼。譽王其實也是一樣的,原本在十多年跟太子的奪嫡之爭中,他一直都是抱著希望的,但後來,太子倒下,靖王起來了,而他早已經失了人心,百官口誅撻罰,最後被幽禁起來。而這個時候,就像皇后說的他至少還是個親王,可他不甘心,也不滿足,秦般弱和夏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拿著玲瓏公主的那封信,把那封信當做了王牌,成功的激起了譽王的戰鬥心。可要歸根究底,這也不過是譽王的一個理由而已,一個說服他自己討伐自己父親的理由。在這一點上,他不比梁帝高尚多少。他和梁帝太像了,以至於身邊的任何人和事,都是他可以用來算計的。

    舉個例子,譽王無論對誰,都是一副溫和有禮,彬彬有禮的樣子。為了討好梅長蘇,他可以親自上琅琊閣去求取麒麟才子身份的答案,他可以厚著臉皮,一次次去讓人蒐集好物件給蘇宅送過去,他也可以把自己的枕邊人和枕邊人的家人當做自己進階的鋪路石。可憐的朱樾,前前後後就只出現了那麼一兩次,還成了譽王再私炮房事件中的背鍋俠。就連太子都會吐槽譽王平日裡就總是一副尊崇名仕,禮賢下士的樣子,可見他給自己樹立的形象有多麼的虛偽,甚至讓人背脊發涼。當然了,這也是跟梁帝學的。梁帝在上位之前,跟言侯爺,跟林燮拜把子,一起讀書習武,一起打江山,可是上位以後,他就變了,是真變,還是迴歸本質,不得而知。明知言侯爺跟林樂瑤有情,還硬生生的搶走林樂瑤,為了鞏固政權,不惜拿自己當做籌碼去哄騙玲瓏公主,為了保護自己的皇權,親兒子都殺,為了不聽到關於自己忌諱的赤焰軍事件,他能把十多年來戰功赫赫,在沙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親兒子靖王排擠在外,讓他在戰場上受苦,在皇城中受累,甚至身心俱疲。而最後,他老了,很多事力不從心了,才又想起靖王母子的好,還想著在晚年頤享天年。兩父子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精於算計,翻臉無情,可怕至極。

    最可怕的,大概還是自私這一點吧

    譽王就像一個沒有任何情感的機器,雖然也有情緒的起伏,但那完全是跟他想要抓住的皇權有關,當初,他發起九安山叛變的時候,很多事就已經算計好了。有句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譽王壓根不符合這句話的定義。對於他自己的老父親,他質問,他想要答案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他在死前的那封血書裡說的,活著是想要讓梁帝親手裁決他,悔恨終身。這是多可怕的算計啊。他既然已經相信了玲瓏公主的那封信,認為梁帝對自己只有利用,為什麼還有自信覺得梁帝裁決自己以後會悔恨終身呢?大概是他知道,梁帝曾經也對另一個兒子有過悔恨,那就是皇長子祁王,他的大哥。當初,祁王自盡之前,見的最後一個人就是譽王,當初的譽王站在穿著囚服的祁王面前,仍有些稚嫩和不安,而祁王希望譽王傳達的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這樣的一句話,他是默默的掩下,沒有提及的。如果說,當初他能及時將這句話傳達給梁帝,是不是很多為赤焰軍,為林燮,為祁王求情的人,都可以倖免於難,甚至祁王自盡後,他的身邊人還能有個稍微好些的下場?又或者,梁帝是不是還能感念親兒子,還能對祁王的悔意濃烈一些?

    可是,這樣的話,他默默的吞下了,就只是因為祁王是阻擋了他上位之路的人,親兄弟,也不過是一塊墊腳石,不值一提。譽王的自私,體現在很多細微的劇情上,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總而言之,譽王的可怕,是人心上的可怕,而並不僅僅是人性上的,他的可怕,早在他成為和梁帝最像的兒子那一刻就開始了。

  • 4 # 安全視窗

    草芥,過河拆橋

    梁帝曾經說過,譽王是最像他的兒子,言侯爺也說過,譽王跟梁帝是一樣的,而事實上,譽王的行為舉止,確實是跟梁帝非常相像,最明顯的,大概要數過河拆橋這一點了。梁帝過河拆橋的作風直接就在哄騙玲瓏公主這件事上。

  • 5 # 37度心情

    這都是作死的

    譽王至死都沒有提及一句對言皇后的下場如何,彷彿兩人之間,真的純粹就只有利益的勾連。

    典型的過河拆橋,典型的忘恩負義,典型的是人命如草芥。

  • 6 # 美食達人小蟹

    其實我覺得在電視劇《琅琊榜》中,麒麟才子梅長蘇才是最可怕的人。為什麼這樣說?稍後給大家解答,先聊一聊今天的主角譽王蕭景桓。

    蕭景桓是梁帝和滑族公主所生之子,他在劇中有很多可憐之處,被生母所拋棄,讓他孤身一人留在宮中,自幼養在皇后膝下,與皇后之間的母子之情也只是利益關係。他的生母在宮中成了禁忌的話題,全宮中的人都知道他只是皇后的養子,可想而知,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雖然貴為皇子,但是卻處處要看人臉色,處事也要愈加謹慎。後來梁帝又假意扶持蕭景桓,實則是利用他的力量來制衡太子。這可能也讓他在“奪嫡”之路的野心越來越大。

    在我認為劇中譽王蕭景桓,是最有能力成為帝王的人,他的才幹和野心也是梁帝認可的,只是梁帝對他的身世有些忌憚。太子蕭景宣,荒淫無度,無所作為,只知道尋歡作樂。靖王蕭景琰,有一定的軍事能力,但是沒有政治才能,為人處世不夠圓滑,容易得罪人。如果不是梅長蘇的出現,還有太過於相信這個麒麟才子了,那譽王無疑是最後的勝利者。只是時間的問題。可惜了,他註定的是反派,註定的要失敗。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麒麟才子梅長蘇,年紀輕輕,江湖第一大幫,江左盟宗主,在江湖上便有很高的聲望,而且有“得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美譽。出場就是一副病殃殃的樣子,操縱著全域性。到了劇終也不知道死沒死。全劇圍繞著梅長蘇一心想要平反赤焰舊案說起,一路上幫著自己的好兄弟,開始奪嫡之路,剛開始假意幫譽王對付太子,後面又幫靖王對付譽王,扳倒了兩位太子,順利的登上了皇位,平反了赤焰舊案,還氣瘋了自己的舅舅。劇中他是正派人士,假設他是反派的話,憑藉著他江湖上的聲望,他的才能,謀略,和軍事素養,重建赤焰軍,讓自己當上皇帝都完全沒有問題。試想一下我們身邊有這樣心思如此縝密,如此聰明的人,你身邊發生的事都是他在操縱著,一切都是他的預謀。這樣的人難道不可怕嗎?

  • 7 # 黃二胖子

    譽王蕭景桓是什麼人?他是梁帝的第五子,生母身份低微,從小養在無子的皇后身邊;是可與當朝太子分庭抗禮的七珠親王,在群臣心中他還有可能是未來的儲君,黨羽眾多炙手可熱。他八面玲瓏手段圓滑,上可取悅聖心、讓皇后對他視如己出,下可禮賢下士、將般弱這樣的滑族謀士招入麾下。從劇情的起初我就一直對譽王很有好感,他親上琅琊閣求錦囊以及後來多次向梅長蘇求教、送禮,對般弱這般的美貌女子親近卻不褻瀆(書中他對般弱是存有親暱愛意的,劇中般弱跟他的互動有時候也著實有愛,特別是刮鼻子那裡),以謀士之禮相待,可見他確實求賢若渴。他可以說是眾皇子中最有野心的一位,但我喜歡他的野心。

    起初我甚至認為,對比平庸軟弱的太子和耿直倔強的靖王,譽王才是最適合這個皇位的人。歷代帝王,哪一個不是經歷了無數殺戮和鮮血,沒有一點鐵血手腕,沒有非常高的情商,怎麼能劈開這層層複雜的荊棘登上這至尊之位。譽王有勃勃野心,有玲瓏手段,最重要的,是奪嫡的執念使他比任何人都更堅定、更努力。

    在祁王獄中服毒酒那一段回憶裡,我看到是譽王送去的毒酒。十三年前的他,還不是如今昂首挺胸自負自得的七珠親王,他似是不敢,又似是不忍看祁王絕望心冷的面容,轉身閉目。我不禁想,在很久很久以前,譽王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皇后曾說過:“都是母后無能,未能得到陛下的恩寵,沒讓你當上儲君。”譽王回道:“如果不是母后,兒臣還不知被欺負成什麼樣子。”生母不詳,只說是身份低微的嬪,想必小時候受過不少委屈。也許他也曾有過報國熱血,也許他也曾想過和紀王爺一樣當個富貴閒人,也許他也曾在心中偷偷景仰皇長兄的風華……可是走了這麼多年的奪嫡之路,恐怕連他都忘了當初的自己是什麼模樣。也許在看著祁王服下毒酒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自古帝王之家無溫情,只有成王敗寇,哪怕是是皇帝的長子,名動天下的賢王。原本的他也隨著祁王一同死去了,漸漸變成這個為登寶座不擇手段,可以不顧人命製造私炮房爆炸案甚至最後行清君側的譽王。

    起初認為譽王比太子、靖王更適合皇位,但是私炮房一案足以見他和梁帝一般,也有殘忍的一面,六十九條人命,在他眼中看來都沒有鬥倒太子來得重要。那時候,我就不得不承認,這個天下確實不能交給他,譽王不如靖王之處,就在於他沒有一顆為民為天下的心。所以才會有蔡荃的這一番言語:“六十九條人命,六十九條人命啊!對於皇上而言,這個不值得一罵,對於譽王而言,這個不值得一悔嗎?居然誰都沒提,誰都沒有看得很嚴重,他們介意的,他們放在心上的,到底是什麼?是什麼!”也許沒有梅長蘇,最終得到皇位的會是譽王,但是這樣得來的江山,終究守不住。

    都說“譽王”這個頭銜通“慾望”,指的是權力之慾。的確,譽王的皇權之慾比任何皇子都強烈,他自負才能勝過太子,也被所有人認為是最像梁帝的皇子。在言闕篇的時候我寫過,梁帝當年既然能讓言闕和林燮這樣的人物心甘情願赴湯蹈火地送上皇位,一定不簡單。言闕說過,別看譽王現在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一旦他達到他的目的,一樣會翻臉不認人完全不念舊情(般弱也說過譽王和梁帝一樣善變涼薄)。我覺得這不能說他虛偽,只能說是他的手腕。其實譽王比之梁帝,還是不一樣的。他會為了戶部尚書行天牢換人這樣的下下之策,“樓之敬好歹也跟了我這麼多年,總是要幫他想想辦法。”他對梅長蘇的噓寒問暖、關懷備至,也不能完全只為利益毫無真心,否則他就不會在得知梅長蘇實為靖王的謀士,決定和夏江合作時說出“如若有人是真心為本王,就是讓本王等上三天三夜又如何。”就不會被貶為兩珠親王的時候問般弱:“如果我不是親王,你還會來看我麼?”“我鬥倒太子花了十年,難道我還要再花另一個十年,去鬥倒靖王嗎?”十年奮鬥一朝空,譽王是悲哀的,父皇對他的封賞,是為了用他制衡太子或靖王;身邊的謀士都各有打算,梅長蘇為靖王鋪路,般弱為復國;就連跟隨多年的灰鷂,最後也為保命棄他離去。然而,利益之外,他也是曾真心相待的。相比人人擁戴願以命相護的梅長蘇,更為譽王覺得可悲。

    但譽王仍是有一人待他始終誠摯如一,那就是譽王妃。他自己說過這個王妃是他聽從皇后的意思娶的,也許當初考慮的只是政治意義,多年來為了奪嫡可能也沒有過多的關懷過這個溫婉賢良的髮妻。就是這樣的婚姻關係,卻也有令我心折的一面。在被貶為兩珠親王時,”王妃為弟弟下跪請罪,譽王卻溫柔地對她伸出了手:“起來吧,藍瑾。成王敗寇,都是宿命。”他直接喚她的閨名,第一次向她敞開了心扉。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喜歡上這個角色。

    後來他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滑族玲瓏公主並且是被自己的父皇殺死,一怒召兵舉旗逼宮九安山然後戰敗被捕,因為利益聚集起來的終究只是烏合之眾不堪重擊,他總是輸在了人心上。在囚車裡他和梁帝的對話的那一段很好地顯示出這一對父子之間的心理鴻溝。

    “都說你是最像朕的皇子,一顆沒用的棋子,到了該捨棄的時候,如果換作是你,你也會這麼做的吧?”

    “那麼我呢?我算什麼?大棋子生的小棋子嗎?”

    譽王以為梁帝只是利用他制衡朝局的棋子,不知道梁帝也曾有過將這江山託付於他的想法;梁帝認為他的這個兒子跟他一樣涼薄無情,卻不瞭解,這個兒子卻會在後來為了妻兒自裁。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真是悲哀。

    譽王直至最後,也從來沒有後悔過他所做的一切。梅長蘇探獄時,說他如果當初及時收手,至少還能得個平安富貴,但是他卻不願像寧王和淮王那般臣服於靖王,成王敗寇,既然輸了,就輸到底吧。但是他畢竟和當年的祁王不一樣,一樣是死,可無論過去多少個十三年,也不會有人來為他平反鳴冤。因為他無冤可鳴,也因為他不是那個萬人景仰、聞名天下的一代賢王,他的手下死的死、散的散,他不會成為他們心中的白月光。

    他沒有掙扎、沒有爭辯,這次他打算真正放手,天命如此,就這麼死了吧。可偏偏此時王妃告訴他已懷有他的骨肉,他的王妃,那個總是恭謹端莊的髮妻,願意與他一同赴死,連帶腹中的孩兒。於是他的最後一搏,不是為他自己。

    “我這就讓陛下殺了我,放了你和孩子,你要為了我們的孩子好好活下去!藍瑾,你別怕,別怕,別怕……”

    有人問過如果王妃早點告訴與譽王,她懷有身孕,他還會不會起兵九安山。我認為不會的,譽王其實對於骨肉親情十分看重,無論是他對梁帝、皇后、生母玲瓏公主,還是王妃,都是保有了真情,最後宮變除了多年願望落空,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得知身世。我相信為了妻兒,他會漸漸放下執念,起碼不會走到這最糟糕的一步。可惜世上從來沒有如果。

    “父皇,我本應該在九安山自裁,活著是想讓您親自處決我,愧疚一生。現在我自行了斷,以贖罪孽。只求您放過藍瑾和我的孩子。

    逆子 景桓”

    父皇,你讓我死了吧。

    也許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 8 # 思悟影視

    .

    譽王,原本是滑族玲瓏公主的兒子,在梁王將滑族滅國後,被梁王撫養長大。

    譽王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世,而是一直都在為著儲君這個位置爭奪著。就好像他自己說過的那般,這個皇位無論他怎麼爭奪,都沒法到手的。

    在譽王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那種竭斯底裡的吶喊中,有著他的憤怒和自嘲。

    所以,那時候,他才會孤擲一注,選擇起兵九安山,走最極端的道路,和皇帝鬥。

    .

    在九安山失敗後,被關在牢籠裡的譽王,面對著梁王,質問著當年的真相,自己的身世,在他那悲痛的哭喊聲中,讓人感到他是可憐的。

    但這並不影響到對其的其他感觀,在一些方面他是可怕的。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他的可怕之處。

    .

    為人薄情寡義,虛偽狠辣

    言侯爺說過,譽王是最像梁王的,就連脾性都是差不多的,而梁王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就不用多說了吧。

    再回到譽王身上,我們也是可以從他的一些行為窺探一二。

    在秦般弱的眼線被梅長蘇拔掉後,沒辦法為譽王提供及時準確的訊息時,譽王已經是表現出不耐煩和對秦般弱的不信任了,至於之前秦般弱幫助於他的事情早就已經煙消雲散了。

    另外,對於跟隨譽王多年的季師爺。在靖王上位後,一次梁王的生辰,季師爺像往年一樣將靖王給忽略了,沒有去探查靖王所送的禮物。譽王馬上變臉,怒斥師爺,翻臉不認人。

    .

    另外,在對外的時候,譽王都表現得彬彬有禮。但從劇中人對他的印象,我們可以看到譽王究竟是一位怎麼樣的人。言侯爺說過:別看現在譽王一副禮賢下士,溫和賢能的樣子,一旦登上皇位,就變成和梁王一樣的了。

    譽王一旦上位,所有之前阻礙他的人,估計都會被清理。

    .

    譽王可怕之處,在於他的心性!

    .

    不過還真別說,在看劇過程中,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譽王其實是比靖王更適合做皇帝的。

    你覺得呢?

    .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手機裡有和媽媽的合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