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然小司
-
2 # 張越智872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就是闡述日本為什麼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文章是這樣描述的。
日本是個勤奮、吃苦和很有敬業精神的民族,或者說是活得很累的民族。人們走路都好象在小跑。有一位日本人說:“我們一不奮力拼搏,就會被落下。”無論是在地鐵裡,還是在火車上,大部分人顯然是由於睡眠不足在瞌睡。不打瞌睡的人,大部分都在看書,看報紙,或在膝上型電腦上寫東西。日本絕大多數人工作時間都在十二個小時以上,不少人同時在幾個地方工作或從事多種行業,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日本每年因過度勞累而死亡的人都在四十萬以上。日本人從小就培養孩子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日本人是一個凝聚力、團社精神、獻身精神、紀律性和自尊心都很強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勤儉節約的民族。因為資源短缺,必須養成節儉的習慣。
總而言之,日本是一個具有危機意識的民族。
-
3 # 無損杜鵑年代
單一民族好發展些,,轉型快,,改革迅速,,各類政策落實快,,所以它可以短時間內從一個封建國家轉型成為了一個現代化國家,,從農業型社會一躍成為了工業型社會。。。。。
-
4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中華文明之偉力!亞洲四小龍,中國改革開放,都用事實證明這一點。中華文明,具有把任何外來文明相容包蓄,發揮神奇偉力之功效。東方神話!落地生根。中華文明,註定是創造神奇的沃土!
-
5 # 聞中
感覺最主要的,是日本非常重視教育。當年戰敗後最窮的時候,卻仍舊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對教育以最大的投入。當時,在國家財政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卻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可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於是,幾十年來,人才輩出,奠定了日本高速發展的人才基礎。21世紀來日本年均1個諾貝爾獎,就是明證。另外,日本人的團隊精神也非常了得,這對國家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6 # daishifu2020
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戰後美國經濟扶植,將美國國內部分勞動密集型產能釋放到日本,日本工業得到充分恢復。
2、戰後日本實行的是國家資本主義,統一分配產能,實施計劃經濟,合理利用國際形勢發展自身
3、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一直大力發展教育,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產業工人(順便說一句,目前產業工人數量最多國家的是中國,第二多的卻不是印度,想想為什麼?)
4、東亞地區國家千年來一直奉行中國儒家思想,實施農耕民族文化,民族本性相對適合工業團隊人員需求
-
7 # 濃情327
日本人為什麼經濟在戰後能夠迅速騰飛,除了美國的幫助,它自身的原因佔主導,日本戰後實行政府刺激經濟,拉動內需,國民經濟非軍事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很多資源,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已求達到用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產出,不得不說日本這個小國家對資源的調配再利用的能力真的非常強
日本因資源匱乏,其又加大了進出口力度,透過進口資源深加工再高價出口這樣的開放型貿易經濟來獲取巨大的利潤來源,而且對產品精益求精,追求實用性,前沿性,在扶持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上可謂不遺餘力,使日本好多的新產品,新技術引領了世界的潮流,在許多尖端技術領域對世界做出了革命性貢獻
再加上,日本在民主,教育等方面實行了全面以恢復提升國家經濟為動力的改革,給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國內環境
其恢復期間又遇到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更讓其大發戰爭財,美國等國家對戰爭的物資需求,讓日本的騰飛可以說,如小虎添猛翼!這樣的小國家,你不騰飛都難!
-
8 # aging74755260
歸納為三點。序列井然,雖然戰敗,內部卻沒有大的動亂,依舊歸依在天皇羽下。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有了退路,只好破釜沉舟。取消了正規軍,代之於自衛隊,沒有了軍備競賽的開支。
-
9 # 屬馬姓楊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就變成了美蘇兩大陣營的對抗,出於美國國家戰略的需要,當時美國原本想扶持老蔣對抗蘇聯的紅色政權,結果老蔣不爭氣,美國只能轉而求次扶持日本,日本由此成為美國抵禦蘇聯影響的橋頭堡。因此受到了美國極大的經濟援助,又加上朝鮮戰爭的爆發以及日本戰後的重建和更新需求使日本重工業復甦,加上沒有養軍隊的束縛,這些都開啟了經濟奇蹟的大門。
政治方面:首先是制度的確立,二戰之後,為了穩定日本的局勢,在美國政府的主持下,對日本進行全面改造,美軍入駐日本之初,便解除日軍武裝、禁止日本進行軍需生產、廢除其原有的政治及軍事機構,並逮捕戰犯、解散軍國主義右翼組織、褫奪軍國主義者公職、廢除治安維持法和軍機保護法等。政治體制也進行民主化改革,頒佈《和平憲法》,廢除天皇的最高權利,僅為精神象徵。實行議會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使日本從戰前的法西斯帝國主義變成戰後資本主義民主國家
經濟方面:二戰之後,通貨膨脹和失業導致日本經濟面臨全面崩潰。面對現實美國除對日本進行援助的同時也對原有體制進行改革。解散財閥打破家族壟斷,使企業所有權跟經營權分離,改革管理體制最佳化人力資源,鼓勵企業擁有者組建精英化管理團隊。這種使資本和經營分離開來的新體制,在日本稱之為“經營者革命”。
進行農地改革,消滅不在村的地主,將其變成土地出租者,將全國耕地的90%變為自耕地,這樣全國90%的農民都有土地進行耕種,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階級矛盾不在突出。
教育方面:現如今的日本國民素質如此之高,就是當年打下的基礎,1947日本頒佈《教育基本法》實行9年義務教育,教育經費也是逐年遞增,如1955-1960年,國民生產總值增加82.8%,教育經費增加68.7%。而1960-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增加3.5倍,教育經費增加了3.7倍,增幅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到1976年,日本的小學、初中已實現普及義務教育,高中入學率達到93%。其更高素質人才及產業工人也是這樣慢慢累計逐漸增強的。
拋開歷史恩怨,美國對日本的改造奠定了日本發展的基礎,更主要的還是靠日本國民自身的努力才能達成。所以說先進的**決定社會形態,良好的教育決定人民素質缺一不可。這也就不難理解日本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了。
-
10 # 有趣讓生活更多彩一些
危機感。日本從上到下的危機感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因素。當清政府還坐在天朝上國迷夢的時候。日本就已經開始為自己的生存危機而焦慮了。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把危機感和焦慮感轉化為動力的國家。另外一個國家就是以色列。
具有危機感的國民和政府在行動上具有以下三種特徵。
第一,每一份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日本開發了很多精細化的技術,將能源的利用效率和電的利用效率以及能量的利用效率,都達到了最高的世界水平。開發了許多精巧的裝置和工具,使空間和時間效率都達到了最最佳化。
第二,高度重視教育,並且把教育作為最核心的競爭能力來培養。日本的中小學性教育在世界上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嚴格和嚴酷。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自律性和承受力。因此透過高度的重視教育,為日本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的人才。
第三,匠人文化的傳承。日本人在中國人眼裡是有一點軸的。而正是這種追求完美的匠人文化,在日本各行各業中不斷的滲透和影響著日本所有的產業的發展。他們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地去蒸一碗米飯,做一盤壽司。把每一件事情都儘可能地做到極致。形成了獨特的匠人文化。
日本的崛起說明了,擁有資源不是最重要的,能把資源開發和利用到最大化程度是重要的。沒有資源是不重要的,擁有能夠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人才是重要的。會做一件事是不重要的,能把這個事情做到世界上最好的是重要的。
-
11 # 李建秋的世界
日本在戰前科技都很不錯的。
戰前日本科技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急速的工業化,相對於歐洲國家和美國來說,日本經濟確實算不得非常強勢,但是日本好歹也是所謂的帝國主義國家,是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日本的問題是出在資源問題上,日本本國不產石油和鋼鐵,橡膠,因此必須在國外獲得,
日本在戰前的造船業已經很不錯了,大中型船廠60加,1934年下水374艘,民用工業業不錯,當時日本已經可以自產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收音機,也有民用的相機。
軍事方面日本也很強,想想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是怎麼死的?1941年,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發現俾斯麥戰列艦的行蹤,起飛15架劍魚式魚雷機,俾斯麥號被炸中方向舵,這是導致俾斯麥號喪命的主要原因。
而所謂的劍魚魚雷機和當時的日本航母艦載機比起來,實在是有點難看,
擊沉德國俾斯麥號的功臣威爾士親王號以及反擊號,航母無畏號在奔赴遠東以後,被日本人瞧見,日本人遂起飛96式攻擊機,1式攻擊機直接殲滅了來援的Z艦隊。
如果二戰不時美軍憑藉絕對的優勢殲滅日本機動艦隊,那日本那批機動艦隊還真不好對付,起碼英國人自己可能都沒辦法。
日本在戰前的科技,工業一直不差,在基礎教育方面甚至比英國還強一些。
戰後戰後的日本處於美軍控制之下,此時美國人已經著手建立全球市場,日本並不像二戰之時,擔心原材料問題,外加上朝鮮戰爭後,美國確立了扶持日本的國策,日本本身有一定的積累,發展起來很快。
日本的成功並不意外,因為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已經算所謂的列強了,其實韓國的成果才真的出乎人意料,畢竟韓國在戰前還屬於殖民地。
-
12 # 爵三好普通
這裡有個誤區,就是二戰後日本的經濟是美國轉移製造業的成果!日本這個地方說到底還是缺資源缺土地,無論發展什麼都要受制於人,
-
13 # 鞅論財經
在亞洲的四個發達國家~~日本、韓國、新加波和以色列,這四個國家的資源都不豐富,而且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制約條件,可卻成為了發達國家。
最了不起的還不是日本,而是以色列。一個處於被中東伊斯蘭國家包圍的以色列,成為了一個眼中釘。還經過了四次的中東戰爭,直到如今還是與周邊國家爭論不休。可卻還是牢牢地站在發達國家的行列裡。新加坡憑藉絕佳的地理位置用全開放的理念和最現代的管理成就了輝煌,韓國則透過科技創新和深耕核心產業而進入了發達國家。
日本是擁有1億多人口的資源匱乏型島國,而是地震頻發,即便從上世紀90年代陷入的經濟危機之後,被稱為失去的20年。從20多年前的GDP5萬億美元,到了今天還是在5萬億美元的陷阱中徘徊。可人均GDP還是在3萬美元,全要素生產率水平在亞洲最高,達到了美國的80%以上的水平。穩穩地站在發達國家的隊伍裡。
日本的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採用了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管理模式,不是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簽訂凡爾賽條約去壓制和全面性掠奪或賠償。而是採用了有限戰爭的思維和經濟上合作的方式,日本也成為了馬歇爾計劃的收益者。
而真正經濟崛起的還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大量的軍用物資和裝備從日本製造,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經濟飛速發展的20年。而80年代後期,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後就開始陷入了經濟困境之中。但海外投資和基礎工業還是保持著不錯的發展勢頭。
即便在日本這失去的20年裡,卻把服務業中的動漫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而且,每次出現經濟大危機之時,有著大量的日本海外資金湧入日本本土,對日本的經濟進行自救。
但日本的未來還是撲朔迷離,甚至可以說是舉步艱難。日本的這種島國經濟有著很大的侷限性,這也是日本可以成為一個強國,還不可能是大國的原因。而真正制約日本的還是人口的不斷萎縮。據預測報告顯示,日本的人口到2100年將會從現在的1.26億降到8000萬以內。沒有人口增長帶來的激勵作用,日本經濟將會進一步走向衰退,這是一個無解!
-
14 # 夕陽滿天
一個國家的富強,不在於地理環境,不在於人口密度,根本原因是制度。在包融的制度下,人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勞動,能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時間和個人能力,使自己增加財富。包觸的社會制度給個人財產保護。。這樣社會和諧並進步。
有的一部分人管著另一部分,進行嚴格管制,不能發揮個人積極性,還覺得不怎麼自由,這樣經濟是發展不了的。這也不是我個人的認識,是美國教授寫了書,名字叫“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書中道理清楚,舉了例子,做了比較,有比較才有鑑別。
-
15 # 水淺不抗風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後就快速崛起,擺脫了中國封建專制的影響,迅速走上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道路,二戰失敗,美國佔領日本,扶植日本,日本不用負擔鉅額的防衛經費,又有美國的經濟援助,加上制度的優勢,迅速崛起不足為奇,反觀北韓,北越,東德等國,都在蘇聯控制之下,經濟就一團糟
-
16 # 寧死不979
今天是2020年9月19日,靈光一閃之間,我參透了人類文明的密碼。先回答問題,要不然通不過稽核。
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就三個原因,天時地利人和。
日本人這幾百年以來,抓住了海權發展時代,也就是天時地利。雖然戰敗,但日本人工業革命的技術人才卻沒有遭受毀滅性破壞,就是人和。日本經濟發達,毫不奇怪。
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國自古至今都是人類文明的最前沿?
天時。中華大地風調雨順。亞熱帶氣候。
地利。如果歐亞大陸是一套商品房,中國地處東南,就是金角的金角。
人和。中國人聰明智慧,勤勞能幹。
人類文明的發展,經歷過兩次大爆炸。一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古希臘出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國出現了孔子孟子墨子,但兩個文明在公元前二百年同時出現停頓。秦始皇焚書坑儒,剿滅墨家。
2000年以後,歐美出現了牛頓愛因斯坦等等大神,甚至印度都有拉馬努金。但今天,歐美甚至全人類都將出現文明智慧的大倒退。大自然有什麼神秘的力量?答案是冠狀病毒。很明顯,冠狀病毒將使歐美,印度人的智慧文明倒退到中世紀黑暗時代。
中國將獨善其身。
-
17 # 探為觀指
因為現在的經濟是知識經濟,經濟發展得好,依靠的是科學知識和技術。日本普及教育的時代,比我們想象中要早得多:普魯士一位軍官1862年遊歷日本,發現那個時代的日本基層民眾識字率達到40%的驚人程度!要知道,第一,那時候還是幕府時代,明治維新還沒有開始;第二,當時的歐洲美國識字率也很低,工人階級基本上全部是文盲。
我已經在無數篇文章裡提到,在工業社會和科技時代,普及教育至關重要!全民教育普及之後,人口數量就是質量。因為多一個人,就多一個人力資源,也是工業生產者,還是消費者。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基礎教育設施名字叫“寺子屋”,當時全日本大概有一萬六千多家寺子屋。而且,連女性都相當程度的普及了教育。上面提到的普魯士軍官在他的筆記中提到,他很驚訝地看到日本的基層女傭居然會寫信給自己的朋友。
正是這種普及教育帶來了全民文化素質的提升,使其符合工業化大生產時代的素質要求。同時,普及基礎教育,給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廣大而堅實的人口基數,讓更多優秀國民可以脫穎而出,進入高等學府深造。今天,最近幾年日本連續每年都有人拿諾貝爾科學獎,這不是日本二戰之後接受美國援助才開始重視教育和科研的,而是明治維新時代之前,就打下了教育基礎。
識字率的提升,有助於全民閱讀能力的提升,從而實現民智開啟,整體的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同時代的大清,識字率只有3%不到。基層民眾普遍愚昧。洋人打過來了,很多沿海老百姓居然挑著擔子去英國軍艦上和洋人做生意,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國家被人家打了,是不是可能會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因此,人不受教育,腦子不開化,官方想動員,都動員不起來!這和今天的印度是一模一樣的道理:三億人口十億牲口,你能動員牲口去搞經濟建設還是國防建設呢!
而教育普及、民智開啟的一個顯著後果,就是百姓會大面積地開始明白事理!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日本本土資源匱乏、人口密度大、還坐在地震帶和火山口上,普及教育和智力開化之後的民眾,很容易被官方激發憂患意識。這就更加激勵日本人去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努力研發科學技術,形成良性迴圈。
所以,二戰的時候,日本可以打得很猛,因為他們被教育了,也可以理解為被洗腦了。而二戰之後,美帝出於遏制蘇聯的目的,重新援建了日本,而日本人的教育和工業知識底子都在,稍微給點訂單就又能重新發展起來。這不是進口幾臺先進裝置就能拉動的工業化,而是全民教育打下堅實基礎之後的快速恢復能力。
日本的發展給我們普通家庭一個很大的啟發:哪怕第一代是農民工出身,把子女的教育弄好以後,子女會因為教育而開啟眼界,智力開啟,在現實的工作中體會到知識和技術帶來的收益,從而更加願意加大教育的投入,學習更多的知識,最終實現良性迴圈,使個人的競爭力越來越強,最終轉化為掙錢的能力,讓自己生活得越來越好。國家競爭,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嘛!
-
18 # 周敏康801
日本作為戰敗國,二戰後在美國的規範下,勤力發奮,逐步發展成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除了靠美國的樹蔭,日夲的民族族性非常強,尤是君皇之國,對國王的崇拜更聯結民族的一股上升進取的精神,在資源缺乏,災害連年的困境下,能發展成世界工業和科技較發達的國家,除了族性的團結,隨美的緊貼和貿易的多邊和流動在世界的進取貿易是分不開的!
回覆列表
不得不佩服的一點就是東方人的聰明,日本人同樣毫不例外。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後,就開始大量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但是我們首先要肯定一點的,就是日本人在思想問題上的改變,這是絕對難能可貴的一點。正是日本從明治維新時期思想上的改革,才讓日本不斷的取得更多的進步。當然,這也促使了日本的野心,尤其是對周邊國家資源的窺探。
自從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向盟軍投降,這也意味著二戰的結束,同樣也意味著日本徹底戰敗。但是令世界震驚的卻是日本能夠在70年代一躍成為世界最主要的經濟體,最終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而1945年之後的日本,其本身所擁有的條件並不好,二戰期間,盟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本身已經造成了日本大量工業基礎設施的破壞,讓日本二戰之後的恢復缺少了很多基礎條件。
尤其是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大量的資源都需要在外部進口,同時,日本也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災難的國家,但是日本卻能在戰後短短几十年之內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的確讓人有些讚歎!但是日本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其實這與美國的幫助和日本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其實說美國人的幫助,倒不如說是美國扶持日本,因為美國要對抗來自於蘇聯的紅色擴張,那麼就必須扶持起來,日本來封鎖蘇聯對於太平洋地區的進軍勢頭。
尤其在1950年半島戰爭爆發,美國將日本作為自己的後勤基地,龐大的戰爭消耗,讓日本獲得了更大的生產需求。隨後還有越南戰爭的爆發,美軍的介入,都給日本增加了很大的生產需求。正是由於美軍這兩場戰爭的消耗,而且利用日本作為前進基地,這也讓日本獲得了很大的戰後生產恢復。而同時美國按照二戰的條約,又剝奪了日本的軍事權,日本由於美國的保護將有限的資源全部投到國家經濟恢復之上,而不用再抽出部分資金來保障國防,這顯然也大大加速了日本經濟的恢復。
而同樣日本的國民自我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畢竟日本人的整體素質並沒有因為戰爭而消亡。在日本政府抓緊恢復生產的前提下,顯然,熟練的技術工人會很快的掌握更多的生產技術,這都大大促進了戰後經濟的恢復。而是在日本政府的號召下,日本已犧牲國民的方式來換取更多的經濟發展。比如,日本在戰後的很多女性通過出賣身體,為美軍服務來為國家賺取美元,讓日本積攢了不少的美元儲備,從而為國家發展經濟增添了不少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國民的犧牲精神,真的是值得敬佩!
可以說,日本經濟的快速非恢復,與前提的條件是密不可分的。再加上日本人的聰明才智,又抓住了世界工業革命發展的浪潮,建立起來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從而讓日本站在了科技領域的前沿。甚至日本都擁有了超越美國的部分科技實力,這也讓日本一躍瘋狂了不少,在80年代就有日本蒼狂到想對美國說“不”,甚至叫囂日本可以買下美國整個紐約。只不過是在80年代美國的一紙“廣場協議”,讓日本經濟徹底停滯發展了20多年。不過日本直到2010年,一直保持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這也足以看到日本整體的國家經濟實力!(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