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內在的問題,跳槽解決不了
先介紹一個備受人力資源行業,尤其是招聘行業非常關注的素質
冰山模型
這個模型由
美國
麥克利蘭
看不懂?換句話說:
1.人在職場,外部問題少,自身問題多。也就是說,職場上大部分問題都不能透過跳槽來解決;
2.冰山下的問題,說句通俗的,性格決定命運,很難透過跳槽解決;
3.內部問題更具決定性,攘外必先安內。個人問題沒解決,跳槽再成功,也是坑新東家而已。
2、跳槽,是為了更好的外部環境
前些年常會看到一個短語: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為了吸引企業入駐,提供了各種優惠激勵政策……但是,最後能不能盈利,還要看企業自身。
跳槽也是如此,它能一定程度上解決的是人才發展的外部問題:
薪資福利
職業發展
職業平臺資源(人手、經費、平臺規模、品牌……)
家庭訴求(工作生活平衡,離家近……)
跳到更好的公司,我們就可以愉快地奔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嗎?
很遺憾,不能。就算你跳槽再成功,你的個人問題,尤其是制約你在職場上發展的個人問題,依然會助你一臂之力,浪費掉大好的外部資源。
舉個例子,果粉應該都認識的:
約翰·斯卡利,這位蘋果前CEO——敢把
喬布斯
他這次跳槽很成功,跳到了當時炙手可熱,如今更是高居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與天才企業家喬布斯共事,完全有機會來實現自己改變世界的夢想。然而,他更像是一位兢兢業業,緊盯著財務報表的
職業經理人
斯卡利之所以不能成為
創始人
3、跳槽,而不是用來逃避問題
關於不要逃避問題的
雞湯
但是,如果你選擇用跳槽來逃避問題,那麼很遺憾,問題依然會如穆託姆博的大帽飛來——越躲越吃帽。
接下來如何是好?接著跳槽?我在曾專門分析了頻繁跳槽給年輕人帶來的問題。
孩子,你自帶絕交屬性尚不自知,吟詩再棒,跳槽再多,也沒用啊……
好了我們回頭看素質模型裡冰山下的部分:
1.角色定位:你的職場目標規劃是什麼?你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還是帶團隊的 Leader?
2.價值觀:你如何與其他人合作?你的團隊精神如何?
3.自我認知:你有足夠的自信嗎?在遇到困難時你會保持樂觀嗎?
4.性格特質:你的責任心如何?自己手裡的專案無論如何都要做到最好嗎?
5.動機:驅動你引導你努力的因素是什麼?
自我審視一下,哪些是你的弱點,哪些你可以接受,為了更好的
4、跳槽,會帶來新的問題
我在第二點中提到:跳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外部環境問題,還特意把“一定程度上”高亮,為什麼呢?
因為不同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問題。
英語中有句諺語叫做:The grass appear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翻譯成中文就是:老婆,都是別人家的
性感
我也曾在各種平臺分享時都鼓勵小夥伴們找到真愛的工作,這樣每天起床時才會有動力。
但是,真愛的工作不代表沒有問題;就算是與你一生摯愛過日子,也會有爭執和不快的時候;就算是信仰了耶穌、真主、
釋迦摩尼
跳槽也是如此。
08年次貸危機後,中國市場上沸沸揚揚的外企人才迴歸民企潮流,民企蓬勃發展,無論是薪資還是職場天花板都要比外企高。但最近也沒啥趨勢可言了。去年寶潔的第一
華人
京東
身在外企,我們能看到很多外企的問題,缺乏靈活性,屁股決定腦袋,行動太慢……我在和阿里、
騰訊
網際網路
除此以外,不少民企並沒有成熟的流程和制度,在很多問題和資源的分配上,還保持著弱肉強食的叢林生態,這對外企人來說,融入其文化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最後送給各位小夥伴幾句話:
如果你希望透過跳槽來解決問題,或者追逐自己的職業夢想;記住,跳槽不是你成功逃避問題的終點,而是你解決新問題的起點。逃避問題人人都會,但只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就我們的職業前途。
1、自己內在的問題,跳槽解決不了
先介紹一個備受人力資源行業,尤其是招聘行業非常關注的素質
冰山模型
。這個模型由
美國
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
提出。麥克利蘭
把不同型別的素質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知識和技能,這是外人容易瞭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透過培訓來改善提高。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角色定位、自我認知、性格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不太容易透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看不懂?換句話說:
1.人在職場,外部問題少,自身問題多。也就是說,職場上大部分問題都不能透過跳槽來解決;
2.冰山下的問題,說句通俗的,性格決定命運,很難透過跳槽解決;
3.內部問題更具決定性,攘外必先安內。個人問題沒解決,跳槽再成功,也是坑新東家而已。
2、跳槽,是為了更好的外部環境
前些年常會看到一個短語: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為了吸引企業入駐,提供了各種優惠激勵政策……但是,最後能不能盈利,還要看企業自身。
跳槽也是如此,它能一定程度上解決的是人才發展的外部問題:
薪資福利
職業發展
資源(技能知識的提升、靠譜的上司、合適的發展路徑、培訓機會……)職業平臺資源(人手、經費、平臺規模、品牌……)
家庭訴求(工作生活平衡,離家近……)
跳到更好的公司,我們就可以愉快地奔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嗎?
很遺憾,不能。就算你跳槽再成功,你的個人問題,尤其是制約你在職場上發展的個人問題,依然會助你一臂之力,浪費掉大好的外部資源。
舉個例子,果粉應該都認識的:
約翰·斯卡利,這位蘋果前CEO——敢把
喬布斯
趕出蘋果的男人,在蘋果最值得稱道的成績,也就是10年間把蘋果的銷售額提升10倍,放在普通公司,應該也算是個不錯的成績。在喬布斯的成就面前,那真是沒法比。他這次跳槽很成功,跳到了當時炙手可熱,如今更是高居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與天才企業家喬布斯共事,完全有機會來實現自己改變世界的夢想。然而,他更像是一位兢兢業業,緊盯著財務報表的
職業經理人
。斯卡利之所以不能成為
喬布斯
,問題不出在他的技能和知識方面,而出在他的動力(讓董事會滿意,而非改變世界)和角色定位(職業經理人
,而非企業家)。即使跳到了好公司,即使搞掉了創始人
,自己的問題沒解決,他依然無法成功。3、跳槽,而不是用來逃避問題
關於不要逃避問題的
雞湯
諺語網上滿天飛,原因無他:逃避問題,是深藏在我們的基因裡,在遇到猛獸時,逃避是最好的生存選擇,他們存活下來把逃避的基因傳給我們。如今在職場上遇到問題和壓力時,我們自然會如同祖先一樣,第一反應深吸一口氣,看看哪裡可以逃。但是,如果你選擇用跳槽來逃避問題,那麼很遺憾,問題依然會如穆託姆博的大帽飛來——越躲越吃帽。
接下來如何是好?接著跳槽?我在曾專門分析了頻繁跳槽給年輕人帶來的問題。
孩子,你自帶絕交屬性尚不自知,吟詩再棒,跳槽再多,也沒用啊……
好了我們回頭看素質模型裡冰山下的部分:
1.角色定位:你的職場目標規劃是什麼?你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還是帶團隊的 Leader?
2.價值觀:你如何與其他人合作?你的團隊精神如何?
3.自我認知:你有足夠的自信嗎?在遇到困難時你會保持樂觀嗎?
4.性格特質:你的責任心如何?自己手裡的專案無論如何都要做到最好嗎?
5.動機:驅動你引導你努力的因素是什麼?
自我審視一下,哪些是你的弱點,哪些你可以接受,為了更好的
職業發展
,哪些問題你必須解決?這裡提到的不能靠跳槽解決的職場懈怠感,實際上就是與個人的角色定位、個人性格特質以及職場動機緊密相連的。4、跳槽,會帶來新的問題
我在第二點中提到:跳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外部環境問題,還特意把“一定程度上”高亮,為什麼呢?
因為不同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問題。
英語中有句諺語叫做:The grass appear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翻譯成中文就是:老婆,都是別人家的
性感
。我也曾在各種平臺分享時都鼓勵小夥伴們找到真愛的工作,這樣每天起床時才會有動力。
但是,真愛的工作不代表沒有問題;就算是與你一生摯愛過日子,也會有爭執和不快的時候;就算是信仰了耶穌、真主、
釋迦摩尼
甚至是馬克思,你的那些問題不會神奇的消失。跳槽也是如此。
08年次貸危機後,中國市場上沸沸揚揚的外企人才迴歸民企潮流,民企蓬勃發展,無論是薪資還是職場天花板都要比外企高。但最近也沒啥趨勢可言了。去年寶潔的第一
華人
女高管,寫了一封轟動業內的辭職信後,加盟京東
,然後一年就被調職……身在外企,我們能看到很多外企的問題,缺乏靈活性,屁股決定腦袋,行動太慢……我在和阿里、
騰訊
等網際網路
公司合作時,也深深感受到他們的高效,尤其在把握趨勢風口方面。但真正當網際網路
企業找到我時,我猶豫了。我列出表格,找出我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工作生活平衡,又看到一整個會議室的床(加班用),我意識到想要保持工作生活平衡簡直是不可能的。除此以外,不少民企並沒有成熟的流程和制度,在很多問題和資源的分配上,還保持著弱肉強食的叢林生態,這對外企人來說,融入其文化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最後送給各位小夥伴幾句話:
如果你希望透過跳槽來解決問題,或者追逐自己的職業夢想;記住,跳槽不是你成功逃避問題的終點,而是你解決新問題的起點。逃避問題人人都會,但只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就我們的職業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