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安史之亂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拐點,很多人把這個責任推到楊氏兄妹的頭上,這個說法正確嗎?
57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哨聲

    客觀的說,楊貴妃沒有什麼責任,她就是一個女人,既沒有干政,也沒有能力去影響其他人。不客氣的說,她就是一個花瓶,裝飾著大唐盛世的繁華!

    下圖為日本畫家細田栄之所繪楊貴妃畫像

    但楊國忠就不同:楊國忠是丞相,安史之亂有很大部分是他搞出來的,沒有他緊逼安祿山,非要殺死安祿山,以保他的丞相位置。安祿山也不敢反——因為安祿山,雖然在表面上是得到唐玄宗的信任,但實際上唐玄宗並不信任安祿山,或者有點歧視和輕視安祿山。否則,唐玄宗不會在明知吉溫一死,安祿山在朝廷再無盟友的情況下,依然對楊國忠逼迫安祿山的行為不動於衷。

    吉溫的死,對於安祿山而言,不但爭奪丞相位置無望,反而使自己有被殺的可能;對於楊國忠而言,這是他對安祿山政斗的重大勝利,安祿山就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官,追殺安祿山是他保住丞相位置的最後一步,不能功虧一簣;對於唐玄宗而言,吉溫一死,安祿山對丞相位置死心,讓他安安分分的做個節度使就行,但又不肯聽楊國忠的建議殺安祿山,試圖構架朝廷楊國忠、地方安祿山的平衡結構。

    但唐玄宗忘記最大的一點就是:對於以安祿山為代表的胡人和庶族漢人等沒有儒家觀念的人來說,生死麵前,只有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楊國忠的緊逼行為,雖然會有唐玄宗的安撫行為,但不足以讓安祿山等人安心——因為楊國忠是朝廷丞相,而安祿山只是一個地方節度使。地方如何對抗朝廷。

    實質上,唐玄宗應當不殺吉溫,繼續讓吉溫留在朝廷,作為安祿山的盟友,以增加安祿山的安全感;或者即便殺了吉溫,提拔一個親安祿山的人分楊國忠的勢力。

    因此,安史之亂爆發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唐玄宗對安祿山和楊國忠二人的平衡做得不夠、太爛,這和楊貴妃的美色毫無關聯!而馬鬼(用鬼字替代吧,忘記打了)驛之變中太子李亨、陳玄禮等人的目的是要殺楊國忠,逼死楊貴妃是怕她秋後算賬,以絕後患而已。

    也就是說,無論楊貴妃在馬鬼驛之變中是生是死,在太子李亨在靈武擅自即位,唐玄宗被逼成為太上皇之後,她的死活已經無關緊要了!

  • 2 # 五葉談

    事實上,楊貴妃完全就是“背黑鍋”,責任雖有,也只是次要責任

    安史之亂 爆發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經濟矛盾:唐玄宗時期,開創了“開元盛世”,社會經濟全面繁榮,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兼併現象也愈演愈烈,不少百姓流離失所。而唐朝內部最高統治日益腐敗,促使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階級矛盾(直接原因):唐玄宗後期,“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十九年。把持朝政期間,排斥異己,配植黨羽。而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公然行賄,驕縱跋扈,不可一世。而且大將安祿山於楊國忠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索;西北節度使哥舒翰於安祿山也有不和。

    內部矛盾:中央政權和地方軍閥間,由於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壞,唐玄宗時便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而招募來的軍人收地方軍閥收買,和將領形成一種特殊關係。後期節度使日益強大,與中央矛盾激化,終於爆發成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性質實際上是統治階級內部政權的鬥爭

    由此看來,楊貴妃實際上與安史之亂的爆發並無明直接關係,唐朝內部矛盾才是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

  • 3 # 爾朱少帥

    楊貴妃說:“小女子一不擺弄朝政,二不觸碰權利,何德何能,來承擔安史之亂的責任”。中國古代朝代是“家天下”,國家出問題,皇帝是主要責任。但是歷來那些個文人墨士都喜歡給皇帝護短,有責任先推給宦官、大臣;找不到宦官、大臣,就在後宮找個墊背。也不想想,一個紅顏禍水就能毀了一個朝代的話,要那麼些千軍萬馬做什麼?一個弱女子能毀一國的話,直接可著勁蒐羅美女獻給敵人就成了,還要什麼刀光劍影、陰謀詭計?再聊聊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其實早在李淵、李世民的時候就埋下了禍種。安史之亂就是大唐命中註定的一劫。為什麼這麼說呢?唐朝的“節度使”藩鎮制度,有一個嚴重的缺陷,節度使長官擁有轄區內的治權、軍權、財權和人事權。除了向長安的皇帝上繳點財賦、必要的時候做皇帝的打手以外,唐朝的藩鎮就是活脫脫的獨立王國嘛。

    君不見,周朝的春秋爭霸、漢朝的諸侯割據、晉朝的八王之亂,一個個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唐太宗號稱“以史為鏡明得失”,估計他都沒怎看歷史書。要不然怎麼會給後代埋下一顆必然引爆的“雷”。好吧,建朝初期,有君臣一起扛刀、戰場拼殺的兄弟義氣在,藩鎮們會擁護中央天子;朝代興盛時期,國家凝聚力強,中央強地方弱,藩鎮不敢不尊敬中央天子。那麼過了好幾代,戰場情誼淡去,朝代衰落,民怨四起,朝廷控制力衰弱的時候呢?一旦主弱臣強,國家必然出現問題,這是一個幾千年的歷史魔咒。

    所以說,沒有一個強勢君主改變唐朝的藩鎮制度的話,安史之亂必然出現。只是出現或早或晚的事,即使安祿山、史思明不亂,張阿狗、李阿貓也會亂。至於楊貴妃的死,說白了就是替唐玄宗擋槍了。你想啊,太子李亨勾結陳玄禮發動馬嵬坡兵變,以“清君側”的理由搶皇位。ok,把李亨做皇帝的反對力量滅了個精光,逼得唐玄宗讓位。好歹是父子,為了名聲也不好對李隆基動手吧?為了美化這次事件,總得找到“清君側”的物件,來背下這個黑鍋吧?

    很不幸,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正好是李隆基的衛隊隊長,楊貴妃正好當時陪在李隆基跟前。李隆基為了自己安危,就來了個“死道友不死老衲”,“親愛的環兒,他們總要找個背黑鍋的,給人們個說法。朕還想多活兩年,要不你替朕去挨一刀吧。”自古紅顏多薄命,自古皇家多薄情...

  • 4 # 秉燭讀春秋

    (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

    造成“安史之亂的原因”拋開宰相楊國忠之外,楊貴妃的責任要佔多少呢?縱觀歷史,國家的滅亡和戰亂,始終離不開女人的身影,以至於後人把許多戰亂的原因歸結為“紅顏禍水。”

    歷史上因女人誤國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商朝的妲己,傳說她是一個蛇蠍美人,她誘惑商紂酒池肉林,荒淫無度,殘害忠良。她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最後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再比如漢朝的趙飛燕,其實“紅顏禍水”裡的“禍水”原本指漢成帝所寵信的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她姐倆完全掌控了漢成帝,最後讓皇帝吃春藥太多而一命嗚呼。當然,還有許多,妹喜、褒姒,西施,貂蟬等...……。

    (楊貴妃)

    從上面的盤點來看,楊貴妃難逃“紅顏禍水”之說。具體到安史之亂,我覺得楊貴妃應該承擔百分之三十的責任,皇帝承擔百分之三十,楊國忠承擔百分之四十的責任。為什麼會這樣認定呢?接著往下看春秋君為親們的分析。

    楊貴妃是唐玄宗寵幸的貴妃。寵幸她是因為”天生麗質難自棄“,楊玉環的美麗,又造成了“萬千寵愛於一身”。關鍵是皇帝喜歡也就算了,他的寵臣安祿山也喜歡,假如唐玄宗不讓楊貴妃收安祿山做乾兒,兩人沒有交集,楊貴妃深居皇宮,母儀天下,不讓她四處顯擺留情,安祿山也許不會窺視大唐的江山美人吧。這方面唐玄宗責任最大。楊玉環一個女流之輩,國家大事她能懂多少?她充其量不過是皇帝手中的玩物罷了。這也是殺楊貴妃時,唐玄宗說,“楊氏深居後宮,楊國忠做什麼她又怎麼知道呢?”

    其實這是為楊貴妃開脫責任,楊國忠的為非作歹,楊貴妃起了很大作用。有一次,有大臣彈劾楊國忠,李隆基要罷免楊國忠的相權,是楊貴妃跪求皇帝放過了他。換言之,楊貴妃的得寵,是楊國忠作惡的基礎。而楊貴妃的得寵完全取決於皇帝的喜愛。這是一個惡性迴圈圈。也可以說是死迴圈。說到底,主要責任還是大唐皇帝李隆基的責任,誰讓他不愛江山愛美人,親手葬送了“開元盛世”。

  • 5 # 華南剛哥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讓盛唐一去不復返,雖然後來唐宣宗在位期間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上對唐宣宗的“大中之治”評價極高。然而仍然恢復不了以前的高度。

    安史之亂主要是由於李隆基後期執政期間,沉溺於大唐盛世的繁華,舉國上下毫無危急意識,上到君臣,下到平民。

    二是邊關各節度使手握重兵,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造成了中央兵力不足,間接削弱了中央的軍事力量。

    在家天下的封建制度下,女性往往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從妲己、褒姒到楊玉環,遇見明君的就千古流芳,遇到昏君的遺臭萬年。西施不也造成了吳國亡國嗎?為什麼在歷史上罵名這麼少?那是因為吳國滅亡之後越國稱霸,史書由越國撰寫,自古成王敗寇。

    所以,造成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在於以李隆基為中心的統治階級沉迷於盛世繁華,而沒有居安思危,他們至少負90%的責任

  • 6 # 密探零零發

    一句“紅顏禍水”,讓古代多少女子成了亡國的罪人,替帝王背了多少黑鍋,甚至丟了卿卿性命,遺臭萬年,難道一個弱女子就有這麼大的能量,禍國殃民嗎?

    古代的帝王有錯就讓女子來背鍋,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人一般就是男人的附庸,特別是帝王的女人就是好比是帝王的一隻寵物,她們只是封建帝王的玩物,為了討好帝王,更好的活下去,跟這些昏庸的帝王們愉快地玩耍而已。不是她們導致了封建帝王的昏庸,而是這些帝王自己貪圖享樂,變得昏庸無能,最終導致亡國而已,而這些人們所謂的“紅顏禍水”只是由於昏庸的帝王的寵幸而出名,最多她們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王朝的滅亡,但最重要的原因是還是社會矛盾的尖銳導致國家的滅亡,她們在這個過程中實際無足輕重,而我們往往看到的是表象,就給她們扣了一頂禍國殃民的帽子,實際上她們也很委屈,她們也無法左右一個王朝的興衰。

    在安史之亂中,楊貴妃她作為后妃沒有干政,也沒有做什麼禍國殃民的事情,她也就和貪圖享樂的唐玄宗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但要說完全沒有責任也是不可能的。楊貴妃深受唐玄宗的寵信,楊國忠和安祿山憑著她,被唐玄宗給予更多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但頂多就是一個催化劑,有責任,但無足輕重。

    安史之亂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唐朝中央與地方藩鎮割據的矛盾的尖銳,是一場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場權力鬥爭,地方藩鎮割據勢力強大,而唐朝中央勢力弱小,以安祿山為代表的地方藩鎮勢力決定推翻唐王朝的統治,自己做皇帝,於是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不堪一擊,唐玄宗西逃,他手下的軍士不滿楊國忠,又害怕楊貴妃將來報復,就給貴妃按了一個禍國殃民的帽子,逼著唐玄宗將她賜死,貴妃馬嵬坡,香消玉殞。

    古代的帝王最無恥,明明是自己昏庸無能,非要拿女人來說事,一句紅顏禍水,害了多少女子,更是讓楊貴妃為此丟了卿卿性命。

  • 7 # 大鬍子說史

    如果到了法庭上來辯論,客觀上來說,楊貴妃沒有任何責任,完全可以做無罪辯護。她只不過是個歷史洪流中,根本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女人。

    唐明皇父娶子妻,跟她沒有關係,她沒有拒絕的權力。 天寶危機不是楊貴妃造成的,而是唐明皇晚年的荒淫無道導致的。而楊貴妃本人也並沒有像妹喜、蘇妲己、褒姒一樣被稱作紅顏禍水。因為,首先楊貴妃並沒有實際干涉朝政,她最多就是個唐明皇晚年的伴侶。

    而楊貴妃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的評價並不壞,有人說她愛吃荔枝,唐朝耗盡人力物力給她搞來,但其實她得知荔枝如此珍貴的時候,主動提出來以後不吃荔枝的要求。對於一個封建社會,處於權力頂峰的女人,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那麼天寶危機的責任到底在誰呢?唐玄宗李隆基佔了百分之七十,首先他用人改變了思路,用了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奸臣,是國家最大的悲哀。李林甫此人非常壞,國家本來要開科取仕,但是他卻告訴李隆基,國家所有的人才已經被朝廷選用了,現在朝野下面再也沒有人才了,就這麼著,唐朝的很多人才,比如杜甫等人都被排除在了這次科舉考試之外。

    而楊國忠更加肆無忌憚,他憑藉楊貴妃的背景,禍國殃民,無惡不作,弄得朝廷烏煙瘴氣,最後馬嵬坡兵變,其實官兵們也都是主要針對他。而害怕楊貴妃回頭報復,才把楊貴妃捎帶角帶上了。

  • 8 # 西窗聽雨9

    從開元盛世到安世之亂楊貴妃全程無責。楊貴妃不過是出身好點,顏值高一點酷愛歌舞而己。一生大概算得上不是戲子的超流的戲子了。扒灰的老公公還是丈夫。才疏位高的哥哥,為富貴比妓女媽還妓女的姐妹。不過是人生如戲,演成背鍋的紅顏禍水。呵呵人性的髒和儒家文士勾結皇權那些扯蛋的齷齪事,懶得分柝就不浪費腦細胞了。總之楊貴妃為一場戰亂及政治危機背鍋是最好的,好在文人們還安排一場愛情。

  • 9 # 趣聊冷史

    怎麼說呢?個人認為楊貴妃有一定的責任,但主要還是李隆基的問題。

    安史之亂大家都知道,其實說白了就是李隆基為了取悅楊貴妃,重用楊家人,結果讓個小混混當了宰相,讓楊玉環的姐妹隨意出入皇宮。因為深得帝寵,導致楊家人霍亂朝政,而安祿山的發動叛變。

    其實主要責任還是因為李隆基用人問題和對朝政不管不問。要知道李隆基在位前30年還是很賢明的。到後來李隆基只知道花前月下,被楊貴妃迷的神魂顛倒怠慢朝政,任用小人,併為了博美人一笑過度的提拔楊家人。

    但楊貴妃一點責任麼有麼?也不盡然,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雖沒有皇后之名,但卻有皇后之實,而作為皇后的職責應該管理繁雜紛亂的後宮,給皇帝以清明的環境。應母儀天下輔佐皇帝,當皇帝暴怒的時候,皇后要幫他恢復理智;當皇帝怯懦的時候,要幫他恢復勇氣;當皇帝意志消沉的時候,要時刻提醒他一個英君明主應盡的職責。

    但是據史書記載,楊貴妃兩次被遣送回家,都是因為爭風吃醋,可以說一點皇后的指責也沒有履行,只知道持寵嬌縱。

    當然畢竟是封建社會,皇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但楊貴妃作為李隆基最信任的人和妻子,理應輔佐丈夫。

    所以說楊貴妃安史之亂的主要責任,應該是輔助君王不得當吧。

  • 10 # 白吃趙州菜

    我個人認為,楊貴妃是有一定責任的,但是這個是誘因,主要的問題根源在於李隆基,李隆基經過政治鬥爭上位後,重用能臣,有了開元盛世,但晚年,產生了變化,我理解他是認為自己開創了盛世,內心有膨脹了,變得安逸不像年輕富有充勁了。

  • 11 # 使用者一石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安史之亂爆發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經濟原因,二政治原因,三兵力佈局不合理,四統治階級內鬥,五楊貴妃不守婦道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所有朝代滅亡基本上都是因為經濟高度腐敗,官吏貪汙成風,橫徵暴斂,土地兼併嚴重。社會財富主要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百姓流離失所,賦稅、兵役,徭役沉重,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在死亡線上,然後有某個突發事件,成為導火索,掀起農民暴動浪潮,最後國家滅亡。

    唐玄宗時期,正是開元盛世,是唐朝社會政治經濟的鼎盛時期,雖然也出現了經濟腐敗,土地兼併,老百姓有流離失所的現象,但並不是特別嚴重,在國家最鼎盛時期,這些問題都會被掩蓋,不會顯得突出,但卻是唐朝滅亡的潛在的根本原因,也是“安史之亂”的爆發一個潛在因素。

    第二個原因,政治原因

    6政治原因才是導致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唐玄宗在開元時期還是比較清明的,任用一些賢能之人,比方任用姚崇、宋璟為相,這時期出現了開元盛世。從天寶元年,即742年開始,以罷免宰相張九齡為節點,唐朝就開始迅速走下坡路了。這時唐玄宗已經忠言逆耳了,只想聽奉承話,已經忠奸不分了。尤其是先後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為相。

    李林甫這個人對上極盡媚態,阿諛奉承,以固其寵。對下杜絕言路,嫉賢妒能,排除異己,驅逐貴臣,不服從他的人,輕則貶官流放,重則關進監獄,甚至殺頭。“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之者,必百計去之”《資治通鑑》唐紀(31)。他當面說盡好話,背地裡就陷害人,當時人都說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劍”,所以從太子以下沒有人不怕他。李林甫共在位19年,天下已經被他搞亂套了。可李隆基一點也不知道,他覺得天下太平,凡事都讓李林甫處理,自己只在深宮聲色犬馬,光顧著玩樂了。752年11月,李林甫死去,楊國忠任宰相,他為相三年,和李林甫差不多一個德性。楊國忠貪髒,都用車拉,光是積攢的細絹就有三千萬匹。不服從的官員都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雖然,李林甫,楊國忠罪該萬死,但主要責任還是要唐玄宗來負。用辯證法的觀點,李林甫,楊國忠是外因,他們透過唐玄宗這個內因才起作用。

    第三點兵力佈局不合理。

    唐玄宗是個開疆拓土型的皇帝,與吐蕃,百越,突厥,奚,突其施等長期因領土發生戰爭,所以唐朝兵力基本上都是部署在邊鎮。內部卻很空虛,後來府兵制也實行不下去了,因為已經招不到兵了,府裡只剩下招兵的官員了。

    天寶之前,唐朝邊鎮總兵力49萬人,其中平盧、范陽、河東三鎮部署兵力達18萬多人,超過全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一,後來又有增加。因為唐玄宗特別寵信安祿山,任用他擔任這三鎮節度使,致使安祿山擁兵自重。雖然說不像周朝分封的諸侯,可以長期擁有自己的領地,節度使能隨時撤換,但這仍然是個很大的隱患。

    “祿山既兼領三鎮,賞刑己出,日益驕恣……有輕中國之心”《資治通鑑》唐紀(32)。

    楊國忠又先後派鮮于仲通等攻打南詔蠻,逼反了南詔王葛羅鳳,迫使他投了吐蕃。與南詔戰爭,唐朝先後共損兵折將達20萬之多。

    這些唐玄宗居然都不知道。

    第四點統治階級內部鬥爭。

    楊國忠與安祿山爭權,互相陷害。楊國忠日夜蒐集安祿山造反證據,甚至派京兆尹包圍了安祿山在京城的府邸,抓了安祿山的門客李超等。安祿山原本因為受唐玄宗厚待,打算在唐玄宗死後叛唐,結果被楊國忠迫使提前反叛了。

    第五點楊貴妃不守婦道

    唐王朝雖然是各朝代中比較強盛一個,但有違綱常道德的事情屢見不鮮。唐太宗玄武門之變,不僅殺了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還因為李元吉的妃子漂亮,居然霸佔了兄弟媳婦,充入後宮當了他的妃子。而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高宗李治卻娶了後媽武則天。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壽王李瑁的妃子,就因為長得漂亮,被唐玄宗這個昏庸無道的老公公給霸佔了,這都什麼事兒,大唐美女千千萬,任你挑,任你選,偏偏霸佔兒媳婦,讓人說什麼好呢!

    唐玄宗寵信安祿山,召見時居然把楊貴妃和她的三個姐姐叫出來與安相見。751年正月20日,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賜了安祿山很多衣服酒食,三天後,楊貴妃把安祿山招進後宮,就發生了楊貴妃“洗祿山兒”的荒唐事。而唐玄宗不但不怪罪,還很高興,給楊貴妃洗兒費,厚賞安祿山。此後安祿山可以隨便出入楊貴妃的禁宮,整夜都不出來,有什麼醜聲傳到外邊,唐玄宗都不懷疑。“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資治通鑑》唐紀(32),這時候(751年)的唐玄宗已經67歲。

    如果不是有人栽贓埋汰楊貴妃,那問題就來了。

    試想,唐玄宗已經是六七十歲老頭子了,而楊貴妃卻風華正茂,而安祿山是除了唐玄宗能進入後宮唯一的正常男人,雖然說胖了點,但比唐玄宗年輕得多,整夜跟楊貴妃在一起能有什麼好事呢。面對楊貴妃這樣的唐朝第一美女,安祿山會怎麼想?男人打天下無外乎江山美人,所以安祿山叛唐,也有可能是為了得到楊貴妃這個大美人。如果這是安叛唐的其中原因之一,楊貴妃死得也就不冤枉了。但這還是唐玄宗的主要責任,本來楊貴妃深居禁宮,可以誰也不見,為什麼要讓安祿山見呢?除此外楊貴妃還真不像妲己那樣,干預朝政,殺人害人。

    綜上所述,安史之亂爆發的罪魁禍首就是唐玄宗,他最該死。可是又能怎麼樣呢,“馬嵬之變”唐玄宗是皇帝,是父親,所以處死楊國忠後,只能遷怒於楊貴妃了,她成了李隆基的擋箭牌。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楊貴妃這裡,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楊貴妃如果不是長得太漂亮,也就不會被唐玄宗搶到後宮了,安史之亂髮生與否也就與她無關了,她也許就不會被絞死了,由此看來生得漂亮,有時還真招惹是非,可是這能怨她嗎?

    6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轉折點,從此唐朝一蹶不振,直到907年被朱溫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溼可以緩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