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水空流
-
2 # 國家人文歷史
唐朝宦官專權的問題可以說是是從唐玄宗時期開始的。唐玄宗在位時間長,對宦官的適用範圍更廣,限制也很少,基本上就是隨心所欲的安排官職。他喜歡的欣賞的宦官,就能授予三品的左右鍵門衛將軍這樣的職位,品階可以說是相當的高。這樣的做法,當皇帝還是有控制力,且是比較昌明的時候,尚且還能控制宦官的專權,但是一旦成為了定製逐漸延續到了後代,一旦皇權勢弱,必然宦官就會專權。
在初唐,朝廷對宦官的使用限制還是不少的,唐太宗時期,級別最高的內侍官也不過就是個四品,且只是限於內廷。武則天時期宦官的職能也超不出守門掃灑這樣的工作。但是唐玄宗時期就不一樣了。他在的時候,最為眾人所知的就是當時的兩個宦官,高力士和楊思勖。高力士的影響力高到,李林甫、安祿山都是經他推薦為將的。
但是宦官真正的開始觸碰權力,要從安史之亂後他們掌管禁軍的兵權開始,並且很快就發展到了宦官統領神策軍,並且成為了定製一直到唐朝滅亡。簡單來說,神策軍地位高於進軍,相當於是中央軍精銳,同時宦官又擔任監軍史,派到各個藩鎮,成為中央的耳目直接對中央負責。由此可見,其實神策軍中的這些宦官也擔任著某種程度的特務職能。
唐憲宗時期,宦官更是掌管了禁軍、神策軍,兩樞密使、兩中尉,就是“四貴”,掌握軍政大權,成為實實在在的統治者。這可以說就是純粹的人禍。從唐玄宗埋藏下來的禍患,後面的皇帝不僅沒有及時的遏制宦官的權力擴大,反而為了控制朝中官員而將權力讓渡給身邊的宦官,最終養虎為患。
-
3 # 尚宮女史
真要說起來,唐朝宦官的興起實際是在唐玄宗時期。唐玄宗之前,宦官的定製比較嚴格,人數大約為三千人,基本沒有宦官被授予正三品官職的情況。太宗朝的時候,內侍省就不置正三品官職,而當時的長官就是正四品的內侍。中宗和睿宗時期,因為當時朝廷本就比較混亂,所以可能出現幾個正三品官職的宦官,不過數量是極少的,所以,那時候的宦官並不能成事,也無法干預朝政。
但這種情況到了唐玄宗時期發生了改變,唐玄宗在皇帝位子上坐久了,難免事事就多了起來,尤其注重宮禁,宦官的數量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這個時期有很多宦官被授予正三品的官職。唐玄宗對宦官的依賴逐年增加,不過在唐玄宗時期,雖然宦官開始擴張,但並沒有威脅到皇權。
這一時期最著名的兩個宦官就是楊思勖和高力士。這兩個宦官都曾跟隨唐玄宗發動宮廷政變,也都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一個負責在外面征伐,一個負責在宮內服侍唐玄宗,可以算得上是唐玄宗的左膀右臂。楊思勖武功高強,主要對外征伐,此人心狠手辣,手段異常歹毒,但是戰無不勝,又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也算是一名好宦官。
高力士則主要在皇宮內服侍唐玄宗,位高權重,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等等將相都曾經過高力士的提攜。高力士也是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安史之亂中隨唐玄宗入蜀,後又隨太上皇李隆基回到長安被囚禁。只是因為被李輔國陷害而遭到流放,未能見上李隆基最後一面。
這兩個宦官算是唐玄宗時期最具典型的兩個宦官。當時的皇權還是比較穩固的,即便宦官眾多,官職很高,也沒有形成宦官專政的局面。
只是宦官一旦勢大,勢必和皇權形成衝突,一步步干涉朝政。安史之亂可以說給宦官專政提供了滋潤的土壤。肅宗和代宗時期,宦官開始把持朝政,這一時期主要出現了三位比較有名的宦官: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
李輔國是開了唐朝宦官干政的先河,李輔國最開始只是李亨身邊的一名太監,後來在馬嵬兵變後輔佐李亨北上靈武僭越稱帝。唐肅宗是非常寵信李輔國的,而李輔國的權力也是很大,他和張皇后狼狽為奸,把持朝政,排除異己。但後來兩人又分道揚鑣,李輔國在唐肅宗去世前夕撥亂反正,保護了太子李豫,並在之後輔佐李豫繼位。這時候的李輔國真的是權傾朝野了,甚至想讓唐代宗安心呆在宮中,一切政事交給他來處理。
程元振後期和李輔國爭權,成為唐代宗除掉李輔國的突破口,在除掉李輔國之後,程元振也權傾朝野。而魚朝恩說起來更多的是監軍,在安史之亂中,他沒少誣陷郭子儀和李光弼等,無奈當時的皇帝不信任武將,只信任宦官,所以平叛之路並不好走。
不過這個時期的宦官雖然權勢很大,干涉朝政,但並沒有完全握有軍權。但是當時的大唐已經是宦官橫行,皇帝除掉這個又信任另一個,所以宦官干政一直不曾斷絕。
唐德宗繼位之後,曾排斥宦官,然而這種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涇師之難中宦官竇文場、霍仙鳴有功,之後,德宗就讓兩人做了護軍中尉,正式開始掌握重兵,禁軍和神策軍都由宦官專權。
由此,宦官真正成為大唐的龐然大物,甚至有時能凌駕於皇權之上。掌握生殺大權,操縱皇帝,甚至有能力廢立皇帝。比如逼唐順宗退位而扶立唐憲宗繼位的俱文珍;再比如唐僖宗以“父”相稱的田令孜等等。
可以說,大唐中晚期,宦官干政現象是極為嚴重的,宦官真的是在帝國內橫行。而皇帝無力對此做出有效的遏止改革。如果說唐玄宗時期還出現了幾個能力不錯又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宦官,而唐玄宗之後,基本就再也沒有什麼好宦官出現了。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肆意干涉朝政,弄得朝廷烏煙瘴氣,而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唐朝滅亡。
-
4 # 大白話說金融
各朝各代都有宦官專權的現象,唐朝也不例外,但是唐朝不是最嚴重的,最為嚴重的明朝,明朝的宦官權力更多的是皇帝賦予的,那麼為什麼宦官會專權呢?首先,宦官是皇帝身邊最近的人,沒有任何大臣和妃子能比宦官與皇帝接觸的時間長,既然接觸時間長,那麼皇帝被利用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其次,歷史上的皇帝大多昏庸無能,佔比較高,這就給宦官專權的機會,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大多出自昏庸無能的皇帝,最後,宦官本身的能力也很重要,並不是專權的宦官就一定無能,事實上,有很多宦官能力不比當朝大臣弱,能力強卻缺少自尊,這就導致了宦官大部分都是陰暗心裡,這種心裡極其容易導致他們一旦有機會就想盡辦法控制皇上進而控制朝廷大臣,滿足自己的私慾。
-
5 # 張睢陽齒
因為宦官控制了唐朝中央軍權,甚至能廢立天子。
一、宦官掌兵
763年吐蕃攻破長安,唐代宗倉皇逃到陝州。此時,駐守陝州的神策軍由宦官魚朝恩統領。
吐蕃退走後,魚朝恩帥軍護衛代宗回京,就此神策軍成為天子禁軍。當時唐朝其他軍隊軍餉經常發放不齊,神策軍卻待遇優厚。所以唐朝邊軍將領都請求把軍隊劃歸神策軍建制,自稱“塞上神策軍行營”,因此神策軍驟然擴充至十五萬人,實力大增。宦官集團開始長期把持朝政。
二、甘露之變
835年,唐文宗為了從宦官手中奪權,指使大臣在朝堂上誅殺宦官,爆發了“甘露之變”。最終奪權失敗,宦官集團徹底掌握朝政兵權,皇帝和宰相再也無力反抗。史書記載“自此,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氣益盛,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三、廢立天子
此後,宦官們自稱“定策國老”,把皇帝當做自己門生。史書記載他們“劫脅天子如制嬰兒,廢置在手,使天子畏之若虎狼”。唐憲宗、敬宗甚至是被宦官所弒。唐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六位皇帝均為宦官所立。
-
6 # 晴空喜歡笑呵呵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唐王朝後期就是因為宦官專權而導致的滅亡。
可以說歷朝歷代裡唐朝宦官專權的危害性最大,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宦官掌握了軍隊,古代朝廷的中央集權穩定最主要就是掌控軍隊,掌控了軍隊基本就等於掌控了朝野內外,唐朝北司集團的宦官們當掌控了軍隊後,又掌握了中央決策機構的行政權,因而可以對君權行廢立。這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現象,詩文中也說道:“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這就等於宦官專權基本凌駕在皇帝之上,那麼這個朝廷的皇帝基本就是做做樣子而已,宦官們等同於皇帝,隨意制定政策、調動軍隊、任人唯親導致當時唐朝迅速走向衰敗。而其他朝代的宦官專權,主要是皇帝崇信宦官,但軍隊的掌控沒有全部脫離中央政府,或者說皇權大於專權,其危害程度遠遠趕不上唐朝。
-
7 # 李伯禺
唐代太監弄權亂政,主要始於唐中晚期。安史之亂後李亨執政,是為唐肅宗,他多病,在他病重時,太監李輔國,程元振急不可待擁李豫登基,即唐代宗,兩亇太監拿了發號施令的大權!李豫昏懦,在位期間寵信李輔國,魚朝思等宦官。
李輔國官至中書令,唐代宗李豫稱李輔國為尚父。千古歷史,宦官為相者僅此一例。魚朝思任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領禁軍,文,武兩方面的權都讓宦官掌握了,這國家能好到哪裡去呢。代宗李豫執政十四年病故,李豫長子李適即位,即唐德宗,欲對藩鎮割據勢力,採取裁抑政策,企圖加強中央集權,結果反引起涇原兵變,長安一度讓朱沘佔領,李適曾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和梁州(漢中),自此後對藩鎮姑息遷就,就更加相信身邊人宦官了,即讓宦官統率禁兵,宦官權勢日盛。
到了唐順宗李俑(李適之長子)執政時曾籌劃從宦官手中奪取兵權,結果不但失敗還把皇位也丟了,在宦官把持下,讓他退位稱太上皇,讓太子李純即位(即唐憲宗),李純在位上還作了不少好事,如勸農墾荒發展生產,對官員裁減冗員,廣開言路,使唐有中興之勢,但後還是被宦官殺了……。後邊幾位唐朝皇帝,也好不到那裡去,因大權(尤其兵權)大都握在宦官手裡,執政不是宦官看皇上討生計,而是皇上看著宦官過日子,這樣唐朝國勢不論在那方面都在下滑,終於引起黃巢起義,唐也就漸漸走向末日
唐王朝走向末日,可以說宦官弄權佔了主要原因。宦官之權大到可以掌控兵權、廢立皇帝。這與唐朝天寶危機後,形成的藩鎮割據有關係。
從皇權的組成來說,一是君臣體系,二是主僕體系,當藩鎮體制破壞了君臣體系,要維持皇權,只能加強主僕關係,也就是皇帝——宦官體系。讓宦官長期左右皇上。這亇王朝還能長期圍持下去嗎!
-
8 # 夏有涼風61
唐朝宦官專權,是從唐玄宗開始的,那時還稱不上專權,到了唐代宗時期,宦官“魚朝恩”那可是手握軍權,但也被皇帝除掉了。一直到德宗前期太監都在掌管軍事。到了涇原兵亂,唐德宗逃出長安,回長安後又寵用宦官,但也可控。
真正唐朝宦官專權,成為毒瘤是從“唐憲宗”開始的,憲宗手上,宦官統領了禁軍,之後的皇帝當的都不自由了,文宗、宣宗都有剷除宦官計劃都沒有成功,但皇帝說話有時還是算數的。
到了“唐僖宗”皇帝說了都不算,由太監“田令孜”把持朝政,弄的黃巢起義打進長安,唐僖宗又步了“唐玄宗和唐德宗”的後塵,直到“朱溫”剷除宦官後,唐朝隨著滅亡。
-
9 # 生猛歷史
文/十三喵中國歷史上頗有幾個宦官橫行的朝代,比如東漢,比如明朝,鄭眾、張讓、趙忠、王振、劉瑾、魏忠賢……隨便哪個名字都曾站在權力的頂峰睥睨天下。不過,他們與唐朝後期的眾位宦官相比,那可就小巫見大巫了。在唐後期,宦官廢帝、弒君、立新君都是家常便飯,把太宗子孫欺負得夠嗆。那麼,唐朝的宦官之禍怎麼這麼厲害呢?01.大器晚成的李輔國從高祖到玄宗,唐朝並無橫行的宦官。哪怕是高力士,也從未乾預朝政,更不要說執掌軍政大權了。執掌大權橫行無忌的宦官要從李輔國開始。要說這李輔國也是個大器晚成的角色,如果不是安祿山的漁陽顰鼓,他還真就泯然眾宦官了。但牛人就是牛人,李輔國在安祿山大軍的軍威之下看到了機會,力勸太子脫離玄宗,自立旗號,北上抗安。別說,李亨還真北上靈武,登皇帝位,李輔國這就一躍成了從龍功臣。這一年,他已經52歲了。但但年紀大絲毫不影響其擅權的積極性,不但李輔國擅權,從李輔國開始,擅權的宦官層出不窮。 02.都是皇帝惹的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宗法專制社會,所有的問題都推到皇帝身上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唐後期宦官橫行,首要原因就是皇帝的能力不足。有人曾說,唐朝前期,君強臣強,君有太宗,臣有房杜(房玄齡杜如晦);唐朝中期,君強臣弱,君有玄宗,臣有李楊(李林甫楊國忠);唐朝後期,君弱臣強,君有文宗,臣有王仇(王守澄仇士良)。雖過於絕對,但大體如此,唐肅宗以後的皇帝雖偶有德宗、憲宗、昭宗這種想發憤圖強的,但要麼半途而廢,要麼英年早逝,要麼積重難返;更多的是穆宗、敬宗、僖宗這種耽於享樂的皇帝。
皇帝能力不足,權力自然要下放。下放給誰呢?
皇帝一個個宮裡生宮裡長,看見宦官的時候比看見親媽的時候還多,當然就得下放給宦官了。下放的權力分為政權和軍權兩大部分。政權尚在其次,軍權就非同小可了。安祿山這事給唐朝皇帝的刺激太深,再加上安史之後皇帝能有效控制的軍隊大大減少,皇帝當然得交給最親近的人了。於是,宦官掌軍權成了唐後期的常態。
03.禁軍首領其實安史之亂後,皇帝真正能掌握的精銳部隊軍隊只剩下神策軍了。把神策軍的統治權交給誰呢?軍隊嘛,自然要交給武將,又出現一個安祿山怎麼辦?武將信不過那就交給文官吧,唐肅宗不是沒交給過,結果攢了好些年的家底在房琯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下就折騰光了。於是,思來想去這支部隊就只能交給宦官了。宦官掌握禁軍權力之後,難免橫行無忌,畢竟有了軍隊,就有了擅權的底氣和資本。宦官一氣粗,皇帝喘氣就不那麼痛快了。其實,對於宦官擅權,作為一把手的皇帝也常常不滿,對宦官也就難免有一些意見。有意見就得解決,最常見的辦法就是把擅權的宦官整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家手握重兵,說整死就整死了?得借用力量。
而唐朝皇帝們最愛藉助的力量就是另一個宦官。比如前文提到的李輔國,代宗即位後一心琢磨著怎麼弄死這個閹貨。內外朝蒐羅了一圈,發現了李輔國手下的宦官程元振是個人才。於是代宗和程元振聯合起來,連蒙帶騙逐漸削減了李輔國的權力,併成功弄死了李輔國。不過,李輔國是死了,程元振卻權勢熏天了……觀整個唐朝後期,如出一轍。
所以,也別怨唐朝的皇帝,人家也沒辦法,因為在當時,除了宦官,朝中已經沒有別的勢力可以鉗制宦官了。參考文獻:1.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2.傅樂成:《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 -
10 # 調侃歷史
唐代是封建社會宦官專權史上危害較重的時期之一。宦官由控制內廷到控制外廷;由控制軍隊到控制皇權;立君、弒君、廢君如同兒戲。宦官長期竊國弄權蠹朽了唐王朝的生命力,成為唐王朝由盛轉衰終至滅亡的重要因素。
唐代的宦官,並不是在唐王朝建立之處就登上政治舞臺的,而是隨唐王朝統治的延續,一步一步地得以干預朝政,操弄權柄,直至專權。唐朝初建,統治者對歷代宦官干預政治的危害有較清楚的認識,從一開始就對宦官干政有所防範,並採取了一系列抑制宦官專權的措施。可是,到高宗末年武則天專權時期,宦官大受恩寵,身份和地位開始發生變化,由此揭開唐代宦官弄權的歷史。
唐代的宦官擅權,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武則天專權到玄宗李隆基統治的前期,是宦官改變其身份和地位,也可以說是宦官擅權的醞釀時期。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為了打破李唐王朝的政治支柱關隴地主集團對朝政的壟斷。她不信任外朝關隴地區的貴族、官僚,大興科舉,破格用人,設立北門學士等,使朝權集於內朝,便於她的控制。武則天寵信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張昌儀兄弟,慫恿內朝官干政弄權。這樣一來,宦官逐漸得勢,到了中宗時期,宦官人數已達三千人,光是七品以上的宦官就有千餘人。朝廷中的一些臣僚,常常是透過與他們結交,窺探最高統治者的意圖,這一時期的宦官,破壞了開國之初最高統治者所立的"禁令",開始涉足朝廷政治。
第二階段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後期到代宗李豫統治時期,是宦官權勢急劇膨脹形成專權局面時期。此時唐王朝由盛轉衰,以高力士、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為代表的大批宦官走向政治前臺,他們成為了朝廷的新貴,權勢超過了外朝的官僚集團。到肅宗李亨、代宗李豫兩朝,宦官權力進一步擴大,在這一階段,宦官權力雖然在宦官本身更替中急劇膨脹,但還沒有完全凌駕於皇權之上。他們的專橫一旦威脅到皇權,皇帝還有力量將他們除掉。
第三階段從唐德宗貞元后期到唐末昭宗統治時期,是宦官完全控制朝政,權力凌駕於皇帝之上的時期。宦官視立君、弒君、廢君如同兒戲,權力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代宗殺死魚朝恩之後,暫時中斷了宦官掌握禁軍的局面。但是,在建中四年發生涇原兵變,德宗倉惶召集禁兵,竟無一人至者,只有霍仙鳴帶領百餘名宦官護駕逃奔山南。由此,德宗對朝臣產生不信任,甚至怨恨,所以,還京後以竇文場、霍仙鳴分掌神策軍。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德宗又正式任命竇文場、霍仙鳴為左右護軍中尉,由此直到唐亡,宦官掌握禁軍成為一項制度。
在這一時期中,宦官擅權控制皇帝和朝政。然而皇帝並不甘心作傀儡,任家奴擺佈。為了維護皇權,皇帝曾幾次利用朝臣,試圖削奪宦官權力,但是多以失敗告終。朝臣幫助皇帝進行奪權鬥爭,失敗最慘的當數"甘露之變"。憲宗以後,除敬宗是從太子繼位外,穆、文、武、宣、懿、僖、昭等皆由宦官擁立,憲、敬二宗為宦官所弒,昭宗為宦官所囚,也險些死於宦官之手。
原因破壞唐初制定的限制宦官的規定是皇帝本身,皇帝一方面荒淫奢侈,怠惰朝政;一方面又對朝臣以至親族權力過重存有戒心。所以皇帝就放權於宦官,使宦官得以干預朝政。在唐玄宗統治時期,玄宗吸取前朝皇后擅政的教訓,在廢掉王皇后以後不再設立皇后,但把朝政大權全部交給外朝宰相,玄宗更不放心,於是挑選了身邊的宦官高力士協助處理政務,高力士的權力遠遠超過了宰相。這樣就出現了由宦官組成的和外朝宰相抗衡的內朝。宦官掌權之初,還是能夠遵從皇帝的意願,但他們操權日久,權勢漸重,便開始違背皇帝的意願。
宦官監軍是唐王朝宦官權勢強大的一個表現,委派宦官監軍這種做法在唐初並沒有。到玄宗統治時期,朝廷設九節度使,邊塞重兵長期由節度使控制。這種情況下,玄宗對節度使很不放心,於是便派自己的家奴宦官去充當監軍。安史之亂後,朝廷先後設定了三四十個節度使、觀察使,為了防止各節度使走安祿山的老路,皇帝便派出大批宦官到各節度使的管區充當監軍,由此形成了固定的宦官監軍制度。
宦官監軍,代表皇帝加強了對節度使的控制,對維護中央集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宦官大多不懂軍事,還常常幹出貪汙受賄的醜事,把地方軍事和政務搞得一團糟。
宦官插手禁軍也是始於玄宗統治時期。德宗時建立了神策軍中尉制,宦官充任神策軍中尉,憑藉掌管這支強大的軍隊,成為朝廷中最有實力的權臣。他們插手人事,涉足司法,選立皇帝,與宰相共議國政。
宦官專權,使朝廷政治腐朽,吏治敗壞;任用宦官監軍,在維護中央集權的同時、也助長了藩鎮割據。所以,唐王朝在宦官參政,地方勢力不斷髮展的過程中,生命力逐漸衰退。當各種矛盾糾結在一起之時,李唐王朝無力自救,最終土崩瓦解。
回覆列表
中國有三次宦官當政的時代,東漢,唐朝 ,明朝 。東漢的宦官時代是因為外戚專權,皇帝長大以後 為了奪回權力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專政壓迫大臣 大臣又反抗,東漢的皇帝基本短命 外戚又當政,皇帝再依靠太監,如此迴圈幾次東漢就折騰完了。
明代是皇帝直接給予太監票擬的權力 直接代替皇帝批摺子,明代中後期,內閣基本默許了這種方式,大體合作愉快,由於太監的權力是皇帝給予的,太監沒有架空皇帝,凌駕內閣之上。換言之,宦官就算是皇帝的秘書。
而唐代的宦官之禍最猖獗,最惡劣,都達到了殺皇帝,廢皇后 立新皇帝的地步。唐玄宗之前,唐代沒有宦官當政的,但安史之亂以後,皇帝不信任大臣,地方藩鎮割據。晚唐又發生牛李黨爭。皇帝實在是很難相信大臣,只能相信宦官,但隨之而來的是,宦官的猖獗,而皇帝到後來根本無法掌控宦官。甘露之變,居然是皇帝與大臣合夥誅殺宦官,但機密洩露,宦官公然殺了唐文宗,另立新帝,從此以後,大唐繼承人徹底由宦官說的算了,數位皇帝死於宦官之手。大唐也徹底進入宦官時代。直到大唐覆滅,這個畸形的政體才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