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骨科王健醫生

    “大夫,我關節疼,是不是得了風溼?”這可能是每個中國的關節骨科醫生都被問過的問題。許多患者一遇到關節痛,都覺得是“風溼” ,遇到天氣變化時加重的關節疼痛,更確信是風溼無疑。骨科醫療廣告更是言必稱“風溼”。其實,“風溼”是個捕風捉影的概念,具有高度的誤導性,將關節疼痛看作“風溼”是常見的誤區。本文向大家辨析清楚“風溼”

    在我們展開闡述之前。請大家先記住以下四個要點:

    1.“風溼”不是規範診斷,現代醫學中沒有一種病叫做“風溼”。

    2. 溼冷天氣關節疼痛並不說明是“風溼”。

    3. 老百姓說的“風溼”,通常是骨關節炎或類風溼關節炎。

    4. 如果被診斷“風溼”,請到正規醫院看病。

    “風溼”兩字源自中醫。25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提到“風寒溼三氣雜合而為弊”。

    在中醫理論裡 “風”和“溼”更多指的是兩種可能致病的因素,而不是特指導致關節疼痛的疾病。

    然而,現代醫學的概念中,並沒有一種病叫“風溼”, 只有 “風溼性疾病”(rheumatism ,rheumatic disorder ,ICD-10 編碼 M79.0)的概念。風溼性疾病是一大類以關節、骨、肌肉為主要症狀,可累及內臟器官的異質性疾病。在引進現代醫學時根據症狀,借用了中醫的詞彙將“rheumatism”翻譯為“風溼”,實際上中西醫說的風溼並不是同一回事。

    按照美國風溼病協會(ARA)的定義,風溼性疾病包含十六大類,共一百多種疾病。值得注意的是,“風溼病”包括的疾病範圍是人為劃定的,這些疾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導致關節、骨或肌肉疼痛。關節退變(老化磨損)導致的骨關節炎屬於風溼病;免疫系統紊亂導致的類風溼關節炎也屬於風溼病;代謝紊亂導致的痛風還是屬於風溼病;甚至運動勞損導致的腱鞘炎、網球肘都算是風溼病。而很多以骨、關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也不歸為此類。各類風溼病的發生機制大相徑庭,更不能因為都屬於風溼病而用同樣的方法治療。

    臨床上,老年患者自認為是“風溼”的膝關節疼痛,往往是骨關節炎;小診所診斷的“風溼”,則常是類風溼性關節炎。

    原發性骨關節炎是以軟骨磨損為主的關節老化退行性病變,可導致疼痛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與老年,肥胖,畸形,等有關,多發於承受負荷較大的關節,比如膝關節、髖關節,以及手工勞動者的手指關節。目前沒有藥物能逆轉骨關節炎的過程,一般的治療是改變生活方式、理療、藥物抗炎鎮痛、關節內注射潤滑劑(玻璃酸鈉),到終末期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症狀為主的全身自身免疫病。機制是由於免疫系統紊亂,攻擊自身的正常組織,作用於關節,則表現為滑膜炎症、增生,進而侵蝕軟骨及其他關節內結構。女性患病風險是男性的3倍,多發於30歲以後,一般是多個關節受累,常有手的小關節腫痛和僵硬。類風溼關節炎需要藥物抗炎及抑制免疫治療,終末期可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

    很多患者根據自己的關節疼痛在陰雨天會發作或者加重,和“冷風”和“溼氣”有關,於是直觀地認為這是“風溼”。實際上天氣對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都存在影響,這已經得到眾多科學研究的證實,但這種影響的機制尚不完全明確。有研究認為天氣變化過程中的氣壓變化影響了關節內壓力,從而導致關節滑液潤滑不暢導致疼痛;也有研究認為是與關節軟骨在壓力變化下會釋放炎症因子,從而導致疼痛。總之,很多疾病的關節疼痛都和天氣變化有關,不能因為自己的關節疼痛受“風”和“溼”的影響就認為是“風溼”病。

    “風溼”是中醫概念,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發掘和研究。但將關節疼痛簡單診斷為“風溼”,卻令人十分擔憂,不規範的診斷至少會帶來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其一,很多關節疾病,當明確診斷之後,對症下藥,治療往往簡單而有效;反之如果延誤診斷治療,病情加重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例如,急性化膿性關節炎8小時內不進行有效的引流會導致關節軟骨軟骨損傷;如果是多關節感染,文獻報道經診治的患者死亡率為30%~50%,如果把化膿性關節炎診斷為“風溼”,後果不堪設想。

    其二,不規範的診斷,往往伴隨著不規範的治療。對於關節疾病來說,由於一類假藥的存在,的不規範診治尤其危險。近年來,一些不法廠商為追求經濟利益,用價格低廉、作用猛烈、副作用多的糖皮質激素(即老百姓常說的“激素”)製成治療關節疼痛的藥物,在說明書上隱瞞了真實藥物成分。這些假藥以正規鎮痛藥便宜幾十上百倍的成本,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代價則是激素帶來的內分泌失調,股骨頭壞死,感染等嚴重併發症。這些藥物常來自香港、澳門等地,造成的悲劇在臨床上屢見不鮮。

    所以,如果不規範的醫療單位或個人將您的關節疼痛診斷為“風溼”,建議您轉至正規的公立醫院就診。

    老百姓將關節疼痛都看作“風溼”,是科學普及不足加上一部分不規範的中醫的影響導致的認識誤區,造成了患者的迷惑,有時甚至延誤了診斷和治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民眾科學素養的提高,這一誤區將逐漸成為歷史。

  • 2 # 趙陽說健康

    關節痛是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退行性關節炎,是由於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關節韌帶附著處骨質增生後形成的骨贅,從而引起關節疼痛,僵硬,畸形和功能障礙。

    2、風溼性關節炎,是風、寒、溼導致關節出現部病理改變,其特徵是急性、全身關節遊走性,發病不對稱性,多出關節易出現問題。關節呈紅、腫、熱和觸控疼痛,伴隨有運動受限制。經常在大關節出現,特別是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等。一般2~4周內症狀消退,不會留後遺症,但經常反覆發作。

    3、類風溼關節炎,是因為尿酸高,腎功能障礙,腎臟代謝尿酸能力降低,尿酸在關節腔結晶形成的慢性全身疾病。

    表現為以關節腔滑膜的慢性炎症為特點的對症性、多發性、反覆發作性關節炎。出現問題的關節,常為手足小關節及脊柱,晚期多數導致關節破壞、強直和畸形。此外還伴有低熱,貧血,體重減輕及淋巴結腫大的問題。

    無論哪一種關節炎,艾灸和刺絡拔罐的方式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 3 # 何懿醫生

    在公園跑步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太太走著走著就會停下來,揉揉膝蓋,並唸叨著,“唉,我這風溼,不中用的。”話說,關節痛就是風溼嗎?在很多人的理解中,關節痛就等於風溼。但是,關節痛真未必就一定是風溼。像這些老太太,她們當中一部分未必就是風溼。

    是的,風溼病常見的症狀就是關節痛。像風溼常見病類風溼關節炎,就容易出現多個關節對稱性疼痛。強直性脊柱炎,容易出現骶髂關節炎,造成腰背疼痛,也會出現其他關節疼痛。而系統性紅斑狼瘡,除了蝶形紅斑等常見症狀外,也會出現關節疼痛。

    但是關節痛不一定就是風溼。關節痛在醫學上只是一種症狀,而引起關節痛的原因/疾病有好多。風溼病只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導致關節痛的疾病。而其他原因也可以出現關節痛,包括感染性,代謝性,腫瘤性疾病等。比如膝骨關節炎,為一種老年退行性改變,也是會出現膝關節痛。還有痛風性關節炎,也常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感染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也不可忽略。我在臨床上,也有遇見過特殊病原體,比如布魯氏菌感染而引起的關節痛。這時候,如果沒有查清關節痛的原因,針對性地給藥,病人往往就會病情反覆。所以,關節痛一定要明確病因,針對性地用藥治療。

    所以說,關節痛未必就一定是風溼。除了要考慮風溼性疾病之外,還是要排除一下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痛。

  • 4 # 風溼閏月說

    除了風溼類疾病常以關節痛為主要表現外,腫瘤如肺癌、某些感染類疾病如結核、白血病等也可以引起關節痛,所以首發表現是關節痛的,推薦風溼科排查相關疾病。

  • 5 # 風溼小醫生

    關節痛是不是風溼?

    風溼免疫科專業醫生為您解答。

    1、關節痛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關節痛是指關節部位疼痛,可能是關節內部疼痛,也可能是關節周圍疼痛。

    2、關節痛的常見原因有哪些疾病?

    關節痛常見的病因有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等結締組織病;關節囊炎症;另外,有很多其他疾病也會關節痛,但會伴隨其他症狀,如感冒發燒時可能關節痛,但還會有周身不適、肌肉痠痛等症狀。

    3、這些疾病是風溼性疾病嗎?

    很多疾病可以導致關節痛。上面列舉的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等結締組織病這些都屬於風溼性疾病的範疇。

    關節痛不等於風溼,風溼性疾病可以表現為關節痛。

  • 6 # 廣東骨科專家團

    關節痛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

    目前引起關節痛的疾病是非常多的,當然風溼病也是引起關節痛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因為風溼病引起的。風溼病引起的關節痛一般具有遊走性,多見於大關節,一般具有一定的對稱性,也就是說雙側對稱,一會這個關節痛,一會那個關節痛。受到寒涼刺激的時候,症狀會比較明顯,往往會伴有肌肉軟組織的酸脹痛。

    當然,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痛也比較多見,比如關節的外傷,常見的有韌帶損傷、軟組織拉傷、骨折、軟骨損傷、關節勞損、關節退行性關節炎、關節的滑膜炎、關節滑囊炎、關節內遊離體以及關節的損傷後遺症等,都有可能會引起關節痛。

    所以關節痛的病人,需要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確診,比如拍X片,必要的時候需要核磁共振檢查,檢查血風溼四項。根據檢查結果確定如何治療。關節痛發作的時候需要減少活動,注意關節的保暖。

  • 7 # 醫聊健康

    是不是關節痛就是“風溼”呢?

    其實,風溼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是泛指累及骨骼、關節、肌肉以及周圍軟組織的一組疾病,其病因可以包括感染、免疫、遺傳、內分泌及代謝、退行性等因素。

    因此風溼性疾病的範疇很廣,包括有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退行性變如骨關節炎;與代謝相關的痛風;與感染相關的風溼熱、反應性關節炎;以及與腫瘤、精神相關、神經血管、骨與軟骨等疾病。

    大部分的風溼性疾病均可有關節腫痛等症狀,而風溼性關節炎與類風溼關節炎均是風溼性疾病。因此,建議去三甲醫院看看醫生,瞭解關節痛的原因所在。保持良好心態,早發現早治療,遵醫囑,都是可以良好控制的。

  • 8 # 大蝸牛之家

    我覺得不一定是風溼,說不定昨天跑多了你累到了然後疼,有很多原因的拿不準最好去醫院檢查 一下看是不是再說,那我先講下風溼的症狀吧:

    1、關節伴有紅腫熱痛。這種免疫性病症多由發熱、病菌引起,臨床表現就為發熱紅腫,因此若是存在紅腫現象一定要注意下,看看是否時風溼引起的關節炎或者是其他病症。

    2、關節疼痛位置不固定,呈遊走、單側型。 風溼性關節炎一般多發於青少年,有原發性引起的,也有病毒行的,因此它的位置是不確定的,但是有一點沒變,那就是始終表現為單側型,也就是要麼是全在左邊,要麼全在右邊

    3、由風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在人體大關節部位。由於風寒造成關節損傷,尤其在大關節部位,表現的更為明顯,這種受季節影響也較大,如果是急性的話一定要好好保暖切勿留下病根發展為慢性。

    4、有無家族史。風溼是伴有遺傳特性的,所以說如果你的家族中存在患有風溼的人,那你得風溼的機率就比常人高很多,所以一般在問診的時候都會問你們家是否有其他人患有或者患過風溼。

    5、平時的身體狀況。風溼也是一種免疫性病症,如果人的身體素質過差,就很容易造成寒氣入侵體內,形成風溼,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多多鍛鍊增強體質了,尤其是那些平時身體比較差的人。

    6、有沒有大量的運動。大量的運動很容易引起肌肉損傷,這種一般急性情況較多,醫生會問你近期有沒有參加過什麼劇烈的體育活動或者是引起過肌肉損傷,都是為了更好地分辨你的病症,建議大家問診時說的詳細一點,這樣醫生能做出更好地判斷。

    7、相關檢查。風溼本身就是一個不好確診的病症,不是簡單的幾句問診就能確定,畢竟病人在著急求醫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誇大病情的情況,所以一些常規的檢查,x光片等等這都是必須做的,經歷了這樣完整的過程,才能夠確定你得了風溼。

  • 9 # 家庭醫生線上

      “風溼病”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聽說的一個名詞,其實“風溼”兩字源自《黃帝內經》,該書中記載“風寒溼三氣雜合而為弊”。在中醫理論裡 “風”和“溼”是兩種可能致病的因素,而不是特指導致關節疼痛的一種疾病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風溼”這種病。臨床上,老年患者自認為是“老風溼”、“老寒腿”其實就是原發性骨關節炎;小診所裡診斷的“風溼性關節痛”,往往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這是導致關節痛最常見的兩種疾病,就是老百姓認為的“風溼”。

      原發性骨關節炎是以軟骨磨損為主的退行性骨關節病變,可導致疼痛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長,關節面長期承受負荷過重,導致關節的疼痛水腫等,往往發生在人體的較大關節,例如膝關節、髖關節,以及手工勞動者的手指關節。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症狀為主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該病的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明確,可能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有關係,主要發生在手指、腳趾等小關節,表現為區域性關節的滑膜炎症、增生,進而侵蝕軟骨及關節內結構。一般是多個關節受累,常有手的小關節腫脹、疼痛和晨僵等特點,久而久之還容易形成手的關節畸形。大關節較少受累。

      但是臨床上關節痛還見於其他的疾病,例如尿酸高引起的痛風性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外傷引起的關節輔助結構損傷,例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壞等,都會引起關節的疼痛症狀,需要進行綜合檢查,明確病因診斷後,積極對症用藥治療。

  • 10 # 王皮皮

    關節痛不一定是風溼,但風溼病的很多患者常見關節疼痛麻木。

    風溼性疾病是泛指累及骨骼、關節、肌肉以及周圍軟組織的一組疾病,其病因可以包括感染、免疫、遺傳、內分泌及代謝、退行性等因素。

    因此風溼性疾病的範疇很廣,包括有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退行性變如骨關節炎;與代謝相關的痛風;與感染相關的風溼熱、反應性關節炎;以及與腫瘤、精神相關、神經血管、骨與軟骨等疾病。

    因為大部分的風溼性疾病均可有關節腫痛等症狀,而風溼性關節炎與類風溼關節炎均是風溼性疾病。因此,如果有關節疼痛的情況,建議去具體檢查一下,檢視一下風溼因子等,瞭解關節痛的真正原因所在。

    切記:保持良好的心態,早發現早治療,遵醫囑。

  • 11 # 喬方和風風

    風溼病是指一組以內科治療為主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它包括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及各種病因引起的關節和關節周圍軟組織,包括肌肉、韌帶、滑囊、筋膜等結構的一大組疾病。近年研究發現80%以上的風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

    什麼是風溼呢?

    1. 肌肉骨關節病:比如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屬於自身免疫類的;風溼性多肌痛、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相關的頸肩腰腿痛等屬於退行性變類的;痛風等晶體性關節炎等。

    2.結締組織病: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肌炎與皮肌炎、白塞病、乾燥綜合徵、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3.系統性血管炎:比如結節性多動脈炎、大動脈炎等。

    大部分的風溼患者都有關節痛的症狀,但是關節痛並不一定就是風溼。

    目前引起關節痛的疾病是非常多的,當然風溼病也是引起關節痛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是所有的關節痛都是因為風溼病引起的。

    風溼病引起的關節痛一般具有遊走性,多見於大關節,一般具有一定的對稱性,也就是說雙側對稱,一會這個關節痛,一會那個關節痛。受到寒涼刺激的時候,症狀會比較明顯,往往會伴有肌肉軟組織的酸脹痛。

    當然,其他原因引起的關節痛也比較多見,比如關節的外傷,常見的有韌帶損傷、軟組織拉傷、骨折、軟骨損傷、關節勞損、關節退行性關節炎、關節的滑膜炎、關節滑囊炎、關節內遊離體以及關節的損傷後遺症等,都有可能會引起關節痛。

    建議關節痛的病人,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確診,比如拍X片,必要的時候需要核磁共振檢查,檢查血風溼四項。根據檢查結果確定如何治療。

    關節痛發作的時候需要減少活動,注意關節的保暖,適量運動,多休息,不要勞累過度以及運動量過度,造成關節的壓力和負重受損。

  • 12 # 痛風專家劉良運

    痛風和風溼是不一樣的。

    痛風是一種代謝障礙疾病,其症狀主要表現在手腳趾等小關節處、以出現尿酸持續增高為特徵、早期表現為痛風性關節炎,嚴重者會出現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症狀。

    風溼是一種免疫異常反應疾病,其症狀主要表現在手腳腕等較大關節處,發病時會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等現象,血尿酸檢查通常無增高現象。

    痛風往往會侵犯患者的關節,尤其是手、足關節處,其最為常見的是大腳趾、手腕、腳踝等。一般呈突發性,突然疼痛難忍但是一會就好了。

    但從細節中會發現,痛風和風溼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痛風往往都在夜間發作,且來得快去的也快。而且,痛風多見於中老年群體(因近幾年痛風逐年輕化發展,青少年也有可能會患有痛風)。如果患者在夜間出現關節紅腫、疼痛等症狀,去醫院進行尿酸檢查,可發現體內尿酸水平升高。

    痛風和風溼是有區別的,大家身體出現不健康的訊號時,一定要儘早去醫院治療,不要私自用藥,耽誤了治病的最佳時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美寶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