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金蘭中醫學社

    對於痛風患者來說,每一次的痛風發作,幾乎都是他們的噩夢,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即便沒有親身經歷,也能從患者那痛苦的表情中領悟一二。然而,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著作中卻記載了一個痛風的通治良方,後世醫家也頗多應用。

    那麼,這個方子究竟是是否如此神奇呢?且來看看這個方子的組成部分。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由姜南星、蒼朮、炒黃柏各二兩,川芎一兩,白芷半兩,炒神曲一兩,桃仁半兩,威靈仙三錢,羌活三錢,防己半兩,桂枝三錢,紅花一錢半,草龍膽半錢組成。將這些藥研為細末,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空心,白湯送下。

      

    朱丹溪認為,痛風“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溼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汙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所以在治法上則以辛熱之劑,“流散寒溼,開發腠理,其血得行,與氣相和,其病自安”。而上中下通用痛風方則是針對痛風的寒、溼、熱、痰、血等不同證型的通治痛風之方。

    為什麼說這個方子能夠上中下通用呢?是因為痛風的發病多因血分有熱,血分有熱就猶如水氣沸騰,而在這個時候身體受到冷水、水溼、涼風等邪氣的侵入,就會導致“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汙濁凝澀”,從而導致痛風發作。而朱丹溪研製的這個治療痛風的方子,能夠祛風除溼、逐痰行瘀、清瀉蘊熱、溫散通利,從而使上中下諸痛消除,所以將此方命名為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那麼這個通用痛風方能夠起效,終歸還是靠它獨特的配伍來完成的。對於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的作用,清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汪昂在《醫方集解》中如此評說,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疏風以宣於上,瀉熱利溼以洩於下,活血燥痰消滯以調其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

    這個方子裡的南星、蒼朮和黃柏三味藥用量獨重,是全方的主心骨,其中南星具有燥溼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善祛經絡骨節之痰等作用,適宜於風痰腫痛等症;而黃柏具有瀉火、燥溼、解毒等作用;蒼朮具有燥溼健脾、祛風闢穢等作用。而這三味藥也是配伍極妙的,比如蒼朮與南星配伍,可使燥溼祛痰的作用加強;蒼朮與黃柏配伍使用,善治溼熱下注,筋骨疼痛,足膝紅腫熱痛等症。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中除了南星、蒼朮和黃柏三味主藥之外,其他的藥物搭配也比較奇妙。比如防己可以除溼行水;羌活與威靈仙配合使用可以祛百節之風;白芷能祛頭面之風。然而,痛風這種疾病往往涉及血分,時常痰瘀交阻,所以用上桃仁、川芎、紅花三味活血去瘀,使得痰去瘀行,膠結得以鬆解,這樣就能使疼痛得到緩解,病程得以縮短。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中的桂枝與威靈仙和羌活三味藥又能起到溫經通絡的作用,意在流散寒溼、宣行通利。方中半錢龍膽草可以佐助黃柏瀉火。全方大多藥味攻伐,還需有尚後之處,恰好方中神曲能夠消中焦積氣,顧護胃氣。如此一來,全方就搭配的天衣無縫,對於痛風的治療也是恰到好處。

  • 2 # 內科醫師王白

    中醫將本病歸屬“痺證”、“歷節”等範疇。中醫認為外邪侵襲、、飲食不節是主要病因。如感受之邪,或寒溼之邪化熱,閉阻經絡關節而致病。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司,溼濁內生,日久化熱,流注經脈為病。長期恣食膏粱厚味,損傷脾胃,脾虛生溼化熱,溼熱之邪痺阻脈絡則為病。

  • 3 # 痛風臨床醫生

    首先說,治痛風有三個關注點:一、止痛,二、降酸,三溶解結晶和痛風石,前兩個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是侷限於眼前的病灶,止痛不多說,就尿酸來說,它只是一個參考值,可能你前一天熬夜了或者吃肉了,你的尿酸值就會升高,是會隨時波動的,所以說只是一個參考值,那麼痛風的根源問題就在於尿酸鹽結晶和痛風石,只有尿酸鹽結晶和痛風石被溶解排出掉了,你才不會痛,尿酸才不會升高,才能真正的達到臨床上的治癒!

    那麼中醫來說可以調節體質、可以調節肝脾腎的代謝功能,對於溶解尿酸鹽結晶目前沒有什麼作用

  • 4 # 平凡生活ing

    在中醫裡沒有痛風這個病名,但治療痛風方面中醫還是有優勢的。

    三大法寶:1.管住自已的嘴,勤加鍛鍊,踢金剛腿,讓全身的氣血流動起來。

    2.用食療的方法去養脾胃,大部分痛風患者四肢麻痛,而脾又主四肢。

    3.中藥裡的土茯苓,薏苡仁對痛風效果很好,可以去抓來少許煲湯,每天當茶喝,堅持一段時間,尿酸就會下來,疼痛就會緩解。

  • 5 # 使用者59722145694

    痛風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所以建議高尿酸、痛風患者可以透過抗風竤為您搭配的膳食調理方案,結合抗風竤中醫通痺療法,除痺通絡,活血通經,養腎健脾,增強代謝,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對痛風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

  • 6 # 程氏針灸程凱

    痛風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關節炎型別,痛風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當疼痛發作時,患者會在半夜熟睡中疼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大腳趾被火燒一樣。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第一蹠骨),但發病的關節不限於此,還常見於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發病的關節最終會紅腫、發炎,水腫後組織變軟,活動受限,最後影響日常生活。這些症狀會反覆出現。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拖延的後果是疼痛感將越來越強,讓人難以忍受。不僅如此,關節本身也會受到損害,骨質會被腐蝕,導致關節變形,整個發病過程腎臟也會受損,嚴重的會發生腎結石甚至是腎衰竭,危及生命。因高尿酸血癥導致關節出現疼痛關節紅、腫、熱、痛,甚至影響活動各年齡段均可發病,男性更易患痛風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

    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於:①飲食原因。吃了太多的肉類和海鮮,暢飲了過多的啤酒之後,人體的尿酸水平升高,就可能造成尿酸鹽沉積;②肥胖。肥胖導致的後果是體內尿酸的增加,腎臟無法徹底清除多餘的尿酸;③服用了某些藥物。這些藥物會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升高;④家族史。如果家人患有痛風,那麼你患病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以上是關於痛風的基本知識,下面部分講述中醫如何治療痛風:

    痛風在治療上總體的原則是急性期消腫止痛,緩解期防止復發,關節變形期無所適從,考慮手術。所以中醫能夠發揮作用的就是在前兩期中。多數人認為中醫治療痛風,必用中藥,實則不然,特別是急性期,患者痛甚腫甚,希望快速止痛,方藥且不論煎煮時間,至少服1-3天后才見效吧,而針灸治療多有即刻止痛的效果。而緩解期更有整體調節、改善代謝的作用,適合反覆使用。下面就講解一下具體方案:

    1、急性期

    (1)以足大趾第一蹠趾關節為主,出現紅腫疼痛,此時可在足大趾末端的隱白、大敦兩穴刺血,擠出5-6滴血,可以快速緩解症狀。此方法可隔日一次使用。如果在其他關節,則可以循經選手足井穴刺血,或上肢取尺澤,下肢取委中,刺血拔罐。

    (2)針刺患側的胰腺點和然谷,胰腺點在足太陰脾經路線上,位於比目魚肌靠近脛骨的肌肉邊緣處,地機與漏谷兩穴之間,觸及明顯條索處。此處要針2寸以上,並在肌肉縫內提插,使小腿內側肌肉抽動為佳,不會針的可以用手指彈撥此穴,亦有效果,只是需要時間長了。然谷,在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針之引發拇展肌抽動,亦可快速止痛,但手法就不好操作了。

    2、緩解期

    (1)定期還要按急性期之刺血方法操作,一週1-2次。

    (2)平時除調整生活方式,忌口之外,還要多做彈撥胰腺點的保健方法。

    (3)對腹部臍下主要代謝區(外陵、大巨、大橫、腹結、氣海之間的區域)進行針刺,要求針尖觸及腹壁,行電刺激,疏密波,一週2次。自我操作可以用摩腹、揉腹、晃腹三法,這個我在養生堂節目中詳細講解演示過,找一找吧。

  • 7 # 中醫小迷妹

    什麼是痛風?

    說起“痛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可以發生在不同年齡段、發病率較高、有相對明顯的特徵性症狀。

    按照西醫的說法,痛風是由於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組織內,引起關節炎症的一種疼痛。其常見的症狀是關節的紅腫劇痛,而足拇指和蹠趾第一關節是最常被累及的關節。最常見的表現為關節劇烈疼痛,對溫度、觸控、震動的敏感性極高,常常伴見高燒、畏寒等一系列全身症狀。而痛風每次發作的時間並不持久,具有“起病急驟、消退快”的特點。

    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有載:“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 “痺 ”指人體因感受風、寒 、溼邪而引起的以肢體關節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而“痛痺”更加強調痛感的劇烈,現如今多將“痛痺”作為現在“痛風”的對應病名。《黃帝內經·素問· 痺論篇第四十三》還提到:“其入髒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面板間者易已。”這句話點明瞭“痛痺”的發展和結局,而“疼久”也傳達出疼痛纏綿難愈、反覆發作的特點,且隨著病情的發展,若危及到臟腑器官,則會危及生命。

    首先,尿酸是嘌呤的分解產物,食物中嘌呤含量過高可轉化成尿酸,加速痛風的發作。痛風患者飲食應以嘌呤含量低的穀類、薯類、蔬菜、水果類食物為主,而海鮮、動物內臟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應禁食。

    其次,痛風患者應當注意減少酒精的攝入。

    除了加強平日對飲食的調節之外,痛風患者不妨嘗試一下中醫的食療法,畢竟中醫在“藥食同源”方面可是頗有建樹。舉一個最簡單方便的例子——赤豆薏米粥,一般由50克赤小豆和50克薏米熬粥服用,總體的功用是利尿滲溼、補益脾胃。因為大多數中醫認為,痛風患者多屬於溼熱體質,溼熱壅聚於體內而難以排洩,若又因飲食不當或經常飲酒,則容易引起氣血不暢,痰溼積聚於關節,引發紅腫疼痛。在赤豆薏米粥中,赤小豆祛溼化濁,薏苡仁能夠清熱、利尿、滲溼,二者合而熬粥能夠共奏消腫滲溼、健運脾胃之功,從而促進尿酸從小便排出,降低患者血尿酸。

    而除了煎服中藥之外,中醫針灸在治療和預防痛風方面也正慢慢被普及。很多醫家就根據痛風的病因病機,結合經脈中穴位的主治功用,以多個穴位相配,透過針刺、放血、艾灸等常見的手法讓各個穴位共同發揮作用,調理臟腑氣血,緩解痛風發作帶來的症狀,輔助對於痛風的治療。行間、商丘、陽陵泉、復溜、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阿是穴、支溝、陷谷、內庭等都是臨床上常用的緩解痛風的穴位。

    針灸活血行氣,調節陰陽,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又能避免口服西藥的副作用,是治療痛風的安全可靠又方便實用的一種方法。

    你還知道那些中醫治療痛風的經驗呢?不妨分享一下吧!

  • 8 # 奇妙的本草

    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患有痛風的患者高達1億人左右,且近95%的患者是男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痛風發病率越來越高,這也引起了廣大群眾的意識,痛風究竟有哪些症狀呢?

    一、痛風的初期症狀

    痛風石嘌呤代謝障礙或尿酸排洩失常而引起的血尿酸升高,並伴有結締組織內尿酸鈉結晶沉著為特徵的疾病,臨床首次發作多為夜間發作的單關節炎,特別是第一蹠趾關節。治療上除了飲食控制,多從抑制尿酸形成或增加尿酸的排洩入手。患者平時喜愛肥甘肉厚的食物,容易導致脾失健運,溼熱內生,痺阻經絡。

    患有痛風可不是吃一次藥,打一次針就能好的。除了西醫上的藥物治療控制病情,在中醫上更多的我們採用外敷燻洗的治療方法。

    二、痛風如何消腫

    1、 中藥外敷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病機是溼熱邪毒聚於關節,導致血瘀阻關節,故關節疼痛在夜間,日久關節漫腫畸形。外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散劑、膏劑、能使藥力直接滲入病所,促進尿酸排洩,藥物多用清熱解毒燥溼之品,如黃柏、黃連、大黃、連翹、紫花地丁等,而活血化瘀消腫之藥,主要以乳香、沒藥、川穹等。

    2、中藥燻洗

    中藥燻洗是透過藥性和熱力直接作用患處,使藥力更好地滲透,以達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之效,主要採用的是黃岑、黃柏、赤芍、丹參等藥材煎煮後作用於傷口的燻洗。

    3、 針灸療法

    小針刀是將中醫針灸的“針”和西醫外科的“刀”結合,透過減少關節囊及滑囊內的壓力,釋放出一種炎性的刺激物,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其為現代中醫發展出的特色療法,它取中醫之長,一方面具有“針”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活血行氣;另一方面又發揮了外科手術“刀”的作用,充分發揮剝離、鬆解粘連的效應。

    綜上所述,中醫外治發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能夠迅速緩解症狀,且副作用較小,但痛風除了表現關節疼痛,重者會出現痛風石,其高尿酸血癥還會損害腎臟,故應及早發現,儘快治療。

    參考文獻:

    1.劉振葳 曲凡 牛莉 劉湘玲 楊錫燕,《痛風中醫證候學研究現狀》,中華中醫藥雜誌,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9年06期.

    2.袁曉 陳夏涼,《中醫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認識》,湖北中醫雜誌,Hu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9年03期.

  • 9 # 藥師方健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罹患高尿酸血癥甚至痛風的人群越來越龐大。高尿酸血癥的治療首先需要限制高嘌呤飲食和戒菸限酒,這對於“吃貨”和好酒者來說是相當痛苦的事情,有人問:中醫怎麼治療痛風?可否不需要忌口治療痛風?

    中醫中藥治療痛風概述

    無可否認,近年來透過研究顯示,中醫中藥對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中醫對高尿酸血癥的治療主要從清熱利溼、去濁健脾、活血祛瘀、補腎健脾、滋補肝腎等方法進行辯證論治。中藥方劑也多選用具有上述功效的藥材組成,如清熱利溼、舒經活絡藥金錢草、土茯苓、海金沙、當歸、薏苡仁等;健脾化濁藥如黨參、山藥、白朮、黃芪、甘草等;

    但有研究同時顯示,單純中藥治療高尿酸血癥或痛風並不比西藥更優,研究目前多支援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中藥泡酒治療高尿酸不靠譜

    有人提出,中藥泡酒可以治療痛風,而且同時喝啤酒、吃海鮮,照樣尿酸值刷刷下降。真的如此?個人嚴重質疑,因為中醫中藥對高尿酸血癥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尚未達到能夠讓患者既可以正常食用海鮮、飲用啤酒,又能降尿酸的程度。或者說為何有患者感覺飲用中藥泡酒可以既不限制飲食又有治療效果呢?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藥酒中含有西藥成分

    西藥別嘌醇、苯溴馬隆或非布司他等都是常用的降尿酸藥物,這些藥物在藥店中即可自行購買得到,中藥泡酒具有降尿酸功效很可能是不法商家違規大量添加了以上藥物的緣故,其安全性其實很難保證。試想,西藥都有說明書推薦的用法用量,按照正常用法使用藥物很少發生不良反應,但如果西藥被新增到藥酒中去,用量不好控制,很可能會造成服用過量。這樣的後果是短期內會感覺尿酸下降了,長期可能會出現肝腎功能損害。

    2.藥酒中降尿酸作用的中藥成分濃度低

    即使選用了具有降尿酸作用的多味中藥泡酒,其實作用效果也不大。中藥中成分複雜,而具有降尿酸作用的成分可能只是其中1-2種,但並不是所有成分都能透過泡酒就可以溶出。目前治療高尿酸血癥的中藥多以複方湯劑給患者服用,即採用煎煮法使中藥有效成分溶出。所以中藥泡酒藥物成分和濃度其實達不到治療高尿酸的效果。

    3.酒精可升高尿酸

    根據《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高尿酸血癥飲食治療需要戒菸限酒,其中明確指出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需要禁止啤酒和白酒,如飲用紅酒宜適量。而根據中國傳統,中藥泡酒多以白酒為主,飲用過多會升高尿酸水平,進而誘發痛風發作。

    綜上所述,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治療其實沒有捷徑可走。飲食生活習慣改變、堅持運動和口服藥物相結合是降低尿酸最好的方法。如果需要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建議在上述方法基礎上到正規醫療機構中醫科辯證施治。

  • 10 # 中醫醫師程聰

    國醫大師朱良春痛風治療經驗

    朱老認為,痛風初期需要按溼濁淤血內阻論治,治療上洩濁化瘀,通絡止痛。

    臨床多使用大劑量的土茯苓、萆薢、虎杖相配伍,清洩溼濁之力尤甚,能夠明顯的降低血尿酸,減少尿酸鹽在關節中沉積。疼痛明顯者,加地龍、殭蠶、蜈蚣等蟲類藥,搜風通絡止痛。

    常用桃仁、赤芍、威靈仙等藥活血化瘀,祛風除溼。

    若見關節腫脹,但皮色晦暗,多為痰瘀,一般用白芥子、天南星為對藥化痰消腫止痛。

    若出現痛風石,則多用穿山甲、蜣螂等破瘀開結。

    朱老經驗方:

    土茯苓60克 威靈仙30克 虎杖30克 萆薢20克

    薏苡仁30克 澤蘭20克 澤瀉20克 桃仁12克

    山慈菇12克 甘草6克

    功效:利溼洩濁,活血止痛。

    羅大倫博士治療痛風經驗

    羅大倫博士推薦在痛風緩解期,使用烏雞白鳳丸治療。記住是緩解期用,急性發作期不可使用。

    有些人會認為,烏雞白鳳丸是女性吃的治療婦科病的藥,男士不能吃。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藥物沒有男女之分,況且烏雞白鳳丸主要作用是培補肝腎,補氣養血的。痛風患者多為肝腎不足,無力排出體內多餘的溼濁之邪。這個藥可以很好的治療痛風緩解期,預防痛風石沉積。

  • 11 # 痛風專家劉良運

    痛風患者如果選擇中醫治療疾病們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求相信街邊小店,以免耽誤病情。中醫理療主要包括的專案是針灸、按摩、藥浴等。

    一、針灸

    對於痛風患者而言,透過針灸刺激穴位治療痛風,並非某一穴位的單一結果,而是多個穴位綜合治療的結果,臨床隨機應用。針灸切劍應該嚴格消毒以防感染,控制飲食配合食療。對急性重症或併發症應慎用或禁用,對伴有關節、面板感染者應禁用。

    針灸可以加強人體對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酵解和被組織利用的功能,進而降低血尿酸。可以讓血液中尿酸含量降低,一直血尿酸的合成,降低血尿酸。有調節生長激素分子水平的功能,又有調節中樞神經對該部分中心控制作用,針灸可以糾正紊亂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調和陰陽。

    二、按摩

    對痛風病友而言,按摩治法治療痛風石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對痛風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作為痛風的輔助療法。按摩主要包括自我按摩、醫生按摩和足部反射區按摩。按摩要注意相關禁忌症,按摩的療程最好15次為一個療程。按摩可以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降低血尿酸。按摩直接作用於面板肌肉,蓋然肌肉的營養代謝,增加肌肉組織對對於尿酸的吸收、利用和排洩。可提高迷走神經興奮性,調節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有較好的活血陣痛、緩解和治療血管神經併發症的作用,提供人體的免疫功能。

    三、藥浴

    藥浴對痛風患者而言,主要是採用水蒸氣或者含有藥物的水蒸氣蒸燻表體,已達到治療作用的方法。藥浴主要包括蒸汽浴、藏藥浴、溫泉浴等。已最舒適的溫度慢慢浸泡。以藥浴先關的有益物質深入身體,促使毛孔擴張。藥浴一般溫度在40度左右,時間在30分鐘左右,年老體弱和兒童不適宜藥浴;治療結束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痛風的治療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復的。不論是選擇中醫治療還是西醫治療,生活方式才是痛風治療的關鍵。注意飲食、適量運動、好的心態、多喝水,養成這些好習慣,痛風自然而然就會遠離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腳趾頭有時候會突然有痛感?